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因子方法的江苏省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主题:城市建筑影响因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0

简介:关于因子城市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因子城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因子城市论文范文

城市建筑影响因子论文

目录

  1. 一、引言
  2. 二、因子分析方法主要原理
  3.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4. 2.008年统计数据详见表1.
  5. 四、因子分析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6. 1.因子分析
  7. 2.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和排序
  8. 3.江苏省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9. 4.政策建议
  10. 城市建筑影响因子:& 你住的城市充斥着我的思念因子。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长三角统计年鉴中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8年各项指标中的9项,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级市综合竞争力存在一定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范围和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从而实现江苏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综合竞争力;江苏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1)07-23-03

一、引言

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近几年在各地区政府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被渐渐广泛关注并且频繁使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可以反映这个城市的内部总体实力,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对城市的招商引资和内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深远影响.江苏省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中取得重论文范文就,但省内部却存在由北至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何客观、定量的对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差异做出评价,提出有效解决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建议,促进江苏全面经济协调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进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评价,讨论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找出原因,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二、因子分析方法主要原理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多元变量统计方法.它是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或综合因子)的累计方差和(即贡献率)达到80%或90%以上时,就说明这几个公共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信息不重叠.因子分析法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减少变量维;(2)对指标或样本进行分类.

因子分析的一般模型为: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城市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指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江苏省内实际,以江苏省13个城市样本为体系,选取能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9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选取如下:

X1——地区生产总值(亿美元);X2 ——地区工业总产值(亿美元);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4——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X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7——全年邮电总量(亿元);X8 ——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X9——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这9项指标分别从城市的综合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外向水平、社会发展能力、坏境发展能力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长三角统计年鉴》2008江苏省部分得出,为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统计数据详见表1.

四、因子分析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1.因子分析

首先将上表中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表格中,然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KMO检验.见下表2.

上表的KMO统计量为0.644,大于0.6,说明各变量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充分证明可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用凯撒的方差最大旋转法,得出旋转后的公因子载荷矩阵,如下表3.根据所得指标体系的特征根、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提取两个因子.通过表4可以看到,公因子1、公因子2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2.393%,可以很好的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情况,因此选取这两个因子作为分析.

公因子1中,绝对系数值比较大的有:地区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邮电总量、国内旅游总收入,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因此将公因子1命名为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绩效指标;公因子2中绝对系数交大的有:地区生产总值,因此将公因子2命名为城市综合经济指标.进一步可知,这两个公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2.393%,城市产业结构与经济绩效因子的贡献率为70.267%,城市综合经济因子的贡献率为12.127%.

2.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和排序

因子分析可以利用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重来赋权.方差贡献率可以代表各指标对所研究的区域经济结构系统综合特征的刻画程度,赋权后用权重乘以各主成分得分即可计算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Fi等于 (0.70267 xFact1_1+ 0.12127xFact2_1)/0.82393

F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分,F1i,F2i为第i个城市的因子得分,系数为各因子的贡献率.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2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综合得分值越高,表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强.因此,通过比较综合得分的高低,可排序出2008年江苏省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见下表5.

3.江苏省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1)以苏州、南京、无锡、常州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最强.这和江苏的基本情况相符合,南京是江苏省会,六朝古都,经济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三市也是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异军突起,大量乡镇企业的兴办,使得苏南地区经济开始腾飞,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苏南模式也应运而生,不仅扩大各地区乡镇企业的规模,苏南三市逐渐将引进外资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以苏州昆山为例,台资企业遍布全市,而以江阴为代表的苏南地区,积极寻求企业上市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仅江阴就有29家上市公司.

(2)以南通、泰州,镇江、扬州等沿江城市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由于近年来,江苏大力发展沿长江经济带,沿江各市积极寻求合作,当地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的顺利通车,在大力发展造船、纺织、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带,与苏南各市形成差异化产业,同时加强港口建设,使得沿江苏州城市与苏南地区差距逐步减小,且进步飞速.

(3)第三梯队主要是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为代表的苏北五市,当地产业结构不明确,缺乏高收入的支柱性及特色性产业,由于省内长期的不重视,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差距是全方位的.要实现全面赶超,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通过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

(4)城市内部发展不协调,我们看到,除了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两项因子得分都是正数外,其它各市均至少有一个为负值,苏中、苏北城市两项因子得分均为负值,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南京市为例为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绩效指标排在第2位,但是公因子2排在第12位,说明南京虽然在产业结构,利用外资等方面拥有优势,但是经济总量的优势不太明显.相反南通市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且发展均衡,两项指标均排在第五位.

城市建筑影响因子:& 你住的城市充斥着我的思念因子。

4.政策建议

(1)虽然全省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但是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正在逐渐缩小,传统意义上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域划界业已模糊,不再泾渭分明.比如苏中地区的南通市,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前列给其他地区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而苏南地区的镇江市一直发展缓慢其在经济增长、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缺乏后劲.并且苏北地区虽然在总量上落后于苏中、苏南,但是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和势头非常迅猛,与苏中地区差距逐渐模糊,差距逐渐缩小,尤其宿迁市,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徐州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首先要整治好环境问题,不能走苏南等地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盐城、连云港积极发展港口海运,淮安市找准定位,以苏北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已吸引大量台资进驻.

(2)现阶段仍要充分认识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省情,无论研究问题还是制定政策,都要考虑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不可“一刀切”.对具有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同地区要实行分类解析和分类指导,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在继续保持苏南、苏中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苏北地区基础建设投资,苏南地区加强坏境保护力度,寻找城市产业差异化发展.苏中地区利用长江港口资源,积极与苏南地区进行产业对(下转第119页)(上接第24页)接.苏北地区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兴建铁路、高速、机场等利民工程,政策做适当倾斜,积极创新,找准定位,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利用外资,在保持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同时对接苏中等地,利用运河、港口、土地、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融入上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尹继佐.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

[2] 薛薇.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8.

[4] 谢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供给结构视角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91.

作者简介:

叶瑶,女,江苏淮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发展规划等;

吴秋璟,男,江苏淮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学,投资学、财政学.

总结:此文是一篇因子城市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城市建筑影响因子引用文献:

[1] 影响因子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影响因子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2] 生态移民和影响因子论文如何写 生态移民和影响因子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10000字
[3] 影响因子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影响因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基于因子方法的江苏省各城市综合竞争能力》word下载【免费】
城市建筑影响因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