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制度:商业银行稳健的基石——2021年商业银行制度综述

主题:农村商业银行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15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商业银行银行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商业银行银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商业银行银行论文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目录

  1. 一、制度视角下的银行危机探源
  2. (一)“影子银行”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解析
  3. (二)内部控制制度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解析
  4. (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反思
  5. 二、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
  6.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现存问题研究
  7. 5.实时监控没有真正落实.
  8.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议
  9. (三)商业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10. (四)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11. 三、商业银行若干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12. (一)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比较与总结
  13. (二)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14. (三)新时期商业银行网点等级管理制度的完善
  15. 四、商业银行若干业务管理制度研究
  16. (一)整合现行信贷制度的思考
  17. (二)诌议中小企业贷款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
  18. (三)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制度的考虑
  19. 五、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
  20.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路径讨论
  21. 5.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模式的长短期路径选择.
  22.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变迁路径解析
  23. 六、商业银行制度安排的效应研究
  24. (一)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宏观金融效率
  25. (二)上市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与其经营绩效
  26. (三)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与道德风险
  27. 农村商业银行:中公网校-商业银行-银行常识-布如迪-01

李卢霞1,张娜2

(1.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36,2.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从制度视角反思危机、评价现有制度安排、思考未来制度设计等诸多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危机、展望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梳理总结了2009年国内商业银行制度研究相关的信息,内容包括制度视角下的银行危机探源、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商业银行若干组织管理制度研究、商业银行若干业务管理制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及商业银行制度安排的效率几个部分.

关键词:次贷危机;内控制度;管理制度;产权制度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6-0093-09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nking about the system&,acute,s in past, on current and in future,it is a better way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risis and to offer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acute, system in 2009, including the studies from the system perspectlve of all aspects.

Key Words: Subprime Crisi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Property Right System

源自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这场金融危机,重创了欧美金融体系,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灾难.反思危机,金融体系相关制度设计的缺陷被专家、学者认为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虽然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我国金融体系在此次危机中并未遭受沉重打击,但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处在改革进程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应认真反思总结危机带来的启示.随着中、建、工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股改上市,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未来的改革进程中依旧有诸多难题,审慎合宜的制度设计被认为是论文范文难题的钥匙.从制度视角反思危机、评价现有制度安排、思考未来制度设计等的诸多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危机、展望未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制度视角下的银行危机探源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也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对国内外近年来银行业危机事件的深入思考.

(一)“影子银行”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解析

影子银行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无限的信贷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其委托*链无限拉长,从而使其风险无限放大.一旦链条中某个环节的风险暴露出来,影子银行的整个运作体系就会崩溃.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溃.①

影子银行体系崩溃给中国金融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任何一种金融制度安排都存在内在的不稳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面对金融制度安排内在的不稳定及风险,我们无法规避,只能随时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监管制度及风险管理系统.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过多,未来的金融改革既要处理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又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问题,妥善解决信用基础薄弱前提下金融创新面临的制度障碍.

(二)内部控制制度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解析

纵观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特别是银行破产倒闭案,尽管有经济金融环境急剧变化等诸多“外因”,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不力等“内因”是造成银行业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次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危机,国际、国内银行内控的重心落在事后监督上,实时监控环节的薄弱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危机刚出现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又是后来危机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思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危机,应重新思考并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嵌入式风险管理体系并将风险控制观念根植入企业文化之中.

(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的反思

2008年初,在全球拥有500万客户、500家分支机构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因交易员Ker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的损失,成为法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金融悲剧.导致法国兴业银行遭此劫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内部控制极端薄弱、中下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理念模糊是促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带给我们如下启示:1.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权变控制和分权控制.2.知识经济使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更加明显.3.只有当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连续的监控才是可能和有意义的.注重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定期检查绩效评估的标准是否仍然有效.4.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很大,并升华为企业文化.

二、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研究

拥有几百年运行历史且规章制度趋于完善的美国银行体系再次爆发危机,引发了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研究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现存问题研究

相关研究总结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到位,违规经营时有发生.有的商业银行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汇总;把加强内控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要求资产规模扩张,造成违章现象发生.

2.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没有确立.从总行开始,稽核部门只是行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从行内党的机构看,党委书记一般是行长担任,总稽核只是党委的一个成员,听从书记安排,这样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于银行风险的最后决策者一行长的约束是很小的.

3.与内控配套的风险责任制没有落实.由于稽核部门没有独立的处罚权利,使得商业银行在内部风险控制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及时处理,使得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违规操作成为习惯操作,最后逐步铸成大错,甚至引发经济犯罪.

4.忽视内部控制模式的建设.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多采用头痛医头的“打补丁”事后控制方式,缺乏整体的控制思想和控制框架,主要采用目标控制的方法.虽然短期控制目标容易实现,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和过程的规范化建设,致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长期在非规范的环境下低效运行,最终必然会导致长期控制目标失效.

5.实时监控没有真正落实.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议

综合相关研究的观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经营机制要以效益与风险平衡为基础.内控制度建立在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之上,如果将单一的效益指标作为考核基础,则内控制度处于从属地位,风险管理成为空中楼阁,为了追求利益,一些可控的风险会形成不可控的风险.

2.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培育内控文化.商业银行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及监督系统应当发挥相互制衡的功能,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加强员工政治思想、遵纪守法、职业道德教育,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促进各级领导和员工提高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金融规章、操作程序的自觉性.

3.改进经营管理风险评价机制.首先,应根据业务设置,及时制定、完善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各商业银行应设计符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的风险辨识指标体系,大量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再次,全体经营管理人员应接受业务流程与管理岗位风险辨识培训活动,增强防风险能力;各风险控制部门可定期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提出风险评估报告,主动揭示业务发展过程中新的风险点.最后,对风险评价机制进行效率评估,通过成本收益模型提示风险评价机制的合理性.

4.建立与落实风险责任制和基于内控效果的激励机制.在赋予稽核部门内控权利的同时,全面引入责任追究制度、问责制度和引咎辞职等制度.稽核部门作为商业银行监事会的派出机构,业务上实行条条管理,对银行业务进行全方位监控.由稽核部门牵头,从行长责任制开始,全面建立从行长到基层岗位的各项责任制,稽核部门从检查到处罚,全过程参与,使银行所有员工的业务权利与责任真正挂钩.稽核部门只对上级稽核部门负责,独立行使监督权与处罚建议权.同时,把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效果作为商业银行各级、各部门及各岗位责任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对发现隐患、挽回损失,作出贡献的责任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5.形成顺畅的内控信息传递通道.商业银行应建立获得各类经营管理信息的机制,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员工岗位职责及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他人的工作相关性等;维护信息交流渠道,力图畅通无阻.

针对信息经济时代的特点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有学者也特别强调了商业银行应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实时稽核监控系统以及针对特殊风险点比如衍生品业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强化风险管理.

(三)商业银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导向了风险审计的轨道.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目前西方较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也是我国内部审计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

1.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位及作用.完善公司治理、增加公司价值是其目标定位;提升公司治理范围是其范围定位;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其机制定位.其主要作用应体现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道德、责任约束等方面.

2.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策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应是: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从公司治理的战略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机制;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整合;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机制、变革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3.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相关研究的建议可概括为:第一,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包括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支持和理解,健康的风险文化和内部控制文化、健全的组织结构、明晰的风险管理政策、有效的内部报告和评价制度.第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识别和化解(缓解)风险.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中,综合运用自我评估、风险映射、风险计量、风险指标等工具识别、评估风险,坚持宏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在风险控制和化解的过程中,应对从事新业务或开发新产品(特别是这些业务活动或产品与银行的核心业务战略不符)、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在远离总部的地区(如海外)开展业务的情况下予以特别关注,防范风险管理控制基础设施跟不上业务活动的增长速度.在风险监测方面,除了对风险状况的监测外,一套有效的监测程序对管理风险至关重要.第三,创建和改造适合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流程.主要包括实现“职能管理”向“作业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流程转变;重组优化交易型业务流程,建立会计无关性业务处理模式.第四,加强风险管理的信息披露反馈制度.主要包括建立风险报告反馈机制;完善财务会计报表披露体系;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

(四)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与经营一般商品的企业不同.由于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信息披露问题至关重要.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揭示了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标准不一致、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应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强化对上市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信息透明度几个方面不断完善上市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商业银行若干组织管理制度研究

(一)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比较与总结

国际商业银行薪酬制度主要有英美模式(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和德日模式.英美模式银行高管薪酬水平较其他模式高很多,薪酬安排带有显著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征,同时,银行内部收入级差较大,薪酬信息披露要求很高.德日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特点是:较英美同档次银行低,较少采用股票、期权激励,薪酬结构简单,银行内部收入级差较小,薪酬信息披露程度低等.②

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高管薪酬与银行本身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也与银行本身的产权性质相关,公有银行的高管薪酬水平低于私营银行.

(二)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随着全球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关系发展”成为银行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理念并最终诱导了客户经理制度的形成.案例研究显示,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职客户经理总人数偏少,但分管业务量大.第二,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结构性“人才短缺”.少数客户经理文化素质偏低,一些只有高中文化的客户经理已难以适应业务岗位的要求;一些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的人员被安排到客户经理岗位;对客户经理日常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日志制度、登记簿制度;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之间,客户经理和部门主管之间、客户经理和客户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第三,客户经理制度建设缺少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缺乏规范的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制度.

基于目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客户经理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开展客户经理职业生涯设计,激活客户经理的创造力.在客户经理队伍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将客户经理建设成一支和谐、进取、富有活力的队伍.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办法.第三,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

(三)新时期商业银行网点等级管理制度的完善

加快推进转型步伐,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赢利空间和综合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在这一重要的转型阶段,银行网点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第一,全面实施的网点转型推动了网点的功能改造,增强了网点的服务和销售能力;第二,网点扁平化改革提高了财务资源配置效率,疏通了战略传导机制,更充分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第三,随着信息沟通机制的健全以及来自同业、客户、媒体及内外部监管部门方面的压力逐渐加大,网点开始注重于区域竞争力的加强和内控水平的提高.

根据转型期网点发展的特点,商业银行网点等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施分类等级管理,鼓励特色化经营发展;第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战略发展要求;第三,细分网点评定等级,营造学习标杠网点的竞争氛围;第四,引入惩罚机制,增加落后网点压力;第五,加强系统支持,定期反馈评定相关数据.

四、商业银行若干业务管理制度研究

(一)整合现行信贷制度的思考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主营业务,随着业务的开展逐渐形成了大量业务制度.通过对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关制度的对比分析发现,除信贷基本制度外,很多制度办法的具体内容存在大量重复,导致一些制度办法篇幅冗长,重点不突出.结果是,一线信贷人员疲于应付大量报表,难以安排时间深入贷款企业进行贷后管理.

导致信贷制度多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外部原因比如各行的市场定位不断调整,新业务迅速拓展但制度不得不跟着变化.内部原因如部分行在总行层面信贷管理部门多,职能设置分散,信贷制度建设没有归口统一管理.同时,各个信贷部门的职能既有按贷款对象划分的,又有按贷款品种划分的,相互之间职责模糊交叉.主观原因如制度拟定者对业务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细致的调查研究就写意见、出规定、发通知,对制度办法进行修改或补充,出现矫枉过正或药不对症的情况.各信贷部门在制度建设、修订、补充上又缺少严格控制和限制,自主性和随意性大:新发的“规定”、“意见”、“通知”可以修改制度办法,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单位的请示所做的“批复”也可以修改制度办法,印发的领导讲话也可以修改制度办法.此外,各信贷部门在信贷制度建设上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很少从全局出发进行信贷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追求“全、快、新”的倾向.事实上,造成制度“多”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贷款分类的多维度①,关键问题是政出多门④.

解决信贷制度“多”的根本之道在于实现信贷制度建设的归口管理,作者提出可以成立政策制度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也可以成立专门的政策法规部,统一负责全行制度办法的管理.实现政出一门后,再开展信贷制度整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现代银行的方向,立足于本行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和客户特点,全面梳理信贷制度,充分继承和吸收现行制度办法中的精华,废除过时和不切实际的规定和要求,整合重复交叉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科学、高效、便于操作的信贷制度体系.

(二)诌议中小企业贷款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

企业贷款的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而设立的一种贷款担保制度.它是指当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不需要企业提交抵押物,而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与金融机构共同约定,当企业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法定代表人按照保证合同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

设立企业贷款法定代表人保证担保制度,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将获得“双赢”的局面:有利于提高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防止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有利于银行拓展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题;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动能,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有利于“银企关系”的良性循环和经济金融的良性发展.

(三)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制度的考虑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定价制度不仅对业务发展有重大影响,对消费者的福利也会带来重要影响.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制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大于银行得到的收益.第二,低收人人群的利益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没有特别的制度安排,低收入群体得不到合适的金融服务.第三,中间业务收费的提高与服务质量的改善不同步.目前,一些银行片面强调中间业务收费与国际接轨,追求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却忽略了服务质量的改善,出现了服务收费与提供的服务质量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完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制度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定价机制,提高定价能力.首先要统一定价政策,同一产品在同一银行不同机构间不能出现差异;其次是提高定价能力,大多数产品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而新产品、特定产品要有效地观察客户行为以及客户对论文范文的敏感性,采用市场跟进定价或客户导向也称价值定价法.第二,防止垄断论文范文.要提高银行收费透明度,商业银行在服务开始收费之前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收费情况,及时、明确和醒目地进行收费公告,做好业务收费对客户的解释工作.第三,要加快业务创新.银行在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同时,应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同时,要积极拓宽低成本服务渠道,特别是ATM、网上银行等低成本的电子渠道.第四,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第五,进一步规范收费标准,合理解决成本收益问题.

五、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建、工三大行成功股改上市,产权多元化的态势初步形成,但改革并不能随着国有银行股价和市值的屡创新高而终结,未来深化改革之路依然漫长,需要审慎选择合宜路径,必须对此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反思几十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变迁之路,并借鉴国际经验,不少学者释疑解惑,给出了明晰深刻的解释.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路径讨论

1.西部欠发达地区农行股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中心支行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农行股改存在政策性业务多、历史包袱重;网点众多,管理链条长,经营效率低,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农村金融业务与城市金融业务的关系难以协调;评级授信门槛高、贷款权限集中;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员工素质不适应等矛盾和问题.

课题组建议:通过财税渠道,帮助农行化解不良资产历史包袱;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经营效率;根据市场定位,创新贷款种类及服务方式;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和综合考核力度.

2.金融危机的启示.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大危机表明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所谓“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能的能力并不存在.20世纪70年代困扰西方国家的“滞胀”宣告了政府干预主义的破产,在金融领域,金融自由化理论逐步抬头,几乎影响了世界上所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金融深化,在发达国家表现为放松金融管制.但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摆脱发展——繁荣——崩溃的轨迹,20世纪80年代,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的金融危机以及90年代墨西哥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可见,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限度的放弃金融管制、实行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均会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虽然政府对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会阻碍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同样会造成金融效率的损失,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非常危险的.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银行体系长期在低效状态下运行,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风暴中都保持了稳定,这反映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的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成功.对于中国而言,健全国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应该先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金融体系的健全不仅包括取消信贷管制和利率自由化,而且还包括提高金融*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的效率,完善监管,调整政府和银行、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等内容.

3.国有商业银行超越产权范畴的绩效提升思路.深化国有产权变革的重要日的之一在于提升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绩效,然而研究和国内外的现实表明,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治理绩效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商业银行绩效提高的必要条件,银行治理绩效的提高将最终取决于一些影响绩效的因素以及以这些因素为导向的技术层面的治理制度安排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如下三个制度方面的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绩效提高的关键:第一,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竞争和市场进化.第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做到经营目标利润化、经营者行为规范化、激励机制市场化、经理选聘竞争化与资产管理商业化.第三,建立银行业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和法律实施的保证.

4.国际银行业产权改革的经验及其借鉴.在过去的15年内,世界上共有59个国家约250个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产权改革,改革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直接出售国有资产和向社会公众赠予股票.

(1)日本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及启示.上世纪80年代,“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日本政府实施了向银行业注资、承接破产银行资产、收购银行股权、促进银行扩充资本金、推动银行合并等一系列金融救助行动;日本民间银行也自行开展坏账处置行动.上述举措对遏制金融机构破产趋势,缓解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冲击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日本依然面对银行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峻现实,日本特有的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对不良资产采取拖延战术,并以一些技术性手段来隐瞒庞大的坏账,导致不良资产问题拖了10多年而不能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的注资与银行治理结构改造显示了公司治理结构改造将是一个迫切的角逐过程.理索纳集团的经验表明,即使银行已经上市也仍旧可能出现巨额的不良资产从而使银行濒临破产.我国四大行在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分散的非国有的民间资本及国外资本进入国有银行体系.而且对于有可能形成的各种产权模式及其潜在风险要有一个事先的认识,以形成更严密的金融监管和更有针对性的事前风险管理体制.这些举措都应建立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

(2)中东欧主要国家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及启示.中东欧银行改革主要采用初次公开发行(IPO)、通过招标向国外战略投资者出售(SIFF)和发放股权凭证(VD)三种方式,具体经验有:采用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政府努力寻求市场与国家之间合理的结合,在帮助银行解决不良债权、建立健全法律框架、强化银行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

中东欧国家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启示:必须进行商业银行初始的资本重定;政府必须适度地介入商业银行的改革;开放金融部门,积极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但是,中东欧外资主导的银行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重挫的事实也告诉我们要审慎选择银行业开放的时机,全面认识银行业开放的效应.

(3)法国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及其启示.1986年以前,法国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自1987年开始大规模私有化,几家主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如法国兴业银行、巴黎国民银行等都先后通过出售国有股份并上市实现私有化.

法国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对其进行重组,出售国有股份,再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实现上市,从而达到股权结构改革与银行企业制度完善的双重目标.

5.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模式的长短期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特点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长短期路径选择:逐步减少国有股份比例,为保证国有股权的相对控股地位,可以先将国有股权控制在30-50%之间.在此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业绩优良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参与.在资本市场、社会监督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后,进一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并逐步引入民间资本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分散化和多元化.具体来说,短期内,建立“国有相对控股”的产权制度模式;长期而言.建立“国家参股的多元化、民营化”的产权制度模式.

(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变迁路径解析

1.“二重结构”决定下的“政府掌控偏好论”.中国银行业制度演变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一直以来它与国家(政府)的利害关系牵扯极深:中国金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不是顺其自然而进化的,是政治变革和政治需求的产物;更进一步,强有力的中国政府能够在数量众多、极度分散、流动性强的下层组织中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均以政府保持足够的控制力为前提,而且中国制度的这种“二重结构”允许中国政府不断进行试错性和渐进性的改革.政府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这一产权制度实现了对金融资源甚至经济资源的控制,运用经济手段甚至非经济手段掌握了宏观上的资源配置权,因此,“中国国家主权就是最高产权”的论断是合理的,有学者称之为“政府掌控偏好论”.

农村商业银行:中公网校-商业银行-银行常识-布如迪-01

“政府掌控偏好论”赖以成立的现实条件是中国制度的“二重结构”:发达而富有控制力的国家上层结构,流动性强且分散化的下层结构.中国制度的“二重结构”使得国家完全可以按照垄断性原则设计能够实现和满足自身效用函数的产权结构,通过富有控制力的国家上层使得自身意志对银行业游刃有余的掌控渗透到流动性强且分散化的下层结构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使国家主权渗透到银行产权制度和治理制度当中.

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条件的变化,国家(政府)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对银行产权的掌控经历了由控制偏好逐步向效率偏好的转型,这对中国银行业制度变迁尤其是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治理制度的二元特征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2.政府效用函数的动态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收益最大化是其制度变迁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政府追求的目标函数具有动态优化的特征,最大化的实现取决于租金收益与税收收益的最优组合.国家效用函数在金融领域的动态优化是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相伴生的一种现象.在国家控制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情况下,政府收益最大化是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中最主要的约束条件,制度环境的变化使政府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动,由直接控制金融获取直接收益转向间接的产权保护和市场秩序的维护以获取间接(税收)收益.按照国家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实现方式不同,国有银行的制度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以垄断租金收益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国有商业银行相当于一个资金集结与发放的装置机构,论文范文政府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有效地集中了全社会的金融资源支援经济建设.第二,垄断租金和税收收益并存的阶段.国家直接控制金融资源的租金和税收收益并存的阶段.第三,以税收收益为主的阶段.在实现产权改革和引进多样化竞争主体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绩效的提高带来国家税收的增长.

国有金融机构的效用函数结构中包含了国家、地方和自身三重利益偏好,均衡的结果取决于国家和地方支配影响力的强弱和规则的变动.论文范文政府既有促进微观经济金融主体效益和整体金融效率最大化的动机,更有维护“公共金融产权”不变以支撑体制内国有企业产出不断增加、稳步推动经济改革的激励.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委托*制,以及放权让利改革中地方政府利益的介入派生出地方政府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人两个新的利益主体,他们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公有产权形式中获利,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公共金融产权陷阱”,原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服从于国有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要通过国有商业银行集中金融资源为其所用,低效益长期项目仍然需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界定金融产权的成本很高,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幅度提高,引发对尚未设定产权边界的国有信贷资金的竞相争夺,造成信贷资金扩张与信贷资金的无效率配置.

高额的产权界定成本使一定时期内模糊产权制度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支持更有效率,同时新制度模式的探讨和建立也需要时间.当以下条件出现时,公共金融产权才会出现变迁的可能:(1)当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市场绩效无法覆盖厂商绩效损失时,国家效用函数偏好次序才有可能实现由社会目标优先向国有银行绩效优先的转换,它意味着国家效用函数顺理成章地由国有商业银行的租金收益顺利向效率收益的过渡.(2)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当论文范文和地方政府从有效率的产权安排中获得的收益高于现有产权安排带来的租金收益时,制度变迁才可能发生.国有银行的制度变迁除了受各利益主体的趋利性动机影响外,还受相关外部环境的约束,包括产权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的建立等.

3.“活塞理论”视角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路径锁定及化解.在我国,一个制度创新的成功首先要先满足政府效用函数,其他市场利益主体处于被动地位,有学者称之为“活塞理论”.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为了实现政府效用最大化,通过强制力使“活塞棒”不断向一方移动,同时诱致方在政府的压力下,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新条件下的制度,并从中获利.由于政府主导力量强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过分供给将是一个常态,而由于市场性的诱致力量较小,制度创新必然受到压制,以至诱致方行为扭曲,最终造成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

我国政府的强制力以及上强中无下弱的二重结构特征,决定了30年的经济改革模式是渐进式改革.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中国银行制度的选择也要定位在这基础上并为国有经济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选择完全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初始制度选择在保证聚集金融资源,满足过渡时期政府效用函数的同时,使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路径闭锁,原因表现在几个方面:(1)国家一味地主导只会让制度供给无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国有银行制度虽然有过两阶段的调整,但这两个阶段的制度改进没有带来效率的完全释放,不良贷款的数据依旧居高不下,产权仍然为国家独有,银行依然是国有的银行.(2)地方政府的利益独立性决定地方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干预的必然性.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区划改革会适当抑制地方政府的干预,但事实上,地方政府仍拥有相当的金融控制权,干预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为突显届内政绩,追求不切实际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迫使银行贷款给予支持;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企业的不正当保护.地方政府对任何改变现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都是不乐意的,其自利行为同样使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进入锁定状态.(3)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银企关系因为缺乏交易主体独自利益的约束机制而必然扭曲,这是国有银行制度发生路径闭锁的一个主要外部根源.(4)政治银行家的个人偏好使国有银行制度陷入路径锁定.首先,政治银行家的目标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在经济市场获得收益,又可以在政治市场上发展.这种中国特色的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流动性,使对管理者的处罚往往不能起到可置信的威胁效果.其次,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改进,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经理层从政府(或上级行)那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产权份额;同时,转轨时期特有的“真空期”缺乏有力的监督,进一步使国有银行内部构筑起不可逆转的管辖权威,产生了内部人控制现象,这些问题使国有商业银行制度陷入路径锁定的内部根源.(5)股东.国家作为唯一股东,在缺乏不同所有者之间竞争和相互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难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干预容易造成社会目标抑制银行自身经济目标的事实;国有商业银行产权虚置,作为委托人代表会滋生对*人的控制监督性.

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路径的偏离主要是要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下的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尽量使经济行为主体能自发地纠偏路径闭锁,缓解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压力.此外,WTO作为一个全新力量的引进对改变我国银行体制变迁的闭锁状态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新旧两股力量的综合促成国有银行核心改革的必然一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制银行.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础环节,是扭曲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扭曲状态的必然选择.

六、商业银行制度安排的效应研究

寻求较优制度安排的动机是尽可能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宏微观效率,相关研究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缺陷所在及其改进方向.

(一)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的宏观金融效率

银行国有产权是全球性现象,宏观金融效率的所有权效应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问题.以3家政策性银行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上交通银行、深发展、广发展、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论文范文银行和中国投资银行1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正的信贷资本的投资效率及配置效率,但效率本身是较低的.过高的银行国有化程度制约了信贷投资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提高,使中国积累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符合发展观点,也部分支持政治观点为,国有商业银行是一种次优制度安排.

公共产权下的机会主义、不完善的监管等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野猫银行的某些特征,稀缺的信贷资本被国有部门论文范文性使用和低效配置.国家所有权与宏观金融低效率之间的这种直接关系,几乎是所有国家推进银行自由化运动的基本缘由.

(二)上市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与其经营绩效

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薪酬四个方面,通过对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和控股能力对银行绩效有正面影响,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以及董事会规模对银行绩效有负面影响;独立董事比例、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相关因素、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实证研究反映出我国上市银行现阶段的制度安排存在以下问题:股权集中度偏高,董事会规模偏大,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管薪酬设计不够科学.

(三)国有商业银行制度与道德风险

有学者指出,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许多产生道德风险的制度性问题,并总结为四点,即产权主体孕育道德风险,公司治理缺陷滋生道德风险,银行安全网缺损助长道德风险,信用制度缺失诱发道德风险.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

[2]赵青华,商业银行内控的教训:法国兴业银行案例[J].生产力研究,2009,(11).

[3]周长信,王宁.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一由法国兴业银行弊案带来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4]孙晓霞.强化内部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11).

[5]黄志军,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缺陷问题初探[J].生产力研究,2009,(8).

[6]张雪莲,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对策探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3).

[7]王汉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研究[J].武汉学刊,2009,(4).

[8]周天一.中国银行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改善意见[J].经济论坛,2009,(3).

[9]邱房贵.新时期我国银行现场检查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J],学术论坛,2009,(5).

[10]徐建平,肖成志,论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2009,(3).

[11]乌兰雅图.基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一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12]焦光辉.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协助金融企业(银行)全面管理风险[J]现代银行,2009,(4).

[13]王同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审制度[J].浙江金融,2009,(6).

[14]李伟,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3).

[15]程庚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

[16]殷鹏飞.转型时期商业银行网点等级管理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

[17]刘超颖,刘格杰,整合现生信贷制度之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 1).

[18]周宗安,于渤,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模式的评价与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

(责任编辑:李琳)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商业银行银行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商业银行银行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引用文献:

[1] 农村商业银行和法制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和法制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10000字
[2] 会计和农村商业银行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和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0000字
[3] 农村商业银行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类本科论文怎么写5000字
《制度:商业银行稳健的基石——2021年商业银行制度综述》word下载【免费】
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