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建设

主题:运河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3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运河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运河文化方面论文范文。

运河文化论文范文

运河论文

目录

  1. 一、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2. 1.格局缺少大手笔
  3. 2.定位缺少特色化
  4. 3.内涵缺少深刻性
  5. 二、运河文化生态旅游建设的思考
  6. 运河:DSCF0407诲宁长安镇运河文化广埸舞看透爱情看透你

内容摘 要:“运河古都”淮安在两千多年的运河水的滋润下,形成了独有特色的运河文化:既有众多的运河水体遗存,又有丰富的运河人文资源.但在开发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发展旅游业、提升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则是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首选之途.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 淮安 旅游资源 问题分析 生态旅游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因水而生,没有大运河就不可能有洪泽湖的出现,没有大运河淮安就不可能成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因水而生的漕运文化、河道治理文化、水利文化、漕船文化、漕仓文化、税关文化,以及运河宗教文化、运河商业文化等遗存十分丰富,2006年大运河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公布的江苏42个文物保护点中,淮安有16个,占三分之一强,在2014年国家申报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中,国家文物局从全国上千个遗存中筛选出65个点,淮安则有11个遗存点名列其中,遗产点数量在运河沿线的35城市中名列首位,也几乎占据了整个江苏25个遗产点的一半.由此可见淮安在运河沿线城市中不愧为“运河之都”,她为“大运河申遗”成功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但近些年来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水体受到工业废水污染严重,沿岸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尤其是急功近利地开发旅游资源,运河文化遗产有的在慢慢消失.这让人们深深地担忧.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视角,探讨淮安如何在可持续理论的指导下去保护运河文化遗存.

一、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1.格局缺少大手笔

淮安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淮安区和盱眙县.淮安区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府衙、漕运总督部院旧址、镇淮楼、关天培祠、韩侯祠、韩信钓台、漂母祠、文通塔、河下古镇、御码头、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梁红玉祠、文楼、古末口遗址等景点.盱眙县临洪泽湖和淮河、古运河,得天然之利,有都梁公园、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泗州城遗址、明祖陵、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盱眙历史文化博物馆、盱眙龙虾博物馆等景点,其中明祖陵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洪泽县的老子山和龟山文化底蕴深厚,很有开发价值.因和盱眙的明祖陵、泗州城靠近,如果划归盱眙可连成一片,得到开发利用.现在归洪泽管,问题始终解决不了.淮阴区的码头镇的古清口水利枢纽也保护得不好.韩信、枚乘枚皋父子,淮安区和淮阴区两地打了多少年的笔墨官司,淮安区有韩信故里、漂母祠、古枚里,码头镇也有韩信故里、漂母墓、枚乘故里.据说淮安区打算建枚乘故居,码头也计划建造.淮安旅游资源开发得各自为阵,显得小家子气,缺少大手笔,再加上文物保护级别总体不高,导致80%旅游经济效益出在周恩来故居和明祖陵.为什么不能以淮安区和盱眙县为一片,把其他区县作为一个点,用运河这根“线”去串连,形成点、片、线的连结,呈网状大格局布置呢?不进行资源的整合、拼合、配合、组合、联合是很难形成拳头产品,发挥整体优势的.这又怎么能迎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的构想呢?真正的“大旅游”离不开“大协作”,只有在运河文化的背景下,整合点片资源,突出区位优势,并形成整体合力,才能让淮安旅游业的扩散效应和脉冲作用很好的发挥.

2.定位缺少特色化

20世纪90年代国家旅游局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对应于旅游的全过程的六个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对应这六个要素,淮安涟水新建有飞机场,有泰州、南通通往北京方向、兰州方向的铁路过境,但铁路没有和长江以南的苏州、上海、浙江等地相连,而这些地方是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量大面广,他们来淮旅游只能乘坐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进入.即使进入,在各个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并不发达,这就大大影响了旅游者的兴趣.在游览上由于淮安旅游格局缺少大手笔,游者只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看看,一点一片而已.在食、住上,尤其是淮扬菜,还有引力,而购、娱方面基本谈不上.淮安没有名山,只有大运河、洪泽湖、淮河、盐河等水景,可定位在“河湖之旅、人文之游”.旅游者要看水,全国名川大湖、瀑布名泉多的是,即便在省内的周边城市旅游者多往南京欣赏长江、秦淮河的同时,“游”六朝古都文化;多往无锡、苏州看太湖的同时,可欣赏岩洞、园林等文化;多往连云港观大海,还可欣赏花果山的“西游记”文化.即使看运河,扬州有运河,徐州有运河,那如何才能以特色的运河文化的亮点吸引游客呢?必须以水上的人文为特色,锁定游客对淮安地域特色的认知度,逐渐扩大淮安旅游的知名度.

运河:DSCF0407诲宁长安镇运河文化广埸舞看透爱情看透你

3.内涵缺少深刻性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沟通的最直接的途径.它既能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又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旅游活动创造的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娱乐愿望还能强化人的审美意识,强调精神享受和文化的认知.这里反复强调了“文化”一词正道出了在旅游的过程中文化是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始至终都体现和洋溢着一定的文化精神,是旅游三要素里的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文化,着力探讨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特征,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名山胜水、奇洞异石)的审美价值、人文旅游资源(文化遗址、故居堂馆、宫室陵园、名镇古街、公署园林、塔寺道观)的文化意蕴、社会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工艺美术、民间艺术、饮食佳肴)的文化情趣.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如何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意蕴的景点、景观、景区,不断增强其“唯我独有”的资源垄断性,提高竞争力.从此意义说,研究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就是要透过载体发现内涵,挖掘内涵的深刻性,也就是探寻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层意蕴.淮安这块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尤其是运河文化是淮安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我们从淮安区的景群看,周恩来故居、纪念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内涵挖掘得较深,资料较丰富,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但有些景点,如梁红玉祠,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关天培故居等,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很深厚,只是没有深入挖掘,没有根据内涵精心打造,没有什么内容可看.再比如淮阴区的码头镇的古清口水利枢纽工程,虽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重要遗存点,被誉为我国的天然水利博物馆,但来游览的人并不多.纵观以上方面原因何在?文化内涵没有深挖出来,而失去了文化内涵的旅游,无异于美国航天飞行员阿姆斯特朗登上荒凉的月球所进行的科学探险.如果不将文化内涵提升到一定高度,同样打造不出文化亮点,当然也就失去了看点.

二、运河文化生态旅游建设的思考

前些年,淮安市政府就委托南京大学专家研制了《淮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近年来淮安加大了旅游投资的力度,加快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但也应客观地看到,当人对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的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景观自然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一点就会少一点.更不能容忍的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人为的建设性破坏,造成大量历史遗存被毁.在城市改造、开发利益与遗存保护发生矛盾时,负责遗产保护的论文范文门往往遇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阻力,最终导致文物环境受到破坏、遗存被毁.王叔湘故居被拆,就是明显的例证,尽管周围群众、家人多次向上反映,文物部门从中做了工作,但终究逃不脱被毁的命运.开发荷花池住宅小区,让有200余年历史的园林遗址消失.老城区尼姑庵被拆,都天庙岌岌可危,东大街、西大街现已面目全非.运河文化遗存的很多古堤坝,由于道路修筑,随着大规模的治路运动和村村通公路的实施,很多堤坝的原始状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高堤变矮,长堤变短,整堤被中断,宽堤被削瘦,弯堤被取直,陡堤被放缓,不一而足.不同用途的民间取土,如烧窑、垫路、垫屋基等,已使古堤受到了残缺性破坏.再如漕运文化主题项目工程、大运河周边中洲岛公园、大闸口、清江浦楼、大运河文化广场等建设,已使淮安大运河文化长廊初具雏形;楚州推出了众多的乃至全国罕见的淮安河督府署、河下古镇等一批新人文景点,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由于短视造成的急功近利,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采取了粗放式开发,有的为了局部利益,乱批乱占旅游用地,大搞人工建筑,给旅游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但如何杜绝这种危害现象,协调好保护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那些即使质量很高,但区位条件差,目前还没有市场潜力的或市场潜力较低的旅游资源应暂缓开发,对那些重复开发,内容雷同而导致污染,投资回收无望的项目应关闭或封闭,如楚州、码头的韩信祠、漂母墓等遗迹开发.其次,要抓住遗存的文化内涵,挖掘其潜在价值,开发后既要有看点,又要有卖点,比如梁红玉祠、刘鹗故居、关天培祠等人文景观的历史内涵都很厚重,只是挖掘欠深入,却没有什么内容可看.第三,提倡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运而生,它强调了开发与保护并举,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最大效益.运河本身是生态的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运河的生态效应遭到了挑战.仅以水污染为例,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排放到运河,运输船只的柴油、机油污染等等,对运河水质带来了影响.建议加大管理力度,杜绝污水直接排放运河.旅游船只可改用太阳能或有电能驱动的生态交通工具,以减少对运河水的污染.

综上所述,“保护运河遗产,传承运河文明”不仅仅是口号,它应是运河两岸人的责任,更是“运河之都”淮安人的担当.在规避开发中的问题时,努力探索生态旅游的广阔前景,把生态旅游建设提到“生态家园”的重要位置上来,进行创新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介绍:吴延生,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总结:这是一篇与运河文化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运河引用文献:

[1] 艺术和运河谣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艺术和运河谣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5000字
[2] 运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保护模式类论文如何写2万字
[3] 安全文化方面论文题目 安全文化论文题目怎样取
《淮安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建设》word下载【免费】
运河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