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互联网金融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8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参考: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2.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论文样文: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
  3.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模板: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4.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例: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5.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格式:论金融消费者的刑事保护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参考: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业务模式迅猛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形成强大的冲击.本文借鉴互联网与金融两个领域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运行模式包括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第三方支付、新兴金融业态三个方面内容.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既表现为近两年涌现出的新兴金融业态,也不能忽视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甚至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借助于互联网渠道,传统金融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支付更加便捷、交易成本更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市场交易更有效率.

支付是国家经济金融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与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模式的逐渐结合,支付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的驱动下迅速发展并演变出诸多创新模式,形成了全新的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体系不仅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代表,更是发展成为我国现有支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商金融模式、P2P借贷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是近两年来新兴并且快速成长的代表模式,本文对这些模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运行模式等进行了考察.互联网同金融相结合不仅能够大大的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方式.虚拟化、网络化的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动力和盈利契机.

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需要考察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价值、风险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而言,互联网金融不仅有效补充了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空白,同时也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为我国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契机.从战略价值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放在了相似的起跑线上,但由于中国互联网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优势,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在金融赶超上或许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互联网金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情况下,技术、平台和监管等环境还不够成熟,使得互联网金融不仅具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风险,还具有自身所特有的一些风险.除了这些风险之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还取决于监管法律法规能否正确地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否进行有效的自律与合作、互联网金融的支持技术和系统的安全性能否提高、互联网金融机构或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是否得到改善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对此如何反应等五个因素.

本文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区别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特征,包括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选择市场化、渠道互联网化、运营高效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本文认为,从发展策略来看,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还有赖于合理的引导与监管.为此,本文从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两个方面入手,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发展策略进行了讨论.

第二篇互联网金融论文样文: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

自2013年淘宝推*币基金理财产品“余额宝”之后,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金融领域的涉足越演越烈.国内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给传统银行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都在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极具成长活力的银行业一员,在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时“腹背受敌”,既要应对互联网企业对金融服务领域的冲击,也要面对大型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转型过程中给自身带来的新挑战.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在人才、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面对双重挑战时,亟需思考如何重新确立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定位,如何优化现有的实体分支网点,如何将线上、实体金融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寻求一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优势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之路.

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拓展也正逢历史机遇.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一员新兵,与大型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开展互联网业务时间较短.对于重塑自身互联网金融业务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存在“船小好掉头”的先天优势.同时,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地域以及人才建设等多维度上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构建互联网金融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打造一个极具自身特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这对于现有业务形式较为单一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而言,有利于规避市场同质化的“红海”竞争.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确立自身在扶植小微企业、推进普惠金融等方面担任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传统金融服务就已经与小微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借助互联网金融模式,城市商业银行有机会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小微企业的经营业务之中.3G、4G网络的广泛普及,再加上智能手机银行的应用日趋便捷,也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过程中做精做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城市商业银行的自身特色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触及银行电子金融渠道的再定位、对传统金融服务边界的再定义、对于数据资源的价值发挥和获取方式的再认识这三个关键议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小规模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整体思路,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传统银行遭遇互联网金融冲击背后的诱因.通过梳理与互联网企业、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文献资料,以及第三方调研报告资料,归纳总结并深入探讨了国内传统银行为应对互联网金融而推出的各类创新业务和产品.借助PEST模型以宏观经济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客观发展趋势和规律,论证得出互联网已经不再仅仅是银行的某一渠道,它正在朝着担当整合银行自身金融服务资源的平台角色转换.

本文创新性的把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在以波特五力模型针对城市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分析后,依托SWOT模型针对城市商业银行重塑互联网金融平台.直销银行业务因其在线上和实体银行网点中,均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因此它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突破口;以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和VTM为代表的智能自助设备所构成的智能微型银行网点,将成为城市商业银行真正实现“网点下沉”,打造有区域文化、经济特色体验式银行的有力抓手;银行线上、实体银行网点资源的整合,必须要借助移动平台来得以实现,移动平台将担当金融服务资源形成闭环关键角色.因此本文建议城商行积极推出直销银行业务,打造智能微型银行网点以及开展智能手机银行,并分别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直销银行、智能微型银行和智能手机银行业务的战略规划.

为进一步落实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建设,本文根据互联网金融特点以及当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现状,提出了具有互联网金融属性的新型业务流程改造思路,建议设立互联网金融战略部门,以确保城市商业银行能够持续健康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并通过分析互联网领域与传统银行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同,提出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的管控思路,建议设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部门,为城市商业银行探索互联网金融平台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为了进一步落实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平台,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手机移动支付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进行深入解读,创新性的实践了基于手机SE实现硬件身份论证、融合线上线下支付的手机银行新模式.并从应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环境安全三个方面对手机银行安全进行深入研究,为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模板:互联网金融领域信用与风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创新战略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几乎同步,并且国内在具体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创新和发展.自1997年开始在中国出现,2013年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凭借组织模式及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去掉原有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整合了资本供求关系,满足了广大小额散户和市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爆发式增长和粗放型发展是中国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当前发展尚处于“资金聚集、风险聚集、监管缺位”的初级阶段,传统金融交易中的信任和风险问题依然是互联网金融首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产生、演化和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基于信用问题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然后对嵌入社会网络的互联网金融信贷进行演化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异族侵入互联网金融的异化分析,引入复杂网络等相关理论和实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以规避或减弱,并对其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管,再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研究,这对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九章.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方法,同时提出了本文的几个主要创新点,并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本章相继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研究动态及其评述,其次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出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模式以及趋势对已有文献进行了述评.第三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概述,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指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面临着社会征信体系欠缺,人才短缺,互联网金融技术缺陷,风险控制问题,法律还不健全,监管与发展不相适应等众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信用和风险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信用和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第四章基于借贷者信用等级等指标对国外的Prosper平台和国内的P平台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哪些因素对信贷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哪种类型的贷款最受欢迎等,有利于下文进一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和风险问题.第五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信贷理论和行为分析.指出在互联网金融信贷中,行动者是偏好信任还是欺诈,这是由一个文化选择的综合因素驱动的,因此,进行了信任或欺诈偏好的演进分析.在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中的信任或欺诈情况进行了均衡调整,得到一般和极端均衡解,并对其进行了扬弃,分析了均衡的收敛性与福利.通过嵌入社会网络理论的推导,给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问题提供路径.第六章弥补了第五章分析的缺陷,尽管第五章的演化分析只能很好的描述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但不具有很好的描述群体行为的功能.为了更好的描述群体性违约风险的性质,本文创造性的考虑了异族入侵模型在互联网风险的控制问题方面的应用.为此目的,我们通过将信贷违约风险比作一种“病毒”,将单种群传染病模型改造为一个多种群相互侵入的“多种群传染病模型”,并进而提出了描述多种群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本章通过一些简化的假设求解了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并指出了在均匀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如何控制风险的问题,并测算出了控制风险的临界值.第七章,如果要收集相关数据对本文所发展的多种群异族侵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那将非常困难(可能是另一个课题),所以本文尝试使用creditrisk+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业风险因子间协方差相等时,复合伽玛模型和多元系统风险模型,与csfb模型和两阶段模型相比,能更好地反应现实中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水平.当行业风险因子协方差不相等时,复合伽玛模型和多元系统风险模型的var值依然比csfb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要大.复合伽玛模型相比多元系统风险模型,对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水平却存在低估现象,多元系统风险模型能更好的评估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水平,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问题.第八章针对归纳总结的互联网金融伴生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给出了针对信用和风险改良方面,优化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在总结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后续研究的设想.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目前,中国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评论性的观点较多,但实证性研究和动态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以国外的prosper平台和国内的p平台为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对进一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和风险问题有重要意义.二、论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信贷的核心问题(信任问题)的理论和行为分析.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中的信任或欺诈情况进行了均衡调整,并对均衡解进行了扬弃,分析了均衡的收敛性.三、在第二个研究基础上,本章创造性的考虑了异族入侵模型在互联网风险的控制问题方面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描述群体性违约风险的性质,我们通过将信贷违约风险比作一种“病毒”,将单种群传染病模型改造为一个多种群相互侵入的“多种群传染病模型”,并进而提出了描述多种群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本章通过一些简化的假设求解了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对于均匀网络的情形,违约风险发生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不大.而对于无标度网络的情形,违约风险门槛值还将显著的受到网络的度的值的影响(反比关系),并将该值计算出来了,还做了仿真图形分析.有利于对金融风险的控制.网络的度值越大,表示该无标度网络中的个体成员之间的联系越密集,网络的复杂程度会很高,将是典型的“小世界”特征.在这样的网络中很可能导致违约风险的大幅度上升.实际上,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人类世界关系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有强烈的影响.四、如果要收集相关数据对本文所发展的多种群异族侵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那将非常困难(可能是另一个课题),所以本文尝试使用Credit Risk+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该模型从提出之初,一直被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估量上,模型本身在研究中也不断演变被完善,还对比了由Credit Risk+模型改进出来的几个模型C*B Credit Risk+模型、复合伽玛Credit Risk+模型、两阶段Credit Risk+模型、多元系统风险Credit Risk+模型的先进性.并使用互联网信贷平台四个行业的贷款数据,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对不同模型下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https://www.mbalunwen.net/gui/82254.html

第四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例: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研究

本文要研究的是以广义影子银行(含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冲击下的流动性问题与应对措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在危机的扩散和增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历史阶段性深刻变化为背景,系统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尤其是广义影子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冲击可能引起的流动性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国内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地方债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托产品迅速膨胀.此外,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社会资金开始转向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原有金融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式的“金融脱媒”问题,即资金从传统商业银行系统流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导致信用体系流动性短缺,甚至引起信用危机;第二,地方债和房地产信托等成为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内容.以上两种趋势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重大冲击,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宏观流动性的大幅波动.

首先,本文借鉴Gertler、Karadi (2011)和Kiyotaki、Moore (2012)等对流动性冲击数理模型的研究,对影子银行在当代宏观经济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动态数理模型分析了影子银行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其次,本文采用2004年1月至2014年9月的有关我国影子银行、货币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等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本文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影子银行、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本文还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基于该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探讨了影子银行发展对于我国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再次,论文特别分析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广义影子银行中的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的影响,尝试建立流动性流量矩阵来考察互联网金融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

最后,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推动金融系统出现广泛流动性问题时的治理方法和原则,即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在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时,从多个维度总结和归纳了可采纳和使用的宏观审慎工具.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格式:论金融消费者的刑事保护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已经进入从投资服务法向消费服务法转变的时期.美国、欧盟、日本等金融业发达国家纷纷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各自制定或完善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或金融商品交易法、金融商品销售法等等,其宗旨都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而刑事保护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必不可少.

在研究对金融消费者的刑事保护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各项规定,同时还必须考虑到金融消费者本身地位的特殊性.论文就是以金融消费者这一特殊而且热门的主体,从刑事角度探讨对其的保护.

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概论,第二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及分类,第三章是关于刑法分类罪名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第四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研究,第五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研究,第六章是完善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建议.

第一章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概论,共分为4节.

第一节论述了金融消费者的定义.通过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金融消费者的定义,结合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将金融消费者界定为:金融消费者是接受金融服务业提供的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人,但不包括专业投资机构和具备一定财力或专业能力从事需要市场准入门槛的金融商品交易的自然人或法人.在该节中,笔者还对金融消费者和刑事被害人、金融投资者等概念予以了辨析.

第二节主要论述了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在金融消费者的诸多权益中,资产安全权、公平选择权、信息保护权是最核心的,应当成为保护的重点.

第三节中探讨了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特点和价值.就特点而言,刑事保护具有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大多依附于行政规章、受政策市场因素调整较多和间接保护和直接保护相互交叉的特点.

刑事保护的价值主要从刑事打击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着眼.一般预防包括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护金融产业的发展和金融手段的创新,预防和减少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犯罪的发生.特殊预防包括减少和挽回金融消费者的财物损失,惩戒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人,减少和剥夺行为人再犯的能力.

第二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及分类,共分为3节.

第一节主要列明了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中主要存在狭义说和广义说的两种学说,论文采纳狭义说观点,以直接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作为论文研究的保护范围.

第二节分析了日本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及分类,阐明了日本以刑法保护法律渊源的不同和犯罪手段的不同为标准界定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

第三节探讨了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并与日本的保护范围作比较,最后按照我国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结合论文中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确定了我国刑法典中关于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31个具体罪名,并根据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特征和对金融消费者侵犯权益的不同,将31个罪名分为以下4种类:(1)以诈骗罪为中心的相关犯罪;(2)以行政刑法所规定为中心的相关犯罪;(3)以信用卡犯罪为中心的相关犯罪;(4)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的信息犯罪.上述保护范围和划分标准,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创新点,论文的主要内容围绕上述4类犯罪展开研究.

第三章是关于刑法分类罪名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共分为6节.

本章是论文的重点,占据论文1/3的篇幅.章节的主要结构是第二章的4种分类罪名的分别论述.但考虑到涉众性的非法集资类案件和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保护又较为重要,故专列2节予以论述.

第一节是以诈骗罪为中心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通过与日本的比较,分析我国诈骗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还分析了三角诈骗罪中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并提出在复合型诈骗罪中运用消费者反制思维认定金融诈骗犯罪,这是本文的又一个创新.该节最后,笔者分析了罪数形态下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二节是行政刑法规定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首先介绍了日本关于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犯罪;其次,逐一分析了我国关于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行政犯罪中金融消费者保护,最后将中日两国的保护作了比较.

第三节是关于信用卡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先后介绍和探讨了日本和我国关于涉金融消费者相关信用卡犯罪的刑事规制,并对我国刑法典中的相关罪名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予以了探讨,并在最后将中日两国在这方面的规定予以了比较.

第四节是关于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的信息犯罪研究.论文先介绍了日本和美国关于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信息犯罪.之后按照涉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和侵犯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两方面的犯罪中逐一分析消费者保护,并在最后与日本和美国再进行比较研究.

第五节是关于涉众型非法集资类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研究,主要从集资类案件“被害人”的特殊性、被害人权利义务的告知程序、犯罪数额的证明标准,包括提出优势证据原则的运用以及在审查案件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特殊情况下的财产保护制度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六节是关于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发展和变化,其次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带来的冲击,之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最后得出必须加快监管步伐、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权益的结论.本节中还兼论述了由“比特币”引发的新金融方式监管.

第四章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研究,共分为4节.

第一节是关于立法模式概论和种类以及影响刑事保护立法模式的因素.

第二节是关于立法模式的评价,分别对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的优势和缺陷予以评价,并论证了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一部分的定位.

第三节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比较.从两大法系分别选择了研究了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金融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

第四节是关于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在逐一分析我国立法模式的不同观点后,笔者认为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立法模式只有刑法典,另外还分析了我国刑法典和金融法律法规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的不足.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研究,共分为4节.

第一节论述了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政策的基石,首先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形势政策概念出发,确定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取决于对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观念的立场,并提出了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中的三大理念,即弱者理论、复杂理论和金融稳定理论.

第二节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比较,分别从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三节是关于我国目前关于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的现状,分别从“冷静期制度”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理论界关于金融消费者专门立法的积极行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框架的初步确立予以了展开研究.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金融文章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互联网金融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选题

第四节是关于检察机关在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政策中的职能延伸.分别从检察机关保护金融消费者理念的进一步转变、金融案件专业化办案体系的构建、检察机关参与涉金融案件公益诉讼的探索以及利用检察建议促进金融监管的探索.在保护金融消费者理念中,还提出检察机关应关注金融案件特点、积极介入案件,充分理解立法原意、做好法律适用工作以及进一步重视恢复性司法理念(主要是刑事和解)在审查起诉环节中的运用.

第六章是关于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建议,主要分为3节.

第一节是关于刑事保护立法的总则性完善,包括从刑事立法模式、刑罚、出入罪和倾斜性保护措施与刑事法适用平等性之间的协调等4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立法模式完善强调要充分发挥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特点,构建更加完善的立法体系.在刑罚完善方面,分别从罚金刑、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和资格刑适用的完善分别予以了研究.在资格刑完善方面,主要是强调应确立单位资格刑的适用.

第二节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立法的分则性完善,包括严密信用卡犯罪法网、严厉打击恶劣经商行为、整治违法讨债行为、增加伪造私人文书和印章的罪名,以及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建议.

第三节是关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诉讼程序的完善,主要从赋予金融消费者刑事自诉权利、加强行政监管部门移送案件的监督和构建涉金融犯罪中的单位缺席审判程序进行了探讨.

主要论述了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互联网金融引用文献:

[1] 互联网金融方面论文题目 互联网金融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互联网金融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互联网金融论文提纲模板 互联网金融论文框架怎么写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参考 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互联网金融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