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主题:人文精神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精神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人文精神教育论文范文

人文精神论文

目录

  1. 1.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涵义和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2. 1.1 人文精神
  3. 1.2 人文教育
  4. 1.3 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5. 2.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6. 3. 地理教育的现状
  7. 4. 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8. 4.1 转变教学理念
  9. 4.2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10. 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11. 4.4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12. 人文精神:击杀“学霸狗” 辱没大学人文精神[中国教育报道]

(徐州能源工业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4)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地理教育的特点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地理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论述了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地理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26-01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就是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培养.地理教育亦如此.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学在进行本位知识教学和培养能力的同时,人文精神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就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地理教学特点和现状及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1.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涵义和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1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人性的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

1.2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指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理想,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

1.3 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人文性和人文精神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也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是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所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2. 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地理教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其中蕴含极为丰富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因素,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其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在人文精神培养、人格塑造方面有良好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3. 地理教育的现状

地理学科在目前的高考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仅是会考科目.因此,在学校、学生、家长心中地位不高,是“副科”.而且地理学科的课时安排远远少于其他学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只能疲于赶进程,以小高考为最高目标而备战,过分强调升学的需要,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仅重视地理知识、标准化的思维方式和应试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忽略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势必造成学生也只注重地理现象、地理知识的学习,忽略了研究过程的享受,难以保持学习兴趣.这些必然压抑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导致人文精神缺失.

教育的功利性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明显处于失衡状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无可争辩的事实.

4. 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先成人后成才”已深入人心,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也得到重视.在地理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地理学科的魅力,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人文精神教育必不可少.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4.1 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都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这为教师施教指明了方向,开展贴近现实生活、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

4.2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教师不仅是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地理教师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人文精神,言传身教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育中的主导者,应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素材的感化功能,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城市化问题》的教学中,采用探究法,联系民工潮现象—谈谈对外来民工的看法—产生民工潮的原因—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正面和负面)—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设下问题,层层递进,学生分组谈论,加强合作意识,改变对民工的偏见,学会全面的看问题.

4.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我们的身边入手,联系地理现象,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讲授沙尘暴、地震、山洪暴发时,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再联系我国汶川和玉树灾情和灾区的情况,不失时机地渗入人文精神,唤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关爱.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学习地震的构成要素、危害和分布等基本的地理知识,还懂得如何避震、自救或互救.同时,树立客观对待地震的观念,树立明确的人生态度、生命的价值观,逐步形成关注灾区、灾民的人文情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引导学生回忆旅游途中,观察北方和南方民房的特点差异,加深理解我国南北方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激发学生热爱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分析的过程日渐形成多留心、多用心、多思考的学习态度.

学习《人口》、《自然资源》等章节,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抵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不良习惯.《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时,协调人地关系,是否需要参与国际协作?在全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当今,决定了国际化的合作势在必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观念的确立.

人文精神:击杀“学霸狗” 辱没大学人文精神[中国教育报道]

4.4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利用幻灯片、PPT、插图、挂图、地理模型,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生动趣味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从课堂中走出来,组织学生郊游,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由点到面,从而全方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人文情怀.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学习过程.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积累地理的感性材料和经验,鼓励学生多体验多思考.在地理课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并逐渐把知识升华为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李井芳.浅谈地理教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J].地理学报,2006.

总结:关于免费人文精神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人文精神教育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人文精神引用文献:

[1]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选题范文 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人文素质教育外文文献 人文素质教育外文文献怎么找
[3]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大纲样本模板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提纲怎样写
《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word下载【免费】
人文精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