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硕士论文 > 文章内容

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翻译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英语翻译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6

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参考: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2. 第二篇英语翻译学论文样文: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3. 第三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模板: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
  4. 第四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例: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5. 第五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格式:钱锺书视域中的翻译之名与译品之实

★100篇关于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英语翻译学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写作提供英语翻译学相关优秀论文范文格式模板参考.【赶快阅读吧!】

第一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参考: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兴的翻译本科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有助于推进翻译学科发展,但遗憾的是,此类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内省法等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翻译专业建设现状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翻译学科定位、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以及本科翻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测试与评估、师资培养、翻译大纲制定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翻译教学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https://www.mbalunwen.net/gui/93076.html

本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引介了部分翻译原著,但在对引介成果的转化和使用、翻译测试与评估、译员培训等方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翻译教学研究中思辨性成果较多,实证研究相对不足.学术交流方面虽然有几家翻译学术刊物,但在栏目设置、文章质量等方面都应有所提升,在学术研讨、翻译大赛等方面应该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借助语言学、语言教学等理论,对翻译、翻译学、翻译专业、翻译能力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指出翻译既为两种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交际活动,也指译者或翻译产品.翻译学同时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大体分为普通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翻译教育三部分.我国的翻译专业需要发展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其中本科阶段培养一般性翻译通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层次翻译通才.翻译能力至少涵盖母语和目的语两个层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为互动关系,翻译活动本身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此外,本科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学时、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评估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研究建议我国翻译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立足社会和个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综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师资、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所设置课程体现翻译的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翻译教材编写、出版、评估和改写过程中,要有先进的编写理念,使其内容丰富,体例有所创新,保持教材引进与自编、学术性和普及性、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平衡.在翻译教学方面,坚持突出学科特点、以学习者为本、互动合作、问题探究、开放发展等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翻译理论反思和实践技能训练.在教学评估方面,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使社会评估与课堂教学评估,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学与测试相结合,提升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在翻译师资建设方面,坚持终身教育理念,除了传统的学历学位教育、学术会议等方式外,倡导校本培训模式,促进学科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建构教研梯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研能力.在翻译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翻译的学科独立地位,遵循广泛性、实证性原则,确保其系统科学性.

本研究尝试借用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念,援引大量最新资料,运用图表等形式阐明翻译专业建设中不同流程(如翻译、教材编写过程、翻译人才培养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翻译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将翻译与教育相结合,将互动主义、合作主义、人本主义等理念引入翻译教学,在一定意义上突破了翻译教学的语言学限制,对于具体教学研究有一定启示和参考意义.

第二篇英语翻译学论文样文: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

本文主要研究文学文本中视觉翻译的相关问题.人类的文化从视觉认知和感受的角度,可以分为文本文化和图像文化.文本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主要特点就是思想和观点表达的系统性和准确性,而图像文化的核心是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和想象,形象性和直观性是其主要特点.不管是文本文化还是图像文化,都诉诸于人的视觉感官.视觉感官历来是人类最高贵的感官,它不但让我们领略了大千世界的色彩斑斓和变化多端,而且通过它我们获取了对于世界的认知.近几十年来,视觉文化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将语言艺术、图像艺术及其他视觉艺术融为一体的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顺理成章地可以纳入这一领域.

在翻译领域对于符际翻译的意识比较早,但是对于符际翻译的深入研究还相当缺乏.在有限的关于符际翻译(包含视觉翻译)的研究中,主要有四种倾向.第一种倾向只给予语际翻译充分的关注,因为人们通常认为语际翻译才是翻译本体,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对语际翻译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翻译研究的历史成就,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翻译研究的视点局限.第二种倾向开始关注简化概念上的符际翻译,即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如雕塑、电影、音乐、图画等)之间的转换,但往往把对符际翻译的阐释和分析与语际翻译完全分割开来.这个倾向的研究者认为符际翻译超越了语言层面,属于艺术创作或表演的范畴.第三种倾向对符际翻译的相关理论运用得比较泛化.对于符际翻译的泛化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第四种倾向开始关注一些具体的语言视觉形式翻译的实例,涉及了语言视觉形式翻译的某些原则和策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缺乏对这一翻译研究领域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与翻译领域其他研究视角和焦点相比,对于视觉翻译的研究,特别是对基于语言的视觉翻译的研究,不管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一视点的研究工作.

本文综合运用了普通语言学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文体学中的“突出”理论、翻译学中的意译/直译、形似/神似、形式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美学中的视觉美学及接受美学理论等等,构建了文学文本中视觉翻译的理论框架.本文在“无意义的形式”和“有意义的形式”基础上将形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表面的、物理的形式,这类形式与内容的表达关系不大.这类形式进而又可以分为两种:无意义驱动而且本身没有任何艺术和美学价值;无意义驱动但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第二类是有助于内容表达甚至本身就是内容一部分的形式.第三类是其本身就是全部内容的形式,这时候的形式已经将自身的美学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如果完全反映原语的美学价值,译者应该充分在译文中表现出第一类形式的第二种情况以及第二、第三类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文学文本中“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的翻译,这些“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可以说是形式之中的形式.

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500字自考毕业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英语翻译学课题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选题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涉及了文学文本中的书写、语法、词汇及语篇多个层面,论证了文学文本中视觉翻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首先在区分狭义翻译和广义翻译的基础上厘清视觉形式和视觉翻译的概念和内涵,指出视觉翻译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文本选择的原因,提出论文的基本假设并明确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相关的文献综述分析了符际翻译(主要是视觉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现有的基于语言的视觉翻译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不足之处.以形式和内容相互关系为核心的相关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的综合思考重点讨论了一元和二元观,翻译领域文与质、神似与形似、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之争中对于形式的关注度,形式研究弱势的历史原因,形式的客观分类,以及与形式和内容密切相关的语言任意性和理据性的辨证统一等问题.这也是基于语言的视觉翻译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对标点符号、单词(字)物理表现形式、视觉重复手段、长短句、语篇版面等语言视觉的多个层面进行了文学文本中视觉翻译的案例研究.最后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基于语言的视觉翻译的要求、难度和策略并讨论了译文利用视觉形式的拓展优势进行创造性翻译的可能性和接受度等问题.

研究发现,对于书面文学文本而言,语言视觉形式是最直观可感的,是第一性的,应该首先受到译者的关注.语言视觉形式有元语言视觉形式和“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两种.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本身就是元语言视觉形式的转换,是最最背景式的体现,无需纳入研究的视野.译者要时时关注那些“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因为文学文本中的“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都是“意义驱动”的,甚至反过来可以说是“驱动意义”的.译者如果忽视了这些形式,就会减损原文的意义表达,就谈不上对于原文的忠实了,这也是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最大区别之一.

“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有的是点的特征,有的是面的特征.译者在面对这些视觉特征时,要跳出线性语言的思维,向平面思维进而向平面中的立体思维转换.这时候,不仅要读字里行间的意义,更要看字上字下、行上行下的意义呈现方式,看这些呈现方式本身的意义.译者不再是老式打印机的运作模式(从左向右),而是像现代的激光扫描仪那样,可以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也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者干脆跳出语篇平面的视野,与语篇共生出一个立体的观赏角度.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将会增强对于原文理解的深度以及原文审美效果的感知.

“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为读者的肉眼捕捉到的语言视象.这种视象因为其具有物理的存在性不再是隐性的,而是显性的.对于这种外观语言视觉形式的翻译旨在传递对原文的直接感觉,实现对读者视觉感官形成直接冲击的预期效果.对于语言视觉形式的直观翻译非常类似于基于图像符号意义本身特性的翻译,前者与后者最大的区别是基于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表层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文学文本中的视觉形式通常被称为翻译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承认有这种障碍,但是这种障碍并非那么不可逾越.“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在散文、诗歌、戏剧中,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文学表征,从这个角度看,具有文学语言的普遍性.从根本上讲,人类对于视觉形式的总体感知是近似的,在某些情形下甚至是普同性的.这种近似观和普同感为译者提供了视觉翻译的可能性,同时也为译者在两种语言视觉形式之间的广阔空间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译者不能心安理得地忽视这些语言视觉形式带来的巨大挑战,而应该首先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原文中的视觉美,给予一切视觉美形式以充分的重视,然后动用一切语言要素、审美机制以及创造能力去传递原文的视觉形态美感.文学翻译的译者要善于发现两种语言的各自优势,要取长补短,有时还要借助前人译者的成就,继续往前迈进,通过改译和重译,使得译文逐步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利用翻译学是个交叉学科的优势,充分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养分,尽最大可能利用各种补偿性翻译策略(如一般补偿性策略、最佳感官式补偿性策略、整体视觉对等补偿性策略)实现译文与原文在“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方面的“最佳近似度”或“最高对等度”.

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对语言视觉形式的研究充分挖掘了语言的视觉艺术功能,这也是一种翻译学跨界研究的尝试.雅各布森的翻译三分法为我们提供了翻译研究更多的视野和空间.在语际翻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符际翻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语际翻译中的符际翻译,就如同语言符号内部的多模态性一样,它基于语言,又超越语言,是对语言形式表意性和艺术性最佳融合的集中体现.对于语言视觉形式的深入研究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形式研究更多的关注,从而更加丰富语言学、文体学、文学批评、翻译学、视觉修辞学等对于形式研究的外延和内涵.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研究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宋词翻译、乐府诗翻译、意识流小说翻译、视觉诗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等.

本研究的创新点:首次提出了基于语言的视觉翻译的概念和内涵;对形式进行了更加理性、更加客观的辩证分类;对文学文本中从点到面的“突出性”语言视觉形式的翻译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将语言学、文学、文体学、翻译学、美学等相关理论充分融合,拓展了翻译学研究的视野.

第三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模板: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多文本中《伤寒论》英译探讨

《伤寒论》是张仲景在系统总结与继承汉代以前医学成就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著成的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专书,该书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成为学习中医人必读的“圣经”.

《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价值决定了其在中医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而其传播的载体——英译本则直接影响了其学术思想的传达与否,为此,开展《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成为当今中医对外交流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研究对象上进行了一定创新.传统对《伤寒论》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伤寒论》英译本的研究.但《伤寒论》的对外传播远不止于此,一些其他书籍中也提到了与《伤寒论》相关的内容,间接促进了《伤寒论》的对外传播,然由于内容分散,历来鲜有人从这一角度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此,本文对《伤寒论》英译的研究,除关注其英译本外,还将两部文学作品、两部中医教材和一部中医英语辞典中涉及《伤寒论》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也进行了一定创新,即将传统的文献法与描述性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进行结合,来研究上述书本中有关《伤寒论》内容的翻译.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本文以翻译领域中近年来较热门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其实之前的《伤寒论》英译已经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很多翻译原则和方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和总结,本文拟将生态翻译学理论贯穿于《伤寒论》翻译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译文译本,总结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具体应用规律,为今后《伤寒论》英译提供新的理论研究思路.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本文在研究《伤寒论》英译时文本的选择更加广泛,不局限于英译本.任何涉及到《伤寒论》内容的英译本都可以作为研究对象.这样总结得出的规律性原则适用面更加广泛且更有说服力,为翻译评论和中医典籍翻译实践提供新思路.

本文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坚持翻译的三大原则

1.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应以译者为中心,在翻译多样性中求同存异.

2.翻译《伤寒论》做到语言、文化、交际三维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与阐释.

3.译文应体现译者与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包括译者和译文、原文、读者等和谐统一.

二、中医翻译时翻译方法的选用应多样

1.翻译药名,拼音翻译+英文名翻译.

2.翻译方剂名,音译与意译相结合,释义法为补充.

3.翻译症状,直译法为主,配合增词译法和省词译法.

4.翻译中医病名,与西医名同义同,采用自然对等词法,仿照西医翻译.与西医名同义殊,音译法和直译法配合使用.

5.翻译中医特有概念,直译法保持原汁原味.

第四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例: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

自郭实腊1842年首次向英语世界译介《聊斋志异》起,到2008年宋贤德翻译出版《聊斋志异》最新译本,《聊斋志异》的英译已历时160余年.其间,几十位不同国籍、不同身份的译者,为英语世界奉献了近20个特色各异的译本和近百篇零散译文.但是,迄今为止,系统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本文对《聊斋志异》英译进行了系统客观的描述性研究,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本文运用描述翻译学的方法,客观描述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旅行轨迹以及不同译文的不同特色.描述对象涵盖《聊斋志异》英译活动的全部选择过程以及相关的各种因素,如《聊斋志异》英译的历史文化语境、《聊斋志异》英译的目的、不同《聊斋志异》译文的某些具体翻译细节、《聊斋志异》英译本接受.描述方法主要采用历时描述方法和共时描述方法.前者主要对比描述不同时期的《聊斋志异》英译,后者主要对比描述同一时期的《聊斋志异》英译.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历史文化语境的嬗变,《聊斋志异》英译经历了一个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典籍英译的总体发展趋势.《聊斋志异》英译的第一个时期是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时期的《聊斋志异》英译主要由西方汉学家完成.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西方学者以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之中心,对它种文化持排斥态度.受“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思想、以及他们翻译《聊斋志异》的殖民或传教目的的影响,西方汉学家在翻译过程中经常操纵原文.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为《聊斋志异》英译的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聊斋志异》英译主要由西方汉学家以及华人学者和翻译家完成.这一时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中西之间的文化不平衡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西方学者逐渐摆脱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开始倡导文化多元共存与发展,开始虚心接纳它种文化.而此时华人学者和翻译家也想通过向世界译介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软实力”、共同丰富世界文化.因此,西方汉学家译入《聊斋志异》时,越来越尊重原文中的异文化,而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华人学者和翻译家在译出《聊斋志异》时,更是恪守“和而不同”的原则,力求向西方读者展现真正的中华文化,以便达到让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和合共存之目的.

本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对已有的《聊斋志异》英译进行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为以后的《聊斋志异》英译者提供参考,其次,通过《聊斋志异》英译个案研究,归纳出中国典籍英译总体发展趋势,为以后中国典籍英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由七章组成.第一章全面详尽地梳理了《聊斋志异》在英语世界的旅行轨迹,并综述了国内外《聊斋志异》英译研究情况.第二章讨论了描述翻译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首先介绍了描述翻译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理论创新,然后确定了描述翻译学理论框架下《聊斋志异》英译研究的描述对象和方法.第三章研究了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并选出郭实腊、阿连壁、翟理斯、乔治·,苏利耶·,德莫朗四位代表性的英译者和他们的《聊斋志异》英译文为研究材料,分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跨文化操纵.第四章探讨了当代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并选出梅丹理、梅维恒、闵福德、宋贤德四位代表性的英译者和他们的《聊斋志异》英译文为研究材料,分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对异文化的尊重.第五章研究了华人学者和翻译家英译《聊斋志异》,并选出邝如丝、杨宪益等、卢允中等几位代表性的英译者和他们的《聊斋志异》英译文为研究材料,分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恪守“和而不同”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经典之目的.第六章归纳了《聊斋志异》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以及中国典籍英译的总体发展趋势: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第七章首先对本文研究内容作了一个总结并指出其创新之处,然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并展望了《聊斋志异》英译后续研究,最后指出本研究对中国典籍英译的启示.

第五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格式:钱锺书视域中的翻译之名与译品之实

一时缤纷的“钱学”天空,经过几十年的斗转星移,已经逐步地变得风轻云淡,唯一不变的是钱锺书毕一生心力写下的文学话语和学术文字.从“文化昆仑”到“思想荒芜”,从“天下第一”到“一‘钱’不值”,从对林纾翻译的宽容到“化境”理论的苛刻,钱锺书生前经历的极端的、两面的评价,在钱锺书已经作古的今日逐步演变成对钱氏文本的冷思考.

钱锺书的多重文化身份及其在人文学科内表现出的多样性、多纬度和对文艺学问题的广泛涉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讨翻译问题的文化范式和独特视域.钱锺书本身便是一个语境.不论褒贬,钱锺书堪称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奇异景观: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脑力非凡,笔达犹得神助;他逍遥自适,惬意如沐春风;他想远离政治,但世俗万物始终伴随左右;他做研究、写小说、搞翻译,他的学问人生,清澈而澄明.

也许凭一己之力我们真的不能对钱锺书作出客观的、哪怕是相对中肯的整体评述,无论如何,钱锺书的独特性和多学科跨越非一般智识能够洞悉和涵盖.但是就钱锺书所涉及到的、我们所熟悉的某一个专门领域或者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抑或是认识整体钱锺书的一个切入点.

新批评说:文本进场,作者退场.让文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许能管窥到一些零星的钱氏真实.钱氏文本大致分为三类:学术文本、文学文本和翻译文本.钱锺书的翻译文本,除了英译本《*选集》等以外,其他均一概杂混于其学术著作之中.抛开钱锺书的学术建树和文学成就于不论,一种从修辞学或文章学层面研究钱氏文本的新的研究范式正在形成.

本文从文化和文本双重视角,探讨钱锺书翻译思想的精髓及其在《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语译释中的兑现和落实.对某一历史人物或者文化现象研究的结论通常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本文的目的并非意欲颠覆钱学研究的某些既有结论,而是在于对这些观点的偏颇和疏漏进行指陈和补充.本文的选题意义在于将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掉书袋”式的英语引文及其应用作为一种严肃的翻译现象来对待,对照钱锺书本人的翻译文本观,从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类别划分、技巧分析、属性和价值探讨,从而对这一独特的翻译文本展开研究.

离钱锺书再近,似乎都不能全懂,不只因为他在某一专门领域内的深刻和犀利,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多样性和跨界特征.钱锺书是学者、作家和翻译理论家.若在钱锺书的文化身份上添加一项翻译家的名号有溢美之嫌,笔者在本文的论述中予以澄清.

本文共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是绪论,扼要梳理国内外对钱锺书作为学者和作家文化身份的研究现状、国内对“钱锺书与翻译”课题的研究现状等,为后续着力探讨的钱锺书作为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家的文化身份作理论、资料及方法论上的铺垫和准备.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如下几个要点:一、“钱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钱锺书学术论著研究;2)钱锺书文学作品研究;3)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4)钱锺书翻译实践研究.二、截至目前的“钱学”研究主要围绕以《管锥编》、《围城》“化境”等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文学成就以及翻译思想等三个层面展开.三、国内对钱锺书文化身份的讨论集中在对其作为学者、文学家的研究上,极少涉及他重要的另一面:翻译家.对钱锺书作为翻译家身份的认识度不够、认同度不高.四、国内对钱锺书翻译思想的研究多半集中在对其“化境”的理论高度的探讨.相对系统的探讨虽有出现,但是没有联系到钱氏翻译实践的层面.五、国内对钱锺书翻译实践的研究尚属零星、片段式述介,对钱锺书翻译作品的“文本研究”寥寥,对钱氏某部著作的翻译专论尚未出现.六、海外对钱锺书的研究无论在哪个层面都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因而钱锺书的学者、作家和翻译家国际声誉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第二章和第三章着力讨论《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语译释的特点.

第二章探讨《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译中的隐形和竞争.钱锺书钟爱民族语言,深谙中英文法差异,运用自己深厚的汉语表达功力、娴熟的汉语表达技巧和个性化语言在翻译中作出恰当的灵活处理,从而以独立性表达个性实现语言的跨越和文本的重构.在钱锺书的翻译实践中并非刻意谋求译本的不忠实,只是不把忠实当作翻译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翻译行为.从《谈艺录》41个英汉翻译例证中我们印证了钱锺书在“化境”注疏中对“忠实”的推崇.在实现忠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钱锺书尊崇汉语习惯,运用语序变迁、句式重构等娴熟的翻译方法,采用全盘打乱、以“意”和“喻”为中心的重写和变构、以简代繁、以动代静、以陈述代疑问、以重复代单述等翻译技巧,彰显译者表达功力,在有限的意义框架中展开汉英两种语言之间、译作与原作之间、译者与原作者之间的竞争,从而实现译作独立的文本价值.

第三章探讨《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语译释中的“失本成译”,通过文本对比说明钱氏译文的创造性以及不拘原本的突围性特征.钱锺书运用夹写夹译的手段,让英语文献的引用服务于自己的学术写作;运用不拘字对、概括大意的缩略式编译手法,以添加背景、情境、属性描写和评价性话语为主要特征的扩展式编译手法,以及比照式互译和主旨式翻译等手段实现对原文的突破,创制出钱氏特色的个性化翻译文本,从而实现以对照、述介、竞争和创新为价值核心的个性化言语结构模式.钱氏译文清新秀丽、古朴典雅、艺术性强、可读性高.本章通过除直译和顺译11个例译以外的76个例证分析了《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语译释“失本成译”的属性及翻译文本的建构性特征.可以这样说,钱锺书的翻译之“失”,并非源于“力不能及”,而是他作为研究者在写作过程中对翻译的主体性选择.《谈艺录》中的翻译不是为译而译,而是出于学术写作的需要.钱锺书通过“夹写夹译”、“借译为文”、关 键 词 引领下的中西对比等写作和翻译策略,目的是更好地阐明其学术观点,为读者服务.编译概括和主旨指陈构成钱氏文本的“斧削”之“失”;添加情境、属性描述、评判性话语或背景构成钱氏文本的“拓展”之“失”.

说钱锺书是翻译家,原因有二:其一,他是《*选集》四卷本英语翻译的主要执笔者和定稿者;其二,好比说曹雪芹是诗人、麦当劳是地产商一样同理,作为学问家的钱锺书,他所有的研究都是基于其对中国国学和诸多外国语文的深厚学养之上.钱锺书的几乎所有文艺学研究无不充斥着对中西文诸多文字的转换.若有人不嫌麻烦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我们便会发现,散见在钱氏论著中以注释或译注形式出现的原文本文、目的语译文,以及中英、中法、中意、中拉、中德等中西文对译的篇幅,足可整理出一部系统的中西互译教科书.钱锺书不光是个翻译家,同时他还是一个对翻译具有深刻和独到认识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实践与他的翻译思想一脉相承.

第四章着重探讨钱锺书的翻译文本观.钱锺书对古今中外文艺学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并对包括翻译在内的诸多文艺学现象进行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和视角独到的阐发.作为具有深厚学养和犀利学术眼光的学者,钱锺书能够看穿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翻译真实自在情理之中.假想他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很难想象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问家和研究者.在钱锺书所有的文艺学研究中,有关翻译的论述所占篇幅极少.然而,相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他对翻译问题的关注算是持久和深刻的.他有关翻译的论述有专论,有散记,序跋和信函中皆见谈及.翻译之于钱锺书,抑或钱锺书之于翻译,我们大致可以用三个关 键 词 进行概略:“换器弹曲”、译之“化境”和“失本成译”.“换器弹曲”乃译之名,译之“化境”乃译之归,“失本成译”乃译之实.纵观钱锺书关涉翻译问题的讨论文字,我们发现:“失本成译”是钱锺书对翻译史上翻译文本总体面貌的概括性描述;译之“化境”则是他对翻译概念特别是文学翻译属性的理论性规定.用“归化”顺畅的目的语表达换易原文从而使译本臻至“化境”固然是文学翻译的使命和理想,然而“化境”的“丰满理想”常时抑或多半在遭遇“无失不成译”的“干瘪现实”.事实上,翻译实践的史实告诉我们,历史上的翻译文本,倘依翻译概念的属性来看,其绝大多数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作品;翻译在试图实现自身的同时已经不成其为自身.且不说译者的言语表达力和主体性参与,仅语言的特异性一项,便足可撼动翻译大厦的全部根基,这是翻译的先天不足;翻译之名与译品之实是不相符的.凭借学者的阅历和洞察力,钱锺书非常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并坦然接受之.关于翻译之名,钱锺书秉承他在《管锥编》中一贯的学术态度:引而不答、述而不论.翻者,“翻转花毯”;译者,“误解作者、误传读者”是也.钱锺书引用中西方的譬喻对翻译属性进行描述,简言之,翻译乃“换器弹曲”.关于翻译之实,钱锺书论述翻译史上的“失本”论并逆言之:失本成译,认为无失不成译、有失皆为本.本着“失本成译”的基本理念,他对译者采取宽容、豁达的态度.钱锺书具有文化倾向和描写翻译学倾向的翻译观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推出,应该说是与国际同步,在国内则具有前瞻性.他以温和的方式修正前人,并与西方众多的翻译理论一道引领当代中国译学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它的不设翻译标准的观察家态度,不仅为当今中国译界诸多争论的化解提供依据,还直接为翻译学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和极好的诠释.

第五章为结论,总结全文.本文的基本结论有二:一、钱锺书是具有现代意识的翻译理论家;二、钱锺书是贯彻自己翻译思想、技巧娴熟的翻译家.钱锺书对待忠实的态度并不刻板,他对原文采取的是选择性忠实策略,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在字面和意义层面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对他来说简直易如反掌,然而《谈艺录》不是一部翻译作品,因此变通式述译的成分构成了《谈艺录》英语引文汉译的主体.钱锺书身居学术和文化高地,用自己的广博和艰深拒绝读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对读者有着深刻关切的作者和译者.每逢遇到可能造成读者在文化上的阅读障碍时,他常会用译述的方式,用“浅显”直白的语言直陈原著之“质”,从而实现文本的文化跨越.

这篇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英语翻译学引用文献:

[1] 最新英语翻译学论文选题参考 英语翻译学论文题目怎样定
[2] 英语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学专著类参考文献哪里找
[3] 英语翻译学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英语翻译学论文框架怎样写
《英语翻译学论文范文参考 英语翻译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英语翻译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