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参考 农业信息化建设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农业信息化建设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3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参考: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2.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样文: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3.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模板: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4.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例: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
  5.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格式: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100篇免费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您写农业信息化建设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的优秀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参考: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样文: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双重性质.目前,中国农业还是弱质产业,受到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传统农业生产和增长方式正经受着市场经济、国际竞争等巨大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

当前,中国正值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经济增长亟需新的动力和手段.中国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抢抓信息化机遇,2004—2011年*连续8年均以1号文件的形式,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或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为重要突破口,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的跨跃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实现农业信息化对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工业化,乡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发挥比较优势,决胜国际市场等均具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要对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内容框架等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农业信息化区域性建设模式的相关支撑理论、农业信息化概述.

第三部分是应用研究.主要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区域性分析.

第四部分是模式研究.包括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的评估与划分、区域性

\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构建与选择,以及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

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主要应用农业信息化等理论对山东潍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的运行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进行实证分析.

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总结本项研究的研究结论及不足,农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及研究方向.

目前,从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看,对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系统研究仍是空白,而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实践又亟需理论上的指导和系统、科学的建设模式体系作为参照或依据.基于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与研究视角的创新性双重因素之考量,本研究以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作为选题,其本身就是具有开拓与创新价值的.除此之外,本文在区域评估与划分、模式构建、模式组合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主要体现在:

一是构建了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理论框架,提出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和划分的体系,以及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和区域农业经济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划分并据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模式选择与组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系统构建.

二是提出了对评估值处于区域农业发展水平临界点附近的地区或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地区,应统筹考虑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相邻区域或其所具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并对其进行灵活、优化组合的设想.

三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评估和划分依据之一的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的设定采取了农业经济专家定性与农业经济专家、党委、政府农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电信运营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区域划分依据之二的区域农业经济类型的划分则打破了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根据对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的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地理方位、民族特点、区域功能等因素进行了界定.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模板: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国家提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发展战略.过去由于①技术的限制和部门与行业条块分割的原因,造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设计;②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困难;③已有的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农业农村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这些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的课题.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借鉴国外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经验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围绕云服务平台构建过程中的体系结构、农业农村信息标准、农业农村本体库与知识库、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等关键模块进行系统设计;以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为实现案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加快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本文针对上述研究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农户对信息的需求强烈

以重庆市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现场调研、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进行抽样调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xcel等分析工具生成了各种分析图表.

调查问卷设计是按照受访者对调查指标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从1分到5分.农户和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对肥料、种子、农药、税收、补贴、教育与医疗服务等政策法规类信息的需求最高,其次是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需求,按照受访者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其政策法规类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2和3.21.农民对当前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可理解性以及可获取程度都极为不满意,特别是网络用户对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获取程度的满意度最低.广大农民和乡镇农技人员对",12316”、“12396",和“12582",等农技服务*和网站的了解几乎为零,平均分只有1.65.调查的农业企业对生产统计、生产成本、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的整合集成与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与产品质量溯源、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信息化需求旺盛,按受访企业认为的重要程度打分的平均分均在4.0-4.5之间,特别是对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与产品质量溯源、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信息化需求程度给予了最大的关注.农业企业对生产资料(或原材料)、产品市场和生产技术的信息需求中,其平均分值分别为3.68、3.68、4.11,他们对生产技术信息的关注度更高.农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服务外包的意愿中,选择信息服务外包价格合理则愿意的企业占52%,32%的企业选择愿意,16%的企业急需信息化外包服务,没有不愿意的企业.基层政府部门对IT企业参与农村电子党务和政务建设、信息化对提升村镇竞争力以及农村市场拓展的影响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其平均分值分别为4.47、4.34、3.79.涉农政府部门对农民在短彩信信息订阅中遇到的困难程度非常高,其平均分值达到了4.06.农村乡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中办公硬件条件(3.25分)和互联网接入条件(3.70分)尚可,但信息化配套设施(1.43分)和配套资金投入(1.32分)严重不足.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基层计算机的操作使用能力较差(2.75分)、现有信息系统的易用性差(2.61分)、基层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度高(4.18分).农技专家们对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表示了高度关注(4.10分),对村镇党务、政务信息化将促进农民生活服务信息化给予了肯定(3.48分).农技专家们认为目前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3.02分).

2.农业农村信息云服务平台集成建设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地调研、座谈和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基层存在三大迫切的信息化需求.①涉农信息平台与资源集成整合的需求.过去由于技术、管理等诸多原因,造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平台各自独立,导致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通过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将对农业农村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充分整合集成各类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和资源,必将极大地提高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程度.②个性化、本地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从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可以知道,农民对当前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实用性、可理解性极不满意.这充分说明当前农村基层的信息服务亟待改善,而本体与语义技术的成熟应用,为个性化、本地化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③方便、快捷、正确、及时的农村信息服务需求迫切.目前虽然网站和平台众多,由于管理、运行机制等的原因,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使得农业农村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差.

从云计算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来讲,云计算理论体系研究发展速度快,理论成果丰富.近年来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云服务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众多.已经具备了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云计算技术是从分布式处理、网格计算和并行处理等技术发展而来.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实现方案.成熟的技术支持为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反哺农业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因此,已具有了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经济基础条件.国家政策环境的强力支持,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条件还比较薄弱,云服务模式的高效率、低成本、灵活性优势,成为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强大动力.

3.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关键构件的系统设计

围绕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的架构模式,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按照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民生四大类对农业农村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农业农村信息分类标准体系;应用语义技术和本体论,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分析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的关系及其构建方法和策略;采用基于RDF的语义表示、语义推理、用户网络行为定向等技术,对农业农村智能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详细设计了语义推理机、语义知识集成、信息主动推送等模块.

4.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案例的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通过基于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案例设计与实现的研究,对柑橘产业现状和柑橘信息化资源状况的分析,结合柑橘土壤温度、湿度等参数实时采集与处理的计算机试验模拟系统研究证实:在单机环境下,对于柑橘产业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其内存和外存资源的动态利用受到极大限制.而计算资源的使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寻求计算机的新技术来加以解决.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高扩展性、虚拟化、灵活性等特性,将给计算和存储资源的动态扩展带来极大地方便.因此,说明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柑橘产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重点开展了平台总体设计、接口规范设计、数据库设计.围绕柑橘生产过程信息化,在基于Hadoop的云计算平台环境下,实现了平台主界面、柑橘灌溉智能决策系统等功能.进一步证明了基于云计算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探索了云服务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系统分析研究,以重庆市为调查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云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与可行性;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关键技术与关键构件进行了系统设计;提出了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村民生四大类设计农业农村信息分类标准体系的方法;应用本体和语义技术,设计了农业农村信息本体库和知识库及其构建方法和策略;采用基于RDF的语义表示、语义推理、用户网络行为定向等技术,详细设计了语义推理机、语义知识集成、信息主动推送等模块.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例: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模型和方法研究

开展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是摸清农业信息化底数、引领农业信息化方向、明确农业信息化效益的重要手段,探索科学合理的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模型和方法一直是一个难题.本研究以目前我国和各省农业信息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业信息化评价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指标筛选模型建立了科学、简洁、完备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同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最后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

(1)界定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与内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基于农业系统论、信息学和经济学理论等,在结合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即农业信息化是指围绕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通过优化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夯实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信息产业,促进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等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普及与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和过程.

(2)基于指标筛选模型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指标设置易出现的随意、冗余、交又及指标过剩的问题,构建了指标筛选模型.通过指标海选、定性筛选和定量筛选三个步骤,最终选择出了包含就绪度指数、信息技术应用指数和效益指数3个一级指标、10个具体指标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筛选模型用23.8%的指标表达了85.3%的信息,保证了指标的完备性和简洁性.

(3)基于综合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针对以往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往往采用单一评价方法、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一问题,提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组合模型.综合考虑综合指数法的直观明了和主成分分析法的客观真实优点,本研究利用Borda模糊法这一组合方法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组合模型,并用31个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组合评价法三种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三种方法的科学性.

(4)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构建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效益不明确这一问题,在对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基于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模型,建立了农业信息化效益评价模型,并用31个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农业经济就会相应地增长1.29%.

(5)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为验证上述方法,同时为提高农业信息化评价工作的自动化化水平,设计和开发了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系统.该系统是在JDK1.7.0+Tomcat7.0+SQL Server2008环境下,利用MVC模式,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结果表明:系统具备系统管理功能、指标体系设置功能和评价结果展示功能,为农业信息化水平和效益评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

第五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格式: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也是我国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信息化是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河南省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服务、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载体综合利用不够,农业信息采集、组织、加工处理的手段落后,农业信息发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积极研究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现状,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信息生产力理论、信息市场理论、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为基础,以科学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动态性为原则,构建了评价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即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人才、农业信息化效用和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14个二级指标,即平均每周广播播出时间、平均每周电视播出时间、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农村家庭平均每百人拥有计算机数量、农村家庭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视机数量、农村家庭平均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农村每百人中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农业信息业从业人员、农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农业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批准量、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通过构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利用上述指标,分析了2005年至2010年河南省信息化水平.


https://www.mbalunwen.net/gui/86719.html

研究表明:(1)由变异系数法和熵值法两种方法计算的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可知,2005年至2010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低,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不显著.由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计算方法获得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的幅度较高,2010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达到112.31,比2005年提高12.31个百分点;由熵值法确定权重的计算方法获得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的幅度较少,2010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达到101.97,比2005年提高1.97个百分点.(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是推动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而农业信息人才、农业信息化效用发展缓慢,成为制约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呈现出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规范化、农业应用软件的专业化、农业科学研究的虚拟化、利益分配多赢化、保障体系健全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应积极顺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如积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完善农业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信息资源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拓展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等.同时,还应出台积极有效的政策,如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农业信息化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民素质、优化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等,全面提升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

这篇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农业信息化建设引用文献:

[1] 比较好写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选题 农业信息化建设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最新农业信息化建设参考文献 农业信息化建设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提纲模板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大纲怎么写
《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参考 农业信息化建设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