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评价教育科研成果,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评价

主题:论文修改软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1

简介:关于论文修改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论文修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修改论文范文

论文修改软件论文

目录

  1. 论文修改软件:打印店藏“编外导师” 曾帮数千大学生修改论文[每日新闻报]

教育科研论文的常见病例与修改

   (一)修改的意义

   修改,是论文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文章写作高手都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贾岛因写《题李凝幽居》,反复琢磨"推"与"敲"二字,而名震论文范文,成为后世文坛的佳话美谈.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曾强调:"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老舍也有一段经验之谈:"写完了,狠狠地改,不厌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①对此论文范文也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地,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②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写到:"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摒弃.三遍,四遍等那还是不够的."③

   以上事例,虽然是大作家,文章高手们有关文章修改的经典论述,但是,论文范文相同,同样适用我们教育科研论文的修改.因此,我们初学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教师应把论文修改这一过程,看成是论文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其实,以我10余年从事教育科研的体会,以及导师们的谆谆告诫,认为:许多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就是经过反复修改,多次加工而得出的成果.有人说,论文范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

   (二)常见病例与修改

   要修改什么呢?无非两大方面:论文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实际上是论文的点点滴滴都在修改之列,大到主旨题材,小至标点符号,都得斟酌,不当的地方都得改正.下面就写作的程序和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分别列举一些病例,作出分析修改.

   1,标题的修改

   先说明一点,本文不讨论主题的修改.因为主题是全文的灵魂,统帅,如果由这个主题要改成那个主题,那就不是一句一段的事,牵涉全文,得重新写过.既是重作,也就非一般意义上的修改了.

   论文的标题要求简明,得当.那么不符合这个要求的又有哪些表现呢?

   (1)大题小作

   题目涉及面太宽,而论文内容却较窄,这就叫"大题小作".这种现象在初学论文写作的教师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笔者曾对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学员的结业论文标题"病例"做过统计,1/2以上的学员犯此类错误,下面就学员结业论文中出现的"大题小作"问题举3个案例.

   案例9—1:①

   有一篇论文,写的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命题的改进意见.文题为《对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改革的思考》."考试改革"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考试制度,考试频率,考试结果的表述,考试形式(笔试,口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考试命题只是其中一个子项.因此,这个标题就应改为《对义务教育阶段测试命题的思考》.

   案例9—2:

   有一篇论文题目为《对中学地理教材课程改革的建议》,可是全文仅对教材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根本不涉及"课程"问题,这"课程"两字就应删去.而且,一般地对教材提出几个具体意见,也称不上什么"改革",这又反映了一种"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写作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即使写一个很小的题材也就放肆地往高处牵扯.

   案例9—3:

   又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标点符号训练与素质教育》,诚然,学会运用标点符号也是语文素质中的一块小领地,论文举些例句也含有思想认识的内容,但实在没有必要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号.硬凑上去,反使人觉得牵强附会了.

   (2)小题大作

   题目涉及面太窄,不能涵盖论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叫"小题大作"."小题大做"的情况,比"大题小作"要少一些,但也不是没有.

   案例9—4:

   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浅谈跳高教学步骤的模式设计》,而论文的内容却是以跳高教学的模式设计为例,去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那么这个标题的题义就偏小了,宜改为《从跳高教学看体育课教学模式设计》.

   (3)题目过旧

   好的题目,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放映出作者的心意和新意,使别人一看到题目,就能引起对论文的注意.题目的陈旧,有两种情况:

   一是题目本身是重复别人用过了的标题.

   案例9—5: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山区教育事业》,《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变革》,《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谈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这类题目,人们一见,似曾相识.虽然题目本身并无问题,但都已是别人用过了的,你拿来再用,就缺乏新鲜感,读者的接受心理势必受影响.单就古今中外中外流传于世的教育名着(论文)来看,有哪一个标题是重复别人的,恐怕一个也没有

   另一种情况是题目的用语陈旧.

   案例9—6:

   《美之形态谈》,《教育改革者的形象之我见》,《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业已行动起来》等.用的是半文半白,不中不洋的句子,读起来叫人感到别扭.

   题目的陈旧,问题并不简单的在于遗词用语上.它说明作者对课题研究得还不够深透.胸中尚未涌来新潮,笔下当然重弹老调.所以,定题目要精雕细琢很有必要,而更必要,更重要的则是对课题的研究.

   (4)题目不明

   题目不明有这样几层含义:

   其一,题目表意不明确.有的标题其语言存在歧义,令人捉摸不定.

   案例9—7:

   《信息化语言教学刍议》,这句话就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把"信息化语言"看成一个短语,其教学的内容是信息化的语言,谈对它教学的看法;另一种理解是使语言教学信息化,让学生理解语言,重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如意义信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等等.由于题意的模糊,读者只凭标题就无法理解文意.

   案例9—8:

   《例谈语意不明的修改》,这个标题本身也就有语意不明的毛病.一可理解为谈对语意不明的句子进行修改;二可以理解为修改得不得当,把句子弄得语意不明了.就好像广告里的"腰酸腿痛的治疗",不知是治疗腰酸腿痛的毛病,还是治疗致使腰酸腿痛.

   其二,标题本身有语病.

   案例9—9:

   《改革考试方案,彻底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这句话没有指出把应试教育改成什么.给人的印象是,"当前的应试教育"是不好的,应改变一下,变为良好的未来的应试教育.为了无误地表达原意,这个标题应改为《改革考试制度,变助长应试教育为促进素质提高》.为什么要提"助长应试教育"呢?因为前面说的是改革考试方案,下句要顺承着这个意思讲下去,说明原有的考试由于命题导向性不良等原因,结果是助长了应试教育.怎样改呢?要达到促进素质提高的目的.

   案例9—10:

   《中学说话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这一标题,也有用词不妥的毛病."对策"的含义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而"现状"绝不可能都是负面的,必有好的一面.因此,这句话应该是《中学说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其三,用语不得体.也就是说,论说文要用论说文语体,记叙文用描述性语体,诗歌要用浪漫性语体,不要混杂运用,弄得不伦不类.

   案例9—11:

   《淫雨霏霏,连阴不开——谈作文教学的困惑》,这个文题就很不得体.主标题大概是用来象征一种封闭,沉闷的状态,而副标题"谈作文教学的困惑",又使人觉得很朦胧,到底是教师对教感的困惑还是学生作文思路"不开",觉得无话可说而感到困惑呢?这样的标题,作者还会很得意,自以为很形象,很新颖,不曾想到人家阅读的效果会这样差,真叫弄巧成拙.要作修改,最好改成这样:《解放思想,激发兴趣——谈解除学生作文的困惑》,或者索性就只用上面这个副标题作全文的标题也就可以了.

   (5)题目过长

   这样的题目,看去象是对论文的内容作了多重限定,免得有漏洞,破绽,其实并不周严,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再从形式上看,文字如此之多,如此不精炼,写在稿纸上,仿佛是一个段落,叫人读来很费力,叫人看来很不美观,也不便于排版印刷和检索.

   题目过长,有的是由语言不精炼造成的.

   案例9—12:

   《小白鼠在所给予的不同的营养条件下和人为创造的环境条件下,其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情况的初步研究》,这一题目添加了不少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字,词.要把它变得简短,精炼,明确,就要做尽量的删减.可改为《小白鼠在不同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记忆能力变化情况的研究》.

   也有的是不谙题目要求造成的.

   案例9—13:

   《如何客观评价校本管理(SBM)活动的实用价值并考核其效率水平,是当前中小学广泛推广校本管理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题目不仅字数多,而且作多方限制,企图通过题目把论文的内容全反映出来,结果,以繁驭简,反倒影响了中心内容的突出.

   在理工等学科领域中,学术论文的题目一般是较长一些.但也应防止题目偏长.美国数学学会曾对自己的会员要求,发表论文时题目不许超过12个单词.我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对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申报项目时,课题标题不许超过28个汉字.有时非用长一点的题目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可采取设副标题的变通办法.

   2,材料的修改

   深透的说理,是教育科研论文重要的本质特征.但这种说理,不是在抽象领域中进行,必须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上.有的教育科研论文,道理空对空,事实看不见,"理"如沙上建塔,尽管灿烂可观,但难以持久.所讲的道理尽管头头是道,但因佐证不足,因而立之不牢,也就不能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

   对材料的修改,有5种情况:

   (1)有理无据

   有理无据,是指只有理论分析,没有任何事实,道理为依据.这种情况见于全篇论文者是个别的,表现在论文的局部内容上,却为数不少.

   案例9—14:

   心理素质的能动性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人的成长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才素质的形成是个体在一定外因作用下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唯物论的教育观与机械唯物论的教育观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只有心理素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外部影响起到能动的选择作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对内部环境起到重要的调节与整合作用.因而在素质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决定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就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各项素质水平的提高.①

   这段分析说明由于缺少必要的事实,因而也就是没有雄辩的力量.

   (2)理直而据空

   理直而据空,是指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有力量的,可论据的表述却过于笼统概括.有的在论证某一观点时,论据往往用一两句话或少量的语言一带而过,使人不明白作者所引用内容的详情细节.有的喜好采取高度综述的方式,一言以蔽之.

   这种情况,比较多见.让我们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案例9—15:①

   高加林的复杂性格,不仅是复杂的现实生活造成的,同时又有其内在的复杂因素.在他那貌似强者的内心里,却是一个软弱的,不稳定的自我.他有的是愿望本身,而缺少把这种愿望变成现实的真正动力.因而,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缺少在逆境中改变现实的勇气.自信和自卑彼此排斥而又紧密地胶合在一起,成为他性格中潜伏着的悲剧性危机.而这种自卑感来自于他对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的亲人,象征着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疏远了对土地的感情,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免疫力,失去了生命的根,从而也就难以确立一种坚定的生活原则.

   这是一段证明一个具体观点的文字.作者的分析还是抓住了高加林的性格本质,但并不深刻.高加林复杂的性格其内在因素是怎样具体体现的?哪些方面看得出来他没有"一种坚定的生活原则"?交代得都过分概括."事实胜于雄辩",无足够的"事实"而说理,就难免架空.这段文字我们读完后,除了"高加林的复杂性格""有其内在的复杂因素"结论外,还有其他具体的感受吗!当阐明一个具体的论点时,应该而且必需有具体的事实作基础."说话要有证据",当需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却抛开具体事实,这样的说理只能成为言之无物的空泛议论.

   (3)理据相悖

   即作者所使用的论据与论点自相矛盾,不能或不能全部地印证要说的道理.例如,用一件历史事实判定人物的功过;用一篇作品论述某作家的创作思想;用一次观察的所得来说明实验的可靠性;用少量调查数据来分析某一类事物等.这样单薄的论据,捉襟见肘,怎可能圆通地阐明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道理呢?

   有意识地罗织古今中外的事实事理,从多侧面对问题作纵横比较的分析,论点才立之坚牢,论证才游刃自如.这是我们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案例9—16:

   有一篇写改进一种计算方法的论文,提出的新方法正确,可取.但关于计算精度的讨论却站不住脚.文中说某教授按原来的方法计算一个具体问题时选取参数为万分之二可达到精度要求.作者用新法编程在计算机上选各种参数计算了同一问题,结果表明参数为万分之五就达到了那位教授计算的精度.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运用新法计算只要选取参数为万分之五就可以保证精度.

   这个结论,显然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只凭某教授计算的一个具体问题的指标,而未对这一指标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合理加以全面考察,就得出结论是不可靠的.只凭某一具体的事例,来论证普遍性的道理,是靠不住的.

   (4)有据无理

   教育科研论文主要不是以形象,感情力量去感染读者,而是以道理,逻辑力量去说服读者.因此,特别强调"义贵圆通",道理的阐述要深刻,具体而完整.

   道理的阐述,既表现为从具体事实抽象出来的科学结论,同时,又表现为对观点与材料内在的本质联系的揭示上,即反映出论证的逻辑过程,中肯地回答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统一的.

   有据无理,一是只有材料,没有观点.作者只是罗列现象,列举数字,没有对材料的分析,也没有结论.文章中往往很长的篇幅是用来堆砌材料,即不表示反对什么,也不表示赞成什么.二是观点与材料不统一.

   案例9—17:

   发表在某教育学术期刊的《学校应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进行德育》一文,有这样几段论述:

   以身边发生的国内外大事为题材,组织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有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情,激发爱国情感.

   等1996年的知识产权谈判问题,"美国人开口就说与骗子谈判",我们的外经部长吴仪则立即回应"我们与强盗对话".美国人趾高气扬地列出一系列的限制入口商品.吴仪随口说出一串比它更长的商品名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美国人的威风.

   等今年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昂,12亿人关注我们同胞的命运,更是痛恨美国人的野蛮,学校及时报道此事,引导学生认识论文范文主义的野蛮行径,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的材料应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材料,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因为这些材料明显地让学生们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全中国人民正受到来自外国的不平等的待遇等

   "学校应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进行德育"这一论点,仅引用几个事例,分别作以简单地说明,罗列在一起,能充分地引证吗?象这样"一观点十事例"的写法,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中十分常见.是的,好的观点和好的客观材料,是进行说理的必要的前提.但要把道理讲出来,讲清楚,还必须表明出观点与材料的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对材料进行具体的中肯的分析,不仅告诉读者结论是什么,而且还必须告诉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过程.

   我们还常常看到这种情形,作者提出论点,列举材料后,即用"由此不难看出","大量事实证明","可见"等转语,归结扣合所提出的论点.论点是论点,材料是材料,油水相逢,根本不作分析,没有推理的过程,看不出两者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这怎能叫人理解和信服!

   案例9—18:

   《让学生在读中质疑与解疑》①一文是这样论述的:

   指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反复朗读课文.每读一遍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阅读目的明确,心思用在一个方面,才会有真正的收效.如读《故乡》,第一步,感知内容,明确要点.要求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也就是弄明白课文主要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重点写了我"在故乡"时的所见所闻.第二步,抓住重点,精读细究.这是课文的深化阶段,要求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中最能表现主题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解篇章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比如《故乡》,有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主要写闰土和杨二嫂的不幸遭遇.为了反衬中年闰土的不幸,作者先写了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然后从正面写中年闰土的不幸,通过这样"深究",就能理解是什么原因使闰土由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一个说不出苦的"木偶人";杨二嫂为什么会从年轻时一个长得极标致的"豆腐西施",变成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且刻薄自私的女人.

   这个案例是一个"观点与材料不统一"的例证.这段文章的中心就是小标题所示"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和解疑",关键词是"学生", "质疑","解疑".下面用的材料是读《故乡》的教学过程.这个材

论文修改软件:打印店藏“编外导师” 曾帮数千大学生修改论文[每日新闻报]

料讲的是"学生",也说了"解疑",缺陷就在于根本没有提到"质疑"."第一步.感知内容,明确重点",这里没有质疑;"第二步,抓住重点,精读细究",这里也没有讲到质疑;开头那段议论,"每读一遍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的",更不是说质疑.这则材料就与论点不适合了,那就必须加以修改,突出让学生质疑这一点来.那么就要作这样的修改.第一层先论述质疑的意义,质疑就是发现问题,只有首先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解疑,而通过解疑就能加深理解,获得了认识的提高.第二层再说明如何去指导,启发学生质疑.总之,所用的材料都扣着质疑这个中心来定夺,像原文所写的要明确阅读目标这类材料,就得下决心通通割舍掉.

   3,结构的修改

   结构是论文的表示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的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若论文全篇结构欠妥,则需要重新构建,重新组合.调整的原则和要求,是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表现中心论点.符合这个原则和要求的,就是好的结构,予以保留;否则,就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论文范文重来.

   修改结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结构是否完整

   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般地说,绪论,本论,结论这三大部分结构要齐全,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论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和深刻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得当.

   (2)思路与层次是否清楚

   思路与层次,一般可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看出来.如果论文不设大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去判断.比如,论文的内容布局上是否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联系;全篇的布局,层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眉目清楚,有条理;层次的脉络是否分明,顺畅;各段的分论点是否明确,协调;对东扯西拉,杂乱无章的阐述要梳理通顺;同时剪除枝蔓,删去重复和矛盾的地方,补上缺少的部分,达到全文意思上连贯通畅.论文的分段也要恰当;分段多太碎,会给人支离破碎的印象;分段太少,段落太长,也会使人产生层次不清之感.

   (3)结构是否严密

   如果论文结构松散,要加以紧缩删去那些多余的材料,删去添枝加叶,离题太远或无关紧要的句段.为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加以考虑和修改.

   案例9—19:①

   有一篇论文《对中学计算机教材改革的建议》,此文在序言之下,把正文分为三段来写,这三段的小标题是:

   A,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回顾

   B,存在的问题

   C,对中学计算机教材的建议

   从段落标题可见,A,B两项就是包容关系,A项"回顾"就包含了第二项的"问题".回顾些什么呢?可以回顾发展的过程,回顾取得的成绩,当然也回顾存在的问题.而B项又来个"存在的问题",从段意来看,它只是重叠了第一段中的部分内容,而又要把它抽出来两相并列,这就有如将吉林省与吉林省下属的通化市并列一样,它们不处在同一意义层面上.

   案例9—20:②

   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其内容是这样安排的:

   A,重视生活积累(写老师给学生讲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B,关注现代媒体(写根据学校所放的电影,组织学生写作文).

   C,安排调剂节目(写课堂上搞音乐欣赏,排练中英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D,介绍课外读物(写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谈心,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公益劳动).

   先不说有些小标题所示与总题营造轻松气氛并无直接关系,例如"重视生活积累",单看所写内容就有严重的重叠现象:A点所述是对学生将故事,D点"介绍课外读物"也讲到对学生讲故事,这就很不恰当.再则"关注现代媒体"也不明确,现代媒体指的是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的现代科技工具,关注的并非这些媒体,而是媒体承载的文明.

   案例9—21: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几条途径》,序言最后一句说:"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发难,"我"在教学中的粗浅尝试是:

   A,教材为例子(阐述略,以下各项同).

   B,利用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说"的环境.

   C,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D,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培养学生迁移与创造能力.①

   很明显,此题中"怎样"两个字纯属多余.作者的意图是从:一阅读,二说话,三写作,四练习,这样4个方面来介绍教学经验.先不管内容说得如何,单看小标题就很不匀称,很不一致,长短,句式都不匀称,标题的角度又极不一致.A,B,C标题都是从正面说的要怎样教,而C标题却是从反面说的"走出误区",这就不配套;也应该从正面提炼出应该去教的经验来作为标题,如"指导学生观察积累,开掘作文的源泉",这样才匹配.B,D标题已提出了比较实在的教学操作原则,所以也不相匹配,宜改为"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这样修改,基本上就过得去了.

   总之,调整结构要从大处着眼,抓住主要矛盾,使骨架搭得结实合理,结构安排天衣无缝,论文自然也就挺拔有力,首尾圆合了.

   4,论证的修改

   论证的任务是要充分,有力地论证论点,论证得越充分,有力,论点就能让人理解,信服,接受,进而内化为读者认识素质,又影响其情感,行为.论证苍白无力,其观点也必然不能深入到读者的理念中去,充其量也只是一篇平庸的被人一读便忘的论文.

   初学写论文的教师,容易犯以下几种毛病,这里将一一陈述,并探究修改办法.

   (1)概念不清

   阐释也是一种论述,写作时对文中所用的概念,特别是新概念,如果是大多数读者感到陌生的,就应加以必要的解释,以减少阅读障碍,也使自己行文更显流畅.

   案例9—22:

   《纠正人格偏差,变脆弱为坚强》①一文这样写到:

   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这种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独特的反应和思想."例如当人们产生一种自卑感时,即当人们感到弱小无助时,就会作出活动来弥补此不足,而追求论文范文.

   但是这种人格的动力组织过强或过弱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例如,某县中学一位男生D某,平时成绩都是中上,1992年参加高考仅一分之差落榜,眼看平时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都上大学了,不服输的心理支配他又连续考了两年,每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而不能跨进大学之门.家里也无钱再送他读书了,他还是不服输,自己到广东沿海打了两年工,积攒了一点钱,于1997年9月又回到原来的中学去参加复习.像这类高中毕业生,各中学都有,他们一次或几次没考上高等学校,不是老师知识传授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学科知识的欠缺,而是心理品质的脆弱.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像D某那么曲折而艰辛的求学之路,那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是当务之急.

   这段文字的小标题是"纠正人格偏差,变脆弱为坚强",这里涉及到关键词"人格"的解释.文段开始引用阿尔波特的话来说:"人格是个体的心理物理系统的动力组织",这个解释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超出常义.作者说"变脆弱为坚强",从这个方面来看"人格",还是用的常义,即"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而论文一加入阿尔波特的定义来作解释,对广大读者来说那真是有点"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作者一定要引用也可以,那你得对"心理物理系统","动力组织"再作一番解释,才让人好理解.下段开始说"动力组织过强或过弱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于是列举D生两考不中为例来证明.那么这位D生到底属"过强"还是"过弱"呢?行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解释,又给读者留下一个疑点.再说D生的例子根本不是对"创新人才"培养不利的问题,而是对所有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短短一段文字在逻辑上不周密的地方就有三处.

   (2)归纳不当

   一般议论的结构都是小"三段论"式,先总提,再论证,后归纳.那么这个归纳应该顺着论述作总结,有水到渠成之势;而且这个结论又是全段中心的一个深化.可是有的论文却把结论作偏了,似乎另立出一个中心来,使人读起来难抓要旨.

   案例9—23: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一文有这样一段话:

   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社会地位,家庭成员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家庭文明修养等,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孩子健康心理养成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子女心理健康和成长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如家庭矛盾突出,父母长期不和甚至离婚,则会使孩子经常笼罩在混乱的家庭环境中,心理机能受到恶性影响,产生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行为失常.某学生原来学习成绩特好,期考曾获得双百分,深受老师们喜爱,但自从父母因第三者插足关系闹僵后,在家经常听到他们争吵,有时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父母离婚后,这位学生性情完全变了,精神恍惚,上课发呆,拖欠作业,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还有位学生因父母离婚时都不要她,造成她自尊心受损,学习分心,性格脆弱,沉默寡言.班主任老师看她愁眉哭脸的样子,痛在心里,就用师爱去弥补母爱.还有些父母分开了又和好,和好后又分开,如此反复,视家庭为儿戏,待孩子如路人,上辈的不慎,酿成了几代的不幸.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有些学生中途弃学,流浪社会,跟不三不四的人学坏去偷去犯罪,犯罪低龄化的日益严重,应引起广大社会人士的忧虑和深思.

   这段文章说父母离异造成家庭环境的恶化,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了分析后,举了例子来证明,又引用心理学家的话作理论论证,论证算是比较充分了.可是结论性的一句话却说:"犯罪低龄化的日益严重,应引起广大社会人士的忧虑和深思."这样就引出另外一个问题来:如何控制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的蔓延.这个问题与本段中心虽有一些关联,但绝对是另外一个问题.为了归一,最后这个结论必须重写.

   此外,这段文章里有一个明显的语言毛病,加横线的那句话是一个"离群句",即离开了全段的中心.这样的语句,在行文中必须坚决予以割舍.

   (3)逻辑不清

   推理是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它在论文的写作中经常用到.要得出一个正确的推理,必须要有充分的前提条件,条件不足,而又硬推出结论来,就犯了形式逻辑的错误.

   案例9—24:

   学生果真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吗?答案是否定的.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所有的论文范文理,大观点都能在生活这部无字之书中找到鲜活的解释.灵活地抓起生活的一鳞片爪,都能写成有血有肉的文章.他们只是把作文看做一道比较复杂的数学试题.写作无非是用教师传授的技巧章法演绎一番而已.如果是实在还需要什么素材,那就只能搜肠刮肚或者引经据典了.因此,即使是我们认为写得较好的文章,也大都是四平八稳,一副干瘪的样子,毫无灵性,个性而言.

   这段文章的结论是:学生应该可以写出好文章.这个结论的大前提是:有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那么小前提应该是:学生有生活.文段里就是缺少了对这个小前提的表述.全段的思路是:先用问答式提出论点:学生有东西可写;接下去第二层讲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再接下去第三层讲学生只会套用技巧,所以只能写出干瘪的文章来.全段三层意思,后两层属论证,都只打擦边球,并没有回答出因为学生有生活,所以他们可以写出好文章这个结论.为此,必须在第二,三层之间插进几句话,弥补缺少小前提的缺陷.

   (4)牵强附会

   论文论证过程说不出充足的道理,生拉硬凑作出结论,使人无法信服,这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撰写论文时又一常见病.

   案例9—25:①

   学校的各课教学都包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而思想教育也离不开知识基础,两者是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的.为此,近两年来,我们除了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外,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并有机地贯穿于整个学生操作过程之中.例如,以前学生上土壤肥料操作课时,纪律混乱,效果很差.为了提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介绍农村科技致富的典型,科技的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劳动技术知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动手,善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风尚,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珍惜材料,讲究卫生,注重整洁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勤于动手,善于实践,勇于探索的学习风尚,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珍惜材料,讲究卫生,注重整洁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原因是在技能操作课上渗透了思想教育.一个这样小小的措施竟然引出这样大的效果,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真是很难理解,更不用说令人信服.这里表现的现象是论证条件不足,实际上是哗众取宠.要修改,先得"修改"写作指导思想.

   5,语言的修改

   (1)语言不精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不利,事情就办不好.语言是表现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写作一切论文的基本手段.一篇好的科研论文,语言也必须是好的.

   教育科研论文的语言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说语言要准确,鲜明,即概念,判断要符合事实,符合真理;语句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内容.艺术性,是说语言要简洁朴素,精炼生动,叫人喜闻乐见,乐于接受.

   科研论文的写作中,使用语言上的问题比较多.有的词汇贫乏,文章枯燥无味,没有生气;有的文法,句法不通,不能把思想顺畅地表达出来;有的半文半白,故弄玄虚,使人不知所云;有的堆砌粉饰,生造杜撰词语,叫人感到烦腻;有的烦冗啰嗦,把明确的思想弄得朦胧;有的过于简古,导致语言不明,等等.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某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剪下来的.

   案例9—26:

   开展活动是一种创造,是班主任用"心计"带班的表现.我校有两位老班主任,很有心路.有一年接了一个新初一,他发现这个班独生子女占90%以上,学生身体不是肥胖就是细弱.一次去烈士陵园扫墓,开会刚5分钟就有四五个同学晕倒,他意识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还发现,多数同学缺乏健全的人格,懦弱而任性,自私而懒惰,不关心集体.他意识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经多日思考,想出搞"班级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点子.他制订了体育俱乐部章程,活动内容和方式.对这样的活动,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百分之百报名参加.这位班主任真下了功夫,每天组织俱乐部成员早晨锻炼,星期日也不间断,寒暑假期每天训练1.5小时,一年下来这个班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校运会成绩,由原来年级第5名,一跃而为年级第一,而且总分遥遥领先,令全校师生震惊;第二,这个班凝聚力大大增强,都为班集体荣誉而努力;第三,这个班学习成绩普遍提高,年级前20名里,他们班占了大半.他们为学校输送了10余名运动员,初三时,在区中小学运动会上,这个班的运动员独得90多分,相当于总成绩全区第九的整个学校的成绩.

   "班级体育俱乐部"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也超出了班主任预料之外,可以说喜得丰收.后来"班级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在市级刊物上作了介绍,还上了国家体委的体育内参.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班主任要会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所用的证明材料就是某班主任搞班级体育俱乐部的事实.这个材料本身是好的,与段意完全对口,缺点就是叙述太啰嗦,繁琐了,给人不简洁的感觉,读起来也多花费了时间.其中"经多日思考","这位班主任真下了功夫",这类句子不只是细致叙述,而且叙述中还带抒情了.这段话,可以修改成下面的样子.

   开展活动是一种创造,是班主任用"心计"带班的表现.我校有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有一年接手新初一班,发现这个班独生子女占90%以上,学生身体素质偏弱.而且思想品德素质也较差.针对这个情况,他设计了"班级体育俱乐部"活动.学生很感有趣,100%报名参加.班主任每天组织学生早晨锻炼,星期天,寒暑假也不间断.一年后,这个班变化巨大.首先提高了身体素质,校运会上由原来年级第5名一跃而为第一,还为学校输送了10余名运动员.全区中小学运动会上,他们独得了90多分,相当于区第9名的整个学校的得分.尤为可喜的是,班级凝聚力也大大增强,都为班集体荣誉而努力.全班学生学业成绩也普遍提高,在年级前20名中,这个班占了大半.

   "班级体育俱乐部"的效果,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也超出了班主任预料之外,可以说喜得丰收.后来"班级体育俱乐部"的经验,在市级刊物上作了介绍,还上了国家体委的体育内参.

   这样删改,由原段的420多字改为270多字,信息量没有减少,文字简洁,更合文体要求了;并且调整了一下句序,把写体育成绩得到提高的几句话,原来分散在两处写的,现在放到一处说,更集中醒目了.

   (2)语言不规范

   不规范就是不合语法,称之为病句.病句的类型很多,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杂糅,语序不当等等.下面列举的几个病句,都来自刊物发表了的教师论文之中.

   案例9—27:

   要注意朗读训练的几个问题(小标题)

   这句话语序不当,应改为"朗读训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9—28:

   因此,教者应想方设法,将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变得兴味盎然.

   这句话的意思是"照本宣科"并不错,只是"干巴巴"的不太好,所以要变成"兴味盎然"的"照本宣科".

   案例9—27:

   10余年来,乡土教材编写有了很大的成绩,但各课教材也有的鱼目混珠,存在若干不足.

   错用成语,"鱼目混珠",应改为"良莠不齐".

   案例9—29:

   要做到教育超常规发展这一点,单靠一两个学校,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做到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紧密配合,因而开放思想涉及到各部门,各学校.

   这句话既有重复啰嗦的毛病,结构又缠绕不清.应改为:要实现教育超常规发展,单靠一两所学校,一两个部门是无法做到的,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学校都"开放思想",大力支持,紧密配合.

   (3)语言不连贯

   有两种情况可能造成不连贯.一是两个意思可以衔接上,但中间缺少了桥梁式的语言;二是在句群中突然生出离群的句子,阻碍了上下文句顺利联结.另外句式没组织好,读起来不顺畅,也会产生语势上不贯通的感觉.

   案例9—30: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受多种教育因素影响的,而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最经常的因素.只强调某些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另一些因素的作用,都不会使论文范文体素质得到提高.

   这两句话之间就衔接不起来.第一句说学校是基本因素,意在强调其重要性,下一句顺承下去就应该说怎样去加强学校教育,可是上文第二句的意思却是说诸因素都不能忽视,这就逆转了上句的意思.要使两句能联结上来,中间必须要插上一句:"但其余如家庭,社会各个因素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便可顺利地带出下句来了.

   案例9—31:

   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传承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论文范文精深.大量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及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继续奋斗的巨大动力,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魂魄.把这些精华带入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爱国忧民,遇挫折,不低头,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的优秀人才,是我们历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该说,这段文字是写得比较通顺了,如果在用词上,在句式结构上再注意加点工,便会更流畅一些.请注意那些加点的词.加点的"历史"宜去掉"历"字,变成"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因为前面已用了两个"历史",同一个词出现的次数宜少一点(有意重复属于例外)."传承"宜删"承"字,变成"传万世而铸人品",把一对由三字构成的动宾短语并列,节奏上协调一些."脊梁和魂魄"宜颠倒为"魂魄和脊梁",因为这是一句话的收束,用"梁"这个平声字收尾,读起来更有安定,收束感."遇挫折,不低头"改为"百折不挠"与前后4字短语并列整齐,节奏更明快.

   总之,语言的锤炼,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词语,要尽可能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意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应坚决改掉,对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字应坚决消除;二是句式,对句子结构残缺,混乱,搭配不当的,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法规范;三是逻辑,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通顺流畅.

   一般情况下,作者都比较钟爱自己的"杰作",因而往往不愿"割爱".但是,为了修改好教育科研论文,我们要以读者或编辑的身份,认真修改与锤炼语言,忍痛割爱,"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语)

   (三)修改的方法

   1,趁热打铁法

   趁热打铁法,也叫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时作者对论文的全貌和内容比较熟悉,对主要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层次等仍记忆犹新,因而对初稿中的毛病,如抽象概括是否完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以及何处累赘臃肿,何处平淡,何处陈旧,何处遗漏等,都比较容易发现.同时,对在起草过程中发现或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因忙于行文而未作处理,这时刚刚起草完毕,印象比较清楚,改动起来比较方便.

   总之,趁热打铁法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但由于作者初稿甫成就马上修改,往往处于兴奋状态,跳不出原来的思维逻辑与思维模式,看不出需要改动的地方,因而难以割爱.

   2,冷处理法

   冷处理法,即冷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放置一段时日后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趁热打铁法不够冷静,不够清醒的弊端.

   我们知道,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较长一段时间思考某一问题后,作者的思想与情绪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思维定向运动,形成固定的思路,即思维逻辑与思维模式,因而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成败.若把稿子搁置一段时日,在这段时日里,作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做其他工作,这样,原来论文的内容乃至原来作者偏爱或成见在自己头脑中的印象逐渐淡漠,直至消失了,再读初稿时,会有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就容易摆脱原来的思维模式.这时动笔修改,往往可以发现一些不完善,不妥当之处,诸如逻辑推理不严密,材料配备不当,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但是,冷处理法也有不足之处,即可能忘掉某些临时闪现的思想认识,有时因时间限制,不允许把稿子搁置,也就无法"冷处理"了.

   3,诵读修改法

   诵读修改法,就是论文初稿写就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的方法.一般地说,初稿中的一些问题,诸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毛病,只看或默读是不容易发现的.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人写诗做文,总要反复吟唱,直至改到顺口为止,就是这个道理.

   修改论文,也是边读边修改好,对于初稿中的遗漏之处,句子不连贯,语言不流畅,不入耳的地方,便可及时加以修改校正.因此,中外论文里手对这个方法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列夫?托尔斯泰说:"任何一部完成了的作品草稿,要再读一遍,删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等这是第一道工序."鲁迅常在灯下小声诵读,边读边改.郭沫若也说:"自己写的东西要读得上口,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先朗读给自己的亲友听,不要急于发表,这也是绝好的方法,这便是古人说的'推敲'."(郭沫若:《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4,以文会友法

   以文会友法,亦称求助法.就是初稿写完后,请别人帮助修改的方法.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论文,常觉得"无语不妙","无一非佳","妙不可言",往往看不出什么问题来,把论文拿给别人看,虚心求教,可以得到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评价,发现自己难以发现的问题,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然后作者自己再进一步消化,分析,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而通盘考虑,悉心琢磨,反复推敲,最后摈弃自己的成见与偏爱,吸收他人的真知灼见,使论文臻于完善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相互评点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可知施行,然后出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把写好的诗读给目不识丁的老妪听,传为美谈.当代作家老舍也说过,修改文章"念给自己听是个好办法,还可以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侯比自己的更可靠."事实证明,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征求同行或专家的意见,确实是修改论文的好办法.

   在实际写作中,上述4种修改办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四)修改的符号

   论文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以免造成文字混乱.修改符号是作者,编辑和排版工人共同使用的统一符号,是一种简单明了的无声语言,只要作者与编辑人员写得正确,排版工人一看就懂,就明白.因此,作者在修改时必须采用合乎习惯的,清楚的,美观的公认符号.

   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GBI—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11种:

   1,增补号:

   增补号是表示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这些符号的箭头要插入增添的位置.增补字数较多者,可写在稿纸的空白处.例如:

   年 试题

   (1)近英语高考的特点.

   (2)路,在脚下延伸.

   (3)教学评价的要点.

   2,删除号: ,

   删除号是表示删去字,词,句子或标点的符号.第一个符号用于删去少数字,词或标点;第二个符号用于删去句,段.例如:

   (1)教师上课时的心境往往影响着学生们的情绪

   (2)自制教具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3,调位号:

   调位号也叫换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例如:

   (1)略谈写读结合的原因.

   (2)我们要教育学生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党,做一个新时期的好少年.

   4,换用号:

   换用号也称改用号,表示用别的字,词,句或标点替换原来所用的字,词,句或表点.例如:

   (1)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以造成天才.

   (2)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措施.

   5,连续号:

   连续号是表示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例如:

   科学论文构成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它也与一般论文一样.有它的基本型.

   6,提行号:

   提行号是表示需要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的位置上.例如:

   等要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就要认真研究中国的教育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7,复原号:△△△

   复原号也叫保留号,表示恢复删去的文字或标点符号.例如:

   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问题.

   8,后移号:

   表示顶格的文字后移几格.例如: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9,离空号: #

   离空号是表示文字需要空格的符号.用一个"#"号表示留空一格,两个"#"号表示留两个空格,其余类推.例如:

   字斟句酌 反复锤炼.

   10,空行号: > <

   空行号是表示两行文字之间应留空行.空行号标在两行文字之间.例如: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育改革.

   > <

   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社会工程.

   11,缩空号: < >

   缩空号是表示把原有空行去掉.缩空号标在空行的地方.例如:

   提要:本文概述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等

   < >

   关键词:定性;定量;评价;要素.

   使用要求:

   1,校样中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初,二,三校样中的校对引线,要从行间画出.

   2,校样上改正的字符要书写清楚.校改外文,要用印刷体.

   3,校对校样,应根据校次分别采用红,纯蓝,绿三种不同色笔(墨水笔或圆珠笔)书写校对符号.

   4,作译者改动校样所用笔的颜色,要与校样上已使用的颜色有所区别,但不可用铅笔.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摘录)

   4 一般原则

   4.1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4.1.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 一方米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 二O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二十挂零 零点方案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4.2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树木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为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5 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5.1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5.1.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公元7年 1944年10月1日

   5.1.1.1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5.1.1.2 引用着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7408—94的5.2.1.1中的扩展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和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和1994-10-01,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数上加"0".

   5.1.2 时,分,秒

   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按GB/T7408—94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04:00(4时) 15:40(15时40分) 14:12:36(14时12分36秒)

   5.2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5.2.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年月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5.2.2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日月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5.2.3 含有日月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设计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设计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件(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1: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论文范文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O"声明 "九一三"事件

   6 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算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算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示例:8 736.80km(8 736.80千米) 600g(600克) 100kg~150kg100千克~15012.5m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0oC~390oC(340摄氏度~390摄氏度) 0.59A(0.59安[培])

   7 非物理量

   7.1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21.35元 45.6万元 270美元 290亿英镑 48岁 11个月 1480人 4.6万册 600幅 550名

   7.2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个,在校学生1 561人.

   8 多位整数与小数

   8.1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与小数的分节

   8.1.1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示例:2 748 456 3.141 592 65

   8.1.2 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

   示例:2,748,456 3.14159265 8703

   8.2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示例:0.46不得写成.46和0·46

   8.3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

   8.3.1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根据GB8170—87关于数值修约的规则处理.

   8.3.2 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

   示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8.4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别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8.5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8.6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360oC~-80oC 2 500元~3 000元

   9 概数与约数

   9.1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五天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二三百架次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十套

   9.2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 一百几十次 几十万分之一

   9.3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没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激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3 000多万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 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10 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论文范文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 国家标准GB2312—80 国办发[1987]9号文件 总3147号 国内统一刊号CN-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85号汽油 维生素B12

   11 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第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示例2:刘少奇:《论论文范文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示例3: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

   示例4: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示例4: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九页.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① 《老舍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21页.

   ② 《论文范文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44页.

   ③ 托尔斯泰1852年10月8论文范文记.

   ① 由于涉及个人隐私,或期刊,着作的荣誉,该案例不便公开原文作者姓名,或发表期刊,着作名称.以下同.

   ① 选自《广东省清远市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结业论文集》(内部材料).

   ① 选自王连山编着:《怎样写毕业论文》,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页.

   ① 转引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① 选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根据引用需要,笔者略有删改.

   ② 选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9页,根据引用需要,笔者略有删改.

   ① 选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页,根据引用需要,笔者略有删改.

   ① 选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158页,根据引用需要,笔者略有删改.

   ① 选自李真微主编:《中学文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160页,根据引用需要,笔者略有删改.

   时代的强者

   及其内容

   步骤

总结:关于免费论文修改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论文修改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论文修改软件引用文献:

[1] 论文重复率修改软件助手哪个好用
[2] 什么查重软件有修改建议还免费
[3] 毕业论文查重并修改软件
《评价教育科研成果,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评价》word下载【免费】
论文修改软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