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学术论文 > 文章内容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参考 心理咨询师二级毕业论文范文[精选]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心理咨询师二级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3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第一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参考:计算机模拟心理咨询病例系统的编制及现代测量学研究
  2.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样文: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现状研究
  3.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模板: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过程的探索性研究
  4.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例: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
  5.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格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这是100篇免费优秀与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相关的资料,为心理咨询师二级方面的的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本格式模板参考.

第一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参考:计算机模拟心理咨询病例系统的编制及现代测量学研究

计算机模拟病例系统(CCS)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病例临床模拟系统.计算机模拟心理咨询病例(CCSPC)是对心理咨询情境的模拟,用以测查被试在与心理咨询病例互动的过程中的临床诊疗决策能力.本研究编制的CCSPC主要测试被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技能、决策方式等,还涉及心理咨询学中的部分与实际咨询有关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可达到较全面测试被试心理咨询技能的目的.同时,表现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的编制思想在CCSPC中也较好地统一起来.

对28名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将两组有差异的编码特征作为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基础;访谈对象覆盖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机构等单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并探讨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在学习者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可能形式,为编制适用于“学习、培训”阶段被试的CCSPC提供较好的能力模型,为CCSPC测验编制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借鉴医学CCS编制者的建议,由从事心理咨询和教学的教授和副教授各一位根据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编写临床典型的心理咨询病例,经过讨论确定强迫性神经症病例作为程序编制的脚本;使用C#2003自编可视化界面,数据库管理由SQL2005实现,采取测试界面和数据库分离的方式,考生通过“初诊阶段”、“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咨询方案与实施”等四个模块与模拟病例进行互动.经大样本测试,CCSPC的稳定性、安全性、友好性良好,程序稳定性达到了97.34%.

选取978名被试参加CCSPC测试,有效被试930人,包括心理学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社会心理咨询师学员,通过CTT和IRT两种测量学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CTT分析主要进行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及结构效度分析;经过维度检验之后,采用IRT分析项目和测验的信息量并通过Bifactor模型进行结构效度分析、MIRT模型进行记分;对CTT和IRT各自记分框架下的效标效度及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性检验.IRT模型在项目和测验的误差控制上有较大的优势.基于CTT和MIRT记分的人口学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经过系列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一组2名编码员首先进行编码,另一组2名编码员进行验证性编码,编码的归类一致性、编码信度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编码及差异性检验,得到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包括9种胜任特征,即保密原则、洞察力和敏感性、时机意识、建立信任关系、倾听、熟悉诊断标准、理论流派与技术、信息采集和专业观察、支持性原则.

(2)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作为心理咨询模拟病例编制的出发点,考生的各种处理能较好地涵盖9个胜任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模拟病例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联结.模拟心理咨询病例开发过程中,体现了表现性测验的模式,通过计算机对“现实世界”的心理咨询过程进行模拟.“初诊阶段”、“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咨询方案与实施”等模块,体现了情境性、过程性等特点.但模拟病例中也使用了部分客观性测验如选择型题目,以辅助测查考生的临床知识和能力,系统实现了表现性测验与客观性测验的有效结合.CCSPC尽量控制了在对话环节、病例病情变化环节等的复杂性,较多地突出了心理测评、诊断与鉴别诊断之间的互动性,从而简化了模拟病例的路径.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2000字学术论文、5000字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心理咨询师二级科目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题目

(3)CTT分析显示CCSPC的难度分布比较合理;根据非“因事而变”的项目分析,CCSPC的内部一致性良好;IRT分析根据难度、区分度、猜测参数的综合指标即信息量选择项目,分析显示CCSPC测验信息量较高;CTT分析和Bifactor分析表明,CCSPC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心理咨询工作者胜任特征模型;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得到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证据,表明CCSPC所测内容与心理咨询师考试有一定关联,但所测内容结构可能不同;两种记分方法表明,大多数CCSPC得分指标随学历、年级的提高而显著提高,这提供了CCSPC的成长发展性变化的测验效度证据;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表明,在所有指标上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CTT记分和MIRT记分均表明,应用心理学组和心理学组本科生在CCSPC某些指标上没有差异,但在绝大部分指标上二者都显著高于基础心理学专业;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或近期接受专业培训的被试在CCSPC各指标上有更高的得分;综合本研究及以往研究,IRT在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不变性、合成分数估计精度、测验等值、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更适合用于CCSPC的数据分析.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样文: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现状研究

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服务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心理健康服务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指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以某种心理健康理论为依据为各种人群提供服务时,所采用的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系列途径、策略或手段.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不同于服务理论,同一理论背景下可能有多种服务方法,服务方法也不同于服务技术,一种方法中包含有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技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由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原创的本土化方法包括钟友彬创立的认识领悟疗法、朱建军创立的意象对话技术等.目前我国缺少针对服务方法的系统研究以及从方法学角度开展的研究.本研究拟探讨三个问题:第一,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使用哪些服务方法第二,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如何管理自己的方法(包括选择方法、改变方法、学习新方法以及整合使用)第三,我国从业者为了适应本土文化,对自己的服务方法采取了哪些本土化适应策略即对服务方法及其使用方式进行了哪些本土化的调整和改造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的了解,为我国未来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供支持.

本研究由5个子研究组成.研究1和研究2用于探讨第一个问题,即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使用哪些服务方法.研究1通过对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发表的心理健康预防干预研究报告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考察心理健康预防服务中服务方法的使用情况.研究2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治疗师在内的2133位从业者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从业者各种服务方法的使用频率和相关因素.研究3探讨第二个问题,即从业者如何管理及使用自己的服务方法.研究3对22位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考察从业者对自己服务方法的管理(包括选择方法、改变方法、整合方法以及学习新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4和研究5探讨第三个问题,即从业者的服务方法本土化适应策略.研究4通过对22位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深度访谈,从从业者的角度了解其为了适应我国文化背景和服务对象特点而对服务方法采取的本土化适应策略.研究5选取了10次心理咨询面谈进行定性分析,从心理咨询服务实践的角度探索从业者所采取的服务方法本土化适应策略,并对咨询师中的知名咨询师与一般咨询师的本土化适应策略进行对比,以验证和拓展研究4中所得到的结论.


https://www.mbalunwen.net/ufo/95669.html

以上系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可分为单一方法和整合方法,在单一方法中,使用率最高的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家庭治疗.在整合方法中,最常整合使用的方法包括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来访者中心疗法及行为疗法.我国本土原创的意象对话疗法和认识领悟疗法的使用率低于所调查的其它14种西方引进的方法,但高于催眠疗法.

2、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的从业者使用的服务方法存在差异.在学校环境中从业、有心理学或医学专业背景,年龄小于30岁,学历为大本及以上的从业者使用认知、理性情绪、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5种方法的比率最高.而在社会机构从业,有医学或心理学专业背景,年龄在30-45岁,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从业者更偏好使用精神分析疗法.另外,在社会机构或医院环境工作,非心理学、非教育学或非医学专业背景,年龄在45岁以上,学历为大专的从业者则更多使用催眠疗法.整合法使用率最高的群体是有心理学专业背景,年龄大于45岁,学历为博士的从业者.不同专业特征(从业年限、有无资格证书和培训经历)的从业者使用的服务方法也有差异.没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从业者更多地使用交互分析和音乐疗法这两种方法.音乐疗法的使用率与从业者所受的各类培训均不相关,仅与个体自我体验有关,显示出使用音乐疗法的从业者可能欠缺专业的基础理论培训和相关系统培训.

3、与国外研究中从业者首要考虑其自身因素不同,我国从业者在选择服务方法时首要考虑来访者因素,尤其重视来访者遇到的问题类型、其次是来访者的个性特征和年龄.在影响从业者选择服务方法的自身因素里,影响最大的是从业者自身的训练背景,之后是经验和个人喜好,这与国外从业者受自身临床经验影响最大也不同.反映出我国从业者在选择服务方法时,更多是对来访者的需求(问题)与自身的供给(受训多的方法)之间进行匹配.影响从业者选择服务方法的环境因素中,与来访者的关系是从业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4、从业者在学习新的服务方法时,最希望学习的前4类新方法包括:满足当前临床需要的新方法、满足个人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新方法、容易纳入及扩展现有方法体系的新方法以及实操性强的新方法.而国外从业者则喜欢学习能整合到自己现有方法体系中的新方法.反映出目前我国从业者在方法上最大的需要是应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解决燃眉之急是从业者最急迫的需求.从业者学习新方法的最常见方式是参加短训班和看书自学.导致学习某种新方法失败的因素包括从业者自身因素、培训因素和方法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从业者因素包括从业者试图保持原有理论取向,以及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失败的培训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系统训练不足(这与其学习方式主要是短训班和自学有关).导致学习失败的方法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新方法不能与从业者原有方法整合,以及新方法与本土文化不匹配.

5、从业者对服务方法如何适应本土文化的认识不统一,有的从业者没有意识到在使用服务方法时需要加以本土化.而对此有意识的从业者对服务方法本土化持不同态度,有的认同本土化适应的重要性.还有的从业者则认为本土化没有必要,无论从业者对服务方法本土化的态度和认知如何,研究四和五中反映出,从业者在提供服务时或多或少都采取了一些策略,以实现服务方法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6、我国从业者所采取的本土化适应策略体现在建立咨询关系、个案概念化(指咨询师根据心理咨询的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理论假设的过程,包括获取信息,解释问题,以及形成咨询计划)以及干预方式3个方面.建立咨询关系的本土化适应策略包括:营造亲近感、建立权威感和对来访者进行咨询知识教育.个案概念化的本土化策略包括从文化背景诠释问题、从文化习俗了解家庭互动、以及用文化概念解释干预原理;干预方式的本土化策略包括指示性干预、契合文化的认知矫正、邀请家庭成员加入以及传统价值观干预.

7、与一般咨询师相比,知名咨询师采取的服务方法本土体适应策略具有以下特点:a.数量上更多.b.知名咨询师较少采用树立权威的策略,而更多地采用营造亲近感的策略,努力成为来访者的“自己人”.c.知名咨询师在个案概念化部分的策略更具深度,主要表现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从传统习俗来了解家庭互动)以及解释干预原理的方式(用文化相关的概念来解释干预原理).d.知名咨询师给予来访者具体的行为指导,不拒绝指示性干预,更多地运用本土文化概念对来访者进行认知干预.

8、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服务方法本身的问题,体现为缺乏本土化方法和技术.另一类是从业者使用服务方法时的问题.包括:a.一些从业者缺乏本土化意识;b.部分从业者使用整合服务方法时有很大随意性,缺乏思考和总结.c.因服务方法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导致一些方法使用起来徒有其名而无其神,还有些方法有被滥用、误用的风险.d.从业者服务方法的本土化适应策略存在问题,包括使用的策略少、深度不够以及因从业者将自身价值观投射到来访者问题中而产生的策略误用的问题.

9、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一些发展建议.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应从建立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建立从业者职业资格审查、考核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机构及培训者资质管理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从专业发展层面看,应从改革培训体系,将服务方法的本土化内容纳入培训体系中、增加对从业者的职业指导、建立专业行会来推进交流合作以及开展方法研究四个方面加以发展.

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均有所创新.理论创新体现在:1、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建构有所贡献,尤其是对从业者服务方法的整合方式的考察,以及对从业者学习新的服务方法进行的探讨是以往研究所未曾涉猎的.2、对我国从业者的服务方法本土化适应策略进行研究,以往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以理论探讨为主,在本研究中通过访谈及对心理咨询会谈的分析,得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在方法创新方面,本研究综合使用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样本调查,获得国内较新、较具代表性的服务方法现状信息.在服务方法的本土化适应策略的研究中,既有对从业者的深度访谈,也有对心理咨询会谈实践的质性分析,从不同角度对问题加以考察.此外,在质性研究中,混合使用了演绎法和归纳法.

在应用价值方面,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及从业者的自我完善均具有参考价值.

本研究是对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服务方法使用状况的一点初步探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建立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心理咨询会谈本土化适应策略编码系统入手,对较大样本量的心理咨询会谈录音或录像材料进行编码,并结合从业者和来访者的访谈和调查,以及会谈效果评价,进一步深化对服务方法本土化适应策略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开发本土化适应策略的测查工具和开展不同服务方法的跨文化个案研究来扩展和完善这一研究领域.

第三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模板: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过程的探索性研究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我国内地三个培训点的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的培训体验和学习过程.通过质性研究,采用焦点团体访谈进行质性资料收集,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进行资料分析发掘和完善类属,建立受训者培训动机、培训体验和培训效果模型,总结了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系统式教学模式,发展出受训者内心变化历程理论.

研究一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培训体验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受训者的培训体验,提炼受训者参加培训的动机并建立相关模型;同时经过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实践检验和不断修正,发展出行之有效的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多中心采样,对三个培训点共12场培训进行非参与观察,对受训者进行共计11场焦点团体访谈.焦点团体访谈主题为培训体验或多教师协作教学.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和MAXQDA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提炼了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受训者培训动机主要为探索的需要,具体包括个人成长、专业成长和学习兴趣.2.研究建立了受训者培训动机、培训体验与培训效果的关系模型.3.研究总结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高度一致的系统式教学模式,明晰了系统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和操作流程.结论:1.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受训者的培训动机、培训体验与培训效果的关系模型中,受训者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以探索的需要为主;而且受训者参加培训受到既往类似或同一培训的培训体验和培训效果的影响.2.家庭治疗连续培训的系统式教学模式中多教师协作教学和反馈教学等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且有利于受训者对家庭治疗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和建构,促进受训者的专业成长和个人成长.

研究二受训者如何受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影响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受训者如何受到培训的影响,发展出当前我国内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中的受训者变化历程的实质理论.方法:采用目的性抽样和理论抽样对三个培训点某12场培训进行非参与观察,对受训者进行共计18场焦点团体访谈.焦点团体访谈主题为培训影响或培训过程.运用扎根理论程序化版本和MAXQDA计算机辅助软件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发掘并完善了受训者如何受到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影响的三个类属为:扰动、认同和变化.2.总结了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化的阶段和特点.3.提炼和发展了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化历程的理论框架为“扰动-认同-变化”的循环过程.结论:1.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的受训者展现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受训者变化的特点是多极性的;后期受训者变化的特点是一致性的,包括视角的转变、自我的成长、关系的改善、技术的应用、身份的接纳等.2.受训者在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的变化历程的理论框架为“扰动-认同-变化”的循环过程.受训者面对培训中感知到的差异性信息,内心受到“扰动”;经过内心的处理,受训者对感知到的差异性信息产生相应的“认同”;这种“认同”引发受训者心理、行为和关系上的“变化”;“变化”可能会促使受训者感受到新的“扰动”.3.在培训中认同了家庭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受训者,在没有感知到差异性信息、内心不再受到“扰动”时,由于“认同”使得受训者的信息处理过程已经发生变化.这样的机制使得受训者受到培训的影响比较稳定和持久.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例:我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动机研究

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飞速发展的十年,不论是在专业化还是职业化的道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理咨询师便是这期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职业队伍,并逐渐成为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生力军.与心理咨询职业化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学界对从业人员了解的滞后,尤其是对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职业动机,更是鲜有关注.

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生力军——心理咨询师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职业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采用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师的从业动机和个人经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以此作为修订“成为心理治疗师的影响因素(IBT)”问卷的重要依据.随后,以修订后的成为心理治疗师的影响因素(IBT)问卷、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Marlowe-Crowne社会赞许性量表简版(MCSD-*)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心理咨询职业的潜在从业群体——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从业心理咨询师、医学专业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及教师的职业动机、个人经历和依恋方式特征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一系列研究探索这些因素对个体选择心理咨询职业的影响:研究Ⅰ探讨了动机、经历、依恋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的从业意愿的影响;研究Ⅱ比较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和医学专业学生在各因素上的差异:研究Ⅲ考察了这些因素对已从业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卷入度、择业主动性和职业喜爱度的影响;研究Ⅳ对心理咨询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教师的动机、经历和依恋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V则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员和已从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了纵向的对比.

通过一系列横纵交叉的对比研究发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是内部驱力和外部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驱力包括职业利他、自我与人际和谐、人际卷入和职业回报的动机,其中职业利他动机对个体选择心理咨询起到唤起作用,直接决定着培训班学员从业意愿的产生及强度,但却不直接引起从事助人职业的行为;自我与人际和谐既是个体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动机也是他们参加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的原因,但它对培训班学员的从业意愿强度和最终是否成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都具有削弱和阻碍作用;职业回报动机对培训班学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和踏上心理咨询职业道路的决策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人际卷入动机则干扰着专职心理咨询师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外部推动力主要来自于重要他人的激励和助人职业榜样的引导,外力的推动虽不如内部驱力那样强大,但作用却不容忽视.

此外,坎坷道路、人际疏离和家庭烦扰等负面经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也有重大意义,它们不仅影响着学员的从业意愿和专职咨询师的职业卷入度,更对学员投身心理咨询职业有着决定性作用.依恋方式与个体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关系体现为,一方面依恋反映了心理咨询师一般人际关系方面的特征,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另一方面,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虽然不改变个体的依恋类型,但却调节着心理咨询师的依恋水平.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的因素是仅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发挥作用的特异性因素,如职业利他、自我与人际和谐的动机、坎坷道路、人际疏离和家庭烦扰经历以及依恋回避;有的则是对任何个体的职业选择都有影响的因素,如职业回报动机和他人激励、职业榜样经历.

个体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决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职业意向的产生阶段和职业行为的表现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职业利他动机仅在职业意向的产生阶段发挥作用,而自我与人际和谐动机、职业回报动机和人际疏离经历则只影响心理咨询职业行为的表现.

本文作为对我国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职业动机的第一次系统梳理和深入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出的心理咨询师职业选择两阶段模型是对心理咨询师职业选择研究领域的一次纵向的拓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种职业动机在心理咨询师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机制;并首次对影响心理咨询师职业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独特因素和共同因素的区分;本研究第一次将依恋的概念引入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选择研究,揭示了依恋水平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本文在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明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结合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教育和培训的现状,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论证了在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中须增加职业动机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唤起学界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职业动机的重视,以降低其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道路发展的负面影响,增强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咨询效果,促进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格式: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对心理健康教育要不要涉及价值问题和如何处理价值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的客观性.理论层面,通过论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问题的客观性;实践层面,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审察,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对价值问题的处理.首先,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引导上的普遍倾向和不同看法;其次,通过对专家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处理所持观点及具体的处理方法各有不同,从而说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有许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对国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干预情况的分析,了解其特点,进一步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是客观存在和不容回避的.

第二部分,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具体价值理念.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具有明确价值导向性的教育活动,本部分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首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即人本性、积极性、发展性和健康性的理念,它们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该秉持的基本信念和基本看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其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价值理念,包括关爱生命、提倡积极、促进发展、引导适应、主动预防和及时矫治等价值理念.六个具体价值理念是四个基本理念的具体化,它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各有其关注的重点和不同的任务,可以解决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第三部分,论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处理价值问题的基本原则.首先,根据大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心理健康维护的需要,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即增进以心理和谐为核心的整体健康,提高以人格完善为根本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创造富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等.四个价值目标体现为四个层次,其顺序由低到高依次是:即维护心理和谐→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实现生命价值.它们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标和指南针;其次,进一步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目标的具体要求,并从“维护心理和谐,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完善;关注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领悟生命意义,促进价值实现”四个层面进行了具体详实的论述.价值目标的具体要求是四个层次目标的全面展开和具体实现;再次,承上启下地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即生命意识与生命成全相融合原则;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原则;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相共生原则;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相结合原则;本土化与普适性相补充原则等.这些基本原则既体现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与价值目标相承接与相统一,又提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价值问题处理的约束与规制,也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第四部分,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的引导路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它们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不同路径.首先,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价值问题的引导.其中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引导问题,认为不仅要秉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目标,而且还要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与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并从内容和方法两个视角论述了如何进行具体的价值引导;同时,区分了其他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引导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一般性的指导性原则.其次,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价值问题的引导.一是概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价值引导的一般特点,如情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特点等;二是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价值引导的具体路径,即把价值引导融入整个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案设计、活动评价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之中等.再次,探讨了网络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问题的引导,主要是根据网络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网络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引导的具体做法.

第五部分,探讨了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早讨论价值问题如何处理的领域,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咨询中是应该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干预本文认为,在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是一个系统过程,价值中立是价值干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方法和

一种态度.基于此,首先,回顾了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提出的历程,认为心理咨询活动中的价值问题的提出,既受科学主义和社会的思潮影响,也是心理咨询学科发展的必然;并对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积极心理学派在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的方法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借鉴.其次,探讨了心理咨询过程不同阶段的价值干预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在咨询关系建立阶段要把握好价值中立的尺度,在咨询实施阶段需做好价值澄清和价值引导,在咨询结束阶段要做好价值干预的评估以巩固效果等;再次,提出了心理咨询中价值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即支持性价值干预方法、教育性价值干预和分析性价值干预方法,并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并展望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论文体现了从一般到具体的研究逻辑和过程,即从论证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问题的客观性入手,进而提出并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然后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引导的具体路径以及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完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问题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探索,得出较完整的研究结论.

关于免费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

心理咨询师二级引用文献:

[1]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题目推荐 心理咨询师二级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2] 热门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二级英语参考文献哪里找
[3]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框架怎么写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范文参考 心理咨询师二级毕业论文范文[精选]》word下载【免费】
心理咨询师二级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