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寻找传承变迁中的民俗文化一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

主题:渔民打鱼民俗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4

简介:关于渔民民俗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渔民民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渔民民俗论文范文

渔民打鱼民俗画论文

目录

  1. 一、采录环境
  2. 1.采录现场环境
  3. 二、田横祭海节的传承与变迁
  4. 渔民打鱼民俗画:施佩芳演绎的大型民俗 晚会《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排演之四

寻找传承与变迁中的民俗文化 ——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

[摘 要]田横祭海节是青岛即墨市田横镇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通过对田横祭海节的实地考察,记录了祭海节当天的节日气氛、周边环境和民众对此节日的态度,以此来了解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田横祭海节这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

[关键词]田横祭海 民俗文化 传承 变迁

[DOI] 10.3969/j.issn.l002-6916.2011.03.046

田横祭海节是代表中国青岛海洋文化节日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渔民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田横祭海节历经了500年的传承洗礼,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的精心策划、包装和推介,已发展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及全国各地的民俗、经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慕名前来.

关于田横祭海的来源,据《史记》记载,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由徐福进行.明代倭寇犯边,朱元璋敕令在各地兴建龙王庙,以镇倭患,自此,古老的祭海被赋予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随着妈祖文化北渐,即墨的祭海成了青岛地区重大民间活动.目前,田横祭海节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采录环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田横祭海节,今年的祭海节与去年不同,去年由政府主办,而今年的祭海节完全由渔民自己组织举行,政府只是负责协调、引导和保障安全工作,并且此后的祭海节将举行一年一祭、三年一节的活动形式.政府部门还节于民,由渔民原汁原味地展现民俗风情.同时,往年的祭海节主要以周戈庄村为主,所有活动在周戈庄村举行,今年的祭海节完全按照民俗举办,3月13日上午由黄龙庄村举行祭海仪式,周戈庄村则是3月18日进行活动.

渔民打鱼民俗画:施佩芳演绎的大型民俗 晚会《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排演之四

周戈庄村3月1 8日节日活动表(见表格)

1.采录现场环境

笔者一行五人于三月十八日早六点半出发,我们一路颠簸,直到中午十一点多才到达周戈庄村.由于13号由黄龙庄村首先举办,并且最重要的祭海仪式也是在那里举行,因此相比之下,18号周戈庄村游客并没有很多,但是整个村庄依然充满浓郁的节日氛围.早春三月,寒意未消,丝丝的冷风拂过我们的面颊,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与宁静.围绕着这大片村庄的是广漠的沙地,远处是一些石块,七零八落.更远处是环绕的群山,高高低低,与近午的橙色阳光映照起来,更显灰黄.行走在村路上,笔者感受着恣意呼吸的心跳,对即将进行的采风活动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兴奋,在心底一点一点升腾.空气中弥漫着鞭炮齐鸣后余留的阵阵烟雾.我们注意到,沿途几乎每隔十米都会挂有横幅,有雪花啤酒、大汗酒等厂家祝田横祭海节圆满成功的字样.见图1:

在往村里行走的路途中人群还比较少,直到进入村内,方才豁然开朗.只见人群攒动,熙熙攘攘,小摊小贩排成长龙,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海鲜美食糕点让人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好不容易穿过人群,我们被两座砖红色庙宇所吸引住,庙宇前全是卖烧纸的小贩.两座庙宇被一座墙间隔,墙的左边是龙王庙,也就是田横祭海节所要祭拜的海龙王的寺庙.而墙的右边祭拜的是妈祖娘娘.这两座寺庙看上去都不大,庙里满是弥漫着烧香的气味._进龙王庙,便看见摆满贡品的桌子竖立在寺庙论文范文,身后是龙王爷的神像,在他两侧有两个小童泥像.我们采访了看管龙王庙的刘广秋大爷.刘大爷今年89岁,他告诉我们这两座庙是由他和同村其余四个人建的,龙王两侧的小童是龙王在教给他们识数,龙王左前侧站着的是负责记账的先生.他告诉我们平日里两座庙是关门的,只有节日里逢初一、十五才会开门让人们前来祭拜,保佑平安、健康、顺利.见图2:

我们又来到了隔壁的妈祖庙,在这里我们遇见了同校中文系的大二女生刘晓梅,她是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此参加祭海节活动的.她告诉我们田横祭海节在一开始只有龙王庙,因为北方人信龙王,能够保佑他们出海平平安安,满载而归;而南方人是信妈祖娘娘的,所以随着田横祭海节举办的规模、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即墨市政府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又建造了妈祖娘娘庙,供奉了妈祖娘娘的神像.同时,她向我们引荐了周戈庄村民俗协会会长刘玉根老先生,刘老先生今年83岁,也是主持修建这两座寺庙的人之一,他说这座龙王庙是2002年建造的,妈祖庙是2004年建造的.刘老很健谈,他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田横祭海节从开始到现今的衍变和发展.此节到如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早期举行的并不隆重,最初只有四十几只船和四十几只猪,一条船上摆一只猪.龙王的名字叫敖广,人们到龙王庙敬拜敖广,然后放鞭、烧香、磕头.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祭海节举办的越来越隆重,单是贡品就已是琳琅满目.贡品有猪、鸡、鱼等等.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的鲈鱼,而猪是最重要的贡品,以黑毛公猪最佳,越大越好,宰杀后刮毛,只留猪脖上一撮黑毛,代表是带毛的全猪,并用红绸布打结而成的红花带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很有节日喜庆的味道.止外,还有好看又很大的寿桃馒头,女_女们做大寿桃并在寿桃上设计了“双燕戏春,八仙过海”梅花、牡丹等饰物.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早前只能蒸窝头,蒸了也只给出海的人吃.刘老说过去人们生活很困难.吃不起猪肉,猪肉都让客人吃,自己人是捞不着吃的.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贡品桌上除了三牲、面馍,还有蛋糕水果、酒、糖果、花生等.谈到民侄活动,刘玉根大爷说以前没有专门的 锣鼓队、秧歌队的表演,在渔业海会 上只有一套大锣,节日来了就由村里人敲敲打打,还有一只大鼓,是很老很旧的老式大鼓.那时村里的领导是渔业会会首,由会首请一些唱戏的人来表演,唱戏的人问唱几天,会首说唱四天,那么就会唱四天.说到这里,刘老忽然感慨地说道: “那个时候真的很好,很热闹,很好很好,哎呀}”说着摇摇头,欲言又止的样子,想要说最终又有所顾忌,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注意到老人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眼神望着远处,像是回望过去,默然无语,良久良久.

我们没有再追问下去,于是问了老人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村外挂着雪花啤酒、大汗酒的横幅广告,这些厂家是否有为此节日提供赞助.老人听了,思忖了些许光景,幽幽地说“没有吧,没有给钱吧.”然后一挥手喊了一个人过来,那人过来后,刘老问他:“他们问雪花啤酒有给咱钱么”那人一听,头使劲一摆,语气坚定毫不含糊地答道: “不给钱!就给了两箱啤酒,摆摆给人看看,说是摆完之后就让我们几个喝了.”我们又问了他关于村里这些小摊小贩在这边摆摊是否收费的问题,他说村里举办不收费,要是政府办的话就要收费了,就像去年是政府举办,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来了很多人,但村里自己办,可能就有几个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过来.我们询问了他的姓名,得知他也是建造寺庙的老人之一,与之前采访的老人相比,他最年经,今年六十岁,叫刘广年.我见老人很健谈,就询问了他对于田横祭海节的态度、想法.老人讲得很实在: “这个祭海节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当时渔民觉得他们打的鱼是龙王给的,所以打上鱼先要敬龙王,那个时候没有规定什么时间拜龙王,就是自己自觉的敬龙王,也不分季节,后来渐渐人多 了,就组织出海,以前是会首和船长商量找个黄道吉日祭海,现在是集体了,规模大了,而且最初在村里举办,不是田横,后来变成田横镇办了,其实应该是田横镇周戈庄村办的.”老人说完,颇有不满地摇摇头.我们对于会首还不太理解,就又询问了老人,老人也并没有很确切的回答出来,“可能是渔业会会长吧,会首这个词解放前就有了,直到解放后慢慢不这样叫了.”

二、田横祭海节的传承与变迁

听着眼前这几位老人所讲的,看着寺庙里来来往往的游客祭拜着龙王和妈祖娘娘.笔者陷入了沉思.如今经济产业下的田横祭海与原汁原味的祭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只是个乏人问津的简陋的小渔村,如今发展成为30多万游客争相参与的“青岛十大民俗文化活动之一”的大盛会,这背后除了有勤劳智慧的田横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田横的发展,还有市场化的运作.在现今的社会,搞市场化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了,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抢救性保护地方民俗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导当地渔民逐步由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转变,将田横祭海节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做大做强,已成为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个祭海节能够激活数条产业链,这给周戈庄村带来巨大的商机.渔民们发现原来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司空见惯的生活习俗居然也能创造价值,于是他们改变了曾经寄托于山海的简单的生活模式.祭海节因而变得更具规模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影响力了.只是对于那些更喜欢过去宁静的自娱自乐的淳朴的渔民来说,这种巨大的经济模式的转变是否适应他们简单的生活,那些纯粹的商业利益还并没有完全根植到他们的思想、血液中去,而那些从事商业、企业的经营者们是否认准了渔民们单纯无知的一面利用他们推销自己的产品而获得更多的盈利?比如雪花啤酒.对于现今的年轻人来说,只要能抓住机遇,瞄准商机,这种极具商业性的模式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对于上一辈的老人而言,曾经的宁静、单纯被打破,他们剩下的或许只有回忆了.好在政府对此也作出了这样的考虑,为了让田横祭海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渔民文化,政府决定祭海活动一年一祭、三年一节.这也是对民俗文化还节于民最好的诠释和保护罢.

结语

笔者通过对田横祭海节的实地考察,记录了祭海节当天的节日气氛、周边环境和民众对此节日的态度,以此来了解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田横祭海节这一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我们通过对节日现场里负责龙王庙、妈祖庙的刘广秋、刘玉根、刘广年等人的采访,了解了田横祭海节的源流、发展与变迁,无论是物质环境方面,包括从过去祭品的简陋,人数的小众到如今琳琅满目、花样繁多,以及参与祭海人数的壮大:从过去只是周戈庄村村民的活动到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的民俗盛会:从过去渔业会会首组织大家敲锣打鼓的简单庆祝到现在由即墨市政府施行一年一祭、三年一节的大规模举办等等这些显著的变化,都可以清晰地看出田横祭海节的巨大发展和变迁,老百姓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表面上看,是从小小渔村的自娱自乐发展成为更具规模的大型节日,实际伴随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朝向更为舒适、更为富足的方向发展的.

如今,我们看到即墨田横镇热闹的景象,同时也感受到老一辈的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这种民俗活动更应该得到政府、文艺机关的保护与支持,虽然国家对此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策上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但还需要我们各方面共同的努力,这也是笔者此次对田横祭海节田野考察的意义之所在.参考文献[1]黄翔鹏《论中国传统凿乐的保存与发展》中国音乐学1984.7[2_]辛梅、辛友朋 《用横祭海还节于民》青岛日报2007.3[3]辛梅、辛发朋孙晓《田横祭海节为何越办越红火》都市湖新闻周刊2006,3.6[4]方李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退”之道》中国教育报2007.[5]赵旭东《从田野工作到文化解释》民俗研究2004.作者简介周甬琴,女,25岁,就读于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民旅音乐学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在读.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渔民民俗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渔民打鱼民俗画引用文献:

[1] 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民俗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取
[2]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范文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如何取
[3] 民俗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民俗文化参考文献有哪些
《寻找传承变迁中的民俗文化一即墨田横祭海节田野调查报告》word下载【免费】
渔民打鱼民俗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