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职称论文 > 文章内容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会计审计方面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7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2. 第二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样文: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3. 第三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模板: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
  4. 第四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例: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
  5. 第五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格式: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互动性研究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会计审计方面相关参考文献,是会计审计方面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管理领域内最热门的课题之一.2001年以来,在美国连续爆发的安然、世通和施乐等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严重缺陷.200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不仅强化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公司治理层、管理层责任的规定,而且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从而第一次将内部控制审计确立为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法定业务,对世界各国的审计职业界产生重大影响.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上市公司频频出现内控失效和财务舞弊事件,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特别是2010年以来,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遭遇被做空、被监管机构调查和处罚,集体诉讼、集体退市事件,以及2012年在香港发生的多起审计师辞任民营上市公司事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声誉.这些事件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维护投资者信心,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政府部门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008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等一系列规定,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审计业务,财政部等五部委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从2011年度开始逐步推行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由于这是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且比较零星,滞后于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也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对2011年规范类和自愿试点类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制建设、评价与审计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于如何界定、分类内控缺陷,注册会计师如何开展整合审计,恰当地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甚至比较混乱.因此,开展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实务工作的开展,解决实务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疑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是一个迫切的需要,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围绕这一主题,本文综合使用了规范研究、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历史纵向维度对其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梳理,认为内部控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必要性.笔者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历史发展的梳理和阐述,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推动力,从审计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各种理论观点,并从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来分析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践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第二,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进行研究,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经验借鉴.笔者针对国际上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深入研究了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历程,并针对他们的实践经验、准则改进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

第三,针对我国刚刚开始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直接证实了我国目前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认识上的统一、政策的配套、人才的培养准备等,我国虽然在2008年就发布了基本规范,但直到2011年才开始进行内部控制审计.2011年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必然会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挑战,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其中最主要的解决途径就是采用整合审计流程,完善审计报告.

第四,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审计研究.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种审计的整合点和不同点,探讨了自上而下的审计方法等内容.通过整合审计流程,将静态的报表审计和动态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共同致力于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高报告使用者的信心,奠定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石.

第五,2011年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年,如何正确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必须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终成果,本文在分析探讨审计报告的要素、内容、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审计报告的模版选择,提供了一份整合审计报告模板,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整合为一份审计报告;并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的应用进行了案例阐述,填补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这块空白.另外,本文还对如何开展整合审计和出具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了案例分析阐述.

在上述主要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本文从管理学理论中关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结合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提出了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指出,全面内控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包含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价值导向的全面内控审计,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与效果,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目前所倡导的风险导向内控审计.这种价值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内部控制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体现了全面内部控制的管理学属性,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为了促进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笔者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一是分别针对政府相关部门、主管部门财政部、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开展.二是为了保障全面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顺利开展,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部门应该注重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利益,明确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并尽可能减轻注册会计师开展全面内控审计的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内控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建议将内部控制缺陷由三类简化为两类,即取消重要缺陷,只保留重大缺陷和一般缺陷,避免实务操作中的界定困难.四是针对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笔者增加了四条定性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践.

第二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样文: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活动日益活跃、经济交易日趋复杂,出现了大量财务欺诈与舞弊、虚假陈述等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这些案件的审理与判决涉及大量的财务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超出了法官的常识和判断能力,需要借助会计专业人士对涉案的特定财务会计事项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提供专家意见证据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司法改革中鉴定职能的独立化、鉴定机构的中立化和鉴定人资格的职业化,原先由公检法内部开展的司法会计鉴定将逐渐从司法职能中剥离出来,仅保留侦查机关因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司法会计鉴定,会计鉴定将主要由社会*机构来承担,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一项新兴的业务——法务会计鉴定.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应是法务会计鉴定的主力军,法务会计鉴定已成为会计师事务所一项重要的增值服务业务.

在鉴定机构与司法机关分离前,会计鉴定由法院指派或委托内部的司法会计鉴定机构进行,其所作出的鉴定意见当然地具有证据资格,鉴定意见不存在可采性问题,一般在庭审时直接被法官采信.但在鉴定机构与司法机关分离后,由独立的*机构或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鉴定意见是否被法官采纳,缺乏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或规则,法官通常根据鉴定机构级别的高低、鉴定人资质、能力的强弱以及鉴定时间的先后来判断选择,往往级别高的鉴定机构比级别低的更可靠、能力强的鉴定人出具的鉴定意见比能力弱的更可信、重新鉴定的意见比原先的意见更优先等.

在理论上,研究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机制,可以丰富司法证据规则,完善证据的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规则,有助于完善法务会计鉴*度,推动法务会计鉴定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类型司法鉴定(如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税务司法鉴定与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等)的相关制度研究提供一个研究范例,丰富人文社科类鉴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在实践上,研究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机制,可以为法官采纳鉴定意见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从而实现公正裁判,有效提高会计鉴定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从广义的角度研究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机制,有助于提高鉴定意见的采信度,增强社会对法务会计鉴定工作的认同度,更好地体现诉讼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价值理念.

论文从法务会计鉴定的专家证据性质入手,结合证据的属性,分析法务会计鉴定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接下来,以法务会计鉴定采信的机理为基础,研究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的内容,将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分析影响系统功能的各个要素.针对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的各要素,结合所指向的证据属性,分别研究其法理、具体内容与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可采性审查、法务会计鉴定的质证和法务会计鉴定的采纳.

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法为主,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论文以会计、审计理论为出发点,以法学方法论、社会学分工理论和人类认知理论为支撑点,然后从比较法的视野分析两大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和鉴定人制度的现状、利弊和发展趋势,在剖析法务会计鉴定采信的运作机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机制.本文的案例研究以注册会计师从事会计鉴定的案件为主,也包含国外典型的法务会计专家证人案例.案例主要来源于“北大法意”法律实证研究数据支持服务系统.

本文的研究目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法务会计鉴定的可采性规则,为法官正确判断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提供指导,防止不适格的法务会计鉴定意见进入法庭,扰乱法官对财务会计争议问题的认定,同时这一规则也可以对法官取舍证据加以制衡,防止法官恣意裁量.

(2)为当事人及其律师合理质疑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提供正确思路和方向指引,切实提高质证的效率与效果.

(3)分析影响事实裁判者(法官或陪审团)采纳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主要因素,帮助法务会计鉴定人提高专家意见的采信度,引导事实裁判者正确认定事实,裁决诉讼.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诉讼主体的不同,是确定采信机制内容的主要依据;诉讼程序的不同,是确定采信机制内容的重要依据.不同诉讼主体的职能不同,在不同诉讼程序阶段,对采信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即使同一主体,对采信内容的要求和力度也不同.法务会计鉴定采信的机理是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统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的本质是对证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认证.

(2)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是一个由法官对鉴定意见可采性的审查、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质证和事实裁判者对鉴定意见的采纳组成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三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是这一工作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方式和原理.法务会计鉴定的可采性和采纳紧密相联,可采性是采纳的前提,是整个采信机制的基础,质证是采信机制的核心内容,采纳是采信机制的关键环节.三者在主体、客体和标准等方面的差异是决定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内容的主要因素.

(3)为了确保法务会计鉴定意见能够作为证据使用,具有可采性,法务会计鉴定意见应遵循以下可采性规则:法务会计鉴定具有必要性;从事法务会计鉴定的人员具备司法部认可的专家证人资格,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未因过错等原因受到公开的警告、批评或谴责;法务会计鉴定的取证过程合法,操作程序规范,依据的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合法;依据的法律、法规、制度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公认的会计准则、惯例保持一致,运用的会计审计技术和方法与会计学术界使用的或会计权威出版物记载的原理、方法保持一致;法务会计鉴定的结果符合一定的形式要件.

(4)当事人及其律师应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方面质证法务会计鉴定意见,但并不是严格按照先证据能力后证明力的顺序,而是交叉进行的.当事人及其律师应从以下方面质疑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法务会计鉴定人的选任是否合法、品格是否良好、能力是否适格;法务会计鉴定人与委托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法务会计鉴定的收费是否合理;作为法务会计鉴定对象的财务会计资料来源是否真实、合法.当事人及其律师应从以下方面质疑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明力:法务会计鉴定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法务会计鉴定过程是否规范;法务会计鉴定意见是否可靠.

(5)法官的思维规则以法律真实为认识基础、以司法公正为价值追求;法官的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性和程序性,两者直接决定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采纳.法官对法务会计鉴定的采纳实质上是对法务会计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判断,本质上是法官自由心证的过程,这一过程受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的约束,遵循法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则.

(6)法官在当事人及其律师质证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基础上,对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明力自由裁量.影响法官采纳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主要因素有:专家证言、所依赖的财务会计资料、专家的专业知识或经验三者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做出法务会计鉴定意见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审计理论、技术与方法是否恰当;法务会计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是否相辅相成,存在合理的逻辑关系;质证对法官判断法务会计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影响;法官是否与法务会计鉴定人之间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

(7)陪审员采纳证据的模式是故事重构.陪审员对证据的采纳不单纯取决于在审判中获得的信息,对故事形成所必要的其他相关信息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影响陪审员采纳法务会计鉴定的主要因素有:法务会计鉴定人的可信度,具体包括法务会计鉴定人的行为举止、法务会计鉴定人的语言表达、法务会计鉴定人的利益与动机;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可信性,具体包括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论证是否充分、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逻辑推理是否严密、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表述是否清晰.

(8)通过对无可采信、未采信和采信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法务会计鉴定缺乏程序理性,表现为法务会计鉴定委托不合法或无必要;作为法务会计鉴定对象的财务会计资料不可靠或不完整;法务会计鉴定人很少出庭作证接受质询,不利于专家意见的采信.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的有效实施和相关保障措施和制度的建立.

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法务会计鉴定采信的运作机理入手,系统地构建了广义的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机制.首次提出法务会计鉴定的采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基于不同目的、不同功能的三类诉讼主体对专家证据的评判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是一个体现诉讼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价值理念的广义采信系统工程.法务会计鉴定的可采性和采纳紧密相联,可采性是采纳的前提,是整个采信机制的基础,质证是采信机制的核心内容,采纳是采信机制的关键环节.

(2)借鉴英美国家专家证据的可采性规则,结合法务会计鉴定的性质和特征,构建了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可采性规则,为法官正确判断法务会计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提供了指引和帮助.

(3)对证据的采信和事实的认定由事实裁判者自由裁量,自由心证的论证过程缺乏透明度,理论上,采信的内心过程成为研究盲点.本文在剖析法官思维方式与规则和分析陪审员采纳证据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得出影响法官和陪审员采纳法务会计鉴定专家意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有助于法务会计鉴定人提高专家意见的采信度,引导事实裁判者正确认定事实,裁决诉讼.

第三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模板: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的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研究

随着国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农民满意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相关研究发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效率和效果、公共服务质量、社会公平性、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状况、农村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农民的*权利行使情况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农村政府直接服务于农民,接受委托对农村、农民和农业进行管理,其管理效果必然会影响上述因素从而影响农民满意度.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管理问题或者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正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主要职能之一.

农村政府作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管理者承担的是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其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如何,仅凭财务报表审计显然是不够的.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可以对农村政府工作进行评价,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重点关注的是财务信息是否按规定的会计准则和适用的财务制度进行编制,以及是否客观公允地反应政府财务收支和财政收支活动,对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管理效率评价不足,对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效益性、效率性、环境性、可持续发展性等诸多重要因素没有进行全面评价,而这些正是管理审计的主要功能.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是事后审计,只能起到事后评价的作用,而管理审计将审计的监督时间提前至事前,并贯通事中和事后,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前规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依赖于外部审计,而管理审计在依赖外部审计的同时强调内部审计,这样就有助于农村政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方法,达成管理目标.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也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部分,并且就算对财务报表相关部分也不进行评价,而管理审计要对全部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存在的这些局限可以通过管理审计进行有效弥补,加强对农村政府的管理审计,可以帮助其改善管理,从而提高农民满意度.因此,从提高农民满意度的视角研究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调查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状况,发现农村政府确实需要管理审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路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探索性分析.并提出了推进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对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

第3章分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满意度理论、委托*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并界定了本文使用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农村、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等.

第4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理论部分,首先分析了农村政府当前的管理审计现状,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政府以管理审计为名进行审计的情况比较少见,一些相关领域以其他审计的方式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管理审计的部分职能,但当前的各种审计不能有效涵盖对农村政府整个管理过程的评价和监督.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审计体系,又缺乏管理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当前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管理审计环境薄弱,审计主体也比较混乱,对管理审计客体缺乏统一认识,管理审计方法和管理审计标准缺失等.然后分析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村政府管理之间的互动作用.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是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切入点,一方面,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可以促进农村政府改善管理,更好地履行其受托公共管理责任.另一方面,农村政府良好的管理也可以促进管理审计的开展.在实证部分,采用问卷方式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二十三个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需求有关的问题,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农村政府的确迫切需要实行和加强管理审计.

第5章分析了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二十个主要因素作为观测变量对农民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三个主因子,即“农民对农村公共投资与服务的满意程度”、“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满意程度”和“农民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满意程度”.在第6章的分析中以此三个主因子作为二级潜变量.

第6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否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农民满意度”和“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不能直接测量,所以把这两个变量作为一级潜变量.本文用第5章分析得出的三个主因子作为“农民满意度”的二级潜变量,对应设置十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同时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一级潜变量细分成了“乡(镇)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财务报表审计”、“乡(镇)政府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公共投资及其他专项审计”四个二级潜变量,因为目前对农村政府开展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审计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地履行着部分管理审计职能,对于四个二级潜变量,设计了二十六个观测变量进行观测.在整理调查数据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在统计上显著地验证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农民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假设.

第7章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是对农村政府受托公共管理责任的审计.本文从提高农民满意度视角,结合农村政府实际工作,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进行了构建.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本文研究认为,不能如传统观念那样将管理审计囿于内部审计范畴,管理审计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内部审计主体和政府审计主体,这两种审计主体在管理审计的不同领域发挥各自对农村政府管理受托责任的审计作用.对于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客体整体上应该是农村政府的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具体内容本文总结为“3+1”模式,即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领导干部归口责任评价”.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分别是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和农村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对不同业务循环,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审计路径.

第8章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实行和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的政策建议,然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把管理审计视为内部审计是不全面的,管理审计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其审计主体应该具有多元性.第三,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客体可以归结为“3+1”模式.第四,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进行整合.第五,职能部门管理活动审计可以从管理决策、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三个方面开展.第六,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模式.第七,农村政府管理审计除可以使用一般审计方法以外,还有一些特殊审计方法.

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管理审计理念的措施建议,二是建立健全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建议,三是加强农村政府管理审计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的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领域的定性研究,本文则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和农民满意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农村政府管理审计对提高农民满意度具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

(2)本文构建了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体系.该体系包括农村政府管理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原则、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等内容.特别是提出了农村政府“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主体模式和“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3+1”管理审计客体模式是指三个“审计业务循环”加一个“农村政府领导干部归口管理责任评价”为内容的审计客体模式.

(3)提出了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整合审计思路,重点分析了二者进行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整合审计流程,研究了整合审计的实施方案,并从“内外向综合型”管理审计的角度建立了一套审计报告体系.审计报告可以合并出具,也可以分别出具.如果合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三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合并报告整合审计结果.如果分别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包括五种类型: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四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财务报表审计结果;五是外部审计机构对外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

(4)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的审计依据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不同审计主体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时的主要依据,并提出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议.本文建议出台相关审计指引等作为审计依据,这些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审计准则(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开展内部审计并对内报告;二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内报告;三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用以指导农村政府内部审计部门评价农村政府内部控制有效性并对外报告;四是建议出台农村政府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用以指导国家审计机构等外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外报告.


https://www.mbalunwen.net/lishi/082826.html

第四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例: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

*总书记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1.

在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的伟大征程中,特别是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经济竞争中,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为民执政能力建设进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实践证明不仅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奠基石”、防范风险舞弊的“防火墙”、走向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接受公众检阅的“试金石”,而且是政府部门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研究、借鉴、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教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与国际通行做法趋同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法律制度、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公众利益、推动我国企业在内控框架基本趋同的有利条件下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保护我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影响.

本文的题目确定为《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钻研国际做法,是笔者思考命题的专业基础,坚持科学发展,是笔者形成论点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控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国际比较,并通过总结、分析其经验教训,结合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內,应当着力推进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基础和主线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应当包括标准体系与实施体系,其中,标准体系根据企业、政府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需求和特征分步推进,在现阶段重点建立健全以大中型企业为蓝本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健全内控机制,实施体系应以评价为抓手、以配套实施机制为保证,在探索首先对大型上市公司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协调监管部门评价、管理层评估与*机构审计的同时,切实抓好立法推动、宣传学习、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并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内部控制和深化内部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推动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健康蓬勃发展,树立中国内部控制的品牌,展示中国内部控制的魅力.笔者感到,站在较为宏观的角度,通过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分析,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关于我国内控框架体系建设的观点,在当前我国内控研究领域是较为独到和居前的.

围绕本文的基本命题,笔者分六章进行了论述,各章要点如下:

第一章:内部控制基本概念的国际比较及其发展历程与启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学术界、实务界、国外权威组织与经典文献,以及我国有关方面对内部控制目标、要素和责任主体等基本概念的认识正逐步趋于一致,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我国内控框架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笔者认为,经过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当前内部控制正处于在单位内部管理需求与外部监管要求之间寻求平衡的双轨制运行阶段.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内部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伴生性”与“服务性”是内部控制最基本的本职属性,内部控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于其适应性,内部控制首先具有内在服务性,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所具有的公众性,决定了其内部控制同时具有公共性的一面,如何协调内部控制的内在服务性与公众监督权,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具有国际趋同性,但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机制具有本土化性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术等越来越融合交织,使得现代内部控制越发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审计行业与内部控制具有紧密联系性,但在复杂多维的新形势下,会计审计行业既要保持对推进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要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处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制约之下.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会计审计方面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5000字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会计审计方面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选题

第二章:对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

我国内控框架体系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重要探索性、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以及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构建中国内控框架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当前,应当本着立足国情、促进发展的原则,借鉴国际、基本趋同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统筹协调、合力实施的原则,重在引导、区别对待的原则,依托财会、稳步推进的原则,原则导向、详略得当的原则,兼容并包、开放互动的原则,着力构建企业、行政机关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相结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评价与政府监督检查相结合,立法推动、宣传学习、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人工控制与信息技术控制相结合,贯彻实施与国际趋同相结合,控制标准基本健全、科学合理,实施机制跟进到位、执行有力,方法技术较为先进、相互补充,国际趋同不断深化、影响扩大,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内部控制国际发展潮流,具有中国特色与魅力、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良好影响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第三章: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部分境内外上市公司全面加强内部控制,取得较好成效,部分优秀骨干企业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内控建设,收到良好效果,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外合资企业等以预算管理、财务控制为纽带稳步推进内部控制,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其他相当一部分企业控制弱化、管理松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任重道远.结合“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状况提出的意见,以及国外上市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对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不宜估计过高.我国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建设,应当合理借鉴美国科索理论框架,应当树立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基础和主线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搭建以基本规范为纲、以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引为目的企业内控标准体系,并重点关注董事会建设、内部审计建设等问题.同时,对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保持清醒头脑,采取务实措施.

第四章:关于我国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有关问题.

美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政府机构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和经验启示我们:加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控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资源调配的适当性是美国政府内部控制的核心关注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发展,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促进,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建设是推进政府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政府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在加强政府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内控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内部控制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应当与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框架结构保持协调,政府内部控制标准的组成项目和内容,应当体现有利于降低行政风险的中心工作,应当逐步探索将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情况作为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法定责任,应当逐步引入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应当逐步引导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由重财务审计向财务与内控并重转变.关于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标准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应以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为重点环节和突破口逐步推进.

第五章: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体系的构建.

有效实施是内部控制的灵魂.笔者认为,应当抓紧构建以评价体系为抓手、以配套实施机制为促进的内部控制实施体系.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多数国家和地区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没有异议,并且日益倾向于管理层应当报告和披露内部控制状况,但在引入*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独立审计评估的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同时,即使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国家,也将审计范围界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上,而不是全面的风险控制.我国一直在探索上市公司内控评估问题,鉴于国外的经验教训,我国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对内控审计范围的规定应当十分慎重,各有关部门应特别重视沟通协调问题.关于配套实施体系,笔者认为美国有七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但同时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汲取的教训,包括应当努力寻求监管目的与手段、强化监管的良好愿望与上市公司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避免政策实施出现大的波动和起伏,对影响资本市场的重大监管政策的出台,应当在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充分沟通和协商,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与审计内部控制的知识与经验的估计,不宜盲目乐观,应当未雨绸缪,周全考虑不同主体实施内控评估的执行时间表问题,应当加强对全社会内控理念、知识等的宣传引导等.

第六章:加快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建设与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

信息技术支撑与国际趋同观念,是贯穿内控框架体系建设过程的两大影响因素.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手段与对象并重的观念、财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互动的观念、信息技术内控审计服从并服务于财务报告内控审计的观念,正确认识人“机”关系、以人为本的观念.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一样,经济规则领域內的国际趋同趋势也在深化.思路对头、决策*、机制科学、人才济济,成就了我国会计国际趋同与等效事业,也要求我们在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中继续加以重视和坚持,主要包括:秉持会计国际趋同指导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控制国际趋同,进一步做实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更好地发挥其组织协调和国际趋同桥梁作用,全方位加强内部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协商联系机制,加快培养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夯实国际趋同人才基础.

第五篇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格式: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的互动性研究

自2001年以来,世界各国不断爆发的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和受此牵连的会计师事务所破产,引起了全球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和审计质量的担心.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群体队伍不断壮大,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作为社会信用体系一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监督和鉴证责任.同时,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日益提高,无论公司治理还是审计服务都面临着众多共同的难题,因此,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一直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人们已经认识到独立审计面临着复杂环境变化,公司治理对独立审计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由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虽然此次危机是由金融资产泡沫的破灭引起,但社会普遍对公司高管薪酬的不满和企业风险控制的不利仍然给公司治理问题敲响了警钟.而在如此动荡的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中,作为*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如何发挥他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和鉴证作用,并且控制好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成为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在公司治理和审计服务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问题展开的,得出了提高审计质量要从加强公司治理水平开始的结论.另一部分学者则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组织形式、人员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前者的研究思路为主线,辨证地提出了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服务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首先在两权分离状态下,为解决委托*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公司治理需求产生了独立审计服务;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契约治理的本质效应,独立审计的存在使公司治理各方的组织行为和预期发生改变.同时独立审计必须基于公司经营、财务、人员及制度方面的基础数据展开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来自公司治理要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总体上,公司治理水平对独立审计起到基础制约作用,独立审计必须在现有公司治理水平下做出职业判断,在具体影响要素上,本文通过对我国201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管理层和董事会对独立审计的影响较为明显,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治理效用.另外,由于我国提供独立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80%以上均采用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治理问题也在时刻影响着独立审计服务的开展,因此本文在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上,少量涉及了事务所治理对独立审计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并以规范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对更加广泛的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试图对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服务所涉及到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相互影响给出一个更全面的立体*.论文以独立审计的契约关系为本质线索,从公司治理实践中审计功能异化的实际问题出发,分别对独立审计的公司治理效用和公司治理水平对独立审计的促进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借鉴国外的公司治理经验和独立审计特点,提出被审计单位应以理顺审计聘任权为突破口,改善董事会的专业决策效率,完善内部制度安排,同时增加相关利益者的监督作用,建立相关利益者与董事会和审计师的稳定沟通渠道;为提高独立审计质量,增强独立审计的公司治理功能,会计师事务所也应以二次合并为契机,完善内部治理中的制度及程序建设,落实相应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事务所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政府及行业自律组织应严格监管制度,加大惩戒力度,促进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和独立审计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本文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交代了论文的选题动机和意义,介绍了整个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中关键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同时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的研究文献,第二章主要总结了公司治理研究的若干基础理论,其中重点介绍了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第三章分析了公司治理水平对独立审计的深入影响,分别从本质性的基础制约和表象上的影响媒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独立审计在被审计单位的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机理,分别从契约治理效应和组织行为传递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对审计质量的保证和公司治理系统对独立审计效用的认可.第五章在前述章节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通过对2010年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要素和独立审计意见、审计费用等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了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互动关系的规范研究结论.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整体性的总结,对论文的关键结论进行全面的梳理,对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对我国未来的公司治理和独立审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可用于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写作参考研究.

会计审计方面引用文献:

[1] 会计审计专业论文选题推荐 会计审计专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新颖的会计审计论文选题 会计审计论文标题怎样定
[3] 会计审计方面相关论文题目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题目哪个好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范文参考 会计审计方面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会计审计方面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