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保护

主题: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保护区天池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保护区天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保护区天池论文范文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论文

目录

  1.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2. 2.1动物种类多样性
  3. 2.1.1兽类
  4. 2.1.2鸟类
  5. 2.1.3两栖爬行类
  6. 2.1.4鱼类
  7. 2.2植物种类多样性
  8. 2.3植被类型多样性
  9. 3. 生物多样性特点及评价
  10. 3.1 自然性
  11. 3.2典型性
  12. 3.3稀有性
  13. 3.4脆弱性
  14.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限制因素
  15. 4.1社区贫困,对保护区依赖性强
  16. 4.2人为干扰强度大
  17. 4.3滇金丝猴生境退化
  18. 4.4保护区不连片,且形状狭长,管理难度大
  19. 4.5经费投入不足
  20. 4.6保护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备缺乏
  21. 5.保护管理对策
  22. 5.1建立和完善社区共管委员会,开展社区共管
  23. 5.2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24. 5.3增设保护地带,完善边界标志
  25. 5.4建立生物走廊,进行生境改善
  26. 5.5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管理机构管理能力
  27.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31 小聪去到大自然保护区

崔茂欢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大理671000)

摘 要:位于云龙县境内的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以滇金丝猴勾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值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天池湿地生态系统和以暖温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代表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文章阐述了保护区动物、植物和植被类型多样性概况.评价其生物多样性特点,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限制因素,提出了社区共管、加强执法等管理措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和限制因素;保护管理对策;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2

文献标识码:B

l 概况

云南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云龙县境内,建立于1983年,地处滇西纵谷区,最高海拔3638.9m,最低海拔2100. Om.2003年,云龙县政府将位于天池以北20余km有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分布的龙马山一带划归保护区管理,2007年9月报请国务院审批,有望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后总面积将扩大为14475hm2¨,2007年1月由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研究监测中心组织开展了保护区综合考察.保护区重点保护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天池湿地生态系统和以暖温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代表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2. 生物多样性概述

生物多样性( biocliversity)包含3个层次的含义:①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蕴藏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个体的基因里;②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中全部生物或某一生物类群的物种数目与各个物种的个体分布特点,一般是指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各级各类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及各级各类生态系统内与生态系统之间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2.1动物种类多样性

2.1.1兽类

据调查资料显示,天池保护区共有兽类60种、分属于9目22科47属.其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虎、金钱豹、云豹4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5种,包括短尾猴、黑熊、穿山甲、小熊猫、猕猴、林麝、鬣羚、金猫、豺等.兽类区系主要由东洋界种类组成,占全部种类的86. 7%,仅有13. 3%的种类为古北界种.

2.1.2鸟类

根据文献资料,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56种,分属16目39科(另4亚科).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有金雕1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的有普通篱、蛇雕、红腹角雉、白鹇、雀鹰、松雀鹰等9种.在所记录的156种鸟类中留鸟1 16种,占74. 4%;夏候鸟10种,占6.4%;冬候鸟26种,占16. 6%;旅鸟4种,占2.6%.

2.1.3两栖爬行类

保护区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33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隶属2目8科13属;爬行动物18种,隶属2目4科14属.区系以西南区成分为主,共有26种,占保护区已知种类的78.8%,其它为华南区一一西南区共有成分,共5种,占保护区已知种类的21. 2%.该地区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螺疣螈1种.

2.1.4鱼类

保护区现记录到的鱼类共26种,隶属于4目6科9亚科19属.本区鱼类以华南区种类最多,共17种,占总数的65.4%;急流性鱼类多,占该区总种数的57. 7%;特有及经济种类丰富.

2.2植物种类多样性

保护区所在山体属于云岭西南部支脉,是滇中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在”云南省植物分布图”上属滇西峡谷区,西邻东喜马拉雅区,东接金沙江区,南靠澜沧江红河中游区及滇缅老越边境区,在植物区系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天池自然保护区共记载高等植物737种,隶属152科384属,其中:蕨类18科35属76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9种,被子植物130科339属642种.

保护区内众多的野生植物中,分布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和云南榧树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松茸、油麦吊云杉、贡山三尖杉、长喙厚朴、西康玉兰、葶花和异颖草7种;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新樟、长梗润楠和云南枫杨3种.局限于本区分布的狭域特有种云龙箭竹和云龙报春2种.

2.3植被类型多样性

按《云南植被》区划,保护区植被隶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的云岭、澜沧江高、中山峡谷云南松林、元江栲林、冷杉林亚区.根据《云南植被》分类系统,将天池保护区范围内的主要植被划分为8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17个群系(见表l).

3. 生物多样性特点及评价

天池保护区地处西南山地亚区,属横断山地区,云岭山系,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显著.与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及组合相对应,保护区内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级的保护种及区域特有种.就滇西地区而言,他是生物多样性较为富集的区域,其资源在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3.1 自然性

天池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 5%,超过96%的森林植被为自然植被,景观破碎度小,完整性保持较好.特别是天池片多年来未遭受采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影响,受保护时间较长,植被生态系统的原始性较好.

3.2典型性

天池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纵向岭谷区的核心区域,属滇中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保护区海拔高差较大,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十分显著,动植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保护区分布有包括亚热带至寒温带的各种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云南是云南松的自然分布中心,天池保护区分布了最集中、保存最完好和原始的云南松林,再加上20多年的保护,成为同类生态系统中的最好代表.

3.3稀有性

由于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中段人口密度较大,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较大,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天池保护区便成了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物种的稀有性突出.

在保护区野生动物种,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5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25种;野生植物的保护种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4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7种,云南省重点保护的3种;局限于本区分布的狭域特有种2种.

龙马山作为滇金丝猴现存最南端的种群,在生态梯度上处于一种十分独特的位置,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云龙的滇金丝猴群可能保存着这一物种中最特别的基因型,因而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将具有重要的地位.

3.4脆弱性

脆弱性是衡量群落稳定性及干扰能力的指标.群落生境条件严酷,生境物理稳定性差,群落的脆弱性高.

天池保护区所在地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山高谷深,地表崎岖,山脉、河流南北纵贯,地势险峻,高差很大,这使得保护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一旦被破坏就极难恢复.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均较少,地理分布狭窄,适宜生境极少,其栖息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此地的保护物种将会消失.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和限制因素

4.1社区贫困,对保护区依赖性强

保护区周边涉及5个乡(镇),社区总户数为6650户,总人口24122人,居住着白、傈僳、彝、傣等少数民族,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落后,社区群众在保护区无序采集非木质林产品、放牧等,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其生产生活活动对保护区影响较大.

4.2人为干扰强度大

保护区论文范文普遍存在着放牧、非法采集、盗伐等人为活动.保护区内牧民常年放牧,家畜践踏土地会造成水土流失,损坏林木及地表,还会把病菌传染给野生动物,粪便污染溪水,直接威胁野生动物安全;保护区内药用植物、食用菌以及竹子资源本底不清,无计划的非法掠夺式采集造成资源破坏,并干扰野生动物生存;居民为获得燃料和自建用房,盗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人为活动也加重了森林防火的压力.

4.3滇金丝猴生境退化

目前,滇金丝猴的首要威胁由人为猎杀转变为生境退化,由于保护区周边社区人为干扰强度大,因采伐、采薪、放牧、林火等原因造成龙马山滇金丝猴生境持续的退化和隔离,滇金丝猴活动范围逐渐缩小.2003年龙马山划归保护区管理以后,滇金丝猴生境的退化和隔离情况有所改变,但生境的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4.4保护区不连片,且形状狭长,管理难度大

天池保护区由南北不相连的2片组成.2片间隔约llkm.南片为天池片,处于云龙县中部,距县城约20km,面积6630hm2;北片为龙马山片,与怒江州兰坪县接壤,距县城约60km,面积7845hm2.保护区不连片且形状狭长,很难控制当地居民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的管理难度大.

4.5经费投入不足

省财政仅保障了保护区人员工资,地方财政又极为困难,保护区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少管护、科研、监测、宣教等工作专项资金投入.由于资金不足,极大影响了保护区的基础建设、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等各项工作.

4.6保护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备缺乏

保护区目前在龙马山仅设立了一个管护点,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另外,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保护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办公设备较为陈旧,缺少科研监测等设备.

5.保护管理对策

5.1建立和完善社区共管委员会,开展社区共管

社区共管是做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首先,由保护区管理局向乡政府宣传共管的目的和意义,成立相应的共管委员会,研究制定共管方案.对参与共管乡村使用参与性乡村评估方法对试点社区进行调查,制定社区发展计划;有计划地对社区发展进行扶持,如节柴灶、沼气、太阳能、营造经济林等,以此达到宣传保护区的重要意义,改善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同时扶持社区经济发展,减轻社区村民对保护区的依赖.

5.2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的巡护方案,加大巡护频度,加强执法力度,禁止放牧,禁止狩猎,并严厉打击非法狩猎者.制定保护区林下资源采集管理办法,限制采集量.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31 小聪去到大自然保护区

5.3增设保护地带,完善边界标志

鉴于保护区不连片,且形状狭长,可在保护区论文范文增设一定面积的保护地带,并参照保护区的实验区进行管理;为明确保护区管理范围,应完善保护区边界及保护地带标志,警示相关人员.

5.4建立生物走廊,进行生境改善

保护区龙马山片和天池片相隔llkm,建议在2片间建立1条生物廊道,进行生境改善,为今后滇金丝猴种群回迁和重建提供必须的生境基础.

5.5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管理机构管理能力

积极协调,加强对外宣传和联系,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争取国际、国内科研、监测及保护的合作项目,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加快社区共管步伐,全面提高保护区自身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天池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R].(2007—2016年).2007.

[2]喻庆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吴金亮,杨士剑,天池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报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11(3):74 - 82

[4]郑作新.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郑作新,中国鸟类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6]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云龙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2007.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保护区天池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保护区天池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引用文献:

[1] 自然保护区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自然保护区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2] 自然保护区和祁连山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自然保护区和祁连山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8000字
[3] 自然保护区和社会万象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自然保护区和社会万象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2万字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保护》word下载【免费】
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