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初中生安全教育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30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安全学校”模式预防儿童伤害的干预研究
  2. 第二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样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
  3. 第三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4. 第四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
  5. 第五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格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

★本文是100篇免费关于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均为免费优秀可做为初中生安全教育相关参考文献,是初中生安全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写作必备的免费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快快阅读吧!】

第一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安全学校”模式预防儿童伤害的干预研究

研究背景

伤害在中国儿童中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儿童伤害的发生与儿童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对伤害流行特征的认识和相关因素的分析,人们意识到伤害可以预防.“安全社区”可以有效预防居民伤害,在伤害预防方面已被证实效果显著.“安全学校”(Safe School)模式是在“安全社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己被国外实施该模式的地区证实可以有效达到预防儿童伤害发生的目的.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尚未有“安全学校”,因此,开展“安全学校”模式预防我国儿童伤害的干预效果研究将对我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应用价值.计量经济学领域中的.双重差分模型(DID)是评价干预效果的一种计量方法,而在国内伤害流行病学领域中尚未见有应用该方法评价伤害干预效果的研究报道.

研究目的

(1)通过基线调查了解济南市槐荫区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在该地区建设“安全学校”提供基线信息.

(2)参照“安全学校”模式的认证标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安全学校”模式.选定目标学校,进行“安全学校”的建设并进行效果评价,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安全学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1.选择济南市槐荫区城区为研究现场,采用由监护人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在过去一年内的伤害发生有关信息及监护人关于伤害知信行(KAP)的有关信息.分析该地区过去一年内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了解儿童监护人伤害KAP水平的高低及影响KAP水平的因素.

2.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安全学校”综合干预措施.将研究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分为具有均衡可比性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开展“安全学校”模式的建设,对照组不开展.对照设立方式为自身前后对照加平行对照.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再次以与基线调查相同的问卷和收集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儿童伤害发生的变化情况及监护人KAP水平变化,以DID进行效果评价.

研究结果

1.基线调查结果

(1)儿童监护人伤害KAP评分满分28分,0.18%者达到评分最高水平.平均分21.56±,2.02,达到22分以上的合格监护人的比例为60.43%,其中小学生监护人中65.56%、初中生监护人中55.04%的人评分高于平均值.小学生监护人、<,35岁监护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教育水平高者及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监护人,其KAP评分较高.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发现,对监护人伤害KAP评分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监护人教育水平、监护人组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

(2)儿童伤害发生率为24.23%,伤害事件发生率为34.13%.发生伤害的儿童中,年均伤害发生数为1.41次.未报告有因伤害而导致死亡者.男生伤害发生率为30.18%,女生为27.04%(P>,0.05),伤害事件发生率男生为39.22%,女生为28.68%,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6.67%,高于初中生伤害人数发生率21.67%(P<,0.05).不同年级小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初中生之间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伤害事件发生率前三位分别为跌倒/坠落伤(8.08%)、碰撞/挤压伤(7.85%)、扭伤(5.31%),占全部伤害病例的62.27%.儿童伤害在1-12月均有发生,无集中趋势(P>,0.05).中、小学生发生伤害的场所均以学校居多,占所有场所的37.94%.儿童发生伤害后,93.78%为轻微伤(无需住院治疗),其中82.64%到医疗机构治疗,17.36%由他人进行过紧急处理.伤害病例的直接费用合计175462元,例均费用156.10元.间接费用合计146232元,例均费用130.10元.交通事故的例均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最高.因为发生伤害事件,儿童因伤休学平均每例6.64天,因伤住院平均每例10.40天,监护人因陪同孩子治疗伤害所请假天数平均每例3.88天.

(3)儿童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为:监护人有关伤害KAP评分高(OR等于0.450),儿童因上网导致各种问题(OR等于0.709).危险因素为:外向型儿童性格(OR等于1.332),儿童容易与同学相处(OR等于1.259).这四个因素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依次为:54.95%、21.00%、24.94%、20.57%.儿童发生多次伤害的保护因素为:监护人有关伤害KAP评分高(OR等于0.463).危险因素为:男生(OR等于1.113),儿童容易与同学相处(OR等于1.350).AR%依次为:51.54%、10.15%、25.92%.

2.“安全学校”模式效果评价

(1)经DID模型分析,“安全学校”有提高监护人伤害KAP评分的作用,且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监护人伤害KAP净升高2.34分,合格者比例提高到89.16%,评分满分者比例由0.24%提高到14.2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监护人,其伤害KAP净升高值不同,以基线调查时评分相对较低的初中生监护人、母亲、45-50岁监护人、离婚/分居/丧偶者、职业为农林牧渔劳动者、初中文化程度监护人及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5000元者,KAP净升高值大于同类特征内其他类别的监护人.

(2)经DID模型分析,“安全学校”降低了儿童伤害发生率,且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学校”建设后,干预组儿童伤害发生率降为13.72%,显著低于“安全学校”建设前,低于同期对照组.儿童伤害发生率净降低值了7.59%,“安全学校”建设对儿童伤害的保护率为38.23%(95%CI:25.92%-48.19%),效果指数为1.62(95%CI:1.35-1.93).女生的伤害发生率净降低值、保护率和效果指数均高于男生;小学生均高于初中生.

(3)“安全学校”建设后各种类型伤害发生率的变化水平不同.溺水、窒息、电击伤、烧烫伤、爆炸伤、药物/化学品中毒、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几种伤害类型在干预组未见报告,其保护率为100%.“安全学校”建设前后儿童发生伤害的类别构成均以碰撞/挤压伤、跌倒/坠落伤、扭伤为主.除未发生的伤害种类外,干预收效最好的伤害类型分别是跌倒/坠落伤、碰撞/挤压伤、割伤/刺伤,保护率均在30%以上

(4)干预组“安全学校”建设后发生的伤害病例产生的直接费用合计86019元,例均费用287.69元;间接费用合计58141元,例均费用194.45元.比基线时的例均费用均升高.对照组例均费用较基线时也升高.割伤/刺伤与交通事故的例均直接费用在“安全学校”建设后下降,交通事故与昆虫、动物咬伤的间接例均费用下降.干预组“安全学校”建设前例均休学天数6.94天,“安全学校”建设后下降为2.19天.监护人因陪同孩子治疗伤害所请假天数平均每例5.78天,“安全学校”建设后下降为2.73天.

结论

1.伤害对济南市槐荫区城区儿童及家庭的影响比较严重,应积极开展和推进儿童伤害防制工作,保护儿童健康与安全.

2.建设济南市槐荫区城区“安全学校”模式,应结合基线调查获得的该地区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有据、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期达到预防、降低该地区儿童伤害发生的最终目的.

3.实施“安全学校”模式后,儿童伤害发生率净下降7.59%,“安全学校”模式对儿童伤害的保护率为38.23%,效果指数1.62.因此,本研究采取的“安全学校”综合模式有效的降低了儿童总的伤害发生.

4.“安全学校”模式对不同特征儿童产生的效果不同,对不同伤害类型产生的效果亦有不同.因此,本研究采取的“安全学校”综合干预措施中同时兼顾重点因素和伤害类型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主要人群和主要伤害类型的发生.

5.实施“安全学校”模式后,儿童监护人有关伤害的KAP评分与基线调查时相比,满分率、合格率及KAP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儿童监护人伤害KAP水平可以通过“安全学校”模式得到较好的改善,可使儿童监护人具备足够的能力参与“安全学校”模式的建设.

创新及意义

1.在我国大陆地区,“安全学校”的创建尚未起步.本研究是在济南市槐荫区成功创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安全社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在本地区创建“安全学校”的目标.在目标学校进行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安全学校”建设后,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达到了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的较好效果,证实了“安全学校”模式可以预防我国城区儿童伤害的发生,为今后我国同类地区创建“安全学校”提供了科学依据.


https://www.mbalunwen.net/ufo/77723.html

2.本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双重差分模型,评价“安全学校”模式在降低儿童伤害发生、提高儿童监护人伤害KAP水平中的效果,在我国伤害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中应属首次,为今后伤害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第二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样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这说明人的本质不在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在于对提升生命质量和探索生活意义的精神追求.人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精神诉求.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个体在思想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经由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方式而形成的自身内在的基本素养和心理品质,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整体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在个体的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身心发育急剧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形成过程当中,极不稳定,可塑性强,是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认识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探讨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为当前学校德育改革提供指导.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等途径,界定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涵义,探讨了思想道德素质要不要评价、能不能评价、能不能量化评价、如何评价等理论问题,厘定了评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编制了《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试测问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试测问卷)包括四个一级维度,即:自我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和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一级维度又包括五个评价指标,其中,自我关系维度包括珍爱生命、自尊自立、求知进取、实践创新、正直正义;与他人的关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宽容;与集体的关系维度包括集体合作意识、奉献意识、爱党爱民、爱国意识、热爱和平;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包括社会公德、权利义务、*法制、节能环保、网络道德.然后,对问卷进行了试测,试测结果表明,除了12道题目与其所属一级维度之间的区分度较低外,问卷其余80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结果基本满足了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说明经过修改后的这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具有评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的测查工具.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5000字学校学生论文、3000字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初中生安全教育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题目

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分别抽取浙江省、湖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个省区作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代表,运用正式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先后在浙江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的30多所中学随机抽取100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我们还对三省区30多所中学的200多名学生和160多名老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的性别差异比高中更为明显,女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最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初二较高,初三最低;高中生年级差异不显著,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整体上比高中生高;独生中学生与非独生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独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中学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也存在学校城乡类型的显著差异,城市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最高,城乡结合部学校次之,农村学校最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最高,欠发达地区次之,不发达地区最低.通过调查还发现,当前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整体较高.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四个一级维度中,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与集体的关系维度次之,再次是与他人的关系维度,自我关系维度得分最低;在20个二级维度中,得分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正直正义,爱党爱民,权利义务,热爱和平,*法制,节能环保,尊重他人,社会公德,集体合作,网络道德,助人为乐,珍爱生命,爱国意识,自尊自立,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宽容,奉献,求知进取,实践创新.这一结论体现了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契合时*展脉搏,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敏感而强烈,突出表现为他们在孝敬父母、宽容、奉献、求知进取、实践创新等传统价值观上得分较低,而在正直正义、爱党爱民、权利义务、热爱和平、*法制等凸显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价值观上得分较高.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我国中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针对性别差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实施因性施教策略;针对年级差异,学校德育方法要注重价值引导,摒弃应试教育,重塑教育的育人目标;针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家庭要加强亲子沟通,采取*型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城乡类型学校差异,政府要取消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父母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各地政府要净化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针对地区差异,加大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在职教师职后培训,实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

第三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模板: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指为了适应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解决学生上学远的困难,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而实行的一种特殊办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首先在民族地区举办寄宿制学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村地区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寄宿制学校已经逐步成为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相比之下,寄宿制学校管理滞后于规模的扩大,在寄宿率逐渐增加的同时,有关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制度设计并没有同步跟进,绝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上是非寄宿制学校在时间上的延伸与空间上的转移.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办学条件简陋,人员配备简单化,学生生活与学习机械结合的状态.寄宿制学校内部管理欠规范,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无限制地延长寄宿生学习时间剥夺了学生课余生活,影响了学生生活的完整性及其身心正常发育,同时也制约了寄宿制办学模式优势的发挥.为了巩固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和对湖北、江西、甘肃、广东和广西5省13县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的理论依据,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对策思路.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确定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研究现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

第二章主要阐述我国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的理论依据,即从社会化理论、教育规模经济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来阐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及其公共产品属性,以期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章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动因及政策预期,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但从建国初期发展至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政策目标.

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材料的综合归纳,结合文献资料,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模、地域分布特征、生源特点、教师生存境遇、学校成本结构、学校硬件设施及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总结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是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认真总结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有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六章深入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低重心的义务教育管理和财政体制的制约,政府办学理念的偏差,制度设计简单化的限制等.

第七章针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即构建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分担寄宿制学校新增寄宿成本;构建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整体功能发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质量,满足农村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第四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机制研究

社会问题既有客观性,又有建构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客观性的测量来说,调查研究背后的“元假设”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而就建构性而言,现有基于功能主义的“问题”视角并不能解决“事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具体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农村留守儿童的建构过程,反思这一群体社会分类的出现及特征、影响.论文也通过社会调查方法在县级区域内搜集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小学毕业成绩、初中考试成绩、初中毕业成绩,有效反映留守学生的总体成绩表现,及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异.

研究发现,所谓“成绩问题”的客观性其实与概念的建构有很大的关系.以往研究中通过成绩按班级或年级标准化的方式抹杀了校际差异,忽略了农村层级化的教育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而在一定的成绩处理方式下,尽管农村留守儿童的成绩优于或与非留守儿童差不多,但在争取进入优质高中的入场券时,大部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都有所欠缺.因而,学业成绩表现问题背后需要“问题化”的内容要更多,要跳脱就成绩论成绩的窠臼,从高一级学校的教育机会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成绩问题.

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表现问题的验证与再建构,论文发现以往“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与问题呈现都有一些问题,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取景机制、问题的关联定位、问题的呈现有待改进,在基于功能主义角度提出“留守儿童自身的社会问题”之外,还需要确立基于价值规范的“事关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交待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问题,对主要研究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章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问题化”进程进行回顾、反思,对国内学术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总体判断和群体差异的研究进行评述,指出现有成绩问题的“问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以县级区域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问题的表现及群体差异情况来检验既往研究的一些结论.第四章在案例地区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总体表现及群体差异.第五章探讨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力大小.第六章主要讨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问题”的“再问题化”.

第七章为综合讨论与建议.

第五篇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格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羞怯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适度的羞怯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如果羞怯过度,就可能对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伴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及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也是比较容易出现羞怯的时期,可能会给个体的适应与发展带来某些困扰.因此,关注这一阶段个体的羞怯问题,分析其羞怯的结构与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价值.纵观国内有关羞怯的研究,虽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基本术语的使用上,对于“shyness”的翻译存在分歧,有的翻译为“羞怯”,有的译作“害羞”,翻译的差异实质反应的是人们对“shyness”内涵把握的模糊与不精确;从研究对象看,目前已有研究对小学生、大学生的羞怯问题关注的较多,对羞怯相对高发的初中阶段则研究较少;从测量的工具上看,国内已有的羞怯量表大多是对国外羞怯量表的再修订,没有深究文化因素的影响,年龄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研究的视角看,学者们虽然十分重视对羞怯的影响机制的探讨,但大部分研究囿于心理社会学的范畴,关注环境与个体心理因素对羞怯的影响,近几年有几项基于脑电活动探察羞怯脑机制的研究,但从遗传学角度探讨羞怯的遗传机制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而国外该领域的探讨已有近30年的历史,且从早期的定量遗传学发展到现在的分子遗传学阶段,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从国外的已有研究来看,定量遗传学研究较多,分子遗传学研究相对较少,且已有的研究多基于对单基因的分析,很少考察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对羞怯的共同、复杂的作用,关注的问题十分有限.

鉴于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词源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社会学、及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法与技术,系统考察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对其影响与作用的方式,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首先,基于对西方“shyness”概念的剖析,从词源学的角度对“shyness”的翻译、使用进行释义与解读,为该领域研究术语的统一与概念的准确把握提供学理依据;其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初中生羞怯量表的理论构想以及遗传与环境影响羞怯的理论假设.(2)实证研究1:以山东省济南市、德州市3所学校1237名城乡初中生为被试,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针对初中阶段的羞怯量表,该量表力求达到既体现出羞怯的普世性特征,又能揭示出中国文化对羞怯表达的影响,并能突出初中阶段羞怯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以该量表为测查工具,进一步揭示当前初中生羞怯的特点;(3)实证研究2: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省潍坊市两所初中抽取初始被试891名,从中筛选出两端各20%的被试构成羞怯高分组和低分组,剔除无效被试后,最终得到高低羞怯组被试共267人(高羞怯组133名,低羞怯组134名),以基因和父母教养方式为具体的遗传和环境指标探讨遗传和环境对羞怯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方式.其中,基因通过采集被试的唾液样本提取DNA,由专业的生物技术公司利用美国Sequenom公司的MassARRAY系统对10个候选基因位点进行SNP分型.

运用SPSS17.0、SHEsi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与“害羞”相比,“羞怯”一词更能实现与“shyness”的概念对等,更能恰当、准确地反映“shyness”的内涵.

(2)自编的《初中生羞怯量表》包括自我表现性羞怯、指向陌生人羞怯、面对负性评价的羞怯、面对异性的羞怯、谦和性羞怯5个维度.该量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羞怯是一个既具有普世性同时又具有文化差异性和年龄特异性的多维构成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及随后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羞怯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初中生羞怯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谦和性羞怯、面对负性评价的羞怯维度上水平偏高.初中生羞怯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在年级上不存在实质性差异;但在性别、城乡、独生与非独生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概言之,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农村显著高于城市;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

(4)初中生羞怯具有遗传与环境基础,遗传与环境作用于羞怯的方式或途径非常复杂,既存在某些遗传基因与环境的主效应,又存在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加效应及综合效应.而且,具体到羞怯的不同维度,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有些维度和遗传基因关联相对较为密切,而有些维度与遗传基因关系甚微,更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篇与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

初中生安全教育引用文献:

[1] 初中生安全教育学论文选题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题目怎么定
[2] 初中生安全教育参考文献外国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数量是多少
[3]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大纲范文大全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提纲怎样写
《初中生安全教育论文范文参考 初中生安全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初中生安全教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