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位论文 > 文章内容

文学思想论文范文参考 文学思想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文学思想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3

文学思想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参考:曹植文学思想研究
  2. 第二篇文学思想论文样文: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
  3. 第三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模板:京派文学思想研究
  4. 第四篇文学思想论文范例:废名文学思想研究
  5. 第五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格式: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

★100篇免费文学思想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文学思想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参考:曹植文学思想研究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文学家,被誉为“建安之杰”,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众多优秀篇章,为中国文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作为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他对文学的功用、创作、鉴赏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体,体现出汉魏易代之际文学观念的新变化,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学思想发展状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为文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以曹植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从其所处汉魏易代之际的政治、文学思潮着手,结合其生平际遇进行分析,对曹植文学思想的形成以及理论建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分析、梳理和阐述,力求客观评价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其中第三章至第七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集中阐述了曹植的文学思想.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明确论文的选题意义,梳理曹植文学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明确本文研究主旨,并简要说明所采用的曹植文集版本、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曹植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等方面的分析,说明曹植文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同时介绍曹植的家世、交游、立嗣之争以及坎坷的人生境遇.曹植“生乎乱,长乎军”,从小随父东征西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段经历给曹植一生以深远影响,从此立下“济世救民”的伟大志向,终其一生,不曾改变.在邺下,曹植与兄长曹丕以及王粲、刘桢、徐干、应玚、陈琳、阮瑀、杨修等人游宴唱和,饮酒赋诗,过了一段悠游闲适的贵公子生活.由于立嗣之争,曹植与曹丕产生携隙,对其后半生坎坷的人生命运埋下伏笔.其前、后期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对其人生价值追求、文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第三章阐述曹植对文学功用的观点.曹植认为文学具有辅政治国以及惩恶扬善的社会政治功用,同时具有使人名声不朽、抒情、审美娱乐等个体功用.

第四章对曹植的审美追求理论以及创作实践作了具体阐述.受时代审美倾向的影响,曹植旗帜鲜明地提出“雅好慷慨”以及“慕丽”的审美追求,对文学的本质特征有着清晰的认识,体现了曹植对于纯文学的认识更加深入.

第五章主要论述曹植积极从前人的文学遗产中汲取营养,作为自己创作的养料,体现了其积极的求新求变的文学发展观.

第六章主要阐述曹植的文学创作观,文中论述了曹植关于创作的缘起、灵感的产生、文章的修改、作者的修养以及创作体验等方面的观点.

第七章主要论述了曹植关于对批评的重要性、鉴赏方式、批评者的素养以及批评标准等方面的看法.

在深入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归纳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等具体方法,特别是从曹植文学作品中发掘其文学思想,对曹植文学思想进行多角度、全面的探讨和研究,系统地梳理其文学思想的建树,是本文研究的特色.

第二篇文学思想论文样文:审美现代性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

论文在宽泛的世界文化环境和广阔的现代性哲学背景下以审美现代性为研究视域对周作人文学思想进行回望.论文以周作人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体验和现代性建构为个案切入,目的之一是解释现代性理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所呈现的规律和特点,既解决中国文论的无语,又深化现代性理论的内涵;目的之二在于在文学史研究方面以现代性理论观照现代文学史和身处其中的周作人,探析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发展的内在逻辑.最终为求在更深层次和更宽广领域解读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为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未完成的事业”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论文综合运用文艺经验学、文艺美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等宏观方法,并采用文本细读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具体方法提出问题、展开论证、得出结论.

首先在绪论部分简述选题思路、研究视域,明确研究目的、创新之处和期待价值.之后深入周作人文学思想潜在的生成语境——“审美现代性”之中,从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特征、矛盾及与启蒙现代性的张力结构着手分析了新文学的现代性定位和现代性动力,进而追寻包括周作人文学思想在内的现代文学的理论资源、体系构建和基本主题.

在确定研究视域后,论文从审美体验视域下的思想启蒙、理性启蒙视域下的审美救赎两个方面论证周作人文学思想的现代性特点和理论价值,即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兼具启蒙和审美双方面的贡献,并且其启蒙理性的诉求始终在审美体验的视域之内,而其文学思想的审美建构又不能脱离理性启蒙的话语范畴.在周作人审美体验视域下理性思想启蒙部分,论文从其代表性理论“人的文学”切入,论及了其文学思想在启蒙潮流中对于自然人性、人的主体性和人生实在的理论贡献.其中具体论述了周作人对于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集体与个体、神本与民本、男性本位与女性本位、成人本位与儿童本位、为人生与为艺术等二元命题的理论态度和学术观点.在理性启蒙视域下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文学性建构部分,论文重在发掘周作人文学思想的审美救赎功用.具体从周作人源于希腊精神的审美理想、对于文学本质的反思性认知、对于文学自律形态的基本主张三个方面论证了其文学思想在时代启蒙思潮中对于文学本质和审美情思的坚守,以及对于启蒙话语绝对化的反拨.三个方面由文学理想到文学与外在因素的关系再到文学的内在品格层层递进,具体辨析了周作人对于文学情感性、独立性、超越性以及文学的个性、文学的宽容、文学的优美等范畴的理论主张,*了其审美现代性价值.

论文在对周作人文学思想进行现代性视域之下的回眸之后,着重思考和揭示其思想的尴尬与启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新文学现代性的追求与困惑、矛盾和张力的结论性思索.论文的结论之一为:周作人所代表的正是审美精英主义知识分子的人生困惑,所张扬的自然人性往往会遭遇到道德的批判,他们个人主义的情思也要面对国家话语捆绑下的无奈,他们感性审美向往的自由也往往会在与社会理性的碰撞中品尝苦涩.他们始终处于矛盾和焦虑的状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审美与启蒙始终在其情感世界和思想意识里冲突撞击.论文结论之二为:审美是新文学现代性发展历程在总体启蒙理性话语下边缘的声音.这边缘的声音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更新、不止于形式、不追求固定结果的自我突破的创造精神,探索的是多元的文学建设道路.虽然审美对于世俗的抗争、对于平庸的拒绝、对于歧义的宽容、对于多元的捍卫总体上淹没于启蒙的洪流之中,但审美看似“缺席”却实则一直“在场”.它与启蒙理性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又时而相互转化,正是这样的张力结构形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前行动力.

文学思想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思想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文学思想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文学思想论文范文选题

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更加任重而道远.周作人审美现代性的倾向及其遭遇,凸现了近代以来西方的个性解放大潮与传统中国的民族救亡大潮之间的冲突.虽然周作人一世“寂寞”,然而他对于当下和更遥远的未来却别具意义.

第三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模板:京派文学思想研究

京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流派之一,迄今学界对其的研究,无论是对流派成员的个案研究还是对流派的整体研究,成果都已相当丰厚.本论文在梳理和把握京派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为京派文学思想研究在京派研究格局中薄弱.一是京派文学思想研究主要散布在京派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研究之中,往往成为其创作和批评研究的从属,显得疏散而缺乏体系;再是京派作家个人的思想研究或文学思想研究虽为京派文学思想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个性化内容,但难以代表一个流派的文学思想.京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有其特殊性,其流派成员间的纽结在根本上归于他们在文学思想上的相同或相近.但作为流派所体现出来的文学思想,既不是其成员文学思想的简单之和,也不是其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某一方面的文学思想,它本身应该是一个完整体,体现出对整个文学流派的辐射性.论文从京派文学思想是一体系性的存在出发,在对京派文学思想整体观照的视野下,对其体系架构和核心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建构和阐释.京派文学思想包括京派文学本体思想、京派文学创作思想和京派文学批评思想,其中本体思想是京派作家对文学本体的思考,它内在地规范和影响了其创作思想和批评思想,而创作思想和批评思想又进一步丰富和印证了京派作家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三者之间联系紧密,互相渗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京派文学思想完整的内容体系.从文学思想的层面研究京派,意在一方面对长期只重视京派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研究的局面有所突破,重视京派文学思想上的成就,以便对京派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以整体研究突破京派文学思想研究的疏散现状,在把握京派文学思想内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系性的建构.这两方面的突破也是本论文所追求的创新所在.由于京派是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上都有着重大实绩的文学流派,所以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将京派文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结合起来,使得京派文学思想的研究不至于无所依附而悬空.论文一共六部分内容.绪论部分梳理了京派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京派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阐述论文的基本架构以及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第一章:京派文学思想探源及其演进与发展.第一节论述了京派概念的产生及其在认识过程中存在的将京派与京派文人、京味混同的现象,着重辨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由此指出对京派作为一个流派的认识,文坛因缘、刊物阵地和地域等因素固然重要,但其之所以成为流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成员文学思想的相同或相近.同时,对京派文学思想作源头的追溯,主要从中西文化、中西文艺经典和“五四”新文学传统三个方面展示了京派文学思想所汲取的文化和文学资源,认为京派文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它的形成在源头上来讲是以上三个方面交叉渗透、合力作用的结果;至于它的最终形成,则是京派作家群体在汲取以上资源的基础上,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吸收转换创造,在丰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活动中才成为一个浑融的整体的.第二节论述京派文学思想的演进和发展.突破以往对京派发展作“前期京派”和“后期京派”的分期看法,以抗战爆发为临界点,将京派的发展分为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呈现京派文学思想“恒中有变”的动态发展趋向.战前,京派文学思想基本定型,京派作家在主张文学疏离政治和商业的总体倾向中所体现出来的重建文学价值尺度的努力,使京派文学思想呈现为审美乌托邦的图景,展示了京派已成为现代审美主义的代表.战时,京派文学思想在基本定型的形态下融入新的质素,京派作家对文学与民众关系的思考、在自我生命沉思中所展开的战争环境下“人的重造”和“民族重造”的热望以及对“力”的美学的肯定和追求,都使这一时期的京派文学思想呈现出一股浓厚的忧患意识.战后,京派表现出重新振兴的强大势头,积极展开了对“文学建国”的理论新思考.京派作家将文学创新和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希望通过文学革新造就“新国民”,推动“新时代”的到来,充分表达了他们“文学建国”的理想,但这一理想也很快在急剧的政治形势变化下失落.京派文学思想在以上三个阶段“恒中有变”,但正是在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趋于成熟和完善.第二章:京派文学思想本体论.京派文学本体思想是京派作家群体在对文学本体思考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核和体系.第一节论述京派文学自由思想之义.周作人由“自己的园地”文学观所建构起来的个性主义文学思想和朱光潜从文化思想层面展开的对文学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共同在对文学本体思考中揭示了文艺的本质和功能,集中表达出京派文学自由思想的内核,也即“自由乃文艺的本性”.与此同时,京派作家在创作观上对作家主体意识的张扬和在批评观所标举的宽容原则同样也成为京派文学自由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论文认为京派文学自由思想内在地影响了京派其它文学思想的内容,由此在整个京派文学思想体系中,它是最为核心和本质的内容层次.第二节论述京派文学趣味思想之争.京派在对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政治趣味、以海派文学为代表的商业趣味和以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代表的纯粹的个人主义趣味的批评中展开了自身的纯正文学趣味思想建构之路,并最终在朱光潜手里形成完备的理论形态.论文认为它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文学修养出来的,二是在内涵上,纯正的文学趣味即广博的文学趣味,三是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文艺创作、欣赏和批评的标准,构成了京派文学趣味思想的主体内容.与此相应,京派作家也在其文学编辑、文学创作和批评等实际活动中为这一思想提供了理想的范例.第三节论述京派文学功利思想之辨.京派对文学与人生和文学与政治一直进行着双向度的思考,一方面因强调两者的联系,在一定层面上表现出对文学功利性的认同;另一方面又因主张文学对人生和政治的超越使其文学功利意识呈现复杂性的特点.论文认为京派缘于文学的本质意义是情感表现,提出了文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并以“美”和“爱”的理论在文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进行社会启蒙和人性救治,达到实现对人的重造和民族品德重造的宏愿.京派正是通过以上文学本体思想的呈现,还原了文学的本来面目.第三章:京派文学创作思想主体论.本章以“用人心人事作曲”和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建构京派文学创作思想的主体内容,分别论述了京派在文学创作主旨和艺术探索方面所呈现的思想内核.在创作主旨上,京派作家确立了“用人心人事作曲”的文学创作理念,主张文学要包含社会现象和梦象,同时要发现人性,解释人生的形式.并且在创作中忠实践行这一理念,他们一方面描摹人生世相,展现人生的各种形式,另一方面又将笔触深入到的人的灵魂和意识的深处,发现人性,其创作思想的基点是始终立足于“人心”“人事”的.京派作家对传统和现代采取的是双向审视的眼光,他们一方面在文学史系统中重建新文学与传统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输入西方文学理论和创作时又采取中西互通共融的思维路径,在珍视传统的过程中促使传统的创造性转换.论文认为对和谐静穆的文学审美境界的推崇是京派作家在沟通中西文学时观照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将地方与本土、民族和传统融于现代则是他们促使传统的创造性转换的基本途径.本章第三节则结合京派文学创作实践,着重论述了京派作家坚守以文学本位的艺术价值追求,并在以上两大主要文学创作思想的引领下所形成的以人性为基点的文化追求和以静穆为理想的审美追求,由此赋予了京派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品格.第四章:京派文学批评思想主体论.第一节从京派批评家的精神建构、批评原则和美学意识三个方面论述了京派文学批评的艺术维度,展示他们“以艺术的名义”进行文学批评的思想总纲.京派批评家重视批评主体精神的确立,强调批评主体要有“诚”和“谦”的精神,由此形成了他们宽容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态度.京派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所以在批评标准和方法上坚持“文学的尺度”,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奉行节制、恰当、和谐的美学原则,并且强调文学批评文章本身也是一个艺术的作品.第二节则在方法论的界面上探讨京派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思想,着重论述了京派文学批评在借鉴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的基础上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京派批评家总体上倾向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但同时也强调批评是一种“名理的活动”,他们在借鉴印象式批评的基础上也作了诸多改造,他们采用“比较的方法”和“综合的解释”,将感性和理性、审美体验追求和艺术价值判断、审美意识和文学史意识等互相结合,由此京派文学批评方法论思想同样是丰富多元的.第三节论述京派“创造的批评”的文学批评观,并结合文学批评实践,呈现京派文学批评所具有的创造性的艺术品格.京派批评家主张创造的批评,其中朱光潜在对克罗齐美学的接受和批评中形成了“创造的批评观”,予以京派文学批评高度的理论总结.同时,京派批评家在其批评实践中将其文学观、文学趣味、审美理想乃至创作倾向等融入其中,充分打上了自我主体的印记,体现出“创作室批评”的特点,他们以带有“创作室批评”特点的文学批评完成了对“创造的批评”的最好诠释.结语部分以汪曾祺为个案,从文学思想的层面论述了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论文认为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学的复出,不仅以文学创作复活了京派传统,并且通过自身的文学理论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京派文学思想呈示在人们面前.同时,从其文学思想对京派的接续和传承这一现象,我们得以在一定层面上窥探京派文学思想的理想和影响以及京派所曾经拥有的一种既“寂寞”又“不寂寞”的命运.


https://www.mbalunwen.net/yuzhou/90472.html

第四篇文学思想论文范例:废名文学思想研究

本文研究的是废名(1901—1967)的文学思想,以及他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思潮时所采取的思想反应,进而探讨在他思想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及文学价值观在西潮汹涌和时代沧桑的双重变奏下的调整和嬗变.在“如何思想”这个命题上进入废名的思想世界与美学世界,研究他对于时代、知识、人生、世情、人心、自然、信仰的理解,研究他表达自身思想、理解概念和构成思想概念的命题、立论、体验、论证乃至最后结论的文学作品,研究一段时期以来对他作品所产生的各种阐释以及历代前辈研究者通过对废名作品的解读、与废名思想对话而产生的新的思想,研究废名在其时语境下对美学、价值、理论、信仰的建构方式以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废名对于社会文化的思想、认识是如何形成、前进、调整、嬗变、增长.本文试图通过对废名佛禅思想的研究,探讨佛禅思想是如何在时代变迁背景下成为废名思想的主体性结构,而废名又是如何通过对佛禅思想的思考,排斥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占主流话语地位的激进主义思想与唯科学主义,构建自身关于精神文化世界的美学乌托邦,进而检讨佛禅思想在废名文学思想形成、发展乃至最终确立的过程中的位置与功能.废名文学思想中的传统文学因素,可以分为外在气韵与内在理路两部分加以分析,而深究废名作品中灵秀飘逸的气韵,则可发现其与中国《诗经》传统以及六朝文学在精神气质上的血脉联系,而六朝文学对废名文学创作的影像则主要以精神气质上的共鸣为主.废名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乡土文学观从传统乡土文化中推导出“文化特殊性”原则,从而认同宗族自治观念的淳朴一面,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寻找美的一面,借以逃避现代文明的冲击,进而发展成排斥“法制观念”与“公民权观念”的趋向,

第五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格式: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

钱钟书的思想文化存在是二十世纪中西文化碰撞、汇通与交融的产物.在钱钟书各种思想中,文学思想乃重心所在.探寻人类“诗心”“文心”,摸索文学基本规律,是钱钟书学术活动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他既植基华夏又旁涉异域,既立足传统又注目当下,以一种宏阔视野,对古今中外各种文化文学现象予以通观圆览,并结合自己独特审美感受和创作体验,做出了大量“散为万殊”,“聚则一贯”的理论阐述.

本文在对钱钟书著作深研细读并参之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典籍基础之上,以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生发展论、文学接受论等五个方面为框架,对以上阐述进行系统寻绎、整理与总结,建构为一种现代逻辑框架与理论范式,并深入探究其弥合新旧、中西等对立价值范畴的成功实践,及其在当今中华文论参与世界诗学对话中所蕴含之典范价值.

全文由绪论、正文六章、结语等八个部分构成.

绪论述评相关研究成果,并说明本文写作缘起、价值、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概观钱钟书文学思想.首先梳理钱钟书文学思想递嬗承转之演变轨迹和逻辑理路,将之区划为三个时期:学生阶段的学术尝试期、较为纯粹的具体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期、对整个人类文化通观圆览、平行研究的巅峰期.其次对钱钟书文学思想的型范进行阐述,指出其非体系性学术操作,实是在理论建构方法上对现代西方模式的一种有意反动,是对西方近代以来非理性主义思想潮流的呼同时又揭示其内在上完备、整一,自具体系特征.

第二章考察钱钟书的文学本质观.钱钟书的文学本质论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他视文学为心理状态之表现,在心理层面上将文学与哲学、历史等平行的社会文化系统沟通起来.但并不因此将文学与人文学科混同,无限扩大其边界,抹煞两者差异,而是转而极其突出文学的自身规定性,与此同时又在审美的艺术系统中将文学与禅宗、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文学的语言艺术特征.此种对文学的认识首先建立在“打通”上,但“打通”不是取消,而是敞开,一种更大视野的照亮,最终落脚点是对文学主体性、独立性的维护和彰显.

第三章讨论钱钟书的文学作品论.文学本质观上的“文学性”强调,必然导致文本论上的形式主义倾向.但钱钟书一贯的辩证性思维方式,使之消解了走向极端化的可能.注重形式,却不轻视内容,主张两者对立统一.因而放弃对文学作品做内容与形式的外在划分,进而对文本进行层面分析,分为语言、神韵两个层面.此种文本层次论源自中国传统层次论,同时与西方黑格尔、英伽登等人的文本层次论既有相似也有区别,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文本层次论与西方层次论的()在钱钟书的意识中,文本包括语言到结构都呈一种辩证性构成.其根源在于世界万物以及文学创作主体心灵天然的辩证法.此种理念与西方现代英美新批评作品结构理论有着密切联系,也体现出钱钟书源自哲学维度对文学的精深思考,是“打通”论逻辑衍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章探究钱钟书的创作论.主要就钱钟书关于创作主体与创作活动过程的有关观念进行讨论.钱钟书对创作主体的认识是全面的.既强调主体之才能,也不忽视后天学习积累,同时也给生命体验与情感蕴积以相当关注.但三者在钱钟书理论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后天的知识积累似乎更占分量,对此他曾一再提倡与强调,而且结合詹姆斯的“自我”观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方法论倡导.在创作上,钱钟书反对情感过度宣泄,在对浪漫主义“执情强物”创作方法的批评中,他高度认同罗斯金的“感情误置”说.与此同时他又从传统诗学观中发掘出“即物生情”观念,扬此而抑彼.在艺术传达问题上,他的看法由对克罗齐观点的批评而生发,既强调“心”,也不忽视“物”,“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

第五章探讨钱钟书的文学发生发展论.钱钟书认为,“因用施艺”、“用失艺存”,这种观念与西方游戏说、劳动说都存在一定关联,是对它们的一种综合理解.文学的发生观涉及的是对文学的认识,而文学发展论则关涉对文学的态度,极具现实指向性.钱钟书强调,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关系应辩证统一,这样文学才能获致一种开放、宽容的发展环境.这是对二十*发展的理性而冷峻的思考,对于当下文学实践仍具指导意义.

第六章探讨钱钟书的文学接受论.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问题的最终落脚点.钱钟书一面从接受主体的角度强调接受者的必要素养和条件,显示出先在的知识和心理结构在接受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一面从文本和创作的维度,表明文学文本意蕴的丰富性、增生性和不确定性,以此彰显文本阐释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融贯中西、出入古今,发掘出大量阐释和接受的思想、理念与方法,并以其不计其数的经典阐释案例为我们提供经验指导.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阐发钱钟书文学思想的精神品质,表现为三个方面:高度的问题意识,思维的开阔性,实践性.如果说以上由本质论到接受论构成的六个方面是钱钟书文学思想的外在形态,那么这里的三点则是它的内在特征.

此文是一篇文学思想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学思想引用文献:

[1] 文学思想论文题目大全 文学思想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文学思想期刊文章参考文献 文学思想参考文献怎么写
[3] 文学思想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文学思想论文大纲怎样写
《文学思想论文范文参考 文学思想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文学思想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