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集 > 文章内容

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怎么写 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助理医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31

助理医师论文范文

助理医师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问题与对策研究
  2. (一)制定并完善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3. (二)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
  4. (三)设立农村全科医学专业.
  5. (四)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6. (五)逐步改善农村卫生人员的待遇.
  7. (六)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乡村医生,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8. 第二篇摘要范文: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对策研究
  9. 第三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化的法律要求及问题
  10. 第四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模板:论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第五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12. 第六篇摘要范文: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13. 第七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哈密地区卫生人力现状及配置研究
  14. 第八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格式: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的现状和预测
  15. 第九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16.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印传统医学现*展对比研究

【100篇】关于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助理医师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助理医师相关优秀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问题与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对全国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乡村医生队伍现状进行有重点的、系统的调查和定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2)现场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中、西部各2个省,每省抽取2个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3)专题小组讨论:召集相关人员讨论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服务人员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4)访谈法:(5)政策分析方法:分析乡村医生执业过渡各项卫生及其他部门政策的时代背景、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及产生的问题;(6)典型案例分析法;(7)统计学方法:主要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执业考试意愿情况、考试情况等进行现况分析.

研究结果

1.项目县抽样基本情况:(1)农村基层卫生保健网络基本健全,基本能够覆盖每一个行政村.(2)基层卫生机构公有为主,公有性质的村卫生室占所有机构的75.37%.(3)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不充足.

2.乡村医生利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结果:(1)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专业素质偏低、乡村医生年龄老化.(2)执业化程度较低.村医中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为375人,仅占9.13%.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中尚有19.13%的人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3)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保障水平低下.乡村医生只有24.97%的人购买了养老保险,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月平均收入为984.61元.(4)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培训意愿较高,且希望得到政策照顾.(5)受调查人员普遍反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必须的,但考虑到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现状,尤其是乡村医生的现状,必须对现有政策作相关调整,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3.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相关政策分析结果:(1)国家已经建立了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政策和有关规定,但各地在落实上都遇到困难.(2)相关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新的问题出现,主要体现在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现行政策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政策之间有冲突.(3)缺乏较完善的培训经费保障和减免方面的政策.(4)缺乏乡村医生报酬、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不利于执业化进程.(5)各地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也探索并制定了一些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过渡的政策.

研究结论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卫生人员仍然面临着“专业素质低下、资质难获取、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的尴尬处境,要实现政策规定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困难.具体有(1)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队伍现状影响执业化进程.(2)执业化进程进度缓慢、任重道远.(3)学历水平偏低是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主要难点.(4)相关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新的问题出现,不利于执业化.(5)医师资格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6)保障水平低影响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稳定性.(7)应当适时建立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体系.(8)希望获得有扶持性的专门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

政策与建议

(一)制定并完善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关政策.

(二)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

(三)设立农村全科医学专业.

(四)健全完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五)逐步改善农村卫生人员的待遇.

(六)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乡村医生,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七)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

研究创新点

1.在研究范围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执业化抽样调查和研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本课题除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基础信息之外,还得出一些独特性的研究结论.如与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相比,乡村医生对于培训的积极性更高,愿意承担的培训费用也要高些;我国执业化相关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新问题出现等.

第二篇摘要范文: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对策研究

目的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抽样地区乡村医生现状的调查分析,明确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政策分析和其他政策经验启示,提出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对策建议,为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本研究运用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策分析理论、卫生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对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的现状、政策进行了分析.

主要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方法,

(2)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

(3)政策分析方法:分析乡村医生执业过渡各项政策的时代背景、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及产生的问题,

(4)统计学方法:主要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执业考试意愿情况、考试情况等进行现况分析,

(5)专家咨询法:主要是对访谈和小组讨论的资料进行整理,提取过渡存在的主要问题,再针对各个问题就有关专家和相关人士进行咨询,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果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梳理结果: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时期,针对乡村医生素质低下,执业不规范等问题,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1)资格认定方面

国家颁布的《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对乡村医生资格认*了规定,这为我国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提供了法律依据.

(2)教育培训方面

《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乡村医生从初等医学教育已迈入了系统化、正规化的中等教育阶段,为了加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2001年又颁布了第二个十年规划.两个十年规划使我国乡村医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其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成为可能.

(3)财政补助及奖励政策

为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问题,1997年《**、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医生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为进一步激励全国广大乡村医生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

另外,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一些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过渡的政策,为我国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通过对六省(市)4160位乡村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1)调查地区村卫生室基本情况

平均每个村拥有卫生室1.04个,基本实现村村拥有卫生室,村卫生室举办形式以村办为主,占调查地区的58%,其次是私人举办,占20%,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拥有乡村医生2.06人,执业(助理)医师0.09人,不足0.1人,甚至有的县没有执业(助理)医师.

(2)调查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

有47.13%的乡村医生年龄在45岁以上,从学历结构看,具有中专学历占71.5%,本科及本科以上人员仅占0.53%,目前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仅占总人数的9.13%,从年龄、学历对比来看,年龄越大执业化程度越低,学历越高执业化程度也就越高,乡村医生中享受津贴补助的人员只占22.82%,有24.97%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总体上东部参保率高,西部享受津贴补助比例较高.

(3)培训及其意愿调查情况

乡村医生对于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相关规定,知晓率高达96.35%,但是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少,即使参加考试,通过率也很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考试难度太大、年龄偏大.另外医学专业学历不符合考试条件要求是不能参加执业考试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情况,69.62%的人希望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性照顾,50.62%的人希望得到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结论

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仍然面临着“素质低下、资质难获取、养老靠自己、收入无保障”的尴尬处境,要实现“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困难.

现行政策讨论分析

(1)现有相关政策不完善阻碍医师执业化过渡,(2)现有相关政策之间的冲突导致新的问题出现,(3)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执业化过渡,(4)缺乏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政策,(5)奖励措施不够.

调查结果讨论分析

(1)乡村医生结构不合理是过渡的难点,(2)资格考试方式和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3)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4)培训费用过高,乡村医生无力支付,(5)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6)乡村医生参保率低,养老得不到保障等.

建议

(1)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特别是《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有关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规定,使其更好的促进医师执业过渡,

(2)改革乡村医生人事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相应政策,不

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采用不同标准,

(3)继续加强在岗乡村医生的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组建培训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

(4)建立乡村医生保险福利基金,制定乡村医生离岗退养办法,妥善解决乡村医生退休待遇,

(5)通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

(6)以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合理解决乡村医生报酬问题,

(7)建立在岗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留在农村,

(8)制定乡村医生向全科医师转化的政策.

第三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化的法律要求及问题

乡村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化对于提升村民就医安全、保障村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存在可行性较低、执业(助理)医师化后的乡村医生难以完全承载村卫生室的功能、缺乏保障执业(助理)医师化的乡村医生安心执业的法律制度等诸多问题.探索与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乡村全科医师资格考试",体系,对通过该考试的乡村医生实行完全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取得",乡村全科医师资格证书",的村医安心执业.

第四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模板:论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增设符合乡村医生合法行医的需要,有利于加快乡村医生队伍执业医师化的进程,并提高其素质,同时在规范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增设、现行相关法律政策提供的法律依据以及政策实施的客体——乡村医生群体的强烈诉求和居民支持使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增设具备了可行性.为保障乡村医生的执业医师化进程,还需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针对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医学专业培训及全科医师培训、建立合理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补偿、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

第五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怎么写: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

目的:

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队伍,确保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以及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详细阐述国际上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为制定《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系统回顾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的相关政策;通过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发展现状;运用趋势外推法预测我国卫生人员未来增长趋势;采用专家咨询法验证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结果与结论:

1.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展:医药卫生人员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为820万人,比2005年增加175万人;医药卫生人员结构得到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增加1.4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西部地区卫生人员和注册护士所占比例分别增加0.2个百分点,2010年与2005年相比,个人办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1.6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员素质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博士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增加2.9个百分点,硕士所占比例增加12.7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人才制度规范不断完善.

2.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薄弱,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仍以中专和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仅为24.9%,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仅占7.8%;配置不合理,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2010年,城乡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7.62人和3.04人,城市是农村的2.5倍.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22人、3.93人和3.76人.2010年,医疗机构拥有全国91.1%的卫生技术人员,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拥有2.5%.2010年,我国仅有全科医师5.6万人,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30%-60%的平均水平.2010年,我国医护比为1:0.85,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比例(1:3.09);同时,卫生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才队伍管理滞后;人才队伍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亟待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需求、学术发展、产业发展不相适应.

3.我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发展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健康需求的变化对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工作重点的转变要求与之匹配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预计需要卫生人员1067.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4.4万人.

4.国际经验:我国医生密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中国的医护比为1:0.8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2.9);欧洲各国寻求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改善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其他国家构建了合理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制体系;其他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科医学终生教育体系,包括全科医学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主要是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其他国家积极采取改善农村卫生人力不足的措施.

建议:

1.实施“2020人才强卫工程”

2.分类建设六支核心医药卫生人才队伍,

3.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能力培养与开发,

4.构筑医药卫生人才的研究和服务平台,

5.加大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

6.完善医药卫生人才管理的法律和机制,

7.促进医药卫生人才的医德医风建设.

第六篇摘要范文: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研究背景

1978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了建立初级卫生保健制度,以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蓝图.但遗憾的是,这一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如期完成.随着全球医疗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同样的困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新医改政策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把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提出了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3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巴马政府提交的医疗改革法案.两个大国相继公布医疗改革方案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恰恰反映了当代社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公共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疗卫生体制一直集中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中美两个大国相继发布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法令(政策)应该是为力图解决诸多社会矛盾在作出努力.就我国而言,现阶段要想突破医疗改革的瓶颈,就必须解决城乡低收入和政策覆盖之外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究其根本乃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的问题.卫生资源配置作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配置合理性是衡量医改方案是否有效益、效率原则的标准,其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利益,关系到健康公平,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众多新问题中的要害问题之一.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利用的卫生资源都是有限和稀缺的,因此,怎样合理公平地配置卫生资源,以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卫生改革关注的首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开展卫生资源配置及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的目的

1.摸清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家底,为设置均衡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适宜的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提供基础数据.

2.评价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探析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措施,为促进广东省卫生资源的整体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揭示广东省卫生服务现状,为有效调控卫生服务供求关系提供依据,并为今后卫生事业改革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基础信息.

4.为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可持续发展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机制和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1.搜集历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国家卫生部网站、广东统计信息网、广东省卫生厅网站和广东医药卫生信息网等公布的资料,描述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价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

2.应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结合泰尔指数(Theil Index)评价广东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

3.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东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

研究结果

1.卫生物力资源配置

1.1卫生机构总数增长明显,从2002年的15500个增加至2009年的16238个,珠江三角洲地区9890个(占68.9%)、非珠江三角洲地区6348个(占39.1%);国家所有的卫生机构仍居主导地位,占43.5%,私营卫生机构比例上升,占37.9%.

1.2医院、卫生院总数5年内增加了51所.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全省二、*医院的比例不同,前者拥有的比例分别为56.5%和68.3%.

1.3医疗机构床位总数持续增加,目前已拥有27.2万张,住院服务能力得到增强.省内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差异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167317张(占61.5%),非珠江三角洲地区104655张(占38.5%).

1.4村医疗点覆盖率逐年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辐射区域扩大.全省共设立28070个村级医疗点,覆盖率为89.8%;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84家,配置床位3629张.

1.5大型设备的数量和总价值逐年稳步增.万元以上设备持续增加,全省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共计256158台(套),总价值359.8亿元.机构分布上看,医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最多,其余依次是卫生院、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采供血机构等.城乡分布看,万元以上设备的数量和总价值分别为城市占92.37%和95.63%,农村占7.63%和4.37%.

2.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2.1卫生技术人员总量逐年增加,但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卫生技术人员共计41.3万人,每千人口(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94人;珠江三角洲地区277977人(占67.2%),非珠江三角洲地区135467人(占32.8%).卫生技术人员当中,大中专学历占69.6%,本科以上学历不到25%;无职称和初级职称占绝大多数,中级职称比例较低.

2.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5.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6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4%的执业(助理)医师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从业,非珠江三角洲的执业(助理)医师只占33.6%;低学历比例较高,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占52%;年龄结构比较合理,25~54岁的中青年占87.7%.

2.3全省注册护士共有15.1万人,每千人口(户籍人口)注册护士1.81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9/1000人).107241名注册护士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业,占全省总数的70.9%.

2.4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全省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总数为3.4万,每千农村人口(户籍人口)0.78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当中仅有7.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专学历占43.6%,中专水平占21.6%,在职培训合格者占27.4%.


https://www.mbalunwen.net/dajjemi/076082.html

3.卫生经费配置

3.1广东省2008年卫生总费用1125.4亿元,占GDP百分比为3.15%,人均卫生费用1182.4元,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为14535.4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4.83%,人均卫生费用1094.5元.2003~2008年期间,全省卫生总费用从577.1亿元增加到1125.4亿元,年均增长15.84%,人均卫生费用从725.6元增加到1182.4元,年均增长10.50%.

3.2各年卫生总费用的构成当中,政府支出所占比例较低,但呈逐年增加趋势,社会支出比例逐年稳步上升,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较高,但近年来逐步下降.

3.3广东省2009年财政累计投入112.97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2.62%,同期国家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7%.广东省政府投入的112.97亿元的具体投向是:县以上城市医院44.12亿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32亿元,乡镇医院17.42亿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2亿元,县医院6.79亿元,卫生监督机构4.75亿元,妇幼保健机构2.88亿元,采供血机构2.01亿元,其他机构6.16亿元.

4.卫生配置的宏观效率

4.1传染病控制情况

调查期间全省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44.23/10万,死亡率为1.13/10万;同期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63.52/10万,死亡率为1.12/10万.广东省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占发病总数的86.81%;同期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和甲型H1N1流感,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5%.

4.2妇幼卫生保健工作

调查期间,广东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4.8%,产后访视率90.4%,住院分娩率为96.7%,同期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2.2%,产后访视率88.7%,住院分娩率为96.3%;广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3.9/10万,同期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31.9/10万;广东省婴儿死亡率为4.4‰,同期全国婴儿死亡率13.8‰.

4.3居民平均期望寿命

广东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5.3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岁,与2002年相比,高出0.81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目前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5.1广东省居民住院、门诊、留医观察和健康检查等就医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倾向医院、卫生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诊所、护理站和乡村医疗点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较低.

5.2广东省整体运行效率较高,表现在各级医疗机构日均诊疗人次、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和病床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表现为住院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工作日远低于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高等级的医疗机构.

5.3卫生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疗效指标,如治愈率和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善;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平均诊疗费用和平均住院费用逐年上涨趋势明显,平均住院费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8倍;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较高,维持收支平衡主要靠药品和其他收入的盈余来弥补医疗支出的亏损;大型设备虽然使用人次数较多,但检查阳性率不高,有“诱导需求”的嫌疑.

6.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评价

6.1卫生资源配置的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

2004~2009年期间,卫生机构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27,0.232,0.249,0.261,0.277和0.269;医院和卫生院床位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4,0.220,0.228,0.217,0.211和0.209;注册医生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15,0.219,0.228,0.233,0.242和0.250,均处于最佳公平状态.

6.2卫生资源配置的泰尔指数

2004-2009年期间,卫生机构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402,0.0407,0.0466,0.0512,0.0638和0.0615;医院、卫生院床位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331,0.0351,0.0350,0.0337,0.0324和0.0310;注册医师配置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为0.0321,0.0334,0.0350,0.0361,0.0393和0.0408.总体泰尔指数变化与基尼系数变化趋势一致.

将总体泰尔指数进行分解的结果显示,卫生机构配置的区内差距变化并不明显,区间差距水平的持续加大带动了全省差距水平的上升.卫生机构的非均衡配置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均衡配置,这种不均衡程度还在强化,呈现出较明显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区间差距对医院、卫生院的床位配置的不均衡的贡献率变化幅度不大,床位数配置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非珠江三角洲两个区域内部差距较大,历年的区内差距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都在60%以上.注册医师配置的区间差距对总体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都近年来不断提高,配置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非珠江三角洲两个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

7.调查人群的健康及卫生服务需要

7.1调查人群两周患病率为32.3%,远高于全国水平(18.9%),此外,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各项指标如两周患病天数、两周患病卧床天数(率)和两周因病休工天数(率)等均略高与全国水平;两周患病当中居前五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与全国调查数据相比,前五位的疾病种类相同,但排列顺序发生了部分改变;慢性病患病率与全国调查数据基本相当,但慢性病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种类与全国调查数据明显不同.

7.2城乡人口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农村14岁以下人口构成比高于城市;其次,城乡之间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的种类、患病的严重程度和慢性病疾病谱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8.调查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

8.1调查人群门诊需求量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农村的门诊需求量高于城市,女性门诊需求量高于男性.

8.2城市居民在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等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仅为25.6%,而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则达74.4%,79%的城市居民首选地市级以上的医院.相反,农村居民到村级医疗、诊所、卫生院等初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比例高达78.2%,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比例只有21.8%,81.3%的农村居民选择县区级医院和卫生院作为首选住院医院.地理可及性和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影响居民选择就医地点的主要原因.

8.3调查人群两周就诊率为24.8%,其中,城市为23.1%,农村2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就诊比例为28%,与全国数据相比有所降低.调查人群住院率为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14.7%,其中城市为8.3%,农村为18.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院病人的住院天数和手术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但城市居民住院天数多于农村居民.

8.4调查人群平均每次门诊费用为145.4元,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次均住院医疗费用为7516.5元,远高于国家5058元的平均水平,城市居民次均住院费用为8134.4元,低于国家8958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居民次均住院费用7085.5元,远高于国家3685元的平均水平.

9.居民对卫生系统的满意度

门诊服务过程中城市患者不满意比例为45.9%,农村患者不满意比例为27.3%;住院服务过程中,城市患者不满意比例为45%,农村患者不满意比例为35.5%.就不满意的原因分析看来,在门诊服务方面,城市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方面依次是等候时间过长、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繁琐、医疗费用高和设备环境差,分别占就诊病人的42.5%、24.8%、13.3%、8.7%和3.1%;农村患者则依次是医疗费用高、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收费不合理、手续繁琐和等侯时间长,分别占就诊患者的27.3%、18.8%、15.2%、13.7%和8.5%.在住院服务方面,城市住院患者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医疗费用高(25%)、等候时间长(7.5%)和态度差(6.5%);农村住院患者则是医疗费用高(28%)、手续繁琐(9.7%)和设备环境差(6.5%)

研究结论

1.卫生物力资源总量配置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存在布局,结构上的不均衡,不均衡的具体表现是高等级的医疗机构和大型设备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

2.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区域之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

3.卫生总费用总量持续增加,筹资结构中政府支出比例过低,个人负担较重.

4.卫生资源配置的总(宏观)效率不断提高,配置效率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技术效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5.医疗服务效率总体较高与卫生资源利用不足并存,逆向选择加剧了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

6.目前广东省卫生资源数量配置处于公平状态,但并不意味着全省各地居民能享受到相同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非珠江三角洲地区之间、各区域内部各个市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依然存在.

7.广东省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疾病谱与全国统计的结果差异较大,城乡居民之间卫生服务需要存在明显差异.

8.广东省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水平较高,随着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将有较大的继续增长空间.

9.卫生服务费用过高阻碍了广东省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具体表现在卫生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例和住院费用较高、两周患病未就诊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是经济原因.

10.卫生服务质量亟待改善,“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影响城乡居民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居民对卫生系统满意度有待提升.

政策建议

1.卫生资源配置应与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强化政府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主导和监督作用,逐步改变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布局结构.

3.推进公办医疗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4.调整现有的医疗资源结构,积极支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弥补卫生资源需求增长性和结构性失衡.

5.完善保健服务,关注流动人口健康.

6.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应坚持公平和效率并重发展的模式.

7.定期开展卫生服务市场调查,根据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第七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哈密地区卫生人力现状及配置研究

目的:掌握哈密地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预测目标年卫生人力需求量,为哈密地区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哈密地区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分析2006-2013年卫生人力数量、结构和配置的变化,利用卫生人力普查数据,分析2013年哈密地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的学历和职称构成,并与全疆及全国水平比较,采用供需比法评价卫生人力的供需现状,采用卫生服务需求法、医护比法、人力/人口比值法,预测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配置、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力需求量,采用床护比方法测算护理院医师及护理人员的配置量,采用基尼系数、差别指数和泰尔指数,评价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1、哈密地区卫生人员从2006年的3362人,增加到2013年的4227人,2006-2013年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3%、3.5%、1.0%和5.0%.千人口医生数2006-2013年在2.6~2.9人之间变化,千人口注册护士逐年增长,从2006年的2.1人增加到2013年的2.7人,医护比从1:0.77增加到1:1.00,结构逐步趋向合理.2、2013年哈密地区卫生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6.1%,哈密地区执业(助理)医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51.3%,高于新疆(41.0%),但低于全国水平(57.2%),注册护士大专及以上(55.7%)高于新疆水平(41.1%),但低于全国的59.9%.哈密卫生人员高级职称占8.2%,执业(助理)医师高级职称(正高和副高)占17.8%,高于新疆及全国水平(新疆14.3%,全国15.4%),注册护士中级及以上职称(18.4%)与新疆(18.3%)差不多,略低于全国(20.8%).3、2013年哈密地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供需比分别为1:1.11、1:0.39、1:1.40,与2013年实有数比较,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供需基本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助理)医师配置不足,乡镇卫生院相对需求和服务人口供需失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供需比分别为1:1.07、1:0.94、1:0.4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供需基本平衡,卫生监督机构卫生人力不足.4、2020年哈密地区需配置执业(助理)医师1589~1757人,到2020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3.1人,高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20年的要求(2.5人),其中医疗机构需1285~1453人,护理院需70人,到2020年需配置注册护士2433~2752人,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4.3~4.9人,高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20年的要求(3.14人),其中医疗机构需2209~2528人,2020年医护比达到1:1.53~1:1.5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需卫生人员420人,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为0.7人,护理院需卫生人员742人.5、2013年哈密地区基层卫生人员配置基尼系数为0.4708,差别指数为0.3709,卫生人员配置不公平,泰尔指数为0.1680,区域内差异贡献率为79.2%,区域间差异贡献率为20.8%,说明基层卫生人员配置差异79.2%由地区内部各乡镇配置差异造成.2013年医院医生按人口配置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分别为0.1537和0.1534,护士分别为0.1681和0.1676,配置后2020年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基尼系数为0.1394~0.1378,差别指数为0.1391~0.1376,均低于配置前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说明配置后进一步改善了医院医生和护士分布的公平性.结论:1、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供需基本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供给不足,哈密地区缺乏康复护理队伍人员,2、配置后2020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3.1人,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4.3~4.9人,均达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20年的要求,千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0.7人,略低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0.83人.3、配置后2020年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均低于配置前2013年的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且基尼系数小于0.2,说明配置后进一步改善了医院医生和护士分布的公平性,并且医生和护士的分布处于公平状态.

第八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格式: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的现状和预测

目的 :分析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2013年的现状并预测2020年的数量,为制定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法、人力/人口比值法、人力/床位比值法、卫生服务需求法等4种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3年,上海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0人,时间序列法测算结果为66 794人(2.52人/千人口),人力/人口比值法测算结果为66 253人(2.50人/千人口),人力/床位比值法测算结果为66 378人(2.50人/千人口),卫生服务需求法测算结果为67 964至77 588人(2.56~2.93人/千人口).结论:2020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的预测区间为66 253至77 588人(2.50~2.93人/千人口).4种预测方法各有利弊,在规划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九篇助理医师论文摘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目的

根据调查样本地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现状,找出在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促进乡村医生教育的有关对策和建议,为提高乡村医生教育水平和促进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现场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中、西部地区各2个省,每省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2个乡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的乡村医生进行现场理论测试;(2)访谈法:召集乡村医生讨论在岗培训和执业医师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3)文献研究,包括通过网络查找乡村医生教育相关数据;(4)统计学方法: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况及培训意愿、测试情况和村民满意度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

1、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本研究应收集1598份乡村医生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208份.

2、被调查乡村医生基本情况:(1)平均年龄35.9岁,年龄最小者为22岁,最大者为68岁;(2)中专及中专水平占65.6%,有11.6%乡村医生无专业学历;(3)79.2%的乡村医生未获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4)57.6%的乡村医生无职称;(5)71.8%的被调查乡村医生年行医收入低于一万元,87.2%的乡村医生无养老保障,

3、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1)年累计学时数:大于100学时的占9.4%,50-100学时数的占36.3%,小于50学时数的占54.3%.(2)培训地点:县级培训机构为60.6%,乡镇卫生院为28.6%;(3)培训内容:66.3%的乡村医生选择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4)培训方式:定期集中专题讲座和网络教育分别占53.4%和30.5%.(5)乡村医生现场测试结果:及格率为62.7%.从各部分考试内容得分比率来看,妇女儿童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部分和中医药基础部分得分率较低.

4、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意愿调查结果:(1)84.4%的乡村医生认为非常需要培训:(2)51.5%和27.2%的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医学理论知识更新和获得学历;(3)49.5%的乡村医生认为能接受每年小于500元的培训费用;(3)50.7%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以50-100学时较为合适;(4)48.8%的乡村医生认为以临床脱产进修和临床指导为方式的实践技能培训是最佳培训方式;(5)分别有30.7%、25.1%的乡村医生认为最佳培训地点是县级医疗机构和县卫校;(6)57.6%的乡村医生认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技术是当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7)55.2%的乡村医生认为经费原因是影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

5、乡村医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调查结果:(1)平均参加考试次数为0.32次,最多参加考试次数为8次;(2)考试难度大和没有经过针对性培训为乡村医生参加考试未通过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0.57%和39.92%;(3)学历不够(占52.11%)是乡村医生没有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原因.

6、村民满意度调查结果:除技术水平和诊疗环境外,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满意度较高,尤其是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态度和服务价格.

结论

综上调研结果分析得出,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仍然面临着“专业素质低下、资质难获取、收入无保障、养老靠自己”的尴尬境地.实现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困难,主要问题有:(1)乡村医生队伍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结构偏低、执业化程度低的现象;(2)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现状与乡村医生培训意愿存在差异;(3)培训收费是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积极性的主要因素;(4)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是决定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5)忽视对乡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理念的培养;(6)妇女儿童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中医药基础急需培训提高;(7)学历偏低是影响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医师转化的主要因素;(8)缺乏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对性培训是乡村医生向国家执业医师转化困难的重要因素;(9)乡村医生收入水平低、缺乏社会保障,不利于其向国家执业医师过渡.

建议与对策:(1)探索在岗培训模式,使培训内容更实用化,培训形式更多样化,考核方式做到卷面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2)推进学历教育,逐步实现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的目标;(3)设立农村全科医学专业;(4)为乡村医生设立单独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制度,并制定相关政策;(5)由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乡村医生,逐步改善乡村医生待遇.

第十篇摘要范文:中印传统医学现*展对比研究

中印两国传统医药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生命力及影响力的两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印两国政府均承认并保护传统医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重视发挥传统医学在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印度传统医学历史、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战略等都与中国传统医学存在极大可比性,是中国传统医学国际化发展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印度传统医学的情况了解并不多,尤其缺乏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展的对比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印度传统医学管理、政策法规、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与科研、传统医药产业及国际化发展等现状进行研究,为中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国内对于印度传统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印传统医学历史交流研究、印度传统医学典籍研究、阿育吠陀药物的现代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关于阿育吠陀与中医学基本原理比较研究及中印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MEDLINE收录文献量、国际影响力等对比分析也有报道.

印度阿育吠陀典籍研究引起了欧美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在印度传统医典校勘、文本翻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果.随着印度传统医学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欧美等现代医学发达国家分别开展了印度传统医学相关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包括阿育吠陀理论研究、阿育吠陀草药研究、印度传统医学疗法研究、印度传统医学复方及食物补充剂研究等.中印传统医学对比研究也引起了部分印度学者的关注,有关于阿育吠陀与中医学基础理论、以及植物药质量控制、研发方向、管理政策等因素对植物药国际市场影响对比分析的文献报道.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国家政策、管理、医疗资源与服务、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现代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本研究一方面可为我国传统医药本土发展及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交流与发展,并促进世界传统医学的健康发展.

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助理医师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助理医师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研究内容

1.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展现状与差异,主要包括:国家传统医学发展方针政策、传统医学管理、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科研、传统医学教育、传统医学产业及国际贸易等方面内容,

2.对比分析中印两国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因应策略、具体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寻找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及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广泛收集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现*展相关资料,通过国内、外传统医学相关期刊文献数据库、书籍、网络资源等获取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相关文献以及传统医学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文本,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文本的系统查阅、分析、整理,分析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现状与差异.

2.统计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两国关于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传统医学教育、以及传统医学产业、贸易等官方统计数据,针对不同统计指标,进行了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所占比例等计算,通过量化分析测度中印两国传统医学发展水平及存在的差异.

3.比较推理法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印两国政府对传统医学的管理模式及促进传统医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效果,从中分析两国的成功实践及对对方的借鉴与启示,并重点阐释对我国传统医学本土发展的启示.

4.竞争情报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竞争情报学“竞争对手分析”及“SWOT分析”法,对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分析,并阐释对我国传统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主要研究结果

1.传统医学立法与管理

1.1对比结果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印度已实现对印度医学及顺势疗法的立法管理,印度传统医学采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集中管理模式,管理权集中,有利于印度国家传统医学相关政策的推行与实施;我国尚无传统医学立法,传统医学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权分散,省级以下传统医药管理部门不健全.

1.2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对传统医学立法并实施集中式管理,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可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医药的宏观管理,制定中医药相关法律,包括中医药基本法、中医药资源保护法、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加强传统医学主管部门对中医学及民族医学管理的集中度与主导权,健全省级以下各级传统医学管理机构,调整传统医学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从而促进中医药的法制化发展.

2.传统医学资源与服务

2.1统计数据分析

2012年,印度AYUSH医院3195个,约占政府办医院总数27.5%;床位数5.8万张,约占床位总数9.7%;AUYSH医生数为72.6万人,约占医生总数43.7%.2012年,印度提供AYUSH服务的区(县)医院占同类机构的76.3%;提供AYUSH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51.6%;提供AYUSH服务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占同类机构的35.7%.

2012年,我国中医类医院3397个,占医院总数的14.7%;中医类床位数61.3万张,占床位总数的10.7%,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5.7万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3.6%;中医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15.1%;中医类出院人数占总出院人数的11.4%.

2012年,中国每千万人口平均中医院数为25.1个,印度每千万人口平均AYUSH医院数为25.9个;中国每万人口平均诊所数为0.3个,印度每万人口平均AYUSH诊所数为0.2个;中国每万人口平均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为4.5张,印度每万人口AYUSH医院床位数为0.5张;中国每万人口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6人,印度每万人口AYUSH执业医师数为5.9人.

2012年,印度政府办AYUSH医院占AYUSH医院总数90.2%;政府办AYUSH诊所占AYUSH诊所总数的89.8%.2012年,中国政府办公立中医医院占中医医院总数的77.9%;政府办公立中医门诊部占中医门诊部总数的3.4%;政府办公立中医诊所占中医诊所总数0.2%.

2.2对比结果

(1)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印传统医学医疗资源在各自整体卫生资源中所占比重均较低;(2)印度传统医学床位数与我国存在较大差距,但传统医学人力资源较我国有明显优势;(3)中印两国基层传统医学服务能力均相对不足;(4)印度传统医学医院及诊所均以政府办为主,中国中医类医院以政府办为主,而中医类诊所以非政府办、民营资本为主.

2.3对我国的启示

(1)印度采取IQ/NIQ(IQ等于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NIQ等于Non 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即传统医学机构认证与非传统医学机构认证)相结合的传统医学医师执业注册模式,解决了印度医疗卫生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及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人力资源的发展.目前,我国也正在寻求解决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的执业注册问题,参考印度的实践经验,可在部分医疗卫生资源与服务不发达地区,尝试“非学历传统医学执业医师注册”模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人力资源与服务的发展,政策实施初期可重点促进师承及确有专长人员得到行医许可.

(2)目前我国尚存在传统医学医疗资源与服务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传统医学医疗服务资源及人员投入,同时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并采取优惠政策与激励措施,促进传统医学人才向基层流动,

(3)目前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偏低,建议改善传统医学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提高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比例;并促进非中医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传统医学人员、设施、服务的发展,

(4)保持传统医学服务的特色,避免中医医疗服务西化.

3.传统医学教育

3.1统计数据分析

2003-2012年间,印度阿育吠陀本科教育院校数及招生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1.4%,平均招生数年均增长率为-1.1%,2012年共有阿育吠陀本科院校260所,招生数约为1.0万人,平均招生数为40人/所,传统医学教育院校数与招生规模基本同步增长.2003-2012年间,中国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教育院校数及招生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8.3%,平均招生数年平均增长率为5.0%.2012年共有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教育院校45所,招生数约为9.2万人,平均招生数为2035人/所,高等中医药本(专)科招生规模大于院校增长.

2012年,全印度有现代医学院校335所,招生数39474人(不包含口腔类本科及研究生医学院校数及招生数);共有AYUSH本科院校508所,招生数25586人,AYUSH硕士院校117所,招生数2493人.印度传统医学教育院校数超过现代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相差约1万人.2010年,我国共有现代医学院校119所,招生数25.6万人;共有中医类普通高等院校46所,招生数9.0万人.中国的传统医学教育规模显著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

3.2对比结果

(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及招生数与现代医学教育院校发展基本同步,中国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及招生数均落后于现代医学教育,

(2)印度传统医学高等院校教育为“数量多,规模小”发展模式,重视“师生比”及“生床比”标准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临床型传统医学人才,

(3)中印两国均为多种传统医学体系高等教育并存状态,存在不同传统医学体系间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3.3对我国的启示

(1)印度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以“生床比”及“师生比”等标准作为准入条件,形成了“数量多,规模小”的高等教育模式,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临床型人才的培养.我国可通过鼓励民间资本举办传统医学院校教育(包括本、专科教育及中专教育等),作为我国现有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补充,重点促进面向基层的传统医学临床型人才培养.调整和完善传统医学院校教育结构和规模,制定专业设置、临床教育基地标准、制定师资标准、实验设施等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等,把合理的“师生比”、“生床比”作为传统医学院校建设的达标标准及民办传统医学院校的准入标准;根据社会需求及就业情况调整传统医学院校招生人数,改变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院校盲目扩招造成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困难的局面,

(3)加强各类民族医学院校教育,建立独立的民族医药院校或者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民族医药学院、民族医药系,或者设立相应的专业、专业方向等;制定传统医学传承教育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把师承制度纳入院校学位教育.

4.传统医学科研

4.1对比结果

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科研管理机制不同,印度传统医学科研管理较集中;中国传统医学科研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印度不同传统医学研究机构研究领域与方向各有侧重,中国传统医学专门研究机构多为综合性研究机构,容易造成重复立项及低水平重复;约85%印度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设有相关临床机构,注重科研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促进.

4.2对我国的启示

(1)目前我国存在省、市及以下的综合性传统医学科研机构研究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可在现有各类“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每个研究机构的重点研究方向,拓展中医药研究领域,

(2)印度传统医学以疾病治疗为重点科研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医学疗效的提高.我国可通过鼓励传统医学研究机构设立相应的诊疗机构,加强传统医学科研与临床的联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传统医学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5.传统医学产业及对外贸易

5.1统计数据分析

2012年,AYUSH药品生产企业合计8785个,比2008年减少了388个,年均增长率为-1.1%.GMP认证企业总数为6687个,比2008年增加了1558个,所占比例从55.9%提高到76.1%.

2011年,我国共有中成药企业1409个,比2009年减少了60个,中药饮片企业601家,比2009减少了67家.其中,大型中成药企业从2009年的24家增长为62家,大型中药饮片企业从无到有,增长到7家.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企业数共159家.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ited Nations COMTRADE database,UNcomtrade)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药用植物出口总额为13.3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位;印度紧随我国之后,药用植物出口总额为7.9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5.2对比结果

(1)印度AYUSH药品生产企业总数减少,经GMP认证的AYUSH生产企业增多;AYUSH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于中药生产企业;中国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数呈下降趋势,但大型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有所增长,

(2)印度传统医药产业在GMP认证等严格管理机制下,植物药国际贸易直追我国,成为传统医药国际贸易强国,

(3)中印两国传统医药国际贸易都存在着以原料药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在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下,AYUSH成药出口额超过AYUSH草药出口额,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与中药材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5.3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对传统医学产业实施从种植、生产、销售、国际贸易等集中式管理,并通过建立“国家传统医学药品标准实验室”,制定单、复方传统药品统一的国家标准等措施促进了传统医药产品的出品贸易.我国对传统医药产业的管理处于较分散状态,建议国家加强对传统医药产业的宏观管理,加强管理的集中度,并通过加强传统医药产品的标准化及药品生产企业的GMP管理等标准化管理,提高中成药在植物药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此外,推广“太极拳”等中医药保健方法与印度“瑜伽”相抗衡,促进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缩小中西方间文化差异,突破“文化壁垒”,拓展欧美市场;并可利用丰富的传统医学医疗旅游资源,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对比了中、印两个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大国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政策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现状、水平、差异和特点,对于现代医疗环境下传统医学的定位、作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本研究首次发现印度采用IQ/NIQ(IQ等于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NIQ等于Non Institutionally Qualified,即传统医学机构认证与非传统医学机构认证)相结合的传统医学医师执业注册模式,解决了印度医疗卫生不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人员及服务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印度传统医学人力资源的发展,

2.本研究首次发现印度采取传统医学立法与集中式管理,促进了传统医学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传统医药产业从种植、生产、销售、国际贸易等集中式管理,利于标准化的实施与管理,促进了传统医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

3.本研

助理医师引用文献:

[1] 最新助理医师论文选题参考 助理医师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助理医师外文外文 助理医师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助理医师论文大纲格式范文 助理医师论文提纲如何写
《助理医师论文摘要怎么写 助理医师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助理医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