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参考 华师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华师自考本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05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参考:我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基本法律制度研究
  2. 第二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样文:“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
  3. 第三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模板: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4. 第四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例: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
  5. 第五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格式: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华师自考本科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参考:我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基本法律制度研究

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基本法律制度,是指涉及到组织机构从设立、运行、管理到消亡整个阶段、全部环节的一些基本的、主干性的法律制度;对组织机构及其相关当事人而言,这些制度的设立是必须的,而且是其他法律部门尚未规定、为机构相关主体有特殊需求,否则将会发生权益失衡现象.构建起这样一些基本法律制度,有利于为当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顺利推进提供基础性制度安排,有利于各方参与主体利益的保护与平衡,有利于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围绕为政府介入规制提供基本依据、为私人契约达成提供基本条款、为学校办学秩序提供基本保障的立法目的,遵循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原则,按照市民社会理论和“基础性、必要性、特殊性”的基本法律制度界定,从主体资格、市场准入、属性变更、市场退出、法人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法律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制度设想.

导论部分,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现有研究的状况、本课题研究方案作了说明和阐述.

第一章,是对基础理论的探讨.首先从法理依据、现实基础、国外实践的角度论证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有存在的合法性.与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相比,营利性机构更偏重于为投资者带来利润、组织形态更多采取股份制企业、资金筹措更加市场化、满足学生需求更加明显、服务方式标准化程度更高、更偏重管理.与一般的服务类公司相比,服务内容为知识交易、基本价值理念定位在教育、与国家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以此为基础,基本法律制度构建,应当以市民社会理论的“市民社会——经济组织——政治国家”为指导框架,借助任意性、强制性等规范手段进行总体设想,为下文的分析起总则作用.

第二章,是对主体资格法律制度的探讨.营利性教育机构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商事企业法人,在法人类别、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上与非营利性机构存在不同.在民商法中的法律地位,主要表现为拥有法人财产权、经营权、融资权.在行政法中的法律地位,既有作为一般行政相对人的各项权利,又在行政许可、评估督导、行政奖励、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规制、政府公平对待等方面有特殊权利义务.在教育法中的法律地位有三种情形:宏观调控型教育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统筹调控权;自主管理型教育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机构办学自主权、教师的雇员身份、与学生间的服务和管教民事法律关系: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表现为产学研合作法律关系,社团组织成员法律关系,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准司法救济法律关系.

第三章,是对准入和退出行为进行分析.准入法律制度的构建,要明确最低注册资本额度,办学资格采严格准则主义,学历教育资格采核准主义,同时应当为网络学院的设立提供管道,完善准入的前置程序.现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转换为营利性机构,需符合无公益性条件限制、举办者自愿变更、政府部门允许等条件,还要经历股权分割、财产分类处理、税收规费补交等程序.退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退出的事由、退出的程序、机构剩余财产的处置规则、相关主体权利的保护特别是师生利益的保护、退出的法律后果等.

第四章,是对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法人治理,是一个法人稳健运行的基本制度保障,是对组织内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进行必要的分立,通过内部制衡较好地达到各方面主体利益的共治.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法人治理具有特殊性.其构建要遵循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相统一、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的营利性相统一、机构自主权与政府适度强制性规范相统一、权力集中与权力制衡相统一、机构自律与机构他律相统一、规则的强制性与规则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注意把握章程的强制性记载事项、法人财产权的独立性、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关系、股东会与董事会的关系、独立董事设置、校长独立性保障、校长和经理层内部控制的防止、监事设置、有限度的师生员工*治理、党群组织设置等问题,从而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

第五章,是对外部监督和法律责任制度进行分析.与一般公司企业法人相比,监管结构有一定复杂性,监管方法更重教育专业性,监管难易度上存在差异性,监管内容更注重办学行为.与非营利性机构相比,在是否分配利润、董事及经理人员报酬、机构财务运作、信息披露、资金使用事项、监管主体、风险控制、学生(消费者)权益保障的监管方面要有更高标准的义务.应当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并进的监管网络体系,以学生(消费者)权益保障为首要的目标秩序体系,以机构办学行为规范为主要行为的监管内容体系,以柔性手段为主、强制和惩处等刚性手段为补充的监管手段体系,以民商法律责任为主导的责任体系,以教育法规强制性规范为主导的法律依据体系.同时,对有条件地限制学费标准、教育教学支出比重需作一定规定、财务风险监管制度构建、毕业生就业率与平均薪酬规定、向社会信息公开、第三方质量认证评估制度、支持学生(消费者)诉讼制度、师生员工权益保障机制、督导专员派驻交由机构自治决定、设定社会责任的一般规则等事项进行了探讨.

第二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样文:“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

高校教师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高校声望的重要载体.世界上任何职业,即便从业者受过充分严格的职前学历教育,我们也无法期望他从业伊始即能做出充分的贡献.高校新进教师的培训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规模化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虽有良好初衷,但缺乏合理设计.自1998年开始实施,运行十余年后,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已出现功效危机,成为急需研究的现实问题.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相关研究虽不少,但缺乏系统深入探究,甚至很多研究仅仅站在管理者视角俯视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但归因失真,使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应然面目更加混淆不清.

本研究运用中美比较研究、问卷调研以及个别访谈等方法,站在促进高校新进教师发展的立场展开言说,首先从岗前培训理念反思入手,然后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从组织运行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考核诸环节进行全程全景式剖析、解构、建构;最后进行根本归因分析,指出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走向.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导论.包括本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价值、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缘起及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政策脉络进行梳理,同时解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文本,再从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国际高等教育关注的共同主题等三方面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需要关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培训理念、培训组织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考核,接下来的五章即围绕这五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

第三章“公共服务”——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理念.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何种理念下运行,是影响其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章对中美两国高校教师培训理念——管理主义与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表现进行了分别阐述,并比较两种理念形成的背景和主要区别.指出公共服务理念的根本缺失与管理主义的浓郁盛行不仅体现在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政策制定上,也渗透在岗前培训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理念转变是关键.

第四章“低重心”——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组织方式.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在统一的行政指令下运行.本章在对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组织方式进行述评后,对美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历程、运作模式、组织原则进行案例分析,并在中美比较后提出参考建议.

第五章“实用”——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学科化呈现、计划式供给,导致岗前培训“内容空洞、形式化、教条化、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本章对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内容现状进行述评后,对美国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进行分类阐述,并分析其核心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特点,最后就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提出培训内容方面的改进举措.

第六章“自我导向”——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方法.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具体方法主要为灌输式讲授,形式单调.这并非高师培训中心有意为之,实乃高校课堂教学的微观镜像、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自然延续,受岗前培训班级规模的制约以及岗前培训考核方式的影响.本章对美国高校教师培训的10余种方法进行分类详尽描述,在比较的基础上运用成人学习理论的“自我导向”思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启示.

第七章“谁考核谁”——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评价.本章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应试盛宴”进行现实扫描,同时指出与“应试盛宴”相伴的另一不容忽视的负效应——“老师也*”,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反观美国,其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不仅不对参训教师进行鉴定性评价,相反,培训机构还经常组织参训教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谁考核谁”这对关系在中美高校的倒置颇值得思考.本章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之间的制度关联进行了析解,并主张消解不合理的制度关联、理顺倒置的评价主客体关系,去却岗前培训现有的“筛子”之职,发挥其应有的“水泵”之效.

第八章“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发展走向.前面三至七章虽然就五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中美比较,并环环解构后积极重构,但要根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低效甚至无效之困境,需要进行根本归因分析.本研究认为,行政指令替代教师自主——即岗前培训的“强制性”与“统一性”特质,是导致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管理重心的下移与服务理念的上扬是改革的根本理路,亦即构建在“校本”培训与“师本”培训双重保障下的“校园内的公共服务”,是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走向.

第三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模板: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外,设置的全新的内容领域.该课程领域是否有必要设置实施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都是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华师自考本科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华师自考本科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选题

本文立足我国当前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的实际,运用问卷调查、测试、深度访谈、座谈、内容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深入课堂教学中,在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分析中,在不同地区的对比调查测试中,比较全面深入地调查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在初中阶段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必要性、意义和价值,进而,提出改善初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系列对策.

研究表明:

1.在初中数学课程中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很有必要

调查结果表明,92.9%的初中教师认为开设这一领域课程有必要.被访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是有效的,因而有必要设置该课程领域.对课改与非课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学习该课程,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数学归纳、类比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重视该领域的学校而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能够基本实现.

2.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实施课程与理想课程间

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来自评价、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组织教师与学生对该领域的课程实施并不重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泛泛,不准确.绝大多数教师仅部分实施教材中的“课题学习”,从初一到初三,教材中“课题学习”的实施数量由多到少.一些优秀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改造教材中的“课题学习”,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随意化,教师对教学关注点认识不清,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过小.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粗略、质量不高.较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非常规问题能力等方面不明显.人教版、华师版、北师大版三个版本教材中“数学活动”、“课题学习”栏目的有些课题较好,内容注意了贴近学生生活和认识水平,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细致地观察周围生活.但是,为数不少的课题,其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看似贴近,实际较远,为数众多的课题不仅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非核心内容,其数学内涵上的价值不大或不清晰,教材中的课题,在知识综合类型、直接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的选择和编排上,缺乏层次性(七年级、九年级的课题学习差异不大)、连贯性,从图文编排来看,图表还需精选,文字还需精炼,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题的易读性,突出课题的价值.

从理想课程的角度看实施课程,二者在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形式、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四个方面:首先,中考评价制度不合理,对于该领域的内容,现行的中考无法考察其目标的达成效果,其次,学校的组织管理措施不完善,受访学校普遍缺少有效实施该领域的制度、措施,再次,教师的教学缺少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教材的编制缺少好的课程资源,同时,教师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不高,最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该领域的课程目标,刻画描述得不具体、可操作性差,而现行教材中的课题的数学内涵价值不大或不清晰,内容编排缺乏层次性.

3.研究的启示:基于课程实施现状及主要原因,我们从评价、资源开发、课程目标、课程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相应的对策,具体为:

(1)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初中数学评价制度,增加对于该领域考察的中考要求.

(2)科学开发课程资源,建立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即收集、提炼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数学活动方面的优秀案例,把省时高效的教学案例作为该领域课程融入其它领域课程常规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同时,进一步科学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教学案例集.

(3)显化课程目标,建立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组织方案,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即确定经教学实践检验的可行的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并通过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显化课程基本目标和核心目标.依据课程基本目标,确定课程选材标准、组织要素,建立课程组织方案,以此为依据改编教材,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从而增强该领域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其同时,应完善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在调查、访谈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的核心在于“积累学生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而课题所涉及知识的综合类型、数学思考方式、数学思想、直接数学活动经验,课题背景、开放类型及程度,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课程组织的关键要素.

(4)亟需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相应的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修改完善.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完善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设计和实施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四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例: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

“逋赋”是常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按本义来说,逋赋指“未出之赋”,也就是未能按时按量缴纳的田赋,此外,还有一种引申义,指拖欠、逃避田赋的行为.如果类比于现代财政学、经济学中的相应概念,逋赋相当于滞税与逃税的结合.逋赋是传统中国社会一个比较常见的财政现象、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历代统治者多有针对逋赋的政策、措施与相关讨论.本文主要关注有明一代江南地区的逋赋情况以及明朝的逋赋治理政策,以明代苏松常镇杭嘉湖等江南七府为具体研究范围,按照史料梳理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述,把对江南逋赋与逋赋治理的研究放置于整个明代货币财政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长时段、全面系统的分析考察.

明代国家财政收入基本结构的一大特点是税收内容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岁入过分依赖于田赋.有明一代,田赋一项占到总岁入的七八成以上,尽管其财政体制经历了一场剧变,但收入内容过分依赖于田赋的特点,则始终如一.

明代田赋收入的一大特点是税源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单位面积的田赋贡献额看,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税粮来自于仅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田土面积的江南八府(苏松常镇应杭嘉湖),也就是说,明代全国财政收入的15%来源于江南地区的田赋贡献.“国家财赋抑给东南”是明朝财政收入的另一特征.如何有效治理江南逋赋,保证国家财政供给,对于维系明朝统治来说,意义非凡.

通过对有明一代江南逋赋的数据分析来看,其整体趋势可分为洪武至永乐中前期,永乐中后期至宣德中后期,正统至正德中前期,正德中后期至明末四个阶段.其中第二和第四阶段,无论在逋赋量还是逋赋率上都达到明代的高峰,我们称之为“永宣高峰”和“晚明高峰”.从逋赋内容上看,“永宣高峰”时期主要是实物米麦的逋欠,而成化以后,货币化的田赋逋欠开始出现,到正嘉以降的“晚明高峰”时期,白银逋欠成为主流.

永宣江南逋赋高峰大约开端于永乐十三年“通漕”到十九年迁都期间,一直持续到宣德七年前后,其中永乐二十年至宣德五年的九年间最为严重,以苏州府为例,其年逋赋量和逋赋率分别达到百万石和40%以上.究其原因,除了明代江南地区本身承载的巨额官田重赋外,主要有三:一是永乐北迁造成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再度分离,使洪武以来对江南财赋直接有效管理机制的暂时性缺失,二是北运漕粮加重了江南地区的纳税成本,三是原有税粮征解体制——民收民解的粮长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明前期的逋赋治理,大体可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针对逋赋本身的清理和缓解办法,即通过洪武至正统年间的六次减赋,降低亩均赋额,减轻民间纳税量的负担,通过临时性的蠲免和改折,消解巨额逋赋对社会的压力和国家稳定的威胁,通过改革漕运制度,以兑运法部分代替原来的*和支运法,降低民间纳税成本.其二是加强对江南财赋区的管理和赋税征解环节的官方介入,通过建立以应天巡抚为核心的新型江南财赋管理机制,及以“抚按——府县管粮官——粮里——纳税户”为基本构架的赋税征解体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永乐北迁带来的江南管理缺失,以及民收民解的粮长制度带来的逋赋隐患.

明前期的逋赋治理成效显著,使永宣逋赋高峰在宣德末年得以大幅度回落,并在正统至正德中前期的七八十年间未再大规模爆发.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永宣逋赋高峰也并未给明王朝带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危机”,这一结果除了归因于明统治者应对得当外,实与这一轮逋赋的内容以实物为主有密切关联.正是明前期的实物财政体制本身简单、稳定的特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巨额逋赋对国家财政和政权稳定的危害.这与后来货币财政体制下产生的晚明逋赋高峰形成鲜明对比.

明代江南逋赋的第二次高峰,始于正德中后期,延续到嘉靖中期继续走高,经嘉隆万直到明朝灭亡,一直保持高峰势头,且愈演愈烈.而除了数量庞大,持续时间漫长之外,这一轮的江南逋赋还有三个不同以往的特点:一是“逋赋”在晚明已经发展成江南地区的社会特征之一,根深蒂固,难以治理,二是地方政府逐渐成为逋赋的行为主体,三是逋赋的内容由明前期的实物逋欠演变为货币(白银)逋欠,原本用来清理和缓解逋赋的折银,在晚明沦为新的和主要的逋赋内容.

以*银逋欠为例,自嘉靖中后期以来,特别是万历朝以后,*银几乎是无年不逋,积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两都屡见不鲜.所谓“专供御用”、“例不蠲免”的首征*银,在万历以后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惯例.针对晚明折银逋欠的大规模出现,明人将其归结为“蠲免混同”、“奸豪抗拒”、地方官吏“侵蚀挪借”等几大方面原因.除此之外,晚明的部分“理财专家”、“经济之臣”也开始关注到16世纪以来日益严重的“银荒谷贱”与折银逋欠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晚明逋赋的本质原因之一——赋役白银化的负面效应.

明前期统治者面对永宣江南逋赋高峰,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治理措施,使逋赋得以缓解.而到了晚明正嘉之后,面对新一轮逋赋*,统治者仍然延续之前的治理办法,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对逋赋的蠲免和改折仍是晚明逋赋治理的主要手段.与以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晚明统治者对灾逋的蠲免条件更为严格,其背后是加强逋赋改折以取代单纯的蠲免,另一方面则是加大恩蠲频率和蠲免力度,以此消解实在难以催征的严重逋赋.在逋赋催督方面,晚明统治者通过司道级管粮官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宣德年间建立的江南地方税粮征解与催逋体系,另一方面则通过派设户部督逋使和漕粮监兑官,加强对地方逋赋催征的直接介入.此外,以张居正和毕自严为代表的*高层也把治理江南等地的严重逋赋作为缓解晚明财政危机的重点,在严考成与适当蠲免两个方向上,力求缓解逋赋给国家造成的财政损失.

总体看来,晚明江南逋赋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最多只是暂缓一时.虽然明代逋赋治理的制度框架已经接近极致,但传统的逋赋治理办法的功效却日渐消却.其本质原因,一是专制体制本身无法彻底解决自我监控的问题,二是货币财政体制时代,逋赋治理办法的滞后性.而晚明江南逋赋的高峰势头在明朝覆灭之后,依然*地延续下去,成为留给新朝的一大财政和社会难题.

第五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格式: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

本文通过自己成长的生活叙事、通过对成长各阶段日记材料以及对同龄人访谈材料的分析,讲述并分析了我个人(学校教育、校外成长)的故事、我的家族故事,以及(我的)他们的故事,按生命生成的线索,全景式的呈现出“我”的成长.观照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我驯服于绵羊式教化——困顿——理解与批判——新生.发现教育让我不断追求上进(救己),生出济世情怀(救人);而最终发现我却是在“害人害己”.透过讲述与分析,文章试图探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是怎样成长为今天的状态和样式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教育机制和社会机制在我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发掘出人的生活与成长、教育之间的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从而揭示出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教育研究和自身的生活,打着“救人救己”的幌子,而有时实际却是在“害人害己”.文章也探讨了教育对于普通城镇和农村的草根阶层的现实成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到探讨人生、命运与教育的关系.文章还引发出进一步的思考:对于人的成长和生活,教育应该摆在什么位置教育研究者又该将自身摆在什么位置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82380.html

本文是一篇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华师自考本科引用文献:

[1] 近几年华师自考本科参考文献 华师自考本科外文文献怎么找
[2]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框架怎样写
[3]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
《华师自考本科论文范文参考 华师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华师自考本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