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大全 > 文章内容

发表医学论文2021年版,发表医学论文浙江

主题: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6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农业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业农业科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农业农业科技论文范文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论文

目录

  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5级大一新生军训

   第一章 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3

   第一节 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3

   一?航天科技发展 3

   二?材料科技发展 5

   第二节 全球十大科技新闻 7

   一?科技日报评出201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7

   二?科技日报评出201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8

   三?《科学》杂志评出2017年十大科技突破 11

   第三节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12

   一?世界农业发展趋势 12

   二,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14

   三,中国农业科教新期待 15

   四,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17

   五,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 20

   六,粮食阴谋论 22

   第四节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进展 26

   一,2017年我院农业科研进展 26

   二,2007年我院科技论文目录 26

   三,2017年我院科技论文目录 49

   第二章 生物科学研究进展 64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64

   第二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70

   第三节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74

   第四节 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78

   第五节 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 82

   第六节 发育系统学研究进展 86

   第七节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89

   第三章 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94

   第一节 生物能源研究进展 94

   第二节 生物环保研究进展 101

   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107

   第四节 生物制药研究进展 113

   第五节 转基因食品研究进展 119

   第六节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130

   第七节 生物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138

   第四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4

   第一节 污染物检测方法 144

   第二节 微生物群落测定方法 152

   第五章 农业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157

   第一节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157

   第二节 多肽抗生素研究进展 162

   第三节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166

   第三节 植物内生菌农药活性研究进展 169

   第四节 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171

   第五节 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172

   第六节 转基因微生物的生物安全 174

   第七节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生物修复 175

   第八节 我国农用抗霉素的研制及应用 176

   第九节 生物农药问题与对策 177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182

   第一节 高层领导论科学发展观 182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191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209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 219

   第六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225

   第七节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发展 248

   第八节 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协调发展 259

   第九节 科学发展观的结果-可持续发展 274

   第十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281

   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保障-科教兴国 291

  

   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一?航天科技发展

   俄罗斯:张浩(本报驻俄罗斯记者):2017年,俄罗斯继续保持在世界航天发射领域的领先地位,太空商业发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航天科技研发方面成果颇丰;研制出激光推进器和低能耗新型航天发动机.2017年俄罗斯共进行了30多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去年,俄罗斯将第一位女性游客送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了人类首次太空高尔夫球秀.在俄罗斯骄人的航论文范文就吸引下,委内瑞拉,马来西亚以及韩国等均与俄罗斯签订了代培航天员,并将其送入太空的协议."美中不足"的是发生了"第聂伯"火箭"一箭十八星"坠毁的重大航天事故.

   在航天科技研发方面,俄圣彼得堡光电仪器综合试验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用于发射航天器的激光推进器实验装置.由于激光发动机的动力源设在地面或空间轨道上,航天器将无需随身携带超过本身重量的大量发动机燃料;而且激光发动机发射航天器时,由于只燃烧了少量氧气而不污染环境,很容易借助激光站调整卫星的运行轨道,更易保护航天器,避免其与太空垃圾碰撞.俄赫鲁尼切夫航天系统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能耗极少的新型航天发动机.这种新型发动机使用液体或固体工作介质,工作时吸收很少的外部能量,其内部工作介质以特殊方式旋动,由此使发动机产生推力.新型发动机如装备在卫星上,借助卫星太阳能电池板存储的能量,可以产生100千克力的牵引力,并持续工作20分钟.

   2017年,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总数增加到了17颗.俄政府宣布,从2017年起,原仅供军方使用的"格洛纳斯"系统将启动民用商业服务计划,服务精度限制也将全面解除,这标志着俄航天工业在军民两用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法国:毛文波(本报驻法国记者):"阿丽亚娜"火箭频送卫星上天,法国论文范文军事通讯卫星系统正在构建;世界最大客机"空客"首次载客试飞成功.2017年3月,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这个有10吨推力的重型火箭将西班牙两颗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两颗卫星分别是西班牙军方研制的第一颗军事通信卫星"西班牙星"和欧洲人造卫星公司研制的"热鸟7A"通讯卫星.8月,阿丽亚娜5ECA型火箭携带两颗卫星再次顺利升空.这两颗卫星是重达3750公斤的"锡拉库斯-3B"卫星,也是专为法国军方设计和使用的第三代通信卫星.它们与去年升空的"锡拉库斯-3A"以及预定于2017年发射的"锡拉库斯-3C"一起将构成法国论文范文军事通讯卫星系统.9月,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搭载了474名特殊乘客从图卢兹国际机场成功起飞,首次载客远程试飞成功.12月,"空客"A380终于获得由欧洲航空安全署及美国论文范文航空局联合颁布的最终正式安全认证.当月,空中客车公司在12月还宣布,其母公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公司已正式批准启动"空客"A350宽体系列飞机项目,按计划,首架"空客"A350宽体飞机将在2017年投入运营.

   韩国:邰举(本报驻韩国记者):以"阿里郎2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宇航员的公开遴选活动为标志,2017年韩国航空航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12月,韩国开始实施《宇宙开发振兴法》,意在表明其积极掌握航天技术,发展宇航产业的雄心."阿里郎2号"是韩国的第9颗人造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韩国宇航技术的整体水平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基本上掌握了卫星的设计,制造,组装和测试技术."阿里郎2号"卫星载有与以色列联合开发的光学成像系统,这使韩国成了全球第7个拥有1米分辨率全论文范文像多谱段拍摄能力的国家,在国土观测,环境和资源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在此基础上,韩国科学技术部宣布,将于2017年底发射一颗海洋与气象观测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是与法国EADSASUTURIUMU公司共同开发的,重2.5吨,将搭载光学成像设备.卫星的光学和通信中继设备由韩国自行研发,这将改变韩国依靠日本和美国的卫星数据进行气象观测的局面.9月初,韩国宇航员首轮选拔在韩6个城市同时举行,吸引了3万多名志愿者报名,在韩国社会上反响强烈,最终选出的2名宇航员将从2017年初开始在俄罗斯接受训练,2017年4月将有1名韩国宇航员搭乘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升空.

   加拿大:杜华斌(本报驻加拿大记者):2017年,加拿大空间技术研究活跃,火星探索成为加空间技术计划的主题之一.目前,加拿大正在从事的空间技术研究活动有70%与火星有关.加空间局计划2017年实施其第一次火星探索项目.约克大学的一个"气象站"装置也将随美国宇航局的"菲尼克斯"卫星发射升空,"菲尼克斯"卫星在火星着陆后,"气象站"将开展气象学方面的研究测量工作. 约克大学正在实施"阿尔戈斯"项目,这是一个小型的空间装置,可用于测量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该装置将搭载在多伦多大学研制的CanX-2纳米卫星上,计划于2017年发射升空.温尼珀大学的空间研究重点则是火星表面的物质成分.该校专门研制了行星分光计设备,用于模拟火星表面的环境条件,包括低气压,低温和高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高紫外光辐射等.卡尔加里大学重点研制卫星搭载仪器.该大学正在进行的是e-POP小卫星项目,该卫星计划2017年发射,用于测量地球大气流失到太空的情况.另外,该校的"斯万姆"项目将为欧洲空间局的飞行任务研制仪器,用于观察地球磁场和电场的变化.此外,加正在研制本国的"切努克"卫星,该卫星将搭载SWIFT仪器,用于测量地球同温层的风力情况.加还参与NASA的旨在观察地球磁气圈问题的"西米斯"项目.

   乌克兰:何永晋(本报驻乌克兰记者):在保证航空运输机研制生产的同时,在航天方面公布组建本国卫星通讯网的构想,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2017年乌克兰的航空工业和科技基本上限于运输机的研制和生产.乌着名的哈尔科夫楚古亚飞机修理厂与哈尔科夫航空大学共同研制出军用和民用两种无人驾驶飞机,一种飞机的起飞重量仅80千克,另一种为200千克,两种飞机的样机正在试验中,估计不久将可以定型投产.在航天领域,以新总理亚努科维奇为首的新内阁批准了"乌克兰2017年前发射10颗通讯卫星组建本国卫星通讯网"的构想草案,并对发射工作做了具体的资金安排.同时,乌航天部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新年伊始,乌宣布打算同美国合作,用"第聂伯"号运载火箭发射登月航天器,实施一项无人飞船登月计划.在基辅举行的"韩国与乌克兰合作前景"研讨会上,韩乌讨论了两国开展航天与军事合作的前景.据悉,韩国已向乌提出一项共同生产运载火箭的建议,并研究邀请乌专家赴韩指导建造航天发射场问题.另外,乌方也在推进与俄罗斯合作的"地上发射"计划,即把"海射"方案修改为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飞行器.此外,乌研制出炮箭连体式亚轨道监测器.它用榴弹炮充当发射架,像发射炮弹那样将微型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种火箭能将2—3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80—100千米高空,其中的摄像机等监测设备在火箭飞抵40—45千米高空时弹射出来工作,在降落到地面的40分钟时间内,能对100千米高度以下,4万平方千米区域内大气层状况进行有效监测.

   德国:顾刚(本报驻德国记者):2017年政府重视空间领域研究,为国际空间站制成"哥伦布"实验舱.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论文范文政府将确保在航空航天研究领域的经费.按照政府科技预算,到2017年每年用于航天科技的经费为1.1亿欧元,超过2005年的预算.5月,德国将历经10年制造的"哥伦布"实验舱,正式移交给欧洲空间局.这个耗资8.8亿欧元打造的空间实验舱预计将在2017年末送入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哥伦布"实验舱是欧空局最大的国际空间站项目,由欧洲10个国家40家公司参与制造,实验舱可容纳3名宇航员,使用寿命至少是10年.它将使国际空间站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有助于开展太空医学,生物技术,新材料和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

   英国:何屹(本报驻英国记者):2017年,英国开始重视载人航天事业,希望适度参与载人航天活动.英国在天文探测方面还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尽管英国的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但英国人认为其载人航天在世界所占的地位与其国家地位极不相符,英国没有相关的载人航天研究,也不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2017年,英国对载人航天进行了总结,认为载人航天事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无法取代的教育意义,英国适度参与载人航天活动,符合其国家利益.不过,英国以其雄厚的科研基础为后盾,去年在太空探索方面依然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英国天文学家公布了"坦普尔1号"彗星冰屑喷发量的最新数据,约有25万吨冰屑正在从被撞的"坦普尔1号"彗星上喷发而出,比此前预计的5000吨要大得多.英天文学家还首次观察到,在遥远太空中有一颗编号为WD0137-349的棕矮星正与白矮星相伴而行,该现象证明,这颗棕矮星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被红巨星呑没,这对预测太阳系行星未来的命运具有很大帮助.

   日本:陈超(本报驻日本记者):2017年,日本重新审视运载火箭,空间技术方面的消息并不如意,超音速发动机试验失败.日本目前使用的M5型运载火箭可能下岗,被新型运载火箭取而代之.M5运载火箭的成本在70亿至75亿日元之间,高出先进国家同类性能运载火箭2倍以上.M5运载火箭于1997年首次发射,至今已发射8枚.在计划今年发射一枚太阳观测卫星"太阳B"之后,M5火箭没有发射任务,2017年由新型火箭还是继续由M5火箭发射金星探测器"行星C",必须在发射的3年之前决定.因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将在2017年度内决定是否研制新型运载火箭,替代成本高昂的M5运载火箭.3月30日,日本首次试验的四倍音速超音速飞机在澳大利亚试验场失败.这次试验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式发动机",是日本正在开发的新型高速喷气式发动机.作为未来高速空间运输系统发动机的一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自1987年以来,不断对该发动机进行开发试验,希望在未来20年至30年之内投入使用.

   二?材料科技发展

   美国:毛黎(本报驻美国记者):2017年美国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碳纳米管计算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研制出比自然肌肉健强百倍的人造肌肉,首次发现新超导材料,完成视觉隐身技术原理研究.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特殊纳米芯片制造工艺技术,可使碳纳米管晶体管在集成电路上"听从安排",在硅片上垂直生长出单个碳纳米管.这突破了碳纳米管计算机研发的"瓶颈".碳纳米晶体管应用于大型集成电路,有助于研发超级运算速度和低能耗的微处理器,预计其运算速度将比目前看好的下一代硅芯片要快10倍,且耗能更少.德克萨斯大学的纳米专家成功研制出比自然肌肉健强百倍的人造肌肉.这种人造肌肉依靠乙醇和氢等燃料提供动力,具有更强的收缩性.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可被用来制造电池驱动的假肢,可执行长时间任务的自治机器人以及灵敏传感器等.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工艺技术,可在常温下用携带特定蛋白质的转基因病毒改造锂离子电池.新工艺将病毒与金属结合后形成的"金属丝"用作电池的电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电池的性能.该电池只有米粒般大小,其电量是普通锂电池的3倍.5月初,杜克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新的超导材料———由两层硼原子及其中间所夹的锂原子组成的,具有"三明治"结构的锂硼化合物,其临界温度超过39K,刷新了现今最先进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纪录(38K).该研究中发现的"三明治"结构超导材料研究思路,也将有助于研制和开发综合性能更好的其他超导材料产品.另外,杜克大学研究人员还和英国伦敦论文范文学院的科学家完成了视觉隐身技术的原理研究.研究人员指出,只要制造出性能合适的材料,实用的"隐身衣"完全可能在近期问世,并可能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这种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则可让军事设施,部队等从敌人眼前"彻底消失".

   俄罗斯:张浩(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开发出用于火星探测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利用新型材料制成"人造骨".俄罗斯克尔德什研究中心开发出可用于火星探测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并研制出使用廉价惰性气体氪或者氩作燃料的探测器发动机,可使火星探测的成本减少80%%.这种太阳能电池以廉价的非晶态硅,替代目前太阳能电池中昂贵的晶体硅或砷化镓半导体材料,非晶态硅膜的镀制成本要比生长单晶硅膜的低得多,而且在技术上更为简单.俄国家有机化学与工艺科研所和俄科学院的专家,采用新型材料制成"人造骨".他们选用聚丙烯酸酯等能在生物体内缓慢降解的材料,并按预先设计好的模型将其制成"人造骨"外壳,之后再用化学方法将羟基磷灰石均匀地填入外壳,使两者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进一步加工这个假体时,研究人员使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溶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人造骨"与动物的骨组织破损处能够顺利地长在一起,且未出现副作用,这些特点优于目前修复手术中常用的金属及复合材料.

   韩国:邰举(本报驻韩国记者):韩国在半导体材料加工领域开发出制造和控制纳米零件的新技术,积极进行纳米级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出一种制造和控制纳米零件的新技术,利用新技术可批量生产纳米零件并进行组装.三星电子公司发布了40纳米32G"NAND"型闪存,在全球率先开始了50纳米DRAM内存的生产,其容量达到1Gb,并在国内外申请了51项专利.与三星电子去年开发的60纳米工艺相比,其工作效率也提高了55%.此外,HYNIX半导体研发出全球速度最快,体积最小的200兆赫512兆数字移动D内存,其耗电量是电脑标准内存的百分之一.

   加拿大:杜华斌(本报驻加拿大记者):2017年加拿大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新工艺,有机硅纳米新材料,液晶论文范文薄膜,单壁碳纳米管生产新方法. 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制作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艺方法,有望制造出收卷自如的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屏幕,该技术还可用于生产发光服装.加拿大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一种新的中孔有机硅纳米材料.经测试,该材料绝缘性能良好,将有助于制造出体积更小的电子元器件,甚至还可以用于通过皮肤给药的医疗新方法.加科学家还发现,将液晶论文范文物在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膜后,可以在微尺度上对其进行加工.他们认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液晶论文范文体最终将会在微机械加工中得到全面的应用.加科研人员研制出大批量,低成本生产单壁碳纳米管的工艺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激光技术和诱导耦合热等离子技术,研究人员称新方法可很快进入实际应用.

   日本:陈超(本报驻日本记者):利用纳米技术开发高性能半导体基片,研制出不让光反射的"人造棱镜",首次发现变形玻璃合金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效果.日本政府提出为期五年的开发下一代半导体基片计划.经济产业省将从2017年开始着手开发应用纳米技术的耐高压,高周波的半导体基片.计划中的新技术以氮化合物作半导体基片,开发出基片和成膜新工艺,预计新基片比目前基片性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计划实施成功,高周波,耐高压的半导体器件研制进程将会突飞猛进.这一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汽车混合燃料系统,家电产品以及下一代移动终端等方面,能够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节能化.为解决光纤反射问题,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对偏光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制出不产生反射的"人造棱镜"."人造棱镜"是由金和银等贵金属加工成纳米级线圈状的物质集成的.该成果在光纤通信以及激光共振器等,不需要无用光反射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与西安交通大学融合材料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变形玻璃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效果,这一发现推翻了学术界几十年来对形状记忆合金所需条件的认识.形状记忆合金种类因此将会大幅增加.另外,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石桥幸治研究小组利用"碳纳米管"的微小结构于世界上首次检测出兆兆赫兹光子.

   德国:顾刚(本报驻德国记者):大力资助白色生物技术发展,另外,研制出高性能发动机需要的新型合金钢.2017年论文范文政府宣布大力资助白色生物技术的发展.白色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微生物和酶来生产各种化工产品.论文范文教研部将白色生物技术列为17项国家高技术发展战略之一,并制定了"工业生物技术2021"发展规划.论文范文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提供6000万欧元资助白色生物技术的发展.加上经济界对这一技术的投入,德国白色生物技术的研发论文范文将达到1.5亿欧元.目前德国已建立起以尤利希研究中心,杜塞尔多夫大学和20家企业合作的白色生物技术园区.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可用于制造发电设备,汽车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的新型合金钢,这种合金钢的铝含量高达15%至17%,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可耐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种新型合金耐高温特性提高了发动机可承受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能耗,发动机的效率得以提高.

   以色列:田学科(本报驻以色列记者):以色列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来跟踪分析材料裂痕形成的方向和特征.他们首先将裂缝的表面划分为可进行数学测定的象限,而在每一个象限内,裂缝所形成的不同特征都可以得到准确地测量和评价;其次,为每一个象限分配一个单一的方向性;最后,综合所有象限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乌克兰:何永晋(本报驻乌克兰记者):着名的飞机发动机研究与制造公司———"马达西奇"公司研制出一种人造膝关节,其三个部件分别用铬钴合金,钛合金和聚乙烯材料等作为材料.这种人造膝关节性能可与西方同类产品媲美,但论文范文则低得多,仅为1000欧元.

   第二节 全球十大科技新闻

   一?科技日报评出2017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1,器官移植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血管修复中心科学家1月13日在《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发表论文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动物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是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人类首次在生物体外用组织培养出完整器官.由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则利用部分由成人干细胞培养的气管,于6月12日成功为30岁西班牙女患者实施了器官移植,术后反应良好.这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移植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再造器官的病例,证实了成人干细胞与经过重新改造的生物材料结合,能够用来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治疗以往难以治愈的顽症.

   2,首次人工构建完整基因组

   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科学家1月24日在《科学》杂志在线版刊登文章称,他们通过合成生殖支原体细菌JCVI—1.0中的58.297万个碱基对,成功制造出生殖支原体的完整基因组,创造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人工合成DNA组织,成为合成基因组学的又一大突破.该成果使人类以化学方法制造DN论文范文段成为可能,并为合成与复制DNA的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3,电路世界存在第四种基本元件

   美国惠普公司实验室研究人员在5月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电路世界中存在第四种基本元件———记忆电阻器,并成功设计出世界首个能工作的忆阻器原型.这种元件即使在被关闭的情况下仍然具备记忆自身历史的功能.这项重大发现将对电子科学的发展历程产生重大影响.

   4,"凤凰"号确认火星有水

   7月31日,"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项目小组宣布,"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气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存在.除发掘到水冰外,"凤凰"号还探测到了碳酸钙和某种黏土的层状颗粒,并发现了高氯酸盐.这些成果将帮助专家进一步推断火星现在或者以前是否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5,受活脑组织控制的机器人问世

   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8月13日展示了他们研制的全球首个受活脑组织控制的生物化机器人米特·戈登,其原始大脑灰质由人工培育的30万个老鼠神经元论文范文而成.这项实验科研和医学意义深远,目的是探索天然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逐渐趋于模糊的界限,揭示人脑奥秘,可能有助于找到对抗神经退化性疾病(包括早老性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的有效治疗方法.

   6,发现新的三夸克粒子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9月初宣布,在对撞实验中发现一种新型粒子———欧米伽b重子,这是迄今为止物理学界发现的质量最大的重子.该粒子与常见的由第一类夸克(上,下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不同,由2个奇异夸克和1个底夸克组成,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由后两类夸克混合组成的重子,从而证实了夸克模型的成功.这一成果对于逐步认识夸克组成物质的全貌,了解凝聚和分离夸克的亚原子力,以及完善重子周期表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7,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启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9月10日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长达27公里的对撞机隧道,并贯穿了整个对撞机.虽然随后的实验进程因机械故障而暂停,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启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可望创造出与宇宙大爆炸之后万亿分之一秒时的状态相类似的条件,为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8,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神舟七号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成功,搭载3名中国航天员的飞船腾空而起.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自行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9,物质第五态研究获突破性进展

   德国美因茨大学科学家10月19日在《自然—物理学》在线版发表论文宣称,他们对物质第五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出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成功观察到"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中单个原子的空间分布,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成果将加深对物质第五态的了解.

   10,看到系外行星"真面目"

   美国天文学家11月13日发表一组太阳系外4颗新发现行星的照片,这是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太阳系外行星照片,从而在弄清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类地行星,以及其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二?科技日报评出2017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1.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中继卫星就是天上的数据"二传手".它居高临下,通信覆盖面积比地球的1/3还大,因此能让天地之间更及时地交流.第一颗中继卫星是美国在1983年发射的,之后美苏(俄)两国都建立了中继卫星体系.4月25日,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9月,在测控"神七"时首次建功,使测控覆盖率提高到60%%左右.此前"远望"号测量船队加上十余个地面站,才能为"神七"飞船提供12%%的测控覆盖率.而一颗中继卫星就可覆盖飞船50%%的飞行轨道.中继卫星还可以帮助更早发现航天器故障.另外,中继卫星可使各类卫星实现数据实时下传.资源卫星和环境卫星无需专门行至地面站上空,以下传数据.这样突发自然灾害时,就不至于错过应对时机.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宇航局等均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报道.普遍认为:这种卫星大大提高了中国太空信息传播速度,在测控,救灾,军事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2.科技为抗震救灾提供强大支撑

   2017年,一场大地震让"5·12"成为人们长久铭记的日子.大灾面前,13亿人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科技界也迅速行动起来,用科技手段为抗震救灾保驾护航.废墟下,瓦砾里等哪里还有幸存的生命?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声波震动生命探测仪等一大批高科技工具成为搜救的有力帮手.通讯中断,道路不通,震区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在这关键时刻,航空雷达遥感,光学遥感成为大面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的有效手段.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组建了"论文范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组",在遥感救灾方面富有经验的对地观测中心和遥感所立即行动起来,着手收集,处理灾区的卫星遥感数据.其遥感监测数据和相关科技人员的分析评估为国家决策层提供了全面,详细的灾情信息和决策依据.同时,科研人员通过遥感检测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对堰塞湖溃决的可能性及溃决后的危险区进行了科学评估,为堰塞湖的处置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震区水源保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治等多项工作中,科学技术无处不在.值得一提的还有,我国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国气象预报水平不断提高,中短期预报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极大减轻了抗震救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

   3.我科学家发现铁基高温超导材料

   如果一种材料的电阻能达到0,就称之为超导材料.假如超导材料能够应用,很多神奇的设想就能成真.可惜目前发现的任何一种超导材料,都必须降到很低的温度(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十度),才表现出超导性.相对而言,1986年发现的一种镧钡铜氧化物不需要太低的温度就能超导,被叫做"高温"超导材料.自那以后,各种铜氧化物类的高温超导材料相继被发现,成为研究热点.是不是只有铜氧化物才能做高温超导材料呢?今年几位中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3月25日,中国科技大学陈仙辉领导的科研小组报告说:氟掺杂钐氧铁砷化合物在临界温度43开尔文(零下230.15摄氏度)时变成超导体.3天后,中科院赵忠贤小组报告,氟掺杂镨氧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可达52开尔文;假如施以压力,其超导临界温度可进一步提升至55开尔文.此外,中科院闻海虎小组报告说,锶掺杂镧氧铁砷化合物的超导临界温度为25开尔文.这些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引起了超导学界的热议———新老两类材料的高温超导机制是否一样?事实上,铜氧化物的超导机制尚未有定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菲利普·安德森说,假如不一样,那就意味着新材料的发现比预想的要重要得多,也许能从中发现全新的超导机制.

   4.新《科技进步法》实施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简称《科技进步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中国科技界基本法,新的《科技进步法》被认为进一步奠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法律基石.新的《科技进步法》主要针对制约我国科技进步的制度性问题,从6个方面进行了重大修订: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写入法律;提出国家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规定要有效配置,整合科技资源;设立企业技术进步专章;强调要调动科技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建立一种能够激励自主创新的制度.对站在创新前沿的中国科学家而言,修订后的《科技进步法》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既强调科研诚信建设,又倡导宽容失败,为产出更多原创成果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5.科技元素让北京奥运异彩纷呈

   2017年5月8日9时17分,"祥云"在珠穆朗玛灿烂"盛开".中国科学家使奥运火炬成功挑战自身"生理极限",首次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燃起.除此之外,北京奥运会期间,一大批新能源,节能减排以及智能交通的新技术,新设施和新产品在奥运场区,场馆投入运营.奥运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赴了场"科技盛宴".如果以"科技"为主题来场时装秀,那么主场馆"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就是两位最为靓丽的模特."鸟巢"的钢结构由24个倾斜的主钢柱和大量辅助钢柱的相互支撑而成,整个工程看不到一根直立的柱子,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同时,高效清洁过滤技术为全场91000名来宾每小时提供48吨健康直饮水;电子门票系统为观众入场实现同步抓拍,验证时间小于一秒钟;节能环保型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发电机为奥运提供电源应急."水立方"由1437块"智能泡泡"组成,其外立面墙使用的先进的半导体(LED)夜间景观照明技术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科研成果,它比普通照明节省近70%%的能源.计算机编程控制使它可显示各种不同颜色和动态图案,更为奇妙的是,独特的水处理技术让运动员们发挥出色.是科技,让这里成为一座充满魔幻色彩的蓝色水晶宫殿.在这场时装秀中,环保也是个重头戏.在奥运工程中,采用的环保技术达到190多项,仅在奥运村和国家体育馆建设中,就集成应用了60多项先进技术.此外,TD-CDMA技术让人们将奥运赛事"随身带",会"喝水"能"呼吸"的地砖,一秒钟电子门票验证技术等众多高科技不再是人们眼里的"华服",而是大家都能享用的"休闲装".

   6.我研制成功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今年8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曙光公司宣布研制成功"曙光5000",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制造和应用超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最新排行榜中,曙光5000A跻身前十.曙光5000的浮点运算速度峰值为每秒230万亿次.它一天完成的计算量,相当于全中国所有人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利用手持计算机不停地进行计算46年的工作量.而它的功耗却极低———满负载运行的状态下,功耗仅为其他品牌同级别高性能计算机的六分之一.曙光5000A的第一套超大型系统将于2017年初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它被正式命名为"魔方",届时将完成各种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商务计算.高性能计算机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发达国家科技竞争的前沿领域.目前名列第一的超级计算机是IBM研制的"走鹃",它被部署在美国国防部用来进行论文范文实验.我国2004年研发成功的曙光4000A曾历史性地闯入全球排名前十.但由于基础较薄,在接下来全世界都集中精力发展超级计算机的几年里,中国再也没有进入前十名.曙光5000A在高手如云的2017年再次入选前十,被认为是中国登上高性能计算机高峰的真正开始.

   7.我科学家实现世界首个量子中继器

   "虽然不能指望2017年就能用上量子计算机,但是在2017年,物理学家们向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的步伐.8月份,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实现了首个"量子中继器",借助它量子通信可以达到任意遥远的距离".欧洲物理学会在年度十论文范文就介绍中,如是评价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小组的成果.量子通信和计算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效率高而且绝对安全,是通信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作为量子通信的基本资源,脆弱的纠缠光子易被信道吸收,造成信号随通信距离指数衰减,误码率提高.因此,目前量子通信的距离被限制在100公里的量级,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如何提高这一距离是世界难题.《自然》杂志8月28日报道:潘建伟及其同事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这种量子纠缠可以被读出,并转化为光子纠缠,以进行进一步的传输和操作.《自然》称该工作"扫除了量子通信中的一大绊脚石".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多次被欧洲物理学会或美国物理学会评为"年度十大进展".

   8.神舟七号升空我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9月27日下午,当翟志刚的声音从遥远的太空传来时,地球上的中国沸腾了!而世界也睁大了眼睛.身着纯白色国产舱外航天服"飞天"的翟志刚,出舱后挥动鲜艳的五星红旗.随后,他取下飞船轨道舱外事先安装好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交给留在轨道舱里的刘伯明.接着,翟志刚在浩瀚的太空里缓缓行走.当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返回轨道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的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空漫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突出,其最直接并为人们熟知的作用是完成太空作业,修复载人航天器或其他航天器上的受损部件.今天,太空科技的论文范文是建立空间站,掌握太空出舱活动这一关键技术,对建造太空站及后续送航天员上月球至关重要,具有指标意义."神七"飞行的另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是首创飞船伴飞小卫星的太空拍摄,小卫星将会拍摄航天员进行太空漫步及取回空间实验样品过程的彩论文范文片,为今后改进操作提供重要参考.这次"神七"航天员出舱,除了在舱外航天服,伴飞小卫星等标志性项目上展示中国航天科技已取得重大突破及迈进一个新里程外,同时在长征火箭的推进,"气闸舱"设计以及卫星通讯传送,地面监测及回收着陆上,都较"神五","神六"有所创新和提高.

   9.我绘制成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熊猫到底是熊科动物,还是猫科动物,还是浣熊的近亲?科学家一直缺乏足够的证据.第一张大熊猫基因序列图的诞生,终于揭晓谜底———熊猫是熊的一个亚种.深圳华大研究院10月11日宣布绘制成功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首张黄种人基因图后又一生命科学的里程碑.要透彻了解一种生物的秘密,最好的办法是绘制出它的基因图谱.但由于工程浩大,并不是所有物种都能拥有一张完整的基因图谱(如果将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写成一本书,其厚度相当于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这次绘制的图谱显示:大熊猫基因组与人的大小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3万个基因;在已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大熊猫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最接近;基因分析结果还证明了熊科内部各类群的分类情况.这张基因图填补了大熊猫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它的绘制完成,不仅能回答"熊猫为什么有黑眼圈","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这类问题,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基因角度论文范文为何熊猫繁殖能力低下的疑问,从而使科学家有机会帮助繁育更多的熊猫.

   10."翔凤"首飞成功国产飞机走向商用

   11月28日12时23分,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翔凤"加速,滑行,腾空等她终于像她的名字一样,成了"腾飞之凤",留给地面欢呼的人群一个蓝白相间的美丽身影.13时23分,"翔凤"在1000米左右的中低空飞行约一个小时后,顺利降落.这一短暂的飞行因"新中国航空工业历史上第一款自主设计,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这一身份而使翔凤(ARJ21)成为我国航空史上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飞机正式飞入了世界新型民用客机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民用飞机产业一直相对落后,没有走出仿制的模式,没有研制过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机机型.已经批量出口到国外的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其前身"运七"也是仿制前苏联的机型."翔凤"成为我国第一个外销欧美发达国家的飞机产品,目前国内外订单为208架.其中,美国最大飞机租赁公司通用电气商业服务公司*了25架.翔凤-700飞机得到了世界高端客户的认可,是中国民用飞机走向世界的重大突破,也坚定了中国论文范文支线客机取得商业成功的信心.同时,"翔凤"的首飞成功,迈出了我国自主研制大飞机的第一步.我国大飞机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翔凤"的成功;第二步是造单通道150座干线客机;第三步是造双通道飞机.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中短航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在翔凤-700飞机研制过程中,我们在总体技术,气动布局,系统综合等方面掌握了大量关键技术.而它与150座主力干线客机的性能和使用特征有诸多共同性,因而其成功试飞为大飞机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科学》杂志评出2017年十大科技突破

   1,细胞重新编程技术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开启了一个生物学研究新领域,而且有希望促成一些能够挽救生命的新的医学进展."

   2,系外行星,眼见为实

   今年,天文学家们利用特殊的望远镜技术将行星微弱的光线与恒星明亮炫目的光芒区分开来,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太阳系论文范文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

   3,癌症基因名单扩充

   通过对来自不同癌症(包括胰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这两种最致命的癌症)细胞基因进行测序,科研人员发现了数十种与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这些变异使得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导致细胞一步步发生癌变.

   4,神秘的新型材料

   高温超导体是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下电阻突降至零的材料.在2017年,科研人员制造了一场"高温超导轰动",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类全新的以铁化合物为基础的高温超导材料,这是继"铜-氧"化合物高温材料之后高温超导领域的最重大进展.

   5,观察蛋白质的工作

   生物化学家今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新进展:他们"看"到了蛋白质如何与目标结合,然后转换细胞的代谢状态,起到促成某一组织特性的作用.

   6,迈向可再生能源

   今年,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工具,能够把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所产生的过剩电能进行规模化存储.这种新工具就是并不难获取的钴磷催化剂,在其作用下,电能把水裂解,将氢分离,然后就可以把氢填充到燃料电池中进行发电.

   7,胚胎视频

   2017年,研究人员对发育中的胚胎内部细胞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细致观察,他们对组成斑马鱼胚胎的大约1.6万个细胞的运动进行追踪,并对追踪的影像进行了分析.

   8,"好脂肪"工作过程

   "好的"褐色脂肪可以燃烧"坏的"白色脂肪,为身体产生热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他们可以将"好脂肪"转变为肌肉,反之亦然.这一研究将来可能会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方法.

   9,计算物质世界的重量

   物理学家最新的计算数据表明,标准模型(即描述大多数可见宇宙中的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非常准确地预测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10,更快,更廉价的基因组测序

   从长毛猛犸象到癌症患者,科研人员今年又报告了一批新的基因组测序成果.这些研究借助了多种测序技术,这些先进的测序技术比当年用于第一次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技术要快速,便宜得多.

   第三节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一?世界农业发展趋势

   1,世界正在掀起发展设施农业,精致农业,走向农业工厂化的热潮

   当代农业正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从田间进入工厂;从农户的小型精致经营走向企业化的大型精密规模经营;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新材料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调控生长发育,获得高额产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微电脑系统与各种常规设施,新理化设施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组成优化生物电子自控综合设施系统,自动控光,温,水,肥,气等环境条件,适应作物和禽畜生长发育需求.一些国家果,菜,花的自动调控温室栽培,水耕无污染栽培产业兴旺发达.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及科研的各个领域,从信息收集,传递,产销管理,水管理管理,病虫害预测,动植物育种,直到市场销售等各个技术环节.

   2,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体系向产供销一体化,系列化发展

   在美国,近年来出现了农业综合企业,与农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联系,形成一个供,产,销有机结合的农业经济体系.法国则提出了一体化农业概念,把食品加工业纳入农业系统,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企业.日本的工业介入农业,一方面工业企业开办现代化农场;另方面介入农业的供,产,销领域,使科研,生产,销售联成一体,具有雄厚的竞争实力,迫使家庭小农场解体而与企业联合,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的发展是与精致农业技术体系的发展相适应的.精致农业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应用新技术措施,以高效率,高效益生产高档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

   3,综合农业开发和现代生态农业方兴未艾

   综合农业开发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林牧渔进行综合开发及深加工利用,实现优势资源重组,形成综合生产力.现代农业号称有黑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食品农业.而蓝色农业即海洋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占地球70%的海洋有取之不尽的蛋白质及海洋食品.绿色食品农业即无公害农业,将风靡全球.现代生态农业及持续农业正在兴起,许多国家正在探索,试图建立一个能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把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省农药,省化肥的新品种,与一套和它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生态经济效益的栽培调控技术结合起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控和管理.以求取得保持水土,培肥土壤,防治病虫和杂草,有效利用农副产品和废弃物,改善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等综合资源环境效益.使食物链多层次循环利用,从生态,技术和经济组成的多层次结构上,形成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系统.世界各国正在研究传统的有机农业与现代的科学技术及当代高科技相结合,试建各种"生态农场","生态农业村",把耕地,作物,鱼塘,森林,牧场,居民点及农产品加工厂,合理布局,相辅相成,使物质能量得到循环利用.在渔业上发展海洋牧场即"栽培渔业",使传统"狩猎型","家畜型"渔业向"放牧型"渔业转变.

   4,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

   生物工程技术尤以应用于改造或激发生物体的生产性能为多,它在高产,优质,低消耗,防御自然灾害方面获得明显效益.这种新技术,突破了过去常规育种停留在品种间杂交改造生物体的局限性,使优良基因的转移,重组,综合扩展到种间,属间的远缘结合,并已创造出一批抗除草剂,抗病能力强,抗旱,抗盐碱,含高蛋白,含高赖氨酸,以及具有良好固氮能力的新品种,投入生产应用.尤其是细胞工程应用于育种方面成效显着,许多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形成新产业.如植物细胞培养,动物胚胎移植,工厂化快速繁育组培苗,人工种子产业等,它们将对90年代的农业生产变革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用基因转移技术获得多种作物抗御某些病虫害的重组细菌,制成多种生物农药投入生产应用,不会污染环境,现已进入大田试验.美国已把牛垂体生长激素投放市场,预计在几年内能使美国牛奶产量提高20%.猪生长激素的应用,可把商品猪饲料报酬率提高20%.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森林病虫害和畜,禽,疫病,制造高蛋白的饲料,制造高效无毒农药,制造食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投入商品生产并获得经济效益.

   5,以森林,园林工程为主体的环境保护及国土美化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

   森林是农业的"养母",当今工业发达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十分注意保护及发展本国的森林资源.如美国提出发展林业为人类生存服务的战略.法国提出林业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战略.日本把发展林业作为治理国土之本,开发山区经济之道,战后仅用30多年的努力,不仅森林覆盖率,经营水平,森林生产量,工业利用都步入世界前列,既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又是"世界绿色巨人".森林即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又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对环境的保护起到巨大作用.前西德把建立自然公园,农业公园作为保护环境向居民提供福利的主要措施,共建自然保护区1397个,占国土面积20.9%.美国已划出自然保护区175个,面积664万公顷,每年观光人数达10多亿人次.以上表明,农林业对环境的保护,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

   二,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1,未来农业科学的交融,更新,拓展与创新

   以研究和掌握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规律为主体的农业科学(广义农学),通过与现代生物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塑造新物种,构建栽培与养殖环境,开辟食品和资源利用新领域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新的生物技术产业群,从而带来一场新的农业产业革命.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生物技术的新发展表明,农业通过运用生命科学的新成就,定向设计构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物种,打破生物的种,属,科,目,纲乃至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不可交配的界限,按照人们意愿塑造更多的新物种和新品种将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引起新的产业革命,产生新的领域,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向更高更合理的层次方向发展.

   2,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除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农业生物资源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近年来,以高科技开发微生物资源,并将其产业化的"白色农业"发展迅速,这将促使以动,植物"二维结构"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并重的"三维结构"的现代农业转变.目前来看,发展"白色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畜分粮,推动畜牧业的大发展,为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和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对策,还可在利用微生物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白色农业"的兴起表明,通过工厂化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将形成非绿色植物的,不污染环境的新型农业及其产业,研究开发可更新纤维素,工农业废气,废液,废渣,建立单细胞蛋白工业及海藻生物技术产业等.生命科学,农业科学与众多的现代科学交融,在深度与广度上拓展农业科学,创新农业科学,使农业科学出现崭新的面貌———新的学科基础,新的内涵,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管理形式和新的产业化目标.

   3,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创新

   将促进农业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现代智能依附型的发达产业转变,将加速陆地农业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并在2 1 世纪加速向海洋领域拓展,出现大规模的海洋农(牧)场,实现"海洋农牧化",并相应发展海洋农业科学,使"绿色革命"与"蓝色革命"互相交融.同时,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太空农业和太空农业科学可望诞生.陆地,海洋,太空三大农业系统互相交融和促进,绿色,白色,蓝色"三色"农业多相并存,将构成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进步的系统格局.

   4,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产生质的飞跃,出现革命性变化.2 1 世纪农业科技将在探索作物,畜禽,鱼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奥秘,挖掘生产潜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高产,优质,高效目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代农业科学在学科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相比,具有智能化,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等4 个显着的特征.农业科技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其它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不断向农业科学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科学交叉点和生长点,拓宽了农业的领域,大大推动并进一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的更大进展和更新,更广泛的应用,不仅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且使农业成为生物技术最有应用价值和前景的产业.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联系更为紧密,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人们在2 1 世纪更好地掌握农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战略决策,体制,机制和政策完善以及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5,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新领域

   今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增加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重点主要有资源与环境,土壤肥力,水资源,食物安全,人类营养和健康,农产品加工,贮存等.引人注目的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拓如下新领域:

   ——新物种塑造.主要运用生物技术,核技术,光电技术和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综合不同的优良性状,按人类需要有选择地定向塑造新的物种和类型,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物抗逆性,并充分利用固氮微生物和藻类,丰富和充实作物营养综合体系内涵.

   ——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即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性繁殖途径,发展人工种子制造产业;利用胚胎移植和分割技术,发展动物胚胎生产,贮存,运输与利用的新兴产业;利用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技术,加快畜禽性别鉴定技术,进行定向繁育和饲养等,21世纪都将实行产业化.

   ——新农业工厂构建.2 1 世纪农业工厂化生产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等的发展和综合运用,将有长足发展,将实现人工创造环境,全过程自动化养殖,建立起技术高度密集的工厂化,自动化生产体系.

   ——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开发单细胞蛋白资源,生产高蛋白饲料与食品,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秸秆生产饲料,开发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5级大一新生军训

植物叶片资源,生产可用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的营养价值高,可消化率高的叶蛋白,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菌种,加快氨基酸发酵的利用,大规模生产不同用途的氨基酸等,将成为21世纪的农业新产业.

   ——新能源开发.面对能源短缺与危机,2 1 世纪利用生物量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可能.种植开发"绿色能源",除薪炭林外,重点利用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及藻类,生产酒精和石油代用品.如用糖蜜发酵生产酒精,培育"能源甘蔗"专用于酒精发酵;利用谷类生产乙醇和利用大量的作物秸秆来生产沼气,乙醇,部分代替石油等.

   ——新的空间领域拓展.像对待地力一样提高"海力",促进水产养殖,增殖向集约化,农牧化方向发展,营造"海洋农场","海洋牧场","海洋林场",实现蓝色革命.还可将航天科学与农业科技相结合,发展太空农业.近年来,我国把水稻,番茄的种子送入太空,出现了显着变异,如稻穗变长,籽粒变大,抗逆性增强等,这有助于加速品种选育进程,丰富资源.在21世纪将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当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下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知识社会.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在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诸多问题中起关键作用,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全面振兴.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文化摇篮之一的文明古国,要摆脱近代以来的落后状态,迎头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不失时机地,有远见地把握进行一次"农业新科技革命"及其产业化,必须超前筹划,在战略部署和对策上采取得力措施,实现现代农科教的结合和大协作,促进农业科学的大发展,农业技术的大组装和农业大市场的形成.

   三,中国农业科教新期待

   1,代产业技术体系将覆盖50种主要农产品

   今年,农业部将继续加大与财政,科技,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扩大财政专项支持,在去年10个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再启动40种主要农产品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力争使现代产业技术体系覆盖50种主要农产品和优势区域.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建设依托单位和各产业技术体系的广大科技人员,要按照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着眼于农业产业发展大局,紧跟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紧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强化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科技支撑.

   2,将尽快启动转基因专项首批项目

   今年,农业部将抓紧完成实施方案论证工作,尽快提请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审批,按照"强化自主创新,突出战略重点,创新管理机制,培植生物产业"的总体思路,尽快启动专项首批项目.要加快推进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安全评价进程.要争取将油料,大豆等作物列入专项支持内容.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3,将进一步集成各农业项目资源以形成整体系统

   争取在今年年底前,58个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项目每个项目都针对本行业的实际需要拿出一项能够直接操作的技术规程,提供给推广部门和科技入户专家推广应用.同时抓紧时间筛选确定2017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农业项目建议,争取在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农作制度,废弃物与资源多重利用等农业共性技术领域再上一批稳定支持的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农业类项目,争取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组装配套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梳理这些项目资源,形成项目间系统集成的格局,力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不断解决一批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4,推广农业科技,在实践中实现更大价值

   2017年将继续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积极争取加强条件建设,改善人员待遇,提高队伍素质.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紧密围绕农作物高产创建和养殖业健康高效创建两项主题活动,大幅增加项目县和示范户的数量,拓展示范品种,扩大整市推进规模,强化项目监管.超级稻示范推广要重点抓好单季稻亩产700公斤,双季稻亩产900公斤的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将超级稻示范推广与优粮工程,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种子工程等项目衔接起来,实现更大幅度,更广范围的增产.在生猪,水稻,废弃物利用等领域重点推进40项跨越计划项目,建立以核心技术中试熟化,配套技术组装集成,一定规模试验示范以及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系统开发模式.同时,大力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业植物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范围.

   5,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上推进节能减排

   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紧农业污染源普查,加强重点地区的产地环境监控,从源头上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口.加快农业野生物种调查和资源搜集保存,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推进外来入侵生物的灭毒除害行动.尽快编制完成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规划并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在"节约,保护,利用,拓展"四个环节上下功夫,抓紧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村.积极争取扩大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水平.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严格资金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创新农村沼气建设模式,形成以农村户用沼气和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为重点,农村中小学校园沼气工程,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秸秆集中供气型沼气工程等为补充的多种模式并存的建设格局.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级服务站为支撑,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切实抓好秸秆综合利用,抓紧制定综合利用规划,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北京及其周边省区要加强秸秆禁烧执法工作,严禁焚烧,确保2017年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积极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

   6,通过国际合作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加快创新和提升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认真分析各个产业和学科的比较优势,主动合理利用全球农业科技资源,着力解决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增强对外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引进消化吸收,集成组装配套,自主创新输出"三位一体的走出去模式,鼓励科教单位和科技人员围绕国家外交战略,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援助和境外资源开发工作.2017年要重点针对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目标区域的实际状况,力争在农村能源,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和品种资源收集等领域实现突破.

   四,台湾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1,加强农业科技管理,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1)适应知识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农业科研教育组织

   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策划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目标,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与考核,"农委会"于1986年成立任务编组的"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于1993年改组,确定该小组的主要任务:(1)农业科技发展政策及法规的拟定;(2)计划的规划,评审及预算编列;(3)计划的推动,管理,成果检讨与绩效的考评;(4)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的规划,推动与管理;(5)科技会议的筹划及其结论与建议事项的推动;(6)与相关"部,会",学术及研究机构有关农业科技计划的协调与联系.随后又改组为任务编组的"农委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委员会.这一时期台湾农业科技集中在"农委会"农粮处主管,部分科技项目由"农委会"有关业务处室管理.此外,"国科会"生物处主管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为了适应知识农业发展的需要,"农委会"着手研究调整农业试验研究机构,于2000年把拟成立"农业部"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研究设置"农艺研究署",从事全台湾农业科技研发工作.为了迎接生物科技新纪元的到来,"中研院"设立生物农业科学所,台湾大学成立生物技术中心,中兴大学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民间企业于1998年投资12亿元新台币成立了花卉生物技术公司,投资六亿元新台币成立家畜疫苗公司.近几年还先后把屏东技术学院和嘉义技术学院扩大为屏东科技大学和嘉义科技大学.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究机构的分工是,"论文范文"研究院主要从事学术及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大专院校则以教学及训练人才为主,研究工作为其业务的一部分;公营事业机构研究所及财团法人或类似组织的研究所从事专业性特定项目的研究工作;而原省属的试验研究机构为从事台湾地区全面性的试验研究工作的主干.有关农业科技研究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发展与商品化及应用,依上,中,下游各层次负责推动.

   (2)应对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创新步伐

   1992年"农委会"农业研究发展小组依据《台湾科学技术发展12年长程计划及6年中程计划》,《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有关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历次"行政院"科技顾问会议农业组顾问建议事项,确定生物技术,生物防治,种苗繁殖,栽培渔业,动物用生物制剂等五个领域的研究发展重点,加以推动实施.其中台湾"农渔牧产业自动化"十年计划,约投入经费25亿元新台币.

   从1997年7月至2000年6月,台湾"农委会"按照台湾地区"跨世纪农业建设方案"中的有关"发展政策导向的产业科技"要求,在重点产业科技,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整合农业科技研究群及区域推广体系,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取得一批成果.

   2000年夏季,台湾"农委会"研究拟定"迈进二十一世纪农业新方案",做为2001年至2004年农业政策蓝本.该方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知识经济,厚植农业竞争得基"策略,明确了新世纪初台湾地区农业知识经济的发展重点.2001年台湾农政机关用于扶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的经费预算为450.01亿元新台币,2002—2004年约需195.18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知识经济发展.

   2001年"农委会"制定台湾地区农业各领域科技发展中程纲要,包括11个研究领域,分别是作物科技领域,林业科技领域,渔业科技领域,畜牧业科技领域,农业环保科技领域,农产品加工科技领域,农业自动化科技领域,农业共通性科技领域,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林业防灾科技领域,"农委会"计划从2000—2004年度,共投入241.56224亿元新台币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主要是:(1)在生产方面: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国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加强生物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创造台湾地区农业的新绿色革命:加速农业自动化与信息科技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2)在生活方面:生产卫生,安全,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提升国民生活品质质,重点发展高品质且多样化的农产品,满足消费大众需求;结合民间力量发展食品科技,带动产业发展.(3)在生态方面: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冲击,强化农业支持生态环境维护的功能,重点改进动植物生产,检疫防疫技术与体系,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

   (3)大力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鉴于农业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为了加快台湾生物技术的研究创新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突破台湾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提升传统农业的技术能力,近十几年台湾在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不断增加研发经费,人力和设备投入.

   1995年8月台湾"行政院"第2443次会议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并于1997年修订方案内容,确定将农业与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作为台湾全力发展的重点科技."农委会"为落实"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1996年优先执行了花卉种苗,动物用疫苗及生物农药三个推动计划.

   1997年3月,台湾"国科会"委员会选定农业生物技术为台湾四个"国家型"科技计划之一.同年10月,成立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专案计划规划工作小组.1998年1月,聘任该计划个案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2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的目标,规划重点提交"国科会"委员会审定通过,推动执行,课题申请通过率为45.2%.1998年7月,公布1999年度第一期三年的课题补助金额,共有42项课题列入该"国家型"计划.其主要研究目标是:(1)整合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既有人力,物力与技术资源,落实产业应用,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台湾得以生根并茁壮发展;(2)加强本土性的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以提升台湾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建立台湾研发与应用体系,确保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永续发展,尽快提升台湾的农业生物技术水平;(4)整合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尖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把台湾建成为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与营运中心,促进台湾加入WTO后的农业发展.该科技计划的重点研究领域是:(1),花卉及观赏植物领域,(2)植物保护领域,(3)水产养殖领域,(4)动物用疫苗领域,(5)农产品保鲜利用领域,(6)农业环境保护领域,(7)保健及药用植物领域.

   (4)加快农业科技管理创新

   "农委会"为加强农业技术发展规划及本会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执行,管制与运作,设立农业科技审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农业科技研究发展方向规划的咨询,农业各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制度,法规,策略及重大方案审议之咨询,农业科研计划资源分配审议的咨询,农业科研计划成果检讨审议的咨询,其它农业科技发展事项的咨询.委员会下设农业,林业,渔业,畜牧及生物技术五个技术领域审议小组,各技审小组的任务是:对"农委会"个别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审查及管理考核咨询,"农委会"科研计划与业界合作事项协调及审议的咨询,"农委会"有关科研计划事项的咨询.

   为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发展计划执行绩效评估,促使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有效运用,"农委会"2001年3月6日成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委员会,该评委会的任务是:以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计划为对象,评估过去该领域的研究计划执行绩效;评估农,林,渔牧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研究成果所建立的技术,对提升台湾地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效益.评委会设委员23—25人,由"农委会"主任委员遴聘学养优异,经验丰富,对产业科技,经济充分了解的相关产,官,学,研界专家兼任.评委会在对各领域专业技术进行评估时,得视需要聘请该领域的相关专家若干位参与绩效评估.此外,还在台湾地区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中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在台湾地区农业科技中程发展纲要各领域聘请评审委员会.

   2,注重农业科技投入,扶持技术创新

   从下表可以看出,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常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台湾地区农业科技经费投入

   年 度 经 费 年 度 经 费

   1996 21.1350 2001 45.04193

   1997 15.3857 2002 49.51840

   1998 16.6880 2003 55.26226

   2000 29.7931 2004 61.94672

   注:2000—2004年为中程科技纲要需求估计数

   1996年度(1995年7月1日—1996年6月30日)台湾地区农业科研经费为21.135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农业基础研究(含农艺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畜牧兽医,森林及水土保持,渔业科学及农业工程)的经费投入为3.9450亿元新台币,其经费主要来源是"国科会"和"中研院",共执行537个研究课题,参加研究人员1206人.同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含农作物科技,林业科技,渔业科技,畜牧科技,食品科技等)的经费投入为17.19亿元,执行197项整合性研究发展计划,参与研究人员5142人.

   在研究成果方面,共有952篇研究论文发表,72本专着,934项技术报告发表,完成55项技术创新和923项技术服务,实现技术转移18项,取得专利权6项,着作权3项.从1996年度的农业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的经费投入结构看,应用研究占70%(12.172亿元),应用基础研究占3%(0.439亿元),商品化开发研究和技术发展占18%(3.077亿元),其他研究占9%(1.504亿元).

   1997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5.3857亿元.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应用研究与技术发展经费投入为16.6880亿元.从1998年度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各领域经费投入结构看:重点产业及资源保育利用研究发展的经费为10.94648亿元,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经费2.12078亿元,食品加工科技经费投入为1.79738亿元,遥测技术及精准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为0.44965亿元,农牧渔产业自动化科技经费投入为2.6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领域内部经费投入结构为:作物育种及生产技术研究2.822亿元,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利用0.8亿元,动植物防检疫与病虫害防治研究1.25755亿元,渔业生产科技研究发展0.805亿元,畜牧生物科技研究发展1.46606亿元,农业废弃物利用及公害防治技术研究0.44431亿元,水土森林资源保育利用及水利科技研究0.95641亿元,农业经济,农产运销技术与农民辅导研究0.52亿元,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国际合作及计划管理0.6亿元,农业资导系统建立研究与利用1.07515亿元.

   "农业生物科技国家型计划"经费,包括台湾地区"国科会","农委会","中研院","环保署"和财团法人台湾农业生物技术中心五部分的研发投入,预估1998至2001年度,总额达到8亿元新台币.各年度分别为0.2亿元,2.11亿元,2.6亿元和3.1亿元.

   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1)制定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农委会"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科技计划已有成果拟进行产学合作加速商品化的项目一览表》,《"农委会"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成果归属及运用办法》,《"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等法规.

   《"行政院"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提出台湾地区生物技术发展策略是加强研究发展与其成果移转,扩散及应用,整合产,官,学,研的研究发展体系,成立"国家型"计划,畅通研究,发展,生产三者之间的渠道,以加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其中与农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有:修订生物性农药开发相关法令规范;推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计划以花卉种苗,水产养殖,动物用疫苗,生物性农药,保鲜技术等方向为重点,并落实于产业发展;加强花卉新品种智能财产权保护,并纳入植物种苗法新品种命名及权利登记范围的花卉种类,加强花卉新品种权利保护,以提高育种研发意愿,推动花卉种苗产业发展.

   "农委会"为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绩效,鼓励民间产业界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以加速落实研发成果于产业发展,于2001年4月3日制定了《农业科技计划产学合作实施要点》."农委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人事费,研究设备费,包括杂支,材料,仪器设备维护等其它研究有关论文范文,管理费和必要的技术移转论文范文.

   《"农委会"主管计划研究成果技术转移执行要点》提出,移转研究成果的技术或智能财产权给予厂商时,应以该成果作价取得价款.技术成果移转作价原则以"农委会"资助研究总经费乘下列百分比收取之:(1)参与开发的合作厂商收取5%,未参与开发的厂商收取10—15%.(2)技术成果最终使用者若为供个别农家使用则收取5%,供农企业使用则收取10—15%.

   (2)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研究

   台湾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科研课题均包括与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方面有关的研究课题.从2001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科技计划研究重点内容看,与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在农业政策方面,设有《农产运销制度,法规,批发,零售,渠道与市场的规划及评估研究》在健全组织及人力资源,提升农业经验管理效益方面,设有《农民组织功能研究》,《农业推广体系研究》,《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农业人力资源研究》,《农民福利制度研究》,《农业金融结构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方面,设有《推动花卉种苗,生物性农药,动物用疫苗及水产养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在农产运销电子化方面,设有《推动产销与网络商城信息整合研究》,《农业自动化与电子化推动配合措施研究》,《农产运销自动化及电子化研究》等.

   从1999年度台湾地区"农委会"主管农业科技计划实施结果看,安排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现有农业网站与农业推广网络系统评估》,《农业知识信息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推广远距离教学系统的规划》,《农业知识创新的传播研究》,《作物基因转移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上应用研究》,《生物性农药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生物肥料的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应用生物技术加强花卉种苗产业发展研究》,《加强推动动物疫苗产业发展研究》,《农产品服务业自动化计划配合措施研究》,《加强食品工业技术及管理的辅导》,《灵芝和樟芝菌种发酵培养技术开发研究》.

   五,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

   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中国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呈现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格局,解决了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总结近30年来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论文范文权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论文范文权利.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政策改革也提供了同样的证据.例如,2000-2003年,由于农民税费负担过重,生产成本过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到2003年,粮食总产量跌到8613亿斤.2004年和2005年实行的"两减免,三补贴"政策,使农民得到了直接的好处,两年间粮食增产1000多亿斤.近年来,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和村民自治等改革,也激发了农民从事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因此,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论文范文权利,是农村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其次,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这两个新事物都是农民的伟大创造,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农民所具有的首创精神还表现在借助于市场的劳动力流动,不仅打破了城乡的藩篱,而且为城市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继续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进展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和财税等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体制改革等,都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来进行设计和实施的.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基本上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村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最后,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事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这也是中国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突出特征.从农村改革突破到建立市场经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的改革在各个阶段上虽然重点不同,但都依次递进,一脉相承.从宏观层面看,也是如此.中国首先启动农村改革,以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城市改革,又以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支持农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要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下,由于农业和农村发展已与城市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就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解决新的发展阶段下的"三农"问题.

   随着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今后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看待和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三农"问题,将直接影响着今后中国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方向.

   如果说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有着从工业化早期的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过渡到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转变趋向的话,那么,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政府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干预行为,旨在协调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追求和实现平衡增长与发展.那么,中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对"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挑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观察中国的"三农"问题:第一个层次是"三农"问题本身,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将其局限在"农"字上来看农业,农村和农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挑战;第二个层次是"三农"问题与非农产业,非农地域,以及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要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来看"三农"问题;第三个层次是要考虑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系,中国农村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中国农民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农民的关系,即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谈"三农"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恩格尔消费定律的作用下,农业份额下降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也是理解"三农"问题的核心.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产值份额在不断下降,从27.9%下降到目前的11.8%.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将会进一步下降.这是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过程的共同经历.例如,今天日本的农业产值只占GDP的1.3%(2004),韩国只占3.2%(2004),我国台湾地区只占2%(200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农业产出份额的下降,农业就业份额下降,非农就业比例上升,工业化发展还带来城市化水平上升,这些都是同步发生的.这种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同步变化,也被称之为结构转换规律.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尽管农业份额随着经济增长比例不断下降,但是农业就业比例和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出现同步变化.大量人口仍然滞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可能有较快的提高,城乡差距随之产生,这也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所在.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三农"问题.对它们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农业问题,也就是农产品供求问题.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不断丧失,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是一个可耕地和水资源都非常稀缺的国家,而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如粮食,棉花等都是土地密集型和消耗水资源较多的产品.相比之下,并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相反,蔬菜,园艺,花卉等经济作物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由于这些产品还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和需求弹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在后WTO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农业发展需要通过发挥其比较优势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随着农业产值比重和农业就业比重的进一步下降,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新的投入和生产装备,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销售方式,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很显然,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深化农业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将是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

   农业就业比重下降意味着非农就业比重上升,也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将会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在"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从而导致消费不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随着农业收入不再是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型力量,非农业收入将逐步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从本质上讲,农民收入问题是一个就业问题,只有开通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才是打开农民收入问题"死结"的钥匙.这样,就需要通过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解决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从"三农"问题本身看,农村是农业,农民发展的环境和背景,也是"三农"问题的汇合点,是"三农"问题的地理概念的体现.农村经济不繁荣,社会问题多是农村的问题所在.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除了做好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等工作外,还应该考虑采取有别于过去的主要关注农业及其竞争力的发展方式,把农村各部门(如农业,制造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整体纳入统一的发展内容,提升农村整体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宋洪远/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六,粮食阴谋论

   1,粮价大幅变动,危机已现端倪.

   过去3年来全球粮食论文范文累计上涨83%,至少有1亿人退回到挨饿困境,有人终日以泥土制成的"饼干"维生.中国没有饿肚子,但粮食安全分明也受到了严峻考验,粮价上升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影响着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预期.气候变化,油价攀升,生物能源,资本投机等面对危机,人们总要寻根溯源,问个究竟.有人想起了基辛格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这一出大戏的背后,有没有一个剧本,一名导演?谁发动了粮食战争."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大实话几十年来都未引起世人应有的警觉.

   今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至少已经召开了9次以解决全球粮食危机为主要议题的高端会议.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名官员曾说:"如果领导人一边高谈阔论全球饥饿问题,一边享用奢华的美味珍馐,看上去可不怎么合适."2002年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峰会,就因鹅肝,龙虾,佳酿,令与会各方事后尴尬不已.但7月初在北海道举行的八国峰会并未吸取教训.这真是一份令最顶级的餐厅和最挑剔的食客都会醉心的晚宴菜单:开胃前菜:鱼子酱玉米卷,烟熏鲑鱼夹海胆,洋葱稣,冬百合配夏薄荷.第二道菜:竹叶装饰的扇型盘子上摆着八样美食,包括用褐藻调味的论文范文牛肉锅,配芝麻酱拌芦笋;鳄梨金论文范文鱼丁;土豆,紫苏,白煮蛤蜊汤;莼菜鳗鱼;酱汁对虾;烤鳗牛蒡卷;甘薯,香煎刺鳍鱼.接着上桌的是绒螯蟹汤,焗雪斑,主菜是以牛乳喂养的小羊制成的羊排配黑松露.最后的"梦幻甜点"是咖啡和蜜汁蔬果.如果再加上午宴的6道菜,每位首脑与夫人一天就享用了24种高级食材,动用了60位厨师.以至于英国《独立报》不无讽刺道:"讨论粮食危机真是一项体力活."

   据世界银行统计,过去3年来全球粮食论文范文累计上涨了83%,人类正面临着30年来最严重的"静默海啸":至少有1亿人退回到挨饿困境,33个国家面临粮荒和社会政治动荡的危险.海地贫民连一盘米也买不起,一日三餐只能以"泥饼干"充饥,粮价高企毫无争议地成为峰会的热点议题,但在峰会的餐桌上却丝毫嗅不出危机的气息."富国俱乐部"饕餮盛宴这一极具象征意味的"行为艺术",多少暴露了他们解决粮食问题的"真情实意".或者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所言,这本来就是一场"人为的危机"."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2,关于本次粮食危机的起源

   气候变化,油价攀升,生物能源,资本投机早已成为标准答案,"中印需求威胁论"也老调重弹:美国总统布什抛出"印度的中产阶层日益富裕",西方媒体则热衷指责"中国人开始吃肉了".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周立教授告诉《新民周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粮食继能源之后,正成为一种新的赚钱机器和重新划分世界的地缘政治武器.政治家所关心的国家利益与食品巨头关心的经济利益一拍即合,催生出一个庞大的? "食物论文范文",粮食危机不过是其扩张的必然结果.周立曾用了一年时间,跑到美国对农业和粮食市场进行"田野调查".他在一份题为《美国的粮食政治与粮食武器》的总结报告中指出,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又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曾任美国里根政府农业部长的约翰·布洛克在一次听证会上直言不讳地说:"粮食是一件武器,而使用它的方式就是把各个国家系在我们身上."美国论文范文情报局的一份报告则言,第三世界国家缺粮使美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力量,华盛顿对广大的缺粮者实际上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大实话几十年来都未引起世人应有的警觉,而某些国家的确长期将此奉为圭臬.周立指出,早在1945年,南斯拉夫在铁托总统的领导下进行改革,试图摆脱苏联对南斯拉夫的控制.这时,美国伸出了"友谊"之手,为南斯拉夫提供了巨大的粮食援助.

   1965-1967年间,美国总统约翰逊曾对印度采取限制出口粮食的政策,从而最终迫使印度改变其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外交政策.1970年,当"马克思主义者"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为智利总统后,美国对智利的粮食援助立即停止了.阿连德领导下的大众联合政府,却是致力于农业改革和公平分配的.在阿连德论文范文后,美国的粮食援助很快又恢复了.粮食援助是尼克松政府反对阿连德所采取的秘密战略的组成部分.1980-1981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对其实行谷物禁运.但当80年代末苏联沿着美国指引的方向进行改革时,一位西方议员阿德·梅尔科特立即指出:苏联需要多少粮食就提供多少粮食.1994年以来,朝鲜连续几年歉收,国内粮食供应严重短缺.美国联合日本,韩国对朝鲜提供粮食援助,但条件是,朝鲜必须放弃核计划,并在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方面与西方合作.

   3,廉价倾销

   美国粮食战略的推行,在周立看来更多由食品巨头在前面冲锋陷阵,首先摧毁的目标是美国原有的粮食体系.2007年9月,周立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Gary家.Gary只耕作2英亩土地的小型农场,深有感触地从柜子里拿出了一盒早餐燕麦片告诉周立:"这盒燕麦片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我们农民只能分到1.43%,仅折合5美分."根据美国农业部和部分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农民在1910年还能获得近40%的食物价值,2006年下降到5? %左右.这导致从1930年以来,小农家庭农场破产了60%."如果我们认真看一下恰亚诺夫,斯科特和黄宗智基于苏联,东南亚和中国的实证资料研究,并亲自到田间地头去问问农民,就会体会到并不是他们的竞争力不如产业化农场,而是政府只对产业化农场实施高额补贴."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曾建立过? "低吸高抛"的粮食储备体系,使得粮食论文范文曲线平滑化,也为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盈余,曾得到农民,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但在少数粮食寡头多年的动员和游说下,19? 96年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倍受怀疑的粮食储备制度,为控制了上,下游的食物集团大开方便之门.田纳西大学农业政策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的补贴自1998年以后,规模一直稳定在每年20? 0亿美元左右,其中80%流入到农民和农作公司,基本被粮食寡头尽收囊中.而大量的农业补贴,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论文范文,从而使得少数几个食物集团赢得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竞争力——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廉价食物体系,通过"无缝的纵向联合,控制了从基因到超市货架的整个食物链",营造了一个由他们所掌握的"食物论文范文"."这个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出任政府代表,经济控制,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 ,周立举例说,像美国农业部居然会帮助开发种子绝育技术,而这种生物工艺,只会让农民们更加依赖种子公司.资本化的食物集团,当然不满足于只控制了本国的食物版图,它还要进一步扩张疆界.? "近些年粮食的对外援助和自由贸易,就是它扩展疆界的很重要的表现."

   苏珊·乔治的《粮食政治入门》一书,详细描述了美国如何成功地用粮食援助,改变进而控制受援国的的粮食生产体系,让非洲,拉美等国家的农业基因化,石油化,化学化和机械化,沦为附属于美国消费需求的经济作物园."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直接与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食品集团——Cargill的执行总裁有关.他代表公司利益,却出任美国的GA论文范文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美国农业论文范文谈判代表,极力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浪潮,使得农产品自由贸易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成功地纳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周立说,粮商还与政府携手影响国际组织.当初海地允许美国米进入,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发放贷款的硬性条件.

   仗着巨额农业补贴的底气,"食物论文范文"继续以屡试不爽的"低价倾销"策略攻城拔寨."不仅美国,世界10个提供农产品生产支持的主要经济体,政府用包括补贴在内的各种方式,对农场提供生产支持,支持总额达到了2795亿美元,总补贴份额占农场收入的比重达30%.在农产品自由贸易框架下,主要农业发达国家已经将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绑上了同一辆战车:要么各国比拼财力,进行补贴生产,竞争;要么让出农产品市场,由强国提供粮食和一整套食物体系."在自由市场的花言巧语和强调公平竞技场优点的背后,好像是各国农民在跟美国的农民竞争.可是美国的产业化农民,其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政府补贴.正如印度工商部长卡迈勒·纳特在罗马峰会闭幕之日发表文章所称:"我们准备好了同世界上任何农民竞争,但却不能和他们的财政部竞争."

   菲律宾自然条件论文范文,境内还设有着名的国际水稻研究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仍是稻米出口国.但自上世纪70年代起即转向发展高价的外销型经济作物,逐渐放任本国的粮食生产,道路建设,农机,水利,作物改良,研发,推广等方面严重落后,生产力仅以每年1%左右的幅度上升,1996到2000年间的增长幅度甚至低于1%.随后又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开放市场,进一步打击了农业部门的生产力.面对是否有阴谋论之嫌的质疑,周立反论文范文:"如果没有食品大亨的全球商业利益,以及美国政府的全球政治利益和政治家的个人前途考虑,一个国家为何要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强制机制,硬把自己的廉价货品'补贴'给全世界?"这也可以回答欧美国家都倡导自由贸易,为什么乌拉圭回合都变成多哈回合了,在削减农业补贴问题上始终不肯妥协?

   4,美版"战国策"

   既然"食物论文范文"的扩张建立在低价倾销的基础上,去年以来粮价为什么会突然暴涨?周立表示:"食物论文范文的主导者,在全球粮食贸易体系中,涨也收益,落也收益,早已经做到了赢家通吃."2005年,布什总统签署了《能源政策法案》,提出到2017年美国可再生能源要达到75亿加仑,拉开了玉米行情暴涨的序幕.2007年底,美国参议院通过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该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推动美国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加仑,连锁性地推动了农产品论文范文全面上涨.美国能源部阿岗国家实验室研究员曾左韬博士认为,"乙醇战略"完全是管仲治鲁梁之谋的美国版.当年"春秋第一相"为拿下鲁梁二国,先令齐国老百姓全都穿上了丝制衣服(服绨),齐国丝价大涨.管仲还特意对鲁梁商人说:"你们给我贩来绨一千匹,我给你们三百斤金;贩来万匹,给金三千斤."吸引得两国国君都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以赚取高利润,从而放弃了农业生产.一年后,管仲又不让百姓再穿绨,并不准卖粮食给他国.十个月后,鲁梁粮价高涨,人民饿馁相及,即使两国国君急令百姓返农,也为时已晚.齐国不费一兵一卒即令两国归顺.

   曾左韬说:"两千年后斗转星移.玩这种粮食策略的变成了美国人."第一步: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亚洲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为美国"织绨".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亚洲农业挤垮.由于工业化占地导致耕地的消失,日本谷物的生产水平从论文范文下降了33%,韩国下降了31%,台湾地区下降了19%."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更重视工业,同时削减了对农业的支持,农业总的生产率和产出水平一直保持下降状态.近两年大米主要出口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农业占GDP总量下降到很低水平,农业发展不受重视而长期停滞不前."周立表示.等激烈竞争使得工业品越来越便宜后,美国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导致农产品论文范文暴涨,从而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实行"管仲战国策"的第二步.但是生产出来的粮食不能浪费,于是"能源自足"成为最好的借口.以增强能源安全的名义推行生物能源计划.

   美国声称要通过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但分析表明,生物能源计划并不能有效地降低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 目前利用粮食提炼乙醇仅能满足3%的汽车动力需要,即使把美国出产的全部粮食都用来制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仅能满足美国18%的需要."尽管乙醇生产既赔本又无法满足能源自足,美国政府仍然全力推动.有资料表明美国计划最晚在2022年,将其1? /4的玉米作物用做生产乙醇.2006年,美国投入4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国若以玉米生产150亿加仑乙醇,需耗用1.8亿吨玉米,足够5.8亿人口吃一年.几年前美国刚开始推广生物能源战略的时候,北大光华的MBA课堂上曾发生过一场争论.有学生对来自耶鲁的美国教授说:"就在饥饿导致许多非洲穷人失去生命的时候,美国耗费大量的粮食生产汽油,难道不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和不道德?? "这位能够影响美国政府决策的着名教授答道:"美国是一个石油美元国家,从来都是利益至上."

   周立分析,制造全球粮食紧张有利于欧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发展生物能源对美国能源贡献微小,但通过人为地在世界范围内制造粮食短缺,对拉动粮价收效巨大.美国通过玉米提炼出乙醇从而节省的汽油不到当年存储量的1%,却让全球粮价上涨了近四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目前粮食论文范文飙升,源于粮食需求剧增,而接近一半的需求增加源自发达国家对生物能源的追求.乙醇战略对美国实为一石三鸟之计.? "美国缺燃料但多粮食,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燃料有利于减少美国能源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该战略符合美国的利益.提高农产品论文范文可以降低美国的农业补贴,从而降低美国政府的高额赤字."另有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粮食涨价对粮食进口国伤害最大,可以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遏制他国崛起的速度.粮价危机也有利于美国趁机推广转基因作物.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八国峰会召开前,以美国为首的转基因利益集团就紧锣密鼓地准备鼓吹"转基因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并希望各国政府放宽对转基因技术的监管.

   十几年前,全球"ABCD"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在"食物论文范文"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形成和拓展其疆域的时候,如何逃脱被控制的命运?周立说:"中国已经选择了在农产品贸易上加入了WTO,又无力和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国进行巨额补贴的竞争,中国在涉农以及食品体系的领域,可以作为的空间已经很小.由于中国大约65%的粮食生产是农民不计成本为自给自足而生产,使得中国总体上的粮食自给率还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应该对粮食自由贸易谨慎对待,坚持自给自足的原则."

   第四节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进展

   一,2017年我院农业科研进展

   二,2007年我院科技论文目录

   蔡海松 陈济琛 林戎斌 兰忠明 林新坚,微生态调节剂CHM-2对禽畜粪便高温堆肥的影响.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360-363.

   蔡海松 林新坚 陈济琛 林戎斌 郑永标,茯苓发酵茶的研制及安全性测定.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113-115.

   蔡盛华 金光 陆修闽 黄新忠,西藏高原葡萄引种及栽培技术.福建果树.2007(1):48-49.

   蔡盛华[1,2] 蔡子坚[2],西藏林芝地区果树新品种引种概况及绿色生态栽培技术.福建农业科技.2007(3):17-18.

   蔡顺香 何盈 林诚 颜明娟,碱熔—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泥炭中砷的含量.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5):67-69.

   蔡文华[1] 张辉[2] 潘卫华[1] 兰忠明[2],1.5m贴地气层内最低温度考察和贴地层逆温特征分析.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40-143.

   蔡英卿[1,2] 赖钟雄[1] 伍妙聪[2] 陈义挺[3,龙眼不同品种各营养器官多糖含量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4):86-88.

   蔡子坚 胡菡青 韦晓霞,几种杀虫剂对柑橘潜叶蛾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09-112.

   蔡子坚[1] 李健[2],福建省柑橘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浙江柑橘.2007,24(4):2-6.

   陈彬 郑斯平 郑伟文,蓝细菌与福建苏铁(Cycad revoluta)的侵染性重组的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350-353.

   陈彬 郑斯平 郑伟文,苏铁与蓝细菌的共生.武夷科学.2007,23(1):202-209.

   陈彬 郑斯平 周莉娟 林智敏 宋亚娜 郑伟文,水稻根际土壤及根组织内外固氮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5):841-846.

   陈常颂 张方舟 游小妹 陈荣冰,微波杀青对暑季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福建茶叶.2007(1):17-17.

   陈常颂[1] 王庆森[1,2] 黄建[2] 张应根[1],茶树品种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6):576-580.

   陈常颂[1] 游小妹[1] 刘钊[2] 陈荣冰[1],台茶12号等品种在福建的引种试验研究.中国茶叶.2007,29(4):22-23.

   陈超 黄东风 邱孝煊 李卫华,闽江中上游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评估及其防治技术探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B10):368-374.

   陈宏[1] 陈菁瑛[2],鱼腥草白绢病的生态防治措施.福建热作科技.2007,32(4):23-23,48.

   陈坚[1,2] 胡鸢雷[1] 周朝富[3] 倪挺[1],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对桉树的遗传转化.林业实用技术.2007(6):3-4.

   陈建民 罗家密 苏军 刘华清 王锋,籼稻强恢复系闽恢3139的选育与应用.杂交水稻.2007,22(1):21-24.

   陈菁瑛[1] 张丽梅[1] 葛培盛[2] 吕竹清[2],种子成熟度对泽泻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影响.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1):3-5.

   陈丽艳[1] 陈体强[2] 吴锦忠[3],红曲氨基酸成分分析.海峡药学.2007,19(2):53-55.

   陈丽艳[1] 陈体强[2] 徐洁[2],柱前衍生与柱后衍生法检测紫芝药材中氨基酸.福建分析测试.2007,16(1):37-39.

   陈少莺[1,2] 胡奇林[1] 程晓霞[1,2] 陈仕龙,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364-367.

   陈诗林[1] 黄敏玲[2],低温和赤霉素对亚洲百合开花及鳞茎繁殖的效应.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511-517.

   陈体强[1] 吴锦忠[2,3] 朱金荣[3],紫芝超细粉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菌物学报.2007,26(2):279-283.

   陈体强[1] 吴锦忠[2] 林文雄[3],建青黛无机元素组成SEM/EDS,ICP-AES及IR分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9(5):837-840.

   陈体强[1] 吴锦忠[2] 钱爱萍[1],福建产太子参氨基酸成分分析.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1):4-7.

   陈体强[1] 吴锦忠[2] 余德亿[1] 陈丽艳[3],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6):99-104.

   陈伟[1] 林翊[1] 郑百龙[2],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业发展——基于资本形成,资本深化角度分析.台湾农业探索.2007(4):49-53.

   陈卫伟 钱爱萍 颜孙安 林香信 张晓峰,氨基酸分析仪测量水产饲料中赖氨酸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12-415.

   陈卫伟[1] 陈子聪[2],论文范文小松菜施用农咪有机肥试验初报.福建农业科技.2007(6):74-74.

   陈曦[1] 黄勤[1] 江锦祥[2] 马平[3],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微卫星DNA分析.台湾海峡.2007,26(4):548-554.

   陈霞 张艳璇 季洁 林坚贞,几种常用杀菌剂对胡瓜钝绥螨的影响.蛛形学报.2007,16(2):104-107.

   陈小明 钟秋珍 黄新忠 陆修闽 陈志峰,台湾甜脆桃留果量试验初报.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62-63,66.

   陈岩锋 谢喜平,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福建畜牧兽医.2007,29(4):58-60.

   陈扬祥,柑桔皮的加工与综合利用.福建农业科技.2007(2):50-52.

   陈阳,丽玉薄皮甜瓜栽培技术要点.福建农业科技.2007(1):62-63.

   陈仰兴[1] 张爱华[2],行为特性在养兔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07(10):36-37.

   陈义挺[1,3] 赖钟雄[1,2] 陈菁瑛[3] 蔡英卿,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热带作物学报.2007,28(1):65-71.

   陈宇航[1] 陈政明[2],菌根多样性对红楮林细根生物量及红菇采收量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171-173.

   陈玉水,加强闽台科技合作交流发展我省甘蔗业.中国糖料.2007(2):63-64.

   陈振海 林天龙 陈少莺 宋铁英,伪狂犬病毒Fa株gB,gC,gD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福建农业学报.2007,22(2):120-125.

   陈振海 杨金先 宋铁英 刘晓东 林天龙,用重组腺病毒免疫方法制备伪狂犬病病毒gC蛋白单克隆抗体.中国兽医科学.2007,37(8):684-689.

   陈振海[1,2] 林天龙[1,2] 俞伏松[1] 宋铁英,表达PRRSV GP2a/GP2b,GP3,GP4,GP5和M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福建农业学报.2007,22(3):221-226.

   陈志[1] 陈君琛[2],提升香菇品质应对命令检查.食用菌.2007,29(6):5-6.

   陈志雄 胡润芳 林国强,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AMMI模型分析.大豆通报.2007(1):32-33.

   陈钟佃 唐龙飞 黄秀声 冯德庆 黄勤楼,沼液对2种禾本科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42-44,60.

   陈钟佃[1,2] 冯德庆[1,2] 张丽梅[3] 黄秀声,3种豆科牧草山地红壤适应性评价.牧草与饲料.2007,1(2):43-45.

   陈钟佃[1,2] 唐龙飞[1,2] 冯德庆[1,2] 黄秀,不同氮素肥料对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家畜生态学报.2007,28(2):98-101.

   陈子聪,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开发利用.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46-46,38.

   陈子聪[1] 李娟[1] 章明清[1,2] 颜明娟[1],土壤磷素解吸模型及其特征值的作物效应.生态环境.2007,16(1):163-169.

   陈子聪[1] 章明清[1,2] 吴启堂[2] 颜明娟[1,菜园土壤磷素解吸模型与淋溶流失预测.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686-692.

   程龙飞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彭春香 黄瑜,Ⅰ型鸭疫里氏杆菌基因组质粒表达文库的构建.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887-889.

   程龙飞[1] 彭春香[1] 郑腾[2] 傅光华[1] 施,种番鸭肠炎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福建畜牧兽医.2007,29(3):24-25.

   池丽丽[1] 蔡宣梅[2] 郭文杰[2] 林真[2] 方,嫁接薄皮甜瓜增施钙肥试验初报.福建农业科技.2007(5):75-76.

   邓朝军[1,2,3,4] 易干军[3] 曾继吾[3] 张秋,正交试验法在荔枝体胚诱导过程中的应用.福建果树.2007(2):9-11.

   邓启明,海峡西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20-123.

   董瑞霞 涂诗航 杨东 张水金 谢鸿光 黄庭旭,Ⅱ优936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29-130.

   董智挺,特种功能稻研究进展概述.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35-138,230.

   杜宜新[1] 冯岩[2] 刘开启[2],番木瓜棕榈疫霉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2):7-12.

   范超,加强山区农民职业教育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台湾农业探索.2007(4):100-103.

   范晓静[1,2] 邱思鑫[3] 吴小平[2] 洪永聪[4,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4):530-534.

   方桂友[1] 陈艺娟[2] 邓甲兴[3] 董志岩[1],穿心莲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的研究进展.福建畜牧兽医.2007,29(6):22-25.

   方志坚,人工湿地构建及其在奶牛场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465-468.

   方志坚 张晓峰 吴燕 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能源与环境.2007(6):62-64.

   方志坚[1] 吴燕[1] 陈家林[2],利用冬闲田简易设施栽培果蔬技术推广应用.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9):63-63.

   方志坚[1] 颜明娟[2] 吴燕[1] 徐庆贤[1] 钱,农牧结合,发展山区生态农业——以南平大横高新农业生态园为例.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0):20-22.

   冯德庆[1] 颜台银[2],福建沿海海蓬子栽培技术.福建农业科技.2007(6):34-34.

   冯旭,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核算的若干问题浅析.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45-45.

   符策强[1] 郑秀平[2] 孟卫东[1] 林强[2] 云,高产抗稻瘟病杂交稻新组合海丰优408.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19-20.

   符策强[1] 郑秀平[2] 孟卫东[1] 林强[2] 云,籼型三系不育系丰海A的选育.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1-3.

   傅光华 程龙飞 施少华 彭春香 黄瑜,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株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6):599-603.

   傅光华 施少华 程龙飞 彭春香 陈红梅 黄瑜,种番鸭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的分离及其PCR鉴定.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43-45.

   高承芳 任丽花 徐国忠 翁伯琦,山地果园套种牧草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与若干启示.福建果树.2007(4):43-47.

   高慧颖[1,2] 姜帆[1,3] 陈秀萍[1,3] 郑少泉,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基因型龙眼RAPD分析.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67-71,88.

   高慧颖[1,2] 姜帆[1,3] 李韬[1,3] 郑少泉[1,龙眼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福建果树.2007(2):27-30.

   高丽华[1,2] 周以飞[1] 郑伟文[2] 陈观水[1,南瓜NBS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长江蔬菜.2007(8):40-43.

   郭金森,近期福建省部分地区猪病特点.福建畜牧兽医.2007(S1):-.

   郭灵灵,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兰台世界.2007(08S):7-7.

   郭文杰 蔡宣梅 方少忠 林真 鲁雪华,华南鳞盖蕨组织培养与假植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50-52.

   郭文杰 方少忠 蔡宣梅 林真 鲁雪华,福建三尖杉活性成分研究Ⅰ.三尖杉酯碱的提取与光谱鉴定.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108-110.

   郭文杰 欧阳桐娇 方少忠 蔡宣梅 林真,激素对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影响.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46-47,64.

   郝晓娟[1,2] 刘波[2] 谢关林[1] 葛慈斌[2],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对番茄枯萎病的抑菌作用及其小区防效.中国生物防治.2007,23(3):233-236.

   郝晓娟[1,2] 刘波[2] 谢关林[1] 葛慈斌[2],短短芽孢杆菌JK-2菌株抑菌物质特性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5):484-489.

   郝志龙[1] 谢芬[1] 林郑和[2],浅析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茶叶科学技术.2007(4):11-13.

   何春梅[1] 何盈[1] 罗涛[1] 黄永旺[2] 陈华,硅和微量元素对百合鲜切花生长影响的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401-405.

   何盈 蔡顺香 何春梅 罗涛,施氮量和DCD对蕹菜生长,硝酸盐累积及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北方园艺.2007(12):10-13.

   何盈 蔡顺香 何春梅 罗涛,蔬菜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现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100-105.

   何玉仙[1] 黄建[2] 杨秀娟[1] 翁启勇[1],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昆虫学报.2007,50(3):241-247.

   何玉仙[1] 翁启勇[1] 黄建[2] 梁智生[2] 林,烟粉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578-1582.

   何志刚[1,2] 李维新[1,2] 林晓姿[1,2] 杨菁,枇杷果蔬什锦罐头的研制.食品科学.2007,28(8):632-636.

   洪建基 曾日秋 吴松海 林国容,饲用红麻产量及品质研究初报.中国麻业科学.2007,29(5):276-278,285.

   洪建基[1] 曾日秋[1] 詹庆娘[2],玖源茶叶专用肥施用效果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54-55.

   洪鹏翔[1] 邱思鑫[1,2] 陈航[1] 赵秀丹[1],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347-351.

   胡菡青 韦晓霞 蔡子坚 吴如健,桔小实蝇寄主选择性的研究与应用.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68-71.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类新品种 红肉蜜柚.四川农业科技.2007(10):25-26.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类新品种——红肉蜜柚.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10):22-23.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类新品种——红肉蜜柚.农村新技术.2007(11):29-29.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类新品种——红肉蜜柚.现代园艺.2007(11):45-46.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新品种——红肉蜜柚.中国南方果树.2007,36(5):1-2.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桔新品种红肉蜜柚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7(12):138-138.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柑橘类新品种——红肉蜜柚.中国农技推广.2007,23(10):16-16.

   胡宁三 蔡盛华 陆修闽 黄新忠,柚新品种红肉蜜柚.中国果树.2007(6):27-28,76.

   胡宁三 陆修闽,丰产早熟蜜柚——红肉蜜柚.农家科技.2007(9):7-7.

   胡奇勇[1] 郑宇[1] 张晓俊[1] 胡习斌[1] 等,福建省转基因抗虫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4):120-123.

   胡润芳[1] 林国强[1] 陈志雄[1] 张轼[2] 等,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福建农业学报.2007,22(3):328-331.

   黄爱萍 陈志峰 郑少泉,果树病虫害防治对果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福建果树.2007(4):34-36.

   黄东风 李清华 陈超,水葫芦有机肥料的研制与应用效果.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5):48-52.

   黄国荣[1] 陈家豪[2] 宋兰芬[3] 林燕金[4],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63-67.

   黄洪河,福建省淮山生产的重要意义及发展思路.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99-100.

   黄洪河,福建省山药发展前景分析与探讨.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63-65.

   黄建成 池美香 王茂珠 余应瑞 应正河,绣球菌驯化栽培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120-122.

   黄建成 李开本 应正河 余应瑞,绣球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菌物研究.2007,5(1):51-54,62.

   黄建成 应正河 余应瑞 李开本,姬松茸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406-409.

   黄建成 应正河 余应瑞 李开本,绣球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研究.食用菌学报.2007,14(3):33-36.

   黄建成[1] 李爱萍[2] 郑开斌[2],菜用大豆引种鉴定研究.大豆通报.2007(2):35-36,47.

   黄建成[1] 李开本[1] 林应椿[2] 应正河[1],绣球菌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营养学报.2007,29(5):514-515.

   黄建成[1] 刘成荣[2] 林虬[3] 余应瑞[1] 李,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工艺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393-396.

   黄金松 郑少泉 许家辉 许玲 刘惠玉,优质鲜食龙眼新品种"香眼"选育初报.福建果树.2007(4):14-15.

   黄科[1,2,3] 叶纨芝[1] 余小林[1] 向珣[1],农杆菌介导的芥蓝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29(1):147-152.

   黄科[1,2,3] 余小林[1] 叶纨芝[1] 向珣[1],芥蓝不定芽发生过程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细胞生物学杂志.2007,29(1):153-157.

   黄利兴[1,2] 游年顺[1] 张以华[1] 雷上平[1,优质抗稻瘟病高产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5):701-706.

   黄敏玲[1] 叶秀仙[1] 陈诗林[2] 吴建设[1],鹤望兰叶片矿质营养特性及配方肥对其生长开花的影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652-655.

   黄勤 陈曦 杨金先 林能锋,福建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APD标记及多态性调查.福建农业学报.2007,22(2):130-135.

   黄勤楼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规模化猪场污染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175-178.

   黄清桂[1] 何盈[2] 黄东风[2] 彭建兴[1],蔬菜降污专用肥在甘蓝上的应用效果分析.福建农业科技.2007(3):60-61.

   黄伟奇[1] 胡昌泉[1] 苏军[1] 朱祯[2] 林文,转ATP/ADP转运蛋白基因籼稻的初步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5):491-495.

   黄贤贵 张伟光 张玉灿 李祖亮,福州地方优良苦瓜品种——南屿苦瓜.蔬菜.2007(1):6-6.

   黄贤贵 张玉灿 张伟光 李祖亮 潘仰星 李洪粒优质高产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的选育.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55-56,60.

   黄显波[1] 邓则勤[1] 林成豹[1] 郑家团[2],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的选育.三明农业科技.2007(2):2-3.

   黄显波[1] 邓则勤[1] 林成豹[1] 郑家团[2],香型软米两系优质稻明两优527.三明农业科技.2007(3):2-3.

   黄显波[1] 邓则勤[1] 叶新福[2] 郑家团[2],高整精米率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元丰A的选育.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3-4.

   黄显波[1] 邓则勤[1] 郑家团[2] 黄炳超[3],抗稻瘿蚊和稻瘟病恢复系双抗明占的选育及抗性分析.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1-4.

   黄显波[1] 郑家团[2] 邓则勤[1] 林美娟[1],抗稻瘿蚊恢复系明恢884选育及其特优884的抗性表现.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5-6.

   黄显波[1] 郑家团[2] 邓则勤[1] 林美娟[1],三系杂交水稻特优884选育及其恢复系抗稻瘿蚊鉴定.三明农业科技.2007(1):12-13.

   黄显波[1] 郑秀萍[2] 邓则勤[1] 周天理[2],杂交火稻迟熟中籼组合京福1优明86.三明农业科技.2007(3):6-7.

   黄晓芸 蓝江林 苏明星 史怀 林抗美 朱育箐,水葫芦生物学特性的多态性.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98-101.

   黄新忠[1] 陆修闽[1] 卢新坤[2] 陈小明[1],早熟优质蜜柚新品种——红肉蜜柚.果农之友.2007(1):12-12.

   黄新忠[1] 陆修闽[1] 卢新坤[2] 陈小明[1],早熟优质蜜柚新品种-红肉蜜柚的选育.果树学报.2007,24(1):123-124,F0002.

   黄新忠[1] 陆修闽[1] 张长和[2] 林洪龙[2],翠冠梨果枝类型及坐果序位与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关系.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23-26.

   黄雄峰[1] 陈志峰[1] 潘少林[1] 庄文彬[2],早钟6号枇杷高效栽培技术.广西园艺.2007,18(4):32-34.

   黄秀声 唐龙飞 冯德庆 陈钟佃 郑仲登,山地夏季人工草场山羊放牧适口性研究.家畜生态学报.2007,28(3):71-74.

   黄毅斌[1,2,3] 应朝阳[2,3] 林允钦[4] 郑东,几个决明属牧草在亚热带丘陵红壤的个体与群体生长特性.热带作物学报.2007,28(2):22-27.

   黄玉清 魏辉 刘剑 吴玮 占志雄,土荆芥精油对菜青虫毒杀,拒食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3):266-270.

   黄枝明[1] 陈泉宾[2],武夷星"金眉"采制技术.茶叶科学技术.2007(2):40-40.

   江斌,如何防范猪"高热病".福建畜牧兽医.2007,29(3):68-69.

   江川[1] 李秀平[1] 谢冬容[2] 王金英[1],稻米矿质营养元素的研究进展.福建稻麦科技.2007,25(2):40-43.

   江天宝[1] 陆蒸[2] 陆则坚[1],脉冲强光对熟地瓜干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2):201-204.

   江秀红[1] 林新坚[2] 郑永标[2] 陈济琛[2],姬松茸选育菌株的部分特性研究.中国食用菌.2007,26(2):15-19.

   江枝和[1] 翁伯琦[2] 雷锦桂[1] 王义祥[2],不同N源对虎奶菇菌核产量与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07,28(2):10-13.

   江枝和[1] 翁伯琦[2] 王义祥[2] 雷锦桂[1],不同pH值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5):414-418.

   江枝和[1] 翁伯琦[2] 王义祥[2] 雷锦桂[1],不同含水量对虎奶菇菌核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5):108-112.

   姜帆[1,2] 高慧颖[1,3] 陈秀萍[1,2] 李韬[1,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指纹图谱初探.福建农业学报.2007,22(3):256-260.

   姜帆[1,2] 高慧颖[1,3] 陈秀萍[1,2] 郑少泉,龙眼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0-23,45.

   康建坂[1] 郑开斌[1] 李章汀[2] 彭澄清[3],西瓜黄蚂蚁的防治技术.福建农业科技.2007(2):65-65.

   柯冠武 郭林榕,南方早熟梨早期落叶,二次开花和,果实偏小现象原因及对策.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77-79.

   柯翎 刘晓东 陈如敬 杨金先,小瓜虫抑动抗原研究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7(z1):123-128.

   匡毅[1] 马立名[2] 林坚贞[3],鹿角新革螨在中国大陆的发现(蜱螨亚纲:中气门目:寄螨科).蛛形学报.2007,16(2):89-91.

   赖呈纯[1,2] 赖钟雄[1] 黄浅[1] 桑庆亮[1],荔枝转基因悬浮细胞再生松散性胚性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分离与初步培养.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2):137-141.

   赖福金,谈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23-25.

   赖正锋 李华东,番杏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新技术.福建热作科技.2007,32(3):22-22,46.

   兰成忠 陈庆河 赵健 邱荣洲 李本金 翁启勇,大豆疫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筛选研究.植物保护.2007,33(4):92-96.

   兰成忠[1] 陈庆河[1] 赵健[1] 邱荣洲[1] 李,诱导大豆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最佳方法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4):557-560.

   蓝江林 苏明星 葛慈斌 肖荣凤 林抗美 朱育荩怄吡毒姆植加胛鞴峡菸〔〕痰南喙匦浴V泄┭ū?2007,23(12):302-305.

   蓝江林[1] 朱育菁[1] 肖荣凤[1] 杨淑佳[2],培养基对尖孢镰刀菌非致病力菌株281产孢量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415-418.

   蓝新隆 唐兆秀 徐日荣 王雪英,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07,19(4):17-19.

   雷锦桂[1] 江枝和[1] 翁伯琦[2] 唐翔虬[1],不同配比羽叶决明培养料对鸡腿菇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食用菌学报.2007,14(3):70-72.

   雷锦桂[1] 江枝和[1] 翁伯琦[2] 王义祥[2],姬松茸J3与原菌株J1子实体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5):71-73.

   雷锦桂[1] 翁伯琦[2] 江枝和[1] 唐翔虬[1],栽培料不同碳氮比对鸡腿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406-409.

   雷上平 黄利兴 郑长林 张以华 游年顺,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谷优964.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23-25.

   李爱萍,菜用蚕豆新品种"甜美长荚"春播与秋播对比试验.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15-115,118.

   李爱萍[1] 陈象新[2] 俞秀红[3] 黄碧华[3],浅析福建发展木豆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农业科技通讯.2007(8):10-11.

   李爱萍[1] 郑开斌[1] 林碧英[2] 陈象新[2],蚕豆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效力研究.农业与技术.2007,27(2):61-63.

   李爱萍[1] 郑开斌[1] 俞秀红[2],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提高科研实力的若干思考.农业科技管理.2007,26(5):31-32.

   李柏青[1] 朱育菁[2] 张赛群[1] 周涵韬[1],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4):574-577.

   李大忠 温庆放 康建坂 李永平 薛珠政,苦瓜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3):9-12.

   李芳[1] 刘波[2] 黄素芳[2],温度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培养特性及毒力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4):130-133.

   李建华 丁中文 刘用场,福建省发展高优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81-86.

   李建华 丁中文 郑百龙 王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建设对策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621-625.

   李建华 刘用场 郑百龙 詹芳 王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特点与长效机制研究.台湾农业探索.2007(3):52-54.

   李建华 曾玉荣 周江梅,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与能力建设的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529-532.

   李建华[1] 林国华[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及对大陆的启示.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89-92.

   李建宇 邱良妙 王海 傅建炜,黄曲条跳甲的化学防治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7,22(1):15-18.

   李娟,植物钾,钙,镁素营养的研究进展.福建稻麦科技.2007,25(1):39-42,30.

   李名旺[1] 林燕金[2] 刘招铃[3],福安市葡萄产量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的分析.福建果树.2007(3):3-5.

   李瑞美 潘世明 李海明 吴水金,2006年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福建甘蔗.2007(1):1-5.

   李瑞美 潘世明 李海明 吴水金 林一心,甘蔗新品种闽糖92—142,闽糖92—505中试试验表现.福建甘蔗.2007(2):7-11.

   李瑞美 潘世明 李海明 吴水金 林一心,甘蔗新品种闽糖92—142,闽糖92—505中试试验表现.中国糖料.2007(2):12-14.

   李瑞美 潘世明 杨琨正 林一心,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6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农业农业科技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引用文献:

[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论文重复率要求
[2]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初检重复率
[3] 吉林农业大学用什么查重
《发表医学论文2021年版,发表医学论文浙江》word下载【免费】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