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货币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货币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货币金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8

货币金融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参考: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及其新进展研究
  2. 第二篇货币金融论文样文:黄金·,货币·,金融安全
  3. 第三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模板: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
  4. 第四篇货币金融论文范例:转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与货币扩张
  5. 第五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格式:东亚区域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货币金融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货币金融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参考: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及其新进展研究

在经济学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我们在学习、研究、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应该首先关注主流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所具有的前沿性、综合性、通俗性以及实践性使得其主张的理论与方法在当今的经济学界备受推崇,这也是“主流”为何能成为“主流”的原因.但是,我们在关注主流经济学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非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世界是多元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呈多样化发展的,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各个学派提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解释是非常正常的.正如约翰·,希克斯①所言:经济活动过程就像是一座房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理论结果.主流经济理论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所有经济现象都具有完美的解释力,此时,非主流经济学就成为了一个有力的补充来帮助我们更加完善地认知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从理论发展方面看,对于非主流理论的关注也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貌,使西方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我所用,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建设性的指导.

在当今的经济学理论流派中,新古典综合派是当前主流经济学派的代表.“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于二战后由萨缪尔森提出,他将新古典主义理论同凯恩斯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由于在这种综合的体系里凯恩斯主义学说已经被纳入到新古典主义的一般分析框架,故就其基本的理论特征而言,当今的西方经济学主流实际上就是新古典主义传统.新古典主义主张市场拥有自动调节机制,自由的市场能够自动解决失业、经济衰退等问题,同时反对政府干预.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当代西方一个主要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一经济学派形成于战后50年代,主要的思想导向是反对将凯恩斯主义学说与新古典主义学说的综合,主张摈弃新古典传统,恢复古典主义传统.后凯恩斯学派继承了凯恩斯在《通论》中的理论传统,继续强调有效需求,并且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与发展.本文立足于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货币金融理论旨在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强调货币的内生供给以及利率的外生性,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坚持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理念,从多个角度对新古典理论中主张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批判.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主张对于“别无选择”②这个说法是一个有效的更正,它为抨击主流思想及其紧缩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替代意义的可行性政策.


https://www.mbalunwen.net/gui/82964.html

本文就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金融理论做了广泛深入的跟踪性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最新进展.本文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究竟什么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金融理论,其基本内容如何,具有哪些非主流特征;第二,后凯恩斯学派一直强调自身反对新古典的特征,那么这一特征它的货币金融理论方面体现的如何,它与新古典理论还存在哪些藕断丝连的地方;第三,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从其他非主流学派当中借鉴和汲取了哪些理论营养;第四,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在自身坚持的方法论基础上又产生了哪些新的贡献,同时对现实发生的金融危机又有怎样的解释和建议.

从上面几个问题出发,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思路如下:

本文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第1章:导言.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2章: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包括后凯恩斯主义者对货币定义及职能的讨论,内生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关于内生货币供给和利率决定的适应主义以及结构主义方法,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等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随后,文章对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中体现出的非主流特征进行了总结,突出了其对抗新古典经济学的特性.

第3章:后凯恩斯早期货币理论综述.在这部分,本文对后凯恩斯学派主要奠基人的早期货币理论进行了考证,包括对明斯基,卡尔多,戴维森,罗西斯,罗宾逊和卡恩早期文献的考察和梳理.本文考察的结果发现,这些后凯恩斯学者所认定的先驱者们,其理论思想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些学者最初都是成长于主流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背景之下的,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地对主流理论产生了质疑.通过对这些学者早期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明斯基,卡尔多,戴维森以及罗西斯这些原先认为的后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创立者,在他们的著述中或多或少地都残留着正统理论的痕迹,就此我们对后凯恩斯货币理论奠基人的问题有了新的解答.而罗宾逊和卡恩的货币理论可以被看作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特别是卡恩有关货币理论的文献通常为研究所忽略,而正是他们二者同主流理论决裂得最为坚决,也最为彻底.

第4章:后凯恩斯货币理论与其他学派的比较.在这部分,本文将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同其他学派的相关理论加以比较,主要同新古典理论、循环学派货币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以及奥地利学派的信用货币周期理论进行了对比.其中,同新古典理论的比较最为深入和详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考察后凯恩斯理论同新古典理论之间的差别,我们更需要看到作为非主流的货币理论,其理论根源仍然是来自于主流理论的,或者说后凯恩斯货币理论想要同主流理论决裂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目前后凯恩斯学者们所能做的工作只能是先从*慢慢去修正去“蚕食”主流理论的领地,想要推翻或者重建它则是非常漫长的任务.至于同循环学派的比较,我们大可将其视为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场寻根之旅.两个学派属于近亲关系,或者说后凯恩斯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流通的相关部分是来源于循环学派货币理论的,只不过由于这个学派主要是由一些法国和意大利的学者发展起来的,不属于经济学核心国家的范畴之列,不容易被世人所关注罢了.对于后凯恩斯同新凯恩斯理论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做了概括性的分析,比较了一下两个学派在宏观货币理论以及货币政策方面存在的异同点.通过后凯恩斯学派同奥地利学派的信用货币周期比较,我们看到了两个学派在不确定性以及时间问题上的相似性,但二者关于政府职能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奥地利学派坚决反对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而后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应积极主动的干预经济,而且认为政府干预总是不够.

第5章: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在这部分,本文考察了后凯恩斯在一些货币金融理论具体分支方面的进展.这一章的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我们对后凯恩主义利率决定理论进行了考察和追踪.在传统意义上,后凯恩斯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存在着两个对立的分支,即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原先有学者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但在本文的论述中我们会看到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观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新的文献表明,有后凯恩斯学者将两者的差异归结为所使用的时间维度不同,水平主义对应着短期分析,而结构主义对应着长期分析.我们可以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特例.

其次,在这一章的第二部分内容中,我们对当前十分流行的新共识宏观理论进行了批评,后凯恩斯主义并不认同在新共识理论中盯住通胀率的政策目标,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的应对建议.在这一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对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模型化最新进展进行了追踪分析,从而使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到该假设的最新发展,论证了利率、利润率、储蓄倾向等因素对明斯基提出的企业三种融资方式整体和局部的影响,使我们对该假说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货币金融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货币金融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3000字学院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货币金融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货币金融论文范文选题

第6章:次贷危机的后凯恩斯视角阐释.在这部分,本文对近三年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进行了后凯恩斯主义视角下的全新阐释,分析了危机发生的表层原因、以及各个学派对于根本原因的探讨,重点内容则是用后凯恩斯学派主张的根本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解释了次贷危机,论证了次贷危机是对明斯基不稳定性假说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验证.在这一章的最后部分也提出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带来的理论以及实践上的启示和意义.

最后一章,也即第7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其尚且存在的若干不足,同时也阐述了其对于研究我国经济问题的借鉴意义.同时在这一章的最后也指出了后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本人今后努力的方向.若试图用区区十几万字的篇幅梳理一个学派理论近二十年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希望本文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引起世人对主流经济学教材之外的学派和理论引起重视.

第二篇货币金融论文样文:黄金·,货币·,金融安全

随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演化与发展,黄金、货币与金融安全在不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组合关系,表现出不同的金融风险形式.面对牙买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运行三十余年,国际经济、市场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货币体系及黄金体系面临和国际接轨的全面改革新形势,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化为主线,以不同金融体系中黄金、货币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为对象,以黄金为核心,通过国际比较,历史地、客观地分析并判断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明晰黄金、货币与金融安全的客观关系,构建国际化的中国黄金体系,这对当前中国的金融及黄金体系改革与发展、金融风险研究与控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加入WTO几年来,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一行三委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自2002年开始,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运行,中国的黄金体系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市场化黄金体系初步建立.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金融体系构建、黄金体系、金融调控、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等成为中国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回顾过去,大英帝国的强盛和美国的兴旺都和其货币国际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英帝国时代是英镑的时代,美国的时代也就是美元的时代,而这期间黄金对货币时代的形成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史为鉴,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程中,研究黄金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而深入探讨黄金属性、黄金体系的组成及运行规律,建立科学的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黄金体系是上述工作的基础.只有深刻地认知黄金、有效地把控黄金,才能在中国的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与金融安全管理上更好地利用黄金,建立合理的黄金储备规模,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藏金于民策略,建立金融安全及金融危机的黄金判别指标,以便有效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

中国的黄金体制历史上是一种严格的货币金融黄金管理体系下的货币黄金与商品黄金二元运行体系,实行“统购统配”计划体制管理.黄金体制市场化改革打破了“统购统配”计划管理模式,建立了上海黄金交易所,放开了商品黄金的市场化经营,保存了货币黄金的独立运行,逐渐推动黄金投资体系的

第三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模板: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

2007年底,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继而在2008年将危机传递给了整个世界.危机爆发后,美国实施大规模刺激经济的政策,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元不断地贬值,这实际上是美国将危机成本分摊给世界各国的过程.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20%.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对美国有着巨额贸易顺差从而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日本在广场协议之后其货币被迫对美元升值,这使得日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为什么主导货币带给世界各国经济负外部性却无法变革国际货币体系主导货币在其内在价值持续大幅下降却继续保持国际地位,且历史上这一现象重复发生原因何在深入理解这些现象需要从汇率制度演进的历史背景下,在货币实现其版图扩张的事实、原因及一般规律中找到答案,进而得到人民币未来发展趋势的启示.

论文第一章是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论文第二至四章沿着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历史脉络,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背景下货币金融版图国际区域扩张的事实与原因:第二章首先阐释了国际金本位的演变及其运行机制,分析了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货币金融版图国际区域扩张的事实,即英镑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所有国家都实行金本位时确立了其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地位,英镑的版图遍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以及大洋洲.英镑实现其版图扩张的原因在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环境,具体表现为实物贸易与资本流动相互匹配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格局、以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各国*银行间协同合作体系以及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领导地位,第三章首先阐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演变及其运行机制,分析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货币金融版图国际区域扩张的事实,即美元在该体系诞生特别是当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实现其货币可自由兑换时确立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地位,美元的版图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运用蒙代尔模型说明了美元实现其版图扩张的原因在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结构与世界其他地区对美元需求的匹配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容忍度,第四章首先阐释了牙买加体系的演变及其运行机制,指出美元即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后仍然延续着版图扩张的趋势,实现这种扩张的原因在于货币惰性--在位货币的网络外部性效应以及逆差国与顺差国贸易资本流的相互依存性.

论文第五章分析了从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货币金融版图国际区域扩张的区域效应,即不同汇率制度背景下货币金融版图扩张过程中该货币的价值高估与低估、升值与贬值对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这种影响对不同区域造成的差异,第六章是对前五章的总结进而提*币金融版图国际区域扩张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货币代际交替的扩展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这个规律的微观决定因素,第七章首先说明了人民币版图扩张的历史与现状,利用第六章扩展模型推演出的微观因素分析了人民币版图扩张的局限和发展前景,提出人民币应走国际区域化的渐进发展之路.

第四篇货币金融论文范例:转轨经济中的金融控制与货币扩张

中国在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有的货币金融现象,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时期.从1993年开始,我国的M2/GDP开始超过100%,到200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为40.3万亿元,GDP为24.6万亿元,比率达到164%.这一指标远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被经济学界称为“货币高差”(张杰,2006).然而,除了80年代末两年的比较严重通货膨胀外,在转轨的绝大部分时期,中国保持着良好的价格稳定状态,并没有发生类似于南美一些国家的货币动荡和货币危机.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制度逆行”过程,即在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稳固的货币市场的条件下,建立了资本市场并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常常用“10年时间走了西方股票市场200多年走过的历程”来形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之快.从量上来看,中国转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飞速的货币和金融扩张过程(彭兴运,2002).

然而,另一个现象是,在货币和金融飞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的货币金融系统存在着强大的政府控制,*银行基本上没有独立性,银行系统中90%以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股票市场上市公司70%左右为国有资本所控制(参见第八章的有关内容),债券市场大部分也是国债.这一金融控制的后果是出现了大量的财政货币化和坏账货币化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等问题.这就出现了在计量上中国货币化指数和金融相关指数快速扩张,但货币、金融市场上市场化严重滞后、货币扩张与金融控制并存的特有现象,使得中国出现的诸多货币问题没有用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比如,根据货币数量范式,高的货币存量下的价格稳定意味着“货币的消失”,那么这些消失的货币哪里去了比如按照资本积累原理,资本市场应该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工业化非常完善的经济系统内建立(Bose,2005).但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就建立了资本市场,并获得飞速发展.我们的问题就在于追问,中国强大的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遵循什么样的扩张路径货币扩张是外生推进的还是内生诱导的中国的货币扩张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是否存在路径依赖,其后果是什么中国的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次序..等等.本文就是基于中国强大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这一特有现象,试图在转轨经济系统内构建一个统一的框架对这一问题的原因以及后果进行剖析.本文的特点是将政府作为分析的起点,认为理解中国的货币扩张路径,就必须理解政府兼转轨主体和货币、财政当局于一体所承担的角色及其目标和行为,这是货币扩张的根源,而金融控制则是货币扩张的手段.在这个逻辑上,转轨路径与货币扩张路径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如果在制度变迁收益较高的转轨初期的货币扩张提升了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水平,那么在制度变迁收益递减的路径阶段,粗放式的货币数量扩张则会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后果.而这时,政府则很可能沉溺在货币推动型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上不能自拔.本文就是从转轨初期开始描述转轨经济特有的货币化进程和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路径,以及由此引起的福利改进或者损失.

第一章做的工作是,综述和梳理货币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研究模式,并从中抽取出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方法和观点,为整个论文打下理论基础.这一梳理过程并不是仅仅对当前货币经济学研究现状的一种简单叙述,而是对不同货币经济的基本模式,以及不同模式内的不同学派进行“追根溯源”.因为货币经济学从观点和方法,充满了争议和悬而未定的结论:交易媒介还是价值贮藏的资产,中性还是非中性,自然利率还是货币利率,适应性预期还是理性预期等等一系列争论占据了整个货币学说史.之所以存在争论,是因为不同的方法和观点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存在的理由和现实根据.从菲利普斯曲线到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再到理性预期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彻底否定,这一学说演化历程一方面反应了现实的多变以及经济学从统计到理论,从经验到理性的沉思路程.同样的例子还有,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衰落,与货币主义对其“旧事重提”;瓦尔拉斯-希克斯-帕廷金货币传统的方法尴尬,与新货币经济学重新走在货币经济学前沿,等等.货币经济学从来不缺乏学派和主义之争.当货币主义走向衰落,新凯恩斯主义成为货币当局所信奉的所谓“政府经济学”的时候,我们发现货币经济仍然是那么高深莫测,货币政策或多或少的仍然带有货币主义哲学所预测的后果.所以,我们相信,仅仅一种货币理论和方法,无法解释货币经济问题的全部.凯恩斯主义的坚守者和货币主义的坚守者们,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上的坚持,不如说是世界观上的哲学固执.而如果忽略和误解马克思主义货币经济学,对货币问题的研究不仅仅缺乏逻辑深度,更会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所以,本文一开始所作的工作,就是对货币经济学的三个基本范式进行梳理和“追根溯源”,综述以前的货币经济学大师们对各种货币经济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见解.因为,中国的货币经济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演化历程,所以对其问题的研究更加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经验型的分析都可能导致不应该的错误.

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旨在从理论上探讨严格的金融控制下高速货币扩张的原因.为了揭示这一原因,我们从转轨初期开始,描述转轨初期经济系统的货币金融方面,这是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经济系统中,市场经济制度在政府的推动下刚刚萌芽,经济转轨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局部式的制度变迁模式.制度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推动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伴随着企业和消费者私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货币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此时的资本积累低下和产出落后的经济系统并没有内生出一个满足私人金融服务需求的私人金融市场,政府对货币金融系统拥有绝对的控制力,在宏观上造成了货币分割并占有大量的“货币剩余”.这种宏观金融格局的后果是,微观主体的经济决策在金融约束下无法实现费雪分离,使得社会生产力边界不能更加充分的扩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外生供给的货币资产供给就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经济条件和储蓄规模有限,更重要的是缺乏金融资产增长的金融市场体系,货币成为政府进行金融调节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在转轨初期承担了重要的资产性功能.

第三章从政府铸币税最大化的视角,探讨了严格的金融控制与高速的货币扩张这一结构——数量之间的矛盾.主要介绍了三个模型,Bailey模型、Fry-Dwyer模型和本文所构建的政府投资与铸币税的动态模型.Bailey模型考察了以铸币税最大化为最优目标的政府所采取的外部货币扩张行为,在这个模型中,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货币需求,会对货币金融系统采取一系列排挤私大货币替代物的措施,从而造成金融压抑;Fry-Dwyer模型考虑了银行所有权结构和银行经营行为对铸币税的影响,将Bailey模型的外部货币铸币税扩展到一个内部货币和外部货币相结合的铸币税组合政策模型上,银行所有权结构、产业结构与货币需求结构都影响政府的货币扩张行为;而本文所构建的政府投资与铸币税模型,则在-个扩展的效用函数框架内,考虑具有私人目标和政治声望目标的政府投资——包括制度生产和其他公共产品的投资——与货币扩张之间的关系,在这里,铸币税不再是政府的最大化目标,而仅仅是其财政收入手段的一种.我们的扩展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更加贴近转轨政府的行为和目标特点.以第二章和第三章为微观基础,我们在第四章构建了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将转轨经济中政府制度变迁主体和货币当局的双重角色纳入G*范式的货币经济系统,探讨政府在促进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货币扩张行为、后果以及均衡的存在及其稳定性.我们的模型分析发现政府推动制度变迁的最优融资方式是发行货币,其不仅能够为政府推动转轨提供财政基础,而且还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注入私人经济满足货币需求.但在转轨完成以后,如果存在路径依赖,经济增长过度依靠外生的“制度拉动”,经济的长期均衡是不稳定的.并且经济的稳定性以及货币扩张对稳态经济的影响取决于政府的货币控制能力,而这又对金融改革提出了难题.

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从理论上探讨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第六章我们进一步深入到转轨经济的产权层面,分析金融市场化改革滞后、金融产权国有化对整个经济系统市场化进程的影响.进一步来说,我们将在一个制度变迁已经进行到某一暂时均衡的时间点上,探析在货币系统存在“所有制歧视”的情况下,缺乏生产效率的国有资产没有被市场经济剔除去,反而随着货币数量的扩张而不断增长的货币金融方面的原因.为了考察这一原因,我们按照产权关系进行部门分类,并对各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合并,从而理清国有资产形成的产权脉络与货币脉络,从而探讨出经济市场化程度与金融产权结构以及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本章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存在所有制歧视的信贷环境中,按照政府产权偏好形成路径依赖的货币扩张路径,是不利于私有经济成长的.而形成所有制歧视的根本原因,便是改革滞后的金融产权结构.第七章沿着转轨路径和经济增长路径继续前行,探索在转轨经济强大的金融控制下政府是如何安排金融制度,货币数量扩张是如何影响这一外生金融增长路径的,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后果.按照内生金融演化理论,如果经济增长所积累的资本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大量具有规模经济的生产技术开始出现,货币等期限短、风险收益匹配单调的低级资产就不再满足社会经济中的内生金融需求,此时对收益-风险特征具有更高要求的金融资产需求就会扩大.这时候会存在一个潜在的内生力量来拉动金融市场发展.但是,在一个政府主导型的经济系统中,政府合意的金融发展路径不一定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金融发展路径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转轨经济就会出现有别于主流金融发展理论中所描述的金融增长次序.在这一章里我们也探讨了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与金融增长对转轨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第七章和第八章则是以前面各章的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中国进入市场化改革以来的相关货币金融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第七章证明并阐述了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包括要素市场的货币化和资本市场的货币化.然后运用第四章的铸币税理论对我国的铸币税进行了测算,并通过观察银行概览数据来分析我国的铸币税运用.从数据上来看,由于货币银行系统的国有化,我国政府控制着非常广泛的铸币税基础——既包含外部货币又包含内部货币.而在铸币税运用上,大量的货币资源配置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项目投资上.第八章则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控制下的货币扩张的某些宏观后果,结果发现由于金融控制的存在,较高的货币存量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产生潜在的威胁,或者会造成通货膨胀或者会引致资本品泡沫;而货币增长波动同样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这一且都为政策当局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提出了挑战.第九章则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以及研究展望.

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基本内容,那就是研究转轨经济中“严格金融控制下的高速货币扩张”所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转轨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

第五篇货币金融论文范文格式:东亚区域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东亚区域的国际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东亚区域展现出了较强的经济活力,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东亚区域贸易的特征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区域整体对外出口制成品,而区域内则通过生产网络的垂直管理进行大量的中间品贸易.这一格局在世界其他区域的贸易发展模式中并不多见.由此,分析东亚区域贸易独特的模式及其内在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是研究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条件下国际贸易模式新变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东亚区域国际分工体系正发生着变化,区域生产网络的多元化、平面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深刻地改变了东亚区域贸易的传统模式.同时,东亚国家间基于自身最终消费的贸易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部市场需求的显著下降已经迫使东亚区域传统贸易模式发生转向.可以预见,东亚区域普遍实施的政府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区域国际分工体系的升级和多元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意味着东亚国家贸易流量、结构和模式以及贸易体之间的关系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区域内经济体实力对比关系的重建、区域国际合作体系的健全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在东亚区域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全面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未来的东亚区域贸易模式将更加具有弹性和自主性,国际间经贸关联将更加有机且紧密,这种发展的整体方向是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东亚区域贸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如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所导致的各种利益冲突仍普遍存在、东亚经济合作的其他方面仍明显落后于贸易发展、东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仍然脆弱、域外势力对东亚区域稳定的负面影响仍广泛存在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对东亚贸易合作的纵深发展构成威胁.

本文针对东亚区域贸易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因素进行了分析,着重关注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东亚区域贸易发展的模式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本章首先分析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然后从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问题,东亚区域国际分工、区域金融合作、区域地缘政治分别与区域贸易发展的关系问题,东亚区域贸易模式和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五个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再次,阐述了本文的分析框架;最后,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论述了东亚区域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在“雁行模式”下,东亚区域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分析了“雁行模式”对区域贸易发展的作用基础和作用条件.其次,分析了东亚区域制度性经贸合作的萌动和发展.着重对东盟经济一体化、东亚区域的制度性经贸合作、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概况以及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第三章论述了东亚区域国际分工的变化对区域贸易发展的作用.首先,阐述了东亚区域国际分工的变化历程,主要分析了东亚区域从“雁行模式”到“网络生产模式”的转变.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东亚区域国际分工的变化对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对区域贸易发展的作用.首先阐述了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进程与主要成果.其次,从东亚区域汇率合作、东亚区域监督机制和东亚危机救助机制等角度论述了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对区域贸易发展的作用.再次,从实证角度对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章论述了东亚国际政治关系与区域贸易发展.首先,阐述了国际政治关系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其次,分析了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现状.再次,论述了东亚国际政治关系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最后,以中日为例,实证分析了国际政治关系对区域贸易发展的影响.第六章论述了东亚区域贸易模式转型与中国的作用及战略选择.首先,分析了东亚区域贸易模式转型的内容和必要性.其次,研究了东亚贸易转型面临的困难.再次,分析了中国为东亚区域提供最终产品市场的潜力,中国是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关键.最后,提出了中国在东亚贸易转型背景下的政策选择.

通过系统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区域贸易将进一步从垂直性贸易向贸易网络化转变、从单极梯次结构向多级平面结构转变、从“外需主导型”模式向“内需主导型”模式转变.同时,在东亚降低对区域外最终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和从“外需主导型”模式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将发挥关键的作用.在东亚贸易转型背景下,中国扩大内需以及提高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能力等战略选择,不仅对中国经贸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还对东亚区域贸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货币金融论文范文资料.

货币金融引用文献:

[1] 货币金融专业论文选题 货币金融论文标题如何定
[2] 货币金融方向论文参考文献 哪里有货币金融参考文献
[3] 货币金融论文大纲格式模板 货币金融论文提纲怎样写
《货币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货币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货币金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