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文化交流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交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9

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长历史的视野
  2. 误读也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文化交流中的创造性误读》

本文是关于文化交流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文化交流和创造性和误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古代丝绸之路全局图

近些年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注意的课题.“西”当然不是仅指我们今天理解的“西方”,而是广义的西,就是中国以外的异域.这绝不仅仅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的复兴,而是蕴含了这个时代的一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即我们的文化的独特性是什么.有趣的是,这种独特性又主要是在和西方的对比产生的.

这个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不意味着一种文明冲突的到来,不如这样理解:它代表了人们心中一种继续得到解答的愿望,在滚滚如潮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文化哪些不应该改变,或者说,即使要改变,也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衡量一本中西文化交流通史著作的标准,离不开两点,第一是资料丰富,论证细密,也就是在实然层面去伪存真,耗费极大功夫.正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所说,今人很难像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那样去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全貌,因为前者有系统的正史、通鉴类史书可资检阅;后者则要在汉文文献中仔细爬梳,还要从外文文献中去钩稽索隐,还要旁及传世和出土的文物资料.

第二是应然层面的深入思考.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保罗·韦纳说的,包罗万象、“全息摄影”般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历史书写首先是史家对于事件的选择,并把这些事件编织在一个有意义的序列里.即使是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也有自己的不同的选择,从而呈现出个性.这种个性,不代表历史书写的“任性”,其实是对“有意义的序列”的理解的深度.

著名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就是把这两点完美结合起来的上乘之作.以1500年为界,本书分成了上下两卷,1500年以前是两个中国人的名字:从张骞到郑和;1500年以后是两个西方人的名字: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这样的安排,既有史实上的考虑,又有对不同文明命运的思考,意味颇深.

长历史的视野

只要视野放得够长,很多争论的意义感便会消减很多.这大概就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人不会像动物一样只管当下,时间的长短在人类那里是有意义的.

不管今天不同文明之间有多少纠葛,不管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有多少纠葛,但只要你越把时间拉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就会越加凸显.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大舞台上,由东而西和自西向东,是双向交流互动的.

文明的交流互鉴,早在张骞之前就已经波澜壮阔地展开.中国最早培植了小米和水稻,同时,西方培植的小麦则沿着塔里木河、河西走廊传到了中国.青铜技术来自西方,但相对于西亚的青铜工具,中国的青铜器更多的是作为祭祀等重大典礼活动中的礼器,在冶金技术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中国的青铜工艺和物品又反过来传播到西方.冶铁技术也来自西方,到了秦汉时代,中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独树一帜,以至罗马世界的普林尼都称赞,赛里斯(中国)的钢铁雄冠其时.

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时间,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足够漫长了.纵然我们有了高科技手段,从考古中发现当年的真相,但也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还好人类还有想象力.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这些物质文化的交流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当我们中国人见到一颗新的作物的种子,或者见到一辆新式的輪式马车,或者一件从未见过的青铜工具,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不管今天不同文明之间有多少纠葛,不管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有多少纠葛,但只要你越把时间拉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就会越加凸显.

可以把那些明确记载的事情拿来作个参考,即历史上王朝派出的使节团.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背后的动力机制千差万别,就中国历代王朝的情况而言,政治外交需要是派出大规模使节的首要出发点.好处就是留下了记载.遥想当年西汉西行的使节团,出访一次所需时间从数年到年.西行一次,就要和父母或者爱人或者孩子分开十年之久,你不能不佩服西行者身上的探索精神和担当勇气.

对于中华文明的成长,我们绝不能因为年代的久远和很多东西的不可考,就大大低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中国人—也包括所有人类,都是受益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创造性的发挥也往往是在和异质文明发生了有趣碰撞之后发生的.

有了这个长历史的视野,对于我们自身的文明,心态就会平和得多,既不会刻意拔高,也不会刻意贬低.2019年“四大发明”因为一个高校老师被学生而上了一次“热搜”.撇开这个老师的遭遇不谈,仅就“四大发明”而言,有充分证据证明这的确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同时,四大发明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比如指南针,阿拉伯人的指南针技术是从中国传去的,而从时间顺序看,欧洲人使用的罗盘当传自中国,但中国的罗盘导航知识如何传到欧洲去的,仍是一个谜.

毫无疑问,在掌握了中国人的罗盘导航知识后,欧洲人进行了重大的创新,改造为利用万向支架的结构稳定的旱罗盘,为远洋航行准备好了重要条件.但到了18世纪末叶将蒸汽机用于海船和19世纪中叶装甲舰出现以后,轮机和炮火的强烈震动以及舰身磁场的干扰,使磁罗盘失去了作用.于是,西方国家经过不断改革,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磁罗经和附属的防磁设备.这种设备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盘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水浮针的技术,将中西两种罗盘的优点结合起来,使磁罗经臻于完善.张国刚先生因此强调:“液体罗经的出现再度表明中西文化的交流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

我想,对于任何类似四大发明这样的争论,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就是说,真正重要的是搞清楚中西文明是如何交流互鉴的,过度拔高自己或者过度贬低自己都是没有必要的.

误读也是一种创造性转化

中西文明的碰撞,当然不局限于物质文化.物质层面的取长补短,既好办又好接受,但思想文化领域的借鉴和启迪就更加复杂.因为精神文明的互鉴涉及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对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来说,一个相伴终生的问题就是: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往往又是在“他们”来了之后凸显出来.问“我们是谁”其实也就是在问“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该文评论,该文是一篇关于文化交流和创造性和误读方面的文化交流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交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文化交流引用文献:

[1] 跨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关于跨文化交流本科论文怎么写10000字
[2] 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文化交流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2万字
[3] 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关于文化交流类论文范文素材2万字
《文化交流论文范文 文化交流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word下载【免费】
文化交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