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健康城市理综述

主题: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简介: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城市理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城市理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城市理论论文范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

目录

  1. 1. 健康和健康城市
  2. 2.1.1 健康促进的诞生和发展
  3. 2.2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4.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城规考研真题,北林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考研辅导,考研资料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摘 要】(1)研究目的:对以往的健康城市理论进行总结回顾,为今后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3)研究结果:已经形成了健康促进、健康传播和城市规划等相关理论.(4)结论与讨论:健康城市的理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需要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健康;城市;理论;研究

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分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城市问题广泛突出,亟待解决;新的社会医学模式兴起,新的健康观念应运而生,健康问题仅仅依赖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得到解决,健康已经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健康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健康城市建设也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步骤.

1. 健康和健康城市

1.1 健康概念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在生物医学模式阶段,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身体无恙上,即“躯体无疾病”.这一定义仅仅从物理层面出发,无疑是片面的.

在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并不只是牵涉到物理这一单一维度,[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健康是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这一解释较之之前已经开始考虑到健康与社会的关系,但是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人体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查不出任何疾病,其各种生物参数都稳定地处在正常变异范围以内,对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日常范围的变化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样对健康在测量心理因素和疾病方面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内容,只是经历了单纯性的以物理指标为参考到物理和心理指标共同作为参考的过程.

而WHO早在1948就提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首次明确了健康的三维度,即健康是“躯体、心理、社会”健康的统一,这是现今世界上比较公认的对健康的定义.

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阶段之后,WHO又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精神状态正常.没有抑郁,焦虑,恐惧发作等症状;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肌轻松,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1.2 健康城市

1.2.1 健康城市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在“新公共卫生运动”、《渥太华宪章》和“人人健康”战略思想三者的共同基础上,形成了“健康城市”这一思想.1988年Leonard Dual 和Trevor Hancock 首次提出关于健康城市的完整定义:“健康城市就是一个能够促使创造和改善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相互支持、履行生命中所有功能,实现可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健康状态的城市.”随后,[2]Dual 教授在其著作《健康城市和人造环境》中提出健康城市并不仅仅是一个项目,而是可以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公共软件”,强调“住宿和社区”的中心原则,即多部门的共同协作:把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集合起来,制定共同目标,联合行动.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WHO在1994年提出关于健康城市的新定义:“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3]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等人提出了更易被人理解的定义:“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机构对“健康城市”有着不同的定义,但都涵盖了以下几点:首先,健康城市并不同于以往的城市建设项目,它不是一个项目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建设的工程,即“它不是一个已达到特定健康状况水平的城市,而是对健康有清醒认识、并努力对其进行改善的城市.”[4]其次,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加入到健康城市的建设中来,健康城市的参与不应该设立基点,而应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推动;再次,各个国家间、地区间、城市间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固定健康城市的发展,每个国家、地区和城市都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自身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发展道路;最后,健康城市的建设强调社会的协同作用,即健康城市的建设应该保证全社会营造出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强调多部门的组织和协作,全员参与来实现对健康的承诺.

1.2.2 健康城市的具体标准

为了更好地建设健康城市,WHO在1996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具体标准,共十条:

(1)为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

(2)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具有有效的垃圾清除系统;

(3)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各种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帮助的市民群体,其中各种不同的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

(5)能使其市民一道参与制定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

(6)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7)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其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征;

(8)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政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权利;

(9)做出不懈努力争取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市民享受卫生服务;

(10)能使人们更健康长久地生活和少患疾病.

1.2.3 健康城市建设的原则

WHO在2000年的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健康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平等原则:健康方面的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认识自身全部潜能的权力和可能.城市人群在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不平等,显然会影响其健康状态;

(2)可持续原则:这是健康城市进程的核心原则,城市人民的健康与福利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3)跨部门协作:健康促进的社会模式要求跨部门协作,以减少重复与冲突,达到有限资源的最大健康效益;

(4)社区参与:拥有第一手资料的、活跃而积极参与的社区,是决定问题解决的次序、制订和修订决策所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5)国际性的行动与团结:健康城市工程以真正的协作为基础,不仅是多部门间的协作,还包括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协作,如WHO健康城市工程网络等.[5]

2 健康城市的理论基础

2.1 健康促进理论

“健康城市是健康促进的一种行动策略,健康促进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健康城市的重要的理论基础.”[6]一些全球性战略文件对健康促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也与健康城市密不可分.“建设健康城市,就是在城市背景下实施‘人人健康’战略.”“人人健康战略”减少健康不平等、注重疾病预防、减少环境健康危害因素、多部门合作、社区参与、重视卫生保健体系中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等核心原则是健康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渥太华宪章》提出将健康促进策略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健康城市理念的实质就是在城市中全面地实施健康促进,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深入健康议题;《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健康城市建设之中;《雅加达宣言》强调健康促进的综合策略和跨地区、跨部门合作,是健康城市重要的理论基础.

2.1.1 健康促进的诞生和发展

1977年,WHO首先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战略”.次年,其又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途径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为了更好地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的,“迈向新公共卫生时代”,1986年第一届健康促进全球会议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渥太华宪章》,正式提出了“健康促进”这一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峰会”,各国首脑签署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健康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世纪末,《雅加达宣言》根据健康促进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优先目标,是对《渥太华宪章》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2.1.2 健康促进的定义

WHO在1986年《渥太华宪章》中将健康促进表述为“运用行政的或组织的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战略.”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则作了更为清晰的解释:“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WHO早期的定义注重强调过程,即健康促进的社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促进的定义更加侧重于其使人保持身心愉悦这一状态的结果,甚至强调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美国健康促进杂志的最新表述为,“健康促进是帮助人们改变其生活方式以实现最佳健康状况的科学(和艺术).最佳健康被界定为身体、情绪、社会适应性、精神和智力健康的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得到提高认知、改变行为和创造支持性环境等三方面联合作用的促进.三者当中,支持性环境是保持健康持续改善最大的影响因素.”

可以发现,关于健康促进的定义无外乎有以下两个关键:①健康促进要以人为本,即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既定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协同作用,其最终受益者也应该是人本身;②健康促进强调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作用,是群体性的,不能脱离组织单凭个人的力量进行并且强调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2.1.3 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

《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3个基本策略,即倡导、赋权与协调:

①倡导:倡导政策支持、社会各界对健康措施的认同和卫生部门调整服务方向,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

②赋权:使群众获得控制影响自身健康决策和行为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资源的平等机会;使社区的集体行动能更大程度地影响、控制与社区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的因素;

③协调:协调个人、社区、卫生机构、社会经济部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在健康促进中的利益和行动,组成强大的联盟与社会支持体系,共同努力实现继康目标.

健康促进的五大优先行动策略:

①制订公共卫生政策:为确保健康促进顺利有效地开展,必须审视现有的政策与规章制度一类的行政规范,或者寻求政策与规章向有利于支持健康促进的方向改变的途径,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

②营造支持性环境: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保护公众健康免受威胁,使公众发展健康能力并能自立.包含公众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家庭、工作或娱乐等场所,也包含人们为健康而利用资源与强化的机会;

③发展个人技能:根据WHO文件,个人技能是指合适的与正向的行为能力,可促使个体有效地处理其日常生活的需求与挑战;

④强化社区行动(社区组织和社区发动):社区具有的组织形式,对个人的行动和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应采取复合的健康促进方法改变人群的健康状况;

⑤重组卫生资源(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作为健康促进的一项策略,就要强调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健康促进的基本构架可概括成五个组成部分:

政策和结构改革、人力资源开发、监测、干预和评价.这五个组成部分各有独自的工作范畴又相互联系.

健康促进结果的三个层次:

健康促进的直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技能;通过倡导产生健康的公共政策和组织行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氛围;

健康促进的中期结果:发生健康决定因素的变化(包括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建立支持健康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健康促进的长期结果:健康水平的提高(患病、残疾率减少;死亡率下降;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得到改善).[7]

健康促进工作过程模式:

健康促进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需求评估、项目计划、动员资源、实施项目和过程评价、效果评价、报告结果.这六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的,又彼此交叉.整个工作过程是不断循环的.[8]

2.2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根据行为学原理,环境对行为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良好的环境条件,将促使行为动机得以实现并能促进新行为形成并能巩固维持,确保各种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得以控制.相反,恶劣的环境条件将刺激各种危险因素的滋长[9]

①健康信念理论,即“强调运用个体的态度和信念来解释和预测各种健康行为,其核心部分包括四种与行为转变紧密相关的信念”:感知到疾病的易感性;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感知到行为转变的好处;感知到行为转变的障碍.[10]

运用健康信念理论,可以对城市居民的健康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干预疾病预防方案,了解个体不愿意参与疾病预防的原因,从态度的角度分析个体参与健康促进的行为转变方式.但该理论缺乏健康促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即“自我效能感”,而且感知到疾病的严重性对健康促进的中个体行为改变的作用较为弱小.该理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四个维度是平行的,这就是健康促进中的行为改变问题变得过于简单.

②保护动机理论:环境和个体中有关健康威胁的信息引发个体出现威胁评价和应对评价两个认知过程,个体威胁评价和应对评价共同形成保护动机,继尔促进行为的发生或保持.[11]

保护动机理论是健康信念理论的发展和延续,它更好地解释了健康促进中人们行为转变的具体过程,对健康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该理论中加入了自我效能感,使健康城市建设中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了理论依据.该理论的缺陷是未将四个因素整合起来研究,不能使健康促进中行为改变的各个过程有机串联.

③计划行动理论:认知因素在个体健康行为、道德行为和其他行为产生和改变中有重要作用.人类的行为具有理性的特点,行为意图是影响行为发生转变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是行为改变的直接决定力量.同时,行为意图又受到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的影响.[12]

计划行动理论强调健康城市的建设首先应该使得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即各个城市树立对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行为目标设置),接着再对健康城市建设付诸于实践,其局限性在于只是一个单一的目标设置理论,而没有提出健康城市建设过程的实质性操作模型.

④多阶段改变理论:个体健康行为变化经历了前沉思、沉思、准备改变、行动、保持5个阶段,每个个体是否能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取决于每个阶段的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和五个变化阶段的整合最终解释了个体行为的改变.[13]

多阶段理论强调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改变的重要作用,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每一阶段的行为认知具有很大差异,同时强调了自我认知对行为改变(健康促进)的重要性,被广泛运用于健康行为改变之中,对健康城市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缺乏环境对行为改变的探究,即不能从社会环境层面对健康城市建设提出理论参考.

2.3 健康传播学理论

健康传播学理论是健康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宣传健康知识,加强人群对健康促进的参与度,密切社区健论文范文络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传播学于1992年由Jackson首先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健康传播就是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在1994年提出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

①社会系统制约作用理论:社会情境对个体的心理、社会行为具有影响、制约的作用.

②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在健康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向城市居民传播“健康城市”对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作用,健康促进策略对改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方面的重要意义.

③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

“健康城市”这一概念在诞生之初是一种新兴观念,运用创新扩散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大胆尝试这一新观念,在意见领袖(早期健康城市的探索者)的推动下参与进来,获知健康城市的相关概念,促使人们广泛参与到健康促进中去.

④文化规范理论:大众传播经常报道或强调某事物,就会在受众中造成某事物是社会文化规范的印象,从而促使受众去模仿,结果就形成了间接影响.

“健康城市”经过广泛的传播,使人们认识到在这一项目推进中的相关概念和自身的相关性从而能够积极投入进去.

健康传播途径包括:①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与人际传播技巧,有针对性地把健康信息传播到目标人群,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②运用人际传播与社区发展的技巧,提高人群对健康促进的主动参与,促进人们主动建立健康的愿望与获取健康的信息;③运用示范、实际操作等技巧,指导人们参与个人与集体健康问题的实践,掌握促进健康的各种方法与技巧;④运用社区动员、社区活动以及部门间合作的技巧,开发社区的潜力,维护健康促进已建立的成果.[14]

2.4 城市规划理论

健康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居民健康的关键因素.“城市规划即是按照城镇的性质、规模和条件,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城市各要素的位置,为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制定措施服务.”[1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城规考研真题,北林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考研辅导,考研资料

公众健康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众健康与城市规划尚未分离阶段)强调美化城市和消除不卫生的条件,其主要目标是城市功能性和大众健康;第二阶段(分离阶段)公众健康依附于卫生医疗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整体化阶段)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的有机结合阶段.[16]

健康城市规划的核心基础是建立相应的健康城市实施体系:①建立专项制度协同控制健康城市建设各部门的协作关系;②建立教育机制,促进健康观念;③社会动员,积极协调;④协调城市发展与健康促进;⑤建立健康信息监测系统.

健康城市规划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涉及某一个方面的社会规划,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必须充分了解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去加以规划.在实现健康规划目标时,要以健康促进为原则,推行健康教育观念,加强各类行动与健康的潜在关联.

3 结语

健康城市建设适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产物.城市健康问题的解决并不在于健康部门本身,而在于城市、区域乃至国家、国际的许多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由此带来的转变是对固有的健康模式的彻底颠覆,“健康问题超越医学的解决模式,不仅引起全球健康职责的重新分配,而且导致相关领域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一系列随之转变”健康城市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有待丰富,尤其缺乏对健康城市监督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对健康城市等级规模、职能与空间体系的系统探讨.

【参考文献】

[1]袁爽秋,李立明.健康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109-110.

[2]李中阳,傅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3]http://www.who.dk/eprise/main/who/In:WHOBasicDocuments,40thed[C].Geneva:World HealthOrganization,1994.

[4]http://www.who.dk/eprise/main/who/progs/hcp/How2MakeCities/20020114_1[OL].

[5]Barton H &, Tsourou C. Healthy Urban Planning[M].London: Spon Press, 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2000.

[6]李中阳,傅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

[7]张安玉.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2):52-54.

[8]http://www.who.int/healthy_settings/en/[OL].

[9]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122-127.

[10]Sanderson CA.Health Psychology[J]. John Wiley &,Sons,Inc,2004.

[11]Prentice2DunnS,Rogers RW.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and preventive health: Beyo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986,1(3):153-161.

[12]Sheeran P,Conner M,Norman P.Ca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论文范文ior Explain patterns of health beh论文范文ior change[J].Health Psychology,2001,20(1):12-19.

[13]Petrocelli JV.Processes and stages of change:counseling with the Trans 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J]. Journalofcounselinganddevelop2ment,2002,80(1):22-29.

[14]http://www.shawh.gov.cn/jkcsll/type等于detail&,id等于61[OL].

[15]李中阳,傅华.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

[16]Duhl L J &, Sanchez A K. Healthy Cities and the City Planning Process:a Background Document on Links Between Health and Urban Planning[M].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1999.

[责任编辑:杨玉洁]

总结:这篇城市理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引用文献:

[1] 经典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题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参考文献有哪些
[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大纲格式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论文框架怎么写
《健康城市理综述》word下载【免费】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