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高中文言文注释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教学

主题:小学必背文言文100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8

简介:关于对写作文言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文言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文言文论文范文

摘 要: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形式,很难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但作为一种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基因&“的载体,其文化内涵仍然焕发着光彩溢目的生机.文言文注释是语文教材的四大助读系统之一,本身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解释文言文中生僻疑难的内容,是师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重要工具;不仅蕴含着文言、文学知识,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常识.挖掘、整合注释中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常识,是达到吕叔湘先生所说的文言文教学是&“为了接受文化遗产&“的目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注释;教学

2017年1月,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国务院论文范文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到了战略高度上,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语文教育中承担文化观照任务的文言文教学,确是渗透这一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新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凝练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素养的落地方式体现在高考卷中,就是对&“古代文化常识&“内容的考查.自2015年&“古代文化常识&“作为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正式进入全国卷、2017年考纲正式明确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查内容,至2018年&“古代文化常识&“已连续四年出现在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题目中,大趋势表明古代文化常识已经是文言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纵观表1-1不难发现,高考卷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辐射范围甚广:典章制度、宫殿建筑、行政机构、科举文化、职官制度、称谓文化、交际礼仪和节日文化等.古代文化常识包罗万象,体系磅礴,但它同样内容零散,不自成体系.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极少部分零星地散落在文章表面,大部分隐藏在注释中,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以挖掘和延伸.但凡被注释之处,就可能是因古今语言规范不同,在理解上会产生隔阂的地方.而某种语言规范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下产生的,这种隔阂体现出古今人们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的差异.这些差异和矛盾点不仅是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更是挖掘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的关键,所以注释是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拉近学生与古人距离的重要纽带,更是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一个突破口.

但文言文的注释多随文而释.随文而释简却不一定明,对学生来说,结果的呈现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反之则容易不明就里.譬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中的&“敝&“注释为&“损害&“,这显然是随文而释,那么&“弊&“为什么就是&“损害&“呢?从&“敝&“的造字法来看,&“敝&“是会意字,用小棒敲打破旧的衣服,会有碎屑掉落之义,本义是破旧,又引申为损害,由此&“敝&“字的文化内涵便浅而易见.《荆轲刺秦王》一文,在易水别荆轲这一情节的描写中,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又有&“复为慷慨羽声&“,注释为&“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徵七音,变徵是徵声的变调,声音悲凉&“和&“声调激愤的羽声&“,读此,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古代乐理文化常识,而且声调侧面烘托了送别场景的悲凉激愤的氛围,荆轲的人物性格也跃然纸上,学生们仿佛回到汤汤易水,目睹了这壮烈的情景.再如荆轲知事不就时,倚柱而笑并&“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注释解释为&“坐在地上,*张开,像箕一样,这里形容一种傲慢轻视对方的姿态.&“这里要让学生从&“傲慢轻视&“这个动作中体会到荆轲视死如归的决心.注释中并没有解释&“像箕一样坐&“和&“傲慢轻视&“的关系,需要教师挖掘&“箕踞&“中蕴含的坐姿礼仪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荆轲羞辱以激怒秦王,求死保国的态度和决心.以上列举的示例,是散落在文言文课文和注释中的.教师在&“拎&“出这些文化常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串珠成线,引导学生归纳整合、举一反三,以达到积累应用的目的.

在&“十里不同音&“的中国,文言文作为一种稳定的语言形式,不仅是现代汉语、现代文化之源,更是保证民族道统的延续和几千年不间断的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凝聚.正如钱穆先生所说的&“古书不论文范文&“,语言具有代际差异.文言文的注解,就是为使用白话系统的读者服务的.虽然有时用白话和现代汉语系统解释文言文很难&“得其神似,状其情趣&“,但我们不能否定注释对于读者理解文言文的重要作用.反观现今学生掌握这些文化常识的途径:学生直接记忆教师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点,文化常识的积累不是从课内文言文中迁移,而是脱离文本机械记忆.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以烦执事&“,&“执事&“的注解为&“办事的官吏,这里指对对方的敬称&“,&“执事&“为动宾结构,为何此处解释为名词,作敬称呢?当中涉及到官职文化和称谓文化,注释注却未解明缘由,这就需要探讨文言文注释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积累是一个内容分类、体系构建和知识迁移的过程.分析高考考点可知,古代文化常识分类甚是细微,这种只追求效率的机械记忆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积累方式,何谈知识迁移?挖掘文言文注释中的文化常识,结合文本真正完成文化常识的积累,才是最大限度地传承理解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现阶段&“文言&“知识的学习越来越不能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目的,而更该作为一种途径,通过挖掘字词中,尤其是注释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由&“言&“到&“文&“,达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目的,而不是不断抹杀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综上文言文注释中的文化常识教学不可谓不必要.

挖掘整合注释中的文化常识,创新注释的使用方法,发挥注释工具性和知识性的双重价值,能更好的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现有的注释教学,更多的是呈现一种教学结果,教师只把注释当作教学工具,对其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未有过多的挖掘,如果教师简明扼要的提取注释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说的&“阙秦以利晋&“一句中的&“阙&“字,注释为&“侵损,减少&“,很明显这是&“阙&“字的引申义,&“阙&“字当此义讲的原因,就体现出古代的建筑文化,是指宫门两边的楼台,中间有空缺可以站在城墙上远观,犹如额部两眉之间的部位.在古代就同&“缺&“字.在教学过程中整合构建&“建筑文化&“的知识体系,能提高学生由课内文言文到课外阅读的迁移能力.如2018年全国卷中出现的&“阙、践阼、陵寝&“等建筑常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意,真正使注释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能巧妙地渗论文范文统文化,对高考大有裨益.上述的&“阙&“一例,可以用同源字对举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阙&“和&“缺&“为同源字,《说文解字》:&“缺,器破也&“,指的是器物器皿有缺口.如&“玦&“是指由缺口的玉.但是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简明扼要、遵循适度适时原则,抓住典型的注释,举一反三,而不是&“字字落实&“,同时避免见注忘经,脱离文本的教学现象的出现.

最后,在&“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支撑下和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古代文化常识教学和传统文化的积累不仅一个研究热点,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论题立足当前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要求,敦促教师不断丰富古代汉语知识储备.师生在文言文教学中,共同沐浴优秀传统文化,反思现代某些畸形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也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M].北京:论文范文论文范文论文范文,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王力.古代汉语绪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5]钱穆.中国史学名著]M].上海:知新:三联书店,2004.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7]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语文建设,2017(03).

总结:本文关于文言文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小学必背文言文100篇引用文献:

[1]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论文选题 初中文言文教学论文题目哪个好
[2]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最新初中文言文教学参考文献 哪里有初中文言文教学参考文献
《高中文言文注释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教学》word下载【免费】
小学必背文言文100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