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格式 > 文章内容

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怎么写 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水稻栽培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08

水稻栽培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2. 第二篇摘要范文: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3. 第三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纪念陈永康诞辰一百周年
  4. 第四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模板: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5. 第五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怎么写: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6. 第六篇摘要范文: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7. 第七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8. 第八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格式: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9. 第九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100篇】免费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可作为优秀水稻栽培论文摘要写作参考,适合水稻栽培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摘要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第二篇摘要范文: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第三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纪念陈永康诞辰一百周年

中国是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极其丰富、世上无以伦比的栽培经验.但作为现代栽培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经历半个世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大体经过三个发展过程:(1)上世纪50~60年代,通过陈永康高产栽培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水稻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主线,",水稻—环境—调控",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的理论体系框架,(2)上世纪70~8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的建立和80~90年代水稻群体质量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使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诊断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并向模式化、指标化发展,栽培技术向规范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又一创新发展,(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可以通过水稻高产群体生长发展过程中,诊断指标的定量化、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主要是技术定量的原理和参数求取的方法),设计高产栽培方案,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设计目标发展,高产频频重演,并不断创造新的高产记录.表明了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是对世界稻作理论的新贡献.最后,本文对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科学今后的深化研究的方向作了讨论.

第四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模板: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等于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等于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https://www.mbalunwen.net/junshi/69614.html

第五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怎么写: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栽培方式及配套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4种类型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栽培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31.4°,N)、苏中里下河稻区姜堰(32.3°,N)与兴化(32.6°,N)和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4.5°,N)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直播最低,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每667 m2分别减产20—50 kg和80—180 kg,且表现出随纬度升高,减产幅度加大的规律,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减产20—30 kg和80—100 kg、30—40 kg和90—110 kg、40—50 kg和160—180 kg,同一地区,减产幅度晚熟品种大于早熟品种,常规稻大于杂交稻.机插和直播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机插缩短11—14 d,直播缩短25—30 d,并呈纬度越高缩短天数越多的趋势,各生育阶段均有缩短,播种至拔节缩短最多,占总缩短天数的60%以上,同一类型品种,随纬度升高,拔节、抽穗、成熟依次延迟,全生育期天数增多,同一地区,缩短天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多.机插和直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尤其是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在苏北只有81.8%和77.4%,不同地区,机插和直播对积温和光照时数的利用率因品种类型而异,苏南以早熟晚粳较高,苏中为迟熟中粳,苏北为中熟中粳.【结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有较大影响,据此按照江苏大面积水稻单产600 kg的目标,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与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做了初步区划,即手栽、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的,而直播在苏南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并且各栽培方式在各地分别有其配套的适宜品种类型,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第六篇摘要范文:稻麦连作中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的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

以2个小麦品种和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稻麦连作,重复2年,设置超高产栽培和当地高产栽培两种栽培模式,旨在探明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特征.超高产栽培中,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及水稻轻干湿交替灌溉和小麦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等关键技术.与当地高产栽培(小麦产量<,8thm-2,水稻产量<,10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产量>,9thm-2,水稻产量>,12thm-2)小麦和水稻的氮(N)、磷(P)、钾(K)总吸收量显著增加,并表现为拔节前的吸收和积累量显著降低,拔节至开花、开花至成熟的吸收积累量显著提高.超高产栽培的N、P、K的总吸收量,小麦分别为265、58和256kghm-2,水稻分别为256、79和321kghm-2.上述3种元素于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小麦为50%~60%,水稻为60%~70%.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N、P、K偏生产力(产量/N、P、K施用量)、养分吸收的养分籽粒生产率(籽粒产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和养分收获指数(籽粒N、P、K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降低了生产单位籽粒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成熟期植株N、P、K吸收量/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超高产栽培小麦和水稻养分吸收与积累具有生育前期较低、生育中期和后期较高的特点,且养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

第七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水稻栽培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水稻栽培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第八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格式: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第九篇水稻栽培论文摘要:粉垄栽培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索农耕新方法粉垄栽培水稻的可行性及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Y两优1号,汕小占为供试材料,传统翻耕浆耙栽培为对照(CK),进行早稻粉垄栽培和晚稻免耕抛秧栽培试验,对相关性状和产量、品质进行调查和测定,并对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的产量及土壤的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粉垄栽培与CK相比,早造粉垄稻田耕层厚度加深7 cm,土壤速效养分多数指标增加10%以上,水稻总根数量及白根数量分别增加14.83%—25.36%、20.18%—97.78%,稻株生物产量增加29.96%—31.89%,结实率增加7.62%,稻谷产量增加23.87%,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15.95%、14.61%,晚造免耕抛秧比CK的总根数量和白根数量分别增加6.02%—22.75%、48.03%—65.91%,产量增加9.25%,整精米率、蛋白质分别增加7.43%、5.61%,早晚两造合计增产16.48%,增加收入6 706.5元/hm2,粉垄后第三造轻耕种植水稻收获时耕作层土壤的紧实度比对照降低68.00%—333.33%,产量增加7.97%.【结论】粉垄栽培水稻,当造和后一造免耕均可行,均能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纯收益,粉垄后第三造仍能提高稻谷产量,粉垄后稻田具有持续增产能力.

第十篇摘要范文: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新世纪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 ,发展成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面对这一新的目标 ,水稻栽培科学要有新的发展 ,要有大的作为 ,必须走精确定量的路子.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高产优质群体生长发展动态指标的精确定量 ,二是栽培技术措施的精确定量.前者包括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代表的作物生育进程 (器官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 )的定量化 ,和以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为代表的高产 (高光效 )群体空间形态、生理指标的定量化.后者包括播期、壮秧 (苗)、基本苗、施肥和管水的精确定量.多年来 ,作者等对此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展现了较好的前景.更为重要的是 ,在此基础上作者等基本明确了建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方法体系.在江苏推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无论从可行性和必要性看 ,都势在必行.从江苏的实际来看 ,江苏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该以单产650~700kg/667m2 为目标来设计.本文根据精确定量栽培的指导思想和作者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初步提出了在江苏实现这一目标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指标体系 ,并提出来了通过选用主体品种、抉择主流技术、开展主导培训 ,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普及推广落到实处.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水稻栽培引用文献:

[1] 新颖的水稻栽培论文题目 水稻栽培论文题目如何定
[2] 热门水稻栽培论文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水稻栽培论文大纲样本大全 水稻栽培论文大纲如何写
《水稻栽培论文摘要怎么写 水稻栽培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水稻栽培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