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儿内科论文范文参考 小儿内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小儿内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小儿内科论文范文

小儿内科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参考: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2. 第二篇小儿内科论文样文:中医古籍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的关系研究概论
  3. 第三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模板:贾六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研究
  4. 第四篇小儿内科论文范例:脑瘫的亚低温防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5. 第五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格式:Pentraxin3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的预测和指导作用研究

★100篇免费小儿内科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小儿内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参考: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整理研究

目的

现代中医内科学把感冒、咳嗽、肺痿、肺痈、哮证、喘证、肺胀、肺痨等八个病证归类入肺系疾病,而在上述肺系疾病中,又以咳嗽临床最为常见.咳嗽病证发作的年龄也不常限是儿童、年轻人或是老年人,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污染,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咳嗽病证亦常伴随其他疾病一起发作,妨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系的其他疾病如喘证、哮证、肺痿、肺胀等器质性疾病,更甚至危及生命.咳嗽病证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西医的急性咳嗽,包括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肺炎、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西医的亚急性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哮喘等.西医的慢性咳嗽,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70%左右.其它病因较少见,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心理性咳嗽、药物性咳嗽等.由于肺系咳嗽病证在临床的出现频率很高,病因病机也复杂多样,所以历代医家及当代临床医师都对该病予以了很高的重视.

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其特定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人群体质等因素,对该地区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岭南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不少具有真知灼见者.在岭南历代医书中也有关于肺系咳嗽病证治疗的记载,积累了大量的方药、组合规律及临床经验,对肺系咳嗽病证的治疗留下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效法与发扬光大.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不仅为古代医家所重视,亦是近代医家及科研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著内容丰富,然而,针对岭南历代医家的临床及学术经验方面,其内容资料和思想的整理厥如.因此,亟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提纲挈领的进行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归类、分析及研究.

岭南中医药历史悠久,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发展出其独特的岭南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效验.历代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积累丰富经验,本论文尝试从历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的论述中,作分门别类之整理和系统性研究.按照年代顺序从晋、宋、元、明、清、近代各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现代则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按照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理法方药及临床治疗医案进行整理,从中寻找岭南医家对咳嗽病证辨证论治规律与特点,期待能对当今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以咳嗽临床病证作为研究岭南中医学术史的切入点,从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法、临证医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岭南医学中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重要论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岭南医家关于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探讨,整理岭南医家对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成就,发掘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特色.系统研究岭南中医药学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发展过程,使前贤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清晰地呈现在今人及后学者面前,对今后岭南中医学术研究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方法完成学位论文.文献研究法: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理论评述法:在占有原创资料基础上,采用归类分析、传统阐释、临证解读、相关对比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进行评述,探讨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学术内涵及及临床价值.

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库CNKI(2001年1月~2012年12月),中医有关咳嗽的论文共计有4152篇.文献检索及综述的结果,仍未见有专门从文献整理、理论升华的角度,系统地探讨肺系咳嗽病症的学术源流和思想,以及各医家的学术论著.笔者寻找到咳嗽病证学术前沿空白点,即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专门研究.论文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汇编整理、学术理论分析评述凝练两部分.

1.资料收集汇编整理.

发掘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古籍文献,充分占有第一手资料.包括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宋代刘防《幼幼新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明代玉华子《程斋医抄密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分馆编,国家图书馆藏稀见古代医籍钞(稿)本丛编第十三册;清代何克谏撰《生草药性备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刘渊《医学纂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陈复正《幼幼集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出版;何梦瑶辑《医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潘名熊撰《评琴书屋医略》及《叶案括要》,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程康圃《儿科秘要》,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珍阁《医纲总枢》,1892年醉经楼藏板;民国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民国21年9月(1932年)出版;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出版;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1933年黄干南药行出版;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香港雅露毕印务公司1938年出版;胡真《山草药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现代以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学术经验为主线,广东省名老中医是指1962年出席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座谈会”的广东省各地名老中医共72人,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刘赤选等67人“广东省名老中医”荣誉称号者,他们公开在刊物著述发表有关咳嗽病证诊治学术经验,选择其中对咳嗽具有系统论述及鲜明见解的名老中医,将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进行汇编.

2.学术理论分析评述与凝练.

已收集的原创岭南诊治咳嗽文献资料非常宝贵与不容易,论文采用纵向研究即按照历史年代沿革之先后,从晋*始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岭南医家著作中对有关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文献著作进行分析与评述,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理论论述、病因病机、症候特点、证治特点、用药特点等进行分析与理论凝练,从内科方药乃至儿科等相关论述内容中,溯其源流,审其变迁,归类整理发掘,整理汇编各岭南医家在其论著中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治与相关理论、方药等,提取与肺系咳嗽、咳喘、喘咳、咳逆相关的医论医案,将每个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相关内容特点,依咳嗽病证治之相关内容,分门别类提纲挈领地归内内容,列出相关研究的纲目顺序,从纵向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

在附录部分采取横向研究方法,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包括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咳嗽病证医案举隅、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与资料汇编.并展示本文涉及的古代文献的书影.

有基于此,本文主要采用研究方法有:①文献调研,包括文献的查找,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汇编等,将其录入电脑,以Word、Excel、图片等形式保存,形成整个研究工作的基础研究素材;②理论评述及资料分析,采用归类分析、归纳演绎、传统阐释、相关对比等方法,对原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凝练学术观点,以《中华医史杂志》、《中医文献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行业标杆发表论著为行文体例,按照其行文规范的要求,对岭南咳嗽病证学术源流进行研究,最终形成学位论文.

结果

1.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咳嗽病证文献收集与整理.论文从学术发展纵向的研究角度,对自晋代起及至清代,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及学术经验研究分时段进行探讨.晋唐宋元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评述,该段时期岭南医著较少,重点整理了葛洪《肘后备急方》、刘昉《幼幼新书》、释继洪《岭南卫生方》.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诊治的急救方和食疗方,在诊治咳嗽病证,针对各症候证型的治疗中,方药特点是方小药物少,药物制剂多元化,如汤剂、丸剂、散剂等;服药方法不拘一格,尽服、频服等;治疗方法多元,有服药、灸法、吐法、渍法,外治法熏法,食疗兼补等;论述中不乏对药量服用详细说明.

宋代刘昉《幼幼新书》论述儿科有关肺系咳嗽病证,包括咳逆、喘咳上气、咳嗽作呀呷声、咳嗽声不出、惊膈嗽、伤风嗽、痰嗽、寒嗽、热嗽、久嗽等诸症,对小儿肺系咳嗽病证的内容汇编,从诊断、辨证、治疗、方药、用药规范、护理、预后等无不论及,且药物制剂及服用方法详备,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亦有针法,灸法及外治法.本书收集的小儿肺系咳嗽病证和代医学文献的内容,症候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其辨证论治内容,全面地反映了古代儿科肺系咳嗽病证各家学说和学术争鸣.

元代释继洪《岭南卫生方》论述南方热带传染病瘴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药特点,体现了岭南医学的特色.瘴疾咳嗽兼证,释继洪分别应用苏子降气汤、六和汤、参苏饮三方治疗.释继洪主张因地因时制宜,注意甘温扶正,调理阴阳升降,《岭南卫生方》中“无痰不作疟”的思想,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该书重视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特别重视岭南气候炎热等因素导致人体阳气常泄、引起以上热下寒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在防治时主张保护阳气和脾胃,重用温法而慎用清法,对目前临床仍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2.明清两代岭南医家诊治咳病证理法方药收集整理与评述.明清时期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逐渐增多,重点对明代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刘渊《医学纂要》、陈复正《幼幼集成》、何梦瑶《医碥》、潘兰坪《叶案括要》、《评琴书屋医略》及陈珍阁《医纲总枢》、程康圃《儿科秘要》进行研究.

明代《程斋医抄密本》仍然未脱离辑录方药的范畴,但其中亦收录了较为经典的理论论述,较之岭南前代的单存辑方有所进步.强调外感咳嗽之“湿邪”,认为“湿有自外入者,有自内得者,阴雨湿地,皆从外入,治宜汗散,久则踪通渗泄之”,内伤咳嗽当效法遵从李杲,内伤脾胃.

清代刘渊《医学纂要》在定义和病机上提出理论并做了证治分类,总结咳嗽病辨证论治、各临证特点及咳嗽的症候,并列出有关肺系咳嗽病证的肺痈咳喘等相关病证,系统总结咳嗽病证各个症候特点和证治要点.肺为五脏华盖,主一身皮毛,喜清凉而恶风冷,爱滋润而嫌*.脾湿动而为痰也,有痰有声,曰咳嗽,因伤肺气而动于脾湿也.其要有二:一曰外感,二曰内伤.因此,在肺系咳嗽病证的立法和治疗中,内伤宜审阴阳注重温补脾肾,外感宜分寒热为其诊治大法.

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分析小儿咳嗽和成人咳嗽的病因、病机、治疗和预后,论治咳嗽病证的主要证型有:伤寒、肺热、肺虚、肺阴虚、痰嗽、食积、木火刑金等,在病因病机方面则强调小儿咳嗽病因无非“寒热”二证,对于咳嗽病证的治疗主要方法有:清肺、降逆、润肺、补虚等.陈氏汇集儿科诸家之说,研究其肺系咳嗽病证的诊治病案可知,陈氏著书之理论是参以已见编撰而成,无论在儿科理论,还是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独到的发挥.在治疗方面,更是独具卓见、补偏救弊之功.除了理论方面提供的临床指导外,在临床实际操作方面,给予更多的启发和理论依据.

清代何梦瑶《医碥》以外感、内伤为总纲,认为咳嗽皆以肺为主,外感邪从皮毛入,内伤则脏腑之火,上干于肺.何梦瑶认为:火刑肺金,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瘁,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何氏论治肺系咳嗽病证中,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先前诸医家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临床辨证论治,全面体现何氏“因地制宜”的临证理论.

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提出儿科“八证六字说”.八症者何一风热,二急惊风,三慢惊风,四慢脾风,五脾虚,六疳积,七燥火,八咳嗽是也.六字者何平肝泻心补脾.咳嗽为儿科八证之一,程氏曰:凡咳嗽,总因内先有痰,更与肝风盛、生心火,心火相克肺金,而成咳嗽.治宜平肝、泻心,兼理肺虚,兼理脾以生肺气,要在心、肝、脾、肺四经,风、火、痰而作用.重视小儿咳嗽的指纹辨证,对小儿百日咳提出病因由“乳痰积结,肝肺*,肝肺火郁,薰蒸气管而成”,治以“清肺化痰”为法的学术观点.

清代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继承了清代以前岭南地区药物学发展的成就,所著《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医学家颇有影响.何氏从食疗调理、制剂要求、草药生长环境及形态、泡制功效的差别及药物不同部位的功效主治等方面全面汇集整理,直到今天,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时,在岭南地区临床中,这些药物常常被使用,且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七叶一枝花、枇杷叶、桑树皮、五爪龙、万年青等.

清代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叶案括要》,囊括了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思想及理法方药.其中包括肺系咳嗽病证的各种兼夹症候,以及各类痰嗽证的理法方药.潘氏在整理前辈的方药同时,发挥自已的临证经验及对药物及其剂量的认识.在辨证论治中强调脉诊的重要性,在对肺系咳嗽病证的全面论述中,潘氏把脉诊、药物使用和对《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实践,极致地运用发挥在临床的辨证论治上,为后世学者研究相关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和临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陈珍阁《医纲总枢》具有早期中西汇通特点,将咳嗽喘证病位定在“小息管”,认为“咳嗽为病,息管受病也.”接受西医解剖学的认识,突破传统中医定位在“肺”的藩篱,分别定位在小息管、肺内卫筋、息管等,体现了他对解剖学知识的熟悉,从中西医汇通角度论述喘、哮、咳、嗽等症,丰富了岭南医学论治肺系咳嗽病证的理论体系.

清代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中原不同中医流派学术观点的传承,如《医学纂要》传承了张景岳温补学派的观点,《医碥》引进了王肯堂的学术理念,《叶案括要》及《评琴书屋医略》更是全面继承叶天士的理论学说.不同学术流派的理论、观点在岭南的传播与争鸣,促进了岭南医学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进步.此外,清代岭南医家在辨治岭南咳嗽也开始出现原创性的系统理论总结.《生草药性备要》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岭南民间使用草药治疗肺系咳嗽病证的经验;《儿科秘要》在治疗肺系咳嗽病证上运用“平肝泻心补脾”进行系统论述.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是岭南医家论治肺系咳嗽病证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时期.

3.民国时期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文献资料研究与评述.收录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胡真《山草药指南》等.

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是民国时期注释《金匮要略》的巨著,对仲景学说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的阐述极其详尽.陈伯坛注解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有关条文,反映他咳嗽病证学术观点:本条注重在肺咳,心肺位居上焦,异在心恶热而肺恶寒,因心肺交换寒热之故,于是不为寒咳为热咳.论治咳逆(咳嗽)上气,陈伯坛解释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二证使用指征.

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传承了黄元御的学术理论.其论咳嗽,认为乃肺胃气逆所成:咳嗽者,肺胃之所病也.胃气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呼吸壅咳,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造成肺胃气逆的病因有肺寒、*、土湿,卢朋著治疗肺胃逆升咳嗽推崇姜苓五味细辛汤.

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其对徐灵胎《洄溪医案》的注解,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当然黄干南对咳喘证诊治也接受近代西医知识:西医以肺中小气管痰结塞,忽然收缩,气不通行,膈肉向上挺住,翕而不张,气倡不得出,因之咳喘,此体肌物理之变化.治法祛痰开喘,衣必格、或乍波兰的,为发表类中最要药.近始发明麻黄精,明中土麻黄发表定喘之效力(桔梗素治咳亦新近发明).

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与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这两部书使岭南医学中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继承了更多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与清代又有所不同,表现在中西医汇通观点的崛起.如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在传承了徐灵胎的学术观点的同时,结合西医观点论述了其对喘证的认识.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更是在中西医汇通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理论达到较高水准.如以咳嗽为主病名嬗变为支气管炎、肺炎型流行性感冒等.黄省三对流行性感冒即使热退后咳嗽仍不止者,用“黄氏贝母紫菀汤方”,卢觉愚对麻黄医治喘息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的分析,反映这一时期中西汇通诊治咳嗽学术特点.

胡真《山草药指南》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有“咳嗽药”专篇,篇中罗列岭南治疗咳嗽的草药共33味,篇中所提到的咳嗽有热咳、内伤咳嗽、小儿乳咳、痰火咳嗽、风寒咳嗽、哮喘咳嗽、风痰咳嗽、血热咳嗽、寒痰咳嗽等,说明已能从病因、病机辨治咳嗽.其中,治痰火咳嗽的药物最多,有7味药,既然岭南治咳草药中治痰火咳嗽者最多,也反映岭南咳嗽以痰火证居多.对岭南草药治疗咳嗽者专门集中论述,在本草学上也超越前代岭南本草专著.该时期岭南医学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方面已渐趋成熟.

4.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整理.收录了钟耀奎、陶葆荪、沈炎南、刘仕昌、文子源、黎炳南、何炎燊、邓铁涛、岑鹤龄、董岳琳、甄梦初、关汝耀、罗元恺等岭南当地名医.他们是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呈现出岭南医学学术特点与理论特质.本章还收录岭南百年老店潘高寿出品的治疗咳嗽病证的中成药,以此作为岭南诊治咳嗽病证在临床实践上成就的一种展示.

岭南医家的理论思想及临床经验,均并注重着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秉承着临床的经验.每个时期,岭南医家在中医文化深厚的理论指导下,将肺系咳嗽病证的方药和地域人群个体体质,匠心独运地以其特有的文化和思想,精妙应用在临床上,使岭南中医独特的方药理论和思想集中地体现,每个时期,不论是外感或是内伤咳嗽,不论是成人咳嗽或是小儿咳嗽,岭南医家在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上,都发挥着特有的临证特点.

5.附录分二部分.附录一为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分类整理,将已经收集古代近代岭南医家有关咳嗽病证有关论述文献资料,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年)方式,分类整理为咳嗽定义、咳嗽病因病机、咳嗽与肺痈、肺痨、肺胀、哮喘的鉴别、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杂病咳嗽、小儿咳嗽各证)、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和治验医案等,方便读者对原著查阅.“治验医案”选录明代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治疗咳嗽医案十则,张继科、陈复正、黎庇留、潘名熊、蒋希曾、黄晖史、孙言言、陈任枚、陈渔洲、陈应期各一案,有些医家在上文中未有论述,但其治疗咳嗽的医案展示出其独到的学术见解,故采录之以补阙.如:张继科重视脉诊,引经据典,对所诊嗽喘证论理极详;从蒋希曾与陈应期的医案可见其对咳嗽、肺痿、肺痈、痨证的鉴别.

附录二收录文中涉及的古籍书影16张,依次是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之三·,治卒上气咳嗽方第二十三》、刘防《幼幼新书·,卷第十六·,咳嗽诸疾·,咳嗽第一》、盛端明《程斋医抄密本·,第六:三因门·,咳嗽》、刘渊《医学纂要·,利集·,咳嗽病因》书影、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之三·,咳嗽证治》书影、《医碥·,卷之二·,咳嗽》书影、《叶案括要·,卷二·,咳嗽》书影、潘名熊《评琴书屋医略·,卷三·,咳嗽》书影、程康圃《儿科秘要·,论咳嗽症治第八则》书影、陈珍阁《医纲总枢·,卷三·,咳症》书影、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肺痿肺痈咳逆上气脉证并治第七》书影、卢朋著《四圣心源提要·,咳嗽》书影、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黄氏贝母紫菀汤方》书影、黄干南《洄溪医案唐人法·,痰喘亡阴》书影、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肺病与麻黄》书影、胡真《山草药指南·,咳嗽药》书影.各书具体版本信息见正文.以图片的形式增强对岭南医学的直观认识,也以此保留珍贵的文献材料.

结论

1.本论文以朝代为主轴,从晋、宋、元、明、清、近代这一轴线,对岭南主要医家及其论著观点进行剖析,总结前辈们的成就成果,并分析前辈们的医学思想.重点阐述从晋*始,经历宋、元、明、清、近代各历史时期岭南医家临证思想及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大致而言,肺系咳嗽病证,最早见于《内经》,并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等理论观点,为后世医家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对肺系咳嗽病证痰饮、喘咳等证理法方药的阐述为后世临床提供理论和方药研究.至晋唐中医药学全面发展的阶段时间,岭南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成为第一部岭南医家的著作,为后世临床开启岭南特色中医的第一页,从此之后,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研究,不论是从思想理论的发挥和临证方药的思路,或是从成人咳嗽到小儿咳嗽的专述中,其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经验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或是从临床的创新,或是从证治分型的立新,中医典籍理论之整体思想、天人合一、五行生克、因地制宜等理论体系完美地贯穿其临床思想的发展,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论指导.

2.民国之前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各医家之内科病证论述中,搜集这些医著,并摘取岭南医家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部份,仔细研读找出重点,分门别类地把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关医论医案的诊治,和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归纳总结.透过研究这些医著及医案,把岭南医家临证的特点内容小结纲要,冀望能对未来岭南人群肺系咳嗽病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及更充份的理论基础.

3.现代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病证学术经验非常宝贵,他们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岭南临床实践相结合,是解决现代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他们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展示出融古今中医学术理论为一炉的水平,并有系统的南药使用经验,针对岭南咳嗽病证的岭南特点做出了阐述与发挥.中医临床工作者,通过阅读名老中医宝贵的医著及医案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路,间接地获取宝贵的经验,正所谓“踩着巨人的肩膀”上,激发思想,开拓视野,灵活思路,以求触类旁通.本论文汇编的岭南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医著及医案,充实了历代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的论述,涉及领域广阔,摘录内容丰富,若能对岭南中医独到的经验加以探索和学习,无疑在临床上将会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和医疗技能.

4.本论文在岭南医家针对肺系咳嗽病病证的理论总结和临床研究整理中,无论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自始自终地贯穿中医的整体理论,因此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相互转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思想,更加彰显出“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思想的价值体现,此理论源自临床并指导实践.

整理民国前岭南医家论述肺系咳嗽病证的思想内容和理法方药,是由古医藉的资料中,逐一摘取医藉原文,尊守原文的思想理论,把肺系咳嗽病证相关内容,归类铺排,上述研究以前虽有学者进行,但不够系统,多无文献出处等标引.因此,论文第一个创新点,是发掘考证了民国以前历代岭南医家对肺系咳嗽病证论述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历史时期分段整理与评述,这一工作为过去从所未有;论文还对现代部分广东省名老中医诊治肺系咳嗽病证的学术经验,从病因病机、证治方药、临证特点、医案医话、验方制剂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集成,这是论文第二个创新点.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也积累资料,岭南医家诊治咳嗽病证文献资料不易寻找,故在论文附录部分,从横向的角度,把资料分门别类,按照现代中医内科学体例分为咳嗽病的定义、咳嗽病的病因病机、咳嗽病的治疗原则、咳嗽病的辨证论治、咳嗽病的预后转归、当代岭南治咳制剂,进行分类整理附录于后供读者参考,以期能为中医临床和教学科研提供使用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本研究也有诸多不足之处.岭南医学文献的收集困难仍然会有漏失,文献的缺失对于岭南诊治咳嗽病证的岭南特色的凝练也构成影响.在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将继续收集、积累岭南论治咳嗽病证的一手文献,希冀能从中进一步凝练岭南医学诊治咳嗽病证的理论创见.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整理岭南历代医家诊治各病证的学术源流,以探讨

第二篇小儿内科论文样文:中医古籍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的关系研究概论

体例作为著述的规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作为著作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术上的更新与变化.本文围绕中医古籍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系统研究中医古籍体例可以从一个新的维度展现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发展脉络.

本文首先概述了体例的概念与功能,体例与学术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重新界定了体例的概念,并从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中医学术思想在古籍体例上的呈现:一书一例,体例体现一类中医文献的特质,从多个层面反映成书时代的学术背景,也反映了医家的学术思想.

在梳理中医各类文献体例的脉络之前,先总结了刘向、刘歆、李柱国等人校医书前后的中医文献的流变:零散庞杂但初具端倪—经典形成—经典与非经典并行,说明了《方技略》所录医书的编撰,对中医文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通过对《方技略》著录体例的研究,分析《汉书·,艺文志》中“卷”、“篇”与书的关系,首次提出刘向校书时,是以“篇”作为一本书的一级目录.《方技略》中书名大部分为丛书名,且名称大多为校书时统一命定,再一次论证了《黄帝内经》至李柱国校方技之时,始有其名.

本研究将散在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中的体例的概念整合出来,作为一种新的文献学研究方法,来考察几类主要中医文献,即医经、伤寒金匮、方书、本草、临证(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类文献的体例特点与规律,以概括各类文献的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遵循传统文献学的方法,以每类中医文献不同时期的体例进行详细比勘之后得到的材料为依据,结合中医史学,针对异同进行分析和论述.当然,宏观的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本文以概论的形式,结合各类文献的特点,选取各类文献中一些关键问题来进行探讨.

医经类文献:主要考察其卷篇结构,研究说明其结构上的变化也能反映当时医学思潮变迁.例如《素问》全元起本和《素问》王冰本的篇目序次,分别代表了汉-晋-唐时期医学价值取向的转变,从重视“决生死”到重视养生;王冰将《素问》9卷本改为24卷本,可能和他笃信运气学说有关.

伤寒金匮类文献:主要考察宋、元、明、清时期的医家对《伤寒论》不同的解读而采取不同的编排体例.自宋刊刻《伤寒论》后,其书体例和文字基本定型,之后广泛流行,治伤寒学者较晋唐时期更多,他们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阐发自己对《伤寒论》体例与学术的认识,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进而形成了不同学术特征的各伤寒学派,他们的学术观点,主要是通过以不同的体例编撰《伤寒论》著作表现出来.同时,处于同时期的著作又具有一定的共性.

本草类文献:选取了历史各个时期的综合性本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它们在药数、序录、分类、分书方式、核心知识点、药图及附方上的变化,发现各个考察项目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学术背景.例如梁·,陶弘景自然属性结合三品分类法的思想,主要和他长期从事炼丹活动有关,他在炼丹过程中积累的化学知识,使他对药物的自然属性认识更为深刻.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石的风行,未曾让人们“羽化成仙”,但人们因为这种神仙信仰的追求而不断的实践,却结出了自然科学的果实.这种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的活动,实则开了化学实验的先河.《本草经集注》的问世标志着,人文科学的类分思想向自然科学的类分思想的转变.

方书类文献:考察了历史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方书,发现从这些方书的体例上归纳出的时代特点,和方剂学的发展史非常地吻合.例如《肘后备急方》和《小品方》的体例分别反映了魏晋时期佛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西晋战乱、东晋偏安对医学的不同需求,以及汉代散佚经方与其他传世方并行于世的现象.

临证各科类文献:首先归纳了临证各科类文献总体体例特点:一、临证分科较早,临证各科类文献出现较晚;二、临床各科类文献逐渐分化.然后以内科文献为例,说明临证各科类文献体例与其学术体系的形成、发展、成熟几乎趋于同步.最后以临证各科类文献篇目特点举例说明,一类学科文献的编排结构在某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共性,往往代表了这门学科在这个阶段的学术倾向.

内科文献:自隋代《诸病源候论》将“中风候”设为内科病之首,后世的大部分内科文献都将“中风”作为首个病证论述.正是由于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直到现代临床,中医治疗中风仍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优势.

外科文献:历代的外科代表性著作大多采用前论病证,集方于后的编辑体例.这些著作“集方”的形式,给我们一个提示,历代外科证治理论都有所发展,也有部分创制的新方,但外科的常用方、实用方的应用在魏晋时期就已经非常成熟,后世医家只需知道某证用某方即可,因此,清代医家徐灵胎曾道出外科用药必有家传,徒恃读书无益的体会.

妇科文献:自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将“调经”置于首篇,从而改变了此前方书论妇人病多先列求子或杂病的传统格局,之后的妇科文献大部分以“调经”为首.这种篇目上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后世对经候、气血与妇女生理病理三者间连带关系的认识,使得重视“调经”成为中医妇科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显著特色.

儿科文献:自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次将五脏辨证应用于儿科,提出“五脏所主”,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因、肺主喘、肾主虚,简明扼要地明确了五脏的主证.自此,五脏辨证成为儿科的辨证纲领,历代都有不断发展和应用,历代儿科代表著作的篇目即清晰地体现了这种学科特征.例如《幼幼新书》关于总论部分中的五脏辨证,不仅保留了钱乙的“五脏所主病”,并且增加了其他医家的观点,如“汉东王先生《家宝》论五脏相生刑克”、“茅先生论小儿心脏不宜夏”.再如《幼科证治准绳》将小儿病证按五脏分类,并单辟篇章论治“五脏痫”、“五脏热”、“五(脏)疳”,进一步强化了五脏辨证对儿科临床诊治纲领性作用.

通过对医经、伤寒金匮、本草、方书以及临证类文献体例沿革与学术发展关系的系统研究,不难发现,各个学科文献的体例变化不是孤立存在的现象,它总是与其学科的发展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古籍体例在学术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系统研究中医古籍体例确实能从一个新的维度展现中医各学科的学术发展脉络.

这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有其独特的优势:

1.相对于以往侧重于中医文献内容的研究,著作形式上的系统研究能够迅速、快捷地总结出中医文献的发展规律,更加清晰明了地阐释中医学的学术传承和发展.

2.著作内容由于辗转传抄可能会产生各种变化,然而,体例相对来说是恒定的.因而,通过研究古医籍编排格式,可以了解当时的中医知识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进行校勘,辨别中医学术源流,其发挥的作用相当于航船的“锚”.

3.可以发现人们忽视的、或者通过书籍内容不易发现的一些著述现象,而这些不易被人察觉的现象恰巧能够反映当时的学术背景.

本文在最后总结了这些文献的体例沿革,共同反映出的中医学术发展的总体面貌:两汉:中医学术体系的奠基时期;魏晋南北朝:中医临床各科发展时期;隋唐时期:中医学术重塑与发展时期;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术巩固与创新时期;明清时期:中医学术成熟时期.并归纳了中医古籍体例的两种常见现象,“七巧板现象”和“纺锤体现象”.“七巧板现象”反映了医家对《伤寒论》不同角度的解读,带来的对方剂不同的类分思想,展现了从病证、治法、方剂等各个层面所体现的治疗思想,很大程度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纺锤体现象”反映了医家对经典文献的层层叠注,从而保证了中医学术的稳定传承和有序发展.

第三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模板:贾六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研究

研究目的:全面继承贾六金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治疗疾病的珍贵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重点学习贾六金教授治疗小儿腹痛及其他小儿脾系疾病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内容: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挖掘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产生的渊源,对其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进而升华成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学术理论;通过跟师、临证、授课等方式总结老师的辨证论治经验,检验跟师成果;并在门诊选取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分别服用香乌止痛汤与养脏汤治疗,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贾六金教授学术渊源概述贾老师认为,《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伤寒杂病论》是又一部中国传统医学巨著之一,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其中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及《药性歌括四百味》被称为中医四小经典,是中医启蒙必读之作.《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及《幼幼集成》作为儿科专业四经典,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山西名医李翰卿不仅精于中医内科、妇科,而且在儿科、外科及老年病学方面亦研究颇深.张光煜秉承家学,博采众长,尤精于儿科,擅治时行病,辨证重视小儿生理特点,论治因病制方,中病即止.业医50余载,临证经验十分丰富.当代名医徐小圃、王伯岳、董廷瑶、赵心波、江育仁、刘弼臣等在中医界均独树一帜,是贾老学习的楷模.贾老博采众长,医耕不辍,结合自己的临床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第二部分:贾六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1、中西结合,优势互补贾老师认为,西医长于微观认识疾病,在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上占优势:中医长于宏观认识疾病,只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纵横识病,才能明确诊断,提高疗效.2、重视组合,继承创新贾老临床习惯使用复方、组方,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他认为,多方合用加减化裁后用于临床,可以增强其功用,扩大其主治范围,拓展方剂对临床表现的覆盖面,以适应各种复杂病症.3、四诊合参,尤重望诊贾老在继承前人望诊经验的基础上,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总结出望咽喉辨寒热的经验,指导临床用药每收奇效.其中口咽部望诊包括口唇、牙齿、牙龈、颊粘膜、软腭、咽、扁桃体等内容.4、多法并举,擅用“和清”“和”、“清”二法,分别属中医八法之一.贾老指出:和解少阳谓之和;调理肝脾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寒热并用谓之和.同时“和”法还可用于亚健康调理及疾病恢复期调理.另外贾老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邪气袭人易化火助热,又因小儿多见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多见热证,因此临床亦擅用“清”法.5、脏腑辨证,各有侧重贾老临床治疗一般热性病多从肺论治;慢性病多责之脾肾;急性病多在肝、心.6、内科杂病,从脾论治脾乃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增强脾胃功能,可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贾老师认为,脾虚生百病,在辨证处方时尤重视脾胃,提出内科杂病从脾论治.第三部分:贾六金教授临床经验总结系统总结了贾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治疗特点,分别介绍了贾老师临床治疗滞颐、口疮、呕吐、厌食、积滞、脾疳、便秘、新生儿黄疸、泄泻、小儿遗尿、痹症、眩晕共十二个病证的临床经验及体会,并总结了贾老临床应用平胃散、七味白术散的用方经验及特点.第四部分:香乌止痛汤治疗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临床研究选取小儿腹部中寒型腹痛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中药香乌止痛汤组为试验组,养脏汤组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主症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腹痛的程度、发作频率及腹痛持续时间等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第四篇小儿内科论文范例:脑瘫的亚低温防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研究背景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症状在婴儿期出现,而且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视听功能障碍等.目前脑瘫是造成儿童期身体残疾的主要病因,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已成为新的临床、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脑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进一步了解小儿脑瘫的发病因素对于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对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全身亚低温防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严重后遗症的疗效进行远期评估,并对脑瘫患儿可能存在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行研究.探讨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降低脑瘫患儿发生率和改善其预后.

第一部分小儿脑瘫临床高危病因分析

目的

采用临床病例资料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脑瘫患儿发病因素,并探讨临床类型和合并症、辅助检查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脑瘫组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期间经过临床确诊正在住院治疗的602例病人,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脑瘫科.并选取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的无神经系统异常的其它疾病患儿61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脑瘫组共有研究对象602例,其中男421例(69.9%),女181例(30.1%),月龄在2-120个月之间,平均19.5±,18.3个月,平均出生体重2993.8±,705.6g.对照组是同期入院、年龄相近的615例内科住院患儿,其中男410例(66.7%),女205例(33.3%),月龄在2-133个月,平均22.3±,15.7个月,平均出生体重3352.8±,613.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

1.在602例脑瘫病例中,515例(85.6%)有与脑瘫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13%)、早产(20.16%)、出生窒息(13.52%)为前三位原因,87例(14.45%)未发现有发病相关的因素;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羊水情况、不孕病史、早产、妊高症、新生儿脑病、颅内出血、家族史及出生窒息等指标与脑瘫的发生高度相关,其中,新生儿脑病、出生窒息和早产对婴儿脑瘫的影响最大.

2.脑瘫临床类型:602例脑瘫患儿中,痉挛型274例(45.5%),不随意运动型49例(8.2%),共济失调型179例(29.9%),肌张力低下型59例(9.6%),混合型41例(6.8%).脑瘫临床合并症:在602例脑瘫患儿中,出现合并症的患儿有158例,占26.2%,其中语言障碍37例(23.4%)、智力低下27例(17.1%)、癫痫28例(17.7%)、情绪和行为障碍23例(14.5%)、视力低下14例(8.9%)、听力障碍18例(11.4%)、小头畸形11例(7.0%).小儿脑瘫的合并症中,听力障碍在脑瘫类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力低下、小头畸形、情绪和行为障碍在脑瘫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CT检查266例,有异常改变者201例,其中痉挛型99例,肌张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6例,不随意运动型7例,共济失调型87,CT异常率在脑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201例,有异常改变者138例,其中痉挛型56例,肌张力低下型13例,混合型6例,MRI异常率在脑瘫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脑电图检查215例,有异常改变者107例,其中痉挛型31例,肌张力低下型17例,混合型12例,不随意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34,脑电图异常率脑瘫类型间在无显著差异(P>,0.05).

第二部分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近期疗效,评价亚低温防治脑瘫的效果.

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2002.7~2006.12在本院NICU治疗的窒息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共93例,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4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7例),全身亚低温治疗组要求家属知情后签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脑病,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性别、胎龄、临床分度等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治疗方法:低温组在生后2~10h内给予全身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4)℃,持续72h,对照组在监护下维持肛温在(37.0±,0.5)℃,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余治疗措施相同.

3.评估方法: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和出院随访时进行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2h、24h、48h、72h、80h进行神经学评分,生后7d、14d、28d进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NBNA),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CDCC智能发育评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以x±,S表示.对于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是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神经学评分: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神经学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低温组在治疗12h、24h、48h、72h及80h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神经行为测定: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7d、14d和28d做NBNA检测,14d和28d的NBNA测定,低温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

3.婴幼儿CDCC智能发育评估: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低温组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部分小儿脑瘫与AP4M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脑瘫患者AP4M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为探索脑瘫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提供帮助.

方法

1.病例来源:脑瘫组患儿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正在住院治疗经过临床确诊的477作为病例组,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脑瘫科.并选取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的无神经系统异常的其它疾病患儿507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脑瘫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出生体重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2.实验方法:采用酚氯仿法从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ManTM基因分型技术对所选取的AP4M1基因的4个SNPs(rs1534310、rs4729577、rs2293479和rs13309)进行基因分型,然后采用在线软件SHEsis (http://analasis.bio-x.cn)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并比较两组单个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SNPSpD软件进行多重检验以及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的分析,最后进行邦弗尼校正.

小儿内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小儿内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小儿内科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小儿内科论文范文选题

https://www.mbalunwen.net/biyelunwen/91023.html

结果

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所有4个SNPs(rs 1534310、rs4729577、rs2293479、rs13309)的基因型分布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2.关联分析:所有4个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脑瘫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单倍型基因结果分析也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脑瘫没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所有4个SNPs的基因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脑瘫伴智力低下组、出生胎龄小于37周脑瘫组伴早产组、脑瘫组伴低出生体重组、脑瘫伴出生窒息组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第四部分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与脑瘫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V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脑性瘫痪的关联性

方法

1.病例来源:脑瘫组患儿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正在住院治疗经过临床确诊的477人作为病例组,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脑瘫科.并选取同期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的无神经系统异常的其它疾病患儿507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取.收集所有患儿的基本资料、血样标本.

2.实验方法:采用酚氯仿法从静脉血提取DNA,采用TaqManTM基因分型技术对所选取的FV基因的5个SNPs(rs6029,rs6022,rs6020,rs9332678,rs2187952)进行基因分型,然后采用在线软件SHEsis (http://analysis.bio-x.cn)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并比较两组单个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SNPSpD软件进行多重检验以及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的分析,最后进行邦弗尼校正.

结果

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所有5个SNPs(rs6029, rs6022, rs6020, rs9332678,rs2187952)的基因型分布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

2.关联分析:所有5个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脑瘫和正常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脑瘫合并智力低下组和正常对照之间,3个SNPs(rs6029,rs6022,rs6020)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rs6029,p等于0.029;rs6022,p等于0.033;rs6020 p等于0.017,p值均为SNPSpD校正后).在脑瘫伴低出生体重组、脑瘫伴早产组、脑瘫伴出生窒息组和正常对照之间,所有5个SNPs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根据临床资料和临床病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生期窒息、早产是脑瘫发生的主要病因;遗传因素可能是脑瘫的潜在因素.

2.脑瘫合并症中,出现较多的为语言障碍,占23.3%,听力障碍在临床类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脑瘫临床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

4.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神经保护作用.

5.AP4M1基因多态性与散发脑瘫易感性无明显相关.

6.凝血因子V基因的三个SNPs与脑瘫易感性明显相关,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第五篇小儿内科论文范文格式:Pentraxin3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的预测和指导作用研究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小儿内科常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IgA介导的全身小血管炎症性损伤,主要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其特征性的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胀、疼痛,腹痛、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等临床症状,此外还可以出现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肺出血、梗阻性输尿管炎、睾丸炎等少见症状.其中HSP累及肾脏造成肾脏损伤被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HSP的各种肾脏外症状均为暂时性损伤,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长期慢性的损伤,而肾脏损伤则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HSPN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是决定HSP患儿长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预测HSPN的出现并有效的监测其病情变化对于HSP患儿取得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HSP的病因多种多样,病原体感染、肿瘤、药物及自身免疫紊乱均可以诱发HSP.HSP的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不过免疫因素是HSP的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炎性细胞、补体激活等因素在HS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半乳糖缺陷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 Gd-IgA1)在HSPN的发病机制中具有特异性的作用,Gd-IgA1诱发HSPN的出现包括Gd-IgA1的合成、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补体系统激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系膜细胞的活化增殖等一系列过程.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 PTX3)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均隶属于正五聚蛋白(pentraxins)超家族,PTX3是长pentraxins的原型肽,CRP属于短pentraxins.CRP作为人类的主要急相蛋白,在各种炎症因子(主要是IL-6)的作用下由肝脏合成.与CRP不同,PTX3可以在多种细胞因子和内毒素(如IL-1, TNF,细菌代谢产物等)的刺激下在多种外周组织和细胞内(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髓系细胞,平滑肌细胞,树突细胞、滑膜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而IL-6不能诱导PTX3的合成.目前临床研究发现PTX3在各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中毒等)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灵敏的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为一种可以在多种促炎信号刺激下表达的炎症生物学指标,PTX3表现出与众多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多种各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中都可以发现PTX3的高表达,并且PTX3水平和疾病病情、并发症的出现以及预后均有着密切关系.本实验研究HSP患儿血浆PTX3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PTX3含量对HSP病情的指导作用及其对HSP患儿合并肾脏损伤的早期预测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共108名儿童,包括从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初诊并住院治疗的HSP患儿71名,其中无肾脏损伤的HSP(Henoch-Schonlein purpura without nephritis, HSP/no-nephritis)患儿34名,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 HSPN)患儿37名,以及正常健康对照组儿童(normal controls, NC37名.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清、血浆和尿液样本进行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尿液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 MALB)、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 α2-MG)、血浆PTX3和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检测,采集HSPN组患儿24小时尿液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血清BUN和Cr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室检测,尿液MALB和β2-MG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心实验室检测,血浆PTX3和血浆CR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低温医学研究室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化验室检测.采用IBM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各组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各组连续变量的比较依据数据的条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检验.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各个观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来比较和描述PTX3和CRP对于疾病的诊断能力.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AUCROC)为1.0时预示着完美的诊断价值,AUCRCO为0.5则无诊断价值,0.5~0.7有较低的诊断价值,0.7~0.9有一定的诊断价值,0.9~1.0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同时描述诊断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

1.NC儿童年龄为7.19±,3.22岁,男孩19名(51.35%),女孩18名(48.65%),HSP患儿年龄6.88±,2.44岁,男孩34名(47.89%),女孩37名(52.11%),两组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组成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C儿童年龄为7.19±,3.22岁,男孩19名(51.35%),女孩18名(48.65%),HSP/no-nephritis患儿年龄6.78±,2.73岁,男性16名(47.06%),女性18名(52.94%);HSPN患儿年龄6.97±,2.17岁,男性18名(48.65%),女性19名(51.35%),三组患儿年龄及性别构成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2.NC组儿童与HSP患儿血清BUN浓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18±,1.09mmol/L vs.3.36±,1.12mmol/L, p>,0.05),NC组儿童与HSP患儿血清Cr浓度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25.14±,10.48μmol/L vs.27.59±,11.96μmol/L,p>,0.05).NC组儿童、HSP/no-nephritis患儿、HSPN患儿三者血清BUN浓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18±,1.09mmol/L vs.3.09±,0.88mmol/L vs.3.61±,1.25mmol/L,p>,0.05),NC组儿童、HSP/no-nephritis患儿、HSPN患儿三者血清Cr浓度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25.14±,10.48μmol/L vs.26.68±,11.75μmol/L vs.28.43±,12.24μmol/L, p>,0.05).

3.治疗前,HSP患儿血浆PTX3浓度明显高于NC组儿童(4.27(2.92,7.30)ng/ml vs.1.24(0.87,2.08)ng/ml, p<,0.05),HSP患儿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NC组儿童(5.55(3.49,8.02)mg/L vs.2.24(0.96,4.74)mg/L, p<,0.05).治疗后,HSP患儿血浆PTX3浓度和血浆CR

小儿内科引用文献:

[1] 小儿内科相关论文选题 小儿内科论文题目如何取
[2] 关于小儿内科的论文参考文献 小儿内科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小儿内科论文大纲样本大全 小儿内科论文大纲怎么写
《小儿内科论文范文参考 小儿内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小儿内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