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支架式教学

主题:考生论文范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7

简介:关于对写作学生支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学生支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学生支架论文范文

考生论文范文论文

目录

  1. 一、学习材料分析
  2. 二、学生情况分析
  3. 三、单元目标及课时计划安排
  4. 1.理解词语意思并主动积累词语.
  5.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提高默读的速度.
  6. 2.学习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7. 3.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并进行练笔.
  8. 四、学习支架的搭建
  9. 1.浏览2~9节,看看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提示语在什么位置.
  10. 3.小组合作梳理人物语言,填写下表.
  11. 2.借助刚刚的推想,读原文中晏子反驳的句子,再体会晏子的反击有力在哪.
  12. 五、教学建议
  13. 1.调整、瞄准核心目标,大胆取舍.
  14. 2.加强整体读文意识.
  15. 3.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16. 4.加强概括能力训练.
  17. 考生论文范文:【实拍】不锈钢支架餐桌椅-论文范文学生餐桌椅

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是立足一课的教学,教学缺乏系统性,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使得每一课的学习目标散乱、低效,缺乏梯次性、序列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针对于此,我们开展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支架式教学备课研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找准联系,前勾后联,确定出一个单元的训练主题,使得一单元承载的训练目标明确而集中,达到有梯次、有序列,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在单元主题学习中,学习支架的设计尤为重要.“学习支架”就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攀爬,进而达成学习目标.我们采用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的载体,根据内容不同、学情不同、学习差异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支架.如提供范例、问题导引、建议提示、图表等,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支架进入学习情境,进行独立探索学习.

下面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尊重他人”为例,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支架式教学设想.

一、学习材料分析

单元教材排列与分析:

综观本单元的课文,从表达方式和文本价值上看,《晏子使楚》《陶罐和铁罐》《三顾茅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的语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尤其是《陶罐和铁罐》,故事性强,富有乐趣,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来看更有价值,而《举手的秘密》则是用了叙述性的语言记叙,缺少了语言的生动,可以作为略读课文处理,用在习得方法之后,补白人物的心理活动.

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同是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对比描写,但每一篇文章的侧重并不相同.《陶罐和铁罐》侧重于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截然不同的性格,关注提示语位置不同的表达作用.而《晏子使楚》关注人物神态,尤其是晏子三次有力的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三顾茅庐》重在对比人物说话时态度的不同,感受人物形象.

单元主题、课前提示、课后练习思考是我们进行单元整合的导向,下面以表格加以说明.

在此,要关注本单元的前承、后续,考虑文体异同之处、前后衔接.对全册教材八个单元进行梳理,发现第一单元“尊重他人”属于叙事单元,我们把类似文体的二、五、七单元进行对比梳理,见下表.

在梳理中,我们发现复现率最高的是这样几个词:语言、动作、神态、人物特点,还应看到同是写人叙事,因为其在本册教材中的前后出现,所处位置不同,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同时要关注本单元语文本体性知识和前后相关学年的逻辑体系,见表格.

考生论文范文:【实拍】不锈钢支架餐桌椅-论文范文学生餐桌椅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有了这种纵向的对学习材料的梳理,我们对学情定位会更准确.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现在的学情如何?

1.意识上: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认识了较多的字,也阅读了较多的课文.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能从整体感知入手,了解课文大意.但是对理解课文关键词句意思的意识还是欠缺.

2.行为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熟练使用工具书.会预习,做到基本读通课文,要求识写的字词能认读.能结合上下文、生活经验、图片等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大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具备捕捉信息、勾勾画画、读读体会等阅读方法.按标点停顿和读出语气还有欠缺,须要教师多指导.

3.兴趣上: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对文本的感悟、对叙事性课文的概括须要训练,圈画词句的能力稍显欠缺,仍须要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下完成.

4.能力上:对大部分学生来讲,圈画关键核心词句不是难点,但仅仅停留在读通课文上,并没有主动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能分辨,但不能体悟这样描写的好处,找不准蕴含其中的关键词句,缺少结合上下文的勾联意识,对于语言、动作、神态在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变化的作用感受不到.

5.学生的需求:对话描写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前三年已经阅读了不少童话、寓言的对话,对于对话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能找到对话、读懂对话的意思.承接了上一阶段的学习,要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读懂对话、感知对比的阅读方法指导:边静心读文,边根据要求圈画相关词句,逐渐感受对比描写.

三、单元目标及课时计划安排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又对初步的单元核心目标进行梳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如下:

1.理解词语意思并主动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提高默读的速度.

方法与过程:

1.在阅读中,能根据要求圈画出有关词句;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等语句描写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学习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并进行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尊重他人的好品质,懂得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论文范文睦相处.

依据这样的单元核心目标我们对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课时的匹配:按落实目标的需要,突出重点,适当调整教材顺序,精读与略读相结合,便学利教,让学生在教师精心为其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四、学习支架的搭建

依据学情,向着目标,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为学生指引探索的路径,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改变将课后练习“复制”给学生问问答答的处理方式,而是要精心设计,将练习题转化成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步骤,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作“技术指导”.

支架1 :提示式支架

《陶罐和铁罐》

自由读2~9节

1.读对话,用“ _______”画出对话中陶罐和铁罐的神态、语气变化的词语.

2. 分角色同桌练习读好对话.(提示:读对话时,注意陶罐和铁罐对话过程中的神态、语气、标点,人物称呼前后的变化.)

说明:学生通过自读对话,圈画神态、语气词,然后同桌借助提示读好对话,初步感知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最后交流反馈,指名学生读对话.为学生搭建支架,设置坡度,让学生有学法可依,帮助学生了解读好对话的方法.

以第一次对话为范例: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读中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的神态、语气,进而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要读出它们鲜明的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称呼.铁罐称陶罐子,满眼的看不起,重音强调;也可以关注叹号,表示语气的强调;还可以关注“敢”字,重读上扬.对比着陶罐称对方是“铁罐兄弟”并且是句号,语气谦和,在读中感受它们鲜明的性格对比.

在第一次的对话中,读出不同人物对话,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神态描写,感叹句和问句等标点的运用更突出了人物的语气,凸显出它们不同的性格,增添了语言表现力,学生读时,容易忽略文章前后的联系、变化.因此,在指导中,学生明晰从哪些角度入手,尤其注意陶罐和铁罐前后的神态、称呼等变化,进而习得了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自信和实际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自读另外三次对话.

支架2:程序式支架

《陶罐和铁罐》

1.浏览2~9节,看看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提示语在什么位置.

2.同桌对比读下面的对话,想一想:关注铁罐的答语,提示语在“住嘴”的前面和中间,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知识与技能:

1.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地识字,在阅读中说明:《陶罐和铁罐》中对话生动、形象,故事情节逐步展开,而且文本的提示语位置在中间,富有表现力,为文章增色不少.再对比读聚焦提示语在中间的妙处:当我们让读者特别关注我的某一句话、某种态度、某种观点时,我要先亮出来,达到先声夺人的目的,进而引起别人的注意.“住嘴!”后面加提示语,反映出它的恼怒情绪,如果和“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放在一起就会冲淡铁罐口不择言愤怒的感觉,在表达效果上要变弱.因此引导学生聚焦“住嘴”第三次对话,在对比读中渐次感受到提示语放在中间的妙处.

支架3:范例图表式支架

《晏子使楚》

1.默读2~5节,按“刚到楚国”“参见楚王”“赴宴席上”将课文分成3部分.

2.再读2~5节,用“________”线画出楚王是怎么做的,用“________”线画出晏子怎么反驳的.

3.小组合作梳理人物语言,填写下表.

说明:将内容划分为:刚到楚国、参见楚王、赴宴席上三部分,再细细读读,不难看出写的都是楚王和晏子之间来来回回针锋相对的智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直面文章中重点段落,辅助学生感知第一件事是故事的开始,第二件事是故事的发展,第三件事是故事的论文范文.设计此图表式任务单,有助于理清楚王侮辱和晏子反驳的对比,同时可以感知侮辱与反侮辱的外露线索,为后面感受晏子能言善辩的内涵线索做铺垫,通过“读、填”,学生关注到楚王的神态,理清晏子的语言,对文本内容更清晰.

支架4:线索式支架

《晏子使楚》

1.边读边体会晏子反驳的话,根据晏子的答话推想他的话外之音、弦外之意,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2.借助刚刚的推想,读原文中晏子反驳的句子,再体会晏子的反击有力在哪.

晏子的三次反驳(推想填空)

第一次反驳: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

结果(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第二次反驳:

齐国人多:(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最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所以楚国是(下等国).

结果是(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反驳: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橘.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盗贼),所以楚国是(盗贼之国).

结果是(楚王只好赔不是).

说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但是如果仅仅分角色读,在读中悟,学生对于隐含其中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推想不能很好地理解,借助线索式支架通过对晏子反驳语言的层层剖析,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面对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时表现出那种沉着、睿智的论辩和反击技巧,每次交锋结果楚王的“只好吩咐大开城门”“只好陪着笑”“ 只好赔不是”实质就是晏子斗智斗勇的成果,学生溯果追因,当感觉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晏子的人物形象也就栩栩如生地立在学生心中,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支架5 :提示式支架

《三顾茅庐》

默读《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关注刘备和张飞对话中对待诸葛亮神态、称呼、语言的不同,读出他们各持什么态度.摘录关键词,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显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为下文具体描写做了铺垫.分角色读,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两人的语言.运用在精读课中学到的对话教学,着重关注不同人物说话时神态、语气、称呼、态度的不同,对比关键语句,读懂刘备和张飞对诸葛亮态度的不同,进而读懂塑造的人物形象,读懂二人的性格不同.这一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学会摘录关键词句,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运用中训练语文能力.

支架6:问题式支架

《举手的秘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文中哪些地方有对比描写,这些对比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有变化?

2.教师的语言在文中没有出现,可是那意味深长的眼神却向我们诉说着许多许多.请你结合文中两次教师眼睛的细节描写,进行想象,说一说教师眼神中意味深长的话语.

“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了.”交换眼神,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我只能举右手会觉得(),而见到老师的目光,我“踏实”了,因为我从老师眼中看到了().

“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看不见.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眼里闪现出一丝惊喜.”仿佛在说().

说明:“我”举右手时的紧张、忐忑及“我”举左手时的兴奋、自信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教师第一种眼神中的关怀、理解、尊重,让“我”不再紧张、害怕,也鼓励了“我”继续努力;第二种眼神,则是鼓励和期待的眼神,激励“我”大胆发言,使“我”自信.这种师生心灵的对话是隐含的,需要为学生搭建支架,设置坡度,用提示语把理解这种心灵对话显现出来,引导学生揣摩.

支架7:图表式支架

《宽容》

既然是宽容对方的事,那么要详细写出是怎么宽容对方的.那么会说什么、怎么做,又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这就要用到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等细致描写.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精彩对话描写片段,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说明: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学习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对比描写等语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这样的学习支架,是想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怎样写更生动、具体.

五、教学建议

1.调整、瞄准核心目标,大胆取舍.

对于语文而言,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可以说对于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实质就是确定教什么的过程.我们经过了多次研讨,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不断更新课观、不断聚焦核心目标——确定在对比中继续学习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妙处;体会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要学会围绕目标恰如其分地进行取舍,让学生一课一得,大胆取舍,得意得言,相得益彰.

2.加强整体读文意识.

学生读文时对于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文句会圈画,初谈感知.但这种理解还是单薄的、碎片化的.教师要唤醒学生纵向的阅读意识,使学生读文时学会前勾后连,丰富认知,加深理解.在达成单元核心目标时,每一课所承载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知识会出现螺旋上升的过程,教者要注意单元整体性.

3.加强朗读训练指导.

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情节有趣,语言流畅生动,学生乐于朗读,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对比的方法,朗读十分重要,只有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这些学习目标.可以采用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教师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把每篇课文读好.

4.加强概括能力训练.

我们发现学生读文后能大体感知课文大意,但是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稍显欠缺,不仅对于全文概括如此,对于文章结构层次的理清、各部分的概括,学生能力也有待提升,仍须要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下完成.

经历单元整合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懂得——一篇篇课文,教学价值怎么去确定?如何围绕整合的单元目标是那么重要,要不断地从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出发,钻研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进行有序的、持续的训练,同时要学会围绕目标恰如其分地进行取舍.

编辑/赵卓然

总结:这篇学生支架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考生论文范文引用文献:

[1] 自考生论文范文参考 自考生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 学生论文范文 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2000字
[3] 学生党建论文范文 学生党建有关论文范例5000字
《单元整体设计的语文支架式教学》word下载【免费】
考生论文范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