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写作资料 > 文章内容

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法律系毕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法律系毕业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5

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
  2. 第二篇法律系毕业论文样文:19世纪的俄国大学及大学章程研究
  3. 第三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
  4. 第四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例:苏联法学教育研究
  5. 第五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格式:抗战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本文收集了100篇免费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都是免费优秀的相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写作相关范文格式模板参考文献,【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

中国台湾地区是东亚现代化发展模式中的一个特殊个案.二战以后,台湾地区在国民党当局的领导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政治转型,从威权体制逐渐向“*体制”过渡.台湾政治转型深刻地影响台湾政治精英的发展演变,而台湾政治精英又推动或制约着台湾政治转型的进程,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台湾地区政治转型有赖于政治精英的行为决策,需要精英进行相应的变更,以满足大众政治参与的要求,这就使得台湾地区政治精英嬗变(elite transformation)成为分析台湾政治生态、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切入点.

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系毕业文章 大学生适用: 8000字研究生论文、2000字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法律系毕业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题目

通常而言,精英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精英既包括拥有一定统治权的政治精英,还包括非权力系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士,如士绅;非正式社会的领袖,如帮主以及现代社会中有政治影响力的各界人士,包括知识分子等等.本论文所讨论的政治精英是从狭义范围界定的一个中性概念,意指在中国台湾地区政治转型过程中,影响台湾地区“*化”发展过程的权力精英,是在政治上有直接影响力和决定力的少数人,即经由政治选举或政治任命(political elected or political appointed),在台湾地区权力机构中居支配地位的政治人物(political figures)

本论文试图系统梳理1949年至2008年当代台湾政治精英的历史演变过程,重点探讨在台湾政治体制变化过程中政治精英如何实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身份认定到成就取向,再到选举导向的显著变化,并且深入分析政治转型启动前后政治精英结构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形成的特点,由此归纳台湾政治精英嬗变的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于研究台湾复杂多变的政治现象和展望台湾地区未来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和结语.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政治精英的研究现状以及基本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共计五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论文的理论演绎和背景分析,为以后篇章展开对台湾政治精英的深入分析作铺垫.第一章回顾精英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比较三种精英理论的差异,构建适合分析台湾政治精英演变过程的理论基础,提出本论文的分析框架,即从转型视角研究政治精英,政治转型如何改变精英录用方式,而录用方式的变化又如何导致精英结构、政党制度等因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政治精英的行为方式.第二章将政治转型作为分析台湾政治精英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从国际因素和岛内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台湾政治精英嬗变的现实动因,概括台湾政治转型的特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分析威权时代、政治转型前期和政治转型后期三个阶段台湾政治精英录用方式的演变过程,探讨不同时期执政者采取不同精英录用方式的历史原因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第四章以台湾政治转型为分界线,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精英类型及变化、精英整合等方面来概括当代台湾政治精英结构演变过程和结构特征,分析精英结构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第五章对台湾政治精英的行为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台湾政治精英行为变化及其特征,并分析精英未来的政治取向.

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语,即总结归纳各章内容,并予以理论上的提升,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作者认为台湾政治精英嬗变具有自身的特质,这一特质源于台湾地区政治转型的特殊性.转型过程中随着精英录用方式的变化,台湾政治精英实现了从委任型或抗争型政治精英向选举型政治精英的重大转变.由于台湾地区特殊的社会文化原因和复杂的现实政治背景,黑金政治、地方派系等因素掺杂其中,精英行为日趋多元化和庸俗化,通过选举以获取政治利益和政治权力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也渐居主导地位.这一态势也使选举行为和狭隘的局部利益这两者之间互相制约,造成社会取向的短视现象.台湾地区政治精英嬗变既有推动政治转型可取的一面,同时也给台湾社会带来了动荡和不确定性,真正均衡有序的*政治在台湾地区尚未呈现.

第二篇法律系毕业论文样文:19世纪的俄国大学及大学章程研究

19世纪俄国大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俄国大学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19世纪是俄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教育工作中的传统惯例在当时还很盛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科技知识发展迅速.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些大学应运而生,加快了追赶莫斯科大学的步伐,这些大学主要有:喀山大学、哈尔科夫大学、维尔诺大学(由利托夫斯基大公的总中学转变而来的)和捷尔普特大学(重新建成的像俄帝国大学那样的大学),此后还有彼得堡大学和弗拉基米尔大学等.

随着大学的迅速发展,俄国的大学章程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在1804—1884年间有四部大学章程问世,分别是:1804、1835、1863和1884年大学章程.每一部大学章程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是俄国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俄国大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法制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依法治国”被中国*和中国政府上升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国家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法学教育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法治和法学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从历史到现实,验证了“法治兴,则法学兴,则国兴,法治废,则法学教育废,则国废”,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史即是中国法律命运的变迁史,是中国法治进程的见证史,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https://www.mbalunwen.net/hqx/79928.html

本文主要研究1949-1957年的中国法学教育.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结语三部分构成.

绪论.阐述了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以及文章架构.

第一章,中国近代的法学教育(1860-1949).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进行简要梳理.介绍了清末近代法学教育的开端、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政法教育.

第二章,新*主义法学教育的发展(1949-1951).在废除《六法全书》和“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背景下,新中国法学教育向新*主义性质转变.这一时期的法学教育发展贯穿着“改造”与“立新”两条主线,在对旧有法学院系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着手发展新型政法教育.其建设途径全面体现了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主义教育”的思路.

第三章,法学教育的整顿与重构(1952-1953).1952-1953年,相继而来的司法改革运动和法学院系调整,完成了法学教育的整顿与重构,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法教育体系.本章详细研究了司法改革运动发起的原因和开展的经过,以及法学院系调整的过程.这两大事件造成了法学教育规模的锐减、近代以来的法学教育成果的中断、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以及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的抬头.第四章,社会主义政法教育的初步发展(1954-1956).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开展教学改革的教育背景下,1954年召开了全国政法教育会议,确定了今后政法教育的方针任务.1954-1956年的法学教育以苏联法律教育经验为范本,从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翻译苏联教材、设置教研室到聘请苏联专家、外派留学生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方位学习.学术团体和研究刊物创立,政法科学研究初步展开.“八大”的召开和“双

第四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例:苏联法学教育研究

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发展与衰亡.1991年以来,从不同角度进行苏联史的研究,总结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苏联法学教育的研究包含了对苏联解体内在原因的探讨,见微知著,在法制、法学、法学教育成为现代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今天,对苏联法学教育的反思将有利于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实践.法律科学的成长不仅取决于其学科内部的因素,还因为其与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联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从产生之日起就有较强的辐射力,不仅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有超强的模范作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学形态也产生的巨大冲击.苏联法学教育孕育和成长的环境,它在苏联法制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深刻影响到十月革命后大批追随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学建设和法制发展,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乃至政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苏联法学教育随着苏联国家影响力的扩大而在全世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新中国法学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培养了大批法学教育和司法实务人才,让新中国的法学教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全面而迅速地建立起来.虽然苏联法学教育中一度存在的法律教条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因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文化它对世界法律文化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法学教育造就一批遵守规则、追求正义的法律职业者,从而形成一个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法律家群体是通往并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法律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操守代表公平与正义,维护着法律的尊严,维系着公众对法治的信心.今天的俄罗斯高扬“法治国家”的理念,重新审视法学教育,关注法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实践无疑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法治社会的建立、维系与巩固离不开发达的法学教育.对苏联法学教育的探讨将有助于对苏联解体的进一步认识,不仅对俄罗斯今天的法治化进程有借鉴意义,也将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从而把握法学教育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国的水平.

文章的内容和逻辑机构安排如下:

导论,介绍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以及写作的初衷,从法学、教育学和历史的角度阐述苏联法学教育七十年的实践,试图对苏联法和法学教育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第一章,首先在界定法学教育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俄罗斯文化教育的发展背景做简要勾画.从介绍封建制和封建制以前法学教育的孕育入手,在彼得一世文化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教育改革中发掘和梳理当时对法律、法学教育所持有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彼得一世开启了俄罗斯人的心智,以野蛮的方式对抗和摧毁着俄国的野蛮,为俄国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叶卡捷琳娜二世继承并推动了彼得一世的改革,让俄国高等法学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学教育的肇始,寄托着俄国君主们通过教育开启民智的希望,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培养懂法律的官吏提高日常行政效率和行政水平.本章在18世纪法学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19世纪法学教育在各种社会变革中的发展状况.帝国晚期试图以法律的完善挽救垂危的统治,在沙皇专制主义与各种革命力量的较量中孕育和催生了俄国近代法律理念,帝国时代法学教育的黄金时期被十月革命画上了休止符.

第二章,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法律观的变化对法学教育发展历程的影响.本章首先梳理了苏联时期高等法学教育经历的三个阶段:改造阶段,1917年至卫国战争时期,发展阶段,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提高阶段,70年代至1991年,以期对苏联法学教育有个宏观把握.一个时代的法律观念与法学教育对法律信仰的培植密切相关,但在苏联集权主义的情况之下,国家领导人的法律观会对法学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本章首先介绍了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经典马克思主义法学观,苏联历届主要领导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法律观对法学教育的影响.苏联的法律观是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反映,表达了对法律功能的根本看法,因此也是理解苏联法学教育和核心要素所在.

第三章,苏联法学教育的制度设计.本章从微观角度阐述苏联法学教育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情况、教学大纲的编写及教科书的选定.课程政策和课程设置最直接的反映国家施之于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对苏联法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的分析就成为研究苏联法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径.教学大纲规定的一切学科都是学生必修的课程,苏联的法学教育为了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法律人才,通过公共课程,即政治课的学习完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培育,通过专业课程丰富法律专业的知识技能,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科书的编写和审定都是以符合无产阶级国家对法律人的培养目标为标准的,反映了苏联政府在法学高等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对法学专业的招生与就业、教学的师资、科研及教学方法等都一一展开论述.

第四章,苏联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法律知识的专业化迫使法律职业的专业化,法律作为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手段,依靠一套专门的权威性资料来实行,客观上需要法学教育系统而完整的将法律这种专门的、权威的知识体系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需要掌握这门知识的人.苏联法学教育既有通常法学教育的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在苏联法学教育过程中泛意识形态化之下培养出的法制职业人也表现出异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本章就苏联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具体阐述苏联的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的培育以及他们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展开论述,整体展示苏联法学教育培养的法律人所呈现的面貌.

第五章,苏联法学教育的特点.虽然苏维埃法学教育是在彻底清理俄罗斯帝国时期法学教育的基础上重建的,但历史的传统仍然以它的惯性潜在的影响着未来.苏联法学教育在历史纵向的链条中获得其独特的价值,并在不经意间体现着俄罗斯文化的浸润.本章通过将苏联法与作为普通法系代表的美国法和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法的比较中,获得更加鲜明的形象.

第六章,苏联法学教育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的苏联历史具有空前的重要性,苏联法学教育的全部历程及经验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一段落.苏联法学教育的理念、方法、过程等都带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色彩,这些不仅在今天俄罗斯联邦的法学教育中仍有明显的体现,在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苏联解体了,但苏联法学教育七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在今天仍然给我们留下长久的回味与思索,对中国目前的法治化进程和法学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结论部分表达的是,苏联法学教育的质量是比较高的,重要问题是法学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能真正推动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司法实践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更新.法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法学教育或者法律发展本身能够解决的,苏联法学教育由于体制的原因不能达到法治国家的水平.法学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法学教育本身、或者法律发展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是苏联体制陷入困境的反应.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苏联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之间不能建立良性的互动,从而使法学教育走入困境.本文通过对苏联法学教育的反思,深入研究法律与发展的最终主题,让法律成为苏联转轨过程中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生长点,让人们享受法律文明带来的稳定感和幸福感.

第五篇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格式:抗战时期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抗战时期,为维持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转,各高校形成了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学生管理制度,为该时期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经验与不足都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招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生管理的第一步.抗战时期,随着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总结战前大学招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规范、统一标准起见,展开了招生管理的改革与探索,从而使该时期成为近代大学招生史上的重要变革阶段,影响了之后海峡两岸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实为中国高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教学管理是整个学生管理,乃至学校管理的核心,亦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抗战时期高校课程的规范、统一教材的编订,使各校有了统一教学标准与内容.以学年制为基础的选修、学分制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广博、专精的扎实学术基础.严格的考查制度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极大提升了高校教学质量,为战时及以后社会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根据“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训育在战时亦得以重视和加强.该时期,训育标准的制定、训育组织机构的成立及完善、训导人员的遴选,使训育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强化.由训导处主持,以入学教育、课程教学、导师制、情景教育及党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训导网络亦在该时期形成.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克服了战前一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局面,且对战时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凝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于此同时,国民党亦借机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强行灌输,致使训育成为控制学生思想的工具,从而导致其功能异化,并因此遭到众多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抵制而收效甚微.

作为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国防意识及技能的体育、军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爆发后,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国防教育,国民政府极为重视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与军事训练的进行,各校也努力筹备各种体育、军训设施,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该时期高校体育、军训课程的设置及其要求的提高,适应了战时环境的需要,有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在艰难情况下坚持学业提供了体质保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及技能,为造就后备军事国防人才做了准备.

作为高校的重要文化现象,抗战时期,各大学的学生组织风起云涌,非常活跃,各校学生组织或以共同学习为目标,或因相同兴趣、爱好而结合,抑或为抗战建国一同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从而成为该时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战时大学增添了活力,亦为战时学生发展提供了活动空间.

为救济大批经济来源断绝的战区学生及非战区经济困难学生,战时各高校基本形成了由贷金制、公费免费、奖学金、勤工助学及其它辅助方式组成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在尽量扩大受助面的基础上,为战时学生求学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尽量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身体基础,该时期各高校亦积极重视对学生生活的管理,并极力将提供生活服务、加强学生管理和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的养成教育相统一形成了具有战时特色的高校学生生活管理制度.

学生就业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最后环节,其实施状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抗战时期,为促进大后方社会建设及前线各项事业顺利进行起见,国民政府着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了以检验分发、征调征选为主,融政府统筹分配、学校和社会组织介绍及个人谋生等形式于一体的就业网络,力图实现最大限度地就业安置,为抗战建国发挥了高等教育的独特价值.

本论文可用于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法律系毕业引用文献:

[1] 法律系毕业方面论文选题 法律系毕业论文题目如何拟
[2] 法律系毕业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法律系毕业核心期刊参考文献哪里找
[3] 法律系毕业论文大纲格式范本 法律系毕业论文大纲怎么写
《法律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法律系毕业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法律系毕业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