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公民意识、市民社会法治——”公民观察团”淡起

主题:公民意识的觉醒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4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公民意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公民意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公民意识论文范文

公民意识的觉醒论文

目录

  1. 一、引言
  2. 二、公民意识概述
  3. (一)公民意识内涵
  4. (二)公民意识的表现
  5. 1.主体意识
  6. 2.参与意识
  7. 3.权利意识
  8. 4.责任意识
  9. 5.论文范文、平等意识
  10. 三、公民意识与市民社会
  11. (一)市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存在的社会土壤
  12. (二)公民意识推动市民社会的发展
  13. 四、公民意识与法治
  14. 五、结语
  15. 公民意识的觉醒:101013 KIKO公民意识文化节 少女时代 Gee

王 茹

(兰州大学法学院 730000)

【摘 要】从云南“论文范文”事件中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网友调查团”以及其后的钱云会案件中的“公民观察团”,引发了新一轮的对公民意识的探讨,有人据此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市民社会.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确公民意识与市民社会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公民意识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长期被忽略的公民意识是我国早日建成法治社会至关重要的环节.

公民意识的觉醒:101013 KIKO公民意识文化节 少女时代 Gee

【关键词】民观察团;公民意识;市民社会;法治

一、引言

2009年的云南“论文范文”事件,警方将死于看守所的青年李荞明的死因解释为做游戏而死,引起舆论哗然,云南省委宣传部为此组织了“网友调查团”以查明真相.这是公民观察团首次出现在国人视线.2010年浙江温州乐清县蒲岐镇村干部钱云会被车辆碾压致死,当地村民及舆论普遍相信钱死于谋杀,当地政府则称是普通的交通事故,案情扑朔迷离.事后,国内网民先后组织了三个公民独立观察团前往事发地,实现“求真相”的破冰之旅,以化解官民互不信任的困局.前者是论文范文组织和招募的产物,而乐清事件观察团则来自民间力量的自发组织.相较之下,后者更能体现第三方中立立场,有人因此认为公民观察团昭示着我国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尽管这些“维权领袖”、“意见领袖”的言论对于公民意识的觉醒有一定启蒙作用,而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公民意识与市民社会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公民意识对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提供借鉴.

二、公民意识概述

(一)公民意识内涵

关于公民意识的确切内涵向来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公民意识是近代宪政的产物,从政治、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来解读公民意识,或许更为全面.从政治层面看,公民意识就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把使命感、责任感及权利义务意识融合为一体的自我认识.从法律层面看,公民意识不仅表现为自觉遵守法律,更表现为在法律制定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使立法机关把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到立法议事日程上来,并将其转化为全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从文化层面看,公民意识是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从意识形态看,公民意识指公民对自己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

(二)公民意识的表现

1.主体意识

在民众的意识中,国家、政府就是政治代名词,而将现实中的自己置身其外.事实上政治就是众人之事,是事关人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切身利益的各种活动.公民的主体意识就是公民对国家与自身关系的正确认识,即公民作为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无论在法律上制度上,还是在政治生活中,应该具有的和被充分肯定的法律人格及尊严.它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论文范文权思想.即人民是主权拥有者,而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在启蒙运动推动下爆发的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革命,在论文范文契约的价值原则下确立了人论文范文权,使国家权力在形式上恢复其公共属性,并服从和服务于私人利益和权利的需要,国家权力合法性也由上帝神谕而移至民众手中,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或者人民在政府之下,而把参与政治“看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公民要意识到自己是国家政治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是政治生活的唯一主体.

2.参与意识

公民意识是通过公民参与表达出来的,公民参与是公民意识的外化.公民参与意识是指公民具有积极参与公权力运行过程的意识,实质上是践行自己公民权利的意识,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公民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参与过程中,公民的思想逐渐升华,有了更高的思想追求与政治素养,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只有切实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才能形成公民与他人、国家以及社会在政治和法律上的互动关系,进而在这种互动中推动论文范文与法治的发展.

3.权利意识

权利意识,就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的认识.公民权利意识的思想渊源是天赋人权.在国家出现以前,人类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生活,人们平等的享有各种权利,互不侵犯.国家出现以后,也就是到了文明社会状态,这些“自然权利”就转化为“公民权利”,国家、社会与法律的价值归宿就在于尊重、保护和促进公民的这些权利,使公民确立权利本位和权利主体意识.这样,社会才能向更有序的更高文明社会发展.

4.责任意识

权力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切实享受和行使权利的同时,也有不可推卸的与自己公民身份相适应的责任.没有义务或责任的权利只能是特权,没有权利的义务或责任只能是奴役.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存在是基于国家与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权力与利益冲突的客观现实.具体来讲,包括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对权利的自我限制、对权利冲突的平衡与协调.因此,公民应当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国家法律权威,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

5.论文范文、平等意识

我国长期以来公民意识缺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历史上封建社会与封闭的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家族本位”、“等级特权”、忽视个体权利等为特征的依附型的“臣民意识”或“子民意识”.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众才慢慢向论文范文和平等观念转变.而公民意识包含了公民对维护和争取自身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对公权力运作的监督意识,认同、信仰公正正义的意识,积极主动追求真相和真理的意识,正视历史、关注未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尊重他论文范文要求被尊重的意识等.

三、公民意识与市民社会

社会出现私人利益和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市民社会和国家产生的共同前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个人逐渐有了各种意识的觉醒,也有了对国家与自身关系的全新认识以及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尤其是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革命把人从封建政治国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种“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变成市民社会的成员,变成利己、独立的个人,另一方面把人变成公民、变成法人”.具言之,由于市民社会获得了独立充分的发展,并呈现现代商品经济的运行形态,实行财产私有、契约自由和责任归己等原则,个体个性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公民作为市民社会成员主张自由、自律以及平等、正义等的价值观念也随之而起.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和公平竞争调动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唤醒了主体的公民意识.由此可见,市民社会与公民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市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存在的社会土壤

虽然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公民”就赋有自由和平等的内涵,但他们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动物”.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政治领域才有自由,私人生活附庸于政治生活,个人附庸于城邦国家.因此,尽管“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生活并行使权力,但实际上,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而黑暗中世纪的权力附庸网更是扼杀了个性自由,它所衍生的更多的是一种“臣民意识”.资产阶级市民社会革命把人们从封建政治国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此时,由于市民社会获得了独立、充分的发展,个人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中逐渐形成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参与意识等,主体自由得到了空前的确立和发展.实际上,市民社会对于刺激政治参与,培养和提高公民的论文范文权利义务意识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和深化论文范文法治价值的重要场所,是孕育公民文化促进法治社会形成的重要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以论文范文制约权力,从而培养社会成员的论文范文参与、自主自律和公共精神,因而是公民意识得以存在的社会土壤.

(二)公民意识推动市民社会的发展

任何社会都有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引领着该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是一种社会发展力,市民社会是公民意识产生和成长的社会土壤,公民意识也会反作用于市民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不完美的,市民社会也有自身的缺陷.“市民社会,尤其是其公共领域和市场一起成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强大监督力量.然而,市场可能会对论文范文和社会福利构成威胁.”欧洲福利国家危机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恶化和社会的分裂,产生了“消极公民”,因而他们在设法重建公民资格来培养“积极公民”,以协调公民和国家关系并进而走出个人主义和代表性危机.可见,公民意识的培养对于市民社会的构建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市民社会也需要一定的内在的动力和外部的氛围来弥补自身的缺陷.所以说,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公民意识的精神支持,公民意识的完善与成熟推动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公民意识与法治

孟德斯鸠对于法治有着经典的描述:“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治”不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而且意味着全体民众共同守法、崇法和护法的社会状态.也就是说,法治国家的建立,不仅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前提条件,还要有普遍的公民意识作为人文基础.按照马克思·韦伯的观点,统治系统由自愿服从和信仰体系构成,而后者具有关键作用,只有确立一种合法性信仰,才能使社会成员对现存制度予以认可而得以维系.可见,法治的建成,不仅需要外在的制度基础,更需要内在的推动力量,那就是公民意识.

首先,公民意识为法治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以自由、平等和权利为指向的正义价值观不仅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也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和终极价值关怀.法治理念以公民意识为皈依,并且依托于公民共同体.法治理念是论文范文法治精神的高度凝结,而论文范文与法治之所以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就在于它把人由国家、法律制度的客体和对象上升为主体,即“在君主制中是国家的人民,在论文范文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因此,这样的主体精神就成为法治理念的生命根基,而这恰恰也是公民意识的本质所在,并通过自由、平等和人权为中心的正义价值关怀表现出来.要建成法治国家,不仅在于法律体系的发达和救济机制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有理解法的精神,理解国家和法存在的意义,充分认知权利、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的存在.培养具有现代守法尊法意识和完整人格的公民,是监督政治论文范文、实效的外在力量,而较高层次的公民意识,则是实现法治的内在心理人文基础.正如学者们所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够赋予先进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的心理基础,如果掌握和运用先进制度的人本身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还没有经历一场向现代性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公民意识促进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的实现.李普曼曾强调,苏格拉底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天拒绝出逃,并非意味着对他的判决是正确的.而要点在于,他放弃了溜之大吉的肉体之我而选择了被普遍接纳的公民之我.这就是说公民意识价值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和接纳,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法治社会的法治秩序呈现为一种内在自觉、普遍有效的理性秩序,有赖于法律制度的内在价值和公民意识的作用.这些内外因素通过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和内化,使法律规范由外在规则转化为内在价值准则,将法律视为个体存在并获得安全保障及处理公民间关系的根本尺度和规则,进而形成尊崇、信赖、依靠和服从法律的积极守法行动.公民意识通过对社会价值规范的整合产生了社会凝聚力和协同行动,从而为法治秩序提供了信仰基础.

最后,公民意识使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更为有效.孟德斯鸠指出,人类在各种关系上都是有法律的,其目的在于维护自由.而政治自由只有在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能够存在,“而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制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的事”.公民意识通过对国家、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监督意识,要求一切国家活动都遵从公众所认可的规则体系,使权力机关依法行政,遵循程序正义原则,严格依法执法.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对政治活动的参与,使政治在实际上取得论文范文性、公正性结果而不流于形式.公民意识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现代法治国家以限制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为宗旨的宪政基础,从而使得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更为有效.

五、结语

建立法治国家,仅有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法律规范的内在价值的转型和时代精神的确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公民意识的发挥作用是难以实现的.否则,“法治”或者因缺乏社会基础而形同虚设,或者因缺乏“合法性”根源而沦为苛政.也就是说,只有表现为全民的自觉参与,才能够确保良法的永恒性,才能树立起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至上权威,法治才能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为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党的十七大报告都把公民意识的培养列为重要目标.所以,重塑公民意识,充分发挥公民意识的功能是法治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而“公民观察团”,虽然是民意自发的产物,作为中立第三方的介入,有助于缓和局势,为冲突双方建立理性沟通渠道,但这只是少数“维权者”的自发行动,并不能算是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当然它对于公民意识觉醒的启蒙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基于公民意识对于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作用,我国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联俊.关于“公民意识”的几个基本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J].政治与法律,2004(1).

[3]俞睿、皋艳.公民意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驱动力[J].求实,2006(1).

[4]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靳志高.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探析[J].求实,2005(1).

[6]马长山.法治的社会根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涨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5.

[8]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J].政治与法律,2004(1).

[9]李龙、周刚志.公民意识的法治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01(1).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公民意识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公民意识的觉醒引用文献:

[1] 公民环保意识论文选题范文 公民环保意识专业论文题目怎样拟
[2] 公民环保意识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公民环保意识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公民环保意识论文提纲 公民环保意识论文大纲怎么写
《公民意识、市民社会法治——”公民观察团”淡起》word下载【免费】
公民意识的觉醒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