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骨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骨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骨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20

骨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提高骨科手术护士的实践能力
  2. 第二篇摘要范文:骨科个体化治疗与3D打印技术
  3. 第三篇骨科论文摘要: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4. 第四篇骨科论文摘要模板:纳米银聚氨酯敷料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5. 第五篇骨科论文摘要怎么写: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6. 第六篇摘要范文: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测量方法学专家共识
  7. 第七篇骨科论文摘要范文: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现状调查
  8. 第八篇骨科论文摘要格式: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
  9. 第九篇骨科论文摘要: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导航技术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四川省*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特征的调查研究

【100篇】免费关于骨科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摘要,可做为骨科相关摘要参考,是骨科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摘要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提高骨科手术护士的实践能力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骨科手术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应用医护合作培训方法对骨科手术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要点为:①邀请专科主任、医生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专科理论及前沿知识授课,并与手术护士一起术前访视患者,讨论病例,②由手术医生讲解、示范各种骨科外来器械、工具的操作和使用,并指导实物训练,③医护配合模拟摆置手术患者的体位并演练,④由骨科手术护理组长以教学查房形式,讲授和示教手术配合的要点、专科特殊器械及仪器的正确使用与保养等.经过医护合作培训,手术护士专科知识考核成绩、对专科仪器尤其是外来器械的操作使用能力显著提高,医生对护理配合工作满意度从82%上升至95%.认为医护合作培训拓宽了手术护士专科知识面,提高了手术配合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是提高骨科手术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篇摘要范文:骨科个体化治疗与3D打印技术

个体化治疗是骨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个体化假体的应用还是常规假体的个体化植入,理论上均可改善骨关节假体与邻近骨性结构的匹配,从而改善病患功能状态.个体化治疗理论上的优越性无法代偿其在术前规划、设计、制造等方面程序上复杂及时限上滞后的缺陷,因而,个体化治疗常常停留在一种曲高和寡的概念.伴随图像技术的发展及3D打印技术的成熟,个体化设计及制造的生产效率有望显著提高,从而弥补传统个体化治疗效率上的不足,将个体化从概念落地为治疗理念.

第三篇骨科论文摘要: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建立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评估准确率、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疼痛干预有效率、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疼痛控制满意度.运用这5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对骨科病房的疼痛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实施检查监督,定期分析数据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开始实施时(2013年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3年6月),疼痛评估准确率分别为92.31%和95.45%,疼痛病情观察及时率分别为89.74%和97.73%,疼痛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为90.00%和97.50%,疼痛干预有效率分别87.50%和92.50%,疼痛管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和96.67%.同时,所有病历均记录了疼痛状况,全部均采用简易疼痛评估尺记录疼痛强度,所有患者实现定时应用止痛药物来治疗疼痛.结论将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骨科病房疼痛管理,实现了疼痛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为持续改进疼痛护理质量提供数据和事实依据,有助于提高疼痛护理的管理水平.

第四篇骨科论文摘要模板:纳米银聚氨酯敷料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聚氨酯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医用材料,它具备极好的物理性能,具有较高的机械相溶性.目前,聚氨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治疗过程当中,但治疗中,其植入人体后仍会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感染表现,这种感染的出现,因其致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目前针对抗菌性细菌生物膜最有效的应用方法之一,是将聚氨酯与纳米银两种材料相结合,从而使聚氨酯材料的本身产生具有杀菌性能,最终起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首先通过体外试验,来比较不同浓度纳米银聚氨酯对金*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之后再对抗菌效果最佳的纳米银聚氨酯与单纯医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出纳米银聚氨酯在骨科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本研究自2011年8月分到2014年1月分在本院骨科住院的挤压伤或者撕脱伤后出现创面难以愈合的患者75例,患者入组后均严格按照数字随机法则进行随机分组,总共分为5组,纯聚氨酯组15例,其余四组分布为纳米银浓度0.5%、1%,2%及5%,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其中纯聚氨酯材料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7~39岁,平均(33.467±,3.335)岁,创面面积:6-18cm2,平均(12.467±,3.226)cm2,致伤原因:撕脱伤8例,挤压伤2例,混合伤5例,创面部位:头面部3例,前胸3例,后背2例,四肢7例,既往治疗情况:初次治疗2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2例;0.5%纳米银聚氨酯组:男:10例,女5例,年龄31~41岁,平均(34.533±,3.543)岁,创面面积:6~17cm2,平均(11.933±,3.369)cm2,致伤原因:撕脱伤6例,挤压伤4例,混合伤5例,创面部位:头面部2例,前胸2例,后背2例,四肢9例,既往治疗情况:初次治疗3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2例;1%纳米银聚氨酯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9~42岁,平均(35.333±,3.739)岁,创面面积:5~17cm2,平均(12.733±,3.411)cm2,致伤原因:撕脱伤5例,挤压伤5例,混合伤5例,创面部位:头面部2例,前胸2例,后背3例,四肢8例,既往治疗情况:初次治疗2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3例;2%纳米银聚氨酯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8~43岁,平均(34.467±,3.662)岁,创面面积:7~18cm2,平均(12.733±,3.432)cm2,致伤原因:撕脱伤5例,挤压伤4例,混合伤6例,创面部位:头面部1例,前胸2例,后背3例,四肢9例,既往治疗情况:初次治疗4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1例;5%纳米银聚氨酯组:男:12例,女3例,年龄29~40岁,平均(34.933±,3.515)岁,创面面积:7~18cm2,平均(12.867±,3.378)cm2,致伤原因:撕脱伤5例,挤压伤5例,混合伤5例,创面部位:头面部1例,前胸3例,后背3例,四肢8例,既往治疗情况:初次治疗4例,既往曾行手术治疗11例,纯聚氨酯材料组与4组不同浓度纳米银聚氨酯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创面面积、致伤原因、创面部位以及既往治疗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见附表1、2).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制备不同浓度纳米银聚氨酯以及选择单纯医用聚氨酯材料进行体外试验,通过常见医院耐药菌培养计数判断及选择抗菌作用较好的聚氨酯材料,之后选择抗菌作用最好的聚氨酯材料,与单纯的医用聚氨酯材料进行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治疗期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统计治疗后3天两组聚氨酯创面愈合情况,及计算分析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两组聚氨酯患者白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素-a的变化情况,最后在治疗后患者出院时或者需要再次手术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浓度纳米银聚氨酯菌落计数结果比较:不同浓度纳米银聚氨酯菌落计数比较发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升高其抗菌能力增强,其中5%纳米银聚氨酯组培养金*葡萄球菌菌落数为(1.980±,0.254)×,106cfu/ml,显著低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的(2.307±,0.237)×,106cfu/ml,显著低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的(2.787±,0.434)×,106cfu/ml,显著低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3.027±,0.231)×,106cfu/ml(P<,0.05),5%纳米银聚氨酯组培养大肠埃希菌菌落数为(4.660±,0.302)×,106cfu/ml,显著低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5.100±,0.461)×,106cfu/ml,显著低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6.260±,0.508)×,106cfu/ml,显著低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7.047±,0.362)×,106cfu/ml (P<,0.05),5%纳米银聚氨酯组培养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为(1.367±,0.277)×,106cfu/ml,显著低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1.713±,0.277)×,106cfu/ml,显著低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2.100±,0.302)×,106cfu/ml,显著低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2.540±,0.424)×,106cfu/ml(P<,0.05).

体外试验两组菌落计数结果比较:1周后体外试验发现,5%纳米银聚氨酯组金*葡萄球菌菌落计数为(1.873±,0.294)×,106cfu/ml,显著少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3.527±,0.388)×,106cfu/ml(t等于13.152,P<,0.001),5%纳米银聚氨酯组大肠埃希菌菌落计数为(4.533±,0.447)×,106cfu/ml,显著少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7.573±,0.413)×,106cfu/ml(t等于19.351,P<,0.001),5%纳米银聚氨酯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计数为(1.367±,0.226)×,106cfu/ml,显著少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2.627±,0.322)×,106cfu/ml(t等于12.416,P<,0.001).

各组抗凝血程度及测定全血凝固时间比较:本组发现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抗凝血程度为(0.552±,0.069),2%纳米银聚氨酯组为(0.569±,0.087),1%纳米银聚氨酯组为(0.553±,0.089),0.5%纳米银聚氨酯组为(0.545±,0.064)(P>,0.05),抗凝血程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示4个分组的总体均值无差异.同时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8.638±,0.609)min,全血凝固时间显著长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的(7.215±,0.542)min,显著长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的(6.524±,0.559)min,显著长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6.053±,0.583)min(P<,0.001).

各组凝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5%纳米银聚氨酯组APTT时间为(34.643±,1.123)s,显著长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的(30.530±,0.618)s,显著长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的(25.567±,0.486)s,显著长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24.433±,0.637)s(P<,0.05),5%纳米银聚氨酯组PT时间为(13.560±,1.042)s,显著长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2.460±,0.678)s,显著长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1.080±,0.520)s,显著长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0.253±,0.667)s(P<,0.05),5%纳米银聚氨酯组TT时间为(14.333±,1.219)s,显著长于2%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3.093±,0.550)s,显著长于1%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1.693±,1.003)s,显著长于0.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1.367±,0.554)s(P<,0.05).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上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1周内即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7天两组聚氨酯患者上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1天,纯聚氨酯材料组上皮生长因子为(26.527±,0.996)pg/m1,显著低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34.493±,1.195)pg/ml(t等于-19.835,P<,0.001),治疗后3天,纯聚氨酯材料组上皮生长因子为(39.393±,1.140)pg/ml,显著低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45.473±,1.153)pg/ml(t等于-14.524,P<,0.001),治疗后7天,纯聚氨酯材料组上皮生长因子为(45.347±,0.846)pg/ml,显著低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103.013±,2.193)pg/ml(t等于-96.165,P<,0.001).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比较:1周内即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7天两组聚氨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比较,治疗后1天,纯聚氨酯材料组肿瘤坏死因子-a为(11.627±,2.191)pg/ml,显著高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5.350±,0.719)pg/ml(t等于10.541,P<,0.001),治疗后3天,纯聚氨酯材料组肿瘤坏死因子-a为(23.153±,2.210)pg/ml,显著高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4.133±,0.901)pg/ml(t等于30.868,P<,0.001),治疗后7天,纯聚氨酯材料组肿瘤坏死因子-a为(52.587±,2.862)pg/ml,显著高于5%纳米银聚氨酯组的(4.353±,0.555)pg/ml(t等于64.086,P<,0.001).

两组换药次数、治疗期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期间5%纳米银聚氨酯组总换药次数为(1.200±,0.414)次,显著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4.867±,0.352)次(t等于26.136,P<,0.001),治疗期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中,5%纳米银聚氨酯组为(1.520±,0.170)分,显著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4.220±,0.174)(t等于42.999,P<,0.001),术后住院时间方面,5%纳米银聚氨酯组为(7.947±,0.168)天,显著少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12.213±,0.200)天,(t等于63.281,P<,0.001).

治疗后3天两组聚氨酯创面愈合情况比较:治疗后3天由同一管床医师统一评价创面愈合情况,其中,5%纳米银聚氨酯组创面干燥结痂28例,显著高于纯聚氨酯材料组创面干燥结痂16例(P<,0.05),另外纯聚氨酯材料组创面创面缩小11例,纯聚氨酯材料组创面红肿22例,纯聚氨酯材料组创面分泌物增加11例,5%纳米银聚氨酯组创面创面缩小14例,5%纳米银聚氨酯组创面红肿13例,5%纳米银聚氨酯组创面分泌物增加5例,5%纳米银聚氨酯组出现创面缩小病例数,高于纯聚氨酯材料组,但无显著差异.5%纳米银聚氨酯组出现创面红肿和分泌物增加病例数,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但无显著差异.

1周内两组聚氨酯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1周内即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7天两组聚氨酯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发现,5%纳米银聚氨酯组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而纯聚氨酯材料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5%纳米银聚氨酯组治疗后1天白细胞计数为(6.573±,0.542)×,109/L,显著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10.647±,0.946)×,109/L(t等于14.476,P<,0.001),5%纳米银聚氨酯组治疗后3天白细胞计数为(7.960±,0.699)×,109/L,显著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17.513±,0.868)×,109/L(t等于33.195,P<,0.001),5%纳米银聚氨酯组治疗后7天白细胞计数为(7.167±,0.541)×,109/L,显著低于纯聚氨酯材料组的(13.493±,0.846)×,109/L(t等于-24.396,P<,0.00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后患者出院时或者需要再次手术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其中5%纳米银聚氨酯组优秀率达到优良率为71.7%,显著高于纯聚氨酯材料组优良率的45.0%(χ2等于8.777,P等于0.003).

结论:

1含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是一种较好的抑菌生物材料,在体外能极好的抑制常见医源性感染致病菌.

2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相对于单纯即普通医用聚氨酯材料,能更好的抑制常见医院致病菌的生长.

骨科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骨科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2500字大学毕业论文、2500字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骨科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骨科论文摘要范文选题

3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能显著减小抗凝血程度,利于患者机体抗凝血.

4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不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减少和预防血栓形成.

5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舒适度,并缩短住院时间.

6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达到缩小创面的目的,同时还能减少红肿及分泌物增加现象.

7含5%纳米银聚氨酯医用材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能显著增加创面上皮生长因子水平.


https://www.mbalunwen.net/ufo/61702.html

8含5%纳米银聚氨酯敷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能显著减少创面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9含5%纳米银聚氨酯敷料运用于开放性创面,尤其是骨科的撕脱伤、挤压伤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第五篇骨科论文摘要怎么写: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均P<,0.01),缺陷发生数相对降低.结论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第六篇摘要范文: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测量方法学专家共识

骨科生物力学是以骨骼肌肉系统为对象,利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将工程原理,尤其是机械力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医学来解决骨科所遇到的问题的一门生物力学领域中相当重要的分支学科.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中常通过测试和测量骨、骨骼肌、肌腱和韧带、关节、脊柱等骨骼肌肉系统的力学特性参数,对标本进行综合评价.骨科生物力学测试测量方法包括机械测试方法、接触式测量方法以及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机械测试方法包括拉压试验、弯曲试验、扭转试验、纯剪切试验、疲劳试验、拔出试验、阻力矩试验、微力学试验等.接触式力学测量方法包括电阻应变测量方法、硬度测试方法等.非接触式力学测量方法包括光测法、声测法以及磁测法等.此外,还有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子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以及三维捕捉和步态分析方法.上述方法在骨科生物力学研究的测试和测量中有各自的应用范围以及各自的优点以及不足.本文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的介绍,给相关领域研究者们提供方法学的指引,以便于在骨科生物力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第七篇骨科论文摘要范文: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骨科病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对50个骨科病房进行调查.结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泵、梯度压力袜的配置率分别为34.00%、58.00%、38.00%,80.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94.00%的骨科病房制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引,98.00%的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护士开展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培训.护士在落实基本预防措施、DVT持续质量改进中执行情况良好,但在DVT风险评估、物理预防措施落实、DVT监测与记录、与医生沟通方面有待改进.结论骨科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仍需加强,在增加物理预防设备配置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护士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第八篇骨科论文摘要格式: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疼痛管理培训、制定疼痛评估规范并记录疼痛程度、适时镇痛、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有疼痛主诉时,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适用于创伤骨科患者,充分发挥了多元化镇痛的优势,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药量.

第九篇骨科论文摘要: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导航技术

外科手术机器人操作的精确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已经得到医疗界及患者的认可,并成为实现外科手术微创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骨科手术在手术对象、手术器械、操作模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对术中器械导航有较高的依赖,决定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技术上的特殊性,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背景,对骨科手术机器人及其导航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

第十篇摘要范文:四川省*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特征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四川省*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的患病特征.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对四川省所有*甲等综合医院的797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四川省*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的发作具有一定的特征.首次发生腰痛的平均年龄为(30.7±,8.2)岁,最早的于20岁第1次发生.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不定时、断断续续的胀痛,疼痛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功能障碍以轻度障碍为主.结论四川省*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腰痛已成为普遍现象,需加强腰痛的疼痛管理和功能障碍的预防,提高骨科护士的职业满意度.

为您写骨科毕业论文摘要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参考文献.

骨科引用文献:

[1] 新颖的骨科论文题目 骨科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骨科护理专业论文选题 骨科护理论文题目怎么定
[3] 新颖的骨科护理学论文题目 骨科护理学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骨科论文摘要怎么写 骨科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骨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