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塔塔尔族聚居区生计转型可持续

主题:塔塔尔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2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塔塔尔族生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塔塔尔族生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塔塔尔族生计论文范文

塔塔尔族论文

目录

  1. 一、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二、塔塔尔族聚居区的基本概况及其生计转型面临的困境
  3. (一)基本概况
  4. (二)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5. 三、促进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6. (一)自然资源: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7. (二)政策扶持: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
  8. (三)民族融合: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
  9. (四)教育发展: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10. 四、加快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11. (一)政府应当持续加大对塔塔尔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普及
  12. (二)加大投入,开发具有塔塔尔族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产业
  13. (三)加大扶持与引导,壮大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14. 塔塔尔族:笛子独奏:塔塔尔族舞曲,演奏:陈惠玲

张彦虎

(石河子大学绿洲社会经济与屯垦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3)

内容提要:塔塔尔族是我国人数较少民族之一,其聚居区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平等与社会和谐.农村改革以来,塔塔尔族聚居区传统的牧猎生计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与此同时,随着融入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又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首先对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然后对塔塔尔族聚居区的基本概况和生计转型面临的困境,以及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其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塔塔尔族;生计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8576(2011)03 -0025 -05

在多元民族共存的地区和国家,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发展始终是整个地区乃至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明显.塔塔尔族是我国人数较少的民族,同时也是世居新疆的13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和跨国民族.由于多种原因,建国以来特别是农村改革以来,塔塔尔族聚居区传统的牧猎生计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与此同时,随着融入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又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依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项民族政策和扶持措施,塔塔尔族开启了以现代种植业为主的生计转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转型又充满着困惑与艰辛.因此,在当前国家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深入研究其聚居区生计方式和发展现状,将对加快其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般来说,生计是指当地人通过不同的资源利用和生产方式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策略.[1]而人类的生计方式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它们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而且总是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规则与资源)和族群文化相适应.[2]可见,生计方式不仅是决定个人生产方式、生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和决定各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不同的生计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其必然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可持续发展或者说可持续生计方式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这种发展方式既倡导发展经济,又注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草原、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同时强调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并重.因此,当前任何个论文范文族群生计方式的转型都必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和最终归宿.但由于人类生计方式的形成往往与特定的族群文化相联系.因此,任何形式的生计转型都难免会遇到传统观念的阻碍与文化困惑.

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3]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生计方式和族群文化.而随着时论文范文展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生计方式必然面临如何转型以加速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迅速改变其落后状态的必然要求.作为具有典型传统生计特征的塔塔尔族来说,其生计转型也不例外.而当前正值我国加速现代化发展和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为塔塔尔族加快生计转型与创新,选择恰当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客观条件.

二、塔塔尔族聚居区的基本概况及其生计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基本概况

新疆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是我国惟一的塔塔尔族乡和塔塔尔族在乡村的主要聚居区.1830年,第一批塔塔尔人从西伯利亚迁至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20世纪初,进一步迁徙至奇台县和吉木萨尔县交界的白杨河两岸南山牧场.1989年7月25日,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正式成立.改革开放前,塔塔尔族主要聚居在该乡的黑沟村和大沟村(即南山牧场).改革开放后,政府实施了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将一部分牧民搬迁至大泉湖平原区定居,形成新的大泉湖村(也成为大泉湖平原区定居点).发展到目前为止,塔塔尔乡已有4个牧业村和3个农业村,分别为烧房沟村、黑沟村、大泉湖村、大沟村、牛毛泉子村、马莲滩村和农业七村.

从地理区位上看,大泉塔塔尔族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奇台县境内,位于奇台县与吉木萨尔县之间.东与农六师108团相连,西与吉木萨尔县接壤,南依天山,北至库尔班通古特沙漠,303省道穿乡而过.全乡土地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162.4万亩,分为南山山区和大泉湖平原区两个草场区域,南山山区夏牧场草场面积155.4万亩,平原区草场面积7万亩.全乡耕地面积约2. 58万亩,人均耕地6.2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甜菜、油料、大麦、打瓜、无壳葫芦、亚麻及饲草、苜蓿等.乡人民政府距离奇台县城23公里.全乡共有917户4108人,由塔塔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汉族、维族、回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塔尔族145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6%.

从经济发展上看,近年来,大泉塔塔尔族乡紧紧抓住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牧民搬迁为重点,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坚持“农业稳乡、牧业强乡、二三产业富乡”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畜牧业,充分利用303省道的地缘优势发展路边经济.在全乡各族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10年全乡工农业经济总收入达到1. 249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多元,较上年增加1000余元.预计到2012年,全乡工农业经济总收入将达到2.3亿元,年均递增1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年均增加1000元以上.①

塔塔尔族:笛子独奏:塔塔尔族舞曲,演奏:陈惠玲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奇台县人民政府网和塔塔尔乡人民政府网公布的相关资料.

(二)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

对一个民族来说,其生计方式是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4]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新疆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塔塔尔族依赖天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牧猎生计方式和族群文化.但是,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塔塔尔族聚居区迅速卷入了现代化的进程,并最终导致传统牧猎生计方式陷入困境并被迫转型.

首先,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增大,奇台县于1980年代中期实施了牧民搬迁和定居工程,将一部分塔塔尔族牧民从南山牧场(黑沟村、大沟村)搬迁至大泉湖平原区定居点,并分给土地,促使其生计方式由牧猎经济转向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但由于对传统牧猎生计方式的依恋以及对现代种植业生计方式的不适应,有部分塔塔尔族牧民将自己的部分土地甚至全部土地租给其他人耕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耕种土地的比较利益低,例如种地投入多,而产品难卖,不如牧业收入高;也有一些塔塔尔族牧民认为种地太辛苦,收入又低,并且种地不如放牧自由.[5]更为主要的是,农业生产与牧业生产差异较大,塔塔尔族牧民在短期内很难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在农业投入、农资采购、田间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缺乏经验和相关知识,导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因此,部分牧民希望重新回到山区牧场,回归牧猎生计方式.

其次,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不断加强,传统的牧猎生产方式特别是狩猎基本被禁止.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商品经济意识的膨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天然草场和森林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公有地悲剧”.例如,草场载畜量严重超载,过牧严重,草场退化,使得牧业生计方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境地.对于一个长期以来以放牧和狩猎为基本经济来源的族群来说,短期内的生计转型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在南山牧区的黑沟村,由于受传统习俗文化影响和利益驱使,黑沟村有数人因偷猎野生动物而受到法律制裁.

综上可见,塔塔尔族农牧民生计方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而农业的资金投入大、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论文范文波动等众多风险因素又威胁着他们的新型生计安全.同时,对于长期以来依赖自然而没有精耕细作、精打细算习惯的塔塔尔人来说,也常常会在新型生计面前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此外,部分塔塔尔族农户因传统生计惯性带来的对新型生计方式的种种不适应以及大量违规现象的存在给当地塔塔尔族农户生计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促进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自然资源: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尽管建国以来大量的人口以及有组织的屯垦戍边活动使得新疆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塔塔尔族聚居区的人口密度仍然相对较小,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农业经济文化的引入促进了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其利用效率和收益.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前乃至改革开放前的塔塔尔族聚居区主要从事牧猎经济,基本不进行农业生产.而目前大泉塔塔尔族乡已拥有耕地面积约2. 5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6.2亩,且土质肥沃,灌溉良好.种植作物发展到小麦、玉米、甜菜、油料、大麦、打瓜、无壳葫芦、亚麻及饲草、苜蓿等多个品种.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塔塔尔族农牧民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

另外,塔塔尔族聚居区(大沟村、黑沟村)山川秀丽、茂林成荫、绿草如织、风景宜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再加上塔塔尔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特色饮食、手工艺品,使当地具有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可以实现塔塔尔族多元生计、收入增长、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的“多赢”效果.

(二)政策扶持: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

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扶持是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产,这已为近年来塔塔尔族聚居区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国家的民族扶持政策为塔塔尔族农户的生计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持和动力.为倡导和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扶持政策,以促进人数较少民族人口和地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对招生、招工的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的照顾政策,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扶贫等的财政、信贷资金投入的扶持政策.例如,为扶持人数较少民族发展,新疆在“十五”期间就计划安排项目159项,总投资2.5亿元.项目涉及人数较少民族聚居区乡村公路、通电、人畜饮水、基础教育等九大方面内容.[6]通过这些扶持政策,大大推动和促进了人数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发展繁荣.

塔塔尔族在1980年代中朝以前还主要依赖牧猎经济的生计方式,生产单一,经济脆弱.对此,各级政府给予了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从上世纪80年论文范文始,在各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塔塔尔族牧民开始了搬迁定居工程并开始了生计转型.在短短的数年间,成功地在大泉湖平原区实现了牧民定居、转产与生活改善.因此,特殊优惠的民族扶持政策是塔塔尔族牧民生计转型的有力支持.当前,新疆正处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可以预见,对于促进塔塔尔族等人数较少民族发展的优惠政策也将在以往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增加和完善.这将为塔塔尔族农牧民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动力.

(三)民族融合: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支持

民族融合为塔塔尔族农牧民生计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塔塔尔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在保留、承袭、发展本民族固有文化基础上,通过杂居、通婚、贸易等形式不断吸收哈萨克、汉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结构等各方面的融合不断深入.因长期与哈萨克族、汉族杂居,所以哈萨克、汉族语言文字亦为塔塔尔人所通用.社会学家把族际通婚视为民族关系融洽和谐所带来的结果.[7]塔塔尔族与哈萨克族、汉族等族际通婚的逐步增加增进了民族间的交往和友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进一步融洽.通过族际通婚大大增加和深化了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为塔塔尔族农牧民的生计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

(四)教育发展: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塔塔尔族的教育事业发展较早,因而其人口中知识分子所占的比例较大.早在1951年,茌塔塔尔族聚居区的黑沟村就建立了第一所乡村小学.目前,塔塔尔族聚居区已有包括小学和初中的中心学校一所.这些学校的先后建立使塔塔尔族农牧民能够普遍接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主要劳动力群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学习吸收现代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牧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另外,为了促进塔塔尔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实施了宽松的招生政策,使塔塔尔族学生能够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塔塔尔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例如,到1990年,塔塔尔族每万人中拥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比例已位于全国56个民族中的第二位.‘81而这些人有的回乡后成为乡村的治理精英,有的走向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塔塔尔族向上联系的重要渠道.另外,为了促进塔塔尔族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地方政府先后组织了多种种植业、养殖业培训班,提高了塔塔尔族农户种植、养殖的科学水平.这些都为其生计转型和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基础.

四、加快当地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在基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塔塔尔族农牧民正在加快进行生计转型.但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制约,塔塔尔族农牧民自身转型与发展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国家加大吏持力度,加快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增强塔塔尔族农牧民的增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上所述,可以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抓住当前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开辟多元生计途径,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建立现代农牧业生产体系以及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从而实现塔塔尔族聚居区的多元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促进当地生计转型与发展的总体思路,也是实现当地乃至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当持续加大对塔塔尔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普及

特别是对作物新品种的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应该及时推广传授给塔塔尔族农牧民.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塔塔尔族、汉族等农民自愿组成经济合作组织,这样既能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协作程度和在市场中的博弈能力,又能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帮助塔塔尔族农牧民完成生计转型和提高发展能力.对此,政府应当在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为多民族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供特殊优惠与扶持,帮助合作组织开展服务,增强其经济实力与服务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

(二)加大投入,开发具有塔塔尔族民俗风情特色的旅游产业

塔塔尔族独特的民族服饰、歌舞乐器、手工剌绣、饮食文化,以及聚居区南山牧场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可以起到展示与保护民族文化、开辟多元生计、增加收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良好效果.例如,可以把塔塔尔族特有的“萨班节”办成开放的旅游节庆活动;发展以民族歌舞演出和传统体育活动等民族风情表演为内容的旅游服务,再加上特色饮食“古拜底埃”、“伊特白里西”①和“卡特列提”②以及石板烤肉服务和“克热西曼”、“科赛勒”③等特色饮品服务,从而大大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加大扶持与引导,壮大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民族特色产业如民族手工艺品、刺绣、饰品的制作与销售,既可以开辟多元增收途径与生计模式,又可以起到保护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效果.塔塔尔族妇女有传统的刺绣工艺,家庭中装饰绣品种类繁多,刺绣收入已成为部分牧民家庭的主要收入,如有的刺绣女能手年绣品收入已达到8000元,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效应.另外,塔塔尔族还有许多特色手工艺品,如“库涅”④、“塔力彦”⑤、“曼达林”⑥等,有待进行市场开发和产业形成.总之,加大扶持与引导,支持塔塔尔族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和效应,将会对其生计转型、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秦红增,庸剑玲.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四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2]昌俊彪.“靠海吃海”生计内涵的演变——一广西京旅人生计方式的变迁[J].东南亚纵横.2003,(l).

[3]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罗康隆,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J].论文范文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5]张巨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调查报告——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青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族乡、黑沟村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8.( II).

[6]荣仕星,等.中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何俊势.赫哲人的族际婚姻——关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赫哲人族际婚姻的典型调查[J].论文范文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周建华,新疆塔塔尔族文化构成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4.(4).

总结:本文关于塔塔尔族生计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塔塔尔族引用文献:

《塔塔尔族聚居区生计转型可持续》word下载【免费】
塔塔尔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塔塔尔族生计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