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中医药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9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参考:“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
  2. 第二篇中医药学论文样文:李今庸咳喘病辨证施治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
  3. 第三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
  4. 第四篇中医药学论文范例:文本挖掘在中医药中的若干应用研究
  5. 第五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格式: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医药学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中医药学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参考:“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文从中医药学术理论的基本特征出发,力求通过文献的整理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追溯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本源,从医家对这种“心身一体”思维模式在临床的实际应用角度更系统地建立其理论框架,阐明这一思想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临床效应.并使用现代心理测量工具量化中医的“心身医学”相关“心”的属性.同时,探索基于中医药学、现代西方医学、现代医学相关领域的科技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之上的中医“心身医学”属性研究的规范化思路与方法.从而,在更全面的思路指导下谋求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为中医药在当前临床医疗体系下的应用谋求新的思路与途径.

方法:

文献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探讨中医学“心身一体”思想的理论与临床实践.以现代“心身医学”和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系统整理中医心理学思想在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存在形式及古今演变.

临床部分,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热病”门诊SLE病人73例,使用统一的自制问卷和标准心理学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测量,由研究对象自填基本信息采集表,得到患者的一般情况,自填心理学量表,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得出SLE患者的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情况、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根据患者的四诊资料和固定中医师的临床辨证确定患者的证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确定其狼疮活动性.

结果:

文献部分,分别探讨了中医药与存在于中国的包括巫祝术这样的原始宗教及后来的道教、佛教等几种宗教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医药与包括儒家、法家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通过中医药学理论与这些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阐述了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本源.同时,从医学模式中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各个环节阐述了中医“心身一体”医学思想的存在形式.以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为参照,对其与中医药学,特别是其“心身一体”的医学思想之间,进行了比较学研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及联系的存在形式.

临床部分:

1.SLE病人的心理特征研究

1.1SLE病人心理特征的描述性研究

1.1.1心理健康水平(SCL-90)

SLE病人在SCL-90十个因子中,强迫症状较为明显,恐怖因子则相对不明显.与常模对比,SLE病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各因子上,得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01).

1.1.2抑郁水平(SDS)

与常模对比,所收集SLE病人群体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常模(p<.01).

1.1.3焦虑水平(SAS)

与常模对比,所收集SLE病人群体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常模(p<.01).

焦虑和抑郁是临床病人最常见的两种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得知,对SLE病人而言,其抑郁倾向相较焦虑倾向更为显著.

1.1.4领悟社会支持度(PSSS)

所收集73例SLE病人,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总体良好.其中62人领悟社会支持无明显问题.存在严重问题(得分小于32分)的3例病人,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及量表的内在意义可知,此三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之所以严重底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个性人格心理特征导致了在这一心理测量维度上呈现低分特征,而并不能直接反映其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不足.

1.1.5人格特征

在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这四个人格维度上,SLE病人在内外倾(E量表)、情绪性(P量表)上得分较高,人格特征偏于“外倾不稳定性”.并且,有很明显的掩饰性人格特征.

1.1.6生活应激事件

SLE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有负性应激事件.这对于病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好转都存在这不利影响.

1.2.SLE病人心理影响因素及各个心理维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1.2.1在性别、年龄、婚否、病程四个因素中,年龄、婚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低龄、已婚的SLE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大龄、未婚的SLE患者.

1.2.2在本文所涉及诸心理测量维度(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其它因子的分数、焦虑水平、抑郁水平、生活事件总应激量、负性应激量、领悟社会支持度以及人格的内外倾、情绪性、精神质、掩饰性)中,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和焦虑水平对抑郁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它们之间是一种显著正性的相关.

1.2.3在本文所研究诸心理测量维度中,人格的情绪性维度和SCL-90的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人际敏感度因子对焦虑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前三者与焦虑水平之间是一种显著正性相关,第四者与焦虑水平之间是一种显著负性相关.

2.SLE病人心理影响因素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与狼疮活动期联系较强的心理因素为人际敏感因子、恐怖因子、领悟社会支持度.其中,人际敏感因子、领悟社会支持度呈现负相关的较强联系,恐怖因子呈现正相关的较强联系.

3.心理影响因素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

3.1通过比较处于西医常规诊疗与中西医结合辨证诊疗两种诊疗模式下的SEL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发现,处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下的SLE患者(本研究收集病例),其SCL-90各因子及总分的均数均明显低于既往处于常规西医诊疗模式下的SLE患者,也就是说前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明显高于既往常规西医诊疗组的患者.(p<.05)

3.2不同中医辩证证型SLE病人的心理因素比较

3.2.1肝肾阴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LE患者相比,存在者更为明显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心理问题.

3.2.2脾肾阳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EE患者相比,存在着更为明显的敌对心理障碍.

3.2.3脾肾阳虚组SLE患者与实证组SLE患者相比,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强迫心理障碍.

3.2.4脾肾阳虚组的SLE患者与抑郁、焦虑两种心理问题关系密切.但是,脾肾阳虚与这两种心理问题的关系是不同性质的:前者为负性,后者为正性.即脾肾阳虚证SLE患者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的心理,而更不容易表现出抑郁心理.

3.2.5抑郁是肝肾阴虚证ESLE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3.2.6焦虑是气血虚弱证SLE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结论:

1.中医药学根源于中华文化,本身包涵了丰富的“心身一体”的医学思想.其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从人自身的“心”与“身”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等多个角度去把握的.

2.SLE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并且,与其它内科疾病相比,存在着自身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处于两种病情时期内患者的心理因素状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SLE病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态、SLE病人的狼疮活动情况、中医证型与临床疗效,其相互之间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联系.这一方面支持了SLE的心身双重属性,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药“心身一体”思想在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体现与临床效应.

3.SLE是一种具有心、身双重属性的疾病.对于SLE病人的诊疗、护理各个环节,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干预,以更好地促进疾病向愈.

4.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伏气温病”理论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辩证诊疗方案)对SLE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5.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本身理、法、方、药各个方面都具有“心”“身”双重属性.在内科病人的心身一体诊疗护理、精神疾病以及精神联络会诊中的精神心理病症等各个临床领域,应重视和发挥中医药的这一优势.

第二篇中医药学论文样文:李今庸咳喘病辨证施治规律及学术思想研究

1.目的和意义

李今庸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学理论家、临床家和教育家,全国中医院校本科教育中《金匮要略》课程教学的奠基人和该教材的主要撰稿人、全国《内经》学界造诣精深、成就丰硕的知名专家,展示和弘扬他的学术思想和成才经历,对巩固我校学术领先地位,保持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学科整体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正确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的理论源自中医药学的传统理论,上至《黄帝内经》、《伤寒论》,下至隋唐、宋金元时期及至当代多位名医的著作当中蕴含了大量的呼吸病学的内容.系统整理先生的学术理论,尤其是关于肺系疾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必将进一步强化中医经典教学,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2.研究方法

2.1广泛研读先生著作:《古医书研究》、《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内经选编》、《读医心得》、《中医学辩证法简论》、《金匮要略讲解》、《新编黄帝内经纲目》、《湖北医学史稿》、《奇治外用方》、《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医临床家李今庸》、《中医药学发展方向研究》、《舌耕馀话》、公开发表的论文,全面收集有关反映其学术思想的文献.在文献选择上一方面是先生的原著,再是有关先生学术思想总结的学术论文.


https://www.mbalunwen.net/hqx/95094.html

2.2整理分析

从众多文献中总结先生研究古医书的方法及学术成就、临证经验、对中医药理论的阐发、其在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捍卫中医药地位、探讨中医药如何正确发展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之后,访谈先生本人,征求他对相关问题的意见.

3.研究结果

3.1先生在多年的临床、科研与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临床诊疗当中,先生对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厚的经验.他非常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临床对理论的检验作用,所以,先生首先从经典著作中整理了关于肺系疾病的理论,深入探究,以之指导临床.同时,他把多年的诊疗经验著之于文,先后撰写三篇文章论述咳喘.在这些文章中,先生系统归纳了咳喘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疗,为我们治疗咳喘病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在《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中,先生收人了十一则咳喘病医案.在选择病例时,因机证治相同者则选一例,这11例实质上是11个类型,体现了同病异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在60多年的中医临床医疗工作中,先生形成了他独特的医疗风格、完整的临床医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医疗上,他坚持了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治疗疾病,以人为本,尤其善治疑难、危重病证.他善用经方,也常用时方,更喜用单验方.先生陆续出版了《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中医临床家李今庸》、《奇病外治方》等临床方面的著作,向读者系统介绍了其临证经验.临证当中,先生用药方小量轻,以简制胜,提出了“方不在大,对症则效;药不在贵,中病则良”等经典性语言.

3.2在中医教育学上,先生开创和建立了两门中医经典学科教育.

其一,在全国中医界开创和建立了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现代学科的教育.先生是全国中医本科教育中,最早开设《金匮要略》课程和自编《金匮要略》教材的专家,1963年,他主持编写了全国第二版中医教材的《金匮要略讲义》,属我国早期《金匮要略》学科的主要带头人.

其二,对《黄帝内经》的杰出贡献:先生是当代《黄帝内经》学科研究的著名专家.他创建和发展了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经典理论《黄帝内经》现代学科教育(包括中医基础学科的建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运用考据学原理,对《黄帝内经》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证,解决了历来存在的大量疑难问题;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学术思想,给予了正确阐明,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其研究成果已被多版《内经》教材引用,并为古籍研究所采纳.

先生以《内经》中的中医教育学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医教育学现状,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特殊学科,所以在教育对象上必须要有所选择,要择人而教,因材施教,宁缺勿滥.先生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从单纯的追求数量过渡到注重质量,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3.3先生将清朝乾嘉时期所兴起的治经学方法,引入到古医籍的研究整理之中.他依据训诂学、校勘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言学、历史学、文献学和历代避讳规律等相关知识,对古医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先生一直致力于古医籍研究,他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有关中医学文字研究考证的著作《古医书研究》,既有对成书的年代和地点的考证,又有义考、句考、字考,还有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对一些悬而未决、众说纷纭的问题,先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少观点使人发蒙振聩.《古医书研究》一书在2003年出版之后,先生并没有停止对古典医籍的探究,在相关杂志上先生又发表了《读黄帝内经札记》、《读伤寒论札记》、《甲乙经析疑》、《神农本草经药名新诂二则》系列论文共二十余篇.对古医书中有问题的文字、内容,细心疏爬.他治学态度严谨,一言之取舍必有于据,一说之弃留必合于理.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以及隋唐以前典籍中有关医学的内容.每有得则笔之以文.从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他发表了诸如“析疑”、“揭疑”、“考释”、“考义”这类文章100多篇.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医药学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5000字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中医药学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中医药学论文范文选题

3.4关于中医在当代应如何发展,先生多次向湖北省政府及党*提案商讨中医发展,他强调中医一定要保持自身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借鉴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提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切检查手段,来延伸中医药学望、闻、问、切“四诊”,积累资料,以中医药学理论及其思维方式为指导思想,综合分析,找出新的规律,把它纳入辨证施治中,以发展辨证治疗.

先生多次论述,中医学与西医学产生、发展的条件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有其各自的哲学基础,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只能在发展的基础上互相取长补短.要使中西医学真正、有机结合,必须等待两种医学各按其内部规律发展到医学模式的转变,“届时中西医两种医学始有结合成为一个具有辩证思维形式的新的医药理论体系”.至于如何才能完成这两种转变,那就必须努力促使“西医中国化”、“中医现代化”.

第三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模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

中医药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宝贵的文献资源,形成了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独特的辨证体系以及养生保健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目光,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目前,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已经历了近30年的实践历程,在我国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成就的背后依然有重重危机隐藏,当现代科学技术被大量引进并移植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时,中医药学出现了明显的“抗异性”,即现代科学方法无法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顺顺利利,大行其道,中医学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如“证候”、“藏象”、“经络”等实质的现代研究严重受挫,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的内涵始终无法用现代语言清楚阐释等等,现代化研究一度陷入了迷茫,“中医药现代化”成了一个既热门又沉重的话题.目前,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用西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阐述中医药理论、临床实践及中药的作用机理上.但是现代西医药学还原论思想对中医药学的诠释只是片面性的,很难有所突破,现代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在方法论上进行重新思考的要求,大量移植和模仿的西医学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医药学理论,中医药学需要能够反映自身特色的原创的、科学的方法论,这就要求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的创新.

本文站在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文化学、解释学和语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可能性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首先,在总结和整理中医药现代化实践历程,明确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机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认识和剖析中西医药方法论的范式构成要素入手,对中西医药方法论特性以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中西医药学的方法论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根源,从而明确源自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方法论与中医药学方法论之间存在鸿沟的根本原因.

其次,针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出现的“悖论”怪圈进行哲学思考,并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角,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行外部*,并着重阐释中医药学哲学思想与后现代主义的相似之处.借鉴后现代主义的研究成果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道路的选择进行反思,通过对中西方科学的再语境化分析以及对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性考察和哲学思考,提出中西医药学结合的条件性和辩证统一性.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的起源与发展的全面整理以及与中医药学的对比研究,提出中医药学属于复杂性科学,进一步探讨借鉴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用于填平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鸿沟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并运用CAS理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进行初步的理论性探讨,提出基本的研究框架和模型.最后,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实际,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应遵循的6大基本原则.

目前,国内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和复杂性科学视角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论进行的全面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因此研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中医药学论文范例:文本挖掘在中医药中的若干应用研究

文本挖掘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及相关自动文本处理如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文本分类等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研究面向文本数据的自然延伸,其研究仍处于婴儿期,在方法和应用方面均未成熟.中医药学作为生命科学具备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组成部分,在疾病诊治和方药使用等方面具有特色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几千年的医学实践积累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在中医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KDD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领域未存在文本挖掘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多个方面如文献临床复方药物组成和科属配伍知识发现、中医术语及关系抽取和中医证候基因关系知识发现等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 进行基于字特征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实验表明字特征是中文文本分类的高效特征表示方法.提出了分布字聚类方法,该方法无需分词、具有低达10~2数量级的特征维数和高性能的特点,其与NB结合的性能接近基于词特征的SVM分类器,微平均准确率达到86%.

● 进行中医药文献信息抽取研究,提出了Bubble-bootstrapping和ATP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浅层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专业词库和已标注的训练语料,是一种接近无导师的可缩放性、可移植性信息抽取方法.在近40万文献题录的复方名称和疾病名称抽取实验中,取得了平均准确率达99%,F1值65%左右的结果.应用于中医药文献自动标引的副主题词抽取,达到80%的F1值.ATP是一种semi-hard的模式方法,是未来信息抽取研究的技术方向之一.

● 进行文献临床复方药物组成文本挖掘研究,提出了复方科属配伍的概念,并进行了临床复方科属配伍知识发现研究,实现了MeDisco/3T文本挖掘系统.MeDisco/3T实验表明,复方文本挖掘研究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复方用药中存在科属配伍的规律,并能进行挖掘发现.

● 整合利用中医药文献库和生物医学文献库(Medline)进行中医证候和基因相关关系知识发现研究,实现了原型系统MeDisco/3S,并进行了初步实验和分析,表明MeDisco/3S能为辅助中西医结合研究和生命科学交叉研究提供智能化的知识发现平台,是进行生物医学文本挖掘和多学科信息整合研究的典型范例.

第五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格式: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

中医药在当今世界蓬勃发展,形成了全球性的“中医热”.这一现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与竞争力,也暴露了其内在的不足.为此,从中西医学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异同点着手,弄清中西医对中医药学认识差异的产生原因,有利于在遵循存异求同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措施,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学的优势并弥补不足,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奠基,并借此推动中医药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对于中西医学差异本身的过分关注已使人们忽略了其出发点——寻求共性以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共同服务于人类健康.因此,对中西医学差异与由此产生的二者对中医药学认知评价迥异的再次关注不是为了扩大分歧,导致相互遏制,而是为了探索共同,推进双赢.中西医结合发展以实践论证了此命题的正确性与必要性.将该命题用作为寻求中西医结合发展新突破的指导原则也具有启发性意义.中西医学两个学科之间的单纯结合已不能满足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需求,暴露了一定量的不足,而遵循该指导原则,从与二者之间均有交差点的边缘学科如系统生物学方面入手则可以拓展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领域,弥补不足,更全面地发挥该学科的独特优势.中医药学以针灸为先遣获得了全球化发展,也获得了快速借用西医学领域先进科技大补后天以养先天的绝佳机遇.然而此现况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取长而未能补短的事实也引发了我们全新的思考,即应当在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施以外部推力,在需要借取外力时也当全面分析且以适用为要,切忌拔苗助长,盲目套用.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成为中医药全球化发展领域最醒目的趋势,也必将成为继针灸之后促使中医药更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中药目前无法取得等同于西药的药品地位,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被使用是其面临的最大无奈,然而这样的现状未必对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完全不利.亚健康的普遍存在为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药可以全方位发挥这方面的优势,以肯定的功效赢取更雄厚的资金投入与广泛先进的科研关注,再以此为基础逐步向主流医学领域迈进.

本文是一篇中医药学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中医药学引用文献:

[1] 中医药学类论文题目 中医药学论文题目怎么取
[2] 最新中医药学概论论文选题参考 中医药学概论论文标题怎么定
[3] 中医药学英文参考文献 中医药学专著类参考文献有哪些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参考 中医药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中医药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