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的持续——对宁夏两个枸杞专业村的调研

主题:枸杞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1

简介:关于枸杞种植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枸杞种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枸杞种植论文范文

枸杞论文

目录

  1. 一、两个枸杞种植典型村的基本情况
  2. 二、对两个枸杞种植典型专业村发展的思考
  3. 枸杞:枸杞种植技术 枸杞的栽培技术

口赵世华 丁婕

近些年来,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目标,宁夏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大力推进以节水高效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区新增枸杞、红枣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281万亩,2009年比2000年新增年产量54.35万吨,新增年产值50亿元.特色经济林产业已成为宁夏生态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发展节水高效、生态经济型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学习中,宁夏林业产业发展中心就枸杞这一特色经济林产业促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情况,对同心县吊堡子村和海原县高崖村两个枸杞专业种植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期为今后加快我区农村特色经济林产业及同类型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两个枸杞种植典型村的基本情况

海原县和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匮乏,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民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近年来,这两个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克服自然条件的束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抗旱特色优势产业,因势因地培育了枸杞、压砂瓜、红枣、草畜等区域特色产业,出现了许多专业特色产业种植、养殖村.

海原县七营镇高崖村地处清水河畔.全村有402户农民.总人口2150人,现有耕地面积6000余亩,其中扬黄水浇地4000亩,2001年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农民人均收入不到800元.2002年该村利用2000余亩清水河河滩地种植枸杞,2009年底种植面积达到2600亩,人均有枸杞1.2亩,2010年全村人均仅枸杞收入超过7000元.由于枸杞规模种植需要大量的肥料投入,该村农民自觉发展养殖业来解决肥料投入问题,目前全村养羊4500多只,养牛420余头.由于枸杞种植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农民开始利用积累的资金投入发展运输业,有运输车的农户每月有的纯收入超过万元.高崖村已成为海原县的第一村,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也位于清水河畔,全村380户农民,总人口2380人,现有耕地面积10800亩,其中扬黄水浇地3800亩.该村1995年开始利用7000亩清水河河滩旱地引清水河苦水小面积试种枸杞.2001年开始规模发展枸杞,到2009年全村7000余亩河滩旱地引清水河苦水全部种上了枸杞,人均枸杞近3亩.每年7~9月枸杞采摘期,全村每天有近2000个附近村庄的劳动力在该村从事枸杞采摘,每天支付采摘费15万元以上.由于发展枸杞,全村基本上没有外出打工的农民,不仅解决了全村农民的就业,也带动了周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2010年全村人均枸杞纯收入超过7000元,仅枸杞收入就占到全村收入的90%以上,户户有拖拉机、摩托车,每户建有三间以上砖瓦房,已经成为同心县的第一村.

二、对两个枸杞种植典型专业村发展的思考

水是制约宁夏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中部干旱带与宁南山区,是典型的雨养农业类型,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效益差,农民思想观念与农村经济落后,当地群众生活及经济条件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用地用水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民,是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需要切实加以研究和解决农村发展的重大课题.海原县七营镇高崖村和同心县王团镇吊堡子村近十年来立足全村实际,转变观念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由零星、小规模种植枸杞发展到枸杞专业种植村,其发展经验、模式和发展特点值得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研究与思考.

1.立足于实际,选准主导产业.正确选择农村主导产业的关键是立足于当地水、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有区位发展优势、比较效益优势及零星、小范围的成功示范.高崖、吊堡子均位于清水河畔,人均有1亩多扬黄水浇地,都有清水河滩盐碱旱地,2000年前都有农户引清水河苦水在河滩旱地种植枸杞的成功范例,并且枸杞种植的亩收入在2000元以上,而扬黄水浇地种植玉米等作物亩收入不到900元,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枸杞耐盐碱、耐干旱、抗霜冻,宁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枸杞种植的主导品种及栽培技术是我国最先进和最成熟的.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枸杞作为农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大力打造并提出培育以中宁为核心、以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盐碱地为两翼的产业带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枸杞产业的发展.两村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农民思想观念守旧、种植技术不足和市场规律认识不足等多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效.枸杞作为两个村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高崖村占农民年纯收入的70%以上,吊堡子村占90%以上,与同心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海原县七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068元相比,可以充分说明枸杞这一主导产业符合两村的实际,发展立足于区位优势,符合群众意愿和自治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此外,由于枸杞采摘期需要大量劳动力,两个村几乎没有外出打工人员,冬闲时也没有外出抓发菜、挖干草、聚众论文范文和偷盗的情况发生.枸杞种植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就业观念的转变,而且还带动全村民风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农民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种植枸杞及发展衍生的其它产业上,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风建设.

2实现了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10年来,全区有近350个村种植枸杞,枸杞种植面积净增52万亩,面积超过65万亩,年产量已突破8万吨,培育加工流通企业120余家,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宁夏枸杞产业规模做大,市场空间的拓展,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枸杞亩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主导产业亩均纯收入比传统农业亩均纯收入由3倍增长到5倍,枸杞产业的比较效益在不断扩大.吊堡子村一农户种植50亩枸杞,2009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2009年全村有四分之一的农户枸杞收入过10万元;高崖村最大种植户有15亩枸杞,2010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罗进元种植10亩枸杞(其中8亩进入结果期),纯收入近10万元.村民手里有了钱,就有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经济条件,两村从2005年以后开始翻盖新房,目前两村每户都建有三间以上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砖瓦房.收入增加的农民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被动要求发展,而是主动想要发展.高崖村把积累的资金用来发展养殖业、运输业.吊堡子村把积累的资金投入到改善灌水条件和增加枸杞种植面积上,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由于枸杞这一主导产业使农民增收的目标得以实现,村民的居住、交通、生活等设施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自我发展、不断发展的意识增强,经济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有力地支撑了新农村建设.

3.发展了特色产业,实现农民素质的提升.由于发展了特色枸杞产业,村民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市场信息等意识增强,再不是传统式地经营有限的耕地,而进行开放性、比较性、选择性的发展.在不断了解、思考、发展中转变发展观念,提升主导产业的经营水平,拓展开发新的收入渠道.高崖村种植2600亩枸杞,人均1.2亩,收入与吊堡子村种植7000亩枸杞,人均近3亩的收入水平相当,除了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外,更重要的是农民经营枸杞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发展.高崖村为经营发展好枸杞产业,发展了养殖业,增加有机肥料投入,提高了枸杞质量与效益.农民认知水平的提升反映到了实际行动中,除了经营好主导产业和衍生的养殖业外,还拓展了长途运输业,一辆运输车每月又增加了1.5万元的家庭收入,不仅使农村青年人的就业空间转移到运输上,还使他们在外出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开放性循环.而吊堡子村只在枸杞规模的增加上投入,没有在提高枸杞经营水平、推进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上加大投入,只是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的重复.总之,两村发展的差距体现在全村农民在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形成的认识与素质的差距上.

由此可见,农民只有“富”了脑袋才能富了钱袋,人素质的差异是最大的发展差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选准特色产业,增加与改善农民家庭收入条件,才能增强农民学习、提高素质的自觉性.不断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提高与转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又是新农村建设、提升特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所以,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自身素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引导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专业村和特色产业的规模乡,形成产业的规模聚集效益,走一村一个特色、一乡一个产业、一县一个品牌的发展之路.培育壮大流通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加粗区域农村特色经济产业链,为加快宁夏新农村建设步伐,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枸杞:枸杞种植技术 枸杞的栽培技术

(作者单位:宁夏林业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王贵木

总结:该文是关于枸杞种植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枸杞引用文献:

[1] 枸杞相关论文题目 枸杞论文题目怎么定
[2] 枸杞参考文献外国 枸杞参考文献有哪些
[3] 枸杞论文提纲 枸杞论文框架如何写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的持续——对宁夏两个枸杞专业村的调研》word下载【免费】
枸杞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