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优秀论文 > 文章内容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低碳经济拓展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9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范文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低碳经济发展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
  2.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3. 第三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基于低碳交通战略的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研究
  4. 第四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模板:低碳经济发展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
  5. 第五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怎么写: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
  6. 第六篇摘要范文: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
  7. 第七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政策性银行拓展低碳金融业务研究
  8. 第八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格式: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拓展模型
  9. 第九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

【100篇】免费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可作为优秀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写作参考,适合低碳经济拓展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摘要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低碳经济发展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

低碳经济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也给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带来了机遇.国外有些国家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指标披露机制,而我国低碳经济刚刚起步,绿色财务体系还未建立,并且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也还是集中在传统审计业务.本文则立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二篇摘要范文: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文章从碳资产管理角度出发,就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拓展及创新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建立环境会计体系,编制碳资产负债表,构建碳预算体系,完善低碳审计职能的拓展建议.旨在使企业尽快健全和完善财务职能,实施有效的碳资产管理方案,利用低碳经济这一机遇为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基于低碳交通战略的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研究


https://www.mbalunwen.net/jinri/58934.html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全球的气候问题越来越突出,低碳技术开始成为当今低碳城市发展的主题.近年来,城市建设与运行所消耗的能源产生越来越多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由于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位居全球第二,交通的低碳化开始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目标,“低碳交通”应运而生.

重庆作为西南最具潜力的发展城市,面临着突飞猛进的城市化进程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城市空间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将低碳交通建设与重庆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紧密结合,能够较好地解决城市空间有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节能的矛盾.面对新一轮的城市用地扩张,重庆如何从低碳交通战略层面改善土地利用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有序的拓展,支撑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进而减少城市碳排放和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低碳交通和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相关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重庆主城区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的耦合关系,构建一种基于低碳交通战略的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模式,积极引导重庆市城市空间向低碳化、生态化发展,促进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论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基本概念界定及内涵、研究范围、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等.

第二章为论文的基础理论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概况,总结了低碳交通和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论文研究的现状支撑部分,通过梳理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拓展与形态演变的历程,概述其城市空间拓展特征与趋势,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拓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拓展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函授毕业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低碳经济拓展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第四章是论文的探索性研究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从低碳交通和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的内在关联性,对二者进行耦合,提出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模式,并从模式的构成内容、构建目标与原则、模式的特征、实施策略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第五章是对重庆主城区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重庆市低碳交通体系,然后根据两种低碳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拓展的作用,分别提出“公共交通-城市空间增量拓展”和“慢行交通-城市空间存量拓展”两种模式,并对其具体的作用方式进行研究

最后一章为论文的结语,概括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基于低碳交通战略的重庆市城市空间生态化拓展的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第四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模板:低碳经济发展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

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形成尖锐矛盾,这使得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的到来不仅为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拓展带来了契机.文章立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探讨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可拓展的低碳业务.

第五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怎么写: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我国均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效应.2011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201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以上,对国家及地方节能减排力度和降低碳排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2011年3月,我国对外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单位碳排放强度降低17%,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区碳减排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吉林省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建国以后特别是“一五”、“二五”时期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老化、能源消耗巨大等弊端充分显现,这与我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相背离.近年来,吉林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既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又要实现碳减排、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是新时期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预测吉林省碳排放峰值,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将为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论文在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能源替*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现状;运用LMDI模型,分析吉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确定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相关规划和政策,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基准情景、节能情景、低碳情景等8种情景模式,运用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预测峰值;进一步分析增碳因素和减碳因素的单因素变化对峰值时间和峰值量的影响,提出碳排放量控制的对策措施.峰值预测主要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其作为一个多自变量的非线性模型,能够充分体现人口、经济发展、技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自变量对因变量碳排放的影响,并在峰值预测中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

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技术发展、人口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峰值出现时间和峰值量存在较大差别,在国家不断推行低碳经济试点和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政策背景下,低碳情景Ⅰ和节能情景Ⅰ比较适合吉林省的未来发展,其中低碳情景Ⅰ是碳减排的最佳情景,不仅峰值时间较早(2033年),而且峰值大小较小,虽然峰值量和2010-2050年总排放量均大于环保情景,但高出比例不足10%,所以,相比之下,高速经济发展的低碳情景Ⅱ和节能情景Ⅱ以及“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的环保情景相比,低碳情景Ⅰ和节能情景Ⅰ更佳,其中低碳情景Ⅰ为碳减排的最佳情景;改变单个变量的变化率研究单因素变化对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峰值影响,分析显示,非化石能源占比和城市化率只影响峰值时间,不影响峰值大小,即,6种因素均对峰值大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8种情景均表明人均GDP的影响最为显著;除非化石能源占比和城市化率外,其他4种因素对峰值时间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人口、人均GDP起延后峰值时间的作用,第二产业占比和碳排放强度可以促使峰值时间提前,其中第二产业占比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在确定适宜的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低碳技术的快速研发与应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影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

第六篇摘要范文: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为4000美元,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使得中国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批评的对象.节能减排不仅是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更是来自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从自组织创新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提升我国应对环境变化能力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于拓展低碳理论、寻求更切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创新发展思路,为宏观决策层制定低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进展与成果进行了动态追踪与梳理,认为创新是影响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核心因素、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的多层架构、要素间协同式耦合性运行机理、创新实现的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等问题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分析,确立论文研究思路与内容,结合研究对象属性、研究阶段与研究方法的适应性,针对不同研究内容与阶段选择了规范型、解释型、描述型、统计分析及实证检验等多种相应的研究方法,认为低碳理论、演化经济学前沿理论、自组织创新理论及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方法论的交叉与融合,为本研究和进一步拓展创新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我国“十一五”期间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发展水平,通过可采信的调查问卷,获取影响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主要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所得到的启示为接下来的自组织创新模式的架构、制度保障机制设计等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对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环境要素分析识别,利用熵权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影响要素的熵值与熵权,根据EKC检验结果,确立了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并考虑相关利益主体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从资源配置、层级结构、制度保障等层面分析了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的设计与架构.最后,从政策规制和政策调控两方面,构建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保障机制.论文的主要创新如下:

第一,基于自组织理论创新的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本质属性分析.通过识别低碳经济系统远离平衡态、开放、非线性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低碳经济系统的熵及熵流,提出政策激励、技术创新、环境管理这三个序参量决定着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演化方向,其中技术创新序参量的驰豫系数最大.用自组织理论思想研究低碳经济系统,是理论上的创新,目前未见载文及报道.

第二,将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模式实现的架构设计、要素识别、因素分析、环境水平评价、效率保障等纳入到整体研究框架之中,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的实现与保障,这既是研究思路也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第三,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采集2006-2008年为样本窗口,选取全国有代表性的16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面板数据为研究参数,对我国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水平进行评价,为考察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优化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四,以低碳理论、演化经济学前沿理论、自组织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与方法论等为理论支持,充分考虑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目标导向基础上,研究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创新架构,以及创新实现的保障机制,对我国宏观政策层决策和制定相关法规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第七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政策性银行拓展低碳金融业务研究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核心问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认为,努力把构建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定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工作.低碳经济的培育与发展需要政策、技术、金融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其中金融的支持最为重要.大力发展低碳金融成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

低碳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表现为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利润预期不明确等特点.因此,低碳金融的外部经济性与商业银行追求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经营目标存在矛盾,导致我国低碳产业陷入融资困境.因此,解决低碳经济融资问题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而政府的相关举措将会影响到具体政策的效果,然而政策性银行恰恰能够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主要桥梁,发挥着培育和改良低碳市场的重要作用.

政策性银行在我国低碳金融体系中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建设.一方面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是政策性银行推动经营转型,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通过开发性金融可以*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特征以及风险敞口等问题,实现构建碳金融市场以及建设市场具体制度的新目标,并且由此拉动碳金融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政策性银行在拓展低碳金融业务过程中可以采用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模式,即首先通过政府的角度选择项目的入口,进而开展相关的开发性金融孵化工作,最后实现市场的出口.同时,政策性银行还应积极完善拓展低碳金融业务的支持体系,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八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格式: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委托*拓展模型

中国政府对外做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为了实现这一承诺,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本文通过加入了公平互惠的委托*拓展模型,设计出一套激励机制.这套激励机制试图探讨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解决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并从无限博弈中论证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

第九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培育路径研究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电力行业低碳化是我国其他行业实现低碳化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研究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问题在理论层面上能够丰富企业竞争力和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在实践层面上能够为有关部门制定和企业界相关的措施提供决策参考.此外,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要素,既需要政府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推动,又需要企业自身提高低碳意识,在微观层面给予支持和配合.本文根据企业竞争力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首先建立了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分析框架,并对相关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中国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现状,并基于价值链的基本理论就中国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从定量的角度构建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基本原则、基本流程、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A发电有限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中国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全文共七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最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指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即独立经营的企业依据内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有效地利用和配置资源,构建竞争优势,进行市场扩张和获得利润,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然后,对大型发电企业进行了界定,即大型发电企业是指企业规模较大、发电类型较多、业务分布较广的拥有多个发电厂(公司)的企业集团.在此基础上,将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定义为以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存度、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培育以低能耗、低排放为主要内涵的资源低碳配置能力,包括运营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资源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次,由于低碳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发展低碳经济更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这就说明大型发电企业在资源低碳配置的过程中必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管理和理念创新三方面.在企业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技术、管理和理念创新将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和低碳文化;本章最后认为,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延伸和拓展.

第三章——中国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分析.本章首先从销售收入、利润、发电量、供电煤耗、清洁能源装机比例、项目储备及煤耗等七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型发电企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大型发电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体,包括电源主体、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供电公司、调控和监管部门;最后,提出了中国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一是企业参与,二是低碳能源使用,三是低碳技术运用,四是引入低碳发展资金;五是加强低碳管理;六是营造企业低碳文化.

此外,本章还将大型发电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划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种类型,并对大型发电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中涉及的各环节对低碳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其中,大型发电企业的基本活动主要通过生产运营因素、安全生产因素、后勤活动因素、环境保护因素、销售活动因素和服务活动因素等对低碳竞争力产生影响;大型发电企业辅助活动则是为大型发电企业完成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的条件和活动,主要通过产权制度、经营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低碳竞争力产生影响.

第四章——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首先,在对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分别为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适用性原则;其次,设计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包括成立评价组、制定评价方案、实施具体评价和撰写评价报告等四个步骤;然后,根据已确立的评价基本原则和流程,从运营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管理竞争力等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出了由11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相应的指标进行了具体解释;最后,鉴于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的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而且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大型发电企业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本文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于对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评价中.

第五章——实证分析.本章以A发电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已建立的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2007年、2011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显示:第一,经过近4年的发展,A发电公司低碳竞争力水平有了一定地提高,但总体上仍属于一般以下水平,第二,与2007年相比,2011年A发电公司低碳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运营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等准则层虽有提升,但提升水平有限;第三,与2007年相比,2011年大部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有部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得分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六章——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培育路径.本章研究了大型发电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培育路径,包括政府层面的培育路径和企业层面的培育路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政府层面的培育路径包括:第一,战略规划层面,是指一方面,应注重电力需求侧的管理,通过改变电力供给量和建立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体系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应弱化资源约束在电力供需增长和电力结构规划中的作用,强化CO2排放量的约束力,从而降低电力结构中的碳比例.第二,政策制度层面,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构建低碳电力体制框架;二是积极发展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三是借鉴中国绿色碳基金的经验,增加碳汇;四是充分利用CDM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五是降低发电成本,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问题;六是重视碳会计核算方法,加快其应用研究.第三,科技创新层面,相关部门应该针对不同能源的特性和发电障碍,在研发、应用等方面给予价格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等.第四,人才梯队层面,一是增加高等院校核电、电站环保等专业的招生量;二是充实完善现有的可再生能源专业;三是调整原有的电力技术与工程相关专业;四是设立服务于低碳经济人才培养的新专业.

另一方面,企业层面的培育路径包括:第一,战略实施层面,一是加大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度,提高煤炭自给率;二是加强燃料的全过程管理;三是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四是加强资本运作,保障资金供应,改善资本结构;五是积极争取获得政府理解,完善煤电联动机制.第二,技术创新层面,对于发电企业,尤其是大型发电企业,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第三,电源结构层面,一是优化发展煤电;二是大力开发水电;三是积极发展风电;四是创新开发核电;五是适度推进燃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六是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能源及其他能源.第四,营销策略层面,一是提升优质服务,树立企业品牌;二是在服务上追求更好;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第五,产业结构层面,一是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二是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形成多种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第六,职工培训层面,一是企业职工培训方面的架构变革,二是培训形式与内容的灵活多样化,三是提升企业教育培训地位和加大管理力度.第七,企业社会责任层面,包括重视低碳企业文化的塑造,将企业环境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综合利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第七章——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结论、研究局限、不足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了研究展望.

第十篇摘要范文: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国际规则研究

很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都将对经济和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所需要符合的国际规则为研究对象,运用贸易和环境相互影响的理论,包括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可持续发展、国际治理等,探讨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国际贸易措施可以发挥的作用和它们应当遵循的规范.通过归类和分析国家(或经济体)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以及由这些措施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实践,探讨了现有的多边贸易规则、多边气候规则、区域和双边规则对这些措施的规制情况.并分析通过多边规则的修订,运用诸边、区域和双边规则的创新,进一步澄清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法律性质、发挥这些措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发展中作用的可能方式.在此基础上,作者最后探讨了中国在减排与贸易发展中,应如何运用以上规则和创新,选择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和政策,并在多边、区域和双边经贸往来中,维护自身的低碳发展和贸易利益.本文由前言、正文与结论组成,前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现状、研究目的与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正文部分由六章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经济学原理,并奠定了本文的法学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的成因与治理方式、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贸易的协调提供了经济学支撑.然后运用国际公法理论、冲突法理论与博弈论分析了国际气候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关系.最后,通过对国际气候规则(UNFCCC等气候文件)授权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国家(或经济体)采取或拟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类,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三类对贸易的(潜在)影响较大的措施:低碳产业和产品的财政支持措施,低碳技术法规、标准和标志,和边境调整措施,并阐释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对这些措施进行调整的必要性.第二章梳理和评价了现存多边规则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规制.首先,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规则体系及其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确定性成果,不能满足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需求.多边环境协定授权缔约方采取贸易措施保护环境的经验,对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借鉴性也有限.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则和行动,体现了行业性的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努力,但是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谈判进程也面临多边谈判中的阻碍,国际海事组织的强制性规则有弱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配的趋势.第三章对三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在WTO规则下的法律性质分别进行了研究,结合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最新相关实践.首先分析了低碳产业和产品的财政支持措施在WTO规则,特别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下的法律性质,本文认为这些措施被认定为可诉性补贴或被实施反补贴措施的危险性较高.其次,分析了低碳技术法规、标准和标志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下的法律性质,本文认为对于产品本身的技术措施的合法性比较容易判断,但是对规制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性措施的判断则比较困难,对强制性、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的届分也不明确,需要制定更为清晰的规则.第三,对边境调整措施在WTO规则,主要是WTO边境税调整制度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1994)中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结合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拟)采取的具体措施,本文认为WTO边境税调整制度是否能够适用于这些碳边境调整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可以适用,也面临较高的行政负担.本文还分析认为,GATT1994中的环境例外规定,不能够明确地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提供合法性依据.总的来说,本部分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以现有的WTO规则规制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不足.第四章探讨了在多边规则体系下澄清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法律性质的可能路径.首先,本文检讨了WTO规则体系中未经争端解决实践检验的环境友好规则,认为现存规则仍可以为这些措施提供一定程度的合法依据,WTO争端解决机构(DSB)的释法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其次,本文对通过修订多边贸易规则、多边气候规则,来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可行性与困难分别进行了分析,认为谈判中参与方众多、关系复杂化是多边路径的阻碍,但达成更有建设性的多边共识仍有可能性.并且,在贸易规则维持现状的情况下,通过在未来的多边气候规则中做出一些适用方面的安排,可以改变对WTO贸易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然后,本文讨论了通过达成缩小谈判方范围的诸边协定,较快取得便利低碳贸易、开启低碳补贴等共识的可行性.认为在诸边协定吸纳主要的贸易经济体、排放经济体的情况下,诸边共识能够实现协调减排与贸易的实效,但是诸边路径也面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分配减排责任中的分歧.第五章探索了运用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创新.首先梳理了区域和双边协定对环境、减排等方面合作的新规定,认为通过区域和双边协定协调应对气候与贸易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并认为出现这些新规定和新趋势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然后,本文对这些新规定进行了分类,分别探讨和评价了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体性规则与程序性规则方面的创新.在实体性合作方面,在区域和双边平台,缔约方之间可以灵活选取合作方式、合作范围与合作深度.在程序性机制方面,履约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创新能够促进在区域或双边场所,有效减少和解决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经贸争端.第六章分析了中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国内设计与国际应对.首先分析了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三重大国地位对低碳发展的需求,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存在的问题、面临的贸易挑战,以及中国对改变相关国际规则的需要.然后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进行了分类探讨,认为中国应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支持国内的低碳科技和产业发展,在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中减少违反既有国际规则的风险.最后,本文分析了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的国际策略,认为中国应当运用WTO规则体系维护自身的低碳贸易利益,在多边贸易和气候谈判中主张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发展诉求,结合区域特点,拓展与周边国家的低碳与能源合作,根据合作对象,灵活选取双边合作领域和方式,促进中国的低碳产业与贸易发展.

此文是一篇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低碳经济拓展引用文献:

[1] 新颖的低碳经济拓展论文选题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题目怎么定
[2] 低碳经济拓展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拓展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大纲模板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提纲怎么写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怎么写 低碳经济拓展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低碳经济拓展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