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选题 > 文章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2.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样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
  3.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模板: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
  4.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例: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研究
  5. 第一、开发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工具.
  6. 第二、探究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及其学后变化.
  7. 第三、构建了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8. 第四、检验了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9.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格式: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育的推进,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2003年《普通高中技术课程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颁布,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其专业知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还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信息素养的养成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然而,目前我国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均未进行详细系统研究.因此,需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教师专业知识理论,以及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现状,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依据此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的403名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和174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状况和专业知识来源的进行全面调查,试图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影响其专业知识发展的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总体水平不高.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师范生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的得分率都低于60%,处于不及格水平,未达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体系评价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综合得分在0.3-0.6之间,其中62%的教师低于0.5,87%的教师低于0.6;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课程知识水平相对较好,其次是一般教育教学知识,再次是学科教学知识,最低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另外,教师之间专业知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教龄、教师级别、教师所在学校级别是影响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随着教龄的增长而增长;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明显高于非骨干教师;省重点高中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也明显高于一般高中的教师;且这种差异在学科教学知识上体现最为明显.

2.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可分为低分非均衡型、低分均衡型、高分非均衡型和高分均衡型教师,其中高分均衡型的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低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中老年教师居多,高分非均衡型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

3.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在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自身教学经验和反思、与同事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重要来源;教学观摩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来源,而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的作用对专业知识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从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与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同样利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明显.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硕士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选题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样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拉开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序幕.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技术学习领域的课程之一,与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学习领域的课程从理念到具体的课程价值都有较大的差别.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理念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和当下课程改革的情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对学生、对教学和对自身拥有什么样的信念直接关涉到新课程的推行、落实与发展.关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即了解教师信念状况,找到影响教师信念形成与转变的因素,进而提供促进教师信念转变的各种基本保障,成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法,并在质化研究过程中应用扎根理论.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梳理,提炼出教师信念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教师信念与课程决策的关系等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然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教学现场,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阅读教师的教案、与教师交谈来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后,对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研究发现和结论.

研究发现主要有三个:一是在经历了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之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形成了一定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关于课程、学生、教学和自身四个维度的信念.维度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基本样态呈现过程中的清晰化.事实上,教师信念并不是相互独立和分割的,而是在各种信念的融合中影响教师行为的;二是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呈现出比较稳定的基本样态,主要信念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基本是一致的,绝大部分信念是趋向积极的,是向着有利于课程、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方面的.但这些积极的信念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在实际教学中被很好地践行.而那些由主要信念派生出的具体信念有一部分是极其消极的,相反,这些消极的信念是有碍于课程、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却一直作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三是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的形成与转变除了受自身学生时代的学习经历和以往的工作经历的影响之外,来自学校文化、科组文化、上级行政以及高考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外部因素很大程度上甚至高于内部因素的作用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积极信念的强化和消极信念的转变,有赖于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研究和发现,本研究对强化信息技术教师积极信念和转变信息技术教师消极信念提出了具体建议:即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为强化积极信念和转变消极信念提供根本性途径;上级行政部门有效干预,为强化积极信念和转变消极信念提供指导性保障;学校文化的变革,为强化积极信念和转变消极信念提供条件性保障;教研组文化的生成,为强化积极信念和转变消极信念提供激励性保障.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模板: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推进,20世纪80年*始在我国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公布,2004年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渐次展开,使其研究意义得以不断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研究也是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才萌发的研究命题.从外因来看,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信息文化浪潮冲击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自然地反映在学校课程上.从内因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对其价值有进一步明晰的诉求.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基于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体系和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践问题的双重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时代和现实所需要的.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访谈、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先后访谈了7位信息技术教研员、20位信息技术教师和8名中小学生,对261名信息技术教师和59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我国历史上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以及国际上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进行了文献分析,试图全面系统地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理论架构,即应然状态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人们如何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状况与影响因素.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实现机制.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主体需求进行了分析以后,以价值哲学为基础,本研究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分为了社会价值、个体的工具价值和个体的内在价值.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就是在社会大系统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对社会的其他子系统的作用与功能.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主要有缩小数字鸿沟、构建信息文化、适应信息社会等.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个体的工具价值,主要是体现在个体的生存价值、发展价值和享受价值.个体的内在价值,是将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作为客体,强调其满足作为主体的个人在各个方面的需要,主要包含: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能、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以及社会责任等五大部分.能力培养则又具体包含交流、合作、问题解决等能力.

依据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的框架,本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现状进行了研究.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主要存在着功利主义取向,包括应试和应用等取向.应试就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通过考试”.应用就是学生很强调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存在着技术化、功利主义等取向.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始终停留于简单理解的技术化倾向层面.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功利主义取向导致信息技术课程仍然仅仅停留在“什么实用教什么”的技能培训层面.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实现,是指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现实地满足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主体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因素.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宏观外在表现主要是信息技术价值的失衡和超载.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失衡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过度的技术化取向.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宏观机制主要在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同轴强化、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相融共生.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微观机制则主要是在课程政策、课程内容、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建设.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例: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研究

由一种对于“学习”的理解出发,本研究得出了在对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研究时,选取概念转变作为研究视角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两项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实问题,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围绕“概念转变”这一核心内容,试图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及其学后变化.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子问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本研究涉及的五个学习单元的内容,学生存在哪些前概念?课堂教学之后,这些前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类型及结构.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子问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有哪些类型?学生概念图是体系化的还是碎片化的?第三,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即: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如何设计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围绕着三个方面的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单组前后测前实验法等,首先利用自行开发的前概念测试工具,探究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及其学后变化,实现了对学生概念转变的客观理解,基于探究结果,深入剖析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类型及结构,完成了探究结论的提炼与升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促进概念转变的支架,实现了在理论层面对支架要素与操作流程的上位把握,最后,在实践层面,完成了依托具体内容的支架构建、效果检验.

具体来说,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开发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工具.

依据本研究改进的二阶诊断测试,经过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开发了前概念测试工具.该工作涉及到的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个省(直辖市)9所学校18个班级的1019位学生.最后形成了:涉及五个学习单元,涵盖18个测试知识点,包含18个题目,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测量模型中各指标的因子负荷t值均大于2,测量模型的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56,RMSEA为0.07,CFI为0.92,NNFI为0.91,即信效度良好的二阶选择题问卷.

第二、探究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前概念及其学后变化.

利用第一部分工作的成果,探究了前概念及其学后变化.该工作涉及到的调查样本,覆盖全国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所学校12个班级的639位学生.探究得出了如下结果及结论.

1.对于五个学习单元的18个测试知识点,学生存在70组所占比例较高的前概念及相应理由,并得出了课堂教学之后,这些前概念及相应理由所发生的变化.

2.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六种概念类型:(基本)科学、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由表及里、性质使然、生活推理.

3.通过制作五个学习单元的学生概念图、科学概念图,得出了所有概念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外显行为.

4.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概念图是体系化的,并得出了体系化程度的特征.

第三、构建了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从“内核”和“操作框架”两个部分,构建了促进概念转变的支架.其中,在内核构建部分,本研究分析了方法、反思、情境三个核心要素.具体来说,设计了六类方法:对比法、发现法、澄清法、推理法、过渡法,两类反思:自我反思、同伴评审,三类情境:激发情境、直观情境、类比情境.在操作框架构建部分,本研究分析了形式、内容两个运行要素,以及支架的操作流程.具体来说,从纸质学习册、电子学习册、网络学习平台三个层面讨论了“形式”要素,从风格、角色、语气三个方面讨论了“内容”要素,并分析了支架的操作流程.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支架要素与操作流程的上位把握.


https://www.mbalunwen.net/kejidaquan/80858.html

第四、检验了促进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以资源管理器学习单元为依托,对山东省某高中一年级一个普通班级的44名学生,进行了单组前后测前实验.紧紧围绕在前测中得出的学生的前概念,设计了相应的方法、反思、情境,从而构建了支架核心要素;并结合教学环境等因素,明确了支架运行要素.实验检验结果显示,对于该学习单元的一些知识点,后测均值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前测均值.从而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第三部分工作的成果的实证.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格式: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

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独立科目地位的确立都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本文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进行历史回溯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在文化教育的视野下观察信息技术课程,即在文化教育的层面上理解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文化教育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追求的是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于人,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于文化,促进信息文化的传承、建构与创新.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文化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之后,本文从信息活动的概念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文化,它是大众化信息活动与专业化信息活动分别对应的信息文化的综合,本质上是大众群体与专业群体的信息活动规则的总称.

在文化教育的层面上理解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意味着:内容建设要从目标、学生、过程三个维度加以考察,分别兼顾内容的技术性与文化性、阶段性与系统性、预设性与生成性,教材编写要体现适应差异、突出实践、穿插评价、价值渗透等原则,教学活动要关注过程体验文化、面向需求建构文化、全面促进适应文化、弘扬个性创新文化,这一切都需要以主体参与为前提,要实现课程创生,则需在内容、方法、过程、空间等方面做出努力.

主要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引用文献:

[1]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参考文献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提纲范文大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提纲如何写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