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感染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感染科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6

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两所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防制策略研究
  2. 第二篇感染科护理论文样文:绿*院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3. 第三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4. 第四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例: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评价研究
  5. 第五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感染科护理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两所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防制策略研究

研究背景: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以往的研究对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结核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职业防护现状认识不足,医疗机构结核病感染风险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探索提高结核病的职业防护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策略.研究目的:1.了解两类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2.了解两类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水平和个人职业防护现状,3.了解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4.开展两类医疗机构结核病感染风险的评估,探索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结核病感染控制的策略,研究内容和方法:利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两个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调查问卷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两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职业防护水平的差异,分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使用自行设计的医疗机构结核病风险评估表收集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信息,描述性分析医院结核病感染控制和职业防护现状,初步评估两类医疗机构结核病感染风险.主要结果:1.836人完成调查问卷,其中72.5%完成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或既往试验结果阳性.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分别有325人和281人纳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两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分别为34.2%和62.6%.工作岗位(OR等于2.26,95%CI,1.33,3.83)、艾滋病门诊或病房工作史(OR等于6.39,95%CI,1.26,32.51)、早餐习惯(OR等于3.87,95%CI,1.40,10.73)是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岗位(OR等于1.79,95%CI,1.06,3.03)、在卫生系统累积工作时长(OR等于2.72,95%CI,1.59,4.66)以及在TB门诊或病房累积工作时长(OR等于2.36,95%CI,1.14,4.88)是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事临床医务工作的累积时长(6-10年比≤5年:OR等于1.89,95%CI:1.10,3.25,>,10年比≤5年:OR等于1.80,95%CI:1.20,2.68)、医院类型(OR等于2.40,95%CI:1.59,3.62)和艾滋病病房工作史(OR等于1.87,95%CI:1.08,3.26)是临床医务人员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2.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8%和86.7%.两类医院临床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有显著差异.传染病医院职业防护的各项措施使用率均明显高于综合性医院.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接受度为76.9%.不愿接受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包括既往检查阳性、担心局部皮肤有疼痛和长水泡等.从事临床医务工作时间长于5年(OR等于0.52,95%CI:0.34,0.82)、TB门诊/病房累积工作时间长于2年(OR等于0.62,95%CI:0.39,0.97)的工作人员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接受度差.4.传染病医院结核病感染风险高于综合性医院.两类医院的管理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模式基本一致.传染病医院在感染控制管理、环境控制、结核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和个体防护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均优于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建立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和随访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制度,但是两所医院均缺乏结核病医院感染控制失效的判定机制.结论与建议:传染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高危人群.我国应该制定医疗机构结核病预防控制的实施指南,用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结核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就诊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应当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结核病感染的风险评估工作,积极推进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更好的提高医疗机构的结核病感染控制能力.

第二篇感染科护理论文样文:绿*院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绿色意味着健康、无公害.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危机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环保、节能、低碳”等理念逐步影响政府决策.医疗部门作为国家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保方面的重视度和行动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医院建筑作为能耗最大的公共建筑类型之一,“绿*院”为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医院功能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使得医院的庭院化、数字化、家庭化趋向更加明显.而医疗活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医疗机构与一般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评价不可等同,我国“绿*院”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理论研究不成熟、评价标准不完善、国家支持不足、医院参与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困难.医院绿色化建设是医疗行业面临的新变革,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国内对绿*院尚无统一定义,但绿*院的核心概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即强调医院在建筑设计上的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为患者提供绿*疗服务,以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和谐,以及医院为实现健康、环保、安全、和谐运行所施行的绿色管理.

国内外绿*院评价指标在绿*院建筑和绿*疗两个方面的研究较多,本研究从医院的主要性质和功能出发,在评价体系中加入了与患者安全、医患和谐等相关的内容.本研究立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大环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绿*院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拟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院评价体系,以期对我国医院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

1)探讨绿*院理论框架.通过对国内外绿*院发展历程的回顾,综合绿*院的定义与内涵,全面理解“绿*院”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解析,以期为绿*院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建立绿*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定绿*院综合评价指标,以期促进标准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深入研究,促进医疗行业节能、安全、高效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3)构建绿*院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尝试构建绿*院评价工具,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为医疗机构绿色化建设评估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专家小组讨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科学方法,以绿*院定义和内涵为核心,结合国内外绿*院相关评价标准和研究成果,在绿*院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绿*院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框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筛选和选择权重方案,其中第一轮咨询25名专家,第二轮咨询20名专家;通过对指标进行赋值划分,确定评价方式,并规定总分计算方法,构建了完整的绿*院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对海南省10家三甲医院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所有收集的数据均以Epidata3.01数据库收录,使用SPSS17.0、Excel2007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以绿*院定义和内涵为核心,构建绿*院理论框架,以绿色建筑、绿*疗、患者安全、绿色管理等4项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其中绿色建筑维度包括规划与建筑、室内环境、专用设施3个要点,绿*疗维度包括污染控制、节能节水、医疗质量3个要点,患者安全维度包括院内感染、患者跌倒、供给安全3个要点,绿色管理维度包括环保与运行、科研与教学、医患和谐3个要点.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93个*指标.根据指标体系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25位专家,第二轮20位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0%、100%;专家对一、二级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判断系数均>,0.70,权威程度系数均≥0.75,意见协调系数均>,0.50,认可程度和可操作性评分均>,4,变异系数均<,0.20,表明本研究结果可靠,最后所得的指标可操作性较强.

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综合评分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0家医院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最高分为72.3分,最低分仅48.6分,60分以上医院仅4家,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H7、H10、H2、H9、H6、H5、H8、H4、H1、H3.本模型排序结果与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排序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P<,0.05)、0.879(P<,0.05).提示了本研究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

五、研究结论

1.本研究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93个*指标构成的绿*院指标体系,体系框架内容全面,指标体系构成科学合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理念,重点突出,权重分配合理,是目前最为系统的绿*院评价指标体系.

2.本研究率先构建了基于综合评分法的绿*院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各指标的赋值方案和总分计算方法,明确了赋值方案和评价方式,具有科学性.

3.实证研究发现,10家医院绿*院建设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H7、H10、H2、H9、H6、H5、H8、H4、H1、H3,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评价结果趋于一致,进一步提示了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创新点

1.对绿*院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从绿色建筑、绿*疗、患者安全、绿色管理等四个方向构建了绿*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93个*指标,为目前国内最系统化的绿*院评价指标体系.

2.采用综合评分法,率先构建了绿*院综合评价模型,制定评价指标权重和赋分方案.

3.对海南省三甲医院进行绿*院建设实证研究,验证了本研究综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模板: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是决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MNS研究生今后能成为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的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MNS教育刚起步,国内尚无可供借鉴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招收MNS的院校各自按照对MNS临床实践培养的理解,在临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甚至与本科生实践教学无明显差异,导致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符合国情和护理人才发展规律的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是我国MNS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找出我国目前MNS临床实践培养环节存在的不足,探讨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探索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及运行规律;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并验证模式中提出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为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我国MNS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培养的比较研究: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对中美4所大学护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的临床实践培养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各院校临床实践的具体实施情况.应用比较研究法从临床实践各环节要素出发,对专业方向、临床实践目标、临床实践安排、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实践评价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MNS临床实践培养与国外的异同及存在差距,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提供依据及方向.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构建研究:①应用文献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②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调查全国15所护理院校的MNS研究生,了解学生期望通过临床实践学习达到的实践能力及对临床实践过程的看法;通过对我国6所大学护理学院及临床附属医院的13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深度访谈,初步了解专家对MNS研究生应具备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实践内容、实践方式等的看法,为构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奠定基础.③应用文献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提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并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MNS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3.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对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该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结果:

1.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内涵及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概念,即MNS研究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以医学、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指导,全面考虑服务对象包括个体、家庭、社区的健康需求,有效地解决临床或专业服务范畴内的复杂护理问题,并为其提供适宜、经济及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行动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内涵,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集合体;灵活运用系统知识的能力;侧重于在多变的护理工作情境中有效解决临床复杂护理问题的能力.MNS临床实践能力的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的运用是植入到不同的临床工作情境之中,具有情境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具有动态性特征:MNS临床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具有可评价性特征.

2.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核心价值,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MNS临床实践培养目标建立的理论指导,能力本位教学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原则,个性化教育思想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环节要素构建提供了基本要求,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为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基本理念.

3.MNS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临床实践动机、临床一般实践能力、临床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情境实践能力4个基本构成要素组成.其中临床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兴趣、成就动机、实践压力;临床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护理基本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临床专科实践能力包括专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决策力、临床执行力.

4.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临床实践培养目标、临床实践内容、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临床实践考核、临床实践保障机制5个实践环节要素构成.各环节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临床实践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是进程性要素,临床实践评价是检验性要素,临床实践保障机制是依托性要素.根据我国生源不同的特点,形成了适用于两类不同生源的临床实践模块.

5.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教学策略研究证实:该策略有助于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激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兴趣和调动MNS研究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教学策略的应用模型.

结论:

1.界定了MNS临床实践能力的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MNS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各理论在模式中的逻辑关系,丰富了MNS教育的理论研究.

2.建立了由4个要素及15个次要素组成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构成要素体系,为制定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3.构建了由5个临床实践环节要素组成,且体现不同生源特色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开展MNS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运行框架.

4.验证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MNS临床实践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性,该策略可作为MNS临床实践教学的优选教学策略之一.

第四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例: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评价研究

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感染科护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2000字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感染科护理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研究背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近年来,我国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关键机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是医院应对能力建设的基础,数字化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尚没有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保证获取研究数据的可行性,结合本单位在军队数字化医院建设方面的多年经验,我们选择军队数字化医院做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目的:

一、构建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编制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

三、建立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四、利用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和综合评价模型,调查、分析和评价军队数字化医院的应对能力

五、基于以上研究,找出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的不足,为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的建设和提高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构建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初步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后续两轮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和权重.依据前期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对抽取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建立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加权线性模型,量化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结合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的结果,对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1、成功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6个*指标,

2、构建的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检测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3、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公式: Z等于1000*0.16*[0.35*(0.40*C1+0.28*C2+0.32*C3)+..+0.30*(0.26*C7+0.32*C8+0.32*C9)]+..1000*0.15*[0.34*(0.29*C46+0.23*C47+0.21*C48+0.27*C49)+..+0.30*(0.30*C53+0.20*C54+0.22*C55+0.28*C56)].

其中Z为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综合得分,C1、C2、C56等表示所对应*指标的实际调查得分.

4、军队数字化医院具备较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在应急制度、监测预警、院内外医疗处置、应急储备、人员和设备安全、教育与改进6个方面均有不足.特别是在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数字化医院以上6个方面能力上,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5、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发现:中心医院以上级别医院强于中心医院,教学医院强于非教学医院,SARS重灾区医院强于非SARS重灾区医院、收治过SARS患者/疑似患者医院强于未收治过相应患者医院,东部医院强于西部医院,南部和北部医院应对能力无明显差别.

结论:

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合理可行的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本研究调查的军队数字化医院在应急制度、监测预警、院内外医疗处置、应急储备、人员和设备安全、教育与改进6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结合数字化手段提升医院以上6个方面能力上,还有较大潜力.

3、中心医院以上级别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强于中心医院,教学医院强于非教学医院,SARS重灾区医院强于非SARS重灾区医院、收治过SARS患者/疑似患者医院强于未收治过相应患者医院,东部医院强于西部医院,南部和北部医院应对能力无明显差别.

本研究创新性:

1、首次构建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首次编制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问卷,对抽取的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3、首次建立了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对军队数字化医院相关调查结果,对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以上研究首次对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找出了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现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为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应对能力的建设和提高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第五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格式: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研究目的

有关对护理质量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目前所应用的评价体系忽略了护理的非技术性服务属性因素,偏重于基础护理质量和终末质量的评价,使之与护理专业发展不平衡.护理评价若以“量的测量”为标准,忽视“质的考核”,则缺乏约束机制,患者获得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护理评价若以“质的评价”为标准,忽视“量的测量”,则存在公平性问题,从而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能权衡“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能够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和各类数据库,归纳出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况,找出当今护理评价的特点,提出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2.专家咨询法:主要以专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和头脑风暴法等方式确定课题的相关项目、研究框架和权重系数.

3.问卷调查法:依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4.统计分析法:主要运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各类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秩相关和离差法.

主要研究结果

1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在护理评价中的应用

从护理的实践出发,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护理服务的内涵、特征,对护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护理是指具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向有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帮助,使其恢复健康或从事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是一种无形的服务.由此可见,护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技术性活动,如遵医嘱执行静脉给药、提供床上擦浴等技术性护理活动,第二为服务属性的护理内容,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给予心理护理等.同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明确了相关理论在构建护理评价中的应用.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系统理论内涵的指导,护理工作量的测量与护理质量标准的重新构建依据持续质量改进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的启示和指导.

2现行护理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状况

通过对某三甲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现行的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的护理质量评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主要表现在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性技术操作水平两方面,但也存在其评价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内涵,忽视全员、全过程管理,不重视经济性和不能达到“零缺陷”、等问题.

应用问卷调查了患者对现行护理服务的满意状况.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满意度不高,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单项指标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前后的解释工作、护士巡视病房的次数等.通过分析,护理工作量大可能是上述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职业态度,但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护理人员最不满意的是福利待遇、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职业态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外界因素可能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症性处理.

运用问卷调查护了理人员对护理质量管理的看法.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均愿意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并且从临床一线的角度对护理质量管理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由此表明,只要建立科学、公平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就能真正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护理工作范畴的界定及工作量的测量

对收集到的4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分类、界定,得出基础护理中直接护理47项,间接护理28项,专科护理中直接护理125项,间接护理26项,其中基椿だ碇屑浣踊だ0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专科护理中间接护理7项为非护理专业性工作.将所有收集到的护理工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统计3年每日人均工作时间,即每日人均工作量,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儿科、急诊、肿瘤科、综合科系统、ICU每日人均工作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80437.html

4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纵线,以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4个维度横向考查的护理质量标准

基于护理具有技术性和服务性双重属性的理念,以结构-过程-结果框架模式为基础,借鉴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新的评价标准包括环境、护理人员、患者、服务质量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标准建立后,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环境、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患者四个维度的权重分别是0.11,0.18,0.48,0.23.

5构建了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将动态护理工作量采用中位数平移法确定标准值,结合专业特点,设定评分等级,转换成标准分.再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护理工作量与护理质量对总体护理评价的权重系数为0.4:0.6,构建出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建议

1.应正确认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的界定直接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的内涵,才能真正转变护理质量管理理念,适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学模式,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2.护理质量评价需以患者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由于护理人员编制的限制,护理工作量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护士没有多余的精力完成治疗操作以外的、患者真正期望的服务.因此,建议医院领导在限制人力成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

3.护理质量标准应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进行构架.护理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度、人员、环境、基础设施、人力配置结构等.因此,要想达到全方位的护理质量管理,首先必须从护理的全过程、多维度构建护理质量标准.

4.护理评价应以护理工作量和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以体现护理管理的公平性.新的评价体系引入“量”的测量,其作用以权重体现在体系中.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公平原则,对所谓的“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不出错”的世俗观点提出挑战,由此可见“量”的引入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创新之处

1.确定了护理工作的范围,并科学地赋分,解决了当今护理工作范围不易量化的难点.

2.构建了一套符合现行护理管理模式下新的护理质量标准.

3.构建了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体系所得出的综合量化指标,一是护理部可以此来考核护理单元和个人护理工作绩效状况,二是可作为护理人员晋升、评先和发放奖金的参考指标,三是为管理者科学地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足之处

1.本研究资料的收集局限于一所医院,需扩大样本来源进一步了解现行护理质量评价的真实状况.

2.本研究建立的评价体系需在临床实践运用中进行检验并不断修正.

这篇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感染科护理引用文献:

[1] 感染科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感染科护理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感染科护理参考文献外国 感染科护理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感染科护理论文提纲模板 感染科护理论文提纲怎么写
《感染科护理论文范文参考 感染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感染科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