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写作 > 文章内容

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参考 低碳环保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低碳环保小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1

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参考: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2. 第二篇低碳环保小论文样文: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3. 第三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模板:节能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
  4. 第四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例:中国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及节能消费激励政策影响研究
  5. 第五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格式: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

★100篇免费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可作为优秀低碳环保小论文写作参考,适合低碳环保小方面本科论文和硕士论文以及职称论文相关写作范文格式模板参考,【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参考: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论文在整理和吸收以往低碳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其发展体系,从博弈论的角度考察低碳经济在全球利益中所处的地位,政府、企业、民众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补贴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构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框架体系

中国要根据自身国情积极进行探索,走出一条低碳经济成功的发展道路,为世界低碳发展做出贡献.围绕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构建了技术创新、碳排放交易、社会公众意识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框架体系.

(2)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博弈模型

论文进行了低碳经济的全球利益博弈分析,探讨了主权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探讨了碳交易体系下国际货币主导权的博弈;进行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博弈分析,建立了政府与公民的静态博弈支付模型,以及达到的政府和公民双赢的最优状态;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进行了基本描述,提出了该博弈属于完全信息的不合作博弈.

通过博弈的思想和理论研究各方策略集合,建立并求解量化模型,为我国低碳经济领域问题的决策制定,以及在低碳经济体系下寻求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理论保证.

(3)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各个不同的政策构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先后侧重点不同,明晰各个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发挥政策效果的前提条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首先进行低碳文化的宣传,低碳理念的普及.在此基础上,以低碳产业政策为先导,把控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实现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核心,通过市场的作用,激活低碳经济的体系,重点实现建筑业、交通业和工业的低碳化发展,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行业进行低碳化转型,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从外部保障中国低碳经济的稳步发展.

第二篇低碳环保小论文样文: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传统汽车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快了化石能源消耗的速度,加剧了全球石油能源日渐枯竭的风险,同时,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质,导致城市污染日益严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成为汽车工业不能承受之重.集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功能于一身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成为一个国家抢占制高点、发展和保护民族产业的重要内容.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时代的必须,但从现实性看,新能源汽车自身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使其不能像传统汽车那样,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导驱动——市场有需求,厂家去开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的拉动或者政府的鼓励、政府的政策远远超过传统汽车.

首先,技术路线的风险.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大致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氢动力汽车和生物乙醇(柴油)汽车六种车型.自替代能源概念提出以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争议一直不断.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近期以开发混合动力车为主,中期是纯电动汽车,长期是燃料电池汽车.对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镍镉电池孰优孰劣,究竟用什么材料符合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需求,目前还是过程当中.

其次,关键零部件不成熟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电池、电机、电控和电池管理系统,一系列的部件需要突破和集成.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发情况看,电池续航里程、寿命等问题急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行驶里程上,从已经投放的电动汽车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都在150公里以下,难以保证长距离的行驶.另外,电池成本也是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技术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以当前的规模和成本,仅电驱动成本就在八万元左右,高昂成本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再次,配套设施的风险.充电站是电动汽车最主要的配套设施,没有充电站,电动车就不能上路.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产业化期初,在电动车保有量极低的情况下,充电站的投入也会成为一种风险.于是,先建充电站还是先卖电动车,犹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存在争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瓶颈之一.首先是资金问题,建成传统加油站那样密集的充电网络,需要多少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或许更重要的是,应该由谁来承担这笔费用,目前尚未定论.同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充电站的商业模式,该家用充电还是该公共充电,是该慢充还是快充,还需要时间摸索、验证,需要在过程中发展这套体系,因为汽车类型、城市化程度和政府政策都会对此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消费市场的风险.汽车产品属于典型的服务性有形产品,消费者是根据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使用来考虑,而不是以国家提倡不提倡为原则.虽然现在有很多环保人士,但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不考虑环保问题,而首先考虑的是汽车的安全、成本、方便性和舒适性.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性价比、零配件、配套服务等方面欠缺完整的体系作为整体产品的支撑.此外,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消费体验不一样,消费者是否能接受、怎么接受,需要参与新能源的各方在市场培育、政府引导、原油价格、交通管理等方面做很多工作.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三大发展趋势.以美、日、欧为代表的汽车领先国家,都制定了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整车产品性能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目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普遍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问题,在数量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生产量、交易量与消费量扩张不足;在质量上,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并且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质保与配套服务体系等尚不健全,突出地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技术滞后现象.

新能源汽车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其技术研发投入大、市场培育期长,成本高、价格高、经济效益低,产业成长初期面临着市场发育不足、成本高企、竞争力弱、大范围推广应用难等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的困境.这当中有些问题需要企业解决,但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参与.如果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而任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新能源汽车产业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而难以成为参天大树.因此,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快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本文选择从财税政策视角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文献较偏重为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从经济学视角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在支持措施方面,现有研究多侧重于通过完善汽车产业的税费政策和环保政策,倒逼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从而达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的,而直接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激励政策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散.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研究领域的补充.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第一,探讨财税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理论依据.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气候恶化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特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生产和消费的正向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性.发展新能源汽车重在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体,其技术研发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成果、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存在很大的风险,创新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明显的外部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企业的逐利行为,也是国家发展和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这些都是市场失灵的原因,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弱化,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进行合理干预,采用税收、补贴、直接投资和政府采购等手段从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环节进行弥补.


https://www.mbalunwen.net/kaogu/78892.html

第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效果及问题进行分析.财税政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销售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突破技术瓶颈、配套设施建设、示范推广、标准体系、私人消费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从财政补贴看,应尽可能补贴消生产者,补贴零配件/关键技术供应商;从财政投入看,明确资金支持标准和支持方式,应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在一些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的整车和零配件企业;从政府采购看,应细化采购政策,扩大采购车型范围;从税收政策看,应调整税制结构,出台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

第三,国外新能源汽车财税支持政策的经验与启示.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紧密协调配合是国外政府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共同特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以政府为主导,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掘适合本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并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能源汽车采取不同的支持方法:对于技术尚未成熟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主要通过直接资助等手段在供给端鼓励技术研发;对于已经大规模进入商业化运行的先进柴油汽车技术和开始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主要在消费环节通过税赋优惠等措施来扩大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汽车开发与推广,是关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改变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汽车工业重视与思考.

第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和一些地方城市已经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财政支持政策,需要以我国现有的促进新能源的财政政策为切入点,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初期特点及其发展规划,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应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对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领域提供财政支持;二是加大市场推广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根据新能源与节能减排的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和管理机制创新.尽管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但这些问题中,需要政府支持的,也正是这三个领域.因此,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可以从研发、市场推广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研究形成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第三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模板:节能财税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却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且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所依赖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经济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资源供需失衡、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能源安全难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节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活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和公共性特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进行有效调节,政府必须介入并加以扶持和引导.财税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最灵活和有效的工具,其对节能活动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因此,积极探寻政府财税政策对节能活动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并以此评估我国节能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节能工作水平,而且对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为突出重点和研究深度,论文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了政府及其财税政策促进节能的理由,并探讨了财税政策对节能活动的作用机制;本文还分别运用DEA-Tobit模型、动态CGE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节能财税政策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并做了相关模拟分析;另外,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了多国节能财税政策的实施情况.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财税政策在促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方面的经济机制以及现实效果,为完善我国节能财税政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进而通过提高节能财税政策的实施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在合理界定节能和财税政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等深入探讨了政府及其财税政策介入节能活动的原因及现实意义,为后文论述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分析了政府财税政策支持节能的经济机制,主要从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对财税政策促进节能的作用机制加以探讨,并研究了节能财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再次,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节能财税政策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之后,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Tobit方法对节能财税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节能财税政策效率相对较好,但是区域和省级效率差异明显,而且大多省份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进一步运用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节能政策组合对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另外,选取节能经验较为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其节能财税政策的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最后,遵循我国节能财税政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提炼了完善我国节能财税政策的对策建议,即在投入力度、范围、手段等方面完善节能财政支出政策,优化与节能降耗相关的资源税、消费税、所得税和流转税,并在适当时候开征环境税,加强节能政府采购政策的支持功能,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论文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节能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价,并分析了影响节能财税政策效率的因素,这是以往研究未涉及到的.通过构建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多级指标体系,分区域和省份实证研究了“十一五”以来财税政策对节能活动的影响效率,结果表明,我国节能财税政策整体效率相对较好,但是区域和省级效率差异明显,而且大多省份的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从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来看,财政分权、公众参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特点等因素会影响节能财税政策效率的大小.第二,基于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这一最新数据,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将其划分为16个部门编制全新的SAM表,进而构建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财税政策组合对经济增长、环境改善所带来的不同影响.模型构建过程中还根据现实状况和研究需要重新架构了“环境模块”,并在不同模块(生产模块、交易模块、市场关系模块等)设计了能源税和碳税.第三,根据我国节能所处阶段和研究需要,对节能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和理论探讨.并以此为基础,从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系统而具体地阐述了各类节能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生产、消费等环节的经济影响.

第四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例:中国城市居民节能行为及节能消费激励政策影响研究

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问题不仅包括日益加深的能源的供需矛盾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难题对于人类的存续发展所造成的巨大威胁,也包括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引发的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对于能源保持着非常旺盛的需求.而伴随着“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的转型,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也在总能源消费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居民能源消费持续地快速递增,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增长点,并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因此,关注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问题对于我国的总体能源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和引导,一方面有利于减缓居民能源消费量增长、优化生活用能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居民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引领生产领域的节能低碳趋势.

目前我国针对居民节能行为以及节能消费激励政策的感知和作用效果方面的实证研究仍较为匮乏,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设定了三个研究目标:(1)首先立足于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背景,对于居民节能行为进行筛选、定义和分类,了解居民节能行为的实施情况和行为意向强度;(2)研究心理因素和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于居民不同的节能行为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节能行为实施人群的特征;(3)聚焦我国的节能产品消费激励政策,探究居民对于政策的感知,以及政策如何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意向.

本文聚焦的居民节能行为包括三类:直接日常节能行为、间接日常节能行为和能效投资行为.针对以上研究目标,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我们构建了研究框架并于2012至2013年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首先是基于《城市居民节能行为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该研究调查了我国中部城市居民的直接日常节能行为、间接日常节能行为和能效投资行为意向,以及相关的心理因素、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并对我国实行的家用节能和新能源产品消费激励政策进行研究,考察其如何影响居民对于七类补贴产品的购买行为意向.特别的,七类补贴产品中新能源汽车较为特殊,其技术、价格、激励政策等多方面均与其他家用节能和新能源产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随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调查问卷》研究,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首批推广城市合肥和上海的潜在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了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对相关激励政策的感知,以及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以及行为意向等.基于上述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我们针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最终我们得到四组主要结论:

(1)我国城市居民对于不同类型的节能行为的态度、行为动机以及相关的行为实施情况之间存在差异.直接日常节能行为在我国中部城市居民中实施状况普遍较好,较大比例的人群表示可以每次或多数情况下在日常生活用能中进行节约.相对而言,居民的间接日常节能行为,即日常消耗品购买行为的实施水平偏低.在能效投资行为方面,城市居民的能效投资行为意向水平很高.其中,居民各类家电的购买意愿相对接近,其中购买节能电冰箱的意愿最高;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向则显著偏低.多数居民表示会出于经济利益动机购买新能源汽车,而较少有居民会出于技术兴趣动机购买.优惠便利动机在被研究的五种动机中处于第二位,环境保护动机处于第三位,而社会规范动机处于第四位,表示在3年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居民仅占被调查者的10%-20%.

(2)不同类型的节能行为受到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日常间接的节能行为水平和能效投资行为意向都要显著高于男性.已婚人群的直接、间接日常节能行为以及能效投资行为意向均显著高于未婚人群.家中有12岁以下儿童的人群的直接、间接日常节能行为水平以及能效投资行为意向水平均显著高于没有儿童的家庭.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的人群的间接日常节能水平显著高于没有老人的人群.家庭户主性别为女性的人群的直接日常节能行为水平高于户主为男性的人群.30岁以上人群比30岁以下人群的直接节能行为和能效投资水平更高,其中以30-39岁为最高,30岁以上人群比30岁以下人群的间接节能行为水平更高,其中以40岁以上为最高.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的直接、间接日常节能水平以及能效投资行为意向均显著高于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的间接日常节能行为和能效投资行为意向水平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

(3)居民对于节能和新能源产品的认知存在差异,对于节能消费激励政策感知也不尽相同.约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认同节能和新能源产品的价格长远来看依然偏高,认为价格合理的人群仅占约四分之一.居民对于节能家电相关的补贴政策总体上更为熟悉,仅有约二成的被调查表示不熟悉该政策;而对于其他产品如新能源家电、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表示熟悉的居民仅占约三成.研究发现被调查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激励政策的认可程度相当,对于便利性政策的认可度最高,有超过七成的居民认为该类政策有价值、有用,希望并乐于接收更多该类政策信息.

(4)通过对节能和新能源产品补贴政策和消费者购买行为意向的研究,我们发现补贴政策并不直接作用于节能和新能源产品的购买行为意向,而是通过个人因素(家庭收入水平)和节能和新能源产品购买态度间接地作用于购买行为意向.首先,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相比,由于不易受到经济因素制约,其行为意向更大程度上和态度保持一致.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行为易受外部因素如价格的影响.基于收入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政策激励对于整体样本的购买意向没有显著作用,但对于高家庭收入人群影响显著,能够促使他们将正向的购买态度更多转化为购买行为意向.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三类激励政策均通过购买动机的*作用间接地影响购买行为意向,其中信息政策和补贴政策价值性的感知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意愿.

本研究综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环境科学的多学科视角,结合我国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对于节能行为进行了分类和拓展,并且使之适应于我国居民用能的实际背景.在行为模型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将政策因素引入研究框架,不仅考察了居民对于政策的认可程度,并且研究了政策因素的具体的影响路径.该研究的结果有利于我们有区别性地、更深层次地理解居民节能的心理和行为情况,为如何对不同特征的人群的节能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提供了依据;并对探讨当前的主要节能消费激励政策的效果以及尚存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政策设计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低碳环保小文章 大学生适用: 2500字本科论文、8000字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低碳环保小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选题

第五篇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格式:东莞市环境公民社会建设研究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环境公民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生活环境的保护力度却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东莞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区,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达到1:3.5,人口多样性、混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增加了将广大民众纳入到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难度.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模式,怎样建设环境公民社会成为当前以及未来东莞建设幸福东莞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文章在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环境公民和环境公民社会范畴,构建了环境公民社会的理论分析模型,指出环境公民社会由意识层次、行为层次、组织层次、制度层次等四个层次组成,并从意识*、个人行为、他人行为和整体社会氛围四个维度对东莞环境公民社会进行了理论建构.

文章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东莞33个镇区的4272份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2905份有效问卷,并以此为基础,对东莞现有的公民特征、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公民环境保护行为、环境保护现状、居民及社会对环保教育的满意度、取得环保的成效、环保设施建设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交叉分析,总结了东莞的公民特征现状,并对东莞环境公民进行了分类研究.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东莞环境公民类别和公民行为的客观外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具有显著性影响;本地与外地居民的区别、职业性质的不同、公民收入差异对公民环境行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婚姻状况和十八岁以前的居住地影响不显著;受教育程度由于问卷发放针对人群比例等原因,导致其影响不显著.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环境公民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路径进行数理分析,结果表明:他人环境行为对公民个人环境意识产生正向影响,而环境公共服务的增长对环境意识的影响并不显著.他人环境行为评价对个人环境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而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公民环境行为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和环境标识的服务可通过改变公民偏好来改变公民环境行为.影响环境公民意识和环境公民行为的因素并不相同,并且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尚不非常明显.

最后,文章从公共服务、环境参与、社会组织成长、公民行为方面提出了东莞建立环境公民社会的主要思路和政策建议.

主要论述了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低碳环保小引用文献:

[1] 低碳环保小方面论文选题 低碳环保小论文标题怎样定
[2] 最新低碳环保小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小参考文献有哪些
[3] 低碳环保小论文提纲范本模板 低碳环保小论文框架怎么写
《低碳环保小论文范文参考 低碳环保小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低碳环保小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