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探究

主题:区域活动教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0

简介:关于区域活动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区域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区域活动论文范文

区域活动教案论文

目录

  1. 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意义
  2. 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应注意的事项
  3. 2.1 区域设置应注意开放性与独立性相结合
  4. 2.2 应注意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5. 2.3 投放的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6. 2.4 应制订明确的规则来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7. 3. 结语
  8. 区域活动教案:幼儿区域活动(一)小班

(广西教育厅幼儿园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本文主要对幼儿园活动中“教学做合一”重要意义,以及其在区域设置、教师的角色定位、活动区材料投放,以及规则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分析,表明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是一个整体,是“教学做合一”的一种自然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教学做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76-0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阐述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教学做合一”.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即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发挥自主性,即幼儿如何“学”和“做”,至关重要,将其中的内涵理解清楚,并用于教学实践,对提升区域活动的学习意义有很大作用.

区域活动教案:幼儿区域活动(一)小班

1.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着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其对幼儿教育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和老师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的最有效的措施.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点在于创设活动区,通过在在区域中投放适宜的活动材料,给幼儿营造一种适宜的活动和学习环境,幼儿通过与环境、教师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其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是教育过程.

区域活动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其可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有机的渗透进去,但教师往往又容易忽视这一点.而老师却无限地放大了其对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认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完全自主、自由,导致区域活动中只见幼儿无序的“做”与“放羊式”一般无二.因此,对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以及规则的建立都应该要有相应的标准,而这些都是形成幼儿如何“做”的支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阐述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教学做合一”.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发挥指导作用,即教师如何“教”,幼儿如何发挥自主性,即幼儿如何“学”和“做”,至关重要.将其中的内涵理解清楚,并用于教学实践,对提升区域活动的学习意义有很大作用.

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应注意的事项

2.1 区域设置应注意开放性与独立性相结合

在区域的设置中,我们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开发的教育生长点,给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活动区.教师应本着这样的理念,来对区域进行设置.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对幼儿的喜好和需要有所了解,与幼儿一起对区域进行设置.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称为主动学习者,并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和已有经验上有不同程度地成长,实现教育与发展的最佳效益.

幼儿园区域设置通常包括学习性区域和自选性区域.学习性区域对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其今后的学习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自选性区域重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能过促进幼儿的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由于区域承载着相对不同的作用,所以,在设置上应注意开放性和独立性的结合.在设置时应使每个区域相对独立,给幼儿营造一个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空间.

在环境上,学习性区域在活动时要求相对安静,而自选性区域活动时比较热闹,因而,在设置区域时,一定要注意动静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方面来决定区域的分配比例,如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应侧重于自选区域活动中的社会性区域活动,如娃娃家、医院等,同时也纳入一定地学习性区域,中班下学期和大班,由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了飞跃的发展,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所以其学习性区域活动与自选性区域活动应该并重.另外,还应使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进行有机交融.这是因为,在区域活动中,有些主体内容确实难以体现,因此,可以尝试常设性区域和与主题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有机交融的模式.通常而言,班内的常设区域,如益智区、阅读区等,其内容随着孩子的活动情况而逐步调整.而建构区、美工区则是最容易表现主题内容的,因此,经常随着主题的变化而更换.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区中相互分享,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巩固或下放是学习性区域活动内容来源.我们从对新《纲要》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活动的反思中发现: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个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在“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与真正落实幼儿园课程目标方面有着制约的作用,而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并且其是以操作摆弄的个别化学习为主的,能给落实幼儿园课程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型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形式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与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

学习区的内容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延伸,通过区域延伸活动中频繁的个体性操作和练习,来弥补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达到的目标,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预习,即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首先到区域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以积累直接经验,另一部分则完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下放,这类内容在美工区较为常见,便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进行个由于区域的设置立足于“开放”,“以幼儿需要和兴趣”为前提,在各个区域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方式探索,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进而使幼儿个体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

2.2 应注意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进行区域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许多教师常常对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感到困惑.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对教师的角色作了如下定位:“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等”.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中,以活动伙伴和指导者的姿态,热情参与,理性指导.教师以这种活动伙伴的平等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能够拉近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之间的距离,这样,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同时,对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也有很大作用.

另外,教师对自己的职责应有清楚的意识,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在幼儿活动时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不能站在孩子的活动以外去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裁判,而应注意挖掘活动中潜在的教育因素,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挥.孩子在探索学习时,教师要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孩子最多的活动.教师应以艺术性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指导,在小班应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在中班可采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发、指导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在大班,由于孩子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就应趋于理性的指导.

2.3 投放的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以积极的姿态,层层递进,启发创造,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幼儿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都是从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所以,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达成一致性,也就是说,每种材料都具有“生命力”,让材料和孩子“对话”.

当前活动中孩子的培养目标是材料投放的依据,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若干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个目标,也可以用一种材料来为多项目标服务.材料的教育功能应与孩子的发展目标相对应,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区域.另外,区域中的材料也应随着主题的推进,进行及时、有目的地更换.

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以及废旧材料等多个种类.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给孩子做相应的引导,使孩子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从而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掌握一些投放材料的小窍门,如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并且教师要善于观察,对孩子的想法要进行及时的了解,材料提供时还可设置一定的障碍,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利用本土的原始的废旧材料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让孩子主动构建知识等.

根据近期主题活动目标和要求,教师应对各种材料进行有机的组合,将材料设计或改装制作成具有童趣,形象生动、色彩和谐、便于幼儿操作和练习的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学具,并将其投放到区域中,让孩子进行自由的选择和探索,教师则进行适宜的指导,从而实现学具所蕴含的教育目标.

2.4 应制订明确的规则来保证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

区域活动有其内部规则,并非是任意的行为,其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只有在有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区域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教师为了约束幼儿而制订的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使教室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如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等都是规则的一部分.只有建立活动规则,才能使幼儿的活动有规范有条理的进行.

这种活动规则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和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使用材料先来后到,不把玩具拿走等等属于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在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属于各区角的活动规则.上述规则的制订,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决定,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从而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让学生学会“做”是区域活动的重点,教师的指导和预设,都建立在激发、促使幼儿主动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之上.这与陶行知先生阐述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所强调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同一个意思,在这其中“做”处于中心地位,是最根本的.由此可知,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必定是在“做”的当中发生作用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对孩子获取知识以及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应注意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林祥,胡国枢,屠棠.当代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研究[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彥.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指导[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3] 潘晓燕.“教学做合一”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51.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区域活动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区域活动教案引用文献:

[1] 热门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选题 幼儿园区域活动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参考文献集 幼儿园区域活动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大纲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框架怎么写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探究》word下载【免费】
区域活动教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