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文章内容

教改工作论文范文参考 教改工作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教改工作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7

教改工作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参考:学校武术竞赛研究
  2. 第二篇教改工作论文样文: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
  3. 第三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模板: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
  4. 第四篇教改工作论文范例: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
  5. 第五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格式: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

★100篇免费教改工作论文范文,为你的写作提供相关参考,可用于教改工作方向的硕士论文和本科论文写作参考研究,每一篇都是经典优秀的范文格式模板,【赶紧阅读吧!】

第一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参考:学校武术竞赛研究

武术成为教育部重点发展的7个项目之一,并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为促进学校武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而学校武术竞赛是展现青少年“尚武精神”的重要平台,是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路径,是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功效.而根据“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学校武术教改思路,目前学校武术竞赛理论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需要及时深入探讨教改理念下的竞赛理论体系内容.因为任何实践的开始都将要提前确立实践的思路、方法与步骤,需要前期的理论研究与指导(1),所以,在教改思路的指导下,新一轮推动武术进学校之际,本文选择了“教改视角下的学校武术竞赛”为研究内容,为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开展做好前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武术的发展,初构学校武术竞赛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试验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教改思路下的学校武术竞赛应该“比什么、怎么比、如何实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梳理了学校武术竞赛的历史沿革、学校武术竞赛的功能与价值,探析学校武术竞赛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次,在教改思路的指导下,分析学校武术竞赛的基本原则、内容选择、组织方式、竞赛方法、竞赛的规则导向及学校武术格斗竞赛规则的主要内容构建等问题,并针对构建的竞赛规则进行试验性比赛论证,讨论学校武术竞赛应该“比什么、怎么比”,最后,从学校武术竞赛的决策、计划、实施、评估与控制五个方面分析学校武术竞赛的运作路径,阐述学校武术竞赛如何操作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学校武术竞赛的发展与国家环境的变化、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纵观学校武术竞赛的发展历程,不管在重武轻文的奴隶社会,重文轻武的封建社会,还是武术作为”强种保国“重要手段的近代社会,学校武术竞赛的发展与国家环境的变化、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每个时期都深深的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而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武术竞赛应该以“文化竞赛、教育竞赛”为引导,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与道德礼仪教育的特殊功能,展现学校武术竞赛的独特价值.(2)学校武术竞赛呈现显著的项目特征,在武术进校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价值学校武术竞赛具有显著的民族性、文化性、教育性特征,将是弘扬中国精神、加强礼仪道德规范教育、凝聚人心并形成文化认同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强健学生体魄与提高学生心智水平的有效方法、宣传与推广学校武术的重要路径,不仅具有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价值,更具有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价值.(3)学校武术竞赛需要遵循“文化传承、教育至上、弱化竞技”的基本原则学校武术竞赛需要遵循文化传承、教育至上、弱化竞技的基本原则,凸显学校武术竞赛风格的民族文化性与竞赛道德礼仪的教育性.通过竞赛规则的合理修改,降低学生参加武术竞赛的难度与门槛,保障学校武术竞赛的安全性.(4)学校武术竞赛需要重新选择竞赛内容学校武术竞赛应该将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武术与代表武术本质内涵的武术格斗引入学校武术竞赛体系,增加学校武术竞赛的地域文化特色,向外界同时展现武术“练与打”的技术体系,提高学校武术竞赛的凝聚力与吸引力.(5)学校武术竞赛需要改变组织方式,统一套路与格斗的竞赛方法学校武术竞赛应该选择“淘汰制“为共用的竞赛方法,将学校武术套路竞赛与学校武术格斗竞赛进行合理的融合,合并为同一次比赛,使其同时、同地竞技,设置武术套路与武术格斗全能奖项,积极培养“能演会打”的习武学生,形成学校武术竞赛新的组织方式.(6)适当修改学校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而学校武术格斗竞赛规则需要重新构建学校武术套路竞赛应该以学生演练武术套路的熟练程度、动作规格、节奏韵味、精神风貌等方面进行判定优劣,重视参赛者的综合演练水平,淡化竞赛的难度动作要求.学校武术格斗竞赛需要以“安全化、简单化”为出发点,采用“击而寸止、触而控制、摔而保护”的理念,重新构建学校武术格斗竞赛规则,重点培养参赛学生的格斗时空感觉,弱化击打的力量性与重创性,化解社会人士针对学校武术格斗竞赛的“安全”之忧.(7)学校武术竞赛需要合理的规划与操作,才能保障学校武术竞赛的健康发展学校武术竞赛需要在充分分析以前学校武术竞赛的理念、厘清当前学校武术联盟的“教改思路、确定学校武术竞赛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下,针对学校武术竞赛进行合理的决策与计划,保障竞赛的顺利、有序的开展,并针对“学校武术竞赛的礼仪规范性、文化弘扬性及参赛人数与参赛队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发现学校武术竞赛的不足并不断的完善.

第二篇教改工作论文样文: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和生态系统的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结合中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的概念、结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如下的实证研究.

一、编制了具有信、效度的,含有6个维度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量表》,并建立了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的结构方程模型.

二、采用自编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量表》对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生态环境感知进行测量,并经过差异性检验,总体表明:(1)他们对学校生态环境6个维度感觉中,人际关系因子最为理想、其次是教育改革与教研氛围、三是领导行为因子、四是教学条件因子、五是政策与制度因子、最不理想的是工作待遇因子;(2)不同性别、学历、业务特长、职称、年龄和教龄的体育教师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等级达标校、不同经济收入感知、是否有行政*和不同区域学校的体育教师对学校生态环境感知有显著差异.

三、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测量了我省样本中体育教师工作满意现状,并将测量结果与学校生态环境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745,与体育教师工作的学校生态环境6个维度之间均具显著相关.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学校生态环境量表中的6个因子为自变量,采用全部入选法(Enter),回归分析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学校生态环境的关系,回归方程模型有效,方程为()等于31.833+1.145×,工作待遇+0.889×,校长行为+0.590×,政策制度+0.172×,教改教研氛围+0.173×,人际关系+0.116×,教学条件.其决定系数R~2为0.592,常数B为31.833,F为91.067,t为9.622,P为0.000.

四、采用教师工作士气量表,测量了样本中我省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士气现状,并将测量结果与学校生态环境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53,方程为()等于33.78+0.067×,工作待遇+0.136×,校长行为+0.049×,政策制度+1.184×,教改教研氛围+0.351×,人际关系-0.167×,教学条件.其决定系数R~2为0.374,常数B为33.78,F为37.697,t为9.889,P为0.000.

在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调控策略进行了探讨:(1)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目前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中不适宜的生态因子;(2)依据生态因子的替代原理实施调控;(3)根据体育教师需求层次及生态位原理,对体育教师不同的层次需求和合理生态位的分布进行调控.此外,要严明制度环境,并区别对待;对部分素质较高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应创设平台、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促成他们早日成长为优秀体育教师.

第三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模板: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

工程教育的环境正在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工程教育的模式正处在从“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转换的当口,涌现了以CDIO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模式.实现工程教育范式转换需要一个集成相关政策的范式转换平台,因此,研究、构建面向中国国情的适应性转换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逻辑背景下,借助历史文献法和基于扎根理论的NVivo软件工具,挖掘出转换平台的构成要素和环境支撑要素,成功构造出一个CDIO适应性转换平台,并为该平台运作提出应予把握的策略和政策建议.本文工作与其说是为CDIO模式量身打造的,不如说是为整体工程教育范式建构的,CDIO模式只是选出的引子.如何选择若干影响因子作为工程教育模式转换平台的支撑要素是构筑转换平台的关键.本文首先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历史和现实回顾,运用工程问题求解思路寻找要素挖掘和政策调整的方向.

本文从工程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工程教育从“技术范式”到“科学范式”、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的两次范式转移或两次革命;尤其是探讨分析当代工程教育转型(第二次工程教育革命)的社会背景与改革实践,认识工程教育发展的现实环境和变革驱动力,揭示工程教育范式转换深刻的历史动因和社会必然性.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阐述了“工程范式”转型过程中的若干模式创新——如整体的工程教育、大E的工程等,介绍了多个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最佳实践;详细讨论了CDIO模式的产生、发展背景和丰富内涵,介绍了CDIO模式在中国的试点实践,展示了CDIO作为当前工程教育“二次革命”中崛起的一种典型创新模式应运而生的理论营养、实践土壤,揭示了CDIO模式丰富的创新内涵与时代价值.在转型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回顾中,为CDIO范式转换平台研究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为对CDIO转换平台要素的科学挖掘和平台合理构建,本研究采用国际上社会科学研究比较流行的质性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和建立在其理论基础上的NVivo软件.本研究通过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共*编码,对能体现工程教育范式转型研究主题的权威性、代表着国际社会主流意见的21篇典型文献(其中英文18份,中文译本3份)进行了深入挖掘;根据研究主题的故事线抽象出的8个选择性编码,进而根据扎根理论,从编码的理论结果中揭示了CDIO转换平台的5大构成要素和3大环境支撑要素.它们分别是重构本科课程计划、工程师资的认可与激励、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评价与激励、大学文化变革,以及国家战略、财政支持、变革的社会共同参与.


https://www.mbalunwen.net/chaonengli/84375.html

结合中国国情,我们对5大要素在平台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内容、实现方式与侧重,以及构建过程中的理论准备和具体操作提出了政策性建设意见,并给出了CDIO转换平台的构成框架,其中课程设置是实现转换平台的核心内容,师资政策是实现转换平台的关键与瓶颈,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学业评价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变革的重点,大学文化环境的变革在平台重构中起到基础和保障作用.

本文阐述了转换平台的政策蕴含,即平台目标的明确性、平台架构的系统性、平台要素的关联性.通过对转换平台的运行与政策环境的梳理分析,揭示了有效运行CDIO转换平台必须把握好的三个应用策略,即:1)变革要选择“先自上,再上下互动”;2)高校要综合判断、自主选择——根据自己的不同定位、不同的行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特征,可选择选择C、D、I、O不同侧重的模式;3)高校要拿出变革勇气,但结合自身实际把握好变革力度和进度节奏.最后,分别向教育主管部门、大学管理部门提出宏微观政策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资源分配政策、评价与考核、激励政策、日常管理政策等.

本文工作为工程教育的范式转换提供了新的认知,为成功借鉴CDIO模式的政策设计提供新的方法论运用;由此建构的中国CDIO适应性转换平台对相关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可作参考的分析与解题框架,为中国高校有效组织和实施工程教育范式转换,提高中国工程师培养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第四篇教改工作论文范例: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凝聚的体现,具有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健全人格功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面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任务,有责任担负起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任.在中小学普及和开展武术教学,构建中小学武术教学新体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国武术文化历程中,武术教育瓶颈问题是国家教育部门研究学校武术教学和制定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急需解决的问题.武术进学校百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更好的普及和完善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策略等相关的研究,提出过“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在此指导下,进行了几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都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改革政策,这就为完善武术教育,解决中小学武术教学实践出现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支持.本研究针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梳理和解读.以往专家学者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许多很有建树的观点,如邱丕相、毛振明、蔡仲林、王岗、戴国斌、杨建营等一批专家学者提出:武术教学目标定位、内容构建上,淡化套路教学的同时,增强武术的文化弘扬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教学上通过招式的理想化演练来强调技击招式的应用.而学校武术教育教学设计欠缺格斗实战内容,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强化不够,偏离武术教育本真要求,实施策略失当,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不够、兴趣培养不足,因此,在武术教学实践上没有达到武术教育的目的.本研究从回归武术教育的本质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质的研究方法、系统辩证思维方法,立足于探究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等武术教育实践路径,依据当前武术教育深化改革提出的“强化套路、突出技击,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新理念作为完善武术教育的改革主题,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和实施策略作为研究内容,展开深入具体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淡化套路”武术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对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的“改良”性提法,没有正真体现出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全部,没能深入反映武术教学的本质规律.(2)“强化套路、突出技击”是武术本真教育的内在需求,“一校一拳”是武术拳种多样性、原真性活态传承的有效策略,是“强化套路”的实践路径,“打练并进”是进行武术教育操作新思路,是践行“突出技击”理念的具体措施,“术道融合”是精术而明道,相得益彰,是“保质求精”的目标指向,“德艺兼修”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是“终身受益”的向度主线.(3)依据“一校一拳”武术教改新思路精神,紧紧围绕小学培养学生习武兴趣、中学培养学生能“打”善“演”能力目的,实现学习武术,体验文化,做武术人目标.学生在武术技术习练和武术礼仪的身心践行中,滋养性灵、砥砺品节、端正心术、规范人生,逐步对武术习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情感,使“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激发学生习武兴趣、调动练武激情、增强竞争意识、体验武术煊赫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爱国忠诚、和谐友善、勇敢自信、诚实重义”的价值观.(4)技击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是武术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武术主流文化是“体练”的文化、是“搏杀”的文化、是“击打”的文化.在“一校一拳”武术教改新思路引领下,改变武术教学内容选取指向,进行武术套路技术体系构建,在规则导向上继承武术“点到为止”的思想,采用“悬而不击、击而寸止、触而控制、摔而保护”的理念,选取三拳、四腿及安全性较高的摔法技术作为武术格斗技术体系,增设武术文化、礼仪熏陶,以技击为助力器探究武术文化内涵、探究武术套路艺术美.(5)国家层面:应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武术项目)》的教育理念为基点,制定保障性政策,分步骤在全国范围推进,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完善学校武术管理机构,建立由国务院统筹领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武术项目)对武术教学相关问题进行论证、实践,教育部进行决策,依据“一校一拳”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理论,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各布局城市、定点学校的成功经验,加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理论建设.(6)布局城市层面:依据布局城市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武术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武术项目联盟”为龙头,构建布局城市学校武术的完整组织机构,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本地武术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在当地体育、师范院校共同参与下,加强武术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组织开展地区拳种特色的教学展演活动,激发习武激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主流媒体从正面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武术学习的良好氛围.(7)定点学校层面:依据学校特色,开发武术校本课程,依据当地特色,拓展课堂教学,多渠道、多方式加强武术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点带面”,发挥武术民族传统项目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武术民族传统项目学校建设,(8)教学层面:教学形式方面:进行班、级维度扩展、教学时间、地点或者空间维度扩展、传播维度扩展,拓展班级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和进取探究精神,扩充和利用武术教学资源,助力武术教学成功,教学方法方面:利用互补定律,运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方法结合,分阶段进行模仿和发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武术特征,进行动作组合拓展,丰富武术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迁移、形成和发展.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保证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做到全面和客观,依据“和合理论”,进行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差异,使差异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人为本”,宽容理解出错的学生,因势利导、开拓思维,把学生的错误看做是动态生成的资源,为我所用,使“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激情和乐趣,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利用电子成长记录袋,紧抓时机,适时、适当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激励、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教改工作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改工作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10000字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教改工作专业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教改工作论文范文题目

第五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格式: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

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的台湾与大陆比较研究成为学界重要课题,“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

本研究以我国台湾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为核心视点,将九年一贯课程置入台湾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并经由对台湾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梳理与分析,全面总结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缘起、课程目标内涵、改革的推进策略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引入课程学者在课程政策中的角色分析,藉借台湾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的课程思想为研究个案,唤起对课程改革的理性规范与思考,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研究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核心概念与论文内容架构、已有文献整理与分析等具体问题.

第二章着重进行台湾社会发展研究.台湾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流变呈多元样貌,原住民文化、闽粤文化、殖民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欧美文化、海洋文化,都作为台湾文化的有机元素,沉淀、糅合于台湾文化之中,形成台湾独有的文化风貌,成为抚育课程变革的胚基.

第三章梳理台湾课程改革史.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效性验证,应从历史的视角分析,探索台湾光复以来课程改革的演进历程,是从历史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九年一贯课程的重要途径.

第四章聚焦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九年一贯课程是继台湾九年国教之后的课程改革的里程碑,被称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九年一贯课程撞击着台湾课程模式的既定框架,但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九年一贯课程的推进也伴生了许多问题,改革仍需努力.

第五章是关于台湾课程学者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台湾教育当局对其不断地调整与修缮.教育理论来源于特定的教育实践,其功能也在于解释其源于的那些特定的题材范畴.探求台湾本土课程学者的课程思想,是关注台湾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

第六章为欧用生课程思想研究.以台湾本土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教授课程研究的学术经历和其课程思想为个案,具体分析欧用生的课程本质观、课程价值论、课程方法论、课程转型论,更为具体地、深层次地考察台湾九年一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用生的课程研究历程也是台湾课程研究发展历史和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历程的写照.

第七章是基于上述六章研究内容提出的对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在本章中进行了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余年的反思,并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经验为启发,对课程改革做更为深入地思考.

此文是一篇教改工作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教改工作引用文献:

[1] 教改工作论文选题范文 教改工作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2] 教改工作外文文献 教改工作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教改工作论文提纲模板 教改工作论文大纲怎么写
《教改工作论文范文参考 教改工作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教改工作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