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消化科论文范文参考 消化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消化科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消化科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消化科论文范文参考: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现况调查
  2. 第二篇消化科论文样文: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分析及诊治新体系的构想
  3. 第三篇消化科论文范文模板:多躯体症状患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4. 第四篇消化科论文范例:1.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的调查—北京和Baltimore教学医院1277例内科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描述性研究 2.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炎性肠病等消化科患者的结局和成本/效果的影响—275例前瞻性队列研究
  5. 第五篇消化科论文范文格式:内镜下经隧道治疗食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100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消化科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作为消化科方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参考的免费论文范例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消化科论文范文参考: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现况调查

研究背景:抑郁/焦虑障碍目前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抑郁障碍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WHO报告的中国疾病负担分布情况也显示:抑郁症已成为我国疾病负担最大的第二号疾病.国外研究显示,躯体疾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且在较重躯体疾病基础上合并的抑郁症会严重影响躯体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抑郁症是一种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因此提高其诊治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抑郁障碍的患者以躯体的各种不适为主诉,不少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到综合医院非精神心理科就诊,向医生诉说的是躯体症状,而不是抑郁情绪,故其抑郁症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研究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抑郁/焦虑障碍的现状及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焦虑障碍的识别率和治疗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研究目的:调查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现状,以及描述综合医院门诊医师对抑郁和/或焦虑的识别率,调查综合医院各科(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和妇科)门诊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检出率.

研究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调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619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医生诊治情况,所有HADS评分(抑郁或焦虑)≥8的就诊者再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确定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由此计算检出率.

研究结果:619例患者中,351例(56.7%,351/619)HADS表评分≥8分,281例(80.1%,281/351)进入精神科访谈,116例被诊断为抑郁/焦虑障碍.经过校正,抑郁的总体检出率为18.4%,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13.2%,抑郁/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3.6%,四个科室的抑郁/焦虑障碍检出率分别为:神经科34.0%,消化科18.8%,心内科13.5%,妇科27.4%.门诊医生的识别率为18.9%.

研究结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焦虑障碍检出率.门诊医生的识别率不高,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第二篇消化科论文样文:肠易激综合征研究分析及诊治新体系的构想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指一组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IBS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正在深入中.然而,在IBS的诊治实践和研究中,有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IBS是什么IBS的诊治研究该如何发展IBS到底该怎么诊治

目的:澄清IBS概念,探讨IBS诊治方向和相应思维,提出构建IBS诊治新体系的设想.

方法: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寻找IBS共性特征、明确IBS涵义,通过对消化科医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IBS诊断知识的掌握及诊治过程中的体会,结合动物研究实例和临床研究文献,对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导向思维进行分析,提出IBS诊治应对策略.

结果:1.以症状为基础的IBS诊断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受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并处于动态变化中.部分临床医师对IBS知识欠缺,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受限.

2.大部分IBS动物研究试图通过建立模型查找病因和弄清发病机制、建立和验证假说,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由于这些结果导致出新的不确定问题,使研究结论无所适从.大量基于对症治疗评价分析和推论IBS发病因素及诊治研究结果同样五花八门,使研究者更感困惑、诊断途径和治疗办法变得杂乱,使人难以取舍.IBS的诊治研究较多地受传统医学思维的束缚.

3.IBS患者症状及就医行为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的IBS诊治体系需要结合上述多方面考虑.

结论:

1.IBS可能是一种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机体和精神受到损伤性刺激的过度反应,表现为腹痛与排便异常为主症伴有躯体多部位不适的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目前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依据.为了反映IBS症状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建议将“肠易激综合征”改称为“易激状态”,即“Irritable State(IS)”

2.由于IBS受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诊治研究的方向应寻找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平衡.除了传统的医学思维外,还需要有整体思维和右脑思维的应用,而叙述医学可能会成为诊治IBS的新手段.

3.对IBS患者的诊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诊疗体系,该体系除了医学诊疗系统外,还应包括医患沟通和互勉系统、个体化防治和评价系统、诊治保障系统和社会支撑系统五大系统有机结合的诊疗平台.

第三篇消化科论文范文模板:多躯体症状患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目的:有多个躯体不适主诉的患者普遍存在于各国各级医疗机构,又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给医疗工作带来挑战.目前只有较少的资料对我国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直接研究,也缺乏他们对卫生资源的使用的系统描述.我们通过对综合医院不同科室的就诊者展开横断面调查,旨在回答:a)综合医院门诊的多躯体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b)他们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及对疾病的归因.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为搜集具有多个躯体症状的患者的心理-行为相关的资料,研究者向就诊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消化科、中医科、心理医学科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行知情同意并请患者填写自评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躯体症状量表PHQ-15及其他临床心理学量表),之后对患者进行卫生资源的使用访谈及国际精神科简式访谈(M.I.N.I.).

结果:a)共搜集的到多躯体症状患者(SOM+,PHQ-15≥10)的有效案例143例,平均年龄为44±,15岁,女性占68.9%,调查过程中发现SOM+患者在被调查科室具有普遍性.b)临床特点方面:SOM+患者临床量表得分M(SD):PHQ-911.82[6.374]. GAD-78.51(6.02).WIT-74.04(2.26).*-12MCS42.8[11.75].*-12PCS42.13(8.48),各科室患者间过去12个月躯体疾病患病率不同(GI88.0%,TCM68.6%,PSY47.6%,p<,0.001),MINI阳性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GI54.5%,TCM48%,PSY48%,p等于0.539).c)就医行为方面:31.8%的患者在过去1年有10次以上的就诊经历,另43.8%看过3-10次医生,57.7%的患者症状持续大于1年,有81.6%的患者认为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来自不同科室的被访者都接受“心理因素”疾病归因(GI52%,TCM40%,PSY68%).

消化科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消化科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位论文、3000字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消化科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消化科论文范文题目

结论:a)有多个躯体不适的受访者在被调查的各个科室具有普遍性,且多数为女性.b)临床特点上,有超过2/3的患者在过去一年内患有躯体疾病,1/2或更多的患者共病至少一种精神障碍(M.I.N.I.+);大多数患者的不适趋于慢性化,并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c)对医疗资源的使用上,就诊于不同科室的被访者曾接受过的治疗及对治疗期望各有不同;在疾病归因上“心理因素”被来自不同科室的被访者普遍认同.

第四篇消化科论文范例:1.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的调查—北京和Baltimore教学医院1277例内科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描述性研究 2.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炎性肠病等消化科患者的结局和成本/效果的影响—275例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营养风险是患者由于现存或潜在的营养相关问题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此部分患者从营养支持中受益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华医学会推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而对NRS-2002筛查的有营养风险患者,给与营养支持能否改善临床结局,减少住院费用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报道.

成本/效果分析是转化医学T1,T2,T3阶段中与T3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在营养支持领域内,虽然国内有少数报告,但是方法学和结果有明显缺陷.

本研究目的为(1)了解内科患者营养风险、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2)分析营养支持、临床结局及住院费用间的关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及队列研究设计,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5个病房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个内科病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1277名患者进入描述性研究队列,有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541例患者进入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队列研究,有275例患者进入成本效果分析队列研究.

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患者用NRS-2002进行入院营养风险筛查,观察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住院时间和出院转归等信息,并计算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临床结局和费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1.描述性研究:北京、Baltimore教学医院不同科室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应用情况

共127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9.24%,29.36%和47.62%,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综合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47%,炎性肠病、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梗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脑卒中分别有45.99%、15.84%、28.57%应用了营养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综合内科有36.62%应用了营养支持.对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消化内科有15.57%接受了营养支持,其他三个科室只有极少数患者应用了营养支持.

2.队列研究

(1)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

有541例有营养风险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6.8%接受了营养支持,63.2%没有接受营养支持.

控制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后,营养支持降低了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OR等于0.32,95%CI等于0.18~0.6)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OR等于0.53,95%CI等于0.32~0.85).

入院7日内开始营养支持的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入院7日后开始营养支持的患者(χ2等于4.41,P等于0.036).

肠内营养患者非感染性并发症(P等于0.008)和总并发症发生率(P等于0.002)低于肠外营养患者,感染性并发症(P等于0.13)有降低的趋势.

但是,由于总病例数不够多,目前还没有在“用营养支持”和“不用营养支持”的两个队列中,按营养风险的评分(大于等于3分、大于等于4分、大于等于5分)来分亚群,在两个队列的基线接近的亚群进行对比.此部分工作有待进行.

(2)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消化内科患者成本效果探索分析

有2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2.5%接受营养支持,57.5%没有接受营养支持.

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平均日住院费用和常规基础用药费用均高于没有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和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P均<,0.0001).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出现并发症、发生非预期手术和住院时间延长均是增加总住院费用的因素,而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总住院费用无影响.

以<,无感染性并发症病例>,为效果指标(在全文中有说明)时,所有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其经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后的成本效果比为1257元,肠外营养、肠外与肠内联合应用以及无营养支持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105、5680和1664元.

在以<,无感染性并发症病例>,为效果指标进行对比时,在“用营养支持”和“不用营养支持”的两个队列中,应按营养风险的评分(大于等于3分大、大于等于4分、大于等于5分)来分亚群,在基线相近的亚组中进行对比.由于总病例数不够多,此部分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结论

1.内科患者尤其是消化内科和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

2.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可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内营养支持可能是比较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但是,由于总入组的病例数不够多,还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多病例的研究中得到支持.

3.按目前的认知,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加强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管理均有助于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减少并发症、让患者受益.

第五篇消化科论文范文格式:内镜下经隧道治疗食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经口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一种少见但典型的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是食管一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食管下括约肌(LES)舒张不全和食管蠕动消失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或呕吐、胸骨后不适或体重减轻等.本病目前贲门失弛缓症尚无治愈方法.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以使食物能够顺利的从食管进入到胃中,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肉毒素注射治疗、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外科手术治疗等方法.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外科肌切开术,与药物治疗、内镜肉毒素注射治疗相比缓解时间相对较长,但存在食管穿孔、胃食管反流症状等并发症.2010年Inoue报道了经口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近期产生良好效果,但也有人对该项新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内镜下LING分型是国内针对POEM手术提出的新的AC内镜下分型方法,将AC分为LING-Ⅰ型、LING-Ⅱ型、LING-Ⅲ型,该分型在POEM手术中的意义报道甚少.食管压力测定是诊断贲门失驰缓症和判断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由于过程繁琐和患者明显的不适,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愿意再次接受这项检查.Eckardt评分、定时食管钡餐成像(Timed Barium Esophagram TBE)是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患者耐受性好的评价方法,通过Eckardt评分可以判断患者症状缓解程度;而TBE测定钡剂在不同时间内在食管内的残留高度,间接判断食管的排空能力.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Eckardt评分、TBE对球囊扩张术治疗AC患者的效果判定及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而其在POEM中的作用报道甚少.

研究目的

1.研究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研究LING分型在POEM手术的意义,

3.研究Eckardt评分、TBE对POEM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术后疗效判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因贲门失驰缓症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LING分型标准分为LING-Ⅰ型、LING-Ⅱ型、LING-Ⅲ型,观察了各型患者的手术时间、隧道长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第1、12、24个月随访时Eckardt评分、TBE等,评价经口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LING分型、Eckardt评分和TBE在POEM中的作用.

结果

本组33例患者,32例在手术室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经口肌切开术;1例LING-Ⅲ型患者,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粘连而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平均手术时间为62.8分钟;8例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纵膈和皮下气肿;术中食管粘膜穿孔1例,给予钛夹封闭;术后发热6例,应用抗生素72小时内控制,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1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术后1月,Eckardt评分分别为8.25±,1.24、0.44±,0.70(P<,0.01),TBE (第1、5分钟钡剂高度)术前、术后1月分别为15.97±,2.57cm、12.91±,2.98cm和2.69±,1.33cm、0.28±,0.96cm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12个月,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钡剂高度)分别为0.39±,1.08、2.55±,1.03cm、0.36±,1.09cm,术后第24个月,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钡剂高度),分别为0.33±,0.49、1.5±,1.0cm、0.25±,0.45cm,与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1、12、24个月的Eckardt评分、TBE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ING-Ⅰ型、LING-Ⅱ型在手术时间、隧道长度以及术前、术后Eckardt评分、TBE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Eckardt评分与TBE显著相关(r等于0.625,p<,0.001).术后第12个月,1例患者再次出现吞咽困难,Eckardt评分、TBE(第1、5分钟),分别为6、8cm、5cm,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症状缓解.术后第12、24个月分别有3例、2例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给予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后缓解.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90954.html

结论

1. 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2. LING分型可能对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Eckardt评分、TBE对贲门失驰缓症的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有重要价值,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

第二部分内镜下经隧道食管粘膜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上皮的肿瘤,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已成为整块切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准的治疗方法,只适合治疗病理诊断明确的m1、m2期的患者,超声内镜是术前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重要手段.大面积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由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该领域的研究报道甚少.术后食管狭窄是大面积食管粘膜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球囊扩张术、口服强的松等方法已有少量文献报道,但效果欠佳.而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对食管狭窄的预防作用鲜有报道.

研究目的

1.研究隧道技术完整切除大面积的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

2.研究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

3.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在预防术后食管良性狭窄预防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43例确诊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病变范围超过食管1/2周或长度超过3cm,超声内镜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超声内镜、胸腹部CT排除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根据术中食管粘膜实际切除面积和长度,所有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病变范围在1/2~3/4周或长度在3-5cm;治疗组,病变范围超过3/4周或长度在5cm以上,术中给予全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植入术.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出血、穿孔以及术后狭窄、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完整切除率与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超声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结果

本组43例采用隧道技术治疗的大面积食管早癌/癌前病变患者,按照实际切除面积的大小,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10例,治疗组33例.平均手术时间:96.91±,51.17min(39~266min),其中,对照组:59.90±,14.54min;治疗组:108.12±,53.10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等于0.022);平均切除长度:62.40±,21.95mm;其中,对照组:41.60±,5.68mm,治疗组:70.79±,20.51mm,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等于0.32).切除病灶48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证实: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食管早癌41处,其中局限于粘膜上皮33处,浸润黏膜固有层2处,黏膜肌层4处,黏膜下层2处;垂直切缘和侧切缘阴性率为100%(48/48)和93%(45/48);超声内镜诊断浸润深度与术后病理对照诊断准确率为87.5%(42/48);术中怀疑穿孔3例;术后:延迟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继发感染并食管瘘2例;治疗组33例,术后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粘膜组织增生100%(33/33);术后随诊:治疗组复发1例(1/43),再次行ESD治疗,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狭窄6例,14%(6/43),对照组3例(3/10),对照组3例(3/33);沙氏扩张器扩张5例,2例再次行食管全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由于粘膜过度增生所致,内镜下行粘膜切除术,病理证实为鳞状上皮假瘤样增生.

结论

1.经隧道大面积食管粘膜剥离术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食管癌前病变

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经典的粘膜剥离术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剥离速度快,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高的特点,是对经典粘膜剥离术的重要补充.

2.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分期符合率为87.5%,超声内镜可以对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进行良好的判断.

3.预防性食管支架植入术对预防大面积食管粘膜切除后的食管狭窄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存在刺激食管粘膜增生等并发症存在.

第三部分经隧道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食管粘膜下肿瘤的发生率约0.006-0.3%,常常突出于食管腔内,表面光滑,覆有正常的粘膜组织.目前,超声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活检是诊断食管粘膜下肿瘤的主要手段;开胸手术或经胸腔镜、腹腔镜的肿瘤切除术是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粘膜切除术、粘膜剥离术也被用于粘膜下肿瘤的切除,但对于大于2cm的粘膜下肿瘤以及来源于固有肌层的粘膜下肿瘤常常不能完整切除,并存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存在.经隧道粘膜下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 STER)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通过隧道技术来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尤其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

研究目的

1.研究该项技术在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

2.研究并进一步明确该项技术的适应症,并对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3.明确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组织类型.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在山东省立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例确诊为食管粘膜下肿瘤患者,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全部患者在手术室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经隧道行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穿孔、皮下气肿等情况,手术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所有的患者术后第3、12个月进行随诊,通过内镜或超声内镜来判断肿瘤残留、复发等情况.

结果

所有36例食管粘膜下肿瘤均起源于固有肌层,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36/36);平均手术时间60.52±,30.32(21-112)分钟.肿瘤平均大小为17.3±,0.69mm(6-42mm).术后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35例,胃肠间质瘤1例;核分裂数小于5/50高倍视野,危险度分级:极低.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2.1天(3-16).平均随诊时间12.9±,5.7月(3-22月),没有肿瘤的残留或复发.术中出血、皮下气肿是术中主要并发症;术中少量出血,经电凝出血停止;没有迟发性出血病例发生;皮下气肿主要见于早期病例,使用的CO2气体术后可以很快地吸收.1例患者术后3天造影可见假憩室形成,内镜检查显示隧道表面的粘膜坏死伴溃疡形成,行经鼻胃肠营养管植入术,术后16天治愈出院.

结论

1.经隧道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来自固有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2.经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适应于直径在3cm以下的肿瘤切除.

3.食管粘膜下肿瘤以食管平滑肌瘤为主,STER是诊断、治疗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新的手段.

该文是消化科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

消化科引用文献:

[1] 消化科护士方面论文选题 消化科护士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热门消化科论文选题 消化科论文标题如何定
[3] 优秀消化科护理论文题目 消化科护理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消化科论文范文参考 消化科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消化科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