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围封转移”对内蒙古生态经济的影响

主题: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0

简介:关于生态转移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生态转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生态转移论文范文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论文

目录

  1. 一、“围封禁牧”推进了草原生态改善
  2. 二、“收缩转移”加快了城镇化
  3. 三、“集约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4.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态经济的管理与治理
  5. (二)提高生态效益,完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
  6. (三)优化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调控
  7.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南阳今年获6.12亿元丹江口水源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

“围封转移”是水资源稀缺且开发利用程度低,粗放型的种植业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迅速退化,草原生态系统因过度放牧而严重破坏、天然草原发生结构性衰退,植被生产力显著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实行“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的综合措施.2002年2月10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盟行政公署出台《关于实施围封转移战略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把“围封转移”工程提升到解决内蒙古草原牧区生态恶化,牧区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战略高度,并得到自治区党委的肯定,成为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资源的再生增值能力大于经济增长的资源需求,保持资源的质量良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生态经济,从广义说,是地球生态圈内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层面,包含人口、技术、制度、*、法律等因素,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命支持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从狭义说,是指人类为加强生态保护而采取的经济行为总和,纯经济意义是指“生态产业”经济.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南阳今年获6.12亿元丹江口水源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

内蒙古是一个资源富集区,但同时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草场生态规律,没有重视草场环境效益的维护,把草场资源看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作为廉价的掠夺对象,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改善草原生态,是在人与草原的关系上,从迫使草原与人的需要相适应转为主动地使人的需要与草原相适应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围封转移”对内蒙古生态经济的影响.

一、“围封禁牧”推进了草原生态改善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甚至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实行“围封禁牧”是保护生态最好的办法.“围封禁牧”包括禁牧、休牧、轮牧措施.

禁牧,是在生态季度恶化、植被再生能力极其脆弱的地区,根据其植被恢复所需时间,实行彻底禁牧封育,给草场以休生养息的机会,自然恢复植被.2002年“围封转移”工程项目实施后全区禁牧面积达1.71亿亩,涉及74个旗县、827个苏木(乡、镇)1037.17万头蓄.2001年,内蒙古只在4个旗36个苏木开展草畜平衡试点工作.2002年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9037.17万亩.休牧,是在每年春季牧草发芽生长时期,实行舍饲圈40-60天,避免啃食返青的牧草幼芽,从而提高产草能力.轮牧,是在生态状况和植被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休牧的基础上,适应一定时段内牧草生长和合理采食需要,根据水源条件将草场划分若干小区,轮流放牧,从而控制连续采食,使草场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实现持续利用.轮牧可以提高草场利用率,增加载畜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内蒙古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7457.48万亩,禁牧休牧面积达7.23亿亩,轮牧面积达8286.23万亩,涉及农牧业人口1000多万人,牲畜6000多万头只.以上数据显示,“围封转移”工程实施后的9年里禁牧面积和牲畜数各翻了4.2倍和5.7倍.

“内蒙古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1年我区草原面积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3亿亩,占草原面积的78%;草原退化和沙化面积约5.8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6.3%.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面积5亿亩,比2001年减少了0.8亿亩.这些数据从正面显示了实施“围封转移”工程后的成果,但从反面说明了草原退化沙化的严重性及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二、“收缩转移”加快了城镇化

生态经济学以整体观看待人类社会,认为人类是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偏好、认知、技术以及文化和制度等,都相互包含,互为依存,反映出广泛的生态机会和制约.草原生态的日益恶化,使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贫困面不断扩大.受其影响,农村牧区特别是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差等问题日益突出.

“收缩转移”是把围封区内的牲畜和从事生产经营的牧民全部转移出来,搬迁到旗所在地和其他建制镇周围,实施移民扩镇,也可以搬迁到已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五通”的苏木所在地或具备“五通”建设条件的地方,进行异地开发.内蒙古整个牧区的特点是: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业化程度低,城镇缺少产业支撑,生产生活成本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调整生产力布局,将人口向优势地区转移,将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有利于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成分利用,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调整生产力布局,减少牧区人口,减轻对草原的压力,是围封转移战略实现收缩转移的主要措施,是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围封转移”工程项目是2002年内蒙古畜牧科学院36个在研项目之一.启动此项目后全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一年明显增长.2001年内蒙古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人为1950元,2002年内蒙古全区农牧民纯收人为2088元,,尤其牧民收入达3051.82元.2009年是我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9年,也是“围封转移”工程实施的第三阶段.“2009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938元,比“围封转移”工程实施前翻2.5倍.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林带建设,对城镇附近不适宜居住地的农户要通过要素置换或市场机制引导向城镇集中,搬迁后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恢复生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区域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建设高标准的农牧民新村,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对各种经济项目和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进了生态经济的发展.

三、“集约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发展生态畜牧业就是以改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畜牧业的抗灾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把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四个转变”,即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变,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市场开拓由局部小市场向国内外大市场拓展.在草畜平衡的基础上调整畜牧业结构,稳步发展生产力.

2002年内蒙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为目标,为加快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自治区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领域及主要措施.该《意见》经政府同意后,以内政办字[2002]327号文件发全区执行.继续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加强了乳、肉、绒等农牧业产业化基础建设,促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随着畜牧业工业化的布局,龙头企业渐渐发展起来,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了产业化经营.

综合上述,“围封转移”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体现在:通过对草场采取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和对耕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保护和恢复了植被,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加快草场的利用由超载过牧向科学利用转移,畜牧业饲养方式由自然放牧向舍饲半舍饲转移,农业生产由广种薄收向少种种好、退耕还林还草转移,品种和增长方式由劣质粗放向优质集约转移,经营方式由产加销分割向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牧区生产力向城镇转移,农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

“围封转移”工程虽然加强了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其不利影响需要努力完善.在实施“围封转移”工程时,有的地区农牧民观念落后,只看重眼前利益而缺少了统一管理;有的地区不合理的灌溉与掠夺式的矿产开发破坏了生态资源.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生态经济的管理与治理

“围封转移”工程要以改善和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为目的,逐步改善和恢复生态,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促进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管理.要充分认识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意义,针对该区草场退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沙化面积扩大、气候逐渐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现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建设之中.与此同时重视法制建设,将生态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果.

(二)提高生态效益,完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

为了完善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机制,有效解决“围封转移”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要素配置高效率,应确立系统生态经济机制及其经济政策手段,必须能使经济主体以其认为最有利的方式对某种刺激作用作出反应.对资源破坏者与环境污染者自发的非强制行为做出经济刺激:一般表现为通过财政补贴、资源税、环境税、排污收费、产品税等在资源破坏者、环境污染者与公众之间产生财政支付转移,或者产生破坏者与受损者自愿协商交易、排污权交易等的市场.另外,要遏制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生态效益、极端追求经济效益的行为.

(三)优化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调控

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调控,是在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自然背景下,通过经济社会手段按照一定目的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保护的过程.社会经济调控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并将经济收益的一部分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重建.这也是“围封禁牧”、“收缩转移”与“集约经营”的最终目的.具体应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土地覆被水平,体现为适度控制人均耕地面积与单位草地面积载畜量,尽量将其控制在可承载的范围之内.

生态经济是异常复杂的,运用调控手段都是在严格假定和大幅度简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地方政府或企业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可以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使资源的再生增值能力大于经济增长的资源需求,保持资源的质量良好,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能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环境遭到污染破坏、资源质量变坏甚至枯竭,将阻碍经济的发展.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有重点地发展农、林、牧生态经济整体,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3.内蒙古中蒙医院)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生态转移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引用文献:

[1] 转移支付和均衡教育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转移支付和均衡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2万字
[2] 转移支付和国内宏观本科论文范文 转移支付和国内宏观类论文范文数据库2500字
[3] 转移支付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转移支付方面论文怎么撰写8000字
《“围封转移”对内蒙古生态经济的影响》word下载【免费】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