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音乐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音乐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50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音乐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0

音乐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1.吹奏乐器:龙笛、羌笛、箫、头管、笙;
  2. 2.弹拨乐器:火不思、筝、琵琶、箜篌;
  3. 5.键盘乐器:兴隆笙.
  4. 1.《元史·礼乐志》
  5. 2.《清史稿·乐志》
  6. 3.李天龙《喀左蒙古族史略》
  7. 4.鸟居龙藏《从蒙古民俗看蒙古人》
  8. 5.李天龙《喀左蒙古族史略》
  9. 6.暴风雨、项福生《蒙古贞历史》

《元朝宴乐乐队遗音和东蒙合奏乐队探源》

该文是关于音乐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元朝宴乐乐队遗音和东蒙合奏乐队探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东起嫩江流域,南至长城以及天山北麓、西及中亚、北连叶尼塞河上游与贝加尔湖周围地区,自古为游牧民族生息繁衍之地,广阔草原上更迭称霸的各个部落,成为推动此地区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这一区域繁衍生活着操阿尔泰语系的匈奴、突厥、东胡部落,出自东胡部落的蒙兀室韦是蒙古民族的祖先,他们化铁出山从远古森林狩猎部落进变为游牧部落.游牧部落依托乐器伴奏用音乐和歌唱记述自己的历史,是咏叹情感的重要手段,使之成为优秀的游牧文化音乐部落.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崛起于朔北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即发动伐辽金征西夏,西征花刺子模,征服南宋.蒙古人虏获并融合了很多其他地域民族的乐器和音乐,《元史·礼乐志》载:“等征用西夏舊乐”,“今礼乐散失,燕京、南京等处,亡金太常故臣及礼册、乐器多存者,乞降旨收录等.”“十一年,元措奉旨至燕京,得金掌乐许政、掌礼王节及乐工翟刚等九十二人.十二年夏四月,始命制登歌乐,肄习于曲阜宣圣庙.十六年,太常用许政所举大乐令苗兰诣(来)东平,指授工人,造琴十张,等”于是辽金国、西域、西夏、阿拉伯以及中原地区的乐器及音乐形式汇集于蒙古高原.这些地域的音乐和乐器同蒙古本土音乐和乐器的融合,使蒙古民族音乐文化别具特色,举世瞩目.

《元史·礼乐志》中“宴乐之器”记载的乐器有21件种,涵盖了今天所划分的五大类乐器,其中包括:

1.吹奏乐器:龙笛、羌笛、箫、头管、笙;

2.弹拨乐器:火不思、筝、琵琶、箜篌;

3 拉弦乐器:胡琴、闉;

4、打击乐器:水盏,方响,云璈,戏竹,拍板,鼓,杖鼓,札鼓,和鼓;

5.键盘乐器:兴隆笙.

乐队演奏的曲目有:《万年欢》、《长春柳》、《新水令》、《长春柳》等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蒙古宫廷宴乐乐队乐器的成分和种类,以及演奏的曲目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到北元蒙古最后一代大汗--林丹汗时,他是1604年即位,力图继承达延汗的事业,统一蒙古各部并联合明军共同抗击后金的进攻.1628年,西进河套、征服哈喇真(后称喀喇沁)、土默特部,占据库库和屯(呼和浩特),从俺答汗的遗族中获得到元朝玉玺——“制诰之宝”,得到西部蒙古族的拥戴.公元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组织东蒙联军,致使林丹汗败走青海.清廷虏获了林丹汗帐下即北元宫廷的全部乐器、乐师及歌工.清廷为笼络尚未归顺的蒙古各部,将蒙古宫廷宴乐乐队全部移入后金盛京(今沈阳),列入清宫燕乐(作为盛京的皇宫乐队).顺治元年(1644)清入关后,又继承了明代的宫廷乐制,把这部分蒙古乐队编入“番部乐”,并在宫廷内设“什榜处”加以管理.清廷为增强对蒙古的笼络和统治,所以这套“番部蒙古乐队”为历代清朝皇帝所器重,每年春节期间清帝均在皇宫、圆明园召见和赐宴内外藩蒙古王公、大臣,或去围场围猎时均由“什榜处”进奉“蒙古乐队”所演奏的乐曲.

清代姚文瀚绘制的绢本《紫光阁赐宴图》,内容为乾隆帝正在中南海的紫光阁举行盛宴,局部画面绘有赐宴中的“番部蒙古乐队”,画中有乐官1人、乐工11人,各持乐器有胡笳、筝、琵琶、双清、三弦、火不思、拍板、提琴、胡琴、云锣等乐器.另外,清代画师郎世宁绘制的高宗弘历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的四项活动——《塞宴四事图》中,“番部蒙古乐队”演奏画面,画面中乐队成员十人,所奏乐器有笳、拍板、火不思、筝、口弦、琵琶、双请、二弦、四胡,这个乐队以器乐合奏为主,时有歌者演唱.据《清史稿·乐志》记载清宫廷所用蒙古族音乐有“笳吹”和“番部合奏”.这些乐器为林丹汗承袭元朝旧制建立的“宫廷宴乐乐队”,乐器基本保留元朝遗制,他们演奏的“蒙古乐曲”分为《笳吹乐章》与《番部合奏》两个部分组成,在乾隆年间被译成满文.以蒙、满两种语言在清宫中歌唱.

清康熙、乾隆为加强巩固边防、稳定边疆,坚持与蒙古“世缔国姻”政策,据统计清朝历代下嫁到蒙古王公的公主达三十余人,其中大部分嫁予东蒙古各旗的王公贵族,随公主下嫁的大都是掌握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熙帝封其五女端静为和硕公主,下嫁到喀喇沁右翼旗多罗杜棱郡王噶勒藏.和硕端静公主墓志铭记,公主通晓音乐,学习音乐是她终身夙愿.因公主天生资丽、爱好音乐,皇帝将番部乐器以及乐工作为陪嫁,赠予和硕端静公主,随着公主嫁给喀喇沁旗王,使蒙古“宫廷宴乐乐队”又回到蒙古本土.

清同治七年(1868)喀喇沁右翼扎萨克旺都特那本济勒袭爵后,旺王喜爱音乐,王府内设有“清乐阁”,为王府乐队节日、祭祀庆宴专用演奏场所.喀喇沁王府乐队所用的乐器有:胡笳、笙、箫、横笛、雅托噶、四弦胡琴、三弦、火不思、诺木图·火不思、琵琶、双清、胡琴、云锣、拍板等十余件乐器.此后至1898年旺都特病故,贡桑诺尔布袭爵喀喇沁郡王,1903贡王秘密从天津私搭日本邮船东渡日本考察,考察了日本政治、教育、工业、军备等发展情况,深受启发.归来后,贡王创办了崇正学堂、毓正学堂,1907年聘日本帝国大学讲师鸟居龙藏夫妇,分别担任崇正、毓正两校主任教员.鸟居龙藏夫妇在喀喇沁任教期间,曾为喀喇沁王府乐队和乐器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并在他所著的《从蒙古民俗看蒙古人》的书中,绘制了部分乐器图片,作了详细的文字介绍,为研究蒙古古乐器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文字介绍和手绘图以及照片资料中有:马头琴、四胡、诺门图·火不思、胡笳、凌布、筚篥、萧、雅托噶、胡琴、火不思、琵琶、双清、三弦、云锣、拍板等.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因种种原因这些乐器均已遗失.为恢复喀喇沁王府乐队,保护这批历史文化遗产,2003年喀喇沁旗诚请乐器制作师,此文笔者之一的包雪峰进行挖掘、整理、复制,历时一年的时间,复制出二套26件蒙古古乐器,一套陈列于中国清代喀喇沁王府博物馆,一套用于王府乐队演奏,使失传半个多世纪的蒙古古乐器得以传承.

在大兴安岭西南段、燕山北麓,内蒙高原与西辽河平原交接地带,喀喇沁左、右翼、土默特三旗于清崇德四年(1639年),五旗会盟于土默特旗境内的卓索图,称卓索图盟.喀喇沁左、右旗与土默特左翼旗(蒙古贞和硕旗)应该同属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圈.另外还有与之文化交融较早地昭乌达盟的敖汉旗、奈曼旗、翁牛特左、右翼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乐器逐步流传流行于漠南蒙古的卓索图盟以及昭乌达盟南部地区的这些和硕旗,渐渐和当地民族民间乐器融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乐队组合和演奏形式,在各个王府内部以及蒙古那达慕和各种节日庆典的活动中演奏.

在清代的喀喇沁左旗,李天龙主编的《喀左蒙古族史略》,关于“音乐舞蹈”中这样写到:“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能歌善舞.喀左地区蒙古族的民间乐器有:马头琴、四胡、月琴、横笛、双筒笛、管子、笙、箫、弦子等.清代,旗王府有自己的乐队,由20人组成.王府还有娱乐队,是剑舞、摔跤、踢球、讲笑语、歌舞组成的综合艺术团体.乐队和娱乐队相互配合,为王府在节日、庆典、祝寿、迎送贵宾时进行演奏和娱乐活动.”

关于土默特左翼旗即蒙古贞和硕旗,暴风雨、项福生主编的《蒙古贞历史》一书中,记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蒙古贞文化艺术现象写到:“等流传于蒙古贞的民间器乐曲约有100余首.这些乐曲中,绝大多数是自古传承下来的乐曲,如《阿斯儒.十一首》就是蒙古族喜庆宴会上演奏的一种传统组曲.具有质朴、典雅,民族生活气息浓厚的音调特征.该乐曲即元代蒙古乐曲二十八种当中的一个(汉文史书《通志续》).又如《米德来玛》《藿英花》等乐曲,是从一部分优秀民歌曲调中改编的,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歌风格.还有些是吸收、借鉴了兄弟民族的乐曲,并按自己民族的传统特点加工、衍化而成的,如《西番将军令》,带有明显西藏寺庙乐曲的特点;而《春来》则有东北民歌风.这种把蒙、汉、藏风格兼收并蓄,可谓蒙古贞民间乐曲的一个独特之处.

蒙古贞地区有很多民间乐班(队) ,其人数多少不定,多则几十人,少则只有两人,一般有十人以下的中、小型乐班居多.等各地乐班使用的乐器,可分弦乐、管乐、打击乐三种.弦乐器有:中、高、低音四胡,高、中音二胡,三弦、月琴、马头琴、扬琴等;管乐器有:笙、管(单、双)、笛子、唢呐、箫等;打击乐器有:九音锣、叮沙、木鱼、大、小鼓、镲、板子等.乐班的乐器配法无一定路式,因地因人而异,根据各地的条件灵活配备等”.

著名的四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吴云龙(管布色愣)先生,我有幸于1976年拜他为师学习四胡演奏(此笔者之一的包雪峰),对我四胡演奏技艺的进步和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84年我考入赤峰歌舞团,从事蒙古族民族乐器的挖掘、整理、研制工作,1987年哲盟歌舞团作为人才引进,商调我来哲盟歌舞团工作,吴老师为此三次去赤峰商调我调转事宜,1988年我顺利的调来哲盟歌舞团工作.吴老师和哲盟歌舞团的一些老艺术家们早在1976年已成立了“乐器改革小组”,由当时的盟委书记云曙碧(乌兰夫主席的长女)担任名誉组长,尝试蒙古族乐器的改革工作,乐器制作是由长春的一个乐器厂承担的,当初,吴老师大胆的建議并采用中国民族乐器中普遍用于制作弹拨乐器面板的材料“泡桐木”,用在拉弦乐器马头琴面板的制作材料,促进了马头琴的改革进程,是对马头琴木面改革的一大贡献.我调入哲盟歌舞团以后,吴老师对我的蒙古族民族古乐器挖掘、整理、复原、制作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悉心指导同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吴老师退休后的1996年秋季的一天,我请吴老师到我家,我们师生俩喝着茶,饮着酒,抽着烟,他给我讲他的人生经历,当时我特地请来哲盟师范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电教馆的石德禄老师做了全程录像.席间谈到了他记忆中的阜新王府乐队乐器和寺庙乐队乐器,以及奈曼旗境内王府乐队乐器和寺庙乐队乐器(之前他多次给我讲过).他7岁学琴的第一个四胡老师梁申德(音记)是阜新王府乐师,按季节走庙会,常驻在寺庙里,他和同伴们往来于阜新和奈曼旗,吴老师讲他们乐队的乐器有笙、管、笛、箫、胡笳、四胡、三弦、马头琴、拉筝、雅托克、火不思、琴琴、九音锣、丹布如、鼓、镲、撞钟等等,这应该是阜新地区使用的乐器,他们演奏的作品多为《八音》、《万年欢》、《德胜令》、《德胜歌》、《苏武牧羊》等宫廷乐曲,另外还有《奴恩吉雅》、《韩秀英》等一些民歌.吴老师的第四个老师是奈曼旗王府的乐师车仁钦,是车仁钦教会了他工尺谱的,他10岁就和他们一起合奏,他们合奏时所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箫、四胡、朝尔、三弦、雅托克、轧筝、九音锣、鼓、镲、撞钟等,演奏的乐器乐曲有:《老八板》、《八条龙》、《鸳鸯酷》、《得胜歌》、《得胜令》、《碧岱来玛》、《莆荚花》.由此可以看出,乐器演奏、合奏形式在漠南蒙古的王府和民间非常流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大力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后,加上当时的历史原因.关内流民以及喀喇沁、蒙古贞破产的农牧民大量涌入科尔沁草原,其音乐艺术和乐器随之传入嫩江流域的科尔沁地区,一些音乐艺术家移居科尔沁地区,形成了是喀喇沁、蒙古贞的文化北移现象.

《蒙古贞历史》中写到:“诗人衮都套通阿(1881-?)是在王府为王爷讲喜剧故事的幽默家,又是一个歌手、胡尔沁.他后来到科尔沁草原博尔罕太庙一带说书.此间,将僧格林沁的事迹编写成民歌《僧王之歌》,因而深受博旺旗(今科左后旗)王爷的赏识,长年在博王府内以说书、唱歌为业.后来他又把达那巴拉被土匪杀害的悲惨事迹编创了民歌《达那巴拉》八段词进行演唱.这首民歌经过长期流传于民间,最后形成了现在的长篇叙事体民歌等”.另外还有,丹申尼玛(1810-1880年)蒙古贞佛寺镇人,他的琴技和说书艺术精湛,造诣很深,在蒙古贞各地卓有名望.在他晩年时期,云游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说书,并在那里落户,收徒传艺,成为哲盟地区胡力乌力格尔的奠基人.著名胡尔沁青宝,蒙名为“呼和额尔德尼”,1895年出生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黑城子王府很近的一个村屯(张家营子),1920年左右全家向北逃荒,一路靠说书生活,最后在郭尔罗斯前旗王府屯(今哈拉毛都乡)落户.他创作(包括作词编曲)、演唱并得以在东蒙四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流传的叙事民歌有《高小姐》、《二姑娘》、《韩梅香》、《波茹莱》、《金姐》等.著名高音四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孙良1910年出生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蒙古贞)1921年随家迁至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他的四胡演奏风格影响了科尔沁地区,经他改编的传统古曲《八音》有三十多种演奏技法,被视为蒙古族民间乐曲的经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特格希都冷(1935年10月2日出生),祖籍翁牛特旗哈伦呼都格艾力,因当时社会时局的原因十九世纪末祖父迁徙到今天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特格希都冷的爷爷、大爷、父亲都是远近闻名的琴手,大爷的六个孩子也都会拉琴,家族里很多人都擅长演奏乐器,经常参加王府乐班和寺庙乐队演奏.2014年2月22日,我与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化馆包秀奇馆长一同,到特格希都冷家做田野调查,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后旗王府乐队的一些故事.科尔沁左翼后旗博王府乐队的乐器有: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胡琴、潮尔、琵琶、三弦、雅托克 、双清、火不思、胡蝶琴、凌布、筚篥、萧、方响、云锣、拍板、铃鼓、木鱼、打鼓等乐器.演奏的曲目中有古曲和宫廷乐曲,诸如:《普庵咒》、《柳青娘》、《万年欢》、《德胜令》、《德胜歌》、《苏武牧羊》、《八音》等.

关于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亲王府乐队,苏赫巴鲁先生在他的《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亲王府蒙古古乐采访的回忆》一文中这样写到:1959年,正当庆祝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考进了郭尔罗斯民族歌舞团.第二年的8月,我参加吉林民间文学采风队,第一次独自来到查干花公社.当时由农民接管的草原文化馆,派西伯音花大队的吐木乐管事.8月的一天,他陪我到西伯音花采访一位绰号叫“陈片儿”(能说会道、善讲故事的人),此人四十几岁,确实很善讲,几分钟后我们彼此就熟悉了.等.“陈片儿”的祖籍有可能从辽西敖木沦河迁来,陈片儿.讲得很兴奋.他说:“早先年叫公爷府(郭尔罗斯前旗王府),后来叫王府了.当时,有两支乐队,除了洋乐队之外,王府还有一支蒙古乐队.我听说,当时张青宝、民众教育馆馆长吴耘圃(白音仓布)、乌拉他们正在编唱蒙古说书.他们曾经用过几件蒙古古乐,有“胡呼鲁(四胡)、三弦子、梭布(蒙古笛子),还有几件蒙古古乐常年锁在‘七间房’仓库里,每年的正月十五(天仓日)‘见日’一天,我们都见过这些古乐.我见到的古乐,还有四根弦拉奏的‘潮尔’(形似无头的马头琴),十三根弦弹拨的‘雅托噶’(蒙古筝),还有一个叫‘响板’..”.另外,苏赫巴鲁先生还在郭尔罗斯前旗著名胡尔奇乌拉那里了解到,“有个四根弦(像三弦)的乐器,”后来经过研究,郭尔罗斯王府乐队里还有类似“火不思”的乐器.

终上所述,始于蒙古元代宫廷宴乐的东蒙合奏乐队,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依然传承着近八百年前的原始面貌,蒙古族宫廷宴乐乐队乐器与东蒙本土乐器的融合,形成了不同规模和编制的蒙古旗王府乐队和民间合奏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虽有一些乐器的增减,但仍呈现着原始时期的音乐风貌和表现力,是蒙古古乐器考古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元史·礼乐志》

2.《清史稿·乐志》

3.李天龙《喀左蒙古族史略》

4.鸟居龙藏《从蒙古民俗看蒙古人》

5.李天龙《喀左蒙古族史略》

6.暴风雨、项福生《蒙古贞历史》

7、张国强《贡桑诺尔布与赤峰近代化》

8、苏赫巴鲁《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亲王府蒙古古乐采访的回忆》

言而总之,此文为关于元朝宴乐乐队遗音和东蒙合奏乐队探源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音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音乐引用文献:

[1]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面论文题目 奥尔夫音乐教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奥尔夫音乐论文选题范文 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怎么取
[3] 容易写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论文题目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论文题目怎样定
《音乐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音乐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5000字》word下载【免费】
音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