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女性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女性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3

女性学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论文摘要:女性学视角下埃及近代妇女研究
  2. 第二篇摘要范文:高校女性学课程对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
  3. 第三篇女性学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4. 第四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模板: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5. 第五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怎么写:日本的女性学教育
  6. 第六篇摘要范文:女性学研究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7. 第七篇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
  8. 第八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格式: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9. 第九篇女性学论文摘要:创建女性学学科体系和设置女性学课程的初步构思
  10. 第十篇摘要范文:女子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回顾

【100篇】免费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摘要范文,可用于相关摘要写作参考,为您写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论文摘要范文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论文摘要:女性学视角下埃及近代妇女研究

本文通过梳理埃及1798-1953年妇女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当代女性学视角下分析其在萌芽阶段、上升阶段和缓慢发展阶段的特点,剖析埃及近代妇女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和发展特征,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本文一共分为5章,下面将分别概述:

第一章确定本文研究的历史时间段,厘清女性学、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实际上是关于1798-1953年之间埃及妇女研究的研究.

第二章分析1798-1898年埃及妇女状况,从女性学角度分析这个时期埃及女性研究的特点.此时的妇女研究是埃及学者民族复兴研究中的一部分,女权思想是他们民族复兴思想的一部分.他们认为阿拉伯民族落后的原因是科学文化的落后.向西方学习可以使埃及摆脱落后的面貌,走向复兴.因此教育是埃及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妇女教育就成为这一时期妇女研究的主要内容.学者们分析妇女教育的益处和必要性,从历史和宗教方面寻求妇女接受教育依据.穆罕默德·,阿卜杜姆重启伊智提哈德的大门,这对其后的埃及妇女研究者影响很大.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学者们批判不平等的*关系,试图建立新的平等*关系;批判教育中对妇女的歧视,号召给予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批判多妻和落后的婚俗,力图提高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

第三章阐述1899-1939年埃及妇女状况新变化,进而分析这个时期妇女研究出现的新动向和新发展.这个时期埃及女性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妇女教育权、婚姻、隔离制度等问题,更多与妇女权利相关的问题被关注.这个阶段妇女问题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不再是民族问题的“附带研究”,埃及学者们就妇女问题展开更大范围地研究.参与女性学的研究活动的学者更多,而且不只是男性学者,女性学者也投入到研究当中.从女性学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妇女研究不但深入发掘上个阶段的研究课题,还对新的课题展开研究.在*关系的研究中,学者加深妇女人权、男女婚姻中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还对*的爱情观和家庭领导权的归属进行了研究.学者们深入批判女性家庭职能的局限性,力图建构女性社会职能,鼓励埃及妇女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埃及学者期望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社会性别的重构.

第四章分析1940-1953年埃及妇女状况,进而分析这个时期妇女研究发展的新动向.由于华夫脱党当政之后没有让妇女获得应有的政治权利,20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埃及妇女开始争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1940-1953年女性学研究内容除了延续之前两个时期教育、婚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之外,还出现新内容——争取妇女政治权利.从女性学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导致了学者们强化对妇女社会职能的研究.

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女性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自考论文、2000字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女性学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题目

第五章从研究内容、研究者这两个方面剖析埃及近代妇女研究整体发展特征.从研究内容上看其特征有:在埃及近代女性学发展整个过程中妇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关于戴面纱的争议贯穿埃及近代女性学发展过程;婚姻和家庭问题是埃及近代女性学研究主题之一;妇女史的编写和女性读物的出现是女性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从研究者来看,埃及近代女性学的特征有:1、研究者来自埃及社会中上层的知识分子;2、1798-1898年研究埃及妇女问题的研究者几乎都是男性,女性后来才逐渐进入研究领域;3、19世纪末的妇女研究者,他们大多数都是其他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杰出人物,妇女研究不过是他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到了20世纪以后才逐渐出现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学者.

最后在结论中,笔者将埃及近代妇女研究的发展划分成萌芽期、上升期和缓慢发展期等三个阶段.埃及妇女研究发展具有延续性和革新性两个特征.分析出社会改革、殖民与反殖民斗争、女权运动是影响埃及近代女性学发展的因素.

第二篇摘要范文:高校女性学课程对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当代社会女性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个体价值观(如:职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势必会影响她们个人在这个人生发展阶段的很多重大选择,她们的观念还可能影响到新的一代乃至几代人,进而会影响*和谐、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

一直以来,我们把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都摆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且常抓不懈,且从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多角度对学生施加教育培养,但从诸多社会现象来看教育效果并不甚理想,尤其当前女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人生职业理想缺失、享乐拜金主义盛行、沉迷于各类选美选秀、功利型婚恋观念等.凡此种种不难看出,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不断增大的不是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提升,而是其精神的滑坡和价值观问题的凸显!

此外,虽然价值观的理论研究获得了很大发展,研究取向复杂多样,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水平的研究报告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价值观本身的复杂性,不同学科领域对价值观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从课程角度对价值观的培养研究十分匮乏且严重缺乏实证.导致价值观的培养理论与教育实践未能紧密相连,其核心原因就是未能探索出一条课程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结合已有研究,基于高校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可能存在积极影响这一假设,以高校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价值观(职业/审美/婚恋价值观)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大量搜集重庆及全国高校女性学课程相关信息作为调查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给出了“女性学课程”和“女大学生价值观”等概念的定义,并对它们进行了操作化分解:编制了《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和《女性学课程调查问卷》,并通过两组课堂教学实验辅以访谈,对高校女性学课程开课及效果情况,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价值观是否有影响、有什么影响、课程教学的哪些方面对价值观影响最大等问题进行探讨,获取了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学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女大学生价值观水平.这支持了本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假设.此外,研究还从女性学课程角度提出了女性学课程作为引导促进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另一途径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在整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本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实证研究,把测验编制和实验结合起来,同时通过访谈收集学生在女性学课程方面的相关资料,对所得资料进行内容、变异、相关和回归等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可以作为女大学生价值观(职业/审美/婚恋)研究的客观性测量工具,《女性学课程调查问卷》可用于对高校女性学课程及教学方面情况的掌握.

(2)女性学课程教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特别是非独生、文史/医学类专业、不同生源、本科层次尤其是二年级女大学生价值观的提升有显著影响.

(3)曾经学习过女性学课程的女大学生价值观及各分项价值观(职业/审美/婚恋)均优于未学习过该课程的女生.

(4)女性学课程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持续性,且长期效果优于短期效应.

(5)女性学课程中“学生的开课态度”及“课堂参与程度”两因素对女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最大.

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本研究从高校女性学课程角度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把握时机,增强课程认识,扩大我国女性学课程开设范围.

(2)加强女性学课程建设,丰富女性学课程内容.

(3)课堂教学应灵活多变,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女性学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该研究所得研究结果,能对高校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能为增强女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实效性提供有益指导,为更好地寻找促进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服务,同时,可以为其他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和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提供实证依据和建议参考,此外,能够有助于增强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于女性学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利于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等.

第三篇女性学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第四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模板: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在妇女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女性群体需求和观点为主体的社区和国家水平的女性教育 ,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及发展提供了适用性较强的科学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 ,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必然会过渡为学科化的教育体系.欧美国家在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和转化过程中 ,形成了被较为广泛接受的体系和规范 ,但都没有超越女性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范畴.中国目前的女性教育实践尚缺乏充分的支持条件和社会氛围 ,导致女性学学科化发展的滞后.目前 ,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资源 ,为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怎么写:日本的女性学教育

女性学是以与女性有关的诸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女性的观点重新解读生物学、社会学、文化学、医学等既成的学问或者是观念,以期实现女性解放、女性自立和男女平等的一门跨学科的学问.近年来,在日本提倡建立男女共同参画社会的背景下,女性学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本的女性学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其发展历史主要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从1974年到1982年,是女性学教育的发足期.第二期从1983年到1995年,是女性学教育的成长期.1996年至今是女性学教育的开花期.女性学教育自创立以来,仅仅有40年左右的时间,然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中,女性学关联讲座和项目都已被广泛地开展开来.尤其是大学里的女性学·,社会性别教育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到2008年为止已经有614所大学开设了4221门女性学关联课程.另外,在本科中已经开始开设女性学的辅修专业,在有些研究生院也已经开设了女性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此外,已有超过15个附属于大学的女性学研究中心,参与女性学教育的项目或者推进女性学教育的交流.可以说女性学教育在日本开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日本的女性学教育有如下几个特征:重视研究者的交流、女性学教育的跨学科化、教授方法的多样化、女子大学担当主要角色以及女性学的社会教育也被广泛开展等.

第六篇摘要范文:女性学研究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质的群体,将女性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用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促进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七篇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

文章在简单介绍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和评价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意义,揭示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第八篇女性学论文摘要格式: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阶级、种族、性别",三维",互动,制约着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某一个女性或某一群女性,在某一特定时期,",三维",中的某一维是其主要制约力量.对于女性整体而言,性别等级秩序则是其共同面临的发展窒碍.在",性别",这一维度中,千差万别的女性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身份定位,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需求.",三维",模式既揭示了女性群体差异性建构,又确立了女性群体一体性视角,可以依此作为基本理论框架进行女性学研究.

第九篇女性学论文摘要:创建女性学学科体系和设置女性学课程的初步构思

中国女性学学科体系包括认识论、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三个部分.女性学课程设置由四大块组成,包括理论部分、女性发展史部分、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而要想促进中国女性学发展,应该进一步推广女性学学士点、硕士点建设,着手博士点建设,解决“四无”问题,在学科课程建设方面,应加强对已往理论学科的有性人和证伪批判,理清中国女性学科发展史,进一步创办女性刊物和加强对外交流.

第十篇摘要范文:女子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回顾

高校的女性学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女子院校的女性学建设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学科建制与学科内在规范的建立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合法化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政策及教育机构的支持角度看,其社会合法化正逐步提高,系所、专业及学科的设立使得其行政合法化也有了实质的推进,但在政策投入力度、学理探讨、机制深化、学科课程设置以及跨校合作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67159.html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资料.

女性学引用文献:

[1] 女性学论文选题范文 女性学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女性学专著类参考文献 哪里有女性学参考文献
[3] 女性学论文提纲模板范文 女性学论文大纲怎么写
《女性学论文摘要怎么写 女性学论文摘要范文参考》word下载【免费】
女性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