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有序引导海洋工程装备健康

主题:海工装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0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海洋工程装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海洋工程装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海洋工程装备论文范文

海工装备论文

目录

  1. 海工装备:青岛开发区成为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文/王凤丽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蓬勃发展,已成为船舶工业的转型突破口,众多投资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迅速提升.

此前的2004年,我国造船业也有类似趋势.当时,在需求与政策的激励下,造船业产能迅速扩充,直接导致了之后几年造船业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缺失.20世纪90年代,日本各造船强企也曾掀起转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热潮,但最后大都以转型失败而退出.基于此,面对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投资热潮,业界应吸取教训冷静对待,以避免重蹈造船业的覆辙.

海洋工程装备掀起投资热潮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已出台的一系列发展规划中,大都将其作为优先和重点发展产业,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随后出台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进一步引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又属于装备制造业,可享受装备制造业的优惠政策,比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

在这种背景下,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巨头,以及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远船务、招商局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纷纷布局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其他领域企业如重工、港口企业和海洋工程服务类公司也通过收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来拓展业务,并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尤其是在2013年《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出台后,包括天津德赛、领新重工等一些规模不大的船企也开始以联合生产方式进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百家以上的造船企业涉足海洋工程装备领域.

各级地方政府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热情更高,纷纷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并引导本地具备条件的造船企业“转攻”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

江苏、浙江、广西、广东、辽宁、山东、上海等省市自治区,以及镇江、舟山等地市先后制定了发展规划或发展纲要,提出打造国家级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的目标,并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上海就设立了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一些地方产业园也加紧建设,上海、广州、珠海、青岛、大连、烟台、威海、东营、南通、海门、如皋、镇江、九江、葫芦岛等多地还提出要建造大型基地.

而且,近两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受海洋开发前景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影响,成长性良好,在资本市场上已形成主升趋势,受到资金的追捧,走势强劲.尤其是一些已经获得深海石油订单的公司,如中集集团、中海油服等更是受到机构资金的关注.

据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博时、嘉实、鹏华、易方达等国内一批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和管理的社保组合,近两年频频批量买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领域的投资标的,而且还涌现一批主要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投资方向的基金,如长盛航天海工基金.

三大投资风险加大

其一,产能过剩隐忧却已经初步显现.

据市场预测,2013--2018年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在3270亿美元以上,如果按20%--25%估算,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在650亿--810亿美元之间,钻井平台的年需求为70--80座,生产平台的年需求在30--40座之间,辅助船舶的年需求在300艘左右,全球海洋工程装备的年市场需求仅为110座左右.按我国在国际市场占30%左右的份额估计,年均钻井平台订单数量或在40座左右.

但是,按照当前各地规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发展势头,以及2012年我国在建或拟建的37个较大规模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国内造船企业的平台生产能力将很快达到120座/年,辅助船舶更是由于大量造船企业的转型生产,其产能得到极度扩张.因此,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之下,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出现的结构性产能过剩苗头已初步显现,需要及时加以关注.

其二,各地产业结构趋同趋势明显.

政府鼓励部分造船产能转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旨在引导具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制造能力的造船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转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然而,地方政府对海洋工程装备的支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也缺乏对造船行业去产能的主动性,只是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视为造船企业的“避难所”,积极鼓励地方上各类型造船企业进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此外,一些没有船舶行业发展基础的地方,也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企业进入.不少地方政府还以进入该领域为由,要求国家批准新建大坞等设施.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发展条件的地区之间相互“效仿”甚至“克隆”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发展重点趋于一致,产业结构布局出现同质化现象.最终势必会使产品竞争主要集中在浅水和低端深水装备领域,很可能引发过度竞争甚至是低价恶性竞争现象.

其三,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产品固化在产业链低端.

国内不少海洋工程项目虽然已纷纷启动,但实际上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并不多,不少项目只是大船厂零散的外包项目,企业进入的大多是从事钢结构部件、附加值较低的通用型设备的加工制造、工程机械辅助船舶等领域,依然停留在“造壳”工业的阶段,而利润最高的配套设备、水下设备制造基本被国外供应商垄断.

目前,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占平台类产品造价比例80%左右的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还不到10%,其中核心装备不足5%.以上海外高桥船厂为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建造的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为例,国内生产的配套产品占比还不到该FPSO总价值的5%.

其主要原因在于船舶工业兴旺的时候,造船大发展而相关的配套没有同步规划好,以至于现在船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50%左右,相比日本、韩国的95%的差距很大.如果不能吸取造船业的教训,不能实现相关配套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同步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将很可能被牢牢钉在产业链的低端.

同时,产品的低端化将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相对有限.以现在钢结构的论文范文来看,生产企业毛利率只有5%--7%,普通钻井平台利润也相对较低.低利润生产将直接引发企业研发投入的不可持续,进而会使企业陷入低端产品生产与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加快政策调整引导

针对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快政策引导.

首先,合理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一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密切关注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建设一哄而上的问题,建立产能过剩预警机制.一旦发现产能轻微过剩,即对过剩部分产能进行重新分配,以减少过剩产能对行业经济的冲击,二是国家制定出台行业准入强制性标准,提高行业门槛,对拟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保证发展质量,三是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协调作用,在鼓励有实力企业进入的同时引导企业正视风险,四是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产品,引导各种资金流入具有高水平研发能力以及高附加值的生产企业,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海工装备:青岛开发区成为国家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其次,统筹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一是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避免地区间产业发展趋同.明确各区域发展领域和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发展海洋装备制造,在全国培育若干个差异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打造具备总装建造、修理改装、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功能的综合产业集聚区.

二是围绕产业集聚区,在沿江、沿海地区打造专业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发挥聚集区内国有大型企业与地方民营企业各自能力和体制的优势,实现高效、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

三是对申请建立的产业园区进行严格审核,避免重复建设.

四是组织和引导行业骨干研发机构、制造企业,联合检验机构、用户单位等,建立产业联盟,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其三,鼓励企业生产向高端化发展.

一是研究制定海洋石油钻机、钻井平台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生产深水化、浮式化和集成化的海洋工程装备,重点扶持中国重工、中国船舶、海油工程等一批设备和工程总包商发展.

二是鼓励一般船舶制造企业重点生产通用化、多功能的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比如多功能平台供应船(PSV)及三用工作船(AHTS),提高生产附加值.

三是吸取船舶工业发展的教训,重视配套行业的同步规划.鼓励企业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业,重点提高海洋工程动力传动系统、安全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配套设备的国产化水平,避免停留在“造壳”阶段.

四是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开展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技术和设计标准,推动实现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总结:本文关于海洋工程装备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海工装备引用文献:

[1] 船舶海洋工程类论文选题 船舶海洋工程论文标题怎样定
[2]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选题推荐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3]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论文选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有序引导海洋工程装备健康》word下载【免费】
海工装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