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抗战胜利论文范文 关于抗战胜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抗战胜利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6

抗战胜利论文范文

《新时代的抗战胜利纪念探析》

该文是关于抗战胜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和新时代和胜利和纪念和探析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抗战胜利纪念”成为一种法定的、常态化的仪式.国家通过纪念会、座谈会尤其是国家公祭日等方式,传递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是中华民族与其独特历史渊源之间的一种纽带.这种由国家设立的“记忆装置”,不仅纪念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同时彰显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抗战胜利纪念,传承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型塑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认同;协和新型国际国内关系,凝聚中国的各方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词:抗战胜利纪念;抗战精神;中国精神;中国梦想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8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通过纪念会、座谈会尤其是国家公祭日等方式,传递对抗战胜利的纪念.2014年9月3日,是国家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是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国家公祭仪式.“一个共同的纪念日,也使超越地方层面的共同体的建构成为可能:所有成员——不管他们位于何处,都被统一于同时进行的记忆节庆活动之中”[1]588.不仅如此,在2016年全国上,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洪袁舒建议,将“中国人民抗战十四年”这一历史事实统一规范纳入到我国的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通过抗战胜利纪念,传承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型塑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认同;拓展新型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日关系;凝聚中国的各方力量,努力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一、运用“抗战胜利纪念”,传播国家记忆,传承中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13日,人民政府政务院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9月3日作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延续至今.“抗战胜利纪念”成为一种法定的、常态化的仪式,抗战精神亦成为中华民族奋斗与传承的伟大精神.一个民族纪念这样的过去,是将这种文化精神以及由此精神塑造的意识传承下去,此乃中华民族与其独特历史渊源之间的一种纽带.它源起于一个决定性的历史时刻——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而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种由国家设立的“记忆装置”,让所有民众参与并形成民众生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传承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是中国精神的凝结剂.十四年抗战中,无数华夏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重大的贡献.当时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捍卫中华民族主权的优秀儿女,如左权等.总书记认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2]在同仇敌忾的抗日战场上,在民族生死的危急时刻,中华民族爱国情怀高涨,谱写了保家卫国的壮丽诗篇.抗战胜利纪念在国家叙事的框架中,使个体与集体的认同形成并传播下去.

中华民族团结合作是民族独立与伟大复兴的前提,是中国精神的连接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中国领导的敌后战场、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两党协力合作,动员人民,依靠人民,众志成城,挽救危亡.是时,中国的各个党派、各个民族、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反抗日本的侵略.正如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全民族的胜利.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仍需中华民族同心同力,团结一致.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不竭动力,是中国精神的推进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力量相差悬殊,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从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刘家祺、李桂丹、黄梅兴、姚子香、潘占魁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到每一个牺牲的无名百姓,不怕艰难挫折,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争取最后胜利的到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顽强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3]中华民族最终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中仍会遇到新问题,仍需继续传承奋斗精神,服务于强国建设.

维护和平、珍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精神的确保力.中国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密不可分,假如没有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世界将会被日德改变.1942年,中苏美英四国就领衔发起签署26国《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维护世界和平.罗斯福指出:“我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和繁荣的适当作用.”[4]361百余年前,中华民族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了无数宝贵的生命,今天的中国,依然不改初心,坚持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战争的苦痛记忆对中华民族是刻骨铭心的,但由此塑造的民族精神是弥足珍贵的.铭记历史即是当代的“清醒剂”,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已然成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因子.

抗战纪念成为民族记忆的载体,以集体方式而存在,承载着中华民族这一社会共体的共同过去——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共同过去中传递的精神被世代记忆,成为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精神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中华民族回溯到那个时刻,这种精神意识就会浮现,这种共同的记忆也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认同的最基本的参照内容之一.

二、借助“抗战胜利紀念”,团结国内关系,协和国际关系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抗战胜利纪念不仅是回忆过去,更重要的是要反思未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道路上,协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此即抗战胜利纪念的现实功能.

反法西斯战争将中国与世界的命运连成一体,相互之间需要合作才能共生,抗战胜利纪念是中国与世界共同情感的交汇点.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休戚与共,前者为后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后者的胜利也维护了世界与中国的和平.从那时起,人类的命运已经联结在一起,合作才能共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苏联、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3].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外事活动中,至少提了68次“和平与发展”,当今的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借助抗战胜利纪念,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这一理念,“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5].因为中华民族感同身受,深知战争的苦难,故而懂得和平与发展的珍贵.虽然今天世界其他地区依然有战火,但中华民族会继续在和平的道路上奋进,唯有和平与发展才能为人类贡献更多智慧.和平的理念引领中国的行动,发展的方向决定世界的出路.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抗战胜利纪念即为节点.目前俄罗斯等国都加入到抗战胜利纪念的行列中,中国正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日两国之间有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关系源远流长,但却历经波折,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企图灭亡中国,伤害了中日之间的民族情感.通过抗战胜利纪念,中国从大局出发,表达和平友好的善意,期望日本方面正视过去,汲取历史教训,正确对待中日的过去与未来.以史为鉴,从大局出发,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方向,继续睦邻友好.法定的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设立是抗战胜利纪念常态化的开端,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将一如既往,中国政府也将持续发展中日关系,友好前进,健康发展.中国也将致力于维护亚洲和平,维护人类和平.

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携手并肩作战的合作记忆,抗战胜利纪念是大陆与台湾共同的情感诉求点.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共赴国难,那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国在敌后战场,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抗战胜利纪念连接着国共两党的共同记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6].2015年9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抗战老兵及其遗属代表、台湾省籍抗战志士及其遗属代表等等应邀出席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借助纪念抗战胜利这个共同的情感桥梁,两岸握手再聚,应铭记历史教训,大力弘扬共同的抗战精神,协调国共两党关系,团结一心,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反法西斯战争不仅对于英国、美国、苏联、中国等国是一种集体创伤,而且对于日本、德国等也是一种集体创伤.这种创伤记忆是一种无条件的参照系,抗战胜利纪念以超出民族共同体界限的方式,将各国连接在一起.在新时代,铭记创伤,警惕战争,继续和平发展,才能互利共赢.

三、依托“抗战胜利纪念”,凝聚民族力量,助力中国梦想

国家建设的梦想,需要个体集合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想的源泉,中国精神则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依托抗战纪念传递的精神理念,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投身中国梦想建设.抗战时期形成的抗战精神,已经随时展嬗变,凝练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这种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对于它认为是‘真’的东西所下的定义”[7]46,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铸就的中国精神.它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转移到它的认识价值,把中华民族过去的历史深深植入当代人的意识之中.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抗争的最,抗战精神既是对过往反抗侵略斗争的精神动力,又是激励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然而,任何一种精神只有和鲜活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力量.借助抗战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激发爱国热情,重塑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抗战精神与当代中国梦想的共同目标一致,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抗战精神成为一种指引,引领中华民族追逐、实现国家梦想,中国梦想的伟大征程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抗争、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在新时代,抗战精神已成为一种精神纽带,激励着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歌勇进,而新时代的新成就则是告慰英烈的最好明证.

抗战精神是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的灯塔.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但这种财富决不能被束之高阁,而是要使之活起来、用得上、传下去.弘扬抗战精神,需要把抗战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任务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当前和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与鲜活而具体的时代任务相结合,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继续散发出活力与光芒.在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在恢宏壮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弘扬抗战精神,继续向着中国梦想奋勇前进.

抗战胜利纪念将纪念过去与开创未来紧密结合.虽然历史不能重来,但我们可以开创未来.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起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新成就,是对为中华民族独立付出生命的所有英烈的最大告慰.抗战胜利纪念是对中华民族奋进的波澜征程的有力纪念,“在前进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2]

“抗战胜利纪念”是为了回忆、纪念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胜利,被记忆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叙述,在随后所有的历史关头,都要明确而周详地回溯那个时刻,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这种制度化、常态化的仪式深入人心,不仅加深民众的历史记忆,传承中国精神,协和中国与周边的关系,助力中国梦想,更具有世界意义.在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同以史为鉴,维护和平,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进步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而且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英]杰拉德·德兰迪.历史社会学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

[3].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3.

[4][美]富兰克林·德·罗斯福.罗斯福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6]论两岸关系: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華民族的血[EB/OL].人民网,2015-11-05.

[7]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9-08-12

作者简介:党彦虹(1974-),女,陕西铜川人,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研究.

本文总结:该文是关于抗战胜利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新时代和胜利和纪念和探析相关抗战胜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抗战胜利引用文献:

[1] 抗战胜利论文范文 关于抗战胜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万字
[2] 论抗战时期的美中经济关系 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3] 抗战论文范文 抗战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抗战胜利论文范文 关于抗战胜利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抗战胜利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