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本科法律系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0

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

本科法律系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参考:中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
  2. 第二篇本科法律系论文样文: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
  3. 第三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模板: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
  4. 第四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例: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
  5. 第五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格式: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参考:中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

步入21世纪,全球化现象日益扩大,这种现象不仅在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法学也不例外,法学的各个领域也为实现全球化而努力,尤为突出的是法学教育,为了培养在世界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优秀法律人才,开始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因此大陆法系国家的意大利、日本引进了美式法学专门大学院制度,韩国也迈出了美式法学专门大学院制度的第一步.同样,中国也致力于稳定司法考试制度、引进全地域法学教育等法学改革.中韩两国如此大力度的进行法学教育改革,恰恰证明了已有的法学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即没有培养出适应法治时代、人文时代、全球化时代的法律人才.

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本科法律系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2500字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法律系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选题

中韩两国都处于新的转折时期,在这种时期,两国如果将法学教育里各方面的缺点、优点进行比较,给对方国家提供经验与模范,不仅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跟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而且在两国交流的扩大发展中为两国更深、更广的了解起到基础作用.

第二篇本科法律系论文样文: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法制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依法治国”被中国*和中国政府上升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国家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法学教育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法治和法学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从历史到现实,验证了“法治兴,则法学兴,则国兴,法治废,则法学教育废,则国废”,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史即是中国法律命运的变迁史,是中国法治进程的见证史,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文主要研究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阐述了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文章架构.

第一章,中国近代的法学教育(1860-1949).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梳理.介绍了清末近代法学教育的开端、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政法教育.

第二章,新*主义法学教育的发展(1949-1951).在废除《六法全书》和“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背景下,新中国法学教育向新*主义性质转变.这一时期的法学教育发展贯穿着“改造”与“立新”两条主线,在对旧有法学院系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着手发展新型政法教育.其建设途径全面体现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主义教育”的思路.

第三章,法学教育的整顿与重构(1952-1953).1952-1953年,相继而来的司法改革运动和法学院系调整,完成了法学教育的整顿与重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法教育体系.本章详细研究了司法改革运动发起的原因和开展的经过,以及法学院系调整的过程.这两大事件造成了法学教育规模的锐减、近代以来的法学教育成果的中断、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以及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抬头.第四章,社会主义政法教育的初步发展(1954-1956).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开展教学改革的教育背景下,1954年召开了全国政法教育会议,确定了今后政法教育的方针任务.1954-1956年的法学教育以苏联法律教育经验为范本,从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翻译苏联教材、设置教研室到聘请苏联专家、外派留学生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方位学习.学术团体和研究刊物创立,政法科学研究初步展开.“八大”的召开和“双

第三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模板: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898-1938)

明清时期,安徽书院数量众多,学人辈出,高等教育发达,在全国处于前列.然而,进入近代以来,安徽高等教育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清末尚能跟上全国发展的步伐,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落后于全国发展的平均水平.本论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法研究1898-1938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并探讨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受政局影响最为直接,因此,本文参照近代政局演变,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1898-1938)分为三个阶段.1898-1911年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1911-1927年为北洋政府阶段、1828-1938年为南京国民政府阶段.1898年,安徽省城安庆建立第一所官办近代高等学校——安徽求是学堂,标志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安庆随后爆发革命并独立,安徽各高等学堂全部停办,安徽高等教育中断,此阶段为清末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建立各种高等学堂12所,高等教育能够跟上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1912年,安徽社会精英创建私立江淮大学,1914年,因经费缺乏,被政府接收,改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安徽公立法政学校被军阀解散,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北洋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滑入低谷.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建立,到1938年日军占领安庆,安徽大学停办,安徽高等教育再次中断,此阶段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安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通过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发现徽商转型失败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安徽文人的分裂和派系斗争是导致安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徽商以“亦儒亦商”为特色,其好“儒”主要是为了接近官府,获得政府垄断资源,其本质是以政府为依托的红顶商帮,其经商本质是为了“儒”,赚钱从儒读书,科举从政.徽商经济上的成功更多归功于其跟官府联系密切,而非市场反应灵敏.近代安徽政局混乱、政府权威崩溃,对社会控制力下降,依赖政府的徽商发展受限,其近代化转型不利.大浪淘沙剩下的徽商大多逃离母省,到津沪等经济中心发展,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远不如明清时期在全国中的位置.徽商转型失利导致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致使安徽社会贫困,政府财政枯竭,直接导致高等教育发展缓慢以至停顿,1912年以后安徽历次高等教育发展受困事件背后都有经费限制的因素.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中国近代史中举足轻重,但以倪嗣冲、张勋为代表的“皖系”地方军阀政治上保守,是民国三次封建复辟的核心力量.他们不关心安徽经济发展,设置层层苛捐杂税,严重抑制了安徽近代经济的发展,他们鄙视新教育、留念旧式教育,任意削减教育经费和压缩教育行政人员和编制,他们扩军备战、争夺地盘,巨额军费极大挤占了教育经费,导致高等教育发展陷于停滞,是此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安徽政局仍然动荡,社会混乱,是此阶段安徽高等教育发展缓慢的直接因素.安徽地处江淮之间,南、中、北区域差异明显,为南北政治、军事要冲,安徽省会安庆和重要经济中心芜湖位于全国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之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提供全国性发展平台.因此,安徽文化有政治化倾向和派别冲突的特点,安徽籍知识分子分裂为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国家级精英如胡适、陈独秀、陶行知、朱光潜等离开安徽,选择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全国平台发展,光明甫、姚永概等省级精英在省内平台发展.国家级精英和省级精英对安徽高等教育的主导权之争、省级知识派别之间的矛盾也严重制约了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例: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

本文以生活在近代上海的归国法学留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同面向,进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法学留学生是怎样影响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上海城区是近代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频繁的商贸活动也使得上海的法律制度、教育环境发展较为成熟,不少法学留学生因此汇聚在上海,并积极推进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入研究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这一课题,有助于认识城市社会生活变迁过程中,城市内群体关系的演变以及民众生活精神面向的转变,有助于对传承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思考提供借鉴,对了解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城市社会变迁有重要的意义.

封建时代的中国,整个社会的调控机制重公权、轻私权;重人治、轻法治.上海作为传统中国的一部分,也缺乏宪政、共和、法治、个人权利、司法独立和律师制度等因素.清末民初,法学留学生学成回国聚集在上海,通过翻译出版欧美及日本法学书籍、创办法学类报刊杂志、引入律师制度等活动,向社会传播西方法学知识.近代法学知识、法律观念从无到有这一传播过程,也是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中国传统法律教育是国家默许的前提下,在民间展开的.上海开埠初期,仍延续在“四书五经”之外辅助性传授的传统法律教育模式.民初,民国教育部召集东西留学生拟定新学制.随即上海的法学留学生开始创办新式法律教育,并充当了新式法律教育的主要力量,上海也成为近代中国新式法律教育的重镇.1920年至1939年,上海有6所专门法学类独立学院,6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法律系(院).法学留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发展出独立的法学研究体系,并培养了一个具有现代社会意识的新知识群体,汇聚成为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内源性动力.

辛亥革命后,在法学留学生的努力下,律师制度确立并在上海得以顺利运行,上海也形成了律师群体.律师群体通过各类案件的审理、非诉讼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深深影响上海华人社会的法律观念.从社会构成角度而言,律师群体与其他新兴职业群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阶层,打破了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结构.律师群体中的法学留学生,因其社会身份和可观收入而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钦慕.

律师群体中的法学留学生,较早的组建了上海律师公会.得益于上海的社会经济环境,上海律师公会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律师公会.以法学留学生为主的上海律师公会的领导层,尝试行业自治的管理模式,并积极发挥社会团体的社会职能,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近代上海这种社会团体与国家政府互动管理社会的模式,反映了上海城市社会运作模式的变迁.

概言之,在教育界,法学留学生开办发展新式法学教育,培养新兴职业群体;在律师界,法学留学生树立了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传播了近代诉讼观念,通过律师公会尝试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协作;在法学研究领域,法学留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法学研究体系,并提出复兴中华法系的研究思路,表达了将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纳入对等、互补、会通阶段的意愿.这一系列活动,都可以从不同面向体现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五篇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格式: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型,在创建之初曾短暂依附于大学,随即便开始了独立设置的历史.“壬戌学制”使高等师范教育合并于普通高等教育;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让高等师范教育又一次重新单独设置.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高等师范院校开始走综合化发展之路,开办非师范专业,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近代中国教师教育在“独”与“合”之间游走,每一次的教师教育转型都给教师教育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尽相同的综合化发展模式,综合化成效显著.然而,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以来,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与问题,尤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担任主要力量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在综合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问题更严重,迫切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但从目前的研究文献综述来看,尚缺乏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进行比较系统的、以个案研究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综合化发展的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化发展在综合化过程中各自遇到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各种不同类型的师范院校其综合化的模式是怎样的对教师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在综合化过程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导向和支持高师院校自身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有研究以此为论题,并从宏观层面系统梳理和分析综合化发展的原因、模式及产生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76802.html

本研究围绕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这一主题,以“纵线”的历史回顾与“横线”的国际比较作为研究的基础,选取A省三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不同模式,提出优化地方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的策略,以及在地方师范院校综合化背景下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建议这一逻辑线路展开研究.

本文首先从回顾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历史着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上四次重大转型的缘由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每一次转型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并在制度层面阐述了笔者的意见.

在国际比较方面,本文重点选取法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作为国际比较对象,阐述了这三个国家教师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各个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特点,为分析我国教师教育提供国际比较的视野.

本文所选取代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类型院校做个案研究,剖析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动因,评析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的举措,总结了案例院校综合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各自的应对措施,概括总结出“综合协调发展型”、“双主体成长型”和“传统主体式微型”三种不同的综合化发展模式.本研究还将不同类型的综合化发展模式的特点、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各自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于相同类型的高师院校的办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最后提出在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背景下,在省域内构建分层、分类、递进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尤其提出了要在教师教育的不同层次注重对“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协调,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本研究建议在大学层面建立一个独立设置与综合培养、封闭管理与多元开放相结合的新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构想,在当前教师教育转型的关键时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主要论述了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本科法律系引用文献:

[1] 本科法律系相关论文选题 本科法律系论文题目怎样定
[2] 本科法律系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本科法律系外文文献怎么找
[3] 本科法律系论文提纲格式样本 本科法律系论文大纲怎么写
《本科法律系论文范文参考 本科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本科法律系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