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矩阵革命电影终结——数字时代的视觉美学技术迷思

主题:数字人类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0

简介:适合数字人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数字人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数字人类论文范文

数字人类学论文

目录

  1. 数字人类学:人类十大超能愿望_数字飙榜

张林明

提要:数字时代的视觉机器及其视觉图像正在发生变化,数字技术生成的虚拟影像正在取代摄影机拍摄的影像,一个与真实无关的“超真实”世界正在生成.人类希冀通过视觉机器来延伸自己的视觉感官,试图通过永恒的在场来逼近存在的真实,最后却可能在技术的迷思中被数字化母体包裹.在电子符号虚拟的现实幻境中,当影像成为世界本身,传统本体意义上的电影也必将随之消失.

关键词:赛博空间 视觉机器 数字技术 虚拟现实

自哲学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问存在的真实性,真实成为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柏拉图看来:“真实者是仅能被理性和思考所把握,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虽则如此,“看”却是人类把握和构建世界经验认知的重要途径,正如海德格尔在《世界图像的时代》中断言:“从本质上来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自摄影术发明以来,人类愈加依赖视觉机器的技术延伸,我们通过显微镜认识微生物世界,通过射电望远镜探索浩淼太空,通过CT或B超内窥人体世界等视觉机器延展了人类的视觉器官,将现实世界编码成更为鲜活的图景,并以此构成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在电子科技的帮助下,人类似乎在逼近所谓“世界的真实”.然而,电子时代的视觉图像正在发生变化,数字虚拟影像正在取代摄影机所拍摄的影像,曾经描摹世界的“仿像”正在转化成鲍德里亚所谓的“拟像”,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日渐模糊在无所不在的电子屏幕中.人类希冀通过视觉机器来延伸自己的视觉感官,试图通过永恒的在场来捕捉世界存在的真实,最后可能在技术迷思中被数字化母体包裹,进而迷失在无尽的虚无中.

作为一门由视觉机器主导的艺术形式,科技对电影这门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论文范文、从标准银幕到宽银幕再到IMAX巨幕、从2D电影到3D电影、从胶片摄影到数字摄影、从真实拍摄到虚拟拍摄、从单向传播到人机互动、从电子仿像到数字拟像等可以说,一部世界电影史就是一部科技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电影形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重大改变,这是人类艺术史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曾有过的!直到今天,关于“电影本体”的讨论从未停止,人们依然在追问“电影到底是什么”.今天,电影已经完全进入数字化时代,蓝(绿)背景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数字技术已经部分改变,可能会颠覆传统的电影生产与消费.经由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无需摄影机或者演员,就可以创造出真假难辨的数字影像,电影开始脱离对现实的描摹和复制.可以说,相比默片之不同于有声片,彩论文范文之迥异于黑白电影,由数字技术所引发的矩阵革命可能会完全颠覆传统的电影本体和美学形态.

数字技术可以制造出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无法体验到的甚至是纯粹想象的世界,极大地拓展了电影画面的影像表现力,也激发了电影人无尽的创作灵感.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就运用计算机动画制作太空飞船在太空轨道空间站停靠的画面;1976年,在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中,由数字生成的飞船缓缓掠过浩瀚太空;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在《深渊》中,用计算机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底生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更是创造出众多令人瞠目的虚拟形象,如《侏罗纪公园》(1993)中的恐龙、《玩具总动员》(1995)中的玩具人、《论文范文论文范文》(1999)中的数字矩阵、《指环王》(2001)中的咕噜姆、《金刚》(2005)中的大猩猩、《变形金刚》(2007)中的机器人、《阿凡达》(2009)中的外星生命等类似影片不胜枚举,数字图像与现实画面完美融合,令人真假难辨.2006年,英国电视四台制作的“伪纪录片”《总统之死》虚构了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于2007年10月在芝加哥遇刺身亡,布什的面孔通过数字技术被嫁接到演员的躯体上.这部影片如此逼真,以至于被有些观众当成真正的新闻事件.事实上,这一手法在1994年的《阿甘正传》中多次运用,阿甘出现在美国当代历史几乎每一个重大时刻,与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猫王、列侬等历史人物会面的场景就是采用数字合成的,纪录片式的仿真处理模糊了虚幻与现实的界限,以至于观众认为这部影片所呈现的是真正的美国历史,其实是一个数字构建的历史空间.在这个数字空间中,现实意义上的历史和地理趋于消失.

可以预见,数字时代的电影将会发生根本性变革,而这次变革甚至可能颠覆传统的电影形态.2002年,《楚门的世界》导演安德鲁·尼科尔执导了一部影片《西蒙妮》(SlmOne),这是一部关于电影本体进化的寓言.影片英文片名Slm One本身就隐含了用于编程的数字符码0和1.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维克多借助数字程序设计出一个高度逼真、近乎完美的虚拟女演员.维克多用电脑程序的名字——“虚拟一号”(Simulate One)将自己创造的女演员命名为Simone(西蒙妮).凭借Simone完美的迷人魅力,维克多的影片大获成功,Simone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万众迷恋的时尚偶像.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Simone不仅出现在维克多的影片中,还登上电视节目和画报封面;借助全息影像技术,她甚至在全球举行巡回演唱会,并担任慈善大使.数字人Simone的影响力开始塑造现实世界,没人知道她的真正身份只是一个由0和l构成的数字符码!压力之下,维克多开始无法掌控Simone,他用病毒消除了Simone.然而,维克多却因此被捕,罪名是谋杀超级明星Simone,虽然维克多最后公布真相却无人相信,这无疑是一个极为悖谬的存在.作为流行偶像和文化符号,数字程序Simone已经进入现实世界并影响了现实生活和文化形态,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作为现代媒介和大众文化创造的文化符号,我们所见的流行偶像已经与真实本体剥离开来,成为无根漂移的文化符号,与消费主体一起构成鲍德里亚所谓的符号消费世界.与Simone相似,《变形金刚》(2007)中的变形金刚不仅在影片里获得生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流行偶像,这些机器人出现在商店橱窗、商业广场、孩子床头和商品广告里,像Simone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唱会也是可能的.这些虚拟形象在数字技术和文化符码的帮助下创造出一个“超真实”世界,以至于“超真实”遮蔽了真实.

从本体论的维度来说,《西蒙妮》讲述了一个关于电影本体的寓言故事.既然数字偶像Simone可以充当一部影片的主角,那么演员完全可以由数字人来饰演,未来也许不再需要人类演员!作为流行文化符号的演员并不是具体的所指,完全可以由数字人物取代而没有任何影响.事实上,2001年的影片《最终幻想:灵魂深处》中就没有一个真人演员,所有演员、道具、场景全部用计算机制作完成.数字制作的虚拟演员在毛发、皮肤、纹理和表情等方面已经与真人非常接近.在现实生活中,日本网络人气第一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CRYPTON FUTURE)——一个歌唱软件程序,于2010年3月9日借助3D全息投影技术举行了它的首场个人演唱会,不仅在舞台上劲歌热舞,还与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展示出不逊于乃至超过真人偶像的魅力.这些都显示了未来虚拟偶像进入现实生活的可能性.目前而言,数字虚拟演员虽然在外形、表情和表演上跟真人演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可能创造出像Simone -样与真人演员无异的数字明星.换句话说,数字时代的影片制作无需摄影机和演员,也无需考虑场景和光线的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影片通过编程生产出来.这就是数字时代视觉机器的虚拟现实本体论.

虚拟现实是基于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技术等多种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虚拟空间,可以将人类的感官全部囊括进去,人们可以与虚拟空间中的物体进行互动.在虚拟空间中,使用者对现实世界的感觉将被暂时剥夺,被由虚拟空间创造出来的信息感觉所取代.数字时代的视觉机器所生产出来的虚拟影像具有浸泡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的特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和听觉信息,未来的数字电影还要记录场景中出现的一切物质属性,如物体的重量、高度、厚度、温度、触觉、气味等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将被记录下来纳入素材库.通过可穿戴设备,如数字头盔、数据手套等,我们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感觉通道中进行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事实上,通过模拟真实的现场环境和相关数据信息,已经在军用的战场环境模拟和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在民用的汽车、飞机、轮船等驾驶训练中,在射击、射箭、网球等体育项目训练中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到现实生活中.现在,我们可以在电视机前进行虚拟网球对战和高尔夫训练,我们能感受到击球的重量,并根据风速和方向控制击球的落点;我们可以通过佩戴3D眼镜,在大银幕上感受到三维世界的立体真实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通过某种人机交互装备进入到影片的虚拟空间中,可以闻到虚拟现场的气味、触摸到现场的物体,并感受场景中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可以出现在故事的现场,自由选择观看的角度,自主参与故事的进程,甚至改变故事走向,呈现出游戏化的电影形态.

关于虚拟现实系统,影片《安德的游戏》(2013)对此进行了形象的呈现.在影片中,一个图像实时仿真系统被用来模拟遥远星球的真实战场环境.这个战争模拟训练中心位于一个幽暗巨大的洞穴之内,巨大的星舰、漂浮的陨石、蝗虫般聚散的虫族战机、浩瀚的太空景观都可以实时立体地呈现在洞穴之内,模拟训练室内的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场环境(这一场景也许就是未来数字电影放映形态的预演).在这场实时仿真训练系统的模拟对抗中,天才少年安德模拟指挥星际舰队消灭了虫族舰队,并使用超级武器——分子分离装置MD-500彻底摧毁了虫族星球.然而故事的结尾出人预料,这并不是一场模拟对抗训练,而是一场发生在遥远的外太空星球的真实战争.这是一个常见的故事反转,却有着深远的寓意.当指挥战争和操控武器的人坐在屏幕前操控时,战争似乎只是一场电子游戏,残酷的战争被虚拟和游戏化了,现实再现和实时模拟之间的边界消失了,真实永远消失在电子屏幕的数字洪流中.正如沃尔夫冈·威尔什所说的:“想一下有关海湾战争的报道,这些报道不时地以技术模拟来迷惑我们,而受害者的真实场面从未表现;或者,举一个像素技术的例子.最终你从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现实场面的重放,还是一场模拟,当然,它以所谓的现实来改变你的信仰.不过这也是真的,‘你看的就是你看到的’,但你从未看到你不应看到的东西.你从不可能确定你看到的东西是现实的馈赠,还是电视频道的礼物.”这就是数字时代的技术悖论,当人们依靠日益逼真化的视觉机器去发现和再现世界时,却不知道已经失去了对于真实和虚幻判断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是否可以对《安德的游戏》的结尾再次质疑,当我们基于前方传回来的实时影像来判断战局,虫族星球是真的已经被摧毁了呢,还是这一切只是一个以假乱真的数字符号?

数字人类学:人类十大超能愿望_数字飙榜

这一幕令人再次想起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在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幽暗的隧道连接外面,光线透过隧道照射进来.一群囚徒从小被囚禁于此,头颈和腿脚被铁链捆住,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着洞穴墙壁.在他们背后远处有一个火炬,火炬和囚徒间有一条隆起的路和一堵低矮的墙.在这堵墙后正向火光的地方,有人拿着假人或假兽高举过墙并做出各种动作,这些拿着假人或假兽的人时而交谈,时而沉默.洞穴内的囚徒只能看到投射在面前墙壁上的影像.他们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把洞外的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假如有囚徒被解除锁链,当他转头环视就可以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然而,他却以为看到的只是非本质的梦幻,而最初看见的映在洞穴墙壁上的影像才是真实的世界.直到今天,人类依然无法厘清世界的存在与虚无!或许,人类在技术意识形态的神话中可能走向世界存在的反面!

1982年,加拿大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其小说《燃烧的铬》中第一次提出了“赛博空间”这个概念.在吉布森所创造的近未来世界中,人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植入电极,可以直接进入遍布全球的信息网络.人类意识进入的网络就像一个真实的物理空间,自我意识被映射进母体(Matrix)所创造的交感幻象中,并被会聚在一起的媒介信息所包围,从而产生一个虚拟的非实体意识活动的赛博空间.基于这种理念,未来人类将不再需要电子穿戴设备甚至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而是直接通过神经网络将自我意识与虚拟空间连接起来,来自外界的所有信息将全部被信息网络系统所隔绝.正如海姆在其《虚拟现实的形而上学))中说:“网络空间作为一种产物是属于柏拉图主义的.全副感官输入装置武装起来的网络行者坐在我们面前,他们似乎是而且确实是不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了.悬浮在计算机空间中,网络行者摆脱了肉体的牢笼,出现在充满数字情感的世界中.”事实上,吉布森当时的科学幻想在今天已经部分成为现实,人类今天已经可以通过电子神经元与人体神经元相连来控制义肢、义眼和义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现有电子设备已经可以与云端互联网无线连接.美国著名思想家雷·库兹韦尔曾在《奇点临近》一书中大胆预测:2030年,大脑上传将成为可能,不借助外部设备就可以达成真正的沉浸式虚拟实境;2040年,人体3.0升级版出现,纳米技术将人体升级成非肉体形态,人们大多数时间沉浸在虚拟现实空间里;2045年,奇点来临,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完全改变.库兹韦尔的预言是建立在现有科学技术的指数级发展速度上的,在近未来社会将可能成为现实.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也许人类可以实现永恒的神性,“最终我们的思想程序能够彻底地摆脱我们原来的皮囊,真正地从所有的身体中解放出来,无迹可求.但是这种无身体的思想可能从此不再被认为属于人类,尽管它在思维的清晰性和理解的广度上会产生奇妙的结果.这样一来,浩瀚无垠的赛博空间将来就会无来由地充满大量非人类、非实体的超级思想,这些超级思想插手人类所关注的未来世界的事业,恰如我们自己面对着细菌的未来世界那样”.在《阿凡达》中,杰克的意识先是借助神经网络计算机连接到阿凡达身体上,后来则经由潘多拉星球的神经树彻底迁移到阿凡达的身体上.

对于这种神经网络连线的近未来世界,许多赛博朋克影片对此予以了表现,如《电子世界争霸战》(1982)、《攻壳机动队》(1995)、《异次元骇客》(1999)、《论文范文论文范文》(1999)、《创:战纪》(2010)、《全民回忆》(2012)、《超验骇客》(2014)等等.《攻壳机动队》设定的故事背景是公元2029年,那时全世界被信息网络连为一体,人类的组织器官均可被人造器官所替代,几乎所有人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和数字化改造,人类大脑可以将意识接人数字网络.到那时,人类身体只是一个电脑终端,或者说只是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而已.正像库兹韦尔所预言的那样,未来人类和机器的融合将越来越紧密,人机差异将逐渐消失.故事的女主角草薤素子是一位全身“义体化”的女警.她的身体和大脑全部是人造的,她怀疑自己的记忆也是一种虚拟体验,自己不过是信息海洋生成的一道程序而已.《异次元骇客》构想出来的也是一个连环式的数字虚拟世界,主人公在电脑上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出一个1937年的洛杉矶,但是当他连线进入自己建造的赛博空间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他自身所在的现实世界也不过是一个由数字虚拟出来的电子世界而已.在《论文范文论文范文》中,莫斐斯将尼欧从母体中解放出来,带他来到了所谓“真实的荒漠”.莫斐斯对尼欧说:“如果你指的是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那全是大脑接收的电子讯号.”世界只不过是Matrix制造出来的虚拟影像程序!而真实的景象则是:人类蜷缩的*全身插满电子线缆,浸泡在一个个犹如子宫的器皿中,在粉红色的粘稠液体里沉睡,这一幕与库兹韦尔预言的未来人类形态非常相近,不过却是以“缸中之脑”的反乌托邦困境呈现出来的:人类只是被放在科学培养器皿中的大脑,经由计算机编程的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线缆输入大脑,进而使大脑产生我们在现实世界生活、感知、经验、思考的假象,当事者自己却茫然不觉.那么,尼欧在吞下红色药丸之后看到的是否就是“真实的荒漠”呢?在《论文范文论文范文2》的结尾部分,一个自称母体之父的“程序员”告诉尼欧:尼欧只是母体设计的一个错误方程式,他已是第六个版本了,而莫斐斯口中的人类仅存的栖息地锡安已经遭受过五次毁灭.在这里,一切关于真实和虚构、现实与表象的陈述都有可能是虚构的,现实世界中关于是非真假的二元对峙永远消失在数字洪流制造的仿像景观中.

结语

文森特-莫斯可认为:“迷思是那些能够激活个体和社会的叙事,能够为人们提供途径,使他们得以超越平凡的日常生活;它们能够提供通向另一种现实的入口,这种现实以崇高的许诺为特征.”自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在技术的迷思中去发现和建构世界,人类似乎在一步步逼近所谓的“真实”世界,我们从看电影到视听电影,从3D电影到借助虚拟现实系统与数字电影互动,再到凭借神经网络连线进入赛博空间,人类意识进入并生活在由计算机这个终极视觉机器制造的拟像世界中.至此,影像已经成为世界本身,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消解了,本体意义上的电影形态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正如鲍德里亚所言:“今天,整个制度都在不确定性中摇摆,一切现实都被符号模拟的超现实所吞噬.如今控制社会生活的不再是现实原则,而是模拟原则.目的性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是由种种模型塑造出来的.不再有意识形态这样的事物:只有仿像.”这绝非危言耸听,借助数字移动终端(如iPhone/iPad)和可穿戴设备(如谷歌眼镜/智能手表),尼葛洛庞蒂所谓的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在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常态,并经由赛博空间反向重构着我们的现实空间和文化经验.

(张林明,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519087)

总结:本文关于数字人类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数字人类学引用文献:

[1] 数字人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数字人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10000字
[2]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论文题目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题目哪个好
[3] 数字出版类论文选题 数字出版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矩阵革命电影终结——数字时代的视觉美学技术迷思》word下载【免费】
数字人类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