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农业气象论文范文参考 农业气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气象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9

农业气象论文范文

农业气象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参考: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 第二篇农业气象论文样文:川渝地区农业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损失评估研究
  3. 第三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模板:东北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特征与风险综合评估
  4. 第四篇农业气象论文范例: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5. 第五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格式: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00篇免费农业气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参考: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学科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资源因素,是对农业稳产增收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做好我省农业气象服务,是当前为农服务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气象资源分散、数据资料不齐全、上报与整理不及时、服务人员分析与利用水平参差不齐,获取信息的设备的重复投入等问题都使气象资源的利用与为农业服务受到严重制约.基于上述原因,加快农业气象信息化进程,急需尽快建立一个信息资源类型丰富、数据信息及时准确、界面操作简单人性、用户服务全面细致的全新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并指导生产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信息支撑”作用,为农业气象信息化提供技术和组织保障.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86684.html

针对当前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建设“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设想,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气象资源,建设了文献资源检索系统、多媒体资源检索系统、气象数据查询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无线服务系统等主要内容,为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有效途径.

1)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能实现气象综合数据指标的查询和多渠道的专家服务,使气象技术工作者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农户的疑难咨询得以解惑,有利于技术人员进行一线生产的科学指导,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注入催化剂.

2)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将提供农业气象类文献信息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分析,使农业气象研究人员对专业科技文献的需求得到满足,提高了农业科技文献的利用率;同时,平台提供信息*与推送服务,使学科研究得以有效跟踪,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

3)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国家及各省农业气象信息的最新资讯内容,同时提供基于GIS的数据分析系统,管理屋可以通过平台功能的实现,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科学决策,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进程.

平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从生产与研究实际出发,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黑龙江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门户的创建,满是了不同层次用户在信息利用上的不同需求,为我省农业气象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新思路.

经过系统研究,平台在结构及资源构成上,满足了生产、研究、决策的多方需求,它以农业气象信息为资源主体,以门户网站为发布媒介,以专业咨询为服务主导,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开发了一个联系专家与用户的“一站式”高效网络平台,为农村、农民现代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有效途径.

第二篇农业气象论文样文:川渝地区农业气象干旱风险区划与损失评估研究

2006年入夏以来,川渝地区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2009~2010年又经历了西南五省持续性特大干旱,作物产量损失严重.水稻是川渝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准确、定量地评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旱情监测及灾后损失评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目前针对川渝地区的农业(水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仍未开展,本文利用该地区43个气象台站50年的气象资料、水稻单产、种植面积资料及灾情资料等多元数据,首先对川渝地区开展农业(水稻)气象干旱风险评估,然后进行遥感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2006年水稻产量进行定量灾损评估.

本文选取了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及抗灾减灾能力(RE)等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1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川渝地区农业(水稻)气象干旱风险综合评价指标(R),对其进行评估.在遥感监测方面,利用TRMM3B43数据构建的月降水量距平和累积降水距平,监测并分析了2000~2012年气象干旱空间分布,并选取了19个典型干旱时期,作为土壤湿度和植被干旱监测的研究基础.构建了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VDIN、TVDIE、TVDIM),分析其特征空间、并与降水趋势和98个农业气象观测点的10cm、20cm的土壤墒情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选取TVDIM反演的土壤湿度与19个典型干旱时期进行空间对比分析.通过考虑“大气降水—土壤湿度—植被响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距平植被指数(ANDVI)对大气降水和土壤湿度的“时滞”效应进行分析.在水稻灾损评估方面,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直线滑动平均法和借助于遥感手段的平均减产分成法(水稻种植面积提取,估产,受灾面积信息)估算了2006年川渝地区水稻产量的损失量.

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干旱风险评估,遥感监测和灾损评估是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重点.本文紧密围绕以上三个主题对川渝地区进行上述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1)综合风险指数(R)高的地区集中在成都市、德阳市、重庆市、遂宁市地区.R值高的地区往往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承灾体的高脆弱性是导致高风险的主要因素.R值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川西和川北地区,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这些地区均表现出较低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利用水稻产量损失模型对构建的农业气象干旱风险模型进行验证,两者显著相关(R2等于0.45,P<,0.05).

(2) TRMM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显著相关(P<,0.001).基于TRMM的降水距平数据显示,2006年旱情集中出现在6-8月的宜宾市、沙坪坝和遂宁地区,高温和降水偏少是导致重旱的主要原因,干旱范围覆盖了四川省除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这与通过(1)中所得到的部分高(低)风险区基本一致.基于TRMM的降水监测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如2006年川渝大旱和2009-2010年持续性干旱的空间和时间演变过程,并对农业干旱等提供了重要的预警作用.基于TVDIE的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基于TRMM的降水量距平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部分时期的空间匹配度较高.在距平植被指数(ANDVI)得到的旱情监测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发现ANDVI与TRMM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在第40天和第48天分别达到0.32和0.33(P<,0.05),与TVDIE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在第16天为0.35(P<,0.05),说明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拉格朗日法得到的期望单产曲线位于实际单产曲线上方,2006年利用该方法得到四川省水稻产量损失达273万吨,重庆市水稻产量损失139万吨,合计401万吨.1949~2011年四川省平均水稻损失量为118万吨,年平均灾损率为8.35%,1997-2011年重庆市平均水稻损失量为42.87万吨,年平均灾损率为7.6%,2006年水稻灾损率偏高.直线滑动平均法得到的趋势单产曲线围绕实际单产曲线上下波动,统计得到2006年四川省水稻损失量为156万吨.分析发现,利用拉格朗日法计算灾损量和灾损率的时,由于所选取的完全无灾害的理想状态极少,以此为基础所得到的期望单产往往比实际估产的结果偏大,在利用直线滑动平均进行水稻估产中,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理想无灾害年份,得到的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无法完全剥离,导致结果偏小.利用遥感手段提取的川渝地区水稻种植区为3.5×,106ha,与统计数据相对误差为15%左右.在植被指数距平基础上,提取了水稻绝收面积、成灾面积和受灾面积分别为8.10×,103ha,45.2×,103ha和2.67×,106ha.在此基础上,基于遥感手段的平均减产法得到川渝地区水稻损失为302.31万吨.

第三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模板:东北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特征与风险综合评估

基于东北三省1981-2010年气象数据、作物数据和灾害数据,分析玉米的趋势产量拟合方法,研究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空特征,发展了多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评估模型,并结合承灾体脆弱性、孕灾环境暴露性和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立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主要结论有:(1)确定了趋势产量拟合方法.通过对多种趋势产量拟合方法在东北三省适用性的分析和检验发现,Logistic曲线拟合方法最优,拟合得到的气象产量减产准确率平均值最大(83%),其次为三次多项式曲线和直线滑动平均法(准确率平均值分别为81%和80%),滑动平均法和加权滑动平均法拟合的趋势产量的准确率平均值最低.(2)提出了灾害强度等级划分方法.基于东北三省玉米农业气象灾害确定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灾害指标形式,给出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气象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并结合《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气象减产率数据对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强度的等级分级进行了调整.(3)阐明了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频率和强度的时空特征.按东北三省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大小排序,低温冷害(41.0%)>,干旱灾害(39.0%)>,洪涝灾害(38.5%).低温冷害空间范围随时间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轻度>,中度>,重度;频率空间分布由大到小为黑龙江地区>,吉林地区>,辽宁地区,严重低温冷害发生频率高值区在黑龙江西北地区,低值区在辽宁中南部.干旱灾害空间范围随时间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重度>,中度>,轻度;频率空间分布总体上呈中间地带频率小,北部和南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趋势.洪涝灾害空间范围随时问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重度>,中度>,轻度;频率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趋势.三种农业气象灾害强度的EOF分解表明,东北三省尽管气候差异大,但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存在一致性的偏多或偏少趋势.(4)综合评估了东北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基于灾害风险体系方法,建立了东北三省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对于单种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分布,低温冷害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在东北三省西北部和东南部,辽宁省西北部为最小值区;干旱灾害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在辽宁东北部、吉林西南部地区,危险性最小的地区位于黑龙江中西部;洪涝灾害危险性高值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区,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对于多种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危险性分布,东北三省灾害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在东北三省的东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黑龙江气象灾害危险性高于吉林高于辽宁,由北到南危险性减小.东北三省玉米脆弱性分布比较分散,最脆弱的区域位于吉林西部部分地区.东北三省暴露性高值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向东、南、北方向暴露性减少.东北三省各县市的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分布在东北三省*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较大的区域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吉林西部,整体呈西北向东南减小趋势.

第四篇农业气象论文范例: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我国主要农区受多种气象灾害的影响,作物产量损失严重.准确、定量地评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形成机理出发,对农业气象灾害孕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的综合评估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最新方向.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是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尚未涉及多种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就会不同,现有研究基本是基于作物整个生育期,没有区分灾害发生在哪个发育期或发育阶段,鲜有贯穿作物发育全过程的风险评估.

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东北地区48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48个农气站1980-2010年玉米发育期资料、近50年产量面积资料、近10年灾情资料及土壤资料等多元数据,以东北地区玉米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为基础,以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评价技术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为重点,研究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首先,构建冷害指数、水分盈亏指数识别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冷害、干旱和涝害,分析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其次,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出发,建立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及整个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进行区划.主要结论如下:

1.东北地区玉米发育阶段热量及冷害变化

(1)4个发育阶段的年代际热量指数基本呈带状分布,东南部的长白山地最低,由东南(或东)向西北(或西)方向递增;近50a来,热量指数总体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

21世纪初的热量条件为近50a最好.

(2)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的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增.中熟区冷害强度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中晚熟区略有下降趋势,晚熟区则略有上升趋势.

(3)4个发育阶段的冷害频率表现为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起冷害频率有比较明显的下降,21世纪初的冷害程度最低.4个发育阶段冷害强度的突变均发生在90年代中期,突变之后冷害强度明显降低.

2.东北地区玉米发育阶段水分供需及旱涝分布

(1)近50a整个生育期需水量没有显著增加.乳熟一成熟,有显著的干旱化趋势,其它3个阶段和整个生育期没有较明显的旱涝变化.

(2)播种—七叶、七叶—抽雄,东北大部分地区中旱及以上频率在10%以下;抽雄—乳熟、乳熟—成熟,中旱及以上频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松嫩平原西部和辽宁西部为高发区,频率在30%-50%.

(3)播种—七叶,东北大部分地区中涝及以上频率在10%以下;后3个阶段,中涝及以上频率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辽宁东南部和吉林东南部为高发区,频率在30%-50%.

(4)发育阶段全域性、区域性中旱及以上、中涝及以上灾害有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80年代起全域、区域干旱和涝害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加.

3.东北玉米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评价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

(1)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东北玉米主要气象灾害孕灾环境指标的气象学、生物学意义出发,选取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相对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区域农业水平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作物发育阶段单一灾种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孕灾环境危险性指标及灾害频率综合反映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根据各主要气象灾害的频率之比确定冷害、干旱、涝害危险性指数的权重系数.

(3)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作物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作物减产率与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程度确定各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作物整个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作物4个发育阶段及整个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进行区划.

4.东北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1)作物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的分布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和连续性.播种一七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偏北地区;七叶—抽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东南部,低值区连片性较差;抽雄一乳熟、乳熟—成熟,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吉林中东部.

农业气象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气象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农业气象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农业气象论文范文选题

(2)玉米暴露性从东北到西南呈递增趋势,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除辽西以外的辽宁大部分地区、吉林中部地区;中值区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分布在松嫩平原和吉林东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东部和吉林东北部.

(3)播种—七叶、七叶—抽雄脆弱性指数分布的连续性较差,后2个阶段脆弱性指数有比较连续的分布.防灾减灾能力指数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及吉林东北部,中高值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

(4)播种—七叶,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基本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带状分布,中低值区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和东部;七叶—抽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低值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东北部,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吉林东南部、辽宁的东部和南部;抽雄—乳熟、乳熟—成熟及整个生育期,风险指数基本由东向西递增,松嫩平原和辽宁为风险指数中高值区.

第五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格式: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近几十年来,在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候变化问题直接涉及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全球能源利用的结构和数量,已经成为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国际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尺度的,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中负面影响更大.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不利影响较为严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中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国民经济主要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未来粮食生产在气候变化下将面临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会变得不稳定,粮食产量波动变大,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适应性措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均将以减产为主;二是粮食生产结构和布局会发生变动,作物种植制度可能产生较大变化;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会发生改变,农业生产成本因为气候变化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加强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已成为国际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而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正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自然科学领域,一般不涉及社会经济因素.粮食生产不仅受气候因素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需要作为气象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来加以研究.在目前中国的气候变化研究中,自然科学领域还尚未引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通过经济学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又缺乏气象学的支撑,这一交叉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

本文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全国及各地区温度、降水量和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情况,并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总结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以水稻为例,通过在C-D生产函数中加入气候因子,构建了经济-气候新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各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和地区差异,并计算分析了全国及各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利用IPCC AR4数据对B2排放情景下2020年中国各省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分别构建了气候变化影响模拟方案和气候变化适应性方案两大类模拟方案,并通过中国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对两类方案五种不同情景下的各地区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情景下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以及粮食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情景方案对未来粮食安全的影响.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从适应性方面提出了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近50年来,全国以及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都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90年代后的温度增幅最为明显,而西南地区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没有表现出温度升高的趋势.从降水的变化趋势看,全国以及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变化都不明显,而华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从60到80年代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但80年代后又趋于稳定.近30年来,全国的旱灾情况未发生明显变化,水灾表现出显著的恶化趋势;华北地区的旱灾和水灾情况都较为稳定;东北地区的旱灾表现出显著的恶化趋势,而水灾则呈现出明显的好转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情况相似,都是旱灾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好转趋势,而水灾则表现出严重的恶化趋势;西北地区则是旱灾和水灾都表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

(2)温度升高对中国东北以外地区的水稻产量都有显著的负影响.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温度升高对西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南地区,再次是华东和华北地区,对西南地区的影响最小.降水量对中国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这和各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变化情况有着直接关系,各地降水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基本保持稳定,和温度的显著变化趋势有着很大差异;水稻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有正的影响,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中国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于耕地资源;农业机械投入对大部分地区的水稻产量有正的影响;技术进步对中国水稻产量有显著的正影响,加快技术进步是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主要措施.

(3)农业气象灾害每年都要造成巨大的粮食减产,全国的年平均粮食灾损为2062.8万吨,年均粮食减产百分比为4.7%.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粮食减产情况都较为严重.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情况表现出显著的恶化趋势,各地区粮食灾损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因灾造成的粮食减产百分比不断升高,粮食产量的增长有相当一部分被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所抵消,西北地区的粮食减产恶化趋势最为严重.

(4)在B2情景下,202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0.28℃,除西藏外的各省区平均气温都将升高,中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最为明显,西南部分省区平均气温升高也较为明显,华东和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则较为适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较不明显;2020年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多数省份的平均降水量小幅增加,华东各省区的降水量增加较多,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部分省份平均降水量则出现小幅降低.

(5)构建了气候变化影响模拟方案和气候变化适应性模拟方案两大类模拟方案,通过中国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对两类方案五种不同情景下的各地区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不同情景下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以及粮食种植结构变化情况.气候变化影响模拟方案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由于降雨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或由于未来气候变化造成粮食单产下降的情景:在未来部分省区发生干旱水资源减少的情景下,粮食总产量将减少0.5%,华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粮食产量会出现减少,尤其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粮食减产幅度均超过10%,部分省区干旱对全国粮食总产量造成的影响较为轻微,并且各个地区将会补种改种需水量较小的旱地作物以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未来气温升高粮食单产下降的情景下,全国粮食总产量将减少10.1%,其中水稻总产量减少12.8%,小麦总产量减少10.0%,玉米总产量减少7.1%,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出现减少,而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则将小幅增加,气温上升将对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6)气候变化适应性模拟方案模拟人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广双季稻、技术进步等)以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情景模拟来估计所发挥的作用:在部分省区推广双季稻的情景下,粮食总产量将增加1.5%,全国水稻总产量将增加3.7%,尤其是中南地区水稻增产达12.7%,而小麦和玉米产量则变化不明显,在部分省区推广双季稻对全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在技术进步的适应性情景下,粮食总产量将增加14.9%,其中水稻总产量增加14.9%,小麦总产量增加3.5%,玉米总产量增加22.6%,华北地区将成为我国小麦的第一大产区,而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增幅较大,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一,通过技术进步的适应性措施可以抵消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对未来全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综合适应性情景下,全国粮食总产量将增加25.4%,其中水稻总产量增加35.6%,小麦总产量增加12.6%,玉米总产量增加22.6%,除西北地区外的五个地区粮食产量都将出现增长,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尤其是玉米产量增幅明显,其玉米产量将占到全国玉米总产量的一半,同时采取推广双季稻和引种的适应性措施对粮食产量的提高程度要明显高于单独推广双季稻和单独引种和技术进步.

(7)到202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为77.2%.在未来部分省区发生干旱的气候变化影响情景下,粮食自给率为76.8%,三大作物中仅玉米的自给率出现下降;在未来气温升高粮食单产下降的气候变化影响情景下,粮食自给率为69.4%,三大粮食作物的自给率均出现下降,尤其是水稻自给率下降达11个百分点;在未来部分省区推广双季稻的气候变化适应性情景下,粮食自给率为78.3%;在引种和技术进步的气候变化适应性情景下,粮食自给率为88.6%,水稻接近完全自给;在气候变化综合适应性情景下,粮食自给率将达到96.7%,基本达到粮食完全自给,其对于提高粮食自给率的程度要明显高于单纯推广双季稻和单纯引种和技术进步,可以抵消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强有力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

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从适应性的角度提出了粮食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这篇农业气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农业气象引用文献:

[1] 关于农业气象的论文题目 农业气象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农业气象论文集 农业气象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农业气象论文大纲模板 农业气象论文框架如何写
《农业气象论文范文参考 农业气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农业气象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