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论文怎么写 > 文章内容

时政和深化改革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时政和深化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万字有关写作资料

主题:时政和深化改革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1

时政和深化改革论文范文

论文

目录

  1. 一、举旗定向、原则坚定的政治品格
  2.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行动指南
  3. 二、为民谋福、不忘初心的民本品格
  4. (一)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本真初心
  5. (二)把人民群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
  6. (三)把人民共享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理念
  7. 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品格
  8. (二)对改革的时代内涵作出新拓展
  9. (三)对改革的战略地位作出新论断
  10. 四、问题导向、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
  11. (一)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改革有的放矢
  12. (二)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改革科学决策
  13. 五、遵循规律、讲求方法的科学品格
  14. (一)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15. (二)自觉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基本规律
  16. 六、胸怀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品格
  17. (一)寓改革于开放之中的改革逻辑
  18. (三)与各国互动合作的共赢思维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理论品格》

该文是时政和深化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深化改革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为民谋福、不忘初心的民本品格,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品格,问题导向、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遵循规律、讲求方法的科学品格和胸怀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品格.这些理论品格彰显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底色,形成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品格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4-0011-07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研究”(18JD710065);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互联网治理思想研究”(16JD710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卿(1979-),女,河北邢台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品格是指一个思想体系的品质与风格.理论品格的形成与凸显是一个思想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人类思想史上,一个理论被人们所信服,它一定是一个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并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也一定是一个具有独特精神气质和理论品格的理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不改什么、向什么方向改,为谁而改、由谁领导、靠谁推进,遵循哪些规律、坚持哪些原则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在政治性、民本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开放性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理论品格,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闪耀着引领新时代的思想魅力.

一、举旗定向、原则坚定的政治品格

改革的方向和原则犹如灯塔和导航仪,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能保证改革巨轮不偏离航道,并成功抵达胜利的彼岸.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影响长远、关系全局的伟大革命,事关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和人民福祉,如果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等根本问题上犯了颠覆性的错误,那么后果将是严重而无法补救的.因此,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指出:“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64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道路、领导力量、指导思想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其举旗定向、原则坚定的政治品格.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

方向问题是战略问题,方向错了,发展速度越快离目标越远.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方向.一是从改革的政治定性角度,坚定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1]18改革开放之初,就曾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1424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姓“社”不姓“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得更好,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加彰显社会主义自身制度优势.二是从改革的政治定向角度,强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两句话,不是一句话,是根本方向和具体指向的有机统一.根本方向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头脑清楚;具体指向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备的国家制度和优越的治理能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从改革的政治定力角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决抵御各种干扰,坚定“四个自信”.改革越深入,矛盾越突出,环境越复杂.面对或怀疑改革性质、或否定改革成绩、或把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立起来、或把改革方向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上改、或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改革成败等各种企图影响中国改革方向、混淆视听的干扰和杂音,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定立场、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根本政治原则

原则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无原则就无定力,无原则方向易偏、道路易改.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最高政治原则.他从三个方面反复强调了这一重大原则:一是强调党的领导是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障.党的领导第一位的就是举旗定向.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并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将“党的领导”列在改革开放九条历史经验之首,并着重强调:“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513二是强调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是领导,有集中统一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也有分散的、弱化的、顾此失彼的领导.中国的坚强有力、集中统一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曾告诫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4]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5].改革要做到改而不乱、改而有序,就必须坚持事在四方、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高政治原则.三是强调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多次强调,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他明确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自身建设,提高党领导和推动改革的能力.

(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行动指南

方向正确、原则坚定都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保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不断取得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6]一是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人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越多、遇到的新问题越复杂、承担的新任务越繁重,对领导者和参与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求越高.因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切实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二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的目的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既是“望远镜”又是“显微镜”,它既能帮我们看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战略,又能帮我们剖析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策略.强调,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各个方面的实践.三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是孕育、滋养、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实土壤.在新时代,坚持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形成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新成果.

二、为民谋福、不忘初心的民本品格

立场问题至关重要.一项事业为谁谋福、靠谁推进,一套理论替谁代言、为谁发声,这是根本立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谁改”“靠谁改”等重大问题,体现了鲜明的人民品格.

(一)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本真初心

初心,顾名思义就是初始之心,就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发起、组织、推动一项事业的初衷.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就是要让人民过上更加公平、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一初心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始终.一方面,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得越远、越快就越不能忘记为何出发、为何而忙.在领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个新的伟大革命中,反复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等”[3]53有违社会公平正义、有碍人民福祉改善的领域和环节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要排除万难、下大力气去解决.另一方面,把提高人民获得感作为改革的重要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改革成败得失的依据和准则.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7]83.改革开放初期,曾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如果说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旨在排除各种干扰,解除思想困扰,启动改革的“基础性标准”的话,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针对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提出的“新标准”就是“发展性标准”.这一新标准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与发展,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最终指向,体现了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本真初心.

(二)把人民群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认为:“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1]144关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强调,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激发群众的创造力,提振群众的信心,确保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我们党推动、引领改革的一贯方式和成功经验.其次,要凝聚人民群众的改革共识.改革之难,首先难在把不同利益群体团结起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改革共识.强调:“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3]61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再次,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而在这项伟大事业中党是没有自己特殊利益的,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人民的利益是党永恒的追求.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地位不是矛盾的,而是完全统一的,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三)把人民共享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理念

共享是新时代党的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秉持的基本理念.就“为什么要坚持共享理念”,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共享改革成果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奋力实现的根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领导和推动的伟大社会变革,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人民为主体力量的伟大事业,只有真正做到改革成果共享,才能激发人民群众改革的热情,形成推进改革最磅礴、最雄厚的伟大力量.就“如何落实共享理念”,强调,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全民共享是从覆盖面上强调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少数人或一部分人享有;全面共享是从共享的内容上强调经济利益、政治权利、文化享受、社会机会、美好环境等等事关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共享,而不是个别、单项的共享;共建共享是从参与建设和分享成果两者关系角度强调共建和共享的统一,而不能是只等分享成果而不参与建设或者参与建设而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渐进共享是从时间进程上强调共享是一个过程,不要奢望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三、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品格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任何一个理论只有根植时代并能引领时代,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立足时代坐标,紧扣时代主题,回应时代呼声,解答时代课题,展示时代气象,引领时展,彰显出鲜明的时代品格.

(一)对改革的时空坐标作出新判断

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是中国保证其路线方针的正确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对我国发展阶段作出的新的科学判断.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标定了新的坐标.空间维度上,从战略定位角度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抉择和强大动力;从行动纲领角度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基本方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从世界发展大势的角度,将全面深化改革定位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强调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创造机遇、赢得优势.时间维度上,从改革历史进程角度,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改革的现实任务角度,强调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从改革的未来愿景角度,强调改革要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新的时空坐标,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变化新特点,为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对改革的时代内涵作出新拓展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为什么改、向哪改、为谁改、靠谁改、如何改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新回答,赋予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时代内涵.就“为什么”改即全面深化改革的地位和作用,他提出“伟大革命”“重要法宝”“关键一招”“强大动力”等一系列新论断;就“向哪改”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具体指向,他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等新思想;就“为谁改”“靠谁改”即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实践主体,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及契合新时代人民需求的改革评价标准等新观点;就“如何改”即改革的方法论,他提出问题导向、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等系统的改革新方法.总之,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立足新的伟大实践,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工作方法、具体举措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拓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彰显了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品格.

(三)对改革的战略地位作出新论断

曾就改革的战略地位作出重要论断,他认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地位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一是“伟大革命”论.他认为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新的伟大的革命”.改革的最终目的和革命一样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改革和革命一样不是简单容易的而是复杂艰难的、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广泛的、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二是“重要法宝”论.他把改革开放视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三是“关键一招”论.他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发展宏伟蓝图和目标的关键一招,是决定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关键一招.四是“强大动力”论.他强调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壮大的强大动力,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战略定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问题导向、真抓实干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6]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出了鲜明的实践品格.

(一)坚持问题导向确保改革有的放矢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8]指出:“我们中国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3]27中国领导的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不断解决时代问题、引领时代进步的历史.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就是立足于新时代,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改革发展的理论.强调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才能确保改革直击源头、有的放矢.通过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存在的众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指出我国社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强调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正确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科学、深入地分析问题,才能直击要害,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但众多问题并不是齐头并进没有重点的,强调要仔细研究、深入分析,把各个领域改革的核心关键问题、重点难点问题找出来,把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问题明确标出来.强调要勇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只研究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制定了解决问题基本原则、具体方案、落实机制以及衡量解决问题效果的标准等,为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保驾护航.

(二)坚持调查研究确保改革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是中国的传家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都是党难题、科学决策的金钥匙.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7]288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发言”,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才能保证意见和建议的科学性;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遵循规律、顺应民意,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把握改革的方向,尊重基层的实践才能找到改革的力量.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了解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只有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把民智汇集起来制定出反映民情、满足民需的决策和部署,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过程.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情况复杂、险象丛生.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找出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根本上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有目的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的客观要求,了解党内外对改革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探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坚持狠抓落实确保改革落地生根

实干精神是人的先进本色.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得来的.为了确保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成功,身体力行重实干、抓落实,并对如何真抓实干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进取精神和担当意识.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啃硬骨头、要涉险滩,亟需一批敢于担当、勇于进取、攻坚克难的领导干部.因此,“全党必须保持强烈的进取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硬仗.”[1]140二是营造想干事、敢干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反复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励干部和群众在改革中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勇于创新,要健全正向的激励机制,要为敢改革者壮胆,为能改革者撑腰,为改革成功者喝彩.三是建立改革具体落实机制.认为,改革越深入,越要把“改革举措落地”当作一项专门工作去抓,要建立完善的落实机制,切实抓主体责任、督办协调、督查落实、完善机制、改革成效、成果巩固等内容,并要对贯彻不力的地方和部门进行问责,确保改革各项措施真正落地生根.

五、遵循规律、讲求方法的科学品格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类问题,深刻揭示了全面改革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系统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体现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彰显了鲜明的科学品格.

(一)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灵活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其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处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坚持运用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科学判断全面深化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中国改革不同阶段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坚持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判断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积极面对矛盾、勇于挑战矛盾、善于解决矛盾.三是坚持运用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鼓励在改革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不断进行改革理论创新,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四是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洞察改革趋势、制定方针策略、解决复杂问题,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思想.五是坚持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增福,为民谋利.

(二)自觉遵循全面深化改革基本规律

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总结规律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多角度全方位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内在的基本规律,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要遵循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内在统一规律.指出:“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1]39研究和论证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敢干、敢试是解放思想的体现,两者必须有机统一.二是要遵循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内在统一规律.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要求把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但强调整体推进并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有重点、有节奏的推进.因此,要统筹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三是要遵循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内在统一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通过强而有力的顶层设计进行整体建构、科学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又是一场既无现成经验可循又无固定模式可套的伟大革命,因此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这两者不是对立的,要有机统一起来.四是要遵循方向坚定与措施灵活内在统一规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我们头脑清楚、目标明确、原则坚定,绝不走老路、邪路,绝不改弦更张.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上应当灵活多样,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大胆吸收、大胆借鉴,做到原则坚定性和方法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六、胸怀世界、合作共赢的开放品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之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既基于全球视野推动和谋划国内改革,又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凸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和博大胸襟,具有鲜明的开放品格.

(一)寓改革于开放之中的改革逻辑

“改革”与“开放”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是两个不可分离的词汇.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曾指出:“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2]202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3]144他认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就国内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更加开放和规范,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全面深化改革良好的发展态势,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无论是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还是进一步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实践、激励干部作为,都需要向开放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就全球看,国际局势的主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合作发展的诉求愈加强烈,给世界各国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和全球性的难题日益增多,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实施更加主动开放的战略决策,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新的契机和动力.

(二)审视中国改革的全球视野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深知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项世界性的事业,决不能独善其身,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放在一起谋划,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坚持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全球视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全球视野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9]442他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进行透彻分析,认为变革创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长远趋势.面对世界发展大势,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顺势而为、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机遇.二是基于全球视野定位全面深化改革的影响和意义.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3]457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成为保障世界和平的最大稳定器,为整个世界发展带来了机遇.另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中国改革的智慧和方案也必定为世界其他寻求变革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

(三)与各国互动合作的共赢思维

“共赢”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推进改革开放事业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他认为和平、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强劲潮流和趋势,希望世界各国都“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10].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坚持运用共赢思维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一是赋予合作共赢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9]480在这一大趋势下,合作共赢是各国的理性和现实选择.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谈合作、谈共赢,赋予了合作共赢新的时代内涵.二是积极创新合作共赢的模式.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建立全面的关系,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构建稳定健康的大国关系,与欧洲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与周边国家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并创新性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倡议等等,这些新的合作模式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了新机遇,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三是强调坚持合作共赢的底线.多次告诫全党,在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时,国家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是我们的底线,必须坚决维护,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这个底线.

参考文献:

[1]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

[2]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8.

[4]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8.

[5]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544.

[6]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7]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8]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9]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文献出版社,2014∶696.

【责任编辑:张亚茹】

此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经典时政和深化改革专业范文可作为深化改革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时政和深化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时政和深化改革引用文献:

[1] 时政和深化改革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关于时政和深化改革毕业论文提纲范文2500字
[2] 时政和深化改革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时政和深化改革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3] 时政和深化改革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时政和深化改革方面论文范文文献10000字
《时政和深化改革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时政和深化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2万字》word下载【免费】
时政和深化改革相关论文范文资料