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参考文献 > 文章内容

社区门诊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门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社区门诊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1

社区门诊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参考:青岛市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试点效果研究
  2. 第二篇社区门诊论文样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模式研究
  3. 第三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4. 第四篇社区门诊论文范例: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5. 第五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格式: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及其需要评估研究
  6. (一)资料来源1.第六次人口普查湖北省数据(2010).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社区门诊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社区门诊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社区门诊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参考:青岛市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试点效果研究

研究背景为推进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积极满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根据*统一部署,山东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为不同社会人群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但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医疗保险面临着扩大覆盖面压力大、基金抗风险能力面临威胁,特别是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不得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的有效机制尚不完善,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医疗保险只保医院、不保门诊的政策导致参保人员的门诊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对此,参照国内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从2007年开始、,按照先试点、再完善、逐步推开的原则,在部分社区探索实行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参保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试点,.谋求解决当前医疗保险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着眼于引导患者首先到社区治疗,必要时到区县以上医院,通过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定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确定家庭医生联系人,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制、分级诊治和双向转诊,积极引导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就医格局.参保职工普通门诊统筹制度着眼于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效益,在实行社区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的基础上,于医疗保险基金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之外,为部分自愿参加试点的人群建立了门诊统筹账户,健全了相关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引导患者到社区诊治,积极探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试点开始后,尚没有对其引导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效果、各方面利益的变化、出现的问题等进行过系统地调查和评价,当前对利用医疗保险政策,如何把在城市医院就诊的“小病”病人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证研究极少,同时根据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评价要求,我们设计了本研究课题,对青岛市这两个制度试点的情况和效果进行系统研究,以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试点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研究目的和内容评价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和门诊统筹制度的政策实施效果;了解参保职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各方面人员的感受和意见;发现两项制度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对两项试点进行病人流向、医疗服务利用量变化、个人经济负担变化、病人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量变化及业务收入变化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得到客观、正确的结论,帮助确定两项试点是否应该推广,以及如何改进和加强,克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全面推开,更深入地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科学的政策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与现场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查阅了文献,收集了山东省、青岛市两级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决算数据、山东统计年鉴和山东省卫生统计资料、财务报表,以及青岛市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料等.现场调查采用面对面问卷访谈.对青岛市4个社区400名入户调查对象、576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调查对象和3个医院432名门诊患者进行了定量调查,并对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经办,财政和卫生管理部门的部分行政人员进行了重点定性和定量访谈.采取入户调查居民和门诊调查病人组间对照、门诊调查对象内部参加两项制度试点不同人群之间的对照.对定量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x2检验、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两项制度试点对社区居民患病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以及社区居民对试点实施效果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对医院门诊患者到院诊治的原因和目的进行分析,并对试点以来参加试点职工的年龄结构、基金支出结构、门诊统筹基金的筹集和使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情况予以深入研究,以形成两项制度试点效果的初步结论.

结果和结论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两项制度的试点在多方面取得成效.通过调查,了解到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位,门诊统筹制度试点范围也逐步扩大,参加试点的人员数量进一步增加,两项制度试点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参加试点人员的医疗负担.参加试点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的意愿得到促进,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给予了客观的肯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也得到较大程度的促进,青岛市医疗保险等管理部门也适时调整了试点政策,更好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2.引导社区居民就近就便到社区诊治效果显著.通过对患者患病首选医疗机构和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患者在非急重症情况下多数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多数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满意.加之,国家和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措施,增强了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距离实行双向转诊制度要求差距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是县区级以上医院,在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方面,执行得并不好.特别是医院并没有主动将这些患者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转诊,这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各级医院建设的差距大,一方面医院医生对社区诊疗水平不放心,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另一方面觉得延长病人在医院就诊或住院可以增加医院和个人的收入,对双向转诊制度执行的好坏不承担直接的责任.

4.试点政策执行不到位,产生的效果与预期效果还有很大距离.调查对象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参加试点人群提供的按规定免费的卫生服务、免费查体不够,很少主动到患者家出诊,建立健康档案和社区首诊制度落实不好,造成有关政策规定流于形式,而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有不少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少、医生的服务态度比较差.调查发现,严格执行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规定主动为参保居民提供规定内的免费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付出无回报,必然导致主动性不强.管理部门没有拿出明确的监督管理办法,采取行政或经济等手段予以引导.

另外,调查对象还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还有,尽管在社区看病的医疗经济负担总体水平要低于医院,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与周围零售药店相比仍然偏高,“以药养医”的格局仍未改变.

5.试点配套措施没跟上、落实力度不够.部分调查对象反映,对两项制度的试点具体条例不了解,政策也不清楚.这主要是由于各级、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宣传不到位,对政策设计和目的宣传力度不大造成的.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缺乏足够的检查和制约手段,难以做到全程实时检查监督,很难有效防止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和就医行为,迫切需要在下一步的深化试点中,不断优化监管手段,改善医疗保险制度管理,确保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

6.试点政策有待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显示,政策的优惠水平还不够高.需要统筹考虑调整政策,提高参加试点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问题.同时,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参加试点的大多数是退休人员,比较健康的青壮年参加较少,门诊统筹金的运行面临潜在风险,需要探索改革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模式,降低个人账户基金划入比例或取消个人账户,、实行单一的统筹基金管理,适当解决参保职工住院、门诊等相关医疗开支.

政策建议为有利于提高试点效果,为下一步推开试点提供借鉴,建议:

1.两项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效果,应该进行推广,但还需要完善.要立足现实、谋划长远,在达到要求条件的社区逐步推广以两项改革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体系.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按步骤,稳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制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要突出工作重点,紧贴民生需求,以家庭医生联系人制度、门诊统筹制度、社区首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大病统筹制度等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改进医疗保障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益的关键制度改革,分步实施、重点推进.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能力.要加强全科医生培养,采取医生自学、单位送学等方式,积极参加山东省组织的“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发展特色专科服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发展一些“小而钻、小而灵”的新项目、新技术,特别要利用中医独特技术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态度,始终坚持提供全心全意、热情周到的服务.鼓励支持部分社区医生一专多能,分别在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气管炎等的诊治方面缩小与专科医生的差距.增加社区医生与专科医生会诊讨论的机会.

3.严格制度、强化管理,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科学制定和落实制度,注重靠优惠的条件引导而不是靠生硬的政策条文去强制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执行试点方案、制度的具体情况经常进行检查、评比.

4.统筹建设、兼顾公平,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良性发展新格局.建立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卫生服务市场,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办、参办为主导,社会办、民办为辅助的多元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合理的筹资补偿机制,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建立面向所有社区机构的政府资金分配引导机制,引导各类机构公平竞争、公平发展.

5.深入宣传、政策引导,有效营造社区居民认识社区、相信社区、主动到社区看病治疗的社会氛围.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二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进行宣传,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哪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宣传其优势所在.进一步制定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诊治的优惠政策,教育、组织、支持、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其改善卫生服务质量,重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增进与社区居民的感情,建立良好的新型医患关系,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来社区就诊.

第二篇社区门诊论文样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模式研究

门诊统筹是医疗保险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的一种形式,是将参保人员的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负担门诊费用.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大致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门诊特殊病和慢性病保障模式,另一种则是普通门诊保障模式.在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的推动下,全国许多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以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逐步开展了门诊统筹的试点与探索.但相对住院管理,门诊管理难度更大、更复杂,因此建立规范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

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主要遵循文献研究-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析思路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制度模式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上主要探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对门诊统筹的指导价值、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运行现状和国外门诊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主要政策及经验借鉴;在实证方面分析典型地区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探讨典型地区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以病种案例分析探讨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及支付方式改革对患者住院服务利用及费用的影响,对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及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理论上,主要从功能定位、门诊统筹内部管理及各要素之间关系,以及与外部相关系统的衔接等方面初步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一定导向性、能有效分担疾病风险的门诊统筹制度模式,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研究方法

本课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门诊统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评述,对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运行现状和典型发达国家门诊保障政策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分析.运用案例研究、半结构访谈分析与诊断典型地区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研究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及相应支付方式改革对患者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本次调查在成都市双流县和新津县收集了1家县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村(或社区)卫生站2009-2012年医疗机构基本情况数据;从河南省清丰与息县合管办收集到两县2009-2012年四年间门诊资金的筹集、分配及使用明细的统计报表的相关指标;从长沙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收集到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医保精神分裂症患者2010年的住院医疗费用明细及补偿等数据资料,相关数据资料通过SPSS17.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关联法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制度模式进行了设计

研究结果

1、门诊统筹相关理论的梳理与评述:围绕核心的研究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阐述,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门诊统筹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寻求理论上的启示与借鉴,具体来看疾病风险理论与大数法则理论是基础理论与方法论指导,健康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理论思想则为研究门诊统筹制度模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

2、对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实践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目前门诊统筹开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筹资与待遇水平普遍不高,如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地区的筹资额度大多在每人每年30-50元之间,报销比例只在50%左右,年度封顶线大多在300元以下;一些地方对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模糊导致在政策制定上产生偏差;很多城市门诊统筹费用的覆盖范围仍然沿用城镇职工住院报销的三个目录,保障范围缺乏针对性;对供方的“按人头结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按人头”预付,而且门诊统筹的服务管理制度需要继续精细化.

3、案例分析:(1)成都市所调查的样本点卫生院与卫生站的门诊补偿人次与门诊统筹发生费用总额两项指标均值在2009-2012年四年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卫生院门诊统筹基金的实际支付比例由29.8%上升到45.1%,卫生站由29.8%上升到58.3%,说明越来越多的参保居民了解到这一政策并受益获得门诊报销补偿,而且补偿力度逐年加大.样本点卫生院的年门诊人次、年业务收入、年门诊收入三项指标在四年间基本呈逐年稳步上涨趋势,但村级卫生站业务收入四年间上涨缓慢,门诊人次和门诊收入两项指标近年来甚至出现下降态势,说明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功能有萎缩的趋势,分区县比较也同样得出相同的结果;(2)河南省清丰县和息县在2009年实行家庭帐户管理模式下的门诊资金结余率分别达到74.58%和61.6%,2010-2012年实施门诊统筹后,在门诊基金总量增加两倍有余的情况下,两县结余率仍均下降到48%以下.门诊受益面两县分别从2009年的66%与71%大幅增长到2010年的319%与314%,同时使总受益面分别提高4.5和4.2倍.但两县门诊统筹的保障水平较低,如门诊受益度均在40%以下,个人年封顶线仅为60元,导致门诊基金仍有相当的结余.从补偿方案看两县仍受家庭帐户模式的影响较大,清丰县政策甚至有向家庭帐户“退化”的倾向;(3)2010年长沙市城镇居民医保尚未将精神分裂症纳入门诊大病统筹,而城镇职工医保将该病种纳入门诊大病统筹并在支付方式上作了相应的改革.结果发现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患者相对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患者更多的利用高级医疗机构和使用价格较高的SGA药物,但前者对住院服务利用与住院总费用却远低于后者.

4、典型发达国家门诊保障政策的经验启示:典型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门诊医疗服务;门诊服务社区首诊因地制宜;由于实施社区首诊制是按人头付费的必要条件,因此是否社区首诊与全科医生费用补偿方式及门诊待遇目录详细程度紧密相关;分类管理门诊服务,并分别制定支付政策.一是将门诊医疗服务与门诊药品分类管理并分开支付费用,二是将门诊全科医生与门诊专科医生分类管理;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对门诊医生的管理上,外部监管应是符合目前我国情况的监管方式;在待遇管理上,患者要承担一定的门诊支付责任,医保支付封顶线不宜过低;对弱势群体实行一定的倾斜政策,可以考虑在统一制度下对其医药费用进行部分减免.

主要研究结论

1、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和保障能力的提高,适时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延伸到门诊服务领域即开展门诊统筹很有必要.因为普通门诊统筹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基金的使用率、可以使更多的参保居民从门诊补偿中获益,而且可以使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受益面得到扩大.而开展门诊大病统筹可以合理减少患者对住院服务的利用,该项改革结合支付方式改革可以合理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2、开展初期,优先开展门诊大病统筹.随着筹资能力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门诊大病统筹的基础上,可以设立普通门诊统筹,但普通门诊统筹应该作为门诊大病统筹的一种补充形式,小额门诊补贴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门诊统筹.

3、门诊统筹(包括普通门诊统筹)功能定位是保障门诊疾病的经济风险,将疾病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等公共卫生项目纳入门诊统筹、提倡门诊统筹重点保障“小病”等做法和认识均不符合门诊统筹的功能定位.

4、可以考虑在省级层面上统一制定门诊统筹小目录,并在基本医疗保险三大目录中的甲类诊疗项目和基本药物的基础上遴选符合门诊医疗内容与特点的药品与诊疗项目,纳入门诊统筹目录.

5、基层就医首诊制的推行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分阶段、有差异地开展.本研究认为若不具备基层首诊条件,虽不应该强制实行,但仍然应该坚持定点就医制度,不能轻易放开门诊就医,可将定点首诊的范围放宽到一级或二级医院.

6、在门诊统筹开展初期,“人头费”只能用于支付首诊基层卫生机构就诊的门诊费用,待规范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后,将“人头费”的支付范围扩大至转诊医院的门诊就医费用(即原首诊基层卫生机构转诊至其它医院发生的门诊费用,仍由原首诊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头费”中支出,并与转诊医院结算),至于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则另由住院统筹基金结算.

7、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对医和药实行分开结算和分别管理,因而还不具备实施“按人头”预付的前提条件.“按人头结算”服务包应该同时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中符合门诊医疗内容与特点的甲类诊疗项目与甲类药品(包括基本药物),补偿方式可以实行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在缺乏基础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将门诊基金人均预算作为计算医疗机构总额控制的依据,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平时应作好基础数据积累,为以后制定科学的人头费标准作好准备.

8、待遇管理政策受补偿方式的影响,对供方实行按项目付费时,就需要设置一些针对需方的控费措施,如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线等.普通门诊统筹也应该设置起付线,因为设置起付线是界定“一定经济风险”的标准,而设置年度起付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起付线以上应设置较高的报销比例(应不低于50%)和年度封顶线(应显著高于人均门诊基金筹资额).在试点医药分开结算的地区,可以实行更为有效的供方控制管理(基层就医首诊制+“按人头”预付).

可能的创新及价值

1、在相关理论提炼的基础上对门诊保障责任主体的功能定位进行了界定.本研究对门诊保障的筹资体系构成及三大保障主体:政府、保险和个人在门诊保障中各自的功能定位与责任区分进行了界定,为解答目前门诊统筹开展中的一些的困惑和难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门诊统筹制度模式.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构建,在制度设计中既考虑到现实情况的选择,也提出了逐步改革的发展方向.

3、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借鉴.对目前国内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与诊断典型地区门诊统筹管理的经验、成效和不足;并且借鉴典型发达国家在门诊保障方面的政策与经验,上述研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门诊统筹管理制度,供决策部门提供相关理论的支撑和实证依据.

第三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模板: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研究背景

糖尿病与结核病均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WH02013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可知,中国的结核病负担位居全球第二,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2012年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高达90万.两种疾病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各个国家的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发病的危险人群.因此,在我国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会产生大量的结核病患者,造成我国结核病更加沉重的疾病负担.同时,糖尿病患者合并结核病病情严重,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会导致痰培养阴转时间延长,治疗失败率、耐多药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增加.

在我国,现有的结核病控制策略中最有效的是早期病例发现,早期发现结核病病例利于结核病的早期治疗和转归,降低结核病的经济负担,控制结核病的传染,将结核病控制的关口前移.在结核病危险人群中进行结核病的病例发现易于发现更多病例,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基于我国庞大的糖尿病人口基数和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结核病病例的早期发现对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会产生重大意义.

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包括被动发现策略和主动发现策略.被动发现策略即为因症就诊,以患者为导向,患者由于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主动发现策略是以项目或机构为导向,在特定人群中加强结核病的病例发现,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包括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即由卫生机构人员在社区范围内最大限度纳入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病例发现.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即由卫生机构人员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核病的病例发现.通过在结核病危险人群中进行结核病病例的主动发现能够实现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从政府决策的角度考虑,如何合理、定量的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主动发现策略的经济学效果进行评价成为决策者关注的重要问题.病例发现策略是病例发现方式和病例发现工具的组合模式,虽然国外已经开始开展侧重于结核病病例发现方式的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但研究的核心领域还是对病例发现工具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内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对象集中于病例发现工具的经济学评价,国内外均缺乏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国内外研究表明决策树模型用于结核病控制策略优化具有直观、多元和量化的特点,辅助以卫生经济学相关的指标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马尔可夫模型可通过模拟疾病慢性演进的复杂过程评价不同控制策略下研究对象的生命年数、质量调整生命年等效果,由于结核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能够综合两种模型的优点,应用于结核病长期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核病控制领域中使用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进行经济学评价在国外已有较广泛的使用,但在国内多使用决策树模型,对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的联合使用尚比较欠缺.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现有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进而进行效果评价和经济学评价,对现有的病例发现策略进行优选,为卫生决策者制定结核病病例早期发现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研究目的

总体研究目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特点以及策略所依托的项目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构建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地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进行效果、效用评价和经济学评价,为我国结核病病例早期发现策略的优选提供循证依据.具体研究目的:(1)全面分析我国现有主要的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特点及依托的项目调查结果.(2)利用项目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提供重要参数,构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主动发现策略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3)利用所构建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对现有主要的病例主动发现策略进行效果评价和经济学评价,进行病例发现策略的优选,为结核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1)经济学评价方法本研究的经济学评价采用最广泛也是最合理的社会角度,成本分析立足于社会角度,不同病例发现策略所产生的成本包括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筛查成本即不同病例发现策略所依托项目的发现成本,本研究所测量的为直接成本,包括直接卫生服务成本和直接非卫生服务成本.感染成本即结核病感染所造成的疾病社会经济负担.本研究所选取的结果指标包括效果指标和效用指标,效果指标包括短期结果和长期结果,短期结果指标包括结核病患者发现数、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长期结果指标包括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避免的人群死亡数、降低的人群死亡率、挽救生命年,效用指标为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除结核病患者发现数外,所有指标均以被动发现策略为分析对照.本研究对成本和健康结果以同样的率进行贴现.本研究针对短期结果构建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决策树模型,针对长期结果和效用指标构建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模拟糖尿病人群队列在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经过20年结核病潜伏发病期所产生的期望成本和期望结果,进行经济学评价,所采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最后对研究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即敏感性分析,分析重要参数的变化对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成本效果比、成本效用比的影响,评估模型的稳定度.

(2)资料来源与方法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的被动发现策略即为我国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常规工作.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依托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办公室结核病控制项目所资助的《加强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实施性研究》,是本课题组于2012年5月-7月在我国山东省选取两个样本地区作为研究现场进行的结核病病例发现研究,共纳入4,085名糖尿病患者,新发现14名结核病病例.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依托于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所资助的在我国5个城市所进行的加强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的前瞻性实施研究,该研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在我国选择了5个城市,每个城市分别选择一家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在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对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纳入结核病的筛查,现场调查持续时间为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共纳入11,330名门诊糖尿病患者,新发现48名结核病病例.

所构建决策树与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中成本参数包括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参数,筛查成本参数主要来源于项目的现场调查,个别参数参考文献分析数据,感染成本参数主要参考文献分析数据及专家咨询结果.筛查过程参数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纳入率和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发现率,是模型中的核心参数,社区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筛查过程参数均来源于现场调查结果,被动发现策略下参数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我国国家层面数据.马尔可夫模型模拟疾病慢性演进的复杂过程,即结核病各种疾病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结核病感染参数即各疾病状态之间相互转换的概率,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结核病发病预测模型及相关文献资料数据和专家咨询结果.

研究结果

(1)成本分析:包括对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病例不同主动发现策略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进行分析.

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花费的总成本为57,970元,共筛查4,085名糖尿病患者,因此,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的例均成本为14.1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所花费的总成本为129,704元,共筛查11,330名糖尿病患者,因此,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的例均成本为11.45元.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感染成本相同,非耐药结核病感染成本为2,908.32元,耐多药结核病感染成本为5,561.67元.

将成本参数纳入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模拟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即结核病的潜伏发病期,得到循环周期末不同病例发现策略下所发生的期望成本,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所发生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总和为2,729,141.7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所发生的筛查成本和感染成本总和为2,397,796.63元.

(2)效果、效用分析:除结核病患者发现数外,其它指标分析均以被动发现策略的模型结果作为分析对照,结核病患者发现数为主动发现的人数,因此不需纳入被动发现策略进行分析.

中间结果即短期效果分析:1)结核病患者发现数根据社区主动发现策略和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所依托的项目调查结果,两种主动发现策略分别发现14例和48例结核病患者,从社会层面分析不同病例发现策略的效果,将不同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纳入情况纳入决策树模型,模拟10,000名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能够发现26名结核病患者,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发现13名结核病患者,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下能够发现7名结核病患者.2)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为19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预防的结核病患者数为6人.

社区门诊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区门诊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10000字学士学位论文、10000字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社区门诊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社区门诊论文范文选题

最终结果即长期效果分析:1)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为31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避免的结核病患者数为10人.2)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为26.2/10万,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降低的结核病发病率为8.5/10万.3)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为83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避免的人群死亡数为30人.4)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为0.7‰,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降低的人群死亡率为0.2‰.5)挽救生命年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挽救的生命年数为167年,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挽救的生命年数为65年.

效用分析:即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以理论状态即常规的被动发现策略作为对照,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能够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数为152年,门诊主动发现策略能够额外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数为61年.

(3)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用分析:

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749.5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770.35元,增量分析结果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相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即每多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5,728.52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预防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5,130.80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发现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35.7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每多预防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5,728.52元.

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88,036.8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239,779.6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避免一名结核病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15,788.34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降低1/1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04,165.72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降低1/1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282,093.72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即每多降低班0万的结核病发病率所多花费的成本为18,720.07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2,881.23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需花费的成本为79,926.55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避免一名糖尿病人群死亡患者所花费的成本为6,251.80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年后每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98,773.99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对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每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1,988,983.15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每多降低1‰的人群死亡率所花费的成本为157,783.41元;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每挽救1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6,342.17,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挽救1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6,889.18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多挽救一个生命年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248.48元.

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下所模拟的10,000名糖尿病患者循环20个周期每额外获得1个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17,954.88元,门诊主动发现策略每额外获得1个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8,060.26元,增量成本效果比即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增加一个额外的QALY所需花费的成本为3,722.97元.

结论与政策建议

结论:(1)本研究发现,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中间结果即短期效果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即能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更多的结核病患者和预防更多的结核病患者,从长远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决策树-马尔可夫模型结果提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最终结果即长期效果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2)本研究发现,以中间结果为指标进行的成本效果分析显示,门诊主动发现策略优于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以最终结果和效用为结果指标所进行的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用分析显示,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优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3)增量分析结果显示,以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459.47元作为第三方的付费标准,与门诊主动发现策略相比,除降低的人群死亡率这一指标,社区主动发现策略每多获得一个健康结果所需付出的成本均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经济学评价的推荐意见,社区主动发现策略的实施符合经济学原则.

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加强糖尿病与结核病的协同管理与控制在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效果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于结核病的外部效应特点,在我国采取社区主动发现策略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利用现有的工具在我国加强糖尿病与结核病两种疾病的管理与控制最核心的是建立两种疾病早期发现的协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1)加强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加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利

第四篇社区门诊论文范例: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研究背景]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和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合理用药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合理用药包含了四个方面,即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如何确定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备受各方关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合理用药国际网络出版的《在医疗机构中如何调查药物的使用(选择药物使用指标)》(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 (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中提出了合理用药国际指标:WHO在2002年发布了12条关于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和干预措施,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教育方法、管理方法、规章制度.2002年,美国国际开发署根据WHO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提出了《如何在医院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选择的指标》(How to Investigate Antimicrobial Drug Use in Hospitals:Selected Indicators).目前WHO和美国国际开发署提出的药物使用指标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分析上海市某区(以后称为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影响临床药物费用的相关因素;建立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用药监测指标体系.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2009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与运行的基本状况分析.

2、2009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与住院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3、2009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主要疾病药物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4、随机抽取部分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塞住院病历,对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5、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理用药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查阅

课题组查阅了2005~2009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合理用药研究的文献,收集了衡量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情况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及评价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关于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2、现有数据收集

课题组收集了2009年A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的所有门诊与住院用药信息及病人和医师的相关信息.

3、专家病例分析法

课题组随机抽取了2010年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0份脑梗塞住院病历,聘请2名神经内科的专家对病例住院第1-14天的治疗性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4、监测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根据前期的研究结果,课题组确定了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及其参考值,并进行了模拟监测.

5、统计分析方法

在课题分析中,课题组计算了各指标的值及其均数、百分位数、相对比;使用了Kruskal-Wallis检验或χ2检验,以比较不同组间指标值的差异性;建立多元线性方程、多元logistic方程分析了药物费用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状况分析

2009年A区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职工210人,平均拥有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72人,平均实际开放床位182张.此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平均总诊疗人次为505555次,年平均出院人数为1565人.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的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34145张门诊电子处方共涉及942种第一诊断、895种药物.门诊药物次均费用为33.71元,门诊处方的平均药费为78.06元,平均药物数为2.32种.抗菌药物使用的次数比例为13.10%,费用比例为12.46%,包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26.43%;针剂使用的次数比例为15.51%,费用比例为13.45%,包含针剂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13.7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次数比例为39.94%,费用比例为29.27%.

本次抽样调查的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87例出院病例共涉及143种出院第一诊断、570种药物.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病人中平均住院药物总费用(含中草药)为1256.05元/例.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的次数比例为13.31%,费用比例为24.91%;针剂使用的次数比例为62.15%,费用比例为61.19%;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次数比例为69.31%,费用比例为42.51%.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物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前5位的疾病(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炎),药物总费用与病人性别、处方药物数、药物种类、医师性别、医师职称、病人付费方式有关.对于脑梗塞住院病例,药物总费用与病人性别与年龄、用药数量、药物种类有关.


https://www.mbalunwen.net/kexueqianyan/088092.html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塞住院用药的评价

本次抽样评价的120份脑梗塞病例中,住院第1~14天的治疗性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评分均值分别为3.68、3.79、3.84、3.82.

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及参考值的构建

本次研究对门诊与住院用药监测各确定了10个指标,门诊用药指标如:处方平均用药数、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针剂处方比例(%)等;住院用药指标如:例平均用药次数(次/例)、住院日均用药次数(次/日)、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等.课题组用百分位数法对这些指标确定了参考标准.

6、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的模拟应用

A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用药模拟监测显示,2009年监测值异常率为10.15%.另外,脑梗塞住院用药模拟监测显示,监测值异常率为7.87%.分析还显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测值异常率不同,各月份的监测值异常率也不同.

[讨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发现,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使用的药物种类数和费用较合理;抗菌药物、针剂使用比例较低;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有待提高.

作者认为,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门诊使用药物的种类数、处方药费较合理;抗菌药物、针剂的使用比例较低;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比例有待提高.A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住院病例药费较低、药物种类比较集中;住院病例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高.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乃至患者的共同努力.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加强对医师用药的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药监督.

第五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格式: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及其需要评估研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全球健康视角下,以近期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系统、全面分析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评估中医药服务需要量,为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满足全球群众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要、实现中全面发展国内、外中医药服务等目标提供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1.第六次人口普查湖北省数据(2010).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

3.湖北省《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2008).

4.“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湖北省部分(2009).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包括四类主要卫生服务提供机构,即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医院包括各级(省、地市和县区)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民族医医院,共119家.综合医院包括各级综合医院(46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30家,乡镇卫生院有1153家.

研究内容包括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的各类因素描述、四类卫生服务提供机构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因素分析以及中医药服务需要量评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归纳分析法:将来自Medline、CNKI、维普、相关行政部门网站及资料书籍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态度、政策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用于确定关键问题、分析提炼可供本研究利用的理论模型和方法.

2.调查调查.以县区为单位开展全省各类卫生服务机构(西医诊所除外)和卫生行政机构普查,调查数据逐级审核上报.

4. 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研究.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中,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包括1)卫生服务体系、2)外环境(包括物理、政治和经济组成)、3)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4)可利用资源、5)卫生服务提供种类和数量.依据Anderson模型确定纳入分析的指标,建立资料数据库.

4.流行病学过程卫生服务需要评估.评估分为准备阶段和评估阶段.准备阶段理清理论、选择评估过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需要、需求和供给理论确定选用卫生服务需要流行病学评估.评估阶段首先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湖北省概况、居民健康状况、可提供的中医药服务、值得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然后估算中医药服务需要量.

5.资料分析方法.使用Excel整理和清查收集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生成文本格式,用于Stata10.0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最后,用Excel计算各类中医药服务提供量和需要量.

三主要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结果

1.卫生服务体系:

四类主要中医药服务提供机构中,中医医院院均卫生技术人员数较综合医院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院均卫生技术人员数相近,注册护士数较乡镇卫生院多.综合医院院均年总收入是中医医院的2.5倍,收入均以业务收入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总收入较乡镇卫生院的少,且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远高于乡镇卫生院.各类机构总收入均少于总支出.

中医卫生行政体系由省-地市州-县区*组成,省卫生厅设立省中医药管理局,有专职管理人员.各地市州卫生局设立中医处,有专职管理人员.106个县区中,近1/3的县卫生局设立了中医股,其中2/3的中医股有专职工作人员.

2.外环境现状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18.59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副省级市,11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直管市和1个林区.继新医改意见出台后,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9年全省GDP总量为12566亿元,排全国第十位,人均GDP为22050元,排全国第十三位.

3.人口经济学特征

人口总量5724万人,平均每家庭户人口为3.16人,城镇人口284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2%,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09,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为9.09%,文盲率为4.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0.50万元.

4.可利用资源情况

4.1中医药资源

中医药从业人员总数22070人,其中一半为中医执业医师(49.79%).中医医院拥有最多中医执业医师(44.39%),中医护士(73.24%),乡镇卫生院拥有最多中药师(37.88%).中医床位数为21487张,中医医院中医床位数是综合医院的4倍.四类机构中,中医药从业人员学历均以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25岁及以下年龄组中医药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最高的为中医医院,为8.26%.

4.2中医药管理和政策实施

1/4的县区设立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近半数县区有专、*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平均每两个县区设有一个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种数28种,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31人次,中医事业财政总投入237.19万元,其中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比重低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投入.中医药各项内容均不同程度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5.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

中医门诊年诊疗人次数1675.50万人次,年中医出院人次数为61.35万人次.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医疗服务为主,超过一半的中医门诊服务(55%)和大部分中医住院服务(79%)由中医医院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即包含中医内容的公共卫生服务)种类比乡镇卫生院多,各类中医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比例也较乡镇卫生院高.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可提供的中医特色疗法共21种,提供率最高的三种中医特色疗法是拔罐疗法、药物疗法和推拿疗法(表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率高于乡镇卫生院.

(二)影响因素分析:

1.中医医院

年业务收入(b等于O.00001,P等于0.046)高、卫生技术人员(b等于0.00377,P等于0.008)多、注册护士(b等于-0.00454,P等于0.017)少的中医医院、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b等于4.36006,P等于0.000)高、中医药卫生人力无博士学历(b等于-0.13230,P等于0.001)、所在县区不提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b等于-0.00305,P等于0.030)、是医保定点机构(b等于1.14595,P等于0.004)促进中医门诊服务提供.卫生技术人员(b等于0.00512,P等于0.000)多、注册护士(b等于-0.00484,P等于0.009)少的中医医院、中医床位(b等于0.00441,P等于0.000)多、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0.01795,P等于0.000)少、中医药卫生人力无博士学历(b等于-0.16841,P等于0.000)、有60岁以上中医药人员(b等于0.03516,P等于0.000)促进中医住院服务提供.

2.综合医院

执业医师(b等于0.01495,P等于0.009)多的综合医院、县区GDP(b等于-2.15007,P等于0.017)低的经济外环境、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0.00470,P等于0.000)多、所在县区县卫生局设立中医股(b等于0.33310,P等于0.045)但无专职工作人员(b等于-0.54819,P等于0.043)促进中医门诊服务提供.县区GDP(b等于-2.21007,P等于0.026)低的经济外环境、农民纯收入(b等于0.00028,P等于0.000)高、中医床位数(b等于0.00373,P等于0.001)多且有独立中医病房(b等于0.00785,P等于0.000)、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0.00785,P等于0.002)多、所在县区提供中医住院服务规范化培训(b等于0.01675,P等于0.002)促进中医住院服务提供.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注册护士(b等于0.05246,P等于0.001)多、提供中医康复服务(b等于1.60162,P等于0.000)的中心、服务人口(b等于-3.41006,P等于0.014)少、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b等于0.00006,P等于0.004)高促进中医门诊服务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10,P等于0.038)多、服务人口(b等于-9.90006,P等于0.042)少、所在县区卫生局未设立了中医股(b等于-1.16455,P等于0.032)促进中医预防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16,P等于0.003)多、县区GDP(b等于3.25007,P等于0.027)高的经济外环境、所在县区卫生局中医股有专职工作人员(b等于1.71594,P等于0.013)促进中医健康档案建立.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11,P等于0.024)多、县区GDP(b等于3.68007,P等于0.015)高的经济外环境、服务人口(b等于-0.00001,P等于0.028)少促进中医保健提供.中医门诊人次数(b等于0.00075,P等于0.002)多、县区GDP(b等于5.71007,P等于0.031)高的经济外环境、服务人口(b等于-0.00002,P等于0.045)少、所在县区卫生局设立有专职工作人员(b等于2.22267,P等于0.022)的中医股(b等于-1.60150,P等于0.036)促进中医康复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17,P等于0.025)多、有中医护士(b等于1.57425,P等于0.042)、所在县区卫生局未设立中医股(b等于-1.23046,P等于0.032)促进中医健康教育提供.有中医护士(b等于1.06896,P等于0.008)且所在县区卫生局中医股有专职工作人员(b等于1.28620,P等于0.044)促进中医妇幼保健提供.

4.乡镇卫生院

卫生技术人员(b等于0.00979,P等于0.000)多、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b等于-7.33006,P等于0.005)和农民人均纯收入(b等于-0.00018,P等于0.000)低、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0.70739,P等于0.000)多促进中医门诊服务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07,P等于0.000)多、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1.35369,P等于0.000)多、有中医护士(b等于0.07164,P等于0.017)促进中医保健提供.卫生技术人员(b等于0.01133,P等于0.014)和中医门诊人次数(b等于0.00007,P等于0.001)多、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1.50301,P等于0.000)多、有中医护士(b等于0.11429,P等于0.008)促进中医康复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06,P等于0.001)多、农民人均纯收入(b等于-0.00015,P等于0.019)低、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1.24376,P等于0.000)多、有中医护士(b等于0.12304,P等于0.007)促进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中医门诊诊疗人次数(b等于0.00006,P等于0.000)多、服务人口(b等于4.10006,P等于0.043)少、农民人均纯收入(b等于-0.00019,P等于0.002)低、中医执业医师(b等于1.51581,P等于0.000)多、有中医护士(b等于0.09475,P等于0.002)促进中医妇幼保健提供.

(三)中医药服务需要评估

(1)信息收集,确定值得提供的中医医疗服务包括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口服中药治疗糖尿病、胆结石及胆囊炎,正骨复位治疗脱位扭伤及劳损.值得提供的包含中医内容的公共卫生服务为中医康复.

(2)估计中医药服务需要量.满足六类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需要总量为16787.35万人次,中医执业医师负担为6人次/医师/日.疾病别中医诊疗服务需要量分别占总量的24.36%(类风湿性关节炎)、21.79%(椎间盘疾病)、19.23%(糖尿病)、18.59%(脑血管疾病)、8.97%(胆结石及胆囊炎)、7.05%(脱位扭伤及劳损).中医诊疗服务提供量可满足10.35%的中医诊疗服务需要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1名社区护士服务500社区居民的标准,湖北省社区中医护士缺口为19654名.

四主要结论

1基层中医药资源缺乏,中医药服务提供重医轻防.

2基层综合性中医药服务提供优势显现.

3经济外环境促进中医药服务合理提供.

4中医药服务提供城乡居民收入对中医药服务提供影响各异: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促进中医药服务提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阻碍中医药服务提供.

5当前首要任务增加中医药人力资源数量,根据中医药服务需要制定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培训政策.

6中医药服务需要量大于可提供量,应着重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康复服务提供.

这篇社区门诊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社区门诊引用文献:

[1] 优秀社区门诊论文题目 社区门诊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社区门诊专著参考文献 社区门诊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社区门诊论文提纲 社区门诊论文提纲如何写
《社区门诊论文范文参考 社区门诊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社区门诊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