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两部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模式

主题:小城镇建设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7

简介:适合小城镇城市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小城镇城市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小城镇城市化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录

  1. 一、国内外小城镇建设模式综述
  2. (一)国外小城镇建设
  3. (二)国内小城镇建设
  4. 二、中国小城镇发展历程
  5. 三、中国西部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6. (一)西部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方向定位偏差
  7. (二)西部小城镇建设地理环境恶劣
  8. (三)小城镇街道设计被忽视
  9. 四、西部小城镇建设路径选择
  10. (一)渐进发展策略
  11. (二)因地制宜策略
  12. (三)协调发展战略
  13. 五、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
  14. (一)服务主导型小城镇
  15. (二)区域性商贸中心小城镇
  16. (三)现代农业主导型小城镇
  17. 小城镇建设:上海提高小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摘 要:以英国、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状况,考察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简要回顾了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国西部小城镇建设管理机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西部地区的现状.提出了西部小城镇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西部;小城镇;发展模式

中国的小城镇数量众多,约有5万个,县城以下的建制镇多数由原来的乡改镇而设立,因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小城镇的分布、规模和质量明显不平衡,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发展规模和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偏低的局面.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和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应该把小城镇建设放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规划.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中国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涉及层面广、影响因素多,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小城镇建设管理不仅涉及城镇显性物质的建设与管理,而且取决于城镇建设如何把握城镇内在的非物质文化底蕴内涵、城镇千百年传承的建筑文化精髓,同时克服现代人重现代轻传统、重物质轻文化、重建设轻管理的误区,将现代科学的精神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融合,实现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建设和管理.

一、国内外小城镇建设模式综述

(一)国外小城镇建设

从国外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它们大多数通过对殖民地的剥削掠夺或战争赔款获得大量的资金,以完成原始积累,进而实现工业化.由于各国地理条件、资源环境、人口现状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在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也各具特色.

1.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步入城镇化进程的国家.16世纪的“圈地运动”和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发生之后,英国境内许多农民都失去了它们的土地,变成无产者.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是农民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了生计,农民不得不涌人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以养家糊口,从而导致农业比重急剧下降,城市工业经济成为英国经济的支柱.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据统计,189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72%,1990年就达到90%.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城镇化进程才进入缓慢的发展阶段.

2.美国美国的城市化始于独立战争之后,主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自1840年美国城市开始发展,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了10%.“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现代工业还不发达,经济远远落后于欧洲.随着1790-1850年美国工业的兴起与繁荣,就业岗位也大量增加,农民逐渐由乡村向城市流动.经过60年的发展,美国城市人口比重从5.6%上升到15.8%,城市化雏形初步形成.第二阶段是19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崛起,美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从1850年的15.8%增至1940年的56.5%,美国成为一个大城市占主导的国家.1930-1970年是美国全面实现城市化的高速进程,到1970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超过120年.

3.日本日本的城市化始于镰仓幕府时期.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促使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为日本城市化的兴起提供了土壤.1908年,日本城市化率仅为18.0%,后来随着轻工业的发展,日本农村人口开始逐渐由乡村向城市集中,20世纪20年代后,日本的城镇化水平增至20.1%.194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33.0%.1950年增至37.5%,1955年,达到56.0%,至此,日本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1970年,日本城市化率已达到71.0%,基本完成城市化,用时接近100年,其中战后20年的时间,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

(二)国内小城镇建设

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中西部的小城镇建设还在探索阶段,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迅速发展,成果显著.东部小城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苏南模式苏南模式曾为苏南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初期的苏南模式主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导而闻名,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启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苏南地区利用集体资本办企业,在乡镇政府的积极领导和支持下,农工相辅,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如火如荼,农村小城镇星罗棋布,工业产值比重增加,农民迅速脱贫.现在的苏南模式是以规模企业为主,集外资、民资和股份合作制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2.温州模式温州模式从区域地理上包括浙江省东南部山区,东濒东海,包括台州、金华、宁波等地,具有3个主要的特点:一是以民营资本流动来发展经济;二是以家族企业区际化发展经济;三是以城镇建设来发展经济.这些作为商品集散地的农村演化为配套设施完善的城镇.1978年,温州只有18个建制镇,2002年增加到125个,占全市乡镇的46%.通过发展小城镇,温州地区的良好区位、资源优势得到互补,工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建设市场化,产品和企业向规模化、公司制和品牌经营迈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温州城镇化发展的进程.由于小城镇过多造成了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低水平建设问题.

3.珠三角模式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非常主要的推进作用.珠三角小城镇发展主要具有4个特征:①形成了深圳一东莞一广州—佛山城镇连绵区,实现了城乡资源互享.②形成了以小城市及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发展趋势.③区域条件以及人文基础较为论文范文的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域专业分工和产业集聚带.但是珠三角小城镇发展的这种模式也隐藏了弊端,这种以区域为基础的城镇化具有空间分散性,难以发挥专业化优势和地区优势,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提高,造成外部经济发展滞后.

二、中国小城镇发展历程

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停滞、快速推进和可持续发展4个阶段.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1949年,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相当.1996年底,全国共有小城镇4.7万个(其中建制镇越1.5万个),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 000万人.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1961-198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完全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198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仅为19.6%,比1960年低0.2个百分点,远远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开始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乡镇企业崛起,大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了小城镇的建设.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规律来看,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过程中,如何提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以及劳动者适应能力的问题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关键所在,并将从根本上影响城市化进程.

三、中国西部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西部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方向定位偏差

乡村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小城镇的建设规划前提是要对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上的定位.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定位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和盲目,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地把乡村改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这就违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误人激进建设的歧途,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失去了自己固有的特色,无法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上海提高小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二)西部小城镇建设地理环境恶劣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地貌结构复杂,部分区域通讯困难.工业的发展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也呈日益恶劣的趋势.西部小城镇建设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有关西部地区环境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其中水土流面积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土地沙化也呈持续增长趋势.西部农村的地理环境较差,很多都是山地结构,这就为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

(三)小城镇街道设计被忽视

城镇街道设计是十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许多城市的建设都只局限于单体建筑设计,忽略了从规划到建设之间应有的总体设计的重要环节.建筑像围墙一样齐刷刷地立于街道两旁,除了五颜六色的门面装饰外,没有对比良好的空间感;没有高低错落、节奏明快的轮廓线;没有房屋、绿化配置适度的视觉效果等.

四、西部小城镇建设路径选择

在中国统筹城乡发展及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积极探索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途径.

(一)渐进发展策略

据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大多数乡镇都想把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成为小城镇,导致小城镇建设泛滥.1985年以后,中国乡镇开始不断合并,数量逐渐减少,乡镇规模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也不宜一蹴而就地把所在地建设成为小城镇.毕竟县镇政府所在地与小城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属于行政的划分,一个属于经济上的商品交易中心.由于农村区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只能是小集镇,无法承担起商品交易中心的经济功能.相反,对那些区位、人文、自然、经济等条件较好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应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也不能盲目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小城镇建设的整体策略上,要实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渐进发展的策略.

(二)因地制宜策略

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的特点.因此,小城镇发展应以地方区域条件为基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加强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空间布局层面,大城市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可依靠比邻大城市的优势,发展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区;远离市中心的小城镇,可以依靠大城市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带(蔬菜、加工业等).从发展定位层面来看,欠发达地区要有重点地发展综合条件好的镇,发达地区应同时兼顾发展重点镇和促进小城镇向中小城市的转化策略.

(三)协调发展战略

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因此小城镇建设应充分借鉴市场化及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策略.小城镇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建设市场,通过市场吸引、聚集人口、资金等资源要素.其次,小城镇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地区产业的发展,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产业发展,有了优势产业才能吸引外地客商,才能借助外力发展地区经济,逐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资源要素的整合,促进小城镇发展.因此,小城镇建设必须是整体建设,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首先要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市场;其次,营造良好的地方文化氛围 mbAlunWen.net,吸引优秀人才、企业、资金等要素,为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储备资源.

五、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

小城镇的规划管理是其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小城镇建设必须有规划指导,按规划建设.小城镇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开发利用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布置各项建设,实现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服务主导型小城镇

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氛围较浓、民族风情各异的乡镇,可以服务主导型的小城镇为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有许多具有名胜古迹、文化自然景观的乡镇,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带动餐饮、酒店、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性商贸中心小城镇

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论文范文的乡镇,可以发展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据调研,中国西部地区很多乡镇地处交通干道沿线,且地处省、市、区等地结合部,在历史上曾是知名度较高的商品集散地,可以把它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三)现代农业主导型小城镇

农业科技水平较高、农业较发达的乡镇,可以发展成为现代农业主导型的城镇.农业地带小城镇可以与当地农业特色经济相结合,建设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区,构建龙头企业与农产品流通市场,推动农业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结:该文是关于小城镇城市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小城镇建设引用文献:

[1] 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研究 论文提纲模板
[2]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在职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小城镇建设论文范文 小城镇建设方面论文范例10000字
《中国两部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模式》word下载【免费】
小城镇建设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