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

主题:英语翻译课程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翻译课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翻译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翻译课程论文范文

英语翻译课程论文

目录

  1. 1.教育部《教学大纲(2000)》制定的本科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2. 2.高校翻译教师对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
  3. 3.学生期望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4. 4.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5. 英语翻译课程:《小艾》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新疆乐队JAM演出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 要:自教育部颁布《教学大纲(2000)》以来,各个高校英语专业能否真正按照《教学大纲(2000)》的要求来制定并完成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呢?能否正确解读其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的精髓呢?随着市场对翻译人才的急需,这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5-0242-03

1.教育部《教学大纲(2000)》制定的本科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论文范文特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以下简称《教学大纲(2000)》).

《教学大纲(2000)》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具有指导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学者进行教学、编写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2000)》,其整体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深知英汉双语文化知识,以期培养能在外事、科技、文化、教育、经贸、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化复合型英语人才.

根据《教学大纲(2000)》,英语本科的学制为4年,通常将整个4年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同时,为了适应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学校应安排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等.其中,口译和笔译课程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开设在高年级阶段.口译课程开设在四年级的两个学期,即第七和第八学期;笔译课程开设在三个学期,即第六、第七和第八学期.但是,《教学大纲(2000)》课程设置的备注中又说道:各大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并确定总学时、具体开设时间和教学内容等.

本《教学大纲(2000)》在教学要求上按级划分,每学期为一级.其中,对于翻译课程的单项要求是:

(1)入学要求:能将难度等同于或不超过高三课文难度的短语、句子、篇章译成汉语,要求内容理解正确、语言通顺易懂.

(2)二级要求:能独立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各项翻译练习,要求内容理解准确、语言通顺易懂.

(3)四级要求:能独立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各项翻译练习,要求做到忠实原文、表达通畅.

(4)六级要求:能将中等难度的英/汉语篇章译成汉/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能担任一般日常生活的陪同口译.

(5)八级要求:能将一般英美文学原著或新闻译成汉语,或将一般中文文学作品或新闻译成英语,速度要求每小时达到250-300个英文单词.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陪同口译.

可见,《教学大纲(2000)》根据这十多年来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分析现代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明确地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即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表达基本功、一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内涵、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符合21世纪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总而言之,笔译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对汉英双语的对比和分析,介绍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和相对应的翻译策略,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技巧,具有良好的英汉互译能力.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语言通畅易懂,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2.高校翻译教师对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的理解

关于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做法有一定的差异.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基本上把翻译课程当作外语教学的一部分,开设在外语系或外语学院中,而真正的翻译系或翻译学院却很少,因而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依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而执行.然而,香港地区则推行的是各个高校自行制定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大多数的专业翻译课程是开设在翻译学院或翻译系内,因而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就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这与国外的情况极为相似.

根据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作为外语教学一部分的翻译课程,而非是翻译作为独立学科的翻译课程,因此,笔者主要讨论中国大陆地区的笔译课程.

在对北京10所高校近300名师生的调研中,我们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大陆地区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依据《教学大纲(2000)》而执行.如上图所示,71%的教师表示其教授翻译课程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2000)》的培养目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其中一些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其回答如下:

既然教育部已经制定了《教学大纲》,干嘛还要自己去折腾啊?!大纲是现成的,教材是现成的,按照教材上好课还不够吗?自己去研究制定什么课程目标,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自己制定的课程目标未必比教育部的好吧!再说啦,学校都没有制定什么翻译课程目标,我一个老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由此可见,尽管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依赖性仍然非常强,缺乏自行根据各高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制定课程培养目标的主动性.

文军认为,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综合三个方面的信息: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它们是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维度.对这三个基本维度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理论旨趣,并由之产生了“儿童本位课程论”、“社会本位课程论”和“学科本位课程论”三种典型的课程观.根据《教学大纲(2000)》,“各种不同的文体特征及对应的翻译方法”、“汉英双语的比较和分析”、“英汉双语的翻译基础理论”、“英汉短语、句子及篇章的翻译技巧”等等,都显示了该课程目标与学科知识紧密相关,却忽视了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结合本次调查,由上图可知,72%的教师认为英语专业本科的翻译教学目标是完成大纲提出的目标,各有14%的教师认为是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这充分证明了国内大陆地区的翻译课程目标大多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体现了“学科本位课程论”的观点,但是对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却关注较少.

3.学生期望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在本次调查中,所有学生(100%)如出一辙的认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应该是“语言交际能力强、相关业务过硬的应用职业型人才”,而非“具备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这与当今的就业环境紧密联系.众所周知,要想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必须是博士或以上学历,也有个别学校接收硕士学历毕业生.除了就业形势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受本科教学内容和学时的限制,决定了本科生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成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因此,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

实际上,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翻译通才”,即具有踏实的语言基本功,熟知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拥有较强翻译实力的人才.而在通才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如读研或参加翻译职业培训等,努力最终完成由“通才”向“专业人才”的转变,成为某一行业的专门翻译人才,或者成为从事翻译理论与研究工作的学者.

英语翻译课程:《小艾》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新疆乐队JAM演出

由上图可知,大多数学生(85%)认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应该是外语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少部分学生(15%)选择了“纯粹外语人才”.看来,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与《教学大纲(2000)》相一致的.根据《教学大纲(2000)》:随着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础,深知英汉双语文化知识,并能在外事、科技、文化、教育、经贸、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化复合型英语人才.如此一来,这些工作都或多或少的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因此,培养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势必是大势所趋.

4.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目标是培养人才或实施教学的源动力,它直接影响到教材的选定、教法的运用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等等.在上文中,笔者曾指出:文军教授将课程目标与三个方面的信息相综合,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儿童本位课程论”、“社会本位课程论”和“学科本位课程论”这三种典型的课程观.另外,笔者通过调查论证得出:国内大陆地区的翻译课程目标大多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体现了“学科本位课程论”的观点,但是对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关注却较少.

如何根据翻译课程的具体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翻译课程的目标呢?正确合理的处理好学生、社会、学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额外重视的难题.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普遍持有一种观点,即发展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对翻译的认识是所有翻译教育的基础目标,也是翻译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且这种翻译能力的确可以培养起来.因此,笔者特此提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努力实现“翻译素质教育与教学”,逐步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

首先,“翻译能力”是如何定义的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翻译能力”指能胜任翻译工作的主观条件.而这些“主观条件”又为何物呢?如Toury所说,双语者就是拥有双语转换能力的人,而这种能力则是由“双语和语言迁移能力”组成.Bell从以下这三个角度描述了翻译能力:(1)“理想的双语能力”,它被设想为一种理想的、不犯错误的操作系统;(2)类似“专家体系”的翻译能力,它储备了大量知识,具有推理能力;(3)“交际能力”,它主要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文本能力和策略能力等四种能力组成.Albrecht Neubert曾指出翻译能力包含着5个分力,即语言能力、文本能力、学科能力、文化能力以及转换能力.此外,根据美国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Robert M. Gagne),学生的整体素质结构如图1.

由此可见,翻译能力不仅包括翻译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理论研究能力(多在研究生阶段培养),还包括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因此,与之前所提到的翻译课程培养目标相比,翻译能力的涉及面更加广泛,更适合作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

那么,“翻译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多数学者仍旧认为,“译者不仅要精通翻译基本理论,还应该懂得具体分析,如不同类型的文本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所期望的翻译目的.”关于翻译能力的培养方式,大致有如下两种:通过翻译培训(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自我提高.学者们普遍认为:相比自我提高而言,通过学术机构的培训,翻译能力会得到较有效的发掘和提高,因为各高校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充沛的教师资源和良好的办学环境.翻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现代教育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高校在进行翻译课程的设置时,一般应包含翻译基础理论、实用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练习等环节,缺一不可.其中,每一项计划的制定,其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综上所述,“翻译能力”作为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核心培养目标,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同时满足了社会对翻译人才发展的需求.这一目标不仅强调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强调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并且以后者为重点,完全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

参考文献:

〔1〕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76.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

〔3〕文军.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方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49-59.

〔4〕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7-78.

〔5〕Bell R. T. Translating and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34.

〔6〕Albrecht Neubert. Competence in Language, in Languages, and in Translation, in 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 John Benjamin Company, 2000.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翻译课程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英语翻译课程引用文献:

[1] 最新大学英语翻译论文选题参考 大学英语翻译论文题目怎样取
[2] 法律英语翻译论文题目大全 法律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3] 关于英语翻译专业的论文题目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培养目标》word下载【免费】
英语翻译课程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