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银都机构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合拍片策略

主题:文化的多样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5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化多样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化多样性方面论文范文。

文化多样性论文范文

文化的多样性论文

目录

  1. 一、背景与动因:合拍片的兴起
  2. 三、文化多样性与银都机构的合拍片策略
  3. 1.文化多样性:创新的源泉还是陷阱?
  4. 2.合拍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产品组合策略
  5. 3.合拍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供应链组织策略
  6. 文化的多样性:中外大学校长探讨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提要:随着合拍片在各国渐成趋势,银都机构的制片模式也日趋合作化.鉴于“银都”的独特身份以及资源条件,其未来的合拍片策略将呈现双轮运作的灵活特征,一方面基于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开展广泛的区域合作制片,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电影产品,实现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基于多样性的市场需求,依托发行职能进行供应链的空间和产业延伸,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积极拓展影院、电视以及网络等各种放映渠道,实现产品的范围经济效应.随着合拍片供应链网络的不断推进,“银都”需要不断提升其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产品创新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合而不同、兼收并蓄”是其应对一切变化的不变法则.

关键词:银都机构文化多样性合拍片

成立于1982年的银都机构,是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等为主体合并而成的香港电影企业,其合并主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新中国建立、到香港回归、再到《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03)的出台为标志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国境外唯一一家大型国有电影企业,银都机构一直经历着机遇与威胁的双重考验,成为香港与内地.中国与海外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探索者.

近年来,合作拍片已然成为各国电影业的普遍现象,随着香港与内地各种经贸合作关系的日渐加强,两地合拍片也渐成趋势.在此背景之下,“银都”的制片模式也日趋合作化,与内地、香港、台湾及欧美国家的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童梦奇缘》、《无极》、《头文字D》、《功夫无敌》、《天堂口》、《不能说的秘密》、《桃花运》、《老港正传》等多部影片,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回报和社会影响.然而,与其他大型国有和民营电影集团公司相比,银都机构的市场影响力仍显薄弱,在合拍片中的主导地位仍旧有待加强.如何通过合拍片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实力,是银都机构面临的重大考验.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希望为银都机构基于合拍片发展提供借鉴,而且希望对其他电影公司的合拍片策略有所启发.

一、背景与动因:合拍片的兴起

所谓合拍片,一般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以人、财、物等资源投入一部影片的拍摄,形成版权和利润分享的合同安排.从世界范围看,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合拍片已经成为国际电影业的组成部分,到了60年代,合拍片已经成为中等规模电影业和市场潜力较小国家的一种必要选择.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欧洲国家,合拍片已被视为一种国家电影产业战略.1994年欧洲开始施行《合作拍片欧洲协定》(European Convention on Cinematographic Coproduction).欧盟38个国家批准了这一协定,促进多边合拍片.其他国家像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的合拍片也非常盛行.国际合拍片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好莱坞带来的全球性冲击,另一方面也是各国依托文化创意产业重振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事与愿违的是,不少欧洲国家的支持合拍片的政策却吸引了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加入,随着欧美合拍的影片的不断增加,似乎日益偏离了原本用来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政策目标.颇有意味的是,由于国际合拍片也日渐成为好莱坞的重要战略选择,因而好莱坞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双重质疑,国内指责其影片的美国文化意味日渐削弱,而国外则声讨其在全球行使美国文化霸权.可见,国际合拍片的文化导向性的判断的确十分复杂.

显而易见,合拍片在中国也蔚然成风,随着制片成本的不断增加,全然依靠一家制作单位投资的影片已很少见,而且随着国内电影票房的连年攀高,更是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进入,也为合拍片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在合拍片的发展过程中,香港电影公司拥有较多的跨文化运作经验,因而也成为内地与香港之间以及国际合拍片的重要力量.

为了重新振兴香港电影业,香港政府特别成立了三亿港元的电影发展基金,旨在为有利于香港电影业发展的项目和活动在财政上提供支持,包括为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提供部分融资,加强在内地和海外推广香港电影,加强在电影制作和发行各方面培训人才的措施以及提高本地观众对香港电影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论文范文政府也公布了一系列支持香港进一步发展、深化内地和香港经贸、金融等方面合作若干新的政策措施,由此可见,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香港的国际地位在未来都有望得到更大的提升,无论是内地与香港的合拍片还是国际化的合拍片在未来都会有更大的发展.

对于合拍片兴起背后的原因,莫拉维茨等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合拍片类型,即融资驱动的合拍片、国际资本驱动的合拍片以及创新驱动的合拍片,而合拍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前两种类型上.作者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合拍片进行了比较(见表1).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合拍片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战略联盟,尽管是围绕项目展开的,受到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具有短期性和临时性的特征.由于合拍片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关系,既有不同合作方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有制片方、导演与演职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还会涉及不同制作场所之间以及不同目标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能否协调好以上各种关系,是影响到合拍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在追求利润导向的前提下,受各国产业政策驱动和国际资本驱动的合拍片如何保持创新因素,如何坚守电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成为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也是以社会文化传播和艺术追求为使命的电影企业必须应对的战略问题.

随着国内几大国有电影集团和民营电影公司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日渐明显,众多中小国有或民营电影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极大考验.由于缺乏大型电影公司所拥有的雄厚资金实力和相对完善的人才结构,这些中*公司只能采取与大公司合作的方式,解决自身的不足.当然,与大型电影公司合作虽然可以推出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影片,减少市场风险,但往往使自己处于附属或边缘地位,无法对影片进行更多的决策控制.如果选择独立制作或者与其他中*公司合作,尽管自己可以处于主导地位,但制作的也大多是中小成本影片,需要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银都机构尽管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它仍旧不同于一般的中*公司,不仅由于资金实力较为雄厚,而且拥有特殊的身份条件、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遗产,这些都为其广泛参与合拍片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二、身份的淡化与凸显:银都机构合拍片特征

银都机构的独特身份使其既区别于一般香港电影公司,又不同于一般内地电影公司,这为它行走于内地与香港两个不同空间提供了便利,但也为它真正融入两个空间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合拍片就成为银都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化解自身不足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银都机构一方面坚守着“爱国、进步、向上”的银都精神,通过与内地电影公司有效合作,制作、发行和放映进步影片,加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银都机构置身于以利润为导向的香港电影业中,通过与香港本地企业合作拍片,深入挖掘香港社会文化的现状和动态变迁,推出了丰富而多样的电影产品,为塑造香港社会文化形象做出了贡献.

纵览“银都”近年来的合拍片,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第一,合拍伙伴以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电影公司为主,而且不只停留在单部影片的合作上,往往具有多次的合拍经验.例如,与香港“寰亚”在《头文字D》(2005)、《童梦奇缘》(21D05)、《桃花运》(2008)等影片上的合作,与香港“中环”和内地“华谊兄弟”在<,天堂口》(2007)和《(不能说的秘密》(2007)的合作以及与内地的“博纳影业”在《暖阳》(2009)《窃听风云》 (2009)、《窃听风云2》(2011)上的合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银都机构十分重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处理,通过建立持续合作关系,既有利于减少双方之间的沟通成本,也有利于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保证,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当然,对比“银都”的合作伙伴可以发现,它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以及国外的合作相对较少,如果“银都”希望进一步开拓内地与香港电影市场以及国际化市场,就必须提高合作伙伴的多样性,拓展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

第二,文化的跨地性明显,文化多样性有待深入开发和利用.从“银都”合拍片的语言来看,以普通话和粤语为主;从合拍片的演员构成来看,也以内地、香港和台湾为主.尽管内地、香港和台湾在文化上具有很多共通性,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地域差异性,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文化多样性,这实质上可以成为合拍片的创新源泉.然而一些影片对此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甚至希冀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演员进行组合,来满足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例如一些合拍片会起用内地、香港、韩国和日本等国的明星,也是为了开拓更多的市场领域,但市场反馈却并不如愿.由此可见,尽管明星对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不容低估,但也并非票房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也是文化产品需求的复杂性所致.“银都”因为拥有丰富的跨地运作历史经验,在面对一些合拍片呈现的去港化现象时,反而开始重视香港电影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连续合作拍摄的《窃听风云》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合拍类型多样化,涉及动作、奇幻、喜剧、爱情、惊悚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在“银都”历史上都曾有过成功运作的经验.当然,从“银都”近年来的合拍片看.其片种、题材和类型都有所减少,而在历史上“银都”曾经在这三方面都有过十分广泛的实践.从片种来看,除了剧情故事片以外,“银都”在纪录片、动画片、音乐歌舞片、戏曲片等片种上也有成功之作;从题材来看,都市题材、农村题材、现代题材、古代题材、人物题材等等都有涉猎;从类型看,“银都”拍摄的类型更加多样化,除了近年来继续保持的类型外,其他类型如家庭论文范文、武侠片、歌舞片、恐怖片等,都有过成功运作的经验.如果按照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这种划分电影类型的方式,那么,“银都”对于这三种类型也都是有过制作和发行的各种实践.因此,在未来的合拍片发展中,通过片种、题材和类型的多样化探索,对“银都”进一步积累资源和扩大市场影响无疑很有帮助.但从另一方面看,产品的多样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导致自身定位不清,形象模糊,不利于品牌的打造,也不利于专业化的精耕细作.不容忽视的是,与“长凤新”时期拥有的各类富有影响力的电影人才相比,目前的“银都”的确缺乏类型专业化运作的人才,这也是“银都”选择合拍片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与其说另起炉灶建设自己的人才队伍,不如利用自己的市场判断力和组织能力,作为集成商与其他制作商开展广泛的合作,推出丰富而多样的电影类型,也不失为一种灵活的发展之路.

第四,合拍片以中小成本为主,具有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从“银都”的合拍片可以看出它对投资选择较为慎重,力图在商业利益与政治和社会利益之间进行平衡,这既是“银都”独特身份的要求,也符合“银都”本身的资源条件.与追求全球化市场的大片相比,中小成本影片可以通过区别干大片的本土化特征,加快市场反应和影片出品速度,更好地满论文范文地市场需求,规避市场风险,同时能够在实现商业利益的同时,承担其文化传播的使命,这也是银都机构的优良传统.

从“银都”的合拍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对自身身份的不断重新认识.如果说早期的“银都”在香港电影业中还属于内地移民的话,那么通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银都”则更像一个拥有双重身份的“港归”.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由于“电懋”、“邵氏”等公司以娱乐观众为主的商业类型电影暂时还没有成为主流,“长城”、“凤凰”等影业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品,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写实主义传统.目前,随着内地与香港电影产业的日渐融合,“银都”的身份也将经历模糊化的考验,这也是所有香港电影企业面临的考验.

香港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场所,其文化一直就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混合着香港一中国、东方一西方、中国人一英国人、传统一现代的多面性.彭丽君指出后殖民时期香港呈现一种实用的民族主义,即文化战略为制胜于全球电影市场的经济战略所取代,尽管今天的香港电影正在从事各种实验,但是这种多样性仍旧受到限制,香港电影逐渐失去了制作与当地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影的灵敏性,其生产的影像和叙事也不再是“地方性的”.

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要保持所谓的纯粹地方性既不可能,也不合时宜.香港电影在国际上曾经的辉煌,也是来自于香港电影的一种共同的特征,即“长期共享着一种主题——身份:对身份的追求、维护和确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也正是不断重构其身份的过程,香港电影正是通过积极吸纳各种文化,建立起一种文化多样性的平衡,才在历史上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国际市场地位和身份.因此,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地化之间建立平衡,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不仅是银都机构的合拍片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香港电影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战略问题.

三、文化多样性与银都机构的合拍片策略

1.文化多样性:创新的源泉还是陷阱?

从历史上看,银都机构长期跨越内地与香港进行着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制片和发行运作,在多样化类型的探索,不同市场的开拓,制片、发行和放映的一体化实践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实践,可以说在具有文化多样性的资源和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它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基础,也是它进行产品创新的源泉.

由于关注的视角不同,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存在多种理解.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1届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一条就指出:“文化随着时间和空间采取不同的形式,多样性体现在构成人类的群体和社会身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上.文化多样性作为交流、创新和创意的来源,对于人类的必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界一样.从这个意义上,它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该为当下和未来的几代人的利益对其进行重视并确认.”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问题的提出,无疑旨在保护各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避免受到文化霸权的影响出现文化同质化问题.

泰勒·考恩指出文化多样性既有不同国家之间的多样性,也有国家内部的多样性,考恩认为这两种多样性存在相反的走向,即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产品推销到另一个国家时,输入国内部的多样性提升了(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两个国家间的多样性反而下降了(两个国家的文化更相似了).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碰撞,既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全盘吸收,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机理.

高志宏指出,全球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涉及全球、区域和地方层次的不同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不断的互动与竞争.这样的过程充满冲突.一方面,全球化具有同质化的效果,导致对品牌商品的批量消费的全球消费文化兴起.另一方面,为了抵抗全球化及其同质化效果,地方层次的力量追求差异化过程,并寻求独特的文化身份.因此,“目前全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相互努力消灭对方的政治学.”由此可见,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蕴含着相似性和差异性、同质化和差异化的此消彼长的过程.

就合拍片而言,为了兼顾不同投资者的利益以及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也需要在本地化和全球化之间做出平衡.詹姆逊指出,世界文化的标准化,也就是通过驱逐或打击当地流行或传统文化为美国电视、音乐、食物、衣服和电影腾出空间,这一过程已经被许多人视为全球化的核心所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好莱坞一直被指责为破坏其他国家的文化多样性的罪魁祸首时,它的身份特征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怀疑,批评者指出美国电影越来越去美国化了.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既说明了文化产品的复杂性,也表明在本地化和全球化之间进行平衡的难度.

随着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文化杂交已经成为文化生产的一个主要趋势.汪琪和叶月瑜以电影产品为例研究了文化产业全球化中的文化杂交,指出文化杂交不仅仅是对不同文化元素进行结合形成一个隐藏文化的整体,而且会产生新的形式,并建立不同文化间的新的联系.作者指出,“去文化化”(deculturalization)、“文化适应化”(acculturalization)和“再文化化”(reculturalization)可以用来形容文化产品的杂交特征.“去文化化”就是把某种文化特有的可能会制造跨文化接受障碍、或者与新的表现风格不相匹配的所有元素,如民族、历史或宗教等,都控制在一个熟悉的叙事模式之中,不仅对文化差异轻描淡写,而且保证各种观众群体都能够理解,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文化适应化”的电影产品.尽管“去文化化”也许是进入全球市场的关键,但是其“无文化”外表其实具有欺骗性,因为文化产品如果不触及价值观、态度、信仰和行为模式,其故事叙述是不可能完成的.当人物采取行动以及进行决策时,这些背后的信仰和价值观就显现出来.因此,“再文化化”经常与“文化适应化”和“去文化化”如影随形.作者同时指出,拥有自身背景、抱负和工作风格的电影制作者,在决定如何组织并体现这些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阿杜一菲比瑞的研究,全球化并不是决定文化多样性命运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人才要素能力.他认为,经济垒球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破坏,仅会出现在人才要素能力很低或人才缺乏的时候;如果一国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就能够借助全球化实现经济整合以及真正的多元主义,即地球村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全球文化整合.所有促进文化多样性的政策、计划和项目,只有在人才要素能力发展的框架内才能实现,而提高人才要素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应该从学生的体格、智力、美学、文化、道德以及精神维度等方面进行垒面培养,创造一个尊重差异、欣赏多样性和鼓励整合性的环境.

阿杜一菲比瑞的研究结论与汪琪和叶月瑜所提出的“电影制作者在决定如何组织并体现文化杂交的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观点不谋而合,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多样性到底是文化产品创新的源泉还是陷阱.并不取决于文化多样性本身,而是取决于文化产品创作者本身的创新能力.对于银都机构而言,在缺乏人才优势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创新,成为其合拍片面临的一大挑战.

2.合拍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产品组合策略

鉴于银都机构自身的条件特征,在未来的合拍片发展中,充分挖掘富有多样性的本土文化资源,将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为了突破自身人力资源不足的限制并抓住新的市场机遇,银都机构曾经在剧情片以外的其它片种中进行过各种尝试.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香港和海外观众了解中国的需求,银都机构拍摄了一系列介绍祖国壮丽河山、民族风情等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包括《四川搜秘录》、《神秘的西藏》、《中国神童》、《神州大地女儿国》等等.纪录片在“银都”的未来的发展中还应该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延续,继续承担传播各地文化的使命,而且也是解决“银都”缺乏明星制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影院观众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纪录片也是“银都”开拓新渠道的重要力量,例如能够满足文化教育市场、科研院所研究、各种公共部门或者企业单位的公益和商业广告宣传等需要.

为了进一步拓宽合拍片领域,银都机构可以积极与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各级政府机构、企业或社会组织开展制片和发行等领域的合作,既能够发挥银都机构长期跨地运作的历史经验,也是它作为国有电影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例如,分布于各省的国有电影制片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制片厂,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影片制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拥有较为丰富的各类人才,但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经验,银都机构可以加强与这些企业在制片和发行等领域的紧密合作,不断推出体现文化多样性的风格和类型各异的影片.同时,通过积极融入区域经济文化的网络之中,有利于建构具有共生关系的区域合作关系网络,不仅能够提升银都机构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而且有利于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品牌以及区域整体竞争力.

“银都”的合拍片不仅可以通过类型组合形成创新,而且可以对主旋律片、商业片和艺术片进行融合形成更为广泛的产品创新,而“银都”在历史上也一直都很重视兼顾主旋律、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融合问题,这也为它未来的合拍片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正如王一川的研究表明,中式类型片不是像好莱坞影片那样界限分明的,而是相对灵活的:主旋律片、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虽然有所区分,但不会泾渭分明,而是既分又合,在分立中总不由自主摄入对方元素,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维护中式类型片的完整体.在全球格局中的中国国情条件下建构灵活的中式类型片模式,或许正是中国内地电影人在世界电影制作与管理实践上交出的一份独具特色的本土答卷.

文化的多样性:中外大学校长探讨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基于各地富有差异的文化多样性开展合作制片,事实上是一种灵活专业化的战略,旨在追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它与追求全球化市场的巨制大片模式相比,能够更加灵活地推出更多类型的影片,产品组合富有变化和差异性,满足不同市场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体现出公司的灵活反应能力.同时,灵活专业化战略由于强调与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深度整合,重视政治、商业与文化的协调,也有利于拓展广播电视、报刊出版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发行渠道.

这种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合拍片策略看似是以本地市场为目标的,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强的地方文化差异性特征,如果得到较好的营销宣传,往往能够在一些国际细分市场上出奇制胜.因此,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产品组合策略的成功实施,也离不开有效的市场组织的保证.

3.合拍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供应链组织策略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银都机构的供应链建构和管理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合拍片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网络.所谓供应链,也称商品供应链,是指为了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由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企业或业务单位,通过一定的供需关系链组织而成的网络状系统.传统的产业链分析是以生产商为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生产商制定其产品一市场领域的战略服务.而供应链分析则更注重于满足顾客需求的整条商品供应链过程的协调,从服务于顾客需求和创造整条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重塑相关企业间的关系,形成围绕互补资源和能力联盟的虚拟一体化形态的供应链网络.

诺曼与赖姆莱茨在分析企业创造价值的新逻辑时指出,在传统的经济和竞争环境中,企业战略主要考虑正确的定位,即选择合适的产品和业务,选择正确的市场分区,选择正确的价值增值活动.但是, 在新经济和新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企业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增值,而且能够创造价值增值的系统,即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一起合作,重组它们之间的角色和关系,创造更多的新的价值形式,即在竞争力和顾客之间创造动态的、持续的匹配.

如果说产品组织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资源基础观,体现为对文化多样性资源的开发利用,那么,供应链组织策略的基础则是市场定位观,体现为对文化多样性市场的开发利用.“银都”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了面向内地与港台以及其他国家市场的较为丰富的影片发行经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电影供应链网络涉及的合作方以及市场呈现出更加多样性的特点.既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也有生产、发行和放映各方之间的合作,因此存在着多种层面的文化差异,不仅会有国家层面的,而且有民族和区域层面的,甚至还有产业层面的文化差异.仅从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类电影企业来看,它们之间就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海吉三世与辛格识别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业务,即产品创新业务、顾客关系业务和基础结构业务.笔者认为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与以上三种业务类型的特征非常相似,即制片业务属于产品创新业务,其文化表现为以员工尤其是“明星”为中心的创新型特征;发行业务属于顾客关系业务,其文化表现为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型特征;放映业务属于基础设施业务,其文化表现为以标准化、可预测性和效率为中心的成本导向型特征.鉴于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的不同特征,同时管理这三种业务也并非易事,尤其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型发行渠道的拓展,这些不同产业或业务的文化差异,也将成为合拍片的供应链网络管理必须重视的因素.

目前很多合拍片的供应链组织往往呈现出临时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合作各方拥有不同的目的,一旦影片投入市场,这个供应链也就分崩离析.由于这种供应链组织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导向性,因而既不利于供应链整体的网络化发展,也不利于供应链各方的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从银都机构的合拍片历史来看,它在制片.发行和放映上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实践,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尚未形成自我构建供应链网络的能力.近年来,银都机构加强与一些实力较强的电影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既是为了弥补自身不足,减少市场风险,也是为了完善组织的学习机制,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为了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银都机构必须对特定的产品和市场进行持续性地运作.由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其顾客关系的拓展如影随形,因此,银都机构必须依托发行职能,通过顾客关系的延伸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其顾客关系延伸可以沿着空间、规模和产业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地方市场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这是顾客关系的空间拓展;二是从电影利于市场向大众市场转移,这是顾客关系的规模扩大;三是从电影市场转向其它市场,这是顾客关系的产业拓展.通过这三个维度的顾客关系延伸,公司可以从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侪性两个方面,既能实现公司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又能保证基于新的顾客关系进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培养.在服务于新顾客的过程中,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不断更新.这样,依托核心能力与顾客关系的动态匹配,公司就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银都机构未来的合拍片策略将体现出双轮运作的灵活特征,一方面基于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开展广泛的区域合作制片,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电影产品,实现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基于多样性的市场需求,依托发行职能进行供应链的空间和产业延伸,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积极拓展影院、电视以及网络等各种放映渠道,从而实现产品的范围经济效应(见图1).

可以预见,随着银都机构合拍片网络的进一步延伸,它要应对的文化多样性和供应链管理难度也将大大增加,势必对其基于文化多样性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供应链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如何,正如银都机构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所昭示的,“合而不同、兼收并蓄”应该是其应对一切变化的不变法则.

(高红岩,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81)

总结:该文是关于文化多样性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文化的多样性引用文献:

[1] 农业和文化多样性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农业和文化多样性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安全文化方面论文题目 安全文化论文题目怎样取
[3] 比较好写的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选题 班级文化建设德育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银都机构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合拍片策略》word下载【免费】
文化的多样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